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愿意死在编制里?
夏余才
1月4日,哈尔滨448名事业编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个研究生落选,主要因对环卫工作认识不够。落选者之一的王洋称热衷体制内身份不仅为稳定,落户到城市会带来就业、教育等优势,“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1月14日《华商晨报》)
记得有位研究生朋友,曾经一度纠结于到大学当老师还是到中学去当老师。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去大学没有编制而中学则有编制。从个人理想而言,朋友自然更愿意去大学当老师。并且,就其性格来说也不太适合去中学当“孩子王”。但是到了最后,那位朋友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有编制的中学,去当他的“孩子王”了。由此可见,编制的魅力有多大。她以至于可以让一个舍弃掉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让一个为此违背自己的性格去行事。牺牲这么多,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编制”。
编制的存在,让我辈“临时工”们痛恨不已。工作了若干年,到头来依然是“临时工”,到头来也只能获得“临时工”这一等级的待遇。所谓同工不同酬,所谓低人一等高人一等以及不公平等,皆来源于一“编制”。编制,既让一些人躺在上面享尽其带来的各种福利和特权,也让一些人对此向往不已,恨不能“取而代之”。
比如,同样是清洁工,有编制者和没编制者就有着天壤之别。没编制者,干脏活累活,有编制者,只是暂时性或象征性的干干脏活。实际上也如老清洁工们所言,他们将是“未来的领导”。未来的领导,干点脏活也就变成了体验生活,不可能像那些老清洁工一样,一干就是一辈子。至于工资福利待遇,自然更是“一分为二”,人为的划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有编制者不仅上班时比没编制者高出很多,哪怕退休了也是如此,令没编制者只能心生羡慕的份。而且,没编制者单位可以让其随时走人,有编制者则如同端上了铁饭碗,打也打不破,根本不会出现让你随时卷铺盖走人的情况。
这种人为设置的不平等,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也似乎还要一直存在下去。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做损己利人之事,哪怕是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他们也一百个不愿意。他们一旦取得了“编制”,无异于拥有了“话语权”,也无异于拥有了某种“特权”。这种“特权”,不只是对自己好处多多,更还可以“荫庇”子孙,让自己的子孙从中受益,进而形成“特权阶层”!
既然这种不平等存在着,也必将很长时间的存在,也难怪有那么多研究生去报名当“清洁工”了。其实不要说“清洁工”,只要有编制,就是让他们去干更脏更累的活也会愿意。如果诸多工地上的建筑工、煤矿上的矿工也有编制,同样也会招来研究生踊跃报名的。在编制面前,专业不对口算不了什么,大材小用也算不了什么。一个人便是自己的理想都可以为之丧失,更何况其他?
归根结底,这也怨不得广大莘莘学子。作为个体的人,都是“自私”的。在过去,我们排斥自私提倡“无私”,实则其结果是更好的印证了“无私”的不存在。“自私”恰是人类的本性,而“自私”并不可耻,“自私”也并不意味着“损人”。只有人人都“自私”的过上了好日子,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真正健康的。反之,你就只能为了某种人为设置的东西去拼命。比如编制,就算是死,很多人也要死在编制里。这和古时的范进,又有何区别呢?没有任何区别。或许,唯一的区别就是名称的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