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707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24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钉钉
钉钉
阿里市值亚洲第一
阿里市值亚洲第一
阿里收购优酷土豆
阿里收购优酷土豆
阿里巴巴破发
阿里巴巴破发
阿里投资一财
阿里投资一财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杨致远与阿里
杨致远与阿里
详解阿里巴巴合伙人
详解阿里巴巴合伙人
阿里IPO招股书
阿里IPO招股书
阿里巴巴大举购买专利
阿里巴巴大举购买专利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马云蜕变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次重蹈了很多中国公司覆辙的阿里巴巴:它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厌恶的、毫无创造力、自我循环的官僚机构,只等着市场中出现一个新的公司来取代它

  从美国回来的马云,算是比较成功地做了一场“灭火秀”。阿里巴巴集团以18亿的代价,总算把在公众面前的那种自负、傲慢的大公司形象,给扳回来一局。不过,如果我是阿里巴巴的股东,我肯定要问:马云,这钱算谁出的?你如此快速地决定出这笔钱,征得了谁的同意?

  从技术层面上说,淘宝要分拆成三个部分,总的方向并没有大错。事实上,淘宝商城与淘宝网做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淘宝网做的是网上的大市场生意、淘宝商城做的是网上的直销店生意——用这个比方,我们一看而知,生意中的卖者本来就不是一种人。

  实际上,淘宝集团在新规里规定的是商城里的租金要提高十倍,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网上直销店的生意,应该都是有实力的商家在做,连几万租金都交不起的商家,实力恐怕不足。然而事实上,淘宝商城一开始的门槛过低,所以已经有一大批小商家在这个市场中存在。中途突然改变规则,卖家们不答应了。加之淘宝的影响面太大,规则突然改变,反对者就算是只有百分之五,按阿里巴巴的说法,也有五千人聚集。这给阿里巴巴造成的影响很坏:这公司怎么总出事?

  淘宝成立有七年了。马云早先称之为“蚂蚁雄兵”,这是因为他开了一个大的网上交易市场,谁都可以来买卖东西,连铺面租金都没有。作为市场的管理者,马云们还设计了一套使交易可以标准化的手段,比如买者可以货到付款,卖者通过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也得到收款保障。同时买者可以通过打分形式来给卖者评价,以保障买卖双方的权益。阿里巴巴称之为诚信通。

  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手段,它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平衡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称,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中国本土环境下的创新。部分地解决了买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改变了卖者在交易中的支配地位。

  而七年之后呢,马云和他的同事们所创造的奇迹,已经被淘宝网中的卖家们攻破得千疮百孔。所以他不得不转向老一套的交易方式,通过企业信誉来代替个人信誉,从而使C2C交易转向B2C交易。所以才导出了眼下这一幕来。

  因此我们不禁好奇:淘宝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一个起初如此有创意的公司,怎么会变成如此强横,粗暴而自我呢?

  首先是因为马云在淘宝上采取的是无限量的零租金模式,这可能是马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由于在交易方式上的创新,淘宝在成立之初就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此时的卖家少,所以大家都有钱赚,因此也比较守规矩。

  不过,淘宝此时的利益在于吸引更多的卖家和消费者,从而提高自身的PV(页面浏览量),所以采取的是零租金模式。这一模式早期可以通过增加卖家数量、迅速地扩大交易品种、提升消费者选择余地。因此对交易本身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淘宝应该在某个点上停止无限扩展——我无法精确地描述出这个点在什么时候应该发生,但它一定存在。比如说女装这个品类,也许到1000家之后,就应该有门槛,因为前面的卖家付出的努力是值钱的,后来者分享这种流量,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淘宝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可以得到这笔收入——如果它不是进一步去与卖家们分享这个收入的话。

  可是淘宝的管理者们在干什么呢?马云可能在琢磨孙彤宇是否权势过大而影响了他的威信,员工们看来更多考虑的是淘宝什么时候上市,或者是杭州市范围内的房价是否涨得太快。总之,我们看到的是后来孙彤宇被马云解除了职务,而阿里巴巴忙着盖楼,马云忙着打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和一帮名流们每天做激励演说。2006年,淘宝曾经提出了收费方案,尽管不是最好的方案,但其实最后是因马云的妥协而放弃了。

  因此,淘宝市场里每一个稍大一些的品类,后来都充斥了数万个卖家。悲剧由此开始发生。淘宝上的每一个规则都开始被研究和攻击。针对诚信通这个规则,出现了刷信用的对策,换句话说,一个新进来的商家只要愿意付钱,就可以在数月之内成为淘宝正常交易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得到的“皇冠级”信用。而支付宝方式在大量交易中则被避开,卖家要求消费者通过现金、银行卡等方式来交易。最后似乎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惯例。支付宝成了一种“麻烦”的手段。

  到这里,淘宝原来设定的交易模式已经被破坏了,管理失效了。这就是淘宝新规事件中的小卖家们有如此大的情绪的来源。

  事实上,淘宝卖家们其实都不容易,基本上他们都是一群不甘心只拿死工资过活的冒险家,很多是辞去了工作来放手一搏的,而且颇有一些是全家上阵。对于淘宝员工和管理者来说,看起来不错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由卖家的辛苦们创造的。

  但是淘宝作为一个公司来说太年轻了,也太顺利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年轻到都没有做过一次完整的大型交易,因此他们并不清楚,淘宝数据背后的每一个百分点,极可能意味着数千甚至上万人的身家性命。

  而马云呢,他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也没能意识到,电子交易市场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一定是要有一些竞争对手的。在他用免费策略彻底把EBay打击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对手之后,长期的免费策略,已经使电子交易市场成为令人生畏的绞肉机。他对对手毫不留情的打击(包括对生意宝和其他一些有能力开发电子交易市场的公司),使得所有人都明白,与阿里巴巴竞争淘宝这个市场,将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尽管到2007年左右他一再提出电子商务要多样化,要有各种生态,但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

  因此,淘宝的大,正是这个电子交易市场弱的表现。由于其内部残酷到毫不留情的价格竞争,以及由此形成的消费者印象,加速了它堕落成一个假货市场的速度——事实上,这个进程,正在淘宝身上快速发生。

  自由市场的特点,就是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失误而停下它的脚步。虽然没有一个公司敢于同好斗的阿里巴巴集团在C2C交易中决一雌雄,但是,市场总会有其他手段来绕过这个市场发展电子交易。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当马云在C2C市场上没有对手的时候,人们开始谈论B2C,也就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直销店模式了。

  较之于激进的C2C市场,B2C市场要保守得多。C2C对信息的要求会更高,人们通常会对一个路边小贩持怀疑态度,而互联网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阿里巴巴也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当然,诚信通可能是有问题的,怎样从交易的本身过程中而不是从交易外部,比如说能拿出多少钱,来描述卖者的诚信程度,其实大有研究的余地。

  不过显然,马云现在变得越来越急躁,他急于保持阿里巴巴在电子交易领域的地位的进取心,远大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因如此,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几乎是急切地推出淘宝商城,并且把它置于首要发展地位。因为在这个领域,他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像京东商城这样的竞争者了。

  而事实上,较之于B2C交易,C2C才是互联网的特长,因为它显然会更偏向于消费者。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实世界中,都是小规模的卖者更愿意向消费者让步,更为偏向于达成交易。不过看来淘宝的策略又是妥协式的,它没有放弃淘宝网,却想用淘宝的流量优势,再来塑造一个其大无比的商城。

  淘宝在自己的优势上想得很清楚,并延续用了用钱来代替信用的方式,对自身的赢利性也很有保障。但我们能想象出,一个在C2C交易上逐步败落的公司,会在B2C市场上后来者居上吗?

  另外,在整个淘宝新规事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则是政府。无疑,现在的阿里巴巴是政府的红角。马云与地方政府密不可分的关系,看来使得政府在扶植这个公司的同时,失去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中立地位。在国内,政府手里的资源是决定大型公司成败的重要砝码,如果这是中国国情的话,不知政府官员们是否明白,阿里巴巴已经正在失去其公司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入其中的资源,很可能都被无效地运用和浪费了。

  但是在这次淘宝新规事件中,中央政府的表现似乎是中立的,商务部告诫阿里巴巴要稳妥处理此事的说法,看来是阿里巴巴采取一系列妥协措施的主要原因(包括延时交费、减半收取保证金、投入前述的十八亿扶持小商家等五条)。但这种妥协其实一点问题都不解决,像给一个发烧病人一堆糖水,甜得让人发腻,却毫无治病之功。

  而在这中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次重蹈了很多中国公司覆辙的阿里巴巴:它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厌恶的、毫无创造力、自我循环的官僚机构,只等着市场中出现一个新的公司来取代它。

  (郑作时 作者系财经作家)

马云应该在商言商编辑本段回目录

  淘宝商城遭遇的网络暴动提醒马云是时候卸下道德光环了。

  一个人不在商言商,总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还要时时刻刻向世人强调是为了帮助别人,当他开始流露出赚钱意图时,便遭遇了意外报复。

  从10月11日晚间开始的几天之内,一个“反淘宝商城联盟”的组织对优衣库、天语、韩都衣舍、欧莎、七格格等大卖家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攻击,比如集中拍下它们的某件商品而不付款,使商品下架,其他顾客无法正常购买;对买到的东西无理由给予差评;选择货到付款然后集体拒收,或者买到东西后申请退款。这些行为使上述大卖家一度因无法正常运营而关店。

  这个组织的主要成员是淘宝商城上的几千名中小卖家,他们用来联络行动的语音频道最高峰时聚集了5万人。

  而这群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反对淘宝商城刚出台的2012年招商续签新规—将在明年把技术服务年费从6000元人民币提升为3万和6万两档,押金也从1万元增至最高15万。

  说起来可笑,这个套路是不是有点政治范儿?淘宝以“不求盈利”的口号吸引群众,马云用“帮助中小企业”的精神力量发动群众,以此打造了一个王国;而反过头来,一群乌合之众则用仇富和“打倒土豪劣绅”的一套来解决问题。

  这些中小卖家显然对淘宝商城的大幅提价感到突然。他们面对两种选择:要么续约,付给淘宝商城的服务费将使其成本大幅上升而可能导致亏损;要么停止续约,但光是卖不出去的库存也会使其损失一大笔本钱。当年,淘宝调整C2C规则时,一些卖家也曾用静坐等方式进行抗议,而眼下的这群人则直接使用了不理智的方式—无论如何,对优衣库等大卖家的攻击毫无道理可言,这完全是一种暴民行为。

  这从侧面反映了淘宝乃至阿里巴巴集团面临的一种困境。

  从商业契约的角度而言,马云没有做错。因此他的态度很强硬,声称要坚持原则不会让步。同时,他还在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澄清淘宝商城提升服务并不是为了并购雅虎而圈钱,因为凭这点钱“200年都凑不够”。但他还是不可否认一个事实:淘宝需要迈出这一步。

  在过去的9年里,淘宝一直打免费牌,但是当京东和凡客等B2C对手迅速发展,淘宝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压力,它通过拆分的形式加强B2C业务,希望以此盈利。收购雅虎的确无需动用淘宝商城的那一点钱,马云已经通过融资手段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在阿里巴巴集团即将IPO的语境下,淘宝作为其旗下估值最高的资产显然需要给投资人指出一个清晰的盈利路径。

  淘宝过去每次迈向盈利的调整都会在卖家当中引起震动。而淘宝商城一直希望清除假货、甩掉不良卖家。除了提高准入门槛,淘宝还在不断引进优质大卖家,比如9月底,一号店、银泰网、麦考林、库巴网等38家垂直B2C网站进驻淘宝商城开设旗舰店。淘宝商城的新规也只是一个开始。中小卖家在淘宝商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因此它们才会强烈反对。

  直到10月17日商务部出面调停,人多势众的反淘宝商城联盟才肯罢手,而淘宝商城也暂缓了2012年续约计划,但声称不会与对方进行正面谈判。

  这次危机反映出淘宝商城和卖家之间的矛盾已到达一个高度。为了缓解矛盾,马云又不自觉打了“道德”牌,宣布将投入18亿元进一步扶植淘宝商城中小卖家。淘宝商城总裁张勇还解释说,推出新的政策绝对不是为了多收钱。

  这或许是不智的。马云是时候卸下头顶的光环了,坦诚一点。生意毕竟是生意,商人爱钱没什么不对。

  作者:李洋(本刊评论员)

马云为什么喜欢盛大品聚和QQ团购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一个实质中维护公司利益,而表面上以社会公平为导向的马云。这种社会角色的错位,或者会在将来给作为一个实体公司的阿里巴巴造成更大的问题

  杭州的几张报纸完全唯马云之意是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据说编辑和记者们要为马云的战略来思考选题。关于这一点,甚至马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他以前说过,杭州拼命为阿里巴巴宣传,做不好都对不起杭州这个地方,大概指的也是这个。

  因此从杭州的报纸里,其实很能看出阿里巴巴现在的情况。比如说杭州的报纸最近开始说网购要共赢,要卖真货。其实就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碰到了强劲的竞争。如果了解这个情况再回头细琢磨类似的报道,其实蛮有趣的。

  淘宝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马云看到这个机会也挺早,所以它一早就占领了网购市场的很大份额。由于使用了免费策略,它击败了收费的Ebay,迫使后者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

  从表面上看,免费策略在早期极大地加速了国内网购市场的发展,它使得一大批卖家可以以零成本的方式来介入这个领域。卖方数量的疯狂增加,使得供应的品种迅速丰富,而且价格较实体市场交易有很大的优势。这极大地促使消费者形成网上购货的习惯,我们不得不承认,淘宝在这一点上,是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作出过贡献的。

  不过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马云开了一块网购的地,并不意味着他和淘宝就能独耕这块地,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正是众多商家们可以齐心合力来争夺的市场。而这些商家之所以能攻击淘宝,在很大程度上瞄准了它的免费策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免费带来海量供应,海量供应带来垃圾货和绝对低价。等淘宝与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要再转型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2007年淘宝推出的招财进宝策略,当年执掌淘宝的孙彤宇尝试性地在推广这种收费手段之时,引起了淘宝部分小卖家的强烈反对。最后马云确认了淘宝继续免费三年的承诺。而到现在,淘宝的转型依然困难,小卖家们最近的策略是恶意网购大店的商品,然后退货。

  然而当下形势已不是当年,淘宝必须转型到真货市场,才有可能与一批新兴的垂直细分网购网站抗衡。在消费者眼里,这些网站是有优势的,正是因为他们都是从某个行业,某项专类产品里做起来的网站,所以他们会更为专业。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一次马云以拆分淘宝名义来做的淘宝转型,一定会坚决做到底。

  看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搞明白了为什么淘宝会喜欢盛大的品聚和QQ团购,这是首先是因为它们是新晋者,对于网购这个市场,腾讯与盛大都不占优势。淘宝要与他们竞合,是因为淘宝相对他们还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像京东商城这样真正强有力的竞争者,马云的口中不会有一句好话。

  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用于促进进步的法宝,真是无所不能的。就淘宝的这一案例而言,透过竞争背后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人的力量在其中的影响。简单说,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导者,他在早期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商业界的领袖级人物,对阿里巴巴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正是因此,在淘宝这个案例中,马云因此也就很难放下自己的位置,回到一个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经营者身份中去。当初他更多地以社会公平而不是公司利益为导向来处理这一事件,其实并没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回头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实2007年淘宝如能较早地推出收费策略,也许它的转型会更为顺利。

  但不幸的是,马云似乎爱上了自己造就的商业领袖的地位。在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一个实质中维护公司利益,而表面上以社会公平为导向的马云。这种社会角色的错位,或者会在将来给作为一个实体公司的阿里巴巴造成更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usiness.sohu.com/20111019/n322655020.shtml
http://tech.sina.com.cn/i/2011-10-24/11596220258.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马云蜕变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