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纽约和硅谷相比,明星创业公司的诞生比例太小了。是康奈尔毕业的高材生比斯坦福和哈佛的辍学生差吗?是纽约的投资人没有硅谷的天使多吗?究竟是什么问题?纽约能否成为下一个“硅谷”?看完本文,或许你会有答案。
天天在外面吹嘘“这就是下一个硅谷”可谓简单到家。然而真正将一座城市打造称下一个硅谷,却完全没有想象的简单——纽约正在看清自己的处境。
几年前,纽约的高官和名企老板向人们表达了自己的伟大计划:将这座城市建立成科技创新的温床。财政部门开始向孵化器注入资金,市府通过了康奈尔大学的伟大计划:将罗斯福岛兴建成为创业公司的驻扎地,就像遥远的西海岸那边硅谷和斯坦福大学那样。这里也诞生了不少知名创业企业,比如 签到领域的先驱 Foursquare,以及 DIY 电商 Etsy。
罗斯福岛计划
从那时起,数十亿元计的资金被投入纽约的科技领域——当然跟硅谷比起来不算多,但速度更快。不少本地科技企业成长壮大,收获了百万用户。纽约的商业、媒体和广告的发达,让进入这些领域的科技创业企业大获成功。
但迄今为止纽约并没有诞生任何一个能够和硅谷十亿美元级别的估值相媲美的,重量级的创业巨星。曾经的投资者表现出了失望,这究竟是为什么?“在纽约创投过热差不多冷却下来了,”纽约注明科技孵化器 Techstars 的联合创始人 David Tisch 这样说道,“创业者越来越少,你很难指着一件产品说‘这是纽约创业者搞得’。”
也有一些创业公司离脱颖而出仅有一步之遥,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最终分崩离析。
纽约市,繁华的美丽,成功的诱惑,失败的落寞
Tumblr,位于曼哈顿市区的轻博客创业公司,在去年被雅虎以 11 亿美元收购而登上了各种创投媒体的头条。而这条消息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以为这标志着纽约科技创业的美好时光即将来到,而大多忘了 Tumblr 当时已经难以继续扩张,陷入了滞涨的泥潭。
Fab.com 曾经一度被人们看做“下一个亚马逊”。然而在去年,高管纷纷离开,公司已难以度日。
前几年的大热门,签到应用 Foursquare,频传收购传言。但时至今日呢?公司宣布下载量已经超过了 4500 万,但就是不宣布活跃用户的数据。
曾经的纽约创业投资坚定的支持者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聚焦。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合伙人 Fred Wilson,表示他在欧洲以及加拿大市场的投资额已经显著提升。不过在一封邮件中,Wilson 还是表示“希望纽约的创业公司一直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占据最大的部分”。
好消息是,投资者并未完全撤离。从 2009 年到 2013 年,每年投入到纽约科技圈的风投、天使投资以及私募资金从 8 亿美元增长到了 30 亿美元,涨幅超过了 200%。而硅谷去年的成绩是 114 亿美元。
研究机构 CB Insights 的 CEO Anand Sanwal 认为,纽约仍然对初创企业充满机会,投资人拥有丰厚的实力,能够对步入到增长、规模扩大期的创业公司提供足够的中期资金。他提供的数据显示,纽约已经超过了波士顿,成为排在硅谷之后第二收创业者和投资人欢迎的城市。他表示:“很多人认为纽约和科技没什么关系。更诚实的回答应该是:纽约还相对不成熟。纽约需要再多跑几圈,不过至少跑对了跑到。”
更加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和产品层出不穷,令投资人印象深刻:Canary,制造智能家庭警报系统;FiftyThree,开发手机用设计软件;Kickstarter,热门众筹网站;Warby Parker,在线眼镜零售商;MongoDB,云端数据库服务;AppNexus,网上广告公司;Shapeways 和 MakerBot,生产 3D 打印机;Facebook 收购了在线聊天工具 Branch;购物网站 Gilt 据说正在筹备 IPO;像 BuzzFeed 和 Vox 这样的新媒体持续发展壮大;盒子电商 Birchbox 宣布融资达 5 亿美元……
hackNY 编程马拉松现场
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纽约创业,没有任何阻拦。“真正的难题是怎样每天吃着拉面,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运营一个超过 5 个人的创业团队。”Zach Sims,编程教学应用 Codecademy 的创始人这样说道。他在硅谷创立了公司最后搬到了纽约,并在过去的 2 年里雇佣了 50 名员工,“在这里想要把公司发展到 500 人以上,人力资源问题真是太难搞了。”
这是因为纽约最厉害的软件工程师都跑到 Facebook 去工作了,因为他们的薪水高,福利好。Facebook 在纽约拥有 300 名员工,当中 100 名工程师;Google 更夸张,在纽约有 3600 名员工,其中一半都是工程师。其他的硅谷明星们——Twitter、Dropbox、Pinterest、eBay 和 Yelp,在纽约都有办公室。
Sims 还在期待着下一代的程序开发人才能够加入创业者群体。在这方面,纽约市的前市长 Michael Bloomberg 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正是他努力推行康奈尔大学的创业基地项目,将更多的程序开发人才和创业群体连接起来。罗斯福岛创业基地预计将在 2017 年开放,而康奈尔大学为学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创业公司存在于纽约的每一个角落中——从曼哈顿到布鲁克林,从长岛到皇后区。这个圈子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你总是在各种聚会和创投活动中看到同样的一群人。但和硅谷相比,这里的智慧密集程度还是相去甚远。
Grand St. 创始人 Amanda Peyton
“对于纽约的公司发展限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硅谷那样优秀的环境。”红杉资本的合伙人 Roelof Botha 如此说道。他认为,创业者呆在硅谷,有助于帮助自己培养创业经验,了解怎样选择合适的合伙人,以及通过各种正式非正式的渠道,最快速度了解新产品、新趋势,以及哪家公司的新融资轮。Botha 并不否认纽约有成为下一个硅谷的机会,只是红杉资本的投资组合的 95% 碰巧都在硅谷,他没有精力去想别的地方。
刚刚被 Etsy 收购的 DIY 电子产品在线集市 Grand St. 的创始人 Amanda Peyton 认为,纽约的创业公司尽管比硅谷的对手起点更低,但却在发展中获得了帮助。纽约的各行各业都在向创业公司敞开怀抱,快速地将它们研发出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商业活动中。
然而这对于投资人来说远远不够,他们需要一个创业明星来提振整个创投行业的信心。纽约想要成为下一个“硅谷”,必须有一个足够成功的案例出现。
最后,送上一首来自 Norah Jones 的《New York City》
图片来自网络,原文: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