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要从每秒24帧走向48帧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前,彼得·杰克逊携《霍比特人》(The Hobbit)片断亮相美国电影届一年一度的盛会CinemaCon电影产业博览会,这段采用每秒48帧画面频率拍摄的电影片段预示着电影技术的又一次技术突破,但展会中观众争议很多,媒体反映平淡的反差结果令人颇感意外。
即便如此,它仍然传达出一个信息——高帧率电影正在登上舞台;同时还有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影院已具备播放每秒48帧及以上的高帧率电影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影片也在进入高帧率的阵营。在《霍比特人》片断亮相之后,面对各路舆论的压力,导演彼得·杰克逊表现得和小强一样坚强。他回应道:“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科技也将持续经历变革。”
在技术领域,当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没有人会去抱怨什么东西太先进了。一些观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观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实了。这段每秒48帧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分辨出何为虚幻何为真实。
但也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对之前每秒24帧的电影表示怀念,他们说自己已经习惯了看那种相对模糊的图像了。80多年来,电影艺术一直被称为“24格的真理”,而我们的电视则采用了每秒30帧的画面频率,大家对这种低帧率的画面已经产生了习惯。
缘起3D
3D技术是推动高帧率电影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出席CinemaCon电影产业博览会时也发言表示,采用每秒48帧或者60帧画面的方式拍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3D技术,制造出更加真实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义上给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因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帧拍摄的,在放映时观众只要带上特定的眼镜,影院可以把每秒48帧的影片分为左右眼每秒各24帧来进行3D播放。我们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泰坦尼克号(Titanic)拿出来改编为3D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彼得·杰克逊都是抢用新技术改编电影的领军人物。
正如人们觉得要花一定功夫来适应3D电影一样,同有人提出在观看高帧率电影时也要花一些时间才能适应那种极为真实的质感。不过杰克逊信誓旦旦地说,一旦人们观看了他每秒48帧的《霍比特人》,大家肯定会爱上它的。而且如果观众看的是3D版,那这份爱必定是在劫难逃了。不过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漫议,杰克逊决定在影片的正式上映之前都不发布每秒48帧画面频率的预告片,他要把这种真实体验留到影片12月14日正式上映的那天。
说起优点,每秒48帧画面频率的影片能极好地表达慢动作镜头,因为你即使把电影放映速度减慢一半,它仍然能达到每秒24帧的电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摄每秒24帧的电影时如果需要表现慢动作,也可以把相应的部分拍摄为每秒48帧。除却能够优异地表现慢动作之外,高帧率电影还具备许多优点。以往的每秒24帧电影看起来也许还行,但事实上其每一帧都会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
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judder)或者频闪(strobe)。”而每秒48帧就可以摆脱这些问题,使得动作场景更加得流畅逼真。对于看惯了每秒24帧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改良也许意义不大。但对那些才刚刚开始看电影的人来说,每秒48帧的高帧率电影必然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他们将无法再接受每秒24帧电影中抖动的摇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感。正如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许多经典的黑白电影被重新制作为彩色版本。我们可以预测在将来,许多老电影将被改良制作为每秒48帧版本。
有利可图
我们都知道3D电影的发展如今突飞猛进。除了更好的观感之外,各大院线和工作室高举3D的旗帜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有钱赚。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配置了家庭影院,而且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这种情况对传统电影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各大院线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才能在这种窘境中涅槃重生。自然,3D电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走进电影院观影的理由;同样,高帧率电影也能为院线提供理想的竞争力。所以即使升级一块能够播放高帧率的荧幕需要耗费数千美元,但这也是值得的。只要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钱迟早能赚得回来。
杰克逊表示,“我们希望等《霍比特人》上映时能有更多可以播放每秒48帧电影的影院出现。我们预计到2012年12月第一部《霍比特人》上映时,全球会有超过1万块银幕可以播放每秒48帧的电影。我认为这是让《霍比特人》能与时俱进的最好方式!
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放映每秒48帧的电影,那你绝对要找一家这样的影院来看电影,那简直棒极了!”据悉,《霍比特人》将以6个版本问世,2D版,3D版和3D IMax版,每种版本又都有24fps和48fps两种版本。
高帧率电影同样吸引了摄像机厂商的注意力。像佳能(Canon)这样的高端摄像机厂商在其即将发布的新品Canon EOS C500上也添加了拍摄60fps视频的功能。由于每秒60帧和每秒48帧在视觉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将来的高帧率电影还是会采用每秒48帧的画面频率。
目前拍摄高帧率电影的设备还是比较昂贵的,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其价格必然会下滑到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水平,届时独立电影人也可以用每秒48帧的画面频率来拍摄电影了。虽说像李安这样的知名影人至今对每秒48帧电影的前途仍表示怀疑,但看在这么多的大牌和这么多的资金都已经被这个领域所吸引的份上,我们还是准备好迎接高帧频电影时代的到来吧。(文/果壳网)
每秒48帧:电影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编辑本段回目录
■ 将新闻进行到底
近日,大片《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参加2011年CinemaCon电影产业博览会时表示,正在考虑以每秒48帧或者60帧画面的频率来拍摄《阿凡达2》与《阿凡达3》。
不久,《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在Facebook上对此做出回应,称自己正在拍摄的两部《霍比特人》就将采用每秒48帧画面的频率来拍摄。
每秒24帧,是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识。两位大导演的默契,是否会带来电影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经济实用
每秒24帧是谁定的?
电影是“欺骗”眼睛的艺术。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只要达到每秒24帧,人们的眼睛就会被欺骗,以为看到的是运动的画面。动态的画面则按每秒钟显示多少帧来衡量,这就是所谓的“每秒帧速率”(fps)。
90多年前,电影工作者发现只要达到每秒24帧的速率,就能形成动态的影像。如果把这个速率提高,那么拍摄电影需要用的胶片以及播放电影的成本都会增加——如果提高到每秒48帧画面,就意味着要采用比每秒24帧多一倍的胶片。那时候的影片里几乎没有大动态、高速度移动的画面,也没有CG电脑特效镜头,每秒24帧完全足以满足电影工作者以及观众。因此,电影这种形式就以每秒24帧的格式确定了下来,后来更出现了戈达尔“电影是每秒24帧的真相”的名言,24帧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彼得·杰克逊认为:“在有声电影刚刚出现的时候,电影人选择每秒24帧的速率是为了技术上的要求。我猜想24fps是获得清晰音轨的最低速度。而那时35mm胶片那么昂贵,大家只能选择尽可能慢的帧速,来保证制作成本。因此,我们就这样在24fps下度过了90年。这并不是因为24fps能给我们带来最佳的效果,而仅仅是因为那是1927年前后能提供可接受效果的最便宜选择。”
抖动频闪
24帧的电影落伍了吗?
很多人看过几千部电影了,也没觉得每秒24帧有什么问题。但正像彼得·杰克逊所说的“其实这样的影片中每一帧都会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judder)或者频闪(strobe)。”
如果你找来有高速运动镜头的电影来注意看一下(例如《谍影重重2》或者《变形金刚》),你会发现快速的动作场面往往让你看不清人物动作;而快速的移镜头也会让观众产生晕眩感——这种感觉就是因为看不清画面而引起的。
彼得·杰克逊在谈到每秒48帧电影技术时说:“以每秒48帧的频率来拍摄和放映电影会非常有助于摆脱这些问题。它会让电影看起来更逼真,观看起来也更轻松,尤其是在3D电影方面。最近几个月,我们一直长时间的看着以48帧拍摄《霍比特人》的测试片和样片,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看着3D画面却不觉得眼睛疲劳。那画面看起来真棒,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此了。到这个地步,再看其他电影,感觉就很原始粗糙了。周日的时候,我在影院看了部新片,结果一直被抖动的摇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感所困扰。我们被每秒48帧惯坏了!”
转换繁琐
24帧带来的不便
其实,每秒24帧的设定为电视、录像带、DVD、蓝光、电脑等领域带来过诸多不便。比如,由于电影产生在电视之前,而电视受技术的限制,一开始就采用了另一套标准,也就是50Hz(PAL)和60Hz(NTSC)。传统的电视信号都是隔行扫描,也就是说不是每行都有信号,而是上一秒单数行有信号,下一秒双数行有信号这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电影是每秒24帧的逐行信号(简单理解为每行都有内容);要怎样把它放到50Hz(也就是25fps)或60Hz(30fps)的电视上去呢?
如果不做任何修改,在电视上看电影就成了快动作搞笑片,于是人们必须采用一种叫Pulldown的技术,把24fps的电影画面转换成25fps或者30fps的电视信号——所有接电视的设备,例如DVD机、录像机、蓝光机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令人头疼。为了不影响电影感,各种pulldown技术纷纷产生,有2∶3 pulldown、3∶2 pulldown、2:2 pulldown等解决办法。
改变在即
大潮迟早袭来
如果这场变革进行了,也许有些铁杆的电影迷一直对改变24帧标准这件事会很纠结——怕失去电影的味道,要知道,某进口品牌的电视机,专门有模仿电影颜色和24帧感觉的功能。彼得·杰克逊对此评论说:“电影‘原教旨主义者’可能会批评缺乏模糊和频闪的电影没有艺术品味道,但我们剧组中有很多这样的电影纯粹主义者都已经转变了。你会很快习惯电影的新面貌,并发现它给我们带来了更逼真和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不过这些铁杆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的电视已经发展到了120Hz的时代——你可以通过插值运算把影片从每秒24帧提升到每秒60帧的画面,之前的插值运算是在中间加入黑屏帧,现在则可以智能运算增加中间帧画面,令画面更真切。在这样的电视、投影上放映电影,但这样播放的电影的确会让人有种看电视的感觉。
总的说来,每秒24帧的电影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从长远看,未来的火种似乎已经由彼得·杰克逊和詹姆斯·卡梅隆这样富有远见的大导演所点燃。变革在开始时总是显得不那么可靠,但最终世界的面貌会慢慢改变。如果在3D之后,48帧真的是另一个改变电影面貌的大潮,那么我们该欣喜有幸见证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吧。
■ 相关链接
第五次电影革命近在眼前
自从1895年电影诞生起至今,从技术、形式上已经出现过了四次重大的变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2D到3D。而现在,当电影的3D化大潮还方兴未艾时,从每秒24帧到每秒48帧的第五次电影革命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
■ 声 音
“我们预计到2012年12月第一部《霍比特人》上映时,全球会有超过1万块银幕可以播放每秒48帧的电影。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放映每秒48帧的电影,那你绝对要找一家这样的影院来看电影。”——彼得·杰克逊
“采用每秒48帧或者60帧画面的方式拍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3D技术,制造出更加真实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义上给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詹姆斯·卡梅隆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