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讯 8月10日晚间消息,新浪科技刚刚获悉,国内软件外包服务企业文思信息与海辉软件今天将宣布合并。
据悉,双方股票将以1:1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文思海辉;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新公司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任新公司CEO,原海辉董事长孙振耀将离职创办教育培训公司。
合并后的文思海辉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拥有23000名员工。双方合并后,将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提高对微软、IBM等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并对东软、软通动力等其他软件外包企业的市场份额产生挤压。同时,这还可能加速国内外包企业的合并。
近年来,国内软件工程师的成本逐渐升高,中国以人头、以规模为主的外包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外包业务变成了一个十分低利润的行业。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软件贸易和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已经超过1.8万家。2011年,中国软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81家,比2010年增加了101家,超1亿美元的有14家,比2010年增加了3家。
文思信息是一家信息咨询、解决方案和IT服务外包提供商,也是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海辉软件也是一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2010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两家公司合并后年营业额将达到5亿美元。(罗亮)
文思海辉合并细节披露:海辉股票维持上市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8月10日晚间消息,文思(NYSE:VIT)和海辉软件(Nasdaq:HSFT)今日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协议,双方股票将以1:1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的资产价值约为8.75亿美元。
根据合并协议,文思股东和海辉软件股东将各自持有合并后的新公司约50%的股份。合并后原海辉股票将保留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将适时公布。
协议规定,文思每股普通股将兑换为海辉软件1股普通股,文思每股美国存托股(以下简称“ADS”)将兑换为1股海辉软件ADS。在合并之前,海辉软件刚刚以13.9482比1的比例对股票进行了合并,主要是为了将ADS代表的普通股数量从1股ADS代表19股普通股调整为1股ADS代表1股普通股。此举旨在确保海辉软件和文思在合并时拥有同等数量的普通股和ADS。
该交易完成后,原海辉软件CEO卢哲群将担任新公司CEO,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将担任新公司非执行董事长。合并后的新公司董事会将由8位董事组成,两家公司各自任命4名董事。
合并后的新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超过6.7亿美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IT服务供应商,将具备足够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卢哲群称:“很高兴能够领导新公司,打造中国在国际IT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凭借最大的资源库、最广泛的IT服务能力和最平衡的区域客户服务于国内外用户。我们共同的使命就是打造世界级的服务公司。”
陈淑宁称:“文思和海辉软件是中国IT服务领域的先锋,两家公司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忠诚用户群。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利用强劲的市场增长机会,继续吸引最佳人才。此次合并将实现我创建文思时的梦想,即打造一家服务于全球IT服务市场的中国领军企业。”
合并后新公司员工数量将超过2.3万,将服务于全球的顶级客户,包括一些中国最大的企业,以及许多“财富500强”企业。
此次战略合并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但还要等待两家公司股东的批准,预计有望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在这笔交易中,花旗集团全球市场(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inc)是文思的金融顾问,Orrick, Herrington & Sutcliffe LLP是文思的法律顾问。Lazard是海辉软件的金融顾问,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是海辉软件的法律顾问。(李明)
文思内部邮件:合并将写入行业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浪科技讯8月10日晚间消息,国内软件外包领域的两大企业文思信息与海辉软件今天宣布合并。文思信息董事长兼CEO陈淑宁在内部邮件中表示,这是“一件必将写入公司和行业历史的大事”。
陈淑宁表示,在软件和IT服务外包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迅速把公司做大做强,一直是文思领导团队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客户和投资人对文思的期望。显然,文思与海辉选择以“对等合并”的形式走到一起,就是这种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众望所归。
他在内部邮件中还表示,“毫无疑问,文思与海辉的合并是一次真正的强强联手。合并后,新公司的规模将超过达到2万3千人,稳居中国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第一。而且,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公司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据悉,文思信息与海辉软件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文思海辉,股票将在纳斯达克市场进行交易;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新公司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任新公司CEO,原海辉董事长孙振耀将离职创办教育培训公司。
文思信息是一家信息咨询、解决方案和IT服务外包提供商,也是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海辉软件也是一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2010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两家公司合并后年营业额将达到5亿美元。(罗亮)
以下是内部邮件全文:
一件必将写入公司和行业历史的大事
亲爱的文思全体同事:
今天,我很高兴代表公司董事会和CEOOffice向大家宣布文思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
文思(VIT)与海辉(HSFT)合并。
众所周知,文思自1995年创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文思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2004年第一个ODC的建立,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到今天1万5千人的规模,所有这些成绩都是我们全体同事一起奋斗取得的。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欧美和印度的同行们相比,我们在人员规模、业务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软件和IT服务外包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迅速把公司做大做强,一直是文思领导团队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客户和投资人对文思的期望。
显然,文思与海辉选择以“对等合并”的形式走到一起,就是这种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众望所归。
纵观国内的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无论在全球布局、稳健增长、客户构成,还是运营管理,文思和海辉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业务的协同、区域、行业、解决方案与能力转型等几个方面,文思与海辉都有很好的互补。更为重要的是,文思与海辉都是有志于带领中国的软件和IT服务业走向世界的。我们双方的愿景和公司的文化都非常类似。
毫无疑问,文思与海辉的合并是一次真正的强强联手。合并后,新公司的规模将超过达到2万3千人,稳居中国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第一。而且,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公司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合并后的新公司也将成为全球软件和IT服务外包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中国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的航母级企业。有了这样的公司规模,我们才真正有实力与欧美和印度的同行们进行正面的竞争,并引领中国软件与IT服务外包业大步走向国际舞台。
文思是一个有优良传统的公司。我们的价值观从公司创业期的“平等、开放、分享、激情”,延展到成长期的“诚信”和“以奋斗者为本”。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在文思与海辉合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发扬文思的优良传统,在“平等、开放、分享、激情”的基础上,做到“尊重、理解、包容、谦让”。
此次文思与海辉的合并,是要写入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历史的。这是双方的“缘分”,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双方的领导者和管理团队对此次合并的成功也是充满信心。当然,文思和海辉都是上市公司,双方正式的合并还需要获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并完成相应的法律程序。
总之,只要双方的领导者和管理团队、以及每一位员工都能相互尊重和包容,以诚相待,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并有序地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我们的合并就一定能够成功!
让我们一起踏上新的征程,共同努力,走向蓬勃发展的明天!
文思董事长兼CEO
陈淑宁(ChrisChen)
文思与海辉合并启示:软件外包抱团难取暖编辑本段回目录
软件业合并,只有开始,没有结束。8月10日,中国前列的两家软件外包公司文思与海辉宣布合并,这是继2010年亚信联创合并后软件行业的又一大事。
海辉于2010年上市,文思则是中国第一家软件外包赴海外上市的公司,上市时间为2007年,其时海辉正处创业团队出走、亏损日益扩大的“生死边缘”。缘何时至今日,文思会与后起之秀合并?
如果说,亚信联创联姻是为做大电信行业软件规模,那么文思与海辉的合并则完全是为抱团取暖。合并后两家公司人员规模达到2.3万,市值约为8.75亿美元,2012年总营收有望超过6亿美元,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
不过其也同时面临合并减员增效、人力成本上升、客户经营情况不佳的挑战,是否能保持良好竞争力,文思海辉还需时间检验。
看中海辉管理团队
根据合约,文思与海辉采取1:1文式换股。看上去,股本较多的文思在合并后更有优势,但实际管理团队上,海辉却占有优势:原文思董事长陈淑宁担任非执行董事长,原海辉CEO卢哲群担任新公司CEO。
“文思海辉在对海外投资者的意思是新公司未来以海辉为主导。”一位负责美股投资的基金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文思从纽交所退市并入纳斯达克上市的海辉,而CEO由海辉方面出任,这两部分信息都传达了这个意思。
海辉高管团队来自HP、IBM、埃森哲等国际知名IT公司,其中卢哲群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CFO卢韶华曾在惠普任职;CHO王瑾则曾在中国惠普工作8年。
从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海辉略胜文思。今年二季度海辉毛利润率35.7%,文思是32.6%;2011年海辉毛利润率35.3%,文思是36.4%;运营利润也同样如此,2012年二季度海辉710万美元,文思是550万美元;2011年二季度,文思770万美元,海辉380万美元。
“双方面临的人力成本等大环境大致相同,因此投资人眼中,海辉更有价值。”上述基金副总裁告诉记者。另有软件外包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陈淑宁一直在给文思寻找合适的CEO,这两年海辉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逐渐脱颖而出,卢哲群等管理层由此赢得陈淑宁注意。
在领跑的软件外包公司中,与文思、软通、博彦等相比,海辉由职业经理人一手打造。2006年7月在风险投资人支持下,海辉引入前惠普副总裁、新加坡人卢哲群出任CEO,海辉创始人李远明改任董事长。2007年10月,李明远率领创业团队集体出走,2008年5月,前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出任海辉软件董事长。
而2008年至2010年,以卢哲群为主的管理层给海辉调整了业务方向,让海辉高度依赖对日外包逐步变为欧美外包为主;业务上则采取并购方式,做大规模。2005年到2008年,海辉营收与净利共同增长,2009年实现了首度盈利,此后进入良好发展轨道,盈利能力逐年增加。
与之相反,这两年文思则承受着巨痛。“发包商给出价格保持往常水平,甚至有所下滑,但人力成本上升很快,这直接吞噬了软件外包原本微薄的利润。”一名在文思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文思净利润率已在10%以下。
据文思今年二季度财报,其营收9470万美元,同比增长38.8%;净利润470万美元,同期下滑33.8%。2011年二季度,文思营收6820万美元,同比增长31.8%,净利润2480万美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可见一斑,过去一年当中,文思营收与净利润背道而驰的现象十分明显。
而除受员工工资上涨因素影响外,业务上文思处境也变得微妙:目前其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华为(微博)、微软、诺基亚、Expedia和TIBCO,为文思整体营收贡献53%以上的营业收入,而华单独贡献占比达到24%。受2012年初中软国际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的影响,未来华为发包给文思的业务额面临减少的威胁。
“海辉的运营成本支出是文思的一半,合并后文思将向海辉模式靠拢来获得助力。”有文思高管坦言,海辉通过获得政府补贴,选择成本较低的办公地点及人员高效来节约运营成本,如海辉北京办公室在林萃路的东升科技园,办公成本低于文思所在的中关村上地软件园。
据了解,双方合并后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各地子公司,都有可能共用一个办公室,如若成本控制得当,净利润有望提升2%至3%。
抱团仍难以取暖
但对两家的合并,资本市场并不看好。8月10日消息公布当日,文思股价跌损约11%,海辉跌幅亦接近4%。这样的抱团行为,似乎未能改变近两年来软件外包股的颓势。
不到两年,软件外包市值已被腰斩一半。2010年年底文思市值10亿美元、海辉7.5亿美元、软通8.5亿美元,目前文思市值3.75亿美元,海辉3.58亿美元。此外,不少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看好合并。
“文思遭遇的业务与管理瓶颈并不容易突破。”主营服务外包咨询的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齐海涛认为,海辉员工7000多人,规模并不过万,而万人规模是软件外包行业的一大坎。目前文思员工有1.6万,如何来进行精减、重组、融合也是考验海辉管理层的一大难题。
从客户分布、区域类型来看,两家合并算是互补型,如两家企业共同客户只有华为、微软、花旗,诸如IBM、诺基亚、HP客户都是互相补充。而业务类型看,两家亦是互相增强。根据双方2011年年报,R&D服务给文思贡献收入占52.2%,IT服务贡献43.6%;R&D则给海辉38.9%,IT服务贡献61.1%。
“在软件外包行业,毛利润率40%以上的业务才算是比较好的业务,而现在毛利润在40%以上的客户越来越少。”一位软件外包公司的高管表示,近年软件外包越做越“鸡肋”,不少单子的毛利率已经达到30%的“不赚钱”边缘。
据记者了解,目前华为在文思的营收当中占比24%左右,毛利润只是30%出头。华为发包给海辉的业务占比接近5%,其毛利率只有30%。“软件外包就像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供应链的末端,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便两家公司合并,也不一定能提高对客户的要价。”齐海涛认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只是1.0成本导向阶段,没有达到印度软件外包公司Infosys提供价值服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