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25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3-26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Facebook微信化
Facebook微信化
扎克伯格入华公关
扎克伯格入华公关
Facebook市值超通用
Facebook市值超通用
Facebook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Facebook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Facebook新闻快读
Facebook新闻快读
Facebook无人机计划
Facebook无人机计划
Facebook社交集团平台
Facebook社交集团平台
扎克伯格30岁
扎克伯格30岁
扎克伯格30项成就
扎克伯格30项成就
Facebook完善生态圈
Facebook完善生态圈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Facebook七宗最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Facebook七宗最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你在深圳腾讯大厦刚刚逛完,碰巧马上又跑到了斯坦福旁边草地上的Facebook去,你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两家收入规模相近的公司。

跟威武的腾讯大厦相比,Facebook的两层小楼看起来实在有点小儿科,就像是别墅或工业场所直接改造过来的一样。绕过绿茵茵的草地往楼后走,甚至会觉得有些破败,虽然干净整洁,但也狭小局促。

走进Facebook,看到的前台大约只有20平方米,左边是个40寸左右的签名板,右边则是一台40多寸的三星电视。只有电视里的内容才能让人真正意识到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在宇宙星空中,地球缓慢旋转,一条条亮线不断在地球上穿越、连接,这是实时图像,代表Facebook的一个个用户正在这一平台上与其他人发生信息交互;偶然会有几道粗大耀眼的亮线划过,这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正在发生某件大事掀起了波澜。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启动IPO,在它招股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任务是让世界更加开放和连接。而在公司里,一张到处可见的图片上,Facebook的员工们以这个网站传统的“脸谱图”向所有人表示感谢,中间的话是:“是数以百万计的你们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谢谢。”

这家只有3100名员工的“中等规模公司”,2011年的收入超过了37亿美元,截止2011年12月,拥有8.45亿月活跃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都是实名的,其中4.25亿在使用Facebook移动产品,他们平均每天发表27亿次“赞”和评论。

在这个时间点回顾一下Facebook诞生的7年多,会发现它有很多有趣的特点。有一些特点显示出它是一家典型的硅谷互联网公司,但另外一些,则正是它为什么会如此与众不同的地方。

 

1.最赚钱的业务:广告

不出意外,Facebook最赚钱的业务是广告。据招股书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Facebook总营收11.31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9.43亿美元,占比83%。

从这一点上看,Facebook赚钱的逻辑和淘宝网是类似的,这也是一个大平台典型的商业模式:平台一端是大量的用户,平台另一端则是内容合作伙伴(Facebook的内容是应用,淘宝的内容是商品);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给内容合作伙伴(开发者或商户)带来了收益,其中一部分收益以广告的形式回馈给平台。

在用户消费的过程中,看到什么样的内容至关重要,而这一点的决策权在Facebook本身。

和这种模式完全不同的是腾讯模式,它的大部分内容是自生或购买的,并自己负责产品运营,比如网络游戏和QQ秀。与腾讯相比,Facebook的平台更加轻盈,这也是它为何可以用小规模撬动大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刚刚诞生时,Facebook并没有想到如何才能赚钱,它甚至与调研公司合作,利用用户填写问卷来获利。可一切在Facebook决定开放之后改变,它大量的用户给开发者带来无穷吸引力,大门一开,开发者纷纷接入并产生用户价值、商业价值,这决定了Facebook的商业模式,也是Facebook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2.获益最大的人:詹姆斯·布雷尔

Facebook里占股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他持有28.4%的公司股份。可除了他之外,Facebook的高管或董事中持股第二多的人名叫詹姆斯·布雷尔,占股11.4%。

此人是谁?他是投资Facebook的风投机构Accel Partners的老大。在Facebook的所有投资者中,Accel Partners是最大的赢家,在2005年挣扎着投了1220万美元,而詹姆斯·布雷尔也因此代为持股,并拥有董事席位。他1983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作经历最早在沃尔玛、戴尔,做顾问起家。后来持股的Marvel被迪斯尼收购,由此踏上投资坦途。如果Facebook市值按照1000亿美元计算,则Accel Partners的投资将获得超过100亿美元回报。

如果说除了金钱,“时间”和“精力”也算是一种投资,则除了詹姆斯·布雷尔之外,还有两个获益人不得不提。其中之一是克里斯托弗·考克斯,现任Facebook产品副总裁,负责产品战略、管理和功能设计。他1981年出生(也有人说是1982年),2004年于斯坦福大学毕业,随后读研究生,可是在2005年毅然辍学加入Facebook,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他生于1982年,Facebook是他的第一个公司,而他也因为从第一版就负责Facebook最关键的产品和功能,成为Facebook的2号人物。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普莉希拉·陈,马克·扎克伯格的未婚妻,也有人传他们已经结婚。陈与扎克伯格在大学中一个Party上认识,现在也在Facebook上班,可说将“生命”都投入给了Facebook和扎克伯格本人。

与他们相反,乔伊·格林大概是最错失良机的人。他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时的室友,当时被邀请加入Facebook,可是他因为父亲是大学教授,没有辍学的勇气。现在,他也在Facebook工作,负责慈善项目。

 

3.最失之交臂的城市:波士顿

2011年,扎克伯格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现在回头去选择,Facebook总部我不会设在帕拉奥托,而是波士顿。"

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因为波士顿有哈佛。Facebook的雏形与初创期都在波士顿,而哈佛大学生则是网站第一批核心用户,奠定了其封闭发展期能够持续"诱人"的最大基础。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的学长比尔•盖茨应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电影<社交网络>中,出现过盖茨回学校演讲的情景;盖茨在1970年代看到操作系统的机会,毅然辍学创业,20年后相同的故事又出现在了扎克伯格身上;扎克伯格更喜欢微软的风格而非苹果,在不久前,他如愿以偿与盖茨同时出现在了连线杂志的封面上。

与此同时,硅谷的急功近利有时也让他不适。“这里让人喘不过气,企业都在重视短期成绩,这一点非常困扰我。”扎克伯格说,“而且企业更加害怕失败。”

与硅谷相比,扎克伯格这个纽约富人区走出的精英小孩,在情感上显然更亲近波士顿。可是在那个稚嫩和充满冒险精神的年代,扎克伯格最终还是走进了互联网世界的圣地,那个充斥野心与梦想、风投和忽悠的地方。之后7年,Facebook又或主动或被动迎来了越来越多打着硅谷烙印的员工,离波士顿越来越远。

 

4.攫取价值最多的土壤:邮件

2011年在丽江,百度联盟峰会是由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开场的。他上台演讲时,重点之一是提到了“平台”与“应用”的关系:“电脑是平台时,操作系统是其上的应用;操作系统成为平台,浏览器是其上的应用;浏览器成为平台,门户网站是其上的应用;门户网站成为平台,搜索引擎是其上的应用;现在搜索引擎开始成为平台……

每个新的平台,都必然从旧有平台上攫取价值,而从这个角度观察Facebook,它攫取价值最主要的地方是邮件系统。

自从有Email开始,它就成为了欧美使用最广的通信“应用”。Facebook以邮箱名作为个人在网络上最重要的个人标示,并逐渐在人与人的信息流中,在通信需求上进行了替代和升级。

当Facebook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邮件之后,再配以实名制不断对现实社交关系替代,由此才获得了巨大的能量。

 

5.最大的敌人:Google(硅基互联网与碳基互联网)

去年《连线》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名叫《算法统治互联网》,配图很有意思:一根机械手臂,从混乱成堆的毛发之间,精确地夹起了一根头发丝。

在互联网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信息爆炸之后,如何对信息进行检索、排序和精确的匹配就成为关键核心,而Google的成功正来源于此。通过算法,Google让人不至于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并由此获得了信息时代的至高话语权。

在Google这群崇拜数学的工程师眼中,算法可以解决一起,而这种“机械式”的极致追求,使得整个互联网基于主板、芯片、带宽和服务器,变得越来越“硅基”。

可是母亲是心理医生、大学也主修心理学的扎克伯格显然看到了另一个方向。Facebook的路径是先抓住“人”,并且以人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节点来组织信息,首先考虑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当关系被抓住之后,信息匹配显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永远会关心你女朋友几点起床、发过什么牢骚,这对每个用户而言都不是无用信心。

Facebook基于人所组织的互联网是“碳基”的,从根本上与Google的硅基互联网完全不同,这也使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Google是Facebook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敌人。碳基和硅基之争,是不是有点像黑客帝国?

 

6.提升价值最多的学科:心理学

如前文所说,扎克伯格的母亲是心理医生,大学也学心理学,这和学数学的Google创始人布奇、盖林完全不同。心理学的力量,使得Facebook常常有让人惊讶的功能,而这些功能Google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

比如“暗恋”,每位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提交自己的暗恋对象,这一信息对所有人都是不公开的(谁都看不见),可是如果正好你的暗恋对象在提交自己的暗恋名单时正好也是你,两两匹配上了,Facebook就会同时告诉你们两人,你们是互相暗恋的。

Facebook最初的功能,就是在收集了大量哈佛女生的信息之后,让用户选择“谁更Hot”,从此时开始,心理学的魅力已经在互联网产品上呈现出来。

尤其是最近几年,对很多拥有数以千万计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如何研究用户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受此影响,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了新的就业去处:进互联网公司做产品。

 

7.最大的成就:让互联网更“私人”

不久之前,前文提到的Facebook二号人物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接受采访,他认为Facebook对互联网和整个世界最大的成就和未来目标在于,让互联网更加私人化。

怎么讲呢?在Facebook之前,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是没有“人”这个属性的,你在搜索引擎中检索一条信息,或者在门户网站上看一条新闻,这完全和个人没有关系。

但是Facebook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切。首先,每个人利用Facebook可以很简单地创造和分享信息,比如上传图片或写下一段小文,并将它们呈现在朋友们面前,覆盖了信息源头(创造)、信息传播(从人到人的转播,“赞”和评论也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和信息洼地(最终汇聚在每个人的页面上)。所有信息都由人来完成,而Facebook所做的就是让信息的创造、传播、汇聚和阅读更加方便。

这还不是全部。通过Facebook“赞”按钮和分享接口,每个网站的每个网页都有能力直接接入Facebook系统,包括用Facebook Open ID进行登陆。这产生了什么效果呢?随着Facebook用户越来越多(超过8亿真实用户)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会蔓延到自身之外,覆盖越来越大的互联网区域。

对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在浏览很多Facebook之外的互联网信息时,也能很容易找到Facebook的按钮,并由此对这条信息进行评价、赞或者分享,这条信息因此具有了“人”的属性。

每个人由此记录和标识自己使用的信息(我来过,我记录,我“占有”),而他的朋友们也能看到他标识的信息,并由该信息被“赞”的程度来判断自己是否要阅读(消费)它。在这样的过程中,Facebook完成了互联网信息的“私有化”和个人化。

而这不仅是Facebook最大的成就,也成为它一直往下发展的最大使命与动力。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768bd01011sr5.html?tj=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Facebook七宗最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