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进化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微信开发者张小龙而言,让游戏继续下去,比赚快钱结束游戏,更有意义。

微信 5.0 发布。
很少有一款软件的版本号像微信这样在各种媒体上被频频提及。微信 5.0 自发布以来赚足了眼球。新版推出不到一天,淘宝上就出现了“打飞机”游戏的刷榜服务。
“打飞机”是新版微信游戏中心里的一款游戏。新版本的微信,除了推出和腾讯游戏对接的“游戏中心”外,还推出了和 Path、Line 类似的收费表情。新版的“扫一扫”功能也更强大,除了能扫二维码,还可以扫条形码、图书和 CD 封面,甚至翻译英文单词。
在扫一扫里,埋藏了很深的“微信支付”功能。关注服务账号“麦当劳”或是“QQ 充值”,在页面上购买“茶点卡”,选择立即购买后,就会一步步进入微信支付的流程:先绑定银行卡,确认并验证后再设置一个六位数的微信支付密码,就能使用微信支付了。和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类似,消费金额会直接从绑定的银行卡中扣除。截至目前,微信支付初步可实现的应用场景包括公众号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和 APP 支付。
目前包括微团购、麦当劳、QQ 充值等微信公众号已可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据悉,首批上线的商户将涵盖电商的多个细分领域,包括机票预订、网购、电影票团购、交通卡充值等绝大部分品类的商品和服务,用户均可通过微信支付实现购买。
在微信的设置里,关掉所有能关掉的插件功能,你会发现,在“通讯录”一栏里,增加了具折叠功能的“服务号”和“ 公众号”;在“发现”里,只剩下“游戏中心”和“扫一扫”;而在“我”里,“我的收藏”和“表情商店”赫然在列。
没错,微信的意思是:朋友,你把朋友圈关掉也不要紧,来“扫一扫”,玩玩游戏,买买表情,这些可都是我处心积虑想出来的变现好方法啊,一切关于微信商业化的猜测都有了落脚点。在微信的商业化版图中,支付是最核心的部分,它是微信其他板块如“游戏”、“公众平台”等变现的依据。
微信每一个大版本更新,主推功能都会在启动页上显示,5.0 的启动页以醒目的字体标明:扫一扫,扫出新世界。
微信是腾讯的微信
微信想赚钱了,换句话说,是腾讯想用微信赚钱了。目前已被证实的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方式就那么几种:广告、游戏、电商。
2012 年,腾讯营收 438.94 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 228 亿元,几乎为腾讯总营收贡献了半壁江山。无论是广告嵌入游戏,还是游戏内用户付费,都已经是被证明了比较有效的商业模式。将腾讯游戏接入微信的社交关系,自然是稳妥的变现渠道。在游戏的选择上,微信也很谨慎。“打飞机”主打怀旧牌,“天天爱消除”像极了 King 公司大热的Candy Crush。
想了解微信游戏平台或者说社交游戏的潜力,可以看看竞争对手 Line :Line 在今年一季度营收 5800 万美元,其中一半来自社交游戏业务。Line 各类游戏已经有 1.5 亿次下载。今后,人们消费微信的目的可能不仅是打开微信,找人发一条消息,腾讯试图在这个平台上塑造全新的移动互联网。
人们打开微信,可以聊天,打游戏,结束游戏后,还能去朋友圈看一看,扫一扫购物。
我们再来看看“扫一扫”。扫一扫已经从一个信息入口成为具有商业潜能的入口。旧版的“扫一扫”,只是公众账号随手贴在微博的小广告。二维码作为一种介质,它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连接具体的物和消费凭证。在微信 5.0 中,微信支付率先支持 Web 扫码支付,将来很有可能会延续到线下;理论上,你扫扫二维码就能吃饭、买东西、看电影、做按摩??但这个理论从二维码诞生之日起有人假设过了。从理论到实际,起码还得再花几年时间。和所有想做移动支付的玩家类似,微信得去找商家资源,还得帮店家完成系统改建,帮店家培训服务员。条码扫描和二维码扫瞄殊途同归,“扫封面”则是所见即所得式的消费:扫书封面跳出当当和亚马逊的购物链接,扫 CD 封面跳出 QQ 音乐直接播放专辑,扫电影海报则跳出豆瓣影评,部分电影可以播放预告片,甚至将来可以接入腾讯视频,付费播放。
在微信新版上线前,“微信支付”的概念已经被各大媒体和自媒体热炒,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更是印证了人们的判断。7 月底,在腾讯新版 5.0 微信发布之前,淘宝宣布将从数据接口切掉一切微信来源。紧接着,8 月 5 日,新版 5.0 微信发布的当天,淘宝网和新浪微博宣布推出“微博淘宝版”。面对微信膨胀的欲望,马云先下手为强。
而微信则加紧自己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布局。除了和深圳供电局推出在线缴电费服务,将支付深入民生领域,还将联合基金公司联合推出和淘宝的“余额宝”类似的相关业务和产品,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推出理财产品。当然所有“有可能”的消息都只是媒体引述“财付通内部人士”的口风。
微信和淘宝,一个占据着购物的上游入口,一个把控着下游出口,微信支付是为了完善微信在“购物行为”中的交易环节,而微博淘宝则是为淘宝增加了购物的上游入口。互联网天然是有长尾的,在淘宝上存在着成百上千卖奇怪东西的店铺,更有许多独立的小商铺。如何发现想要的东西?在有明确需求时,搜索是个好办法;没有明确需求时,从信赖的媒体、意见领袖、朋友那里获得的信息或许也是个靠谱的办法,卖“亚马逊买不到的东西”的创意电商 Fab 被估值 10 亿美元,说明品位还是挺值钱的。
微信的优势在于,微信是去中心化的,其他的卖家不可见,不像淘宝满满当当的页面进去,时刻面临同类商品比价的压力。对于一个长尾化电商而言,它不会被淹没,反而能慢慢经营自己的账户和客户——通过内容完成品牌的建立,建立从开店到支付到售后服务的整个链条。今后的淘宝卖家或许也会考虑去微信开一个服务号,慢慢复制一个商店过来。
微信的进化逻辑
“微信就是消息系统,它的核心就是人和信息,它们在系统里流转。”这是微信开发者张小龙曾经说过的话。微信的本质在于沟通。张小龙还在知乎上关注了另外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最早的微信,就是为取代以往的短信和电话而存在。在一次次的更新迭代中积累起 4 亿用户,每一次更新都带给用户许多新鲜好玩的体验。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微信到底是什么?张小龙说:“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
在 5.0 之前,虽然微信增加了许多新功能,但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朋友圈”等都是可以被关闭的插件。
微信在一次次升级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平台。微信 1.0,语音是基础;微信 2.0,加入了群聊;微信 3.0 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微信 4.0,开放平台;微信 4.3,引入了公共账号平台。此次 5.0 版更新,新增加的“收藏”功能,可以收藏聊天、公众号、朋友圈的各种语音、图片、文字、地点,好像一个简易版的 Evernote(印象笔记),扫一扫中的扫条码让人想起“我查查”,游戏中心好像 iOS 的 Game Center,每一个公众账号都是一个媒体 APP,而服务账号是功能更加强大的应用。张小龙喜欢那些通过简单的规则建立起的产品,比如 twitter。Twitter 是张小龙最欣赏的一款产品,因为它符合这种理想主义:一个简单的规则可以构造一个复杂的世界,由用户在里面推动整个产品。
张小龙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时,关于“手机的操作系统就是 Android 和 iOS,是否谁占据这些最基础的生态链谁就掌控了未来”?他的回答是: “商业社会是动态的,没有谁说它垄断了就一直可以垄断下去,它大了就一直可以大下去,总会有新的东西又冒出来取代它,我觉得这种动态是挺好的。这是一个过程,但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形态——用自然界来对比的话,这是一个很健康的、自然的过程。”
在张小龙看来,“一个系统它真的有生命力的话,肯定会有草和树木长起来,不需要我们去推动。”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学家詹姆斯·卡斯在其名著《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宇宙中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有限游戏拥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有特定的规则,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败者离场。而无限游戏恰恰相反,凯文·凯利说它的目标是“保持游戏的进行:摸索游戏的所有玩法,增加各种博弈,召集所有可能的玩家,扩展游戏的意义,倾尽所有,无所保留,创建宇宙中不太可能发生的博弈。如果可能,超越过去的一切。”他认为,进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无限游戏。
微信就像一个人造生物圈的进化试验:先养一些微生物( 积累一些用户),稳定下来,再放一些小鱼小虾,等新的稳定形成了,再向这个系统中注入一些其他物种,然后让这个系统自己去决定它到底想要哪些物种补进来。进化必然伴随着一定的灭绝率。
从这个角度看,引入商业化是微信进化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如何保持自身的平衡很微妙,无论是伤害用户、伤害自媒体还是伤害商家都不明智。微信作为游戏的控制者,自然会频繁调整规则,避免单纯为某一方谋利益。对公众号先放纵后折叠就是一次制衡。
对张小龙而言,让游戏继续下去,比赚快钱结束游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