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957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03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佳图书
《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佳图书
2009年度十本华文电影好书
2009年度十本华文电影好书
2011年度十大电影好书
2011年度十大电影好书
2012年度18大华文电影好书
2012年度18大华文电影好书
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新浪2012年度十大好书
新浪2012年度十大好书
FT中文网2011荐书单
FT中文网2011荐书单
FT中文网2011荐书单
FT中文网2011荐书单
FT中文网2012年度荐书
FT中文网2012年度荐书
2012年全球十佳图书
2012年全球十佳图书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编辑本段回目录

 “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就如同狗跟电线杆子的关系一样。”

——美国作家杰弗瑞·罗宾森(Jeffrey Robinson)

Bad reviews are a fact of literary life, even for the most successful writers. Take Steig Larsson -- perhaps the hottest novelist of recent years, his books have nevertheless had to weather some cold-blooded attacks. The New York Times calls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improbable” among other things. But the really tough one comes from Susan Cohen: "This is easily one of the worst books I’ve ever read. And remember I’ve read…” (You’ll have to read the review to find out who she's comparing him to.)

  吃文学饭,难免遇到差评,即使是最成功的作家,也难以幸免。看看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Steig Larsson)吧,他恐怕是近几年来最火的小说家了,就连他的作品,都不得不经历一番冷血毒舌、狂风暴雨的洗礼。他写的《龙纹身的女孩》被《纽约时报》挑了好多刺,还被称“太假”。但最狠的一条差评,来自独立制片人苏珊·科恩(Susan Cohen):“这本书,绝对是我读过最烂的一本书。而且你别忘了,我可是读过……”(点击这个链接,看看苏珊到底拿拉森跟哪些作家相提并论。)

  译注:此处原文如此,并非译者卖关子。没时间移步的读者,我现在就可以揭晓谜底;不喜欢剧透的读者,请跳过此段。苏珊说“我可是读过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的!”(她是有多瞧不起格里森姆……)她还拿《龙纹身的女孩》系列同《甜甜谷高中》(Sweet Valley High)系列青春小说比较,这个系列,看书名大概也能猜出是什么内容吧。

But if authors and readers think reviews can be mean today, they are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vitriolic war of words carried out during a time when it seems we had thicker hides. What we call a classic now was once an up-and-coming writer's new novel – and fair game for reviewers with sharpened knives. No wonder that in Samuel Beckett's Waiting for Godot a war of insults culminates with "Crritic!" 

  但是,广大作家、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当今这些评论就可以算是刻薄,这些毛毛雨同以前的评论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以前我们的脸皮可能更厚,所以毒舌也更加尖酸;那时的口水仗,简直就跟硫酸一样酸。我们现在称为“经典”的作品,也曾是“大师”初出茅庐的处女作,自然难逃评论家们一顿生剥活剐。也难怪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里,两位主人公大开骂戒,互相羞辱,最后爱斯特拉冈大获全胜凭的竟是一句:“评你妹!”

  译注:《等待戈多》原著中,弗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两人对骂四个回合,弗拉基米尔最后骂了一句crétin,意思是“白痴”,然后爱斯特拉冈以“决定性的口吻”(with finality)回了一个crritic,结束骂战。这是贝克特玩文字游戏,故意将critique/critic(批评家)错拼为crritic,臆造一个荒诞词汇,既与crétin谐音,又暗指了“批评家”这类人,将批评家调侃成最可恶的一种人。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施咸荣译本中,这里就是直接译为了“评论家”,丢失了一点点原文的韵味。直译应该可以译作“评沦家”、“评论砖家”、“屁评家”、“痞评家”之类。本人在这里为了迎合此篇文章的通顺流畅,采取了很不合宜的意译“评你妹”,不足为信,特此说明。

Here are some examples of critics doing their gleeful worst – and literary lights who don't miss a chance to take a swipe at a colleague. If we left your favorite mean quote out, let us know on Facebook or Twitter, #toomean.

  以下就是从评论家们欢乐的骂战中精选出的13条,这其中不乏文学泰斗不遗余力对同行大放冷箭。如果我们不小心漏掉了你最喜欢的吐舌评论,请到脸书(Facebook)给我们留言,或上推特(Twitter)通知我们,记得加井号标注#toomean。

"The Cardinal's Mistress" by Benito Mussolini

一、《红衣主教的情人》

作者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下图左)(图右为希特勒)

In response to reading Benito Mussolini's "The Cardinal's Mistress", Dorothy Parker said, "this is not a novel to be tossed aside lightly. It should be thrown with great force."

评论者:桃乐丝·帕克尔(Dorothy Parker)

  读罢墨索里尼的小说《红衣主教的情人》,帕克尔说:“这本小说可不能随手扔到一边;应该狠狠甩飞!”

Henry James

二、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下图左为年轻时,右为中年时)

代表作:《悲剧缪斯》等

Of Henry James, Mark Twain said, "Once you've put one of his books down, you simply can't pick it up again."

评论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针对詹姆斯,马克·吐温曾说:“读他的书不能停,你一旦放下,就再也拿不起来了。”

George Meredith

三、乔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

代表作:《利己主义者》等

Of George Meredith, Oscar Wilde said, "as a writer he has mastered everything except language; as a novelist he can do everything except tell a story; as an artist he is everything except articulate-."

评论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针对梅瑞狄斯,王尔德曾说:“作为一个作家,他掌握了一切,除了语言;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几乎万能,可就是不会讲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简直就是上帝,唯独搞不懂说话的艺术。”

Herman Melville

四、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代表作:《白鲸》、《皮埃尔》等

"Moby Dick" was largely a dud when it was published, and most of the critics were scathing. One reviewer dismissed Melville's magnum opus as "sheer moonstruck lunacy." 

  《白鲸》刚放表的时候就是个哑炮,大多数批评都十分严厉。有一位评论者甚至称梅尔维尔的这部代表作是“纯粹神经错乱撒癔症”。

And from The Boston Globe's review of Melville's "Pierre": 

  而《波士顿环球报》则这样评价梅尔维尔的《皮埃尔》:

"But the amount of utter trash in the volume is almost infinite -- trash of conception-, execution, dialogue and sentiment. Whoever buys the book on the strength of Melville's reputation-, will be cheating himself of his money, and we believe we shall never see the man who has endured the reading of the whole of it.... Comment upon the [plot] is needless. But even this string of nonsense is equalled by the nonsense that is strung upon it, in the way of crazy sentiment and exaggerate-d passion. What the book means, we know not. To save it from almost utter worthlessn-ess, it must be called a prose poem, and even then, it might be supposed to emanate from a lunatic hospital rather than from the quiet retreats of Berkshire. We say it with grief -- it is too bad for Mr. Melville to abuse his really fine talents as he does. A hundred times better if he kept them in a napkin all his natural life."

  “这本大部头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纯粹的垃圾,概念是垃圾,行为是垃圾,对话是垃圾,情感也是垃圾。谁要是因为梅尔维尔的名气去买这本书,那就是在浪费钱,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人能坚持读完整本书……(对剧情的)评价更是没必要了。但这一连串剧情如此荒谬,竟然与本书极度夸张的激情相得益彰,只因为那一系列情感也是荒谬至极。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我们搞不懂。这本书如果不想沦为彻底一无是处的垃圾,那就最好是定位成一篇散文诗,而且还要说是一个住在疯人院里的病人写的散文诗,不要说是住在伯克希尔幽静度假村的谁谁谁写的小说。我们沉痛地宣布:梅尔维尔先生这样浪费他的才华真是太不应该、太可惜了。他的这些‘才华’,如果能找张纸巾,小心翼翼裹起来,一辈子不拿出来显摆,都比现在这样好一百倍。”

  译注:《波士顿环球报》这段评论的原作者是美国记者查尔斯·哥顿·格林(Charles Gordon Greene),原文后面还有很长,紧接着的下一句话是“他要是能放弃《泰皮》(Typee)的著作权,更是要好上一千倍”。“毒舌”格林照片见下图。

"Wuthering Heights" by Emily Brontë

五、《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

"Wuthering Heights" was universally panned, and Emily Brontë read every single review before her untimely death prevented her from knowing that the book would someday be considered a masterpiece. 

  《呼啸山庄》遭到全球性地严厉批评,艾米莉·勃朗特英年早逝,她去世前所读到的每一条评论都是差评,哪曾想这部作品有朝一日竟然成为大师级杰作。

The first review published in January 1848 by the Atlas calls it a "strange, inartistic story...[that] is inexpressibly painful." The reviewer describes every character in the book as "hateful or thoroughly contemptible." 

  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发表于1848年1月的《亚特拉斯周报》(The Atlas),报上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个“奇怪的、缺乏艺术性的故事……(这故事)令人头疼,简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评论者表述说书里每一个角色都是“要么就可憎可恨,要么就该被彻底鄙视。”

The Examiner dismissed it as "strange" as well as "wild, confused; disjointed, and improbable." But Graham's Lady Magazine really dug in: "How a human being could have attempted such a book as the present without committing suicide before he had finished a dozen chapters, is a mystery. It is a compound of vulgar depravity and unnatural horrors."

  《考察家报》(The Examiner)则不屑地贬称它作“奇怪”以及“失控、混乱、脱节、太假”。不过《格兰汉姆女士杂志》(Graham's Lady Magazine)则大赞这部小说:“作为一个正常人,读这样一本书,还没读几章就向现在这样破口大骂,实在是太奇怪了;这些人怎么不去死?这本书,糅合了粗俗的堕落与不自然的恐怖。”

Ernest Hemingway

六、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等

评论者: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

Gore Vidal said of Hemingway, "What other culture could have produced someone like Hemingway and not seen the joke?"

  维达尔如此评价海明威:“这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化,可以制造出像海明威这样一个人,却不将他看作是一个笑话?”

A Forgettable Book of Poetry

七、一本被历史遗忘了的诗集

评论者:兰德尔·杰瑞尔(Randall Jarrell)

评论者代表作:《华盛顿动物园的女人》等

Randall Jarrell's one sentence review of a forgettable book of poetry: "This reads like it was written on a typewriter---by a typewriter-."

  杰瑞尔曾讽刺一本现已无法考证的诗集,留下了一句精辟短评:“这玩意儿读起来简直就像是打字机打出来的一样——作者就是那个打字机。”

Theodore Dreiser

八、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中)(译注:下图左为John Dos Passos,右为Samuel Ornitz)

代表作:《嘉莉妹妹》等

评论者:亨利·路易斯·曼肯(H.L. Mencken)

H.L. Mencken managed to pan one of his closest friends, Theodore Dreiser: "An Indiana peasant, snuffling absurdly over imbecile sentimenta-lities, giving a grave ear to quackeries-, snorting and eye-rollin-g with the best of them." 

  曼肯曾这样批判他的挚友德莱塞:“一个印第安纳州来的农民,一把鼻涕一把泪简直是荒唐,为了某种弱智低能的情愁而感伤,一听到骗人的鬼玩意儿就凑个耳朵上去,还听得直喘粗气、眼珠滴溜溜乱转就是他了。”

"The Great Gatsby" by F. Scott Fitzgerald

九、《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图为菲茨杰拉德与妻子、女儿)

H.L. Mencken called "The Great Gatsby" a "glorified anecdote."

  又是曼肯,他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段“备受推崇、备受美化的奇闻轶事”。

"Chesapeake" by James Michener

十、《契沙比克》

作者:詹姆斯·米切纳(James Michener)(图为作者与第三任妻子、日本人玛丽·寒风泽顺子【音;Mari Yoriko Sabusawa】)

At more than 2,000 pages, here's what The New Yorker had to say about it: "I have two recommendations. First, don't buy this book. Second, if you buy this book, don't drop it on your foot."

  对这部两千多页的作品,《纽约客》的“毒舌”们是这么评论的:“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别买这本书;第二,如果你买,那么拿稳了,小心别砸着脚。”

Vladimir Nabakov

十一、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代表作:《洛丽塔》等

评论者: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

Edmund Wilson wrote: "Mr. Nabokov is in the habit of introducin-g any job of this kind which he undertakes by the announceme-nt that he is unique and incomparab-le and that everybody else who has attempted it is an oaf and ignoramus, usually 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he is also a lo-class person and a ridiculous personalit-y."

  威尔逊曾写到:“纳博科夫先生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他干什么工作,他都要宣布说自己是独一无二、无可披靡的。别人如果也想要干同样的活儿,那他就说别人是个不学无术的呆子、是个浑浑噩噩的蠢人,而且还经常暗示说那个人肯定是来自社会底层,说别人的人格荒谬可笑。”2

J.D. Salinger

十二、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 Salinger)(图为塞林格与女儿)

代表作:《麦田守望者》、《法兰妮与卓依》等

评论者: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

A favorite from Norman Mailer: "The greatest mind ever to stay in prep school."

  梅勒评塞林格的一句经典:“他的头脑,是迄今为止我所见过最了不起的——就学前班水平而言。”

"And I Shall Make Music"

十三、《且让我搞点音乐》

作者:不详;可能是贝西·拉斯基(Bessie Lasky)

评论者:亚历山大·伍卡特(Alexander Woollcott)

Alexander Woollcott once reviewed a self-published book of poetry called "And I Shall Make Music" with: "Not on my carpet, lady."

  伍卡特曾评论过一本素人自费出版的诗集,那本诗集题为《且让我搞点音乐》,他的评论是:“别在我家搞就行,女士。”

  译注:伍卡特,是“阿尔冈琴圆桌会”(Algonquin Round Table)的中坚分子之一。这个组织,则是上世纪20年代左右纽约市一些作家、评论家、演员形成的一个非正式聚会,他们经常聚在阿尔冈琴饭店的一张圆桌上用餐,高谈阔论,交流见闻。文艺范儿小圈子。下图是圆桌会部分著名成员,四位男士由左至右分别是Art Samuels、Charls MacArthur、Harpo Marx及Alexander Woollcott。前排那位美妹纸,则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批评墨索里尼小说的桃乐丝·帕克尔(Dorothy Parker)。

(译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赫芬顿邮报》原网页及维基百科。)


《赫芬顿邮报》图书版(Books | Huff Post)2011年9月29日讯

译者:江烈农

From barnesandnoble.com

原文转引自邦诺书店官网(barnesandnoble.com)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1/09/29/meanest-book-reviews_n_987593.html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45405/22186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