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542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5-12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阴滋病
阴滋病
猪流感五大流言
猪流感五大流言
历史上的大流感
历史上的大流感
人流感
人流感
家庭聚集性乙肝
家庭聚集性乙肝
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
二代病例
二代病例
EPI
EPI
腹泻病门诊
腹泻病门诊
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究竟“阴滋病”是什么,能否传染,不管通过症状来分析,还是通过临床的诊断,但为何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结果,也说明了我国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还没有真正赶上社会的需求。

2011年初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患者自称的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简称“阴滋病”)的神秘病毒,患者自述可通过唾液与血液传播,其感染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患者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该现象已引起国家卫生部的高度关注并且在广东等6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卫生部通过调查已经宣布阴性艾滋病系恐艾症状并无未知病毒。

目录

传染性政学说法不一编辑本段回目录

  安卓

  “真的会传染给家人吗,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了。”5月9日,怀疑自己感染了“阴滋病”的陈先生致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4月初,国家卫生部通报称此症状仅是恐艾症,不具传染性。昨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再度重申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但5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布研究结果,称“阴滋病”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其中发现了已知病毒感染,而且病原体可以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

  究竟“阴滋病”是什么,能否传染,政学不一的说法让更多的“阴滋病”患者陷入了恐慌。

  传染性政学说法不一

  现如今,在本报记者加入的几个与“阴滋病”有关的群中,能否传染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位网友号召大家组团向国家卫生部请愿,要求对“阴滋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再次排查,这个意见立即得到其他网友的赞同。

  “总得给个有诚意一点的说法。”这位网友说。

  2011年4月初,对于炒得沸沸扬扬的“阴滋病”,卫生部通报称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表示“阴性艾滋病”在网上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实际上是一些人“恐艾”症状的表现。

  4月11日,邓海华再次强调,“阴滋病”人群所患的不是某种传染病,相互之间没有传染,密切接触者也没有被传染的情况,公众对这一点也不需要担心。

  这个说法显然没有得到公众的满意,陈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卫生部给出的结果就相当于说我们都不需要去治疗,完全是心病。

  5月6日,钟南山却在广州发布了与之不同的检查结果,其显示,未发现艾滋病毒及其相关标志物,但有80%的受检者感染了与性病相关的病原体,并且其中多数是感染了EB病毒(人类孢疹病毒),病原体转化为慢性病后潜伏在白细胞中,引发类似艾滋病症状。

  而上述病原体可以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细胞中潜伏存在,并影响人体相关免疫功能,形成就检人员部分主诉症状,比如反应性关节炎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比如,EB病毒可经唾液传播,他建议采用公筷避免传染。

  同时,钟南山也强调,通过这个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群人所产生的症状,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其中存在的已知病毒,很多是在唾液或白细胞中发现的。

  患者怕传染住进宾馆

  钟南山的研究结果再一次引来热议,5月8日晚,几个与“阴滋病”有关的群炸开了锅,多位网友表示住进了宾馆,怕传染给家人。

  昨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媒体的提问,其再度重申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我们做的六个省市的科学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的人群,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会对其他人构成健康的危害。”邓海华说。

  对于EB病毒,邓海华表示,咨询了从事EB病毒研究50余年的曾毅院士,曾毅表示,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三到五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是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这些病症。

  不同的释疑令人愈加模糊,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他2010年在一个娱乐场所应酬后,不久发现了自己口腔溃疡、淋巴肿了起来,不久舌苔长出绒毛,“每天早上起床,都觉着肩关节疼得厉害,不扶床都立不起来腰”。

  他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艾滋病,立即去医院化验,结果令他欣慰,而伴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他又开始担心起来,匿名打电话问了当地的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部门,均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而在网上搜索该症状时,他发现了全国还有好多与此类似症状的人,他们聚集在群上对各自的症状进行讨论。

  “之前,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治,现在更加关注是否真的能传染。”陈先生说,他现在整天无精打采,在恐慌中度过。

  传染病防治滞后

  事实上,自从2009年6月以来,这种类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的病症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2009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着手对59名“病人”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检测,但其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并未得到该人群认可。

  2010年5月,又将血液标本送往美国检测。2011年2~3月,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开展了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得出的结果始终是排除了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可能。两年多过去了,都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

  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从他去年患病到现在,对于“阴滋病”的讨论铺天盖地,说法从来没有统一过,而最令让他气愤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站出来说这个病到底怎么治,如何治得好。

  据了解,钟南山也并不敢肯定能够治好这个人群,目前对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用了阿奇霉素、大光霉素、头孢三代抗菌素等,也有人经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后发现病原体转阴,这证明药物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效果如何,有待继续观察。

  而卫生部昨日给出的回复是:这个人群每个个体都可能有这样那样身体上的不适,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也建议他们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诊断和治疗,包括像钟院士这样权威的专家和他们的医院。

  专门研究卫生政策和公共领域的专家胡飞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究竟“阴滋病”是什么,能否传染,不能通过症状来分析,还是通过临床的诊断,但为何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结果,也说明了我国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还没有真正赶上社会的需求。

“自述阴性艾滋病者”未患传染病编辑本段回目录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部分人员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说,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且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病。

  “缺乏新病毒证据”

  从2009年底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有一群怀疑自己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的人群,他们往往有高危性行为,起初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多次HIV检测均为阴性,可身体出现了白毛舌、关节响、皮下淋巴肿大等症状。

  邓海华说,2009年9月—2010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招募了59名自愿接受调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第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并且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

  “不是疲劳综合征”

  由于,考虑到调查对象自述症状与XMRV病毒(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相似,59名调查对象也检测了XMRV病毒。

  慢性疲劳综合征,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式命名。危险群常常锁定为办公室人员,症状主要包括倦怠,受睡眠困扰,有无法解释的全身肌肉乏力,或关节痛,易受负面情绪影响。

  但调查对象的结果也都显示为阴性。

  不过,邓海华说,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没有得到该人群认可。之后,中疾控又将血液标本送美国相关实验室检测。目前美方反馈称,已经检测的样本艾滋病抗体均为阴性,尚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

  “未发现传染症状”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被访的“感染者”认为,他们的汗液、唾液,也具有传染性,甚至发现自己的同事、亲友也有了相似的症状。

  对于“传染性”的问题,邓海华说,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又组织专家于今年二三月份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等6省(市)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目前共调查了40人,其中包括曾参与过第一次调查的15人。

  邓海华表示,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卫生部专家认为,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

  ■ 病患

  “说我恐艾,我不认同”

  自称感染未知病毒的病患表示,该病传染性强,感染后全身疼痛,淋巴肿大

  北京家具商人孙力(化名)注意到卫生部新闻发言人4月5日所透露的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没有什么未知病毒。

  孙力表示,他并不赞同卫生部发言人的这种观点。

  病症:无力和关节变形

  在与一个情人交往数月后,38岁的孙力认为,自己患上了某种可怕的未知传染病,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皮肤下有结核、全身游走性疼痛、膝关节变形。

  更让他担心的是他妻子与13岁的孩子也先后出现了类似症状,对比全家三口的血常规化验单,均出现白细胞总数、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略高于正常范围,CD4细胞数值则有下降。

  他将症状输入网页搜索,找到一个“寻找真相群”的聊天群。加入后,孙发现群内均是自述与他类似症状的人,其中上海人林军(化名)是这个群的群主。

  这些病人的病症可归纳为,淋巴肿大肿痛、关节变形后发响、牙齿腐烂、全身疼痛。

  病人称“传染性太强”

  “你最好戴个口罩和我们谈话,我们咳嗽时你要避开,一起吃饭、喝水都可能会导致感染。”今年3月25日晚,记者在国家疾控中心附近的一家商务酒店见到林军,他犹豫着握了一下记者伸出的手,说:“我手里有汗液,你过会要洗手,不要将手放在嘴上,传染性太强”。林军称,他是被母亲感染的。

  2008年,77岁的母亲突然胃出血,在医院输了3800CC的血,出院后便经常盗汗。“手上长皮疹,经常说手脚麻木,身上疼,关节会发出响声,身体变得消瘦,经常呕吐”。

  当年5月,母亲的手背被碎玻璃划伤,林军收拾碎玻璃碴时不慎刺破手指,沾了母亲的血,14天后出现“颈部淋巴肿大,膝关节酸胀,还能听到‘咔咔’的响声,全身游走性疼痛刺痒,与母亲表现的症状一样”。

  林军说,据他了解,群里还有些人是因为“有高危性行为”而被传染,还有些则不知道自己如何被传染上的。

  求医无门?

  林军称他是代表全国数千名“未知传染病感染者”到卫生部来信访的,希望国家能重视这些“未知病人”,尽快投入力量研究病患,与他同住的还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代表,他们通过在QQ群里形成通联、组织上访。

  作为多个QQ群主的林军,在群里号召“病友”将每人的“染病途径、表现症状、传染情况与看病过程以及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做成电子材料发到他的信箱,他负责召集“积极、坚定”的病友到国家卫生部上访。

  对于卫生部4月6日发出的通报,林军和孙力等病患都不认可。

  “我是先有身体的症状,才开始求医问药的,说我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症状我不认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

  孙力认为,卫生部不能先入为主地只为他们检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与孙力和林军一样,病患“隔离城市”称,他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求医无门,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传染病医院,有的医生建议做心理治疗,有的直接说我们也治不了,只能对症下药,到上海各级疾控中心,再去,中心人就说治病找医院。“隔离城市”说,他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 调查

  卫生部下结论前展开两次调查

  两年前曾组织专家讨论;已在六省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据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曾光3月30日介绍,早在2009年下半年,网上就有一群人在发帖求助,有些病人给国务院、卫生部和国家疾控中心写信。

  卫生部十分重视,当时召集了一大批流行病学专家讨论,得出结论是此人群属“恐艾”,部分专家认为“越关注越容易引起恐慌”,最后结论是听之任之。

  会议结束后,接到越来越多“自述未知病毒”感染者的电话,曾光决定展开调研。

  “考虑为精神因素所致”

  2009年7月,曾光在QQ群发公开信,与病友们联络。

  当年10月30日,他又以公开信方式,招募59名自述患者到北京进行血检。2010年1月10日和17日,包括林军、“河南拉登”在内的59人在北京地坛医院做抽血化验,同时做的还有心理问卷调查。

  2月11日,曾光的助手裴迎新在其对病友公开的QQ空间公开了署名地坛医院李兴旺、宋美华做出的身体检测结果。

  体检发现淋巴结肿大15例,其余检查未见异常,HIV与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59例体检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低热、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艾滋病相关检查无1例阳性”,结论是,“考虑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


“阴滋病”卫生部和钟南山又PK上了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龙猫
当年“非典”北方大爷和钟南山PK了一回,我们记忆犹新。结果是“北方大爷”大出洋相告终。其实钟南山一开始没想得罪北方大爷,事情是北方大爷自己惹起来的。非典在南方开始爆发,北方大爷不知道根据什么,一开始就下结论,说是“发现了衣原体”,所以“非典”是衣原体导致,用大量抗生素就行了。当时我这个根本不算“专家”的人也看出不对了:病例在南方,你凭什么仅仅发现“衣原体”就急急忙忙下结论说是非典就是衣原体引起的呢?你能完全排除其他病原体引发的可能吗?
这本来就是常识性的错误,但是由“大爷”级的人物发出,豁然登于全国报纸,作为指导性的结论,不仅令人啼笑皆非,而且后果严重。至今传为笑话。
这回我认为又出问题了。群发性的“阴滋病”,北方大爷说“没发现艾滋病病毒”,是精神因素导致,一口就否定了有那么回事。这又是常识性错误:没发现艾滋病毒不等于没有致病病原体,你没发现不等于没有。你一早下了结论,就连继续研究的必要都没有了。“大爷”的武断也太不科学了。不由得令人想起非典那一幕。
钟南山也并非有意跟“大爷”对着干,他不过是按科学规律办事,不听大爷忽悠,对事件负责,继续探索而已。前一时间公布了他的初步结果,说“阴滋病”患者都感染几种已知病毒。当然这只是现象,远没有下结论,也还没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工作还在进行。但是,卫生部的大爷坐不住了,他们说:“不能确定EB病毒是致病原因”。人家钟南山只是说发现了阴滋病病人大部分感染EB病毒,没有说就是EB病毒引起。研究还在进行,你卫生部大爷急急忙忙PK干什么呢?分歧就在于,大爷认为阴滋病完全子虚乌有,根本不用研究;而钟南山认为事情不是这样,需要继续研究才能下结论。
于是,卫生部和钟南山PK上了。
昨天晚上,钟南山表态:对卫生部看法保留意见。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阴滋病 阴性艾滋病者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阴性艾滋病,阴性艾滋病者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