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塔工作室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名的特效公司,拥有多个顶级制作的电影、游戏版权,包括指环王、金刚、诺尼亚传奇等,其设计的周边产品、电影道具、雕像常常由业内顶级公司代工,如Gentle Giant。
特技制作的影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西兰电影“双塔奇兵”编辑本段回目录


|
|
|
维塔数字 WetaDigital 公司标志 创始人:彼得·杰克逊 理查得·泰勒 核心技术:Massive程序 凭《指环王》三部曲三夺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家新西兰特效工作室的辉煌,后来者恐怕很难打破。目前,势头强劲的维塔数字正全力打造彼得·杰克逊的《金刚》和迪斯尼的奇幻大作《纳尼亚传奇》。 ![]() 凭着《指环王》三部曲三夺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成就作品:《指环王1、2、3》《金刚》《纳尼亚传奇》 公司主页:http://www.wetadigital.com/ 威塔工作室编辑本段回目录知名的特效公司,拥有多个顶级制作的电影、游戏版权,包括指环王、金刚、诺尼亚传奇等,其设计的周边产品、电影道具、雕像常常由业内顶级公司代工,如Gentle Giant。 威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为一家综合性电影和电视特效公司,有一批具有各种技能的创意技术人才。工作室离惠灵顿市中心不过15分钟路程。整个工作室的面积有65,000平方英尺,现有员工600多名。其业务范围包括,设计、专业道具造型和修补、生物道具制作、盔甲武器制作、微雕、大型场景、布景和服装等制作。 Weta电影制作工作室曾为新西兰世界著名导演彼特·杰克逊拍摄的《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提供布景、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指环王》获得的11个奥斯卡奖项中有4项为该公司获得。 工作室总裁理查德·泰勒是特效设计师兼总监制,共有14名高级设计师;造型制作从人体的细微处到各个部分,制作十分细致;除了拍摄所需的3维雕塑,工作室还为博物馆和公众展览制作;大型的场景雕塑在户外能抗每小时140公里风速的狂风;盔甲和武器的制作应有尽有。Weta工作室积极开拓市场营销,与中国的公司有不少业务往来。该公司具有接待外国政要的经验,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文莱王储等曾造访过该工作室。 特技制作的影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阿凡达/化身 AVATAR (2009) 可爱的骨头 The Lovely Bones (2009) 第九区 District 9 (2009) 地球停转之日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2008) 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2008) 尼斯湖怪:深水传说 The Water Horse (2007) 魔法奇缘 Enchanted (2007) 神奇四侠2 Fantastic Four: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2007) 龙骑士 Eragon (2006) X战警3: 最终战役 X-Men: The Last Stand (2006) 纳尼亚传奇: 狮子、女巫、魔衣橱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2006) 金刚 King Kong (2005) 佐罗传奇 The Legend of Zorro (2005) 范海辛 Van Helsing (2004) 彼得·潘 Peter Pan (2003) 怒海争锋:极地远征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003) 机械公敌 I, Robot (2003) 指环王:国王归来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指环王:双塔奇兵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 (2002) 指环王:护戒同盟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新西兰电影“双塔奇兵”编辑本段回目录![]() 理查德·泰勒 让詹姆士·卡梅隆等待了7年才决定打造潘多拉星球的,正是理查德·泰勒创立的维塔工作室。在这家位于新西兰惠灵顿市的特效公司的作品表上,赫然有《指环王》、《金刚》、《第九区》、《阿凡达》……这些让影迷血脉贲张的名字。 南都周刊记者_ 沈玎 实习生_石萌萌 现在回想起自己参与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理查德·泰勒还是会哑然失笑。那是在1989年,初出茅庐的彼得·杰克逊找到当时年仅24岁的泰勒,一起参与制作《虚弱人生》。 在这部描述河马带领一群动物明星登台表演的人偶电影中,彼得·杰克逊延续了自己在处女作《Bad taste》中的恶趣味,尝试了他所能想到的一切变态行为——布偶撒尿、小白兔性高潮、苍蝇用汤匙吃大便,以及SM、吸毒、机枪扫射…… 泰勒醉心于在对这些粗俗情节的视觉加工中,青涩地体会电影特效的魔力。这两个有着“极端扭曲幽默感”的人相互颇为欣赏。理查德惊叹于彼得疯狂的想象力,彼得也对理查德的手艺称赞不已。 两人随后在1992年又合作了更为惊世骇俗的《群尸玩过界》。这部讲述变态老妈变成僵尸追杀儿媳的电影被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称为是“迄今为止最血腥、最变态、最离奇和最没有人性的电影”。在银幕上,虽然还没有成熟的数字特效,但理查德用简单的模型和定格动画技术,创造出了会行走的内脏、体型硕大的僵尸王…… 在《群尸玩过界》之后,人们在这两个疯子身上发现了某种“充满邪气的天赋”。这部电影也在各国影展上先后收获了包括法国阿沃里亚兹电影节在内的十六项国际电影大奖和科幻奖项。 来自外界的赞誉开始让彼得·杰克逊意识到:如果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就不能一直沉浸在恶趣味中。与此同时,擅长化妆和模型制作的理查德·泰勒的特技小公司也逐渐走向了倒闭的边缘。于是他俩决定合伙成立维塔(WETA)公司,制作真正杰出的电影。 正是这个决定,造就了今天能够与工业光魔特效公司分庭抗礼的“新西兰双塔”。 ![]() 好莱坞上空的魔塔 “WETA”指的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巨型蟋蟀,这种最长能到10厘米的大蟋蟀是新西兰最大的昆虫。不过维塔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却无比“渺小”,一台价值25万元的SGI图形工作站,算是公司的有形财产,除此以外,就只剩下理查德·泰勒的手艺了。 好在彼得·杰克逊随即拍摄的电影《罪孽天使》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的问世被影评界称为“标示着电影进入前未来主义的时代”。而电影中的特效场景也给人印象至深:一群突然复活的泥人在暖光下与主人公翩然起舞,这个镜头为其赢得了新西兰电影界造型设计的最高奖。 让维塔走入世界聚光灯下的作品无疑是《指环王》。随着彼得·杰克逊带回新西兰的这个巨大项目,维塔公司的账户上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充裕的现金。从筹备《指环王》开始,维塔这只大蟋蟀开始长大了,其制作团队由40多人很快激增到了四百多人,设备也从当年的一台SGI增加到了4400台。 同时,彼得·杰克逊和理查德·泰勒也发现,维塔公司靠一条腿走路的日子已经跟不上制作的需求。于是他们将公司重组成了两个:包括以制作手工、缩微模型和化装为主的维塔工作室和以数码技术为主的维塔数字公司。 在这个名副其实的“双塔”中,彼得·杰克逊是负责输出思想的“大脑”,这些思想灵感顺着神经传递到了理查德·泰勒的“神经中枢”,后者再负责指挥“手”和“脚”将奇思妙想变成真实的形象。 新西兰人勤恳实在的工作风格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单是为《指环王》做前期准备,维塔就耗费了足足两年半的时间,设计了超过14000个微缩模型,纯手工打造了将近5万件盔甲和武器……电影上映后,所有那些曾对由维塔来承担视效重任而感到忧心忡忡的观众,统统心悦诚服地闭上了嘴。 《指环王》三部曲总投资不过2.7亿美元,折合到每一集也就9000多万美元。对比如今动辄耗资数亿美元的超级大片,维塔公司在《指环王》中运用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最有效、最成功的。 《指环王》的摄影师安德鲁曾半开玩笑地说:“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成本最低的巨片。”这部电影的制作耗去了理查德·泰勒和彼得·杰克逊七年半的时间,在这部电影之后,维塔公司已经像一座魔法巨塔一样屹立在好莱坞上空。 电影制作的“文艺复兴” 《阿凡达》是维塔公司最新的作品,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迄今为止,电影视觉效果的巅峰之作。 理查德·泰勒一直把能够参与《阿凡达》的制作看作一种荣幸,“在潘多拉星球上,石头漂浮着,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我们能够相信,并且继续这场独特的旅程。电影在这里,已经不是虚构,而是变成真实。” 前所未有的电脑技术使观众以完全虚拟的方式,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世界。“某一天,你花了一点小钱,走进电影院,感受了一场视觉、心灵的恍如隔世,走出影院,你不知身在何处。” 如今对于电影体验的追捧,随着《阿凡达》的上映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理查德·泰勒将此形容为是“将要持续上百年”的电影制作的“文艺复兴”时期,“过去的20年,对视觉效果的需求更明显了,电影制作艺术开始了全新的创作生命。” 但是,对于近20年这场由视觉特效所引领的电影工业革命,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实考量。毫无疑问,电影业现在的形势有点古怪。不仅是好莱坞,全世界都是如此。独立发行公司举步维艰,中等规模的电影几乎绝迹。美国六大发行公司只会去投资那些他们感到得心应手的大片。 “视觉效果能在电影院里实现一些恢弘的场面,但是,如果我观看这样的电影,最真实最美丽的镜头却是我的心灵被震撼到的时候。”理查德·泰勒表示:“当Jack和Neytiri在圣树下接吻,没有观众会注意到这是两个电脑虚拟的人物。” 电影人手里能够用的工具并不多,可人们还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技术上,也许电影业是咎由自取,“很多人把计算机成像当成噱头,然后又为糟糕的电影品质而埋怨计算机成像。”彼得·杰克逊认为那些过于关注技术而不是故事的人,反过来又误导了自己。 电影特效的确让人炫目,“但是没有故事,就没有呈现。”理查德·泰勒告诉记者,这也是维塔公司对电影效果最本质的判断标准。 理查德·泰勒访谈:最好的特技是艺术家设计的 南都周刊:对于一家电影电视特效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创意、技术、资金还是别的什么? 理查德·泰勒:我想应该是好的点子。技术本身只是一家公司把点子实体化的手段而已。就算你能够创造出最华丽的画面,但缺少由心而发、充满热情的情境,那么观众一样是不买账的。 南都周刊:“充满热情的情境”,这怎么理解? 理查德·泰勒:以《阿凡达》为例,我所带领的小团队要负责研究纳美人的文化和衣着方面的习俗,从而才能创造出纳美人的武器、居住地和服饰。在大银幕上观众能看到一切,我们不能愚弄观众。“科学家”是无法创造出令观众惊叹的电脑特效的,最好的特技不是由科技工程师完成的,而是由艺术家设计出来的。 南都周刊:你说点子比技术更加重要,但我感觉有很多电影投资者会因为《阿凡达》的成功而一叶障目,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3D电影。对此你们是否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呢? 理查德·泰勒:站在我们的位置上,我们是没有权利或者义务去跟他们分享见解的,除非他们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感觉到某个电影缺乏好的故事,那么我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个项目,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会有着一定的职业道德上的制约。 南都周刊:剧本和题材是否你们选择合作项目的要素之一? 理查德·泰勒:事实上剧本是否精彩并不是我们决定做一部电影的因素,而是剧本所要求体现的视觉效果能否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是否对故事的艺术性和其他方面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如果你的工作拥有巨大的挑战性,那就是一种乐趣。 南都周刊:那你如何去把握观众的口味?尤其是当观众对你们的设计存在反对意见的时候? 理查德·泰勒:要做一部娱乐大众的电影,你首先必须娱乐了你自己。当你在网上的影迷区看到消极的言论、谣言或是发出不好的声音,那可能会扭曲你的视线,所以有时能够十分平静地采取不予回应的方式应对谣言,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很不容易。 南都周刊:有没有过类似的例子? 理查德·泰勒:当初就有很多人对潘多拉星有疑问,包括纳美人的肤色为什么是蓝的。詹姆士·卡梅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些地方他做了适当的调整,有些地方他很肯定自己的判断,他很清楚这部电影(阿凡达)有非常非常特别的地方。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数码工业的发展? 理查德·泰勒:曾经全世界的人都认为只有在洛杉矶才能做《指环王》,但我们以一家新西兰的小公司的作品证明了其他地方也能有这样的水平。我想中国的数码制作公司获得奥斯卡奖项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是因为很多中国公司已经有能力雇佣世界上的优秀人才,同时很快中国电影的制作预算也会跟好莱坞电影看齐。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10089_0.s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ta_Workshop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标签: 维塔工作室 Weta电影制作工作室 威塔工作室 Weta Workshop
收藏到:
![]() 同义词: 威塔工作室,Weta电影制作工作室,Weta Workshop,WetaDigital,Weta Digital,维塔数字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