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31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2-15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魔声耳机恩怨史
魔声耳机恩怨史
戴尔的轨迹
戴尔的轨迹
Java风云再起
Java风云再起
2012高通之年
2012高通之年
科技巨擘回归美国制造
科技巨擘回归美国制造
欧盟逆袭跨国企业税单
欧盟逆袭跨国企业税单
美高技术企业避税争议
美高技术企业避税争议
CPU和GPU战国时代
CPU和GPU战国时代
移动芯片超PC芯片
移动芯片超PC芯片
高通入股夏普
高通入股夏普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魔声耳机恩怨史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魔声耳机开发恩怨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上周刊文称,从来没有一款像魔声Beats耳机这样的产品。在美国,这一尺寸庞大、价格昂贵的彩虹色耳机已经 “烂大街”,在购物中心、机场、俱乐部和街边随处可见。魔声Beats的品牌创建者是美国知名饶舌歌手Dr. Dre,而唱片业巨子和专注于HDMI线缆的精品音频设备公司的合作在一开始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你可能已经熟悉魔声,也可能已拥有印上了“B”标志的魔声Beats耳机。不过你或许不知道魔声Beats的幕后,以及Monster和Dr. Dre团队之间的恩恩怨怨。这是一个“大卫与哥利亚的故事”。

  以下为文章全文:

  魔声Beats的起源

  推出饶舌歌手品牌的数码产品,这一理念并不是在俱乐部VIP包厢中开着香槟酒得出的,也不是在迈巴赫跑车中想出的,甚至不是在唱片公司的会议室中形成的。魔声Beats的“B”标志风靡全球之前,一名中国移民的儿子已开始在加州摆弄音频设备。

  魔声耳机是由Monster推出的,而Monster的创始人是诺尔·李(Noel Lee)。诺尔·李是一名非常聪明的商人,留着漫画书中的发型,但他也是一名无法行走的残疾人。不过,凭借一部Segway两轮电动车,他仍然可以随意行 动。诺尔·李从1979年开始开发音频产品。当时,他刚刚完成了工程专业的学习,并发现一个重要事实:音乐听起来的效果并未达到本应实现的最好水平。

  以硅谷式的风格,诺尔·李在家里的地下室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试验了不同类型的铜线,以确定哪一种铜线能提升音质。根据自己的试验成果,他创 立了一家名为Monster Cable的公司。在与Dr. Dre合作之前,Monster已不断尝试吸引音乐发烧友购买该公司的产品提升音质,而这也成为了该公司的营销重点。诺尔·李表示:“我们重新发明了音响 线材的性能。”而他的儿子凯文·李(Kevin Lee)则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完美的治愈。”

  Monster随后开始生产昂贵的HDMI线材和电压保护器。诸如此类昂贵的非必需产品使Monster很快建立起了不太好的名气,但这也使该 公司有能力开发质量出色的音频设备。事实情况是,音频线材与昂贵的篮球鞋类似:世界上只有数百名专业人士需要最好的产品,而绝大多数其他人甚至不能分辨出 昂贵产品的区别。不过,这并没有成为阻碍:通过巧妙地说服用户以及对自身的宣传,诺尔·李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帝国”。

  这时的Monster仍局限于价格200美元的线材,而下一步则是音响设备。Monster进军音响市场的时间太晚,HiFi的时代已经结束,许多用户习惯于电视机自身的音响,或者最多只会购买一个“回音壁”设备。Monster的投资遭遇了失败。

  不过,耳机怎么样?这绝对是下一类重要产品。

  诺尔·李开始设计耳机的原型产品,并派儿子前往洛杉矶,寻求在高质量音频格式方面的合作。这样的音频格式从未实现商用,但与唱片公司之间的接触 值回了票价。凯文·李表示:“你会接触亚瑟小子、玛丽·布莱姬(Mary J. Blige)和U2乐队。”而Monster的命运从这里开始:“有些时候,事情会以某种方式发生,这就是意外的价值。”如果他没有前往洛杉矶与知名艺人 探讨环绕声音乐格式,那么他永远不会见到Interscope的吉米·艾欧文(Jimmy Iovine)。艾欧文想出了数码设备历史上最绝妙的点子之一,魔声Beats起步了。

  艰难的谈判

  艾欧文绝对是最杰出的唱片业大亨之一。他协助制作了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的唱片,目前则是Interscope唱片的董事长。

  在凯文·李前往洛杉矶寻找合作伙伴时,艾欧文和Dr. Dre联系了Monster,并拿出一个提议:一起开发电子产品。凯文·李回应称:“他们喜欢我父亲围绕音频设备的技术。你和我都知道,音乐应当有什么样 的表现,但世界上其他人并没有得到这样的音质。”他指出,Interscope最开始是对Monster音质的“喜爱”,随后则开始了解技术。 Monster向艾欧文和Dr. Dre展示该公司的声音技术,表现打击乐低音的能力,包括一款入耳式耳机的原型产品。

  不过诺尔·李认为,艾欧文和Dr. Dre需要对行业趋势有进一步了解。他表示:“Dr. Dre和艾欧文需要理解,现在为何已不再是音响的世界。他们不知道人们为何不再购买音响。他们已拥有体积庞大的音响,一直在工作室中使用。那么,为何不用耳机去替代音响?”

  Monster向艾欧文和Dr. Dre展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高端耳机。Bose的音响是你父亲的选择,而消费者对于当前的趋势并不是很清楚。诺尔·李提出:“让我们共同开发一款耳机。”

  苹果是由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azniak)基于兴趣而创立的一家公司。与苹果不同,魔声从一开始就是一笔生意。不过在起步阶段,魔声的做法并不聪明。21世纪00年代中期,在唱片 业不景气的情况下,Dr. Dre和艾欧文需要找到新的收入来源。艾欧文不是乔布斯,手下并没有一个音乐帝国,甚至还不如一些有线电视公司。但Monster意识到,如果可以利用 Dr. Dre在娱乐和体育界的人脉,那么将可以推出一款被主流用户接受的产品。想法是对的,但他们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谈判过程中,他们公布了每一个可能的商 业决策。

  在前往洛杉矶进行谈判时,凯文·李除了学士学位之外一无所有,除了与父亲的合作之外也没有任何商业经验。他独自面对了在法务、财务和公司组织等 方面的庞然大物。从一开始,形势就很明显地朝着有利于Interscope的一方倾斜。Monster拥有音频技术,但许多其他公司也有。凯文·李表示: “艾欧文和Interscope营销主管史蒂夫·伯尔曼(Steve Burman)想要一个数字,但作为一家为了开发音响而刚刚亏损5000万美元的小型线材公司,我们无法承受。”Interscope提出的收入分成方案 是Monster无法接受的,而Interscope还虚报了低价。谈判陷入了僵局。艾欧文带着Dr. Dre和他的娱乐行业转身离开。他们以一通电话结束了谈判:“我们不愿这样做,但我们将与其他人进行交易。”

  Monster成了孤家寡人。

  峰回路转及逼上梁山

  然而6个月过后,伯尔曼打来了电话。Dr. Dre的团队希望与另一家音响公司SLS Audio合作,但并未成功。伯尔曼想知道Monster是否还有兴趣为Dr. Dre生产耳机?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在这半年时间中,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与SLS的合作中,Beats的品牌“Beats by Dre”遭遇了失败。SLS开发了一款耳机的原型产品。凯文·李指出,这款产品尺寸太大。“戴在头上后,如果照镜子,那么你并不好看。”

  这款原型产品被回炉。Monster随后拿出了“40至50款原型产品”,这给该公司带来了额外风险。凯文·李承认,他的父亲对这次合作并不是 像他一样热心。因此,他私下动用了Monster的数百万美元资金,而没有获得任何人的批准。他表示:“我们在2008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 上举行了发布会。我已在工程和营销方面花费了150万美元,当时我们甚至没有签署任何合同。”

  凯文·李越过了界线,将父亲公司的未来置于不受控的状态下,同时也没有确定的路线。他表示:“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将开发什么,价格和成本是怎 样。”在没有任何商业合作的情况下,凯文·李秘密开发了一系列产品。甚至在Dr. Dre提供许可之前,Monster就已经完成了魔声Beats耳机的开发。这时,他才感到恐慌。“这不仅仅是不服从命令的问题。我将失去父亲的信任。我 已经弄出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库存。他会杀了我。”

  如果无法达成合作协议,凯文·李将在经济和家庭关系上遭到自我毁灭。因此,他尽一切可能去尝试达成交易。用他的话来说,这是 “Interscope曾见过的最复杂的交易”。他本人也不得不面对Interscope的大量律师,而这些律师每天都在代表Interscope的利益 与凯文·李谈判。

  不可能有两个赢家。Monster最终与Interscope达成一项协议,促成了Beats品牌的建立,并开始销售耳机,但他们也不得不吞下 一个苦果:Monster开发的一切相关产品的所有权都属于艾欧文和Dr. Dre,无论是耳机、头带、驱动器,还是遥控器。即使是一片金属或一片塑料,只要与Beats有关,Monster都需要交给艾欧文和Dr. Dre。Monster将完全负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这将带来高昂的成本。凯文·李表示:“我有一些受到了Dr. Dre的威胁。”

  Dr. Dre的团队需要做什么?那就让Dr. Dre保持本色。在几个月的开发之后,凯文·李向Dr. Dre展示了第一款最终成品。Dr. Dre戴上耳机,播放了一首《In Da Club》。他表示,“就是它了”,魔声Beats耳机随后获得了放行。

  微妙的营销策略

  凯文·李随后尝试与多名艺人合作,推广魔声Beats耳机。他希望使魔声Beats耳机摆脱专业级音频设备的形象,进入大众市场。不过,这很难 做到。艾欧文对凯文·李表示,以音质为营销重点需要花很大精力,让消费者了解这款耳机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营销策略需要迷惑大众:Beats是最热门的耳 机,声音将是特洛伊木马。凯文·李表示,这正是Beats所做的,Beats耳机出现在了每一首MV中。艾欧文则确保在Interscope制作的视频中 出现这款耳机,从而对美国的视频观众进行潜移默化。

  这一策略起到了效果。Beats获得了数亿美元收入。凯文·李承认:“年轻人前往百思买购买Beats耳机,这不是由于音质很酷,而是由于产品 本身看起来很酷。”Monster逐渐将自身的定位从音响发烧公司转型为一家时尚公司。魔声耳机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已显而易见:在大街上,Beats耳机随 处可见。这款耳机能隔绝街头噪音,在长时间佩戴下不会令人感觉不适,而来自知名嘻哈歌手的光环使其他任何因素都相形见绌。Beats耳机的质量或许被过度 夸大,而定价可能过高,但耳机不是球鞋,而是复杂的、小型化的电子产品。这一工程项目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其间诞生过许多款被放弃的原型产品,也曾经历过艰 难的谈判过程。

  原创地位争议

  如果去问问Interscope,他们会认为Monster不过是扮演了一些小角色,这样的角色并不比联邦快递和富士康重要多少。不 过,Monster完成了Beats耳机的制造,并让这些耳机进入到零售渠道。Beats Electronics否认,Monster在Beats耳机的工业设计和音频设计中扮演了任何角色。该公司表示:“我们有自己的工厂,控制了一切。音质 一直是我们的关注重点。我们拥有专利的音频签名,这绝对是我们独有的。”Beats Electronics CEO卢克·伍德(Luke Wood)重复过这一观点,但他也表示,所有各方仍是朋友。不过,Monster仅仅负责生产的部分,并选择符合魔声Beats耳机音质的材料。

  Monster否认了这一说法。该公司提供了一些机密的设计文档,显示了该公司在工业设计和音频设计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于Beats Electronics声称拥有一切的做法,Monster感到恼怒。诺尔·李表示:“他们甚至没有一名工程师。毫无争议的,Monster设计了 Beats耳机的音质。他们告知我们希望什么样的音质,并做出了批准,但实际上是我们设计了声音。”

  在HTC对魔声Beats耳机感兴趣之后,这款耳机迎来了一次重要机遇。艾欧文和Dr. Dre看到了一次赚钱的机会,HTC提出以3亿美元收购Beats Electronics的51%股份。这笔交易对Interscope来说是幸运的,但对Monster来说并不是。由于凯文·李和Interscope 签订的合同,Beats Electronics成为了与HTC交易的主体。Beats Electronics的发言人表示,这笔交易将使该公司的运营更敏捷,精简了汇报架构。不过对凯文·李父子来说,他们得到的不过是一些口头的安慰。

  Monster获得了一笔分手费,而Beats Electronics则拿走了一切:Monster在音质方面的所有工作、所有专利、商标设计,以及名称。艾欧文曾希望Monster在魔声Beats 耳机外包装上删除公司名称,而仅仅留下“Beats By Dre”的字样。不要印上Monster的标志,不要提到有关Monster的一切。在Beats Electronis与HTC的交易之后,Monster彻底出局,甚至无法再使用该公司开发的技术与自己一手培育的公司竞争。同一年,Beats Electronics摆脱了Monster,实现了5.19亿美元营收,在100美元以上高端耳机市场获得了64%的份额。这不仅是一次流行趋势,而是 对市场的征服。

  目前已经很难判断Monster和Interscope之间的恩恩怨怨。Monster上周宣布,将与另一名知名嘻哈艺人Swizz Beatz合作,该公司的新的旗舰级耳机将名为“Diamond Tears”。(维金)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魔声耳机开发恩怨史 魔声耳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