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229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6-23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兴趣图谱趋势总结
兴趣图谱趋势总结
下一代开源网络
下一代开源网络
太阳系互联网
太阳系互联网
HTML5与科学研究
HTML5与科学研究
语音时代到来
语音时代到来
Siri发展趋势预测
Siri发展趋势预测
大脑无线路由器
大脑无线路由器
基因编程
基因编程
超级Wi-Fi
超级Wi-Fi
未来生活进行时
未来生活进行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内容中心网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内容中心网 编辑本段回目录

帕洛阿尔托研究所想重新发明互联网,希望人们使用网络时把重心放在内容上,而不是传送方式。

当前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诞生之初时相比已经发生改变,信息更多被用于分享和合作,而非仅仅从一地传送至另一地。6月22日,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所(Xerox PARC)的副总裁兼电脑科学实验室的特里萨·兰特(Teresa Lunt)在GigaOM的结构大会上展示了一种专门为当前网络环境设计的新网络技术: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CCN)。

CCN
内容中心网络结构:信息传送方式不再重要。

内容中心网络是一种新的网络架构,专门设计成与当今网络的使用方式相匹配,既能与TCP/IP协议并行,也能独立运行,而且不会破坏现有的网络。它是帕洛阿尔托在网络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帕洛阿尔托研究所先后发明了以太网(Ethernet)、鼠标和激光打印机等诸多杀手级网络应用技术;现在它想重新发明互联网,希望人们使用网络时把重心放在内容上,而不是传送方式。

兰特介绍说,内容中心网络架构中的内容可以在整个网络中缓存。这种技术可在网络的包级层(packet-level)直接按指定路线自动传送已命名的内容片段,无需应用程序,在网络的任何地方都能进行数据缓存。只要有需要,随时随地都能高效传送内容。缓存效果就像是包级传送自然而然产生的副作用一样。

内容中心网络的模式建立在明确保护内容安全本身上,内容可以被自动加密,凭名称和相关描述进行查询。不管包级传送经过网络的哪个地方,内容都可以被保护免于损害、替换或者被第三方窥探。兰特解释说:“信息可以自我组织( self-organizing),你不用去搜索。”就像一个高度自治的数据网,“现在的网络中,数据流动很明显,而内容中心网络的情况则不是这样。”兰特补充道。

这听起来似乎很令人疑惑,不过对于普通用户和企业来说这种技术的内涵还远未被挖掘出来。兰特说,用户将能够使用这种网络来形成一种自治社交网络(autonomous social networks),她称之为“没有Facebook网站的Facebook”,这样隐私选项就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同样,企业也将不必依赖第三方的云服务来自行管理数据并从中获益。

帕洛阿尔托研究所目前正在与三星合作开发内容中心网络项目,现在已经发布了该技术的Android开源代码,还建立了一个开源社区CCNX.org。兰特相信,第一个基于内容中心网各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会在18个月内面市。 

新架构解决互联网安全和性能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针对互联网传输文件日益庞大、作者对自己发布的内容缺乏控制的问题,研究人员分别提出了内容中心网络、作者中心网络等新的互联网架构予以应对。

  ■ 乐天 整理

  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了。40多年来,这个原本只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试验网络走出了实验室,成为了普通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今天的互联网环境已经与40多年前大不相同,互联网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比如IP地址不足、安全性不够等,进而影响到了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此,科学家们想出很多办法,特别是在架构层次上,如研究人员提出的内容中心网络、作者中心网络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研究都围绕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安全和性能。

  内容中心网络:用名称识别内容

  世界著名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机构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帕克研究中心)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未来的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即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由于互联网的文件内容过于庞大(特别是多媒体内容)而导致传输越来越慢这个问题。其核心思想是改变以往根据内容的保存地址来识别和传输内容的方式,也就是放弃使用IP地址来识别存储内容的传统方式,而是使用文件名和URL来识别内容本身。

  这一架构针对的是现存的网络架构存在的缺陷:即如果要从互联网上获得某个内容,就一定要和数据的保存地(服务器)进行直接连接,即使这个内容已经被某个用户下载到离我们很近的某个设备上亦然。这种方式不仅会浪费时间,更糟糕的是,如果服务器恰好此时宕机,就暂时无法获得这个信息了。过去由于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量不太大,这个问题还不十分明显,而如今,由于高清视频以及3D内容的出现,文件越来越大,几十个GB的文件在互联网上并不少见,这些文件的下载给网络带来了很大负担。

  内容中心网络的思路是让用户能读取离他最近地点的内容,从而改善网络性能。Van Jacobson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这位3年前的Cisco首席科学家来到PARC后一直主导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他说:“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很多EB级大小的文件,而IP网络不是为这样的内容而设计的。未来的P2P网、内容分发网络、虚拟服务器和存储都必须根据这一现实进行调整。”

  在CCN架构中,电影、文件或电子邮件等内容将拥有一个结构化的名称以方便用户搜索和检索。内容都有自己的名称,而没有位置,所以用户能够找到最近的一份拷贝。在实际操作中,用户无需告诉网络他想联到哪个服务器,而只需告诉网络自己想要的内容。网络会广播给本网络内所有机器,查看是否有用户需要的内容,然后做出响应。这与BitTorrent有些类似,不过规模要大得多。

  “比如说,你想看纽约时报,你看到的可能来自任何一个保存有这个内容的电脑。”Jacobson说,这种解决方案更为安全,因为终端用户可以决定他们希望收到的内容,而不会再收到一堆他们不想要的垃圾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信任来自数据自身,而不再是来自存储数据的电脑。

  Jacobson认为CCN更适合今天需要复杂中间件的应用,而且更容易应对突发性的下载(如同时下载某个多媒体文件)。另外,CCN不仅能给公用的互联网带来改进,而且也能给局域网带来性能上的改进。比如,在CCN中你不再需要分别建立三个连接来完成你的PC、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上的日程安排同步,每个设备都可以给其他设备发送一个请求,查询日程安全是否有更新。

  Jacobson计划先把CCN网架构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之上,最终他希望彻底取代现有的网络,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在包级别上的通信方式。

  作者中心网络:减少内容“污染”

  格雷诺布尔(Grenoble)的法国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研究所(INRIA)的研究人员也正在研究一种互联网架构—作者中心网络(Owner-Centric Networking,OCN),这种互联网架构的目标是防止数据被随意修改,同时加强互联网的隐私保护。

  研究人员之所以提出这种想法是因为今天互联网上的内容(文档、邮件、图片、视频等)实际上是没有保护的,常常被不同的人拷贝到互联网的很多不同地方,既浪费宝贵的存储空间,而且一旦内容被发布到网上,作者就马上失去了对内容的控制。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永远不会失去“记忆”。一旦 信息公开,从理论上说,它就会永远保存下去。同时,现有的互联网架构对内容的复制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给内容作者合适的办法让他们删除或者修改自己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内容,特别是一旦别人转帖之后,作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内容传播到哪里了。这就带了很多与隐私有关的问题,比如,有人可能未经作者的同意收集他们的信息—企业主利用社交网站(如Facebook)监视自己的雇员。

  法国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应该给内容的作者以充分的自主权,作者应该可以检索他们之前张贴到互联网上的内容、收回这些内容或者修改它们,换而言之,互联网应该能够正确地“遗忘”。

  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互联网的架构设计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有些可能还会加剧这个问题,比如,内容中心网络(CCN)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加剧内容的“污染”问题,因为CCN把关注点落到内容本身而不是保存内容的地址,内容不仅可能保存在作者原来发布的服务器上,而且可以保存在其他很多地方。结果,更加剧了内容传播的速度,让作者更没有办法控制这些内容或者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内容传播到哪里。法国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与作者中心网络相结合,内容中心网络可能会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办法。

  作者中心网络由两个步骤构成:

  第一步是内容的分发和控制。与CCN一样,内容阅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但与CCN不同,这些内容保存或者缓存在作者可以控制的地方,这样作者可以很容易地检索到。这些存储地点当然会考虑阅读者的需求,但内容一定都在作者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说,无论这些内容保存在哪里,一旦需要作者可以对之进行添加和修改甚至收回。就像放风筝一样,无论它飞多远,放风筝的人手中都会攥有一根线,任何时候都可以收回“风筝”。

  第二步是内容的访问。用户如果需要访问某一内容,它不能下载(除非是作者),而只能通过一个授权链接访问。与今天的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把内容保存在本地机上不同,作者中心网络中,用户所能保存的只是一个链接而已,就像一个只有链接的邮件一样,收件人要阅读的实际内容保存在其他的地方,同样,一个聊天记录也只是保存有指向保存聊天实际记录的链接。

  目前,作者中心网络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不能彻底解决隐私保护问题。比如,不能阻止服务提供商(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这些问题还需要结合其他办法(如匿名网络)来解决。另外,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恶意侵权,如盗版,这些问题还需要结合一些安全协议(如SPKI认证)和相关的法律手段。毕竟,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就像技术不能彻底防止环境污染一样,内容“污染”也不能完全靠技术来解决。

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拟提高网速新技术:内容中心网络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前,互联网传输视频或图像等网络文件的速度非常缓慢,尤其是当很多人同时访问同一个文件的时候。因此,提高网速,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即使是目前全球网速最快的国家韩国,也没有停止过对新技术的研究。

      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工程师吉姆-桑顿拟用一项新的技术来提高互联网的速度。这项新的技术被称为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举个例子,如果用户要访问“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表演视频,内容分发网络,例如Akamai,就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即提前把该视频分别放在互联网的不同网点上。这样,当你要求访问该视频时,他们就会把离你最近的视频传输给你,从而有效减轻单一网点提供全部视频的负担。

      而按照以前的方法,互联网会把你带到这个视频文件的网址,即IP地址上。也就是说,它直接把你带到了终端网点上。如果很多人同时访问这个视频文件,那么这势必会形成瓶颈,导致网络速度缓慢。

      桑顿的内容中心网络技术不会直接把你带到一个视频文件的IP地址上,而是把你带到这个文件离你最近的存放网点上。例如,假设你正在找一个“火人”的视频,你 可以通过谷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当你点击搜索结果中的“火人”名称时,如果这个视频被分别存放在互联网的多个网点上,那么互联网就会把你带到它离你最近 的网点上,而不是直接把你带到它的IP地址上。

      桑顿认为,这种新的技术适用于每一个网站,而且能大大减少大型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宽带支出费用。根据估算,对于一个拥有4000万订户的宽带运营商来说,3年之中可节省开支2亿美元。

      目前,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正在研究这项新的技术,并已计划把它投入商业用途。

      知识扩展

      施乐帕克研究中心

      Xerox PARC(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Xerox PARC)即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是施乐公司所成立的最重要的研究机构,帕克成立于1970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图市(Palo Alto),坐落在山坡上,而山下就是举世闻名的斯坦福大学。

      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是许多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地,他们的创造性的研发成果包括:个人电脑、激光打印机、鼠标、以太网;图形用户界面、Smalltalk、页面描述语言Interpress(PostScript的先驱)、图标和下拉菜单、所见即所得文本编辑器、语音压缩技术等。

      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在2002年1月4日起独立为公司(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宽松的研究环境

      施乐为帕克营造了最宽松的研究环境。“在美国最优秀的100位电脑科学家里,有76位在帕克。”负责人鲍勃·泰勒(Bob Taylor)利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创造出了充满活力的研究氛围,“我们只招收那些眼睛里有火焰在跳动的人”。帕克的研究人员与施乐公司其他员工的文化差异明显。他们蓄长发、不洗澡、不穿鞋子上班,而且每周都会在所谓的“豆袋房”里举行会议,所有的参会者都会用塞满豆子的口袋当坐垫。借助于打破常规的举止与怪诞的造型,帕克的科学家们甚至登上了《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的封面。虽然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帕克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但却阻碍了这些研究成果在施乐公司的应用。第三任施乐CEO大卫·卡恩斯(David Kearns)就曾经说过,帕克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工作与公司业务没关系。而且帕克的研究人员将这看成是宽松研究环境的标志。当施乐公司力图将帕克的研究方向与公司的主要业务进一步联系起来的时候,帕克的主要负责人鲍勃·泰勒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和全体研究人员一起跳槽到DEC公司。几年之后,DEC公司也发现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

      帕克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项目恐怕要算奥托(Alto)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当它在1973年诞生时,苹果电脑还在史蒂芬·沃兹(Steve Wozniak)的脑子里;当沃兹与乔布斯(Steve Jobs)开发出革命性的苹果Ⅱ(Apple Ⅱ)之前,在帕克的实验室里,从科学家到助手乃至秘书,都已经在使用个人电脑了,性能远在苹果机之上。而奥托的用户不仅包括大学,更包括白宫和国会众参两院。

      虽然研发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帕克还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与施乐相关的文字图像和更重要的信息交流上。借助于电脑,以及后来出现的文字处理软件、GUI系统和数据管理软件,帕克的研究人员开始感到面前的机器不再是大工业时代的工具,它将能够帮助人们管理信息、分析问题乃至做出决策,电脑将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在1979年施乐的广告中,帕克的科学家们向人们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未来办公室:比尔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是一位中年管理者。坐下之后,他打开电脑,对桌上的施乐电脑说:“早上好,弗雷德。”弗雷德是他的施乐电脑的名字。弗雷德也向他问候道:“早上好,比尔。”

      比尔问:“今天早晨有什么新的邮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他昨天下班后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录。比尔开始利用鼠标浏览着邮件。“这封邮件挺有意思,”比尔说:“我需要打印两份。”比尔按下几个按键,很快,秘书从打印室送来了打印好的文件。比尔谢了秘书,转回自己的电脑:“弗雷德,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份文件。”他在键盘上按了几下,电子邮件便被立即发送到全国各地的分公司。

      这种景象在今天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光盘、互联网、手机、随身听,甚至电子手表都还没有诞生,这种对未来的大胆设想让当时的许多观众瞠目结舌。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114258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内容中心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内容中心网络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