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97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1-09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鲜果网
鲜果网
美空网
美空网
正和岛
正和岛
果壳
果壳
东西网
东西网
译言
译言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译言成立于2007年4月,创始人为三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这是一个开放的社区翻译平台,其口号是“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由译言的译者们把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内容翻译成中文,发布到网站上,是一个Web2.0网站,目标是把译言建设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内容提供方和译者活动社区。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开始的信念

译言熟知国内互联网环境的人们,都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以协作翻译、知识分享为主题的社区,在用户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重重艰难。创始人之一赵嘉敏说”做总 比不做好”。也许,这么朴素的一句,恰恰能够概括译言一路行来的坚持与努力。找到适合理念的人群,培养协作习惯,打造协作社区,稳步引入商业项目,接近盈 利目标。译言的发展,给所有笃信网络协作价值的人们以希望。 
  
网站的壮大
两年半时间,9万个注册用户,5000个译者,3万多篇译文,线上与线下出版的结合,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的内容合作……译言 (Yeeyan.com)点燃的协作翻译星星之火,是网络世界浮躁与喧闹之上的一片精神净土。标识语”发现、翻译和阅读中外互联网精华 “,凝炼出了译言促进社会知识生产与共享的公益使命,更让这个年轻的平台,赢得了来自用户,市场与同行们一致的敬意。 

译言 用户人群        
两年多来,译言的社区发展良好。用户中有1/3的高校学生,1/3的公司白领,80%译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此外也不乏一些退休的老年用户参与。每周都有译文发表的用户数量在400-500人之间。 

实现自身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这些良好的基础之上,译言如何实现自身的商业目标?这个问题既关系到未来网站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牵动关于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协作社区商业价值的思考。后者已经远远超越译言一个平台的范畴,而会在更大地范围内对知识社会的网络商业价值实现产生积极地影响。 

在译言现阶段给出的答案中,包涵了三个领域:

(1)和国外媒体的合作。例如今年译言推出的卫报中文版,既证明了国际主流媒体对社区协作翻译的认可,也为社区在版权基础上的协作翻译开启了崭新的尝试;

(2)与国内媒体的内容合作。对新鲜专业的翻译内容的需求大量存在,译言在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积累,都能确保他们有能力成为优秀的内容提供商。

(3)线上与线下内容出版的结合。不过嘉敏强调线下出版的参与主要使是为了推广译言的品牌和增进社会影响力,译言的发展重点还是会放在互联网平台之上。 

互联网使得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嘉敏说,”译言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作为开源翻译(open translation)的一份子,译言希望未来自身发展能够更加紧密地和国际创作授权改革相结合,真正在协作基础上建设一个成功的社区性企业。 

译言 创始人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赵嘉敏赵嘉敏,译言网创始人之一,北京译言协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工业与系统专业博士。 

先后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应用工程师,技术总监。 

译言 用户权利编辑本段回目录

 注册成为译言用户后,可以参与到译言生活中,提交自己发现的外文内容,自己动手翻译原文库的文章,点评别人的翻译作品,更可以加入小组,或者自己建立专题小组。 

把关违反规定被关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民2009年12月1日起访问国内知名的翻译网站译言网(www.yeeyan.com)便出现了问题。据公开数字显示,译言网页面浏览量日15万,独立访问量日3万,内容日更新量日50至100篇,注册用户数为5万。

  12月3日晚间,译言网在其网站上登出《至译言用户的公开信》表示:“由于部分文章把关出现偏差,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因此需要暂时关闭服务器。”公开信强调,将保留所有用户数据,尽快解决遇到的问题。12月3日,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在接受Donews网采访时透露,网站何时能够恢复运行,“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

译言网涅槃:关停一月后更换域名重新开张编辑本段回目录

  郭建龙

  译言网涅槃

  “终于又开张了。”译言网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昊芝笑着说。

  1月8日,改版后的译言网重新开放,不仅更换了域名,页面也旧貌换新颜。在此前的新版内测阶段,人们提交译稿踊跃,热闹非凡,仿佛一个多月的关停并不存在。

  不过,在陈昊芝的笑容中,挣扎于火焰的痕迹仍依稀可辨。2009年11月30日,用陈昊芝的话来说,几乎就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那天起床时,陈昊芝还在兴致勃勃憧憬着未来。此时,译言网刚刚能够收支平衡,它的七个股东正信心满满地筹划着雄心勃勃的计划,整个网站也正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版,陈昊芝相信3年后做到五千万元营业额没太大问题,“按照之前的准备和执行情况,就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了”。

  然而,就在那天中午,译言网却被关停了。“这是一条涅槃路。”回想刚刚过去的悠长一个多月,陈昊芝颇为感慨。

科技时代_译言网12月连遇两起风波 新版页面首度曝光(图)

新版译言谍照曝光


  一个多月的关停

  在去年末开始的互联网集中整治中,译言网成为被关停各网站中备受关注的一家。陈昊芝往往向人们炫耀译言网的股东中有五个来自清华、两个来自北大,都是响当当的高材生,但这一切都还要仰仗那根能够让他们嵌入互联网的小小网线。没有了这根网线,陈昊芝们的宏大蓝图突然就都成了空中楼阁,他们的目标也从发展变成了生存。

  2009年11月30日,译言网的托管服务器被物理隔绝了,其上面的数万篇文章,不管是读者还是译者,突然都无法访问。

  译言的七位股东中,除了陈昊芝和赵嘉敏之外,其余都在美国。实际上,作为创立者和出资人,他们都很关注这个倾注了几年心血的网站。难道数年的积累和资金就此付诸东流?

  关于译言网的初创,不管是陈昊芝,还是译言的前任总经理、创始人赵嘉敏都已经无数次回忆过。2006年7月,译言的三位创始人赵嘉敏、张雷、赵恺在美国创建了一个叫做“言多必得”的网站,最初的想法是把一些有价值的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

  当年12月,随着网站的改版,有了新的名字“译言”。改版十天后,身在国内的陈昊芝向译言网发去了合作的请求,于是这个颇具乌托邦色彩的小组又加入了一个土生土长的投资人,并在国内设立了服务器,成立了公司。

  在国内设服务器的决定为译言网今后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译言网最初的发展是同仁式的,在国外,维基百科是这种类型网站的代表,通过身处各地毫不相识的网友们共同协作,维基百科成为了全世界最大、更新最及时的百科全书。

  译言网有着严肃的审稿和评稿机制,加之文章多选自国外权威的报刊和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译言网的公信力。此后,译言网还和国外的《卫报》、《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时代》、《经济学人》等著名报刊合作,将其内容翻译到国内。

  同时,译言网和国内的各大新闻网站合作为其提供翻译服务。通过多样的合作形式,译言网通过网友的翻译产生了一定的收入,其中译者可以获得30%~50%的收入。陈昊芝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译者中最高已经能够获得每个月4000元到6000元的收入,而译言本身也靠此循环实现了收支平衡。

  猜测与等待

  译言网的关停,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在一些读者看来,译言网上的优质内容已经成了自己每天必看的读物之一。

  一位译者正在翻译索罗斯的一个系列演讲,刚贴到第一讲,译言网就上不去了。“国内互联网尽管看上去内容繁芜,但优质资源并不多,我翻译的内容都是精选出来的。但译言网一停,我们失去了发布平台,甚至失去了早先翻译的文章,经过译言网友的合作,每篇文章都有大量的批注和修改,也一并失去了。”他说。

  焦急中期待重新开张,是译者和读者的普遍想法。然而,译言网却进入了多天的沉默期,除了对合作伙伴表示暂时出了技术故障之外,对外界的猜测一概保持了沉默。

  陈昊芝向记者表示,在没有查清原因、确定性质之前,译言网不敢随便发言。此时国内恰好处于对色情网站大规模清理的行动之中,难道译言网含有色情内容?还有网友猜测,译言网上可能出现了一些违规内容。

  直到有关部门的文件下达,译言网被关的谜团才开始解开——译言网因违反了相关管理规定而被关闭。

  陈昊芝说,所谓相关规定,是指译言网在不具备新闻许可证的情况下履行了媒体的职责,即把国外的新闻翻译介绍到了国内。也就是说,如果译言网只是向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翻译服务,可以接受,但如果译言网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则将受到监管。

  如果译言要想获取这个许可证,必须具有“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以及“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等条件。

  目前,译言网只有13个员工,大部分英语能力超强,负责把关译文的质量,他们却没有媒体从业经验,译言网短期内也无法达到这两点要求。

  然而,在与有关方面接触的过程当中,陈昊芝却发现,实际上有关方面对于译言网的风格是认可的,“因为译言网上绝大部分内容是优质的,并为其他网站提供这些内容,四大网站的科技、技术翻译文章有许多都出自译言网之手。违规的只是少数”。

  陈昊芝认为,译言网只有不到5%的内容是纯新闻性的,其余关于社会、生活、文化、历史、体育、科技之类的文章更接近于知识性,这部分文章没有问题。因此,译言网只需要将少量属于新闻的文章清理掉,即可满足监管的要求。

  确定了这一点,陈昊芝方才松了一口气。去年12月3日,译言网正式发布消息:我们的关闭只是暂时的,我们还会回来。

  众包模式目标:活得更滋润

  在译言网内部,更习惯于把此次事件看成是一次涅槃,“关闭前,我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虽然知道那些译言的翻译者对我们的评价,却因为用户不用注册就可以阅读,很少得到读者的直接反馈。此次事件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才知道原来我们有这么多忠实的读者”。

  陈昊芝此前参与创建过卓越,主持创建过爱卡网,但他认为译言网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也深信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去年12月9日,译言网团队成员yomoer画了一幅精美的凤凰涅槃图,下面配上团队成员各自的签名,这成为了办公室新的标志。这也表明译言团队的信心已经恢复。

  陈昊芝表示,这段时间大家主要的工作是译言新界面的改版,“在被关闭之前,我们就一直筹划着改版工作,随着用户的增加,改版的网站将能承担更多的用户。但这时候网站被迫关闭了,我们恰好用这段时间调试新站,希望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与此同时,译言团队的业务线还是忙得热火朝天,虽然网站暂时没有了,但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项目关系仍然在继续。

  “涅槃后的凤凰会更加专注。”陈说。此时的陈昊芝再次放眼译言网的将来——已达收支平衡的译言网更大的目标是如何保证平台上的译者们能够活得更滋润。

  陈昊芝以美国摄影网站istockphoto.com为例介绍了“众包”模式,该网站采用了同仁上传的模式,摄影师将其所拍摄的照片上传到该网站,当新闻单位从网站上选择了照片刊登后,需要支付给平台方一定的费用,再与摄影师分账。这样的模式能够保证一批摄影师每年获得最多达10万美元的收入。

  译言正在效仿istockphoto,从纯粹自愿参与的维基模式转化成为有收入的“众包”模式。

  陈昊芝表示,与其他创作者相比,国内的译者们获得的报酬很低,每篇文章现在一般只能分账50到70元,相反,翻译对人的素质要求却相当高。但他认为,通过努力,如果能够让最高级的译者收入达到每个月几万元,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无论如何,度过了此番危机的陈昊芝回忆起来仍然百感交集,他相信译言网能够重开与上面的优质内容分不开,他也坦言: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译言:互联网盗火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家网站聚合了千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获得了巨大的公益成果

  本刊记者 郑廷鑫 杨潇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2.53亿,首次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几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这些数字似乎能让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骄傲。然而让中国网民尴尬的是,在互联网这座浩瀚的知识宝库中,英文信息占了80%,在剩下的20%中,法语占其中的大约5%,汉语信息所占百分比微不足道,至于其中的精华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中国网民英语水平不足以阅读英文文章,谁能帮他们弥补缺憾?

  2006年,译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依靠网友的介绍、翻译来把外国媒体的精华文章介绍给读者,这种简单的模式,不像是在做生意,更像是个公益组织。正是因为有众多义务参与者,译言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性质的网站,才能成了如今号称“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

  由利己聚合而成的利他结果

  张雷、赵嘉敏、赵恺,译言网的3个创始人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人,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张雷和赵嘉敏是大学同班同学,和赵恺是同一所高中的老同学。

  “我大概从1996年接触互联网,那时在网民中已经算高龄了,因此主要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少了些娱乐的因素。”张雷说,“这让我感到中文互联网娱乐有余、信息性不足,从而萌生创办译言的想法。”

  另外一个原因,显然是出国留学的经历。在国外,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媒体以及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文互联网与英文互联网信息的广度、深度有巨大的落差,因此觉得这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类似的翻译网站叫“经济学人中文版”,创始人杨松的经历可谓殊途同归。从2005年6月开始,杨松因为考研而接触到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半年里阅读了几百篇文章,英语获得了不错的分数,于是便把这本“非常非常非常棒的杂志”的PDF版上传到网络,与网友共享,并组织网友一起翻译。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是:“看一本《经济学人》胜过北师大读书4年。”

  最早的译言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名字叫“言多必得”。从2006年7月开始,张雷3个人开始自己翻译一些东西,发布在博客上。“言多必得”的文章在话题上非常集中,主要是与创业——特别是IT创业——相关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和商业模式。博客上的第一篇译文《做一个天使投资者》,还有赵嘉敏的第一篇译文《白手起家的艺术》,都属此类。

  第一次“跑题”来自于张雷翻译的文章《复发型和扩散型乳腺癌》,张雷的父亲是患淋巴癌去世的,因此,当看到一个网友在网上为患乳腺癌的母亲求助时,他连夜翻译了这篇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文章。后来,他又翻译了《这不是不治之症— —简介淋巴癌》,并在译者的话中写道:“淋巴癌在10年前夺走了我最亲爱的父亲。今天,对比一下互联网上中、英文淋巴癌的相关资料,发现中文信息的质量、数量、深度上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我开始做译言的原动力之一。”这篇译文,也成为译言上阅读数和评论数最多的文章之一。

  很快地,有网友申请加入翻译的团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博客平台的不够开放逐渐成为掣肘,于是,2006 年底,3个人决定,把译言从一个博客改版成网站。

  “其实在做译言之前,我对网络的了解仅限于使用google搜索东西,直到那时,他们要把译言做成一个2.0 的网站,我都还弄不懂2.0和1.0有啥区别,为什么BBS就不是2.0呢?”赵嘉敏说。

  网络平台的能量很快显示出来。2006年7月成立初,3人自行操刀内容周更新量约4到5篇;平台开放后至20 07年2月,来自用户的日均译文发表数目已达两篇,并且,日独立访问量已突破并稳定在1000以上。内容上,除了创业类、管理类和IT产业之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逐渐增加,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大杂烩。

  “web2.0把单个人原本离散的兴趣聚合起来,产生了单个个体不可能产生的价值。”张雷说,“可以说,译言把千千万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聚合起来,成就了巨大的利他的成果。”

  “盗火者”的理想与现实

  “我是译言人,Yeeyanese,这是我自己取的英文词。就像作为Goolge迷的我,在介绍自己时会来上一个Googlese。”现在是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四学生的董云峰说。虽然是2004年进入大学的,但对于个人成长史而言,“我的大学时代始自2007年。”

  当年4月的一次偶然机会,董云峰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了译言网,“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因为可以练英语,还能学到新知识,扩展视野。重要的是,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资讯引入中文互联网世界,分享价值,感觉很快乐。”这直接促使他加入了译言人的行列。

  “更为深远和关键的是,通过翻译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理解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我开始以英文世界的互联网精华为主要阅读对象,Economist、BusinessWeek、FT、S late以及NewYorkTimes,没有译言的推动,我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的优秀文章,跟上全球的新思潮。”

  这与很多网友做翻译的出发点和目的相似,觉得中文互联网上的好文章不多,更多的好东西在于一般人看不到的外文世界,有必要超越语言的障碍来了解这样的一个世界。

  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中文信息的开放性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比中外媒体,国内媒体更多地是强调‘和 ’,而西方媒体可能有更多的揭露性和批判性。当然这也与整体的政治气候有关。”译言创始人张雷说。

  鲁迅曾把翻译家比成盗火者——把外界的思想、情感、艺术之火盗来,提供给别人,这是所谓无私的“盗火者”。

  如今中文互联网上的这些“盗火者”,大多80后的年轻人,比如译言,目前有一半的用户是在校学生,互联网在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其实愿意分享的网友无处不在, Economist(经济学人)的大多数文章要收费才能阅读,我记得最早是一位在英国的网友提供的账号和密码,后来是大家集资购买的。”经济学人中文版最早的会员之一enclavetj如是说。

  enclavetj是媒体的记者,翻译目的也十分明确,“向中文的网络世界提供不同观点和信息。所以我挑的文章,除了中国,多是朝鲜、东欧之类的文章,指向性很明显。”董云峰的翻译则是以商业类和技术类的资讯为主。也正是各种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人聚到了一起,才成就了今天译言包罗万象而不失专业水准的内容。

  在线下,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也会组织一些聚会,相互结识。像《经济学人》中文版组织过一次北京聚会,大概30个人左右参与,“学生占了一半,感觉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是准备考北外高翻的。其他人职业也很不一样,有医生,做进出口贸易的,网络编辑,大学英语教师,还有奥组委的英文翻译。”现任《经济学人》中文版总版主的施轶说。

  今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译言团队便启动了赈灾救援等相关资料的翻译计划,把美国国家紧急救援局网站上的《地震搜救手册》放在译言的Wiki平台上,号召人们共同翻译。5月14日凌晨,《地震搜救手册》PDF版本便制作完成,并可以供人们免费下载。到5月16日凌晨,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找到的《灾后防疫分析》等资料也都陆续校对完稿,供人们免费下载。

  “我们没有想到因为汶川地震,很多人都参与到《地震安全手册》翻译的公益活动之中,这真正使译言Wiki平台在公益活动上迎来一个大突破。”译言创始人之一的赵嘉敏说,“Wiki太了不起了,能在这里把大家都聚集起来,我们从未发现自己竟然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一次集体翻译活动,也使得译言更加广为人知。

  互联网如何保证翻译质量

  商业化的浪潮使得很多出版社为了追求利益,却忽视了对翻译的重视。翻译的稿费普遍比较低,像三联、商务,据传都是每千字50-60块。难免地,翻译质量也随之下降。

  “互联网翻译者大多不是专业从事翻译的,而是凭着热忱,以分享和学习为动力参与翻译活动的。”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没有了商业利益的考量,却使得他们的用心更加的单一。而且,网络还有一个便利之处: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对译文包括译者进行质量评估。

  “在产品上,译言会强化‘眉批’等功能,用于给译文‘找碴’,帮助译文提升质量;在内容推送上,译言也会考虑融入质量因素,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赵嘉敏说。这种机制让译者的工作更有互动性,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

  译言上,有一个著名的译者Lawrence,这是一个受人敬仰而又令人敬畏的翻译高手,被称为“坏翻译终结者 ”。他写文章批评“开源”的翻译不够专业,反对有人把译言当作翻译草稿本,认为应该屏蔽那些翻译能力不强的人。至今, Lawrence在译言上的译文只有19篇,评论却有261则。

  2007年,Lawrence曾将他参加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场译文比赛的译作《水库蛙》贴了出来,结果,专业的、不专业的人都跑出来炮轰这篇译文,成为了译言上评论数量最多的文章。“意译味道过浓”、“背景置入不够”、“有些句子不通”等批评成为评论的焦点,Lawrence也只能跟各种批评意见做辩解和修正译文。赵嘉敏第一次发现,原来英文水平超优秀的Lawrence也有误读原文的时候,“大众的力量还是厉害啊。”

  “老一辈翻译家对翻译精炼地提出了‘信达雅’的要求,这也成为所有译言人的标准。”张雷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在追随他们的脚步吧。”在《卫报》翻译小组上,张雷对译者的一个要求是:每千字译文“硬伤”数不超过1个。

  平台的价值大于个人

  经济利益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即使是一个看上去充满理想主义的项目,仅有热情是不够的。2007年1月,译言的3个创始人第一次讨论译言的命运,当时对网站的设想是:一、可能成为一个媒体。二、可能以后走咨询的道路,网罗一批专业人士。三、就是更远地看,做一个知识库。“所以译言是一开始就明确要走商业化道路的。”赵嘉敏说。

  协作翻译大部头的著作是其中的一种尝试。最初是从《创业者圣经》开始,而后,在张雷获得《InsideFac ebook》作者卡罗·白朗的授权后,20位译者参与了翻译协作。通过与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合作,出现了国内第一本由互联网社区引入、翻译并最终正式出版的书。

  但是,这种方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品牌营销,而不是盈利。到目前为此,唯一被证明可行之有效的商业收入是承接一些高端翻译项目,同时给译者酬劳。

  赵嘉敏介绍,现在译言的开销每个月超过6万,还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眼下生存阶段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网站本身并不赚钱,我们希望可以在版权方和销售方两头都挣到钱。”

  至于版权问题,“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同时希望最大程度地给读者带来优秀内容。这两个目的可以并存。”这是译言网站上关于版权问题的说明。一般的操作是,有版权的文章和CC没有授权改动或衍生的,翻译之前需要征得原作者同意。在翻译前,一般会给原作者发个Email。有时原作者会回信授权翻译,有的时候则泥牛入海,但好在被拒绝的情况还没有过。“如果有原作者事后不同意我们进行翻译,我们会把译作从网站摘掉。”

  对译者的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据张雷介绍,“在译言商业化的诉求中,一定会与参与奉献的译者分享商业利益。很多译者已经通过图书翻译项目、译作被其他媒体选用等方式获得经济回报。另外,还有类似获得《卫报》数字档案访问权限等回馈。”

  而对于译者来说,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董云峰就承认,“我们的译者不能说没有功利上的考虑,例如通过译言来展示自己。”现在小有名气的他也常有媒体主动找上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给出版社和报刊做翻译兼职”,加上临近毕业,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忙碌,现在的他对译言的关注就相对少了。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交流与分享的精神义务工作。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吉米·威尔士就曾把维基空间比作是一个“怪人联盟”,因为在此之前,让几十万人倾力合作,共同创造一个规模惊人的在线百科全书的想法会被看做是痴人说梦,但维基百科却做到了这一点——2007年12月,在创立近7年之际,英文版维基百科一跃成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知识总汇,超过了600年前中国明朝编纂的《永乐大典》。而这些海量的内容,是由免费干活的700万名注册用户和无数未注册的“维基人”共同完成的。

  从这个层面上看,可以不用担心“盗火者”们的工作的断层,知识共享的工作总会有人接续的。这正如知名的互联网评论人士keso所说的,“长期看,译言无需担心个别译者逐渐失去热情,总会有更多有热情的人加入进来。这就是平台的好处,平台的价值大于任何个别人物。”

译言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回目录

译言:http://www.yeeyan.com/
译言诞生记:http://blog.yeeyan.com/the-born-of-yeeyan
译言的成长与未来:http://blog.yeeyan.com/the-grow-up-of-yeeyan
译言周刊:http://m.yeeyan.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译言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译言网,Yeeyan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