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3D打印时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业者们正狂热地向中国市场传递颠覆制造业的神秘力量,3D打印世界中会出现另一个“腾讯”吗?
自从3D打印变成一个最时髦的词汇之后,每个技术专家都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刚刚诞生的新技术,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快速成长型技术”。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魔幻般的技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而《时间线》制造本期特辑,根本原因在于这项技术的演进出现了重要的拐点——桌面式3D打印机的出现。
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它从一种单纯的工业制造新技术,变成一种大众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的技术。大众可以不必掌握专业制造知识就能把自己的创意直接转换为真实产品。其本质在于,将原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设计和制造的权力, 发放给尽可能多的普通人。
这种权力的转换将带来不同反响的社会意义。当每一个人展现自己设计和创意的成本大幅降低时,整个社会就会诞生非常丰富的创新。这将对整个制造产业产生巨大推动力——不是少数精英而是尽可能多的人在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铭展网络的创始人金涛告诉本刊:“以前制造的重心是加工,而3D打印的重心是在设计。只要你有想法,不需要专业的操作知识就可以把它实现。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目前中国桌面3D打印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过去一年,大多数中国本土制造商,刚刚经历过仿制开源技术平台的阶段。Makerbot开源策略发生变化,对本土制造商来说基本在意料之中,只不过发生的时间比他们预期更快一些,对于多数中国Makerbot仿制者们而言,这是一次挑战。但业界领头企业如闪铸科技、铭展网络,已开始自己的技术储备,并计划在2013年推出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的桌面3D打印机。
不过,很多桌面3D打印机制造商都会表示,与美国等国际市场用户不同的是,中国用户更为实际和功利。他们购买3D打印机的用途大多出于工作,而欧美用户则多凭个人兴趣。这意味着中国用户更在意打印机的效果和稳定性,因而也更不能容忍它的一些小毛病。
总体而言,中国本土桌面3D打印机制造商对市场的发展大都持乐观态度。他们并不太担心惠普等传统打印机巨头进入3D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的领导厂商们而言,他们更担心的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危机,而不是可以预测到的现状。他们中有的人担心会出现有实力进入3D打印服务、桌面3D打印机产品、用户社区服务等全业务的巨头出现。还有人担心在尚处于技术不稳定期的3D打印市场中,开发出非主流技术的打印机产品而被市场抛弃。
尽管大多数桌面3D打印设备制造商都继续迅速成长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但仍有很多本土公司并不希望通过风险投资机构获得融资。他们中有的公司更希望与传统跨国公司合作,获得对方在技术和渠道方面的支撑。有的人则认为目前状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对其业务和公司资产估值过低,所以他们并不急于融资扩股。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对于3D打印机市场的热情也并不十分高涨。进入门槛过低以及市场规模不大,降低了风险投资机构的热情。
但无论如何,桌面3D打印机都势必颠覆传统的制造行业。对众多创业者而言,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成功机会。谁将抓住这次变革的机会,成为这个行业中的新巨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逐鹿3D打印市场:巨头们的“炼金术”编辑本段回目录
3D打印行业的市场分散程度非以往制造业革命所能相比
你很可能已忘记电影《星际迷航》中那个日常场景:皮卡德船长对着机器说:“茶,伯爵红茶,热的。”神奇的复制器就立即复制出一杯符合要求的红茶。
在一部典型的科幻电影中,这种关于生活本身的情节易被遗忘,但对于方兴未艾的3D打印行业来说,却是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现实。
原理上,3D打印不难理解,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多层打印、快速成型,以数字化方式制造物质。若在中世纪,这必然与“炼金术”遭受同样命运,玄幻神奇,饱受质疑,但却也隐藏着现代科学的雏形。
无论你想要一个美味的蛋糕,或者一件量身定做的连衣裙,或者一辆你自己设计的带翅膀的自行车,甚至一把可射击的步枪……3D打印机正在一小步、一小步地改变世界。日前,美国科学家已经利用3D打印机直接制造出一副机械臂,使一位两岁女孩残疾的手臂能够正常活动。
在西方主流媒体的渲染下,3D打印已被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或被誉为“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确,其数字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更可能直接改变商品的生产、流通方式。是不是想起了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具备长远影响力的变革从不仅是技术上的,而是最终落实到制造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上。
然后,和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由于3D打印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个人消费层面,有着小批量、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在商业模式上,大规模制造将不会出现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相应地,大规模制造催生行业巨头的现象,恐难以再现。
在目前规模有限、商业价值有待开掘的3D打印市场,呈现出极分散的形态。非但没有哪家公司会像当年的福特、微软、乃至谷歌那样迅速崛起,反而是各色小公司在彰显创造力。然而,那些传统的IT巨头,乃至规模稍大些的3D打印公司会善罢甘休吗?
如你所料,它们绝不会。
救命稻草
2012年是充满超越的一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越个人电脑,致力于移动芯片的高通公司市值超越英特尔公司,成立仅14年的谷歌市值超越37年历史的微软……智能科技领域的重重超越欲重写历史,曾经的巨头也面临重新洗牌的考验。
最为流年不利的非惠普莫属,这家PC业和打印业的领军巨头市值缩水4/5,目前已不足250亿美元的市值。整个2012财年,惠普净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净亏损127亿美元。在美国IT业,惠普已成为“裁员”的代名词。
郭士纳(前IBM首席执行官)及乔布斯拯救IBM与苹果的方法是,集中精力把握下一波技术。能拯救惠普的“下一波技术”是什么呢?
前任对软件业盲从造成的痛楚远未消退,惠普现任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2012年展开大幅度改革,将打印成像业务并入下滑的PC业务,试图将打印业务的稳定模式推广至整个惠普。惠特曼事实上在引导惠普回归根本,回到以硬件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模式上。但同时,她也必须紧跟硅谷走势。
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在种种热门趋势中,惠普即便再努力,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领跑一个行业了。但它尝试将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积累结合起来,应对互联网给IT业造成的整体冲击,而个人机器人和3D打印便是其中两个重要棋子。
惠普对3D打印显露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尽管3D打印更为复杂,且市场化所需时间比机器人更长,但3D打印在过渡阶段便有多种切实可行的产品,大部分均在能力范围之内。2010年5月,惠普发布了首款3D打印产品Designjet 3D,在传统打印巨头中尚属领先。
凭借在打印领域长期积累,带有惠普商标的3D扫描仪涉及到了商业3D打印技术,目前,以40%的市场占有率控制着传统个人打印机市场。通过存储、云、硬件设备的集结,惠普公司寄望于通过3D打印的带动,扭转颓势。
但惠普需要意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绝不是依靠旧有优势可以征服的。相反,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公司可以做到迅速崛起。本名不见经传的3D Systems正依靠从飞机到玩具的广泛打印范畴,成为新的巨头。其创始人查克•赫尔在1986年发明3D打印技术以来,这家公司一直在3D打印领域所向披靡,推出了多种型号的打印机,后者不仅简便实用,且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最为低廉,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2012年以来,3D Systems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甚至优于苹果和Facebook。该公司股票在2011年年中从纳斯达克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此后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在转板后,3D Systems公司股价上升了89.7%,涨幅超过软件应用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倍。
个人主义
事实上,3D打印巨头们各自不同的努力加剧了市场的分散,但也使其异彩纷呈,充满无限可能。
正如苹果公司改变数字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业的游戏规则那样,3D Systems也在努力以不同于其他大型工业服务公司的方式,来改变既有行业规则,比如,为消费者提供最实用、最简化的技术。
3D Systems的主打产品Cube 3D打印机,无需复杂的组装,只使用简单的“彩色图本”设计界面即可操作。与惠普公司的专业级打印机相比,大多数用户会选择方便实用的Cube 3D打印机。同时,惠普的Designjet 3D售价高达1.75万美元,而Cube 3D的售价只有1299美元。
惠普目前生产的3D打印机主要针对航空和汽车类的用户,价格昂贵。为打破困局,惠普开始与精通3D打印的Stratasys公司合作生产,“Stratasy公司的技术是惠普进入该市场的理想平台,并且努力开发好这块处女地。”惠普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未来几年内,惠普的3D打印机将致力于应用到世界范围内的爱好者和小型设计企业,并为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设计。同时将把“云技术”应用在新型打印机中,并争取为所有打印机搭载web os系统,开发智能型3D打印机。
由于3D打印天生基本的数字化特征,很多玩家都努力挂靠移动互联的概念。
全球2D和3D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Autodesk,2012年推出Autodesk Simulation 360软件,以3D打印模拟大型设计和工程流程,被墨西哥公路设计项目等全球制造商和工程公司纷纷采用。
2012年年末,专注于大型3D工程软件的Autodesk在苹果的App Store上推出了面向iPhone、iPad 的全新免费应用程序Autodesk 123D Catch。借助123D Catch,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三维形式捕捉周围的世界。该应用程序拥有一个捕捉窗口,具有广为用户熟悉的iOS镜头控制功能,可用于在拍照时控制对焦和曝光。用户先查看照片缩略图,然后将其上传至云端,继而把照片转换成3D模型。简言之,123D Catch的应用,开创了利用手机免费、简单、随时随地制作3D模型的个性化打印方式。
在第一台苹果电脑问世之前,个人电脑基本上就是一台庞大而昂贵的计算机,需借助开关和灯光回答数学问题。苹果2代计算机的出现使其成为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设备,而目前的3D打印技术正在经历一个类似的转变——逐步降低的成本和售价,更加实用的智能化,以及移动终端结合的便利化,正在让3D打印阔步进入个人化业务。不远的将来,各种日常工具,都有可能通过3D打印来实现。
潘多拉
实际上,3D打印业的影响不仅在于产品制造方式的变革,更在于它将把许多制造商从实体产品销售商转向信息中介商。它们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贩卖的产品,而是描述这些产品的信息。而信息非常容易在互联网上被复制和传播。
当家用3D打印机变得足够精密,可以创造产品时,用户就要开始担心专利侵权的问题了。之前,侵权诉讼是使得惠普这类大公司陷入困境的因素,但未来,当那些不经意间以家用3D打印机破坏规则的时候,诉讼会成为行业噪音。
而侵权问题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当人们还沉浸在美国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悲痛中时,无法合法购买枪支的重罪犯以家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一支枪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用改进的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鲜肉,这种利用糖、蛋白质、脂肪、肌肉细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类相似的口感和纹理,就连肉里的微细血管都能打印出来。3D打印技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同样祸福相倚。
尽管潜在问题颇多,人们还是期待巨头们以3D技术点石成金。第一部数码相机、第一部触屏手机也并非一问世就改变世界,人们对于初创期的行业,永远抱有宽容。随着3D打印的发展,或许有一天将会影响整个制造业的格局,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潘多拉即便把魔盒打开,盒底也还放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