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25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5-2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夏培肃
夏培肃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思想个体户刘军宁
庄礼伟
庄礼伟
智效民
智效民
张海迪
张海迪
张放
张放
袁伟时
袁伟时
余习广
余习广
于丹
于丹
杨奎松
杨奎松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沈昌文,男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从1945年3月至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
  著有《阁楼人语》、《八十溯往》,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出版物的成本核算》等。
目录

作品评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道》
  书中主角沈昌文先生,著名出版人,1931年9月生于上海,前《读书》杂志主编,拥有50年出版经历的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该书讲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处世之道,从头到尾都透露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沈先生的一生都在遵循“常识”,这一为人准则时时在敦促沈先生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路程。书名中的“知道”,不是寻常意义的知道某事的知道,而是知“道”。这个“道”就是沈先生处事的原则,交友的准则,生活的规则。倾听沈先生的人生经历,会暂时忘却世界,回到过去,回到心底深处的净土。
《阁楼人语》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沈昌文先生的自述,题为“出于无能”。有讲究,道出了作为编辑家的一种办刊态度。王阁楼私欲蒙在本书序言中说出了这样一层意思,《读书》之所以为《读书》,主要是该刊编家突出了“三无”,即:无能、无为、无我。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办刊态度,且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风范。沈昌文先生的自述,其实就是体现了《读书》办刊历程中的“三无”精神,通篇自述,论人及事,几乎写到了与《读书》相关的所有人,包括了陈翰伯、陈原、史枚、丁聪等《读书》元老,也写了《读书》的主要撰稿人,如吕叔湘、金克木、黄裳、张中行、冯亦代、辛丰年、赵一凡等,还写了《读书》编辑部的几位编辑,沈先生誉为“阁楼上的疯男女”,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三位女编辑,一位是工人(油漆工),一位是“工农兵大学生”,而一直在少数优秀读书人当中享有美名的才女赵丽雅(杨之水),入《读书》编辑室之前,身份竟是卡车司机。沈昌文先生只是在“自述”最后一节才点到自己,且写的也是低调和“无能”,这也是“无我”精神的体现吧。
  沈昌文长期执掌知名文化杂志《读书》。在他的贡献下,《读书》形成了既不乏对学术文化界的前沿思考,又坚持大众化的轻松活泼的独特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个风格,《读书》笼络了一批时下中国文化界最忠实的读者。1996年4月,沈昌文离开《读书》,杂志风格也有了较大转变,许多读者认为“《读书》变了”,杂志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2003年沈昌文将主持杂志期间所写的“编后语”汇集成《阁楼人语》一书。没有了《读书》,沈昌文的见识、眼光和幽默仍然为出版界所关注。

沈昌文:读书是为了冒充知识分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旧的日光灯管还趴在天花板上,另一些被夹在书架上的台灯探头探脑,随时准备为某几本书打下追光。屋子里挂着好几个时钟,只有一个时间尚准,老实地走着,成为唯一的配乐,滴滴答答。一幅胡耀邦的题字挂在低处,上面写着“博览群书”。书房的主人缓缓开锁、进门,先磨咖啡豆,煮一壶咖啡,不放糖,不加奶,浓香四溢,与书相伴直到良宵。
这里是沈昌文的旧宅,如今专门被辟为书房。三间屋子的房门都已卸掉,用书砌出了厚厚的墙。这个81岁的老头儿躲在里面,整理档案,翻阅图书,“透过板缝看世界”,唯一“见不得人”的收藏就是那满满一柜子的性学读物和盗版港台书。
沈昌文做过三联书店的总经理,也当过《读书》杂志的主编,但他并没有藏书的爱好,“房子怎么也要值200多万,我的书也就值两三万,不合算。”他说读书不是他的兴趣,而是一种需要,“为了求生存,必须要读书”。
上世纪40年代,他在上海做伙计,因为生活困顿,只有初中学历,为了学一个谋生的本领,先后念过14个补习学校,摄影、化妆、会计、无线电等等,差点就去应征了中统,后来阴差阳错转到新闻采访系。凭着“野鸡大学”(夜校)的文凭,终于混进了文科的大门。一翻他的书柜,里面躺着一本台湾人写的《阅读救自己》,正是他的写照。

沈昌文自书的晚年心得

 


后来做出版,继续和书打交道,但他再三强调自己“功利”,“无非是要研究这本书能不能出版,有什么background,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等等。尤其是我,知识不够,看了书以后比较了解情况。”当时他初涉上海滩出版业,因为学过俄语,看得懂《苏联大百科全书》,头天领导通知开会讨论某问题,他就先去查字典,等到领导引用斯大林讲过的一句话,他马上就知道是哪一年。他得意地说:“一到发言,本人的水平就非常高。”这段故事被他写进了自传里,“讲穿了,读书都是用来冒充知识分子。”
“我丝毫不想研究,我只想了解。因为我注意的面很宽,一缩小就会觉得狭隘。这就是知识分子的特点,做editor出身的人容易犯这个毛病,也是一种社会分工。求其广博,不求其专深。知道这个问题谁是专家,再找他去请教。”他平时看书就是翻书,“搞这一行的人来看,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那是傻瓜。”
沈昌文最宝贝的东西不是书,而是那些他亲自制作归类的档案,其中包括萧乾、卞之琳、白先勇、李敖等名人,也包括“唱红打黑”等社会事件。只要他看到有好文章,便会剪报或者打印,打印时还要统一格式,标题一律使用小五、黑体,然后放进文件夹,按照英文字母排序,藏在书架的里层。“我也知道分类毫无意义,但只要活着还是做。”
很多文化人都是他的老朋友,朋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也会被他归入档案。以前在三联工作的时候,他还有个“独裁”的规矩,作者寄来的原稿一律归他保管,不让单位收去,他说自己是“以权谋私”,不过,“在国营单位,贪污知识不是贪污,贪污钱才算贪污”。
以前读书是为他谋生续命,现在那些文字可以帮他延长记忆。有时候忘了事,就去查一查。
他生活在北京,心却在上海。他一掌勺便会多加酱油多加糖,家里人都吃不惯这样的上海口味。老伴要读《北京晚报》、《法制晚报》,他要看《新民晚报》、《文汇报》,还有“便宜的”《外滩画报》。最近常看的书也全是关于老上海,诸如《上海大亨》、《老上海奇闻》、《夜上海往事》、《上海街情话》这样的书摆满了他床边的柜子。
除了去上海,沈昌文基本不太外出,最常拿着北京市老年人优待证,随便找一辆松快的公交车,一直坐到郊区。他说自己在北京待了60年,没时间到处玩,现在要从头做起。此时他会戴着一个大耳机——反正耳背,听不见别人说什么——耳机里放的是邓丽君,唱的是老上海的流行曲,软绵绵,轻悠悠,又把他带回吴侬老家去。

对沈昌文来说,最宝贝的东西不是书,而是那些他亲自制作归类的档案,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整理友人的手稿和信札

 

 

B=《外滩画报》
S=沈昌文

 

B:你最近都在读什么书?
S:我的书房跟学者的书房不一样,我不是做学问的,书倒是挺多,主要是备查考。常看的书是有助于回忆的书,新鲜事物已经不大想介绍了。比如说,我对40年代的上海有特别的感情,我生命的前20年都在上海,而且是在上海的底层。另外,也爱看四五十年代的社会政治运动。新的东西不大能接受,外国的压根不看了。以前看得多,为了出版和翻译,现在没这兴趣。俄国的还看一点,因为我是学俄语的。
B: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S:最近20年的变化,现在已经固定下来了。
B:原因是什么?
S:我不做工作了嘛,没有业务的需要,不考虑选题,只考虑自己的兴趣。
B:那20年前是什么状态呢?
S:注意的面宽一点,比如说特别留意看外文书。现在都不看了,外文书全部封存,一本都不看,准备扔掉。
B:扔掉?
S:以后再说吧。因为都不是值钱的书,老前辈告诉我,要找外国的旧书,因为中国跟外国比起来,缺课缺得太多了,所以我有的都是外国的旧书,美国图书馆处理的书。
B:旧书很珍贵的。
S:那不知道,我已经送掉很多,送给学英语的年轻人。
B:有没有自己珍藏的书?
S:没有,我不喜欢珍藏书。我编书的时候就这样,不注意书的插图、腰封、毛边本,我最讨厌毛边本,有毛边本我就送人。
B:现在主要时间都用在看书上?
S:不是。我喜欢上网,上网现在比看书更好,因为有时效,找资料比较好找。可是也跟看书有一致的地方,我的习惯是网上觉得喜欢的东西,要下载,要打印,最后还是看打印稿。我每天要上很长时间的网,还是做编辑的老习惯,要了解这个社会。我不发言,我潜水。
B:对公共发言不感兴趣了?
S:不发言,都到了过时的时候了。

沈昌文生活在北京,心却在上海,最近常看的书全是关于老上海的,诸如《上海大亨》、《老上海奇闻》、《夜上海往事》、《上海街情话》这样的书摆满了他床边的柜子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bundpic.com/2012/05/18474.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沈昌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