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约908万人。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略高于城镇。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比例不断减少。2012年底中国农村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48.7%进一步下降为47.4%,但中国网民中的农村人口比例却没有减少,甚至略有增加,说明中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农村网民增长规模较大。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规模为2656万人,其中新增农村网民占比54.4%,达1445万人,延续了2012年农村新增网民数超越城镇网民数的增长之势,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中国网1月15日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相比2011年略有提升,规模达到1.56亿,比上年底增加约1960万人。
报告称,近几年来,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变化幅度不大,这与中国急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有关,2011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首次超越乡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的关口,农村人口已经由2008年的7.28亿持续降至目前的6.57亿,因而造成网民中农村人口比例没有显著提升。
目前,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到2012年底,城镇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约六成,而农村地区目前只有23.7%,但是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中的普及速度开始小幅超越城镇,结束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
CNNIC第31次调查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分析非网民未来上网意愿,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或将保持当前增速下行的趋势:在2011年年中的调查中,有65.0%的非网民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不上网或可能不上网,而到2012年底,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77.3%;相比之下,目前没有上网、但未来半年内考虑上网的潜在网民占比仅为13.4%,保持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出,原本就有上网意向的潜在网民,正在逐步完成向网民的转换;而对于不准备上网的网民,其上网的意向并没有显著提升。
非网民未来上网意向
针对未来上网意向不同的非网民,通过比较其各自不上网的原因,可以发现上网意向比较强烈的非网民(即潜在网民)受到自身生活习惯(没时间上网)和硬件条件(没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网)的限制相对而言更为明显(见图 3)。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网络接入以及上网终端的费用逐步下降,通过政府和互联网业界的努力以及技术的发展,这些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消除,未来网民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这些潜在用户。
非网民上网意向与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而对于未来没有上网意向的非网民,多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以及年龄太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对复杂:部分人群的上网需求不强,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与其现实生活仍存在距离,因而没有形成足够的需求去刺激其学习并接受新事物;当前互联网使用还存在技术门槛,对个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要求。无论是需求不足还是存在学习门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下调等手段,而且需要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人群有更为细致的服务模式、网络世界与线下生活更密切的结合、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
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改变的实现创造了机遇。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2月,中国IPv6发展路线和时间表确定;3月工信部组织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动员会议,提出“宽带中国”战略;5月《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针对我国宽带普及、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这些政策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将推动互联网的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