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251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9-0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兴趣图谱趋势总结
兴趣图谱趋势总结
下一代开源网络
下一代开源网络
太阳系互联网
太阳系互联网
HTML5与科学研究
HTML5与科学研究
语音时代到来
语音时代到来
Siri发展趋势预测
Siri发展趋势预测
大脑无线路由器
大脑无线路由器
基因编程
基因编程
超级Wi-Fi
超级Wi-Fi
未来生活进行时
未来生活进行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512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很有意思,不但大篇幅的介绍Google earth和Second Life这俩很时髦的产品,还有关于David Gelernter所预言的镜像世界 — 终极形态互联网。文章都不错,对其中一位署名 “陈赛”的记者印象异常深刻,学识太渊博了,找了下他写的其它文章,水平都极高。在他在文章里提到了《雪崩》,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科幻小说。

  大三的时候热心编程和胡思乱想,《雪崩》就是那儿由一有着强悍想像力和编程天赋的孩子郑重推荐给我的。只找着了英文版,虽啃得艰难,但越来越喜欢并觉得有意思。可惜大四临近毕业整天为重修奔波,小说整个看得支离破碎。后来看到台湾有出版繁体的,但一直没机会买得到。不过没好,书虽然没看完,但故事梗概还是了解的。

  《雪崩》是一部科/奇幻小说,里边的主人公,叫Hiro。最近神经质&很扯的美剧《英雄》里那个可以控制时间穿越空间的日本人,也是取得这名儿。在小说的设定里,美国社会彻底公司化,美国政府已经垮台,政府经商沦为二流企业,为大财团大公司跑龙套,昏(最近在看《货币战争》,很震撼,观念冲击很大。听到财团和银行家很敏感)。Hiro有两个身份,在现实生活里,整天骑一小摩托给,黑手党送披萨饼,要保证每次在半小时内送到。另外在叫Metaverse,一个有1亿多人口、巨大的虚拟城市里,Hiro是个牛B闪闪的黑客。那里人们是以Avatar的身份登录,生活、娱乐和交易。后来Metaverse出现了一种致命的雪崩病毒,很多黑客在和病毒的较量中挂掉了,病毒继续妖娆地肆虐,在威胁到Metaverse本身时,Hiro出手了,很华丽的咔咔咔……然后病毒就死了。Hiro成了拯救Metaversa的英雄。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整个情节是不是和《黑客帝国》有些类似?沃卓斯基曾声称这部小说给了他们极大的创作灵感,呵呵。

  《雪崩》的作者是Neal Stephenson,大师级人物。早期是程序员,很了解黑客的生活。后来写小说,因《雪崩》一炮而红,也出了很多描写虚似世界的科幻小说,像写纳米技术的《钻石年代》,写数据密码、融合了历史和科技惊险要素的《编码宝典》,2003年推出《巴洛克记》,共三卷,都是大部头的极品,每一部都弥漫着思想的火花,熠熠生辉。Stephenson虽然是写小说的,但在IT界却有着宗师一般的地位。1999年《明代》周刊评选50位当今技术创新的数字英雄时,40岁的Stephenson入选其中。《时代》给他的评语是“自从发表了小说《雪崩》之后,他塑造了一批网络英雄。这一年,Stephenson以一本洋洋洒洒、亦真亦幻、长达1000多页的杰作闯入网络创作的主流。”

  还有两个很流行的软件,你熟悉的:一个是Google Earth,另一个Second Life。这两个软件就是以《雪崩》为蓝本构建的。Second Life的创始人Philip Rosedale说他当年看到《雪崩》时,寝食难安,脑子里整天有这么一个世界在绕梁盘旋。说实话,高中看到《黑客帝国》时,我也想象有这么一个虚拟世界来着。呵呵,不同的是,Rosedale实现了他的梦想,创造出了Second Life。-.-~!! Second Life和Metaverse很像了,人们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光是控制这个Avatar跑来跑去,你可以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有你的朋友,有你的敌人,寄托了很多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理想和情感,久了你就舍不得离开。Second Life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大公司们如何在它里边跑马圈地,从而带动起来多大规模的虚拟经济,而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改造,这种强大的创造力散发出的气息很让我着迷。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再来看看Google Earth。如果拿书作比喻的话,Second Life像是一本虚构的小说,而Google Earth像则是纪实文学。尽管目前Google Earth对地球信息的收集还停留在表面,但它真实性的魅力无法让人抗拒。

  《雪崩》对地球是这样描述的:“像一个蓝球般大小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都在里面,细节完美,与Hiro隔了不到一米的距离,但感觉就像从海南岛俯视赤道。这玩意Hiro听说过,是高科技公司CIC的一款软件,叫地球。CIC用来跟踪空间信息,通过它你能看到所有的地图、气候数据、建筑计划、卫星监视等等。”

  和Google Earth和相像是吧?打开Google Earth,看左下角好个名为“图层”的模块,就能了解到各个区域的名称和边界,气候情况,和3D建筑,周围的酒吧、加油站和咖啡馆,甚至你可以通过“街景视图”看看那里的全景图,这样就不怕开车过去认不出来你要找的邮局究竟是什么样了。

  “图层”是Google Earth中最伟大的发明。如果只有卫星图片,那Google Earth仅仅就是一单纯的三维地理软件而已,而“图层”使得Google Earth具备了百科全书的特质。Google真聪明,在搭建好了基础的地理信息框架后,将信息层的API开放给了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帮Google Earth添砖加瓦:新闻、历史、自然环境、学校简介、人口统计等等。SketchUp是Google收购的一款3D软件。现在Google Earth大城市中所能看到3D的建筑模型,没几个是Google自己的工程师弄的,全是来自网友用SketchUp制作的,而且纹理和贴图都特别精细。在5.0 中,有一个叫“美国大屠杀纪念”的图层,标出了达尔富地区1600多个被毁灭的村庄。放大后能清楚地看到已成废墟的村庄、幸存者的证词和很多恐怖的照片。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Google是一家有着远大目标的公司,它的头儿Eric Schmidt曾说,Google要用300年时间来组织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而Google Earth只是其中一款、收集和展示一切具有地理元素信息的产品而已。纵观Google的整个产品线:每年扫描1000万本书和杂志的Google图书馆、Gmail收集以书信为载体的信息、Docs将电脑中的文件搬上了网络、存放人类高度智慧结晶的程序源码Code等等,Google每款产品无一例外地在向收集世界信息的目标靠拢。

  互联网上每天会增加12.8万Blog,每分钟Youtube的视频上传量为13小时,每分钟Flickr上增加4000多张照片。全世界的信息在以每年66%的速度在增长,按这样的速度,10年以后,MP4里能存下的视频有45年之长,一辈子也看不完了。加上极速发展的无线传感技术,手机、带WIFI的相机、以被装在每个角落的摄像头,在不知不觉中,记录着我们的声音、表情、兴趣、心跳、睡眠时长和我们生命中的各个瞬间,我们的真实生活正在迅速的数据化,而这其中的技术,在未来还会更加的普及和廉价化。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David Gelernter是耶鲁的计算机教授。99年出版了一本名字特长的著作《镜像世界:当软件将整个宇宙装到鞋盒里的那天,会发生什么?意味着什么?》,其中描绘了当我们将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数据化后的虚拟世界,并将预言这将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镜像世界的互联网确实很有吸引力。正如现实中,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越丰富,思考的东西就越多,也就越有想像力、越能描绘周围的世界。得益于虚拟世界的存在,我们能更加精准地了解到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细节,不仅是空间纬度上,还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正如Eric Schmidt说的:“通过Google Earth,人们可以全新的认识这个世界。”追随丝绸之路的足迹,仰望埃菲尔铁塔之余,我们还能看到50亿光年之外的星空,而在转瞬间,摆在面前的又是不堪温室效应重负、全部浸泡在海水中的地球。整个世界的历史和未来,都可以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试想有了开阔的视野,我们的想象力会膨胀成什么样,伴随着想象的成长,必将催生出无比强大的创造力。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镜像世界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以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出于理性的需要,更是情感的驱使。想想你可以将任何东西玩弄于股掌、从至高点俯视它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满足感。当虚拟世界能提供给我们所有层面的信息时,我们就能从高处俯视这个世界。比如我们可以在最高层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环境污染的情况、人口膨胀程度、经济发展指数等,接着向下,可以看到某个国家的资料,比如中国、美国、冰岛。再深入下去,我们看到中国各级城市的信息、民族分布、国民生产总值。继续拉进一层来到深圳,我们找得到南山的所有医院、需要办理身份证时最近的公安局、深大的操场。然后看看飞亚达,除了发现在楼顶两个偷偷约会的孩子之外,还可以知道这栋楼的建造年限,到目前为止共进驻过几家公司,甚至哪个楼层茶水间的咖啡机是满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组织,我们能找到全部的细节,或者相互切换,看看细节和整体的关系。

  如果只是信息的收集和组织,那镜像世界也就没什么意思了,配套的人工智能也应足够强大。当掌握了我们足够丰富的资料后,虚拟世界的计算机可能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像黑洞一样将现实世界的一切源源不断的吸引之后,计算机就能知道我是谁,在哪里上的学,去过哪些地方,有哪些个朋友,对什么感兴趣。一旦掌握了这些信息的规律和意义,计算机就能理解我们,并影响和对我们作出预言。就像Google的创始人Larry Page对Google的定位:“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创造出一个工人智能来,它知道你想要什么,并总是给出准确的答案。”这将最终改变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现在我们更多的通过资讯网站和搜索引擎寻找信息。在将来,计算机更像是秘书,为我们收集、保存和组织信息,尤其是处理很多机械、重复的例行公事和需要和官僚机构打交道事情,比如续签港澳通行证、填写人口调查统计表、入职申请等等,都可以让计算机帮忙来做,计算机的形象载体很可能就是Avatar,比如QQShow,或Q宠。现在我们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信息,将来是通过Avatar“接收”信息。“寻找”和“接收”是两者方式上的最大区别。

  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终极形态的互联网还有一很大特点,就是权威地位将接受挑战,个性化需求将被放大和满足。在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不可能只通过一个产品或一种途径满足所有人。现在我们有门户网站,但门户网站的编辑是没法让每个人都喜欢看他们挑选出来的内容,这种趋势现在就已经很明显了。图书馆通常采杜威十进制分类法来存放书籍,超市按商品用途、产地、保存方式等原则来进行分类上架,windows采用树型结构来组织信息(在新版的Windows7中引入的“库”的概念,全新文件存储方式WinFS初窥一斑),还有很多这类用处理物理世界的方式来处理精神世界的例子。限于技术的缺憾,现实世界无法支持按我们感知、理解和记忆事物的方式来组织和寻找信息,而是被硬生生套上了物理限制的枷锁。我们在现实中要将相机上架,必须是放将它摆在某个货架上。而在虚拟世界中的上架,则是按我们的认知给相机贴上不同属性的标签,便于我们可以随意通过任何的方式去寻找而非拘泥于一种。当技术越来越先进、信息爆发式增长时,传统的媒体,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所有这些由导演和编辑推送而来的内容越来越难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说到底,每个人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都从自己关心的地方来延伸对这个世界的关心。我们在facebook上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链、在豆瓣上寻找和自己一样喜欢看某部电影的人、用RSS订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再看土豆是如何煞费苦心的去猜测用户可能会喜欢看什么。这一切都在表明,我们在大踏步的向个性化的趋势前进。其实IT和其它领域一样,在批量的生产足具规模、技术足够先进、竞争足够激烈时,满足个性化需求则是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肯定不能指望用一款QQ就能满足中国数亿人的沟通需求、不能指望包融所有人的QQ大社区不用再发展细分市场,更不能指望QQ音乐推荐的排行榜能对每个人的胃口。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隔阂越来越小,而且每天我们都可以感受这种趋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虚拟世界给我们的体验确实还很肤浅,但长远来看,镜像世界终将带领我们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不是代替现实世界,而是将其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体验更多姿多彩~~ 

参考资料:

  《雪崩》英文版
  《镜像世界:当软件将整个宇宙装到鞋盒里的那天,会发生什么?意味着什么?》David Gelernter著
  《三联生活周刊》第512期
  终极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进化历程
  《迈克鲁汉与虚拟世界》 Christopher Horrocks著 猫头鹰出版社
  WINFS文件格式系统
  图书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先锋时报:虚拟的世界、真实的忧伤》
  Google Earth与Second life:虚拟世界的真实
  超市商品分类的原则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cdc.tencent.com/?p=115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终极形态的互联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互联网终极形态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