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1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07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CES2017亮点
CES2017亮点
网景主义
网景主义
互联网名人堂
互联网名人堂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支出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支出
白色空间宽带计划
白色空间宽带计划
浏览器市场格局
浏览器市场格局
多屏时代
多屏时代
LinkedIn纽约办公室
LinkedIn纽约办公室
全球机器人互联网
全球机器人互联网
消费者上网净利润
消费者上网净利润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比特币盛衰浮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比特币盛衰浮沉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连线》杂志网络版11月份撰文详细阐述了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前世今生以及隐藏在这种虚拟货币背后的盛衰浮沉故事。以下为文章全文:

比特币问世

2008 年11月1日,一位名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并不未人所熟知的密码学网络论坛上发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一种新型电子货币的设计理念,并将其称之为“比特币”。经常光顾这个论坛的资深网友以前都未听说过此人的名字,而从网上能够搜索到的有关他的少许信息也都模糊不清,且自相矛盾。

中本聪在一份在线注册资料中自称自己住在日本,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却来自德国一个免费服务站点。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也找不到相关信息,很显然中本聪是个假名。

尽管中本聪身份成谜,他的发明却破解了困扰密码学家长达数十年的一个难题。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数字货币这一理念就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数字货币不但使用方便又很难被追踪,而且还完全不受政府和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上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由自由密码破译者发起的名为“网络解密高手(Cypherpunks)”的密码破译运动开始致力于打造虚拟货币的工作中。但所有试图推出虚拟货币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早在90年代初期,密码破译员戴维-扎乌姆(David Chaum)推出了匿名系统Ecash,但这种电子货币最终并未成功,其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相继出现的“比特金币”(bit gold)、RPOW、b-钱等多种电子货币也没有一个获得过成功。

设计电子货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解决所谓重复支付的问题。如果电子货币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币或者贵金属等实体结构的束缚,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人们将它当作文档,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随心所欲地进行“支付”呢?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中央结算系统,以保证对所有交易进行实时记账,同时确保人们上一笔用完的电子货币以后不能再重复使用。这种办法能够避免欺诈行为,但它也需要一个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来管理整个系统。

比特币通过公开分布总账的方法完全摒弃了需要第三方机构管理的架构,中本聪称之为“区块链”(block chain)。如果希望获得比特币,被形象地称为“矿工”的用户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电脑运行特殊设计的软件进行“挖矿”,并形成一个网络来共同维持区块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将产生新的货币。交易会散布到整个网络中,运行“挖矿”软件的计算机会竞相破解不可逆的密码谜题。这些谜题包括来自于好几个交易的数据。

第一个解决谜题的“矿工”会被奖励50个比特币,相关的交易区块就会被加入到整个链条中。随着“矿工”数量的增加,每个谜题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这将使得每个交易区块的产生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此外,区块链的规模每达到21万个,获得的奖励便会减半:先从50个比特币减少至25个,再从25个减到12.5个。按照这种算法,大约到2140年整个系统将产生 2100万比特币,达到事先预定好的上限。

深受业界赞许

2008年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设计问世之时,正值外界对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和货币供应能力的信用降至最低点。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巨头们注入大笔援助资金。美联储也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希望通过印钞票来刺激经济增长。黄金价格随之一路飙升。

比特币无需得到搞垮经济的政治家和金融家的认可,它只需要中本聪精准的算法。它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欺诈行为,而且事先预设的发行上限还保证了比特币的供应处在一个可控的水平,这就令其避免了受热衷于开动印钞机的各大银行的控制以及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2009 年1月3日,中本聪自己通过“挖矿”获得了第一批50枚比特币,这也被称为“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的发明还局限在一小撮早期使用者当中。但是慢慢地,密码破译界以外的用户开始熟悉比特币。这一发明还赢得了许多电子货币行业资深人士的赞许。例如,b-钱发明人戴威(Wei Dai)称比特币的问世“意义重大”;“比特金币”的发明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称赞比特币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RPOW背后的著名密码破译专家哈尔-芬尼(Hal Finney)称它“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倡导数字隐私保护的美国非营利机构电子前沿基金会(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最终开始接受比特币形式的捐款。

比特币的早期使用者虽然很少,但他们都分享开源软件项目的社区精神。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编码员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花50美元购买了1万个比特币,创建了一个名叫“比特币水龙头”(Bitcoin Faucet)的网站,并完全出于好玩地向人们免费分发比特币。美国佛罗里达州程序设计员拉斯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被认为是第一个在现实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他用1万个比特币从著名比萨零售店Papa John换回来两个比萨。豪涅茨先是将1万个比特币发给英格兰的一名志愿者,后者远在大洋彼岸用信用卡订购了比萨。马萨诸塞州的农民戴维-福斯特 (David Forster)在售卖羊驼毛袜子时也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创始人身份众说纷纭

比特币盛衰浮沉:半年升值34倍 流通市值过亿

比特币创始人身份至今仍是谜

在挖矿的间歇,比特币的早期使用者开始尝试揭开中本聪的身世之谜。在一个比特币IRC在线频道上,有人指出Satoshi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聪明”。还有人认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名字或许是四家科技公司名称的奇特组合,即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罗拉(MOTOrola)。有人甚至怀疑他根本不是日本人,他的英语简直无可挑剔,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无异。

还有人认为,中本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目的的神秘组织:可能是谷歌的一个团队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作为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成员,豪涅茨指出:“我和自称中本聪的人通过几封电子邮件。我总感觉,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可能每隔两个星期才收到回信,好像有人只是偶尔查看那个邮箱。比特币的设计非常棒,很难想象是由一个人独力完成的。”

中本聪向来谨言慎行,偶尔参与的网上讨论也只涉及源代码的技术问题。2010年12月5日,当有比特币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网站接受比特币捐款之后,原本言简意赅、只谈业务的中本聪情绪显得异常激动。他在发表于比特币论坛的一篇帖子中写道:“别让维基解密掺和进来。比特币需要逐渐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相关软件才能够得到不断完善。我呼吁维基解密不应使用比特币。比特币仍是一个处于初始阶段的小型测试社区。除了进行交换,不应该有更多的用途,过快发展不啻于揠苗助长。”

正如同他出人意料的现身一样,中本聪此后就悄无声息了。12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晚上6:22,即中本聪请求放弃使用比特币作为捐款方式的帖子发布7天后,中本聪在那个比特币论坛发了最后一篇帖子,内如涉及新版软件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接着,对于用户的电子邮件,他的回复变得越发没有规律,最后干脆不予回复了。

此后中本聪只与少数几个人保持着联系,而作为后来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领导人的安德烈森显然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 26日,他告诉比特币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中本聪今早提议,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我们应尽量回避‘神秘创始人’这一话题。”随后,中本聪甚至连安德烈森的电子邮件也不再回复。比特币的使用者们甚至略带忧郁地想搞清楚中本聪离开的原因。但那时,中本聪的发明已经具备了自我繁殖能力。

比特币价值飙升

比特币盛衰浮沉:半年升值34倍 流通市值过亿

纽约初创企业OnlyOneTV的布鲁斯-瓦格纳俨然成为比特币的首席代言人

纽约互联网电视初创企业OnlyOneTV的布鲁斯-瓦格纳(Bruce Wagner)表示:“比特币爱好者的作用几乎就像福音布道者。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好似一种宗教运动。在比特币论坛上,你会感受到这种精神。它不是为了你我的一己之利,而是为了提高比特币的性能。”

这是一个7月的早晨。50岁的瓦格纳正坐在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OnlyOneTV总部的办公室中。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变成了比特币的首席代言人。在其主持的OnlyOneTV节目《比特币秀》(Bitcoin Show)中,瓦格纳宣传比特币的好处,采访比特币虚拟世界中的知名人士。

此外,瓦格纳还负责组织一个比特币聚会团体,而且目前正努力计划在明年8月份举办首个比特币“世界大会”。瓦格纳在谈到发现比特币的那一刻时情不自禁地说:“我为之疯狂,五天五夜都没合眼,也没有吃饭。我满脑子都是比特币,感觉就像是吸毒带给人的刺激一样。”

瓦格纳并没有言过其词。他指出,比特币是“自互联网问世以来最令人激动的一项技术,”而eBay则是“一个巨型吸血鬼”,更是将言论自由称为“当代神话”。在预测比特币的未来时,瓦格纳同样非常兴奋地表示:“我知道比特币不是股票,不会暴涨暴跌。它会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比特币盛衰浮沉:半年升值34倍 流通市值过亿

比特币的价值走势图

瓦格纳关于比特币价值一路上涨的预测确实应验了一段时间。从2009年到2010年初,比特币根本一文不值;在用户于2010年4月开始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后的最初半年时间里,一个比特币的价值还不到14美分;2010年夏天,突如其来的供应吃紧导致需求上升,比特币的网上交易价格开始上涨;到2010年 11月份初,一个比特币的价值开始涨到36美分,之后回落到29美分左右;2011年2月,比特币的价值再度上扬。科技资讯网站Slashdot曾报道称,比特币竟然上涨到了与美元等值的水平——达到1.06美元,随后稳定在87美分左右。

今年春天,由于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对比特币的报道,这种新型“密码货币”的价值此后一路飙升。从4月初到5月底,一个比特币的价值从86美分涨至8 .89美元。科技资讯网站Gawker随后在6月1日针对比特币在网络毒品交易商之间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报道,使得比特币的价值在一周内涨幅超过2倍至 27美元左右,后最高涨至29.57美元,半年升值34倍,而流通中所有比特币的市值则达到了1.3亿美元。

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叫KnightMB的网友因拥有37.1万个比特币(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成为比特币虚拟货币世界的“首富”。豪涅茨当初用来购买比萨的一万个比特币的价值猛涨至272,329美元。他说:“我倒没感到特别沮丧,但比萨却真的很好吃。”

获得极高关注度

比特币获得了通常只有硅谷科技企业IPO和苹果产品发布会才能够得到的关注度。记者兼企业家杰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在他的互联网脱口秀节目上,把比特币称作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和“我20年来在科技领域看到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著名风投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将这种“社会剧变”称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他列举的四个典型“大事件”分别为维基解密、黑客入侵Playstation网络、“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币。

安德烈森也受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特别邀请,来到弗吉尼亚州的兰利市中情局总部介绍比特币的情况。呼吁放开网络分享、废除专利收费制度的瑞典盗版党(Swedish Pirate Party)创始人瑞克-法尔克文奇(Rick Falkvinge)宣布,他要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换成比特币。

比特币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美国发明家马克-苏普斯(Mark Suppes)购买了一台旧ATM机,改装以后准备用于将现金换成比特币。萨普斯曾经从ebay网站上采购相关零配件,在布鲁克林的阁楼里建造了一个热核反应堆。

在使用 Tor匿名软件才能访问的所谓隐形“秘密互联网”上,像Silk Road这样的黑市和灰色网站都将比特币选作了自由流通货币。用户可以用比特币在这些网站上购买任何东西,从蒸锅、棒棒糖到将步枪变成机枪的装置。一位网名为“The Real Plato”的年轻比特币粉丝使用影像博客的方式对其迎接新千年的一次自驾游活动进行了报道,在这次活动中他只使用比特币购买商品。比特币粉丝中的货币收藏者开始梦想搜集尽可能多的比特币,同时想搞清楚像“创世区块”这样的稀有珍品究竟值多少钱。

随着比特币价值的攀升以及“挖矿”行为的普及,不断加剧的竞争意味着利润下降。一场电脑配置的“军备竞赛”就此开始。“矿工”们开始为自己的计算机寻找性能更为强大的显卡,直到他们在市场上近乎难以找到更高的配置为止。最早一批“矿工”使用的是手头现有的机器,而新潮流则是,“矿工”用便宜的计算机配上顶级显卡和嘈杂的降温风扇,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算程序挖矿。挖矿狂潮也引发了“矿工”们的晒配置热潮。同任何淘金热一样,“矿工”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半信半疑的故事。阿拉斯加州一位名叫Darrin的网友称,一头熊闯进了他的车库,但幸运的是没损坏他的设备。而另一位“矿工”由于电费过高,警察突然搜查了他的房子,怀疑他在里面从事什么非法活动。

潜在隐忧显现

在这片欢乐的气氛背后,隐忧开始显现。程序开源设计的特性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加之又涉及奥地利经济学派,使得比特币逐渐引起公众注意。但真正的货币现在岌岌可危,比特币价值戏剧性的增长带来了不同的反应,人们开始将比特币视作可以投机的商品。

与此同时,由于媒体不断曝光比特币,中本聪最初所担心的问题也成为事实。美国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美国药品管理局(DEA)和司法部关闭Silk Road,因为这家网站“以我们前所未见的方式在线走私毒品”,并将比特币视为一种“在线洗钱模式”。

与此同时,比特币粉丝对中本聪的崇拜程度也越来越深。一些人开始销售印有 “我是中本聪”(I AM SATOSHI NAKAMOTO)字样的T恤。比特币粉丝还呼吁将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命名为“聪”(satoshi)。有些人开始推出以Satoshi为主题的科幻小说和漫画文学,并且不断挖掘中本聪的身世之谜。有的人推测中本聪已去世,也有人推断他实际就是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

还有许多人相信,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也有一些人认为,中本聪应该就是芬尼、萨博或戴维三人中间的一个。萨博本人则说,中本聪可能是芬尼或戴维。瑞士编码员和活跃的社区成员斯特凡-托马斯(Stefan Thomas)对中本聪在比特币社区发表的500多篇帖子进行了细致研究,根据发帖时间绘制出一张图表。结果显示,中本聪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早上5 点至11点之间几乎从不发帖,而且周六周日也遵循相同的模式,因此托马斯认为中本聪在这段时间应该是在睡觉,而不是工作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早上5 点至11点正是美国东部时间午夜至早晨6 点之间) 。

其他一些线索显示,中本聪应该是英国人,理由则是他在“创始区块”编码中提到的报纸标题出自英国《泰晤士报》,而且他发的论坛帖子和评论使用的是英式拼法,如optimise和colour,而非optimize和color。

技术缺陷爆发

不过,即便是最纯粹的技术也需要生活在一个不那么纯洁的世界里。比特币的源代码和创意或许毫无破绽,但比特币本身(构成这个虚拟货币单位的独特字符串)却只是一个个缺乏彼此关联的信息片段,需要储存在某些地方。在默认状态下,比特币会被保存在用户桌面的电子“钱包”中,在比特币价值不高、易于挖掘且被技术人员拥有时,这种办法颇具实际效果。

然而,一旦比特币变得越来越值钱,计算机也开始无法胜任这项任务。一些用户开始采用多重备份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比特币,甚至将其加密保存于没有联网的计算机上。也有人将它们保存在云端,或者干脆是保险箱里。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早期使用者,他们在保护比特币时同样遇到了麻烦。例如托马斯,他的电子钱包有三个备份,但他在无意中删除了两个,又丢失了第三个备份的密码。结果,他损失了7000个比特币,当时价值14万美元左右。托马斯说:“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恢复这些备份,但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感觉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数人都会将现金放入银行保存,不过更加狂热的比特币使用者却对银行存有戒心。

针对这种新的货币,一种原始且不大规范的金融服务开始兴起。不完全可靠的“在线钱包服务”声称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电子资产。同时,支持比特币兑换美元或者其他货币的交易所也应运而生。比特币本身可能已经变得非常分散,但使用者却盲目地希望由第三方来帮助管理比特币。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甚至认为这些第三方比联邦保险机构更加安全。大部分第三方机构都是不知道谁开的互联网店铺。

果然,随着比特币的价值越来越高,一些不安事件开始困扰比特币的持有者。今年6月中旬,一位名为Allinvain的用户称自己价值50多万美元的2.5万个比特币被人从计算机中盗走。大约一周以后,总部设在东京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遭到黑客攻击,这家交易所处理着市面上大约90%的比特币兑换业务。

Mt.Gox限制用户每天只能兑换价值不超过1000美元的比特币(按照当时兑换率,大约为35个比特币)。不过,黑客攻入Mt.Gox的系统后开始大肆抛售比特币,让比特币的兑换率降低为零,以便将其他用户的数万个比特币据为己有。

案发以后,市场就开始合力阻止这名黑客的兑现阴谋。比特币价值随之暴跌,随着大批投机者纷纷涌入市场,低价买入抛售的比特币,使得这种虚拟货币的价格迅速回升,黑客最终仅得到大约2000个比特币。

Mt.Gox 因此事停业一周时间,随后恢复交易,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从此比特币的价值再未返回到17美元以上的水平。Mt.Gox在一个月内丧失了10%的市场份额,这些份额全部流向了一家名为TradeHill的智利比特币交易所。最为严重的是,这一事件动摇了比特币社区的信心,并引发了一连串负面报道。

反乌托邦笑话

在公众心目中,一夜之间比特币从未来货币变成了反乌托邦式的笑话。电子前沿基金会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币捐款。两位专门从事网络分析的爱尔兰学者就发现,比特币的使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隐秘,他们成功识别了使用比特币向维基解密捐款的人的身份 (维基解密在2011年6月宣布接受比特币捐赠) 。

另外,期待比特币易于使用的新用户却对获取、持有以及花费比特币的复杂程度颇为失望。一时间,获取比特币的最简单方法是,先通过Paypal购买 Second Life中的Linden虚拟货币,再用Linden货币去兑换比特币。随着媒体报道的基调从夸大其词转向怀疑,人们的情绪也开始从最初的兴奋转向不满。

更多的灾难随之到来。位于波兰的第三大比特币在线交易所 Bitomat发现自己的系统偶尔会出现重写整个电子钱包的现象。安全专家分析后认为,专门针对比特币使用者发起攻击的病毒呈现激增趋势:有些专门盗取装满比特币的钱包,还有一些可以抢占别人的计算机资源来“挖”新矿。到了夏天,最早推出比特币钱包服务的MyBitcoin停止回复电子邮件。

事实上,人们一直就对这家网站心存疑虑。MyBitcoin在西印度群岛注册,由汤姆-威廉姆斯(Tom Williams)负责运营,但此人却从未在比特币论坛上发过贴子。在沉默了一个月以后,比特币布道者瓦格纳终于道出了许多人心存已久的一个疑问:MyBitcoin的运营者显然是一边拿着大家的钱,而另一边却玩忽职守。瓦格纳本人透露,他将自己的2.5万个比特币全部保存于 MyBitcoin,他还推荐亲朋好友使用MyBitcoin的服务。他还帮助调查人员指认过几名嫌疑人。

被指“庞氏骗局”

比特币盛衰浮沉:半年升值34倍 流通市值过亿

比特币的发明、流通以及支付原理

MyBitcoin 的潜在主人再次浮出水面,并声称自己的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结果,瓦格纳却成了比特币事件“反围剿”的对象。一项针对其涉嫌抵押贷款欺诈的成功法律诉讼使瓦格纳在比特币社区的信誉大跌。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成员杰夫-加尔兹克(Jeff Garzik)表示:“人们对比特币事件的认识存在误区,虚拟货币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相信互联网上的任何人。”

没人能像中本聪那样得到比特币粉丝的信任。尽管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神秘的一贯作风,但他创造的世界却面临着崩盘的风险。有些比特币用户开始怀疑他在为美国中情局或美联储工作。还有人担心比特币是一个“庞氏骗局”,而中本聪就是比特币事件中那个臭名昭著的金融巨骗伯纳德-麦道夫(Bernie Madoff),在比特币不值钱时挖矿,然后坐等它升值。

比特币的铁杆粉丝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只是对中本聪,也是对他建立的整个系统。但毫无疑问,除了铁杆粉丝,偏执和内讧背后的东西更加脆弱,并且可能让人彻底失望。比特币使用者们毕竟要问:中本聪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创造的世界?

即便这些追随者被中本聪抛弃,他们也不打算让比特币就此消失。即便比特币的价值仍在下跌,但他们仍然在对这个脆弱的经济体系进行投资。瓦格纳已经号召参加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示威者使用比特币。随着挖矿淘金热的结束,一些“矿工”开始丢弃他们屡次升级后的专业挖矿设备。加尔兹克表示:“人们厌倦了高电费、高热量和高噪音。越来越多的比特币社区成员开始转向基础建设。”

Mt.Gox开始进行 POS硬件销售;其他企业家开始开发类似PayPal的网上商户服务;科罗拉多州的两个家伙都推出比特币交易(BitcoinDeals),这是一个提供 “超过一百万个项目”的网上电子零售店。比特币的隐形使用也日趋成熟:Silk Road目前只是Tor“秘密互联网”支持的网站之一,还有包括Black Market Reloaded在内的其他黑市网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走出幻觉破灭低潮期

比特币盛衰浮沉:半年升值34倍 流通市值过亿

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比特币波动性导致用户囤积行为

伦敦的比特币核心开发成员埃米尔-塔基(Amir Taaki)表示:“你可以说,比特币遵循了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炒作周期’(Hype Cycle)规律”。这是一种技术在理论上从被采用到成熟的曲线,它始于技术萌芽期,然后经历期望膨胀期、滑入幻觉破灭低潮期、随后迎来复苏期、直到最后达到生产力成熟期。根据这一理论,比特币正在爬出幻觉破灭低潮期,人们开始重视绝对可靠的代码,抛弃人为因素和围绕在这种因素周围的动荡氛围。

除了最忠实的核心使用者,比特币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撰文指出,比特币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用户的囤积行为。电子货币先驱兼咨询师斯蒂凡-布兰兹(Stefan Brands)认为,比特币的设计堪称“聪明”,但整体设计基本上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因此只会给早期的一批用户带来回报。

布兰兹指出:“我认为信用问题最终还是比特币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这一货币的背后没有任何支持。我知道这会存在一些争议,因为我们已经基于法律机制建立起来了信用体系,但问题是这一体系适用于非兑现纸币,而在比特币整个设计中却没有得到体现。”

如果中本聪能够站出来回应这些质疑,那一定会很有趣,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表态。他不回复电子邮件,而有可能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人都否认自己知情。安德烈森本人断然否认他就是中本聪,并表示:“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我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我估计他不会这样做。”

萨博和戴威也分别否认他们是中本聪。而被确诊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芬尼也通过电子邮件予以否认:“根据目前的情况,面对有限的寿命,对我来说透露姓名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我的确不是中本聪。”《纽约客》和《Fast Company》都已经针对这一谜团展开过调查,但除了猜测以外一无所获。

种种迹象表明,中本聪是一位接受过过时编程培训的学者。塔基指出:“中本聪的注释手法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十分流行。他大约50岁左右,上下浮动在10岁以内。”有些人对自己的猜测相当自信。一位数字货币专家表示:“他最多拥有硕士学位。他显然是比特币的开发者之一。或许就是加文-安德烈森,看看他的背景就知道了。”

致力于维护计算机安全的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Dan Kaminsky)表示:“我怀疑中本聪是某个金融机构的一支小型团队。我只是有这种感觉。他应该是一位与朋友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理学专家。”

加尔兹克表示,现在铁杆比特币粉丝也停止了对中本聪身世的调查。他指出:“我们真的不在意谁是中本聪。”谁写的代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码本身。在人们窃取、欺骗和抛弃比特币使用者的同时,代码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

文/腾讯科技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比特币盛衰浮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