2015年6月3日有消息传来,阿里巴巴将向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简称第一财经)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并将于今天下午进行战略签约。
第一财经,隶属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目前拥有第一财经电视、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广播、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等。
昨天下午,记者向阿里巴巴集团求证相关消息。阿里官方对此消息予以了确认,但表示暂时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
为“蚂蚁金服”做文章?
据称,这起投资数月前就已经在第一财经内部传出风声。据第一财经内部人士透露,阿里与一财的合作将着眼于金融信息服务,“阿里投‘一财’是为‘蚂蚁金服’做文章”。
“蚂蚁金服”前身为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本为12.29亿元,旗下品牌包括了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众安保险及准备开业的浙江网商银行。
依托支付宝起家的“蚂蚁金服”,已经成为拥有多项资质的全业务金融集团,尽管是马云近年来最重要的布局,但并不在阿里美国上市的资产中,业内曾传言“‘蚂蚁’一两年内肯定是在A股上市”。
而据记者了解,此前,阿里集团已经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在商业与金融数据服务以及财经资讯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根据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双方将以第一财经作为合作平台,借助各自在数据、资讯、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携手进军数据服务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财经与百视通同为上海文广集团旗下平台,百视通已引进阿里系作为SMG战略投资者,发力“互联网+”入口级业务。
有望成就“中国彭博”?
据悉,第一财经之前就已经入股阿里系的恒生聚源。业内人士猜测,此次阿里投资第一财经,或成为上述入股合作的延续。
记者查阅2014年11月21日晚间恒生电子发布的公告,发现恒生公司与第一财经、蚂蚁金服、云汉投资签署的《合作意向书》表明,各方将在数据业务领域寻求资本及业务层面的合作机会,三方将向恒生电子的控股子公司恒生聚源增资共计3.9亿元,共同将其打造成一家领先的数据服务公司。
当时,各方达成的初步方案为:引入第一财经、蚂蚁金服及云汉投资作为投资者,对恒生聚源进行增资,增资规模预计约为3.9亿元;这次增资完成后,恒生电子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41%的股权,第一财经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29.9%的股权,“蚂蚁金服”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19.1%的股权,云汉投资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10%的股权。
从业务模式来看,第一财经未来将扮演提供新闻资讯的角色。此外,第一财经还涉足财经资讯产品和财经公关产品;而“蚂蚁金服”将为其提供个性化数据资源,如淘宝和天猫的在线交易数据,支付宝的支付数据,小额贷款、网商银行、众安在线等的信用类数据。
有媒体人士评论:“大金融数据,几乎是所有财经媒体梦寐以求的终极盈利模式。在全球的财经媒体中,数据业务做得最好的就是彭博,大量华尔街金融机构采购彭博的数据业务。阿里投资第一财经,是否有希望成就‘中国彭博’,我们拭目以待。”
阿里巴巴重组第一财经 后者将入驻支付宝编辑本段回目录
昨天下午5点左右,阿里投资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一事终于有了答案。
上海文广集团(SMG)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传媒与大数据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将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财经”),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马云和黎瑞刚“对指联盟”,称双方今后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
据透露,此次阿里巴巴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而非昨天网传的10亿元。目前双方并未透露阿里巴巴占股比例。
双方将在不同领域
推出多个产品
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投研资讯产品体系建设、财经数据移动终端研发、互联网金融智库组建等各项业务都在推进之中。
目前双方在多个领域已经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其中包括:第一财经已成为支付宝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财富管理资讯很快也将登录手机淘宝;DT财经移动终端正在研发中,预计今年8月上线;通过对阿里巴巴部分电商大数据的整合挖掘,双方将在本月联合发布国内第一份《中国消费大数据报告》;汇聚行业精英和专家的互联网金融智库也将于近期成立。
此外,双方还将广泛采集全市场的多元数据,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出数据库、指数、数据资讯、研究报告等多种形态的产品。
果然,就像之前我们猜测的那样,两者合作就是奔着互联网金融去的。
马云想把第一财经
打造成“中国版彭博”
“我从事互联网将近20年了,去了很多地方,也接受了很多世界媒体的采访。我一直希望中国诞生自己的一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彭博,真正有自己代表世界这一面的声音。”马云称,希望双方不仅要在产品、服务上大胆创新,还应该在组织、人才和未来的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打造出能够服务全球的财经媒体。
为什么会选择彼此?
“阿里巴巴本身是一个数据公司。”马云在会上说。阿里有电商、金融、物流、健康、文化等领域的庞大数据,但这些数据目前大多数仍停留在阿里体系内流动。一旦流动,这些大数据将在各个领域施展巨大的魔力。而阿里目前着重要布局的就是互联网金融。而一财拥有相关领域的资源和人脉。
数据只有流通了才能发挥价值,内容也需通过流量和数据才能发挥到极致。而数据,正是支持财经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通过此次合作,第一财经或将在阿里巴巴商业大数据和其它商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分析和整合能力,以大数据的媒体化、资讯化为契机,探索大数据的商用路径。阿里则将由第一财经弥补其在财经方面的缺口,为蚂蚁金服铺路。
有人说,夫妻间的关系,互补是最佳。阿里与第一财经的此次联姻,或许也能“你供数据来,我分析;你分析来,我出产品。一起赚钱,一起生活。”
一财接受阿里投资,并不是在“求包养”编辑本段回目录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魏武挥
一
多家媒体爆料称,上海SMG旗下的第一财经集团(CBN)接受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数额高达十个亿(以上)人民币,并将于明日,也就是六月四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件谋划了七八个月的事,终于浮出了水面。
我所听到的版本,CBN未来的股权结构大致是:SMG握有六成,阿里巴巴握有三成,国家电网(英大传媒)握有一成。
江湖消息不胫而走,引发粤传媒股价大涨。因为它持有CBN旗下的上海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25%的股份。
在股市大火的当下,做为国内一线的财经媒体集团第一财经的动向,自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二
事实上,CBN不是很缺钱。
股市那么好,广告也很好卖。我母亲在一财广播上有一档节目,她和我说,最近这个节目前的贴片广告时间,是以前的三倍。
SMG掌门人黎瑞刚,深得有关高层器重,要从有司处弄点银子,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华人文化基金。十来亿人民币,还算摸得出来。
阿里入股,引发很多人猜疑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阿里要包养CBN。
但如果CBN方面不是很缺钱的话,包养说,不见得能成立。
我个人觉得,CBN可能看上了除钱以外的东西。
三
此番投资结束后,CBN要做一个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公司。我至今没有探听到这个公司到底叫什么——一种说法是名字还没最后确定。我姑且称之为“CBN新媒体”。
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布局是三个部分,面向三类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财经信息有需求的一般大众。
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业务是:商业报告。宏观商业报告可能以免费的方式发布,细分行业的商业报告、分析咨询,以收费方式发布,有C2B定制意味。
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是:支付宝自选股下的财经资讯。
打开支付宝,进入到自选股模块(也就是那个股票行情),目前置顶资讯已经由第一财经提供,而后面的资讯,则由新浪财经提供。未来的规划有可能是:一财资讯将包揽这块业务。
说起这个自选股,江湖小道一个版本是,在多年以前,一财曾和另外一个互联网大佬合作搞自选股,没想到后者基本上甩开一财单干,搞得SMG方面颇为不爽。于是,这次选择了与这个互联网大佬旗鼓相当的阿里合作开干。
面向一般财经受众,CBN新媒体有可能会做一个所谓的“财经版今日头条”,搞财经讯息聚合。
四
从这些业务布局上,可以看出,CBN到底要阿里什么。
其一,就是所谓“大数据”。
阿里旗下的B2B平台(阿里巴巴)、B2C平台(淘宝天猫)都可以为CBN新媒体提供大量的数据,经过数据脱敏后处理,形成商业趋势报告。逻辑上是可行的。
另外,蚂蚁金服,作为马云的嫡系部队,也可以向第一财经提供各种数据,这里甚至包括贷款数据、信用数据。
黎瑞刚打造“中国彭博”的想法,是用数据开道来完成的,玩法和彭博,的确有些不同。
其二,流量。
支付宝流量、阿里流量,都是显而易见的庞大。这是BAT这种一线互联网公司最让人希望得到的资源。
从阿里这端,选择CBN,也和它的定位有关——BAT中,它是离财经商业、投资理财最近的一个。
BAT有强大的数据生成能力,但如果要精加工,依然需要专业的内容运营人员。
一个例子是,蚂蚁金服内部有一个代号为“聚牛”的项目,希望能从CBN处获取经过数据脱敏后的内容精加工产品——所谓财经服务。
但事实上,国内一线传媒集团,可选择的合作伙伴,其实已经不多。阿里最终和CBN合作,并不算太奇怪的事。
按照国内的媒体管理体系,其实阿里要进入CBN这种传统媒体集团,难度非常大。
五
入股后,阿里显然要在CBN派驻几个人。
入股后的CBN集团,李蓉继续做她的董事长,阿里则派出了王帅出任副董事长。
做过天下网商董事总经理,也做过阿里媒体投资运营总监的黄磊,将出任前述的“CBN新媒体”的总经理,操盘运作这个项目。
福布斯中文的周健工,也是一财老人,据说将回归CBN,出任CBN的CEO一职。
六
黎瑞刚回归SMG后,主线两条业务:娱乐、财经。
娱乐线上,东方明珠百视通合并,算是一个大动作。
财经线上,此番与阿里形成资本合作,又算是一个大动作。
都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完成媒介融合。
两粒大落子,已毕。
—— 首发 钛媒体 ——
最后说几句与本文有关但我不想写到正文里的内容。
其一,秦朔的走向。周健工回到一财后,秦朔该放在哪里?有江湖传闻说秦要创业。
其二,从业务角度看,蚂蚁金服比阿里巴巴更适合出面做投资方,但最终还是阿里出面。我有一个单一的消息源称,是因为出于某种行政政策上的考虑。
其三,百视通于今日发出重要公告称,黎瑞刚将担任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董事会提名王建军为董事候选人。故而,董事长接任者基本上是王建军。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5-06-04/pid_8480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