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7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6-1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经济超美
中国经济超美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李光耀纵论中国
李光耀纵论中国
383改革方案
383改革方案
查韦斯传奇人生
查韦斯传奇人生
创富大户领域
创富大户领域
欧洲新工业革命
欧洲新工业革命
远离学术界
远离学术界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国彰显软实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中国向全球彰显软实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中国兴起公共外交,并逐渐升温,成为传统外交方式之外的一种补充。中国领导人飞遍全球去访问各个国家,同时也在自己的国家接待各位外国领导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最近涌现的软实力活动热潮。

在北京举行的一些讨论会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在意其国际形象上的污点,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其国际形象。
比方说,在最近由BBC电视台和全球扫描公司(Globescan)联合发起的一项针对28个国家的民意调查中,各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褒贬不一。只有非洲和巴基斯坦一如以往地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在亚洲、北美、拉丁美洲民众心目中,中国形象为中等到糟糕。而整个欧洲对中国的评价更是极差。

为了提升及改善中国的海外形象,中国政府广泛资助各类活动和组织。国务院新闻办(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正在整合中国媒体及各种交流组织,争取“走出去”。与此同时,外交部还新成立了公共外交办公室(Office of Public Diplomacy)。

据报道,2009年至2010年度,中国政府在“外部宣传”方面投入了87亿美元。资金主要流向了“四大”媒体机构: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新华社、中国日报(China Daily)。此外,政府还邀请各国媒体高管及舆论塑造者(opinion shapers)来中国“考察”,希望中国之旅能让他们对中国有所改观。

在最近几个月,四大媒体经历了重大转型,希望能够改善在世界人民眼中“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形象。现在,他们邀请外国人来主持新闻节目,专栏文章也变得更加严肃,广播节目更为多元化,媒体网站更注重信息,报纸上的调查性报道也越来越多。
目前,新华电视(译注:指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模仿卡塔尔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开通了24小时的新闻频道;CCTV新闻则想要和CNN、BBC一争高下;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已经直接传送到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的听众耳中,不仅如此,他们还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AM(调幅)、FM(调频)广播市场购买了更多的节目播放时间。目前,CCTV拥有六个国际频道,包括五种语言,他们称自己在全球拥有约1.25亿观众。

一些省级电视台(重庆、上海、湖南)也在外国市场嗅到了商机。此外,中国还资助了一系列的海外英语、汉语电视台,包括美国的蓝海电视(BON TV)、长城平台(Great Wall TV)等等。

新华社深入渗透各个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社也瞄准了西方新闻通讯社(美国联合通讯社(AP)、美国合众国际社(UPI)、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新华社的方针是以描述性新闻报道为主,新闻稿中不体现中国意识形态色彩,凭借比西方新闻通讯社更低廉的新闻成本抢占市场。

目前,新华社的订阅数已达到8万份,这带来了强劲的收入来源,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根本没有新闻来源,新华社也为当地公众提供新闻和信息源。新华社已有400位记者,分布全球的117家分社,他们计划到2012年分社数量再增十个,2020年将增至180家。除了四大媒体的积极发展,中国在国外举办文化展览和“中国年”的频率也越来越高。2010年,中国策划的活动将达到100次左右。

在国内,中国在上海举办了令人眼花缭乱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电影和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也越来越高。教育方面,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282家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s)以及272个孔子课堂(Confucius Classrooms),以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

那么,这一轮软实力之战是否能到达中国期望的效果,为中国树立起更加正面的形象,目前还是未知数。“走出去”的信息通常仍带有一种政治宣传意味,也没有摆脱呆板的风格,并没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此外,正如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研究中指出的那样,软实力来自社会,而非政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已成为过去,人民幸福指数相对不高,其政治制度、经济实力还有不断加强的军事力量,都影响了中国的海外形象。

无论这些“耳目喉舌”的财力多么雄厚,无论他们说得有多好听,事实无法改变,决定中国国际形象的仍然是现实。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系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目前正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进行访问研究。


中国近期外交攻势彰显软实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媒体称这是阅兵展现硬实力之后的新策略 中国十月外交攻势彰显软实力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将前往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其间将介绍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举措及成效,提出经贸投资合作倡议,并会晤印度总理辛格等。

  而这只是进入10月以来,中国外交活跃的一个缩影。10月刚刚过半,中国外交“请进来、走出去”多达20余次,可谓与各国互动密集。

  无论是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五国,还是韩、日、俄等外国领导人相继访华,抑或是上合组织总理会议在华举行,都使得中国这个外交之秋显得清爽而富有成果。

  专家称,近期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使人们隐约意识到多个三角正在得到进一步强化:从中美俄大三角,到亚太地缘政治三角(中国、美国及日韩等国),乃至上合组织所促成的泛亚洲三角,不一而足。这一切,都使得中国的“外交攻势”更显意味深长。

  中国近期主要外交活动地图

  10月12日普京访华——硕果

  俄罗斯总理普京于10月12日至14日结束对中国进行的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访华期间,中俄重申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各自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并签署了包括能源、电力、铁路、航天、人文等各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成交金额达40亿美元。

  此外,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协定》,受到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

  10月7日习近平欧洲五国之行——文化

  10月7日至21日,习近平出访欧洲五国,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的交流。

  他先后视察了柏林文化艺术中心、中匈双语学校、匈牙利鲁汶大学,出席了被称为“面向欧洲的一次盛会”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以主宾国主人的身份出席了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世界书展开幕式。

  其他访华活动

  10月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参加中日韩峰会。★10月11日至13日:蒙古国对外关系与贸易部部长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访华

  12日至14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华。★10月12日至15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赛义德·优素福·拉扎·吉拉尼访华。

  14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总理齐聚北京,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八次总理会议。观察员国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以及东道国客人阿富汗总理或相应级别的领导人出席会议。

  10月20日至27日:以色列议会外交与国防事务委员会主席哈内·格比率代表团访华。

  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将在华与王岐山副总理共同主持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

  其他出访活动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朝鲜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10月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进行访问。

  10月23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

  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率全国人大代表团对蒙古和埃及进行访问。

  10月20日:中央委员、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率中共代表团离京,前往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访问。

  10月23日

  温家宝东盟之行——合作

  在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温家宝将首先出席第十二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

  据悉,在10+1会议中,温家宝将就深化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提出主张和倡议,并签署有关《中国-东盟中心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等相关文件。

  这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即将全面建成前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面临全面深化的契机。

  10月7日

  鸠山访华——友谊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9日抵达北京,出席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鸠山由纪夫9月16日就任首相后的首次中国之行。

  访华期间,鸠山表示,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问题,面向未来,致力于在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全面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面中,鸠山再次表示,日本政府愿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同中方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日中关系发展。

  而首相夫人鸠山幸还亲手制作五星红旗花束赠送中国大使,表达友爱之情。

  专家分析

  东北亚地缘外交产生连环效应

  最近一段时间,东北亚地缘外交相当热络,而北京则成为了一个轴心。朝核问题显然是热络外交的热点议题。

  但朝核问题也只是东北亚合作所产生连环效应中的一环。在金融危机和朝核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东北亚三个核心国家终于开始更洒脱地寻求共同的合作与发展道路,努力向东亚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作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东北亚三国的GDP总和已接近世界的五分之一,完全有能力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展龙头,也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合作前景美国看着“眼红”

  东亚合作的前景,也让美国看着眼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前在北京表示,目前亚洲地区的主导机制并不明确,但任何涉及安全、经济、商业的重要机制都不应该将美国抛置在外,“美国是一个活跃分子,我们会参与其中。”

  换句话说,中国与东亚各国关系越和睦、经贸合作越深入,与俄罗斯及上合组织各国关系越密切,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就越主动。这反而使得中美关系更具弹性和韧性。

  中、美、俄罗斯新三角关系雏形初现

  在这波外交热浪中,普京访华,以及中俄之间一系列重要合作的推进,尤其引人注目。

  对俄罗斯来说,通过引进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不但对提振经济大有好处,还能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对中国而言,高铁项目对产业链的拉动将是巨大的,等于说是为经济刺激计划加了一把火,双赢色彩鲜明。

  不过,同样微妙的是,中俄关系的新进展,以及此前美俄关系的好转,对于中美关系也有着深刻影响。有意思的是,在普京访华之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则正在克里姆林宫做客,也提到了美俄关系更上一层楼的问题。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美俄之间的安全合作,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将会展现更丰富的前景。更进一步,中美俄三国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全球无异于一种福音。

  上合峰会微妙影响中美关系

  G20峰会的暖风还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就汇聚北京举行第八次会议。在安全议题之外,上合组织的经贸合作则更加引人注目。

  颇有意思的是,上合在中美关系间也在无形中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从安全的角度看,上合所辐射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而中国在其中所处的关键性位置,也使得美国尽可能地争取得到中国的支持。

  “请进来、走出去”巧妙暗藏平衡

  美国《世界日报》15日社论说,如果说国庆阅兵展现中国的硬实力,那么国庆之后的中国全方位外交,展现的是软实力,目的是巩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消除中国威胁论。

  社论说,这次10月外交攻势,涵盖面很广,采取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策略,又巧妙暗藏平衡,以确保中国“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姿态被世界认可。

  加拿大《星岛日报》13日刊出文章《习近平文化之旅演绎价值观》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日前的欧洲之行可说是文化之旅,演绎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经济腾飞之后,开始注重构建软实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除了全球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北京最近更加大马力增强话语权。

  16日在巴黎出版的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短短的时间里,如此之多的中国文化活动在欧洲大陆展开,而且参加人数如此众多,参展规格如此之高,这不仅在中欧交往史上尚属首次,在国际间交流活动中亦属罕见。正因为如此,欧洲某些媒体把习近平副主席的此次欧洲之行称之为“文化之旅”。

  德国当地媒体《法兰克福汇报》14日以“中国塑造另一个形象”为题评论道,中国通过法兰克福书展发起“走向全球”的攻势,提高“软实力”,并积极影响世界对中国新的引领世界角色的看法。德国之声此前也曾称,北京不仅想“征服世界”,而且想“赢得人”。

  韩国《东亚日报》评论称,本月,中国的外交活动比任何时候都要活跃。中国所参加的活动比重也正在加大。中国的声音也更加响亮,各国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

  在秋季攻势中,中国外交最大的收获在地缘政治上,通过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首脑外交,不仅在安全事务上取得诸多共识,而且在经济合作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切都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打造“新概念强国”形象。

  本版撰文/记者王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庆

《时代》:中国欲夺回花木兰文化符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美国《时代》杂志12月3日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说在中国几乎老少皆知,木兰也成为中国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在中国加快行动夺回这个民间故事,不过难题是,自从1998年以后所有对这个传说具有决定性的描述都是迪斯尼公司完成的。

花木兰成中国文化在海外认可度最高符号之一

迪斯尼拍摄的动画片让花木兰这个人物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最受认可的标志之一。很多被美国夫妇收养的中国女孩,都取名叫木兰。迪斯尼还将木兰传说制作成歌剧,在全世界巡演。来到香港的迪斯尼乐园,与花木兰的卡通人物合影是每个游客都不能错过的一个环节。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个花木兰太“美国化”了,不过这并未妨碍迪斯尼版本的花木兰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卡通人物,其带来的利润有3亿美元之多。但许多中国人来对此感到担忧。星光国际传媒集团执行总裁郭姝(音译)说:“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传媒公司。“外国人能够用花木兰的故事制造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为何中国人不自己把我们的文化呈献给世界呢?”

2006年,郭姝宣布拍中国版的木兰传说,并表示要夺回全球范围的“木兰热”。11月27日,斥资1200万美元、真人版本的传奇战争电影《花木兰》,同时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公映。此后,这部电影还将在香港以及美国和欧洲上映。

最新版木兰形象有改进 反映中国突出软实力诉求

迪斯尼版本的木兰塑造的人物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命运的年轻女孩形象,与迪斯尼电影的喜剧风格不同,在中国真人版电影中,则集中于描述木兰的爱国精神、孝心、浪漫以及战争的艰难。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电影业正在进步,制片人开始将娱乐因素添加到爱国情节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傅葆石教授说:“中国渴望成为全球社会的一部分,现在中国更注重自己的软实力,电影就是这种愿望的写照。”

新版电影至少是花木兰传说的第十个版本。1939年日本占领上海期间公映的《木兰从军记》,在那段特殊的历史中,承载着传递政治信息的作用。1956年上映的《花木兰》则体现了政府致力男女平等的决心。2003年,杨紫琼和周润发曾尝试合拍木兰传说。2006年,拍摄《贫民富翁》的韦恩斯坦影业曾宣布斥巨资拍摄木兰电影,由章子怡主演。

最新真人版木兰并非模仿迪斯尼,重复讲述这个民间传说。马楚成导演说:“11年前别人拍摄过这部电影,并不意味着我们继续重复,我们现在要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市场还不成熟,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但是在中国宣称夺回体现自己传统文化的电影市场时,影片中也出现了外国因素。有俄罗斯“海豚音王子”之称的维塔斯,饰演了一名歌手的角色,来自遥远地方,被游牧部落掠为人质。马楚成解释说,这些选择都是市场决定的。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dongxi.net/b017V
http://news.sohu.com/20091023/n267680441.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彰显软实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