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492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1-17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Facebook微信化
Facebook微信化
扎克伯格入华公关
扎克伯格入华公关
Facebook市值超通用
Facebook市值超通用
Facebook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Facebook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Facebook新闻快读
Facebook新闻快读
Facebook无人机计划
Facebook无人机计划
Facebook社交集团平台
Facebook社交集团平台
扎克伯格30岁
扎克伯格30岁
扎克伯格30项成就
扎克伯格30项成就
Facebook完善生态圈
Facebook完善生态圈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使用Facebook原因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使用Facebook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读写网(ReadWriteWeb)周一发表署名艾丽西娅•埃尔(Alicia Eler)的文章。文章通过美国波士顿大学阿什维尼•纳德卡尼(Ashwini Nadkarni)和斯特凡•霍夫曼(Stefan G. Hofmann)发起的研究解释了人们使用Facebook的原因。

  以下为文章概要:

  Facebook是人们公认的交流工具。在Facebook这个虚拟的社会中,用户发布领养宠物信息、宣布各种喜讯、进行病毒营销、张贴视频以及建立各组织和粉丝群组。但是,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Facebook呢?

  一项名为《人们为什么使用Facebook?》研究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项目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阿什维尼•纳德卡尼和斯特凡·霍夫曼共同发起的。该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满足了人类的两项基本需求:归属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需求。研究也承认这两种需求与用户的年龄、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有关。

  该研究将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定义为“能为个体提供基于互联网服务的三项主要功能。即:建立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资料;证明与其他人拥有共同的朋友;查看和跟踪个人或者其他人的动态信息”。

  谁正在使用Facebook?

  在2009年之前,MySpace引领社交网络的风潮。到了2009年4月后,MySpace风光不再。伊斯特•哈吉坦(Eszter Hargittai)在2008年的研究中提到,西班牙裔美国人占到MySpace用户总数的25%。相比之下,西班牙裔美国人只占到Facebook用户的14%。Facebook的用户构成与MySpace大相径庭,女人比男人爱用,白人比西班牙裔美国人爱用。

  2009年,由雪莉•格拉斯穆克(Sherri Grasmuck)带头的研究发现非裔、拉美裔和印度学生比白人学生和越南裔学生更喜欢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这样的研究结果与Facebook所掌握的数据大体一致。Facebook的数据表明,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在Facebook上的使用人数从2009年初开始稳步增长,不过亚裔使用人数却在下降。

  什么性格的人使用Facebook?

  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离线用户性格与在线用户性格的相似性,证明用户的性格与Facebook上所表现的行为相似度极高。报告称,外向型用户拥有的好友数量最多,参与度最高。而拥有自律性、组织性和成就导向型的人群则很少使用Facebook。

  人们在Facebook上的活动往往会留下反映性格的虚拟印记,比如照片、视频、链接以及状态更新等。据罗伯特•奥尔(Robert Orr)等人于2009年进行的调查表明具有较强神经质性格的用户称Facebook Wall是其最喜爱的组件,而具有较弱神经质性格的用户则说照片是他们的最爱。另据罗伯特•奥尔等人于2009年发布的研究称,害羞的人在Facebook上拥有的好友数量要少于性格开朗的用户,但性格内向的人会更喜欢社交网站,在Facebook上花的时间也就越多。

  2010年一份名为《自恋狂与社交网站》的研究表明自恋与使用Facebook密不可分,尤其体现在个人简介和照片上,这两项功能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发现高度自恋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每天在Facebook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一小时。

  Facebook的活跃用户具有高度的外向性格、缺乏自信、高度神经质和自恋情绪等特点。这项研究还提到,Facebook经常被访问可能与社交网络学术性不强有关,但是正由于这样的环境才能体现出较高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人人都需要归属感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在我们网络生活中,Facebook为我们提供虚拟的归属感。研究称Facebook满足了我们两项基本的社会需要:归属感和自我表现。自尊和自我价值与人类最基本的归属感紧密联系。

  研究的最后一个部分侧重于Facebook用户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成就)和集体主义文化(重点在与群组的关系)的差别。研究推测,相对于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用户而言,来自个人主义文化浓厚的成员倾向与其Facebook好友分享个人信息,也更喜欢挑起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据埃德•迪纳(Ed Diener)于2000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个人能够忍受出现问题的家庭和不顺心的工作。因此,Facebook可以为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提供支持体系,以帮助他们经常与Facebook上的好友进行联系。

  另一份研究则表明,Facebook能够帮助用户提升自信心,这一点在编辑个人信息时就能够很好地证明。

  那么Facebook能够通过线下友谊提升自信心?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Facebook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孤独感,能改善用户的社交生活,但并不能提高其自信心。

  不过,其他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与提升自信心有一定的关联。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生通过对商学院本科学生的调查显示,使用Facebook有利于提升自信心。研究称,自信心与使用Facebook的关联复杂,可能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不过,社交生活能否提高自信心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使用Facebook与社会关系是否有关联?据心理学家肯农•谢尔顿(Kennon Sheldon)于2011年牵头的研究表明,寻找失去联系的朋友往往是使用Facebook的动机。

  Facebook满足我们的自我表现欲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在Facebook并不会将自己理想化,而是呈现真实的一面。但是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显示,人们在Facebook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社交的欲望。

  那Facebook对一个人的印象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举例说明,如果你在约会网站上看上了某人,在未见面前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通过Facebook。此外,雇主也正在通过Facebook查看岗位申请人的情况。

  一项2008年的研究表明,Facebook上个人好友数量过多夸大了其受欢迎的程度。用户的个人信息由于自我表现的需要而决定,而这种需要反过来使得用户的行为、照片和朋友数量都成为迎合他人印象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Facebook?

  部分Facebook用户因为经常担心其Facebook隐私设置,并普遍感到信息量过大,而选择参与为期30天的“关闭Facebook帐号”行动。

  近期《纽约时报》发表的《Facebook抵抗者》的文章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关切的重点也是隐私、异化以及信息量过大。

  科技博客网站Mashable的写手山姆•莱尔德(Sam Laird)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于2011年7月关闭了其Facebook帐号。五个月后,他发表了《没有Facebook的生活:一次社会实验》。莱尔德并没有觉得停止使用Facebook有任何的不适应,而且他比以前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少了。不过,他觉得失去了两样东西。他看不到与朋友一起出去放松时的照片,还有他只能在别人已经分享过的文章后跟贴。

  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我们之所以使用Facebook,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归属感和满足我们的展示欲,当然,并不包括一大堆的隐私问题。(彪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使用Facebook原因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Facebook使用心理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