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899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7-27
liuying
liuying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夏培肃
夏培肃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庄礼伟
庄礼伟
智效民
智效民
张海迪
张海迪
张放
张放
袁伟时
袁伟时
余习广
余习广
于丹
于丹
杨奎松
杨奎松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委。 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目录

主要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放到上海南汇县的东海农场,任图书管理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
  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华师大政教系中共党史教研室研究中国民主党派史。
  1985年,考取华师大政教系研究生攻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989年,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期间组织学者编写《中国现代化史》。
  1993年,担任上海历史学会秘书长。
  1997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期间赴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访学。
  2002年,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

代表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无穷的困惑》(上海三联书店,1988)
  《智者的尊严》(学林出版社,1991)
  《第三种尊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寻求意义》(上海三联书店,1997)
  《许纪霖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暧昧的怀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发表讲话《另一种启蒙》(花城出版社,1999)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新世纪的思想地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回归公共空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大时代的知识人》(中华书局,2007)
  《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吉林出版集团,200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另一种理想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读书人站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主编:
  《中国现代化史》(学林出版社,1995)
  《一溪集:杜亚泉的生平与思想》(三联书店,1998)
  《内圣外王之境:梁漱溟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思想与时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天地之间:林同济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新星出版社,2005)
  《丽娃河畔论思想》两册(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史华慈论中国》(新星出版社,2007)
  《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2008)
  江苏人民出版社“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集刊)主编
  《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2003)
  《共和、社群与公民》(2004)
  《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2004)
  《帝国、都市与现代性》(2006)
  《公民性与公民观》(2006)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2007)
  《现代性的多元反思》(2008)
  《世俗时代与超越精神》(2008)
  《启蒙的遗产与反思》(2009)
  《城市的记忆——上海文化的多元历史传统》(罗岗合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与宋宏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代表论文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读书》,2000年,第1期,
  《一代豪杰“傅大炮”》,《万象》,2000年第2期
  《二种危机与三种思潮: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战略与管理》,2000年1期
  《误入宦途叶公超》,《万象》,2000年5期
  《瓷器店中的猛牛》,《读书》,2000年8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秩序》,《开放时代》,2000年1期
  《两难困境中的殖民历史遗产》,《明报》,2000年3月4日
  《文化大都市之梦》,《明报》,2000年3月11、12日
  《再现整体性理论》,《明报月刊》,2000年6月号
  The Fate of an Enlightenment--Twenty Years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Sphere, East Asian History, No20, December2000,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of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Australia
  《当代中国的两种自由》,《二十一世纪》,2001年12月号
  《合法与正义之间》,《东亚论文》,新加坡,31期,2001年
  《我的精神摇篮:回忆大学时代》,《我的大学时代》,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知识分子死亡了吗》,《中国大学学术演讲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
  《在自由与公正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思想与文化》第一期,2001
  《两种民主的反思: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
  In Search of a “Third Way”: A Conversation regarding “Liberalism and the “New Left Wing”,Voicing Concerns: Contemporary Chinese Critical Inquiry, Edited by Gloria Davies,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
  《众意还是公意》,《天涯》,2002年第3期
  《自由主义民主与共和主义民主》,《中国大学学术演讲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9-11周年祭:诺亚方舟驶向何方》,《社会科学报》,2002年9月5日
  《世俗社会的宗教神经》,香港《二十一世纪》,2002年10月号
  《9-11事件与全球正义》,《东方文化》2002年第6期
  《营造怎样的都市形象》,《书城》,2003年2期
  《当前学界的回顾与展望》,《开放时代》,2003年1期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史林》,2003年2期
  《全球正义秩序如何可能》,《中国大学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非典时刻的反思》,《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8日
  《从民族认同和公民意识的角度认识青年》,《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9期
  《紧张而丰富的心灵:林同济思想研究》,《历史研究》,2003年4期
  《重建知识与人格的立足点:徐复观的知识分子论》,《学术月刊》,2003年8期
  《置身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知识分子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8期
  《从非典危机反思民族、社群和公民意识》,《天涯》,2003年4期
  《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知识分子论丛》第一辑
  《上海文化的反思》,《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12日
  《论深度自由》,《文化中国》2003年2期
  《从国民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二十一世纪》2004年2月号
  《近代中国城市的公共领域》,《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Quelles possibilities pour les intellectuals engages,(法国)Perspectives chinoise(神州展望) No81,2004
  《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3期
  《转型中的思想分化》,《史学月刊》,2004年7期
  《两种自由与民主:对自由主义与新左派论战的反思》,《思想文选2004》,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公共正义的基础》,《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全球正义的伦理基础》,《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The Fate of an Enlightenment--Twenty Years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Sphere,hinese Intellectuals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Routledge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2004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文汇报》,2004.12.12
  《现代中国的公共空间及公共知识人研究现状》,《公共的良知人》日本,154期,2004
  《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社会科学》2005年1期
  《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张君劢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学海》2005年1期
  《“断裂社会”中的近代知识人》,《光明日报》,2005.3.22
  《知识的生产是如何再度国家化的?》,《中国书评》2005年第一期
  《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
  《启蒙思想的内在歧路》,《书城》,2005年第5、7期
  《两个美国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困境》,《读书》,2005年第6期
  《启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界》,《21世纪》,2005年4月号
  《现代中国思想的内在复杂性》,《新哲学》,第4辑,2005
  《北大改革与商议性民主》,《学海》,2005年5期
  《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6期
  《科举废除与“断裂社会” 》,《文汇报》2005.12.25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卷2期,2005

人物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纪霖教授,是我国著名史学专家,主要致力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思想史方面,着重梳理了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在世纪之交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论战之外开辟了新的言路。
  在知识分子研究方面,"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划分被广泛征引;
  关于傅斯年等知识分子个案的系列文章,兼具论文的严谨和散文的灵动,颇受学院内外读者青睐。
  在城市文化方面,对知识分子和都市空间的关系多有发掘。
  1980年代以来,许纪霖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又富有争议的文章,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
  2003年关于“非典问题”的分析、2004年关于“台湾大选”的评论,均被读者认为振聋发聩,独树一帜。
  2005年,戴维斯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由ROUTLEDGE出版社在纽约和伦敦同时出版,许纪霖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思想家有专门的词条予以介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的TIMOTHY CHEEK教授所撰写的对许纪霖的研究论文《作为公众知识分子的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在2001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办的“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中国知识分子”研讨会上宣读,该论文收入该会议的论文集,2004年在ROUTLEDGE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6年,国际最权威的中国研究刊物--英国的《中国季刊》6月号又发表了CHEEK教授所撰写的第2篇对许纪霖的研究论文《许纪霖与中国公众知识分子的思想研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学者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