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201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2-16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信息社会畅想
信息社会畅想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上公共领域
网上公共领域
数字社会可见性
数字社会可见性
屌丝之城
屌丝之城
后工业时代产品
后工业时代产品
哈尔登监狱
哈尔登监狱
数字遗产继承
数字遗产继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互联网社会资本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全球化语境下的互联网社会资本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社交网站(SNS)迅速发展,继Facebook之后,其它SNS网站迅猛发展。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嵌入社交网站(以校内网为例)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职位生成法分析了四种网络结构特征对互联网社会资本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将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区分为三种类型——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进而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校内网使用强度对于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并辅以心理变量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变量进行探讨,发现校内网使用强度有利于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的维系,而不利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维系。文章最后从全球化所带来的网络化个人主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SNS网站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资本 校内网 网络结构 网络使用强度

  引言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理论概念。到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学术界,将社会资本概念运用于社区发展的实证研究,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政治学会会长普特南(Putnam) 对意大利北部社区的实证研究。在该研究中,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对于促进社区政府管理和社区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以社会资本为主题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重要性在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及符号资本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忽略社会资本就相当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 ,有可能影响到模型的建构和数据的解读。国内外社会学家有关社会资本的经验研究也发现在不同社会阶层、地位获得、政治参与及关系与信任、社会支持等领域社会资本变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社会资本的概念在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已成为这些学科之间一个共同的研究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SNS网站迅速发展,继Facebook之后,2008年SNS的另一典型代表微博客twitter迅猛扩张。在中国以校内网和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同样发展迅速,以校内网(www.xiaonei.com)为例,其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 多万,活跃用户高达880 多万。 SNS网站的发展为社会资本嵌入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载体,张文宏认为社会资本未来的研究方向在于分析网络如何建立和分割社会资本、虚拟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形成的参与机制、虚拟社会成员的社会人口特征、网上互动和资源交换的模式、虚拟网络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互联网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的同质性和差异性等问题。 而SNS网站的发展为研究互联网中的社会资本特征、构成模式及其与人际社会网络的互动提供了条件。

  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利用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行的网络社会资本调查数据来分析大学生网络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和结构特点。

   文献综述

  波特思(Portes)认为当代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第一个系统表述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 布迪厄从阶级观点出发,把社会资本视为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再生群体团结并保持群体的统治地位在相互认可和承认时进行的成员身份投资,强调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及符号资本的相互转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格兰诺维特虽然未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提出更多的洞见,但其弱关系理论的提出为研究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划分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由于弱关系更可能带来异质性的信息,因此在求职中可能比强关系更有力。普特南及其继承者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定义中,伍尔考克(M. Woolcock )对世界银行所倡导的社会资本概念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世界银行将社会资本分成紧密型社会资本(bounding social capital)、跨越型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和垂直型社会资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紧密型社会资本指家庭成员和其他具有关系紧密的人之间的纽带;跨越型社会资本是指不同的人之间较弱一些的联系纽带;垂直型社会资本则是指贫困人员与那些对他们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员之间的纽带,比如贫民与政策决策者之间的纽带。普特南将跨越型资本概念的创立归功于布莱格(X. D.Briggs),将垂直型资本概念的创立归功于伍尔考克。

  林南(Lin Nan)(2001)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内嵌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行为人在采取行动时能够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

  艾利森(Ellison)等人在研究网络社会资本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除了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之外,还有维持型社会资本(maintained social capital),是指当个体脱离过去所属的一个社会网络之后,相互之间处于空间上分离的状态,社交网站对个体间继续维系相互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载体,这种嵌入SNS网站的社会资本即为维持型社会资本。

  本文采纳边燕杰的观点 ,试图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社会资本。第一,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关系,个人的社会网络关系越多,则个人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大;第二,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结构,高密度的社会网络有助于约束个人遵从团体规范,而低密度的社会网络则可以减少这种约束,为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个人带来信息和控制的优势,有利于其在竞争的环境中求生和先赢;第三,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网络资源,是个人所建立的社会网络,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最终表现为借此位置所能动员和使用的社会网络中的嵌入性资源。

  本文将互联网社会资本(online social capital)定义为嵌入互联网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源,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网络结构。应该指出的是,互联网社会资本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可以简单的区分为真实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互联网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互联网社会资本,由于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实名制SNS站点,因此本文仅对前者进行讨论。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SNS 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ite,即社交网站,是基于六度空间理论下的典型媒介形态。校园SNS 网站发展迅速,美国知名校园社交网——Facebook用户今年呈井喷式增长,其市场估值约为150 亿美元,相当于6 个中国互联网的市场总值。我国校园SNS网站是指以我国校园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用户群的交友网。国内最大的校园SNS网站是成立于2005年的校内网(www.xiaonei.com),2008年其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 多万,几乎囊括中国所有的学校,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大学生在线社会交往的网络社区,本文选取校内网为代表来分析嵌入SNS中的社会资本。

  Fu F等研究校内网的宏观拓扑结构 ,作者把该校内网看作无向网络,研究了其中的一个连通9 590个节点的子社区,发现:1、该子社区的累积度分布的尾部满足幂律关系,校内网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特性;2、好友数多的用户倾向于跟类似的用户建立联系,小的节点群以层次化的方式组织成大的节点群,表明校内网的底层拓扑亦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层次性,即具有典型的无标度特性。

  复杂网络的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思路,由校内网的小世界特征我们可以推测校内网的内部人与人的联系比较紧密,具有维持在线的强关系的必要条件;由其无标度特征,我们可以知道在校内网,有的人具有大量的好友,在互联网社区中嵌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而有的人仅有有限的好友数量,在校内网虚拟社区中嵌入很少的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幂律分布的网络,而不是一个均匀的正态分布的网络。

  2.2 研究变量和研究假设

  边燕杰和李煜(2001)通过春节拜年网的研究表明:在初始模型当中,网络规模(或网规)、网差、网顶对网络资源总量具有显著影响,网络密度(或网密)则不显著。 据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

  H1:互联网社会资本(用网络资源总量来衡量)受到网络的结构(网规、网密、网差、网顶)的影响。

  边燕杰和李煜(2001)通过春节拜年网的研究还表明:夫妻年龄对城市家庭的网络资源总量和网差具有显著的影响;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网络规模等网络结构因素和网络资源总量具有显著影响;其研究同时表明职业变量对网络结构及网络资源总量具有显著影响。 据此我们将学生的SES变量(主要包括家庭月平均收入、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纳入模型。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学生的SES变量影响其社会资本。

  艾利森等对大学生使用SNS网站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维系进行了研究,发现Facebook网站的使用与社会资本有很强的关联,其中与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关系最为密切;使用Facebook对低自尊(low self-esteem )和生活满意度低(low life satisfaction)的用户具有更多益处。

  H3:校内网使用强度影响社会资本。校内网使用强度对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大。

  H4:自尊变量影响社会资本。

  H5:生活满意度影响社会资本。

  罗家德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讨论网络的中心性和性别对于网上互动频率和互动内容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就男性倾向于在网上发展弱连带关系,女性倾向于在网上发展强连带关系;情感网络中心性高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发展高互动频率的关系;人际关系好、经常被同学请教功课的同学通常在网上会有比较高的强连带。 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6:性别将会对互联网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H7: 个性(内向或者外向程度)会对互联网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H8: 孤独感会对三种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以往对于校内网使用的研究在传播学领域中主要集中在创新扩散和使用满足领域,在变量的选取方面网络忽略的社会资本变量。范成杰(2006)在对城市居民的个人背景与职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受到政治身份、态度(是否勤奋)、本人职称和母亲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外,社会网络规模也对调查对象的职业适应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 研究设计

  2.3.1 对已有研究的简单总结、变量选取的原则和研究框架

  以往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下(off-line)的社会资本,而对于嵌入互联网的社会资本的研究较少,针对SNS网站的研究就更为有限。

  同时,在研究当中纳入的变量也比较有限,以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为例,缺少对于学生SES变量的关注。在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经济独立,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学生社会资本必然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和自尊两个变量影响大学生社会资本。遵循这一思路,本研究增加孤独感和个性两个心理变量;校内网使用行为必然与使用者的网络行为变量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一点在互联网创新扩散研究和网络媒介依赖的研究中被普遍地验证),本文在网络行为方面增加网龄作为变量。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纳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变量(包括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个性)、网络行为变量(网龄、上网频率、每天上网时间、校内网使用强度)、人口统计变量(年龄、性别)以更加完整得刻画大学生互联网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目前国内对于社会资本的定量分析仍处于薄弱状态,本文也试图从定量分析上予以补足。在本研究在第二阶段调查中借鉴边燕杰等人测量春节拜年网的网络结构的方法,引入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规、网顶四个网络结构变量,来测量其对于校内网使用者网络资源总量或者说互联网社会资本的影响。



  2.3.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行的两阶段入户访问,第一阶段调查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5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第二阶段的调查对象是从第一阶段调查对象中选取的60位同学,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3份。第二阶段样本量偏少主要是受反馈率低、填写问卷内容涉及个人隐私以及研究经费的限制,但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即从全球化和网络结构的角度分析网络资源总量影响因素来看,偏少的样本量虽然会限制模型的完整性,但仍然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2.3.3 研究方法

  进行社会资本的研究有三种分析路径:一是通过传统的UCINET等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整体社会网络,一般在小团体内部结构的分析中经常使用,但这种形式对于调查问卷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分析对象的范围有限;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提名法或者职位生成法测量个人中心网络,这种方法同样面临问卷复杂、填写困难的问题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设计特定的量表来测量社会资本,借助于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社会资本总量的因子值,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本研究使用第三种方法分析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三种社会资本,进而通过多元回归来分析影响三种社会资本的因素;在第二阶段的调查中使用职位生成法来测量网络的内部结构,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网络规模、网差、网密、网顶对于网络资本总量的影响。

  2.3.4变量的测量

  2.3.4.1 留言网络的网络结构变量的测量

  本部分描述分析数据来自于第二次入户访问,共计53人,主要是用来测量使用校内网的网络结构特点,测量方法是选取最近留言的10个人,请被调查者评价留言者的学校类型、与其本人的亲密度、专业,空间距离,并对各个专业进行打分。

  在被调查者校内网主页留言的人数即为网络规模;网络密度为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比例,通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留言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亲密度得出;借鉴“职业声望法”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我们采用“专业声望法”测网顶,评价最好的专业的得分即为网顶;同样我们可以计算网底;网顶和网底两者之差即为网差;网络资源总量即为专业得分总和。

  2.3.4.2 三种社会资本及其自变量的测量

  本部分数据来自于第一次入户访问,样本量为185人。主要用来测量三种不同的社会资本与校内网使用之间的关系。

  1、自变量一:校内网使用强度

  校内网使用强度变量的设置,我们参考艾利森等人研究Facebook时所使用的方法,使用以下8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得到我们需要的变量校内网使用强度。因子分析显示KMO =0.876,适合使用,以下变量均为七级李克特量表,好友数量变量也由定距变量转化为七个等级的定序变量。七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信度分析显示Cronbach’s alpha = 0.764,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


  2、自变量二:自尊和生活满意度

  对自尊的测量,使用了罗森博格(Rosenberg)自尊量表 ,问题设计为七级李克特量表,量表经过修改。问题同样经过信度分析以检验其内部信度,并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自尊变量因子。

  对生活满意度的测量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 (SWLS) ,问题设计为七级李克特量表形式,该量表经过修改和信度分析,并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对生活满意度因子。自尊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如表2所示。


  3、因变量:三种社会资本

  对三种社会资本的测量采纳了量表的方法:对于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紧密型社会资本的测量采纳Williams所设计的量表(转引自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而对维持型社会资本的测量借鉴了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问题均设计为七级李克特量表。量表均经过修改和删减,具体见表4所示。

  数据分析

  3.1 第一次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三种社会资本和校内网使用强度、生活满意度因子、自尊因子都在因子分析时经过标准化,因此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


  3.2 第二次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本部分描述分析数据来自于第二次入户访问,共计53人,主要是用来测量使用校内网的网络结构特点,测量方法是选取最近留言的10个人,请被调查者评价留言者的学校类型、与其本人的亲密度、专业,空间距离,并对各个专业进行打分。


  从学校类型来看,学校类型全部都是国家重点高校,这与本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有很大的关系,其校内网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与那些同样身处国家重点高校的人之间的沟通。


  由以上回归模型显示,网密、网差、网顶均显著影响校内网使用者的网络资源总量,其中网络密度越大,即强关系的比例越多,网络资源总量的越大;同样,校内网使用者的朋友中专业得分较高的同学越多,其网络资源总量越大;网络使用者的朋友的专业得分的差异度越小,网络资源总量越小。

 3.4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我们运用因子分析来得到三种社会资本的因子得分,该因子分析的KMO值大于0.7,sig值为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意:表 5 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通过以上因子分析,以及各因子值所代表的内容,我们将因子1命名为跨越型社会资本,将因子2命名为维持型社会资本,将因子3命名为紧密型社会资本,其意义不再赘述。

  3.5 对三种社会资本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三种社会资本为因变量,以校内网使用强度、心理变量、网络行为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变量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见表5、表6、表7。

  1、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以跨越型社会资本为因变量,以校内网使用强度等变量为自变量,建立如下表5的模型:

  表5中的回归模型表明校内网使用强度对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着显著的影响(sig值为0.03,b=0.185),由此可以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跨越型社会资本是通过校内网的使用形成的,这部分嵌入校内网的跨越型社会资本即为我们所定义的互联网社会资本的一部分,这部分社会资本是与格兰诺维特所说的 “弱关系”相对应的,弱关系也是构成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部分,格兰诺维特甚至认为在美国,弱关系在促进求职方面的作用比强关系还要大。由此,我们证明了嵌入互联网的弱关系构成的跨越型互联网社会资本是构成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的一个部分。

  我们同样发现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因素对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产生影响,其中,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因素都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呈正相关。这验证了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结论。对此是比较好理解的,按照布迪厄的观点,社会资本可以与其它资本相互转化,具备更多经济资本和符号资本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本,同时,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如下图2所示,具备高满意度的人的跨越型社会资本随校内网使用强度的变化并不明显,而低满意度的人的跨越型社会资本随着校内网使用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增强。笔者试图这样理解,如果假设拥有更多经济资本与符号资本与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存在伴生效应(暂不去探讨因果关系),那么高生活满意者会比低生活满意者更有可能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资本要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因而对于社会资本较高者而言,增加社会资本的激励就要弱于社会资本较低者,同时,社会资本较低者与社会资本较高者之间存在着追赶效应,前者利用校内网实现跨越型社会资本积累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后者,因此校内网使用强度对于低生活满意度者的社会资本就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通过模型二可知满意度与校内网使用强度之间存在交互关系。这在艾利森等人对Facebook的研究中同样被证明。存在一种解释:因为满意度是模型中的调节变量,由它调节校内网使用强度和跨越型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进一步追问满意度变量是否是调节变量,本文尚无法验证。

  除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两个心理变量之外,个性和孤独感也具有稳健的显著性,模型1和模型2都表明个性越趋向于外向,跨越型社会资本越高;个人的孤独感越强,跨越型社会资本越高。

  剔除模型一中一些不显著的变量,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父亲教育程度与该社会资本呈正比;但出乎意料的是家庭平均月收入与该社会资本呈负相关。根据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层次结构的划分需要依靠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种标准的共同作用,因而每个层次在流动性之外存在更大的稳固性。家庭月平均收入高的人更可能因共同沿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一个稳固的小群体,他们在小群体里有密度很高的互动,但与其他层次之间则较少有交流的机会。也即,强关系的发展不利于高收入者与其他不同社会身份群体的成员建立跨越型资本。由此,我们部分证明了H2假设。

  2、 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模型表明校内网使用强度变量依然是显著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网使用强度越高,大学生的紧密型社会资本越低,说明大学生对校内网的使用不利于其紧密型社会资本的维系。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的使用对于资本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深层原因将在第二部分结合全球化的理论进行探讨。

  自尊因素同样会影响大学生的紧密型社会资本,自尊程度越高,紧密型社会资本越高。

  模型表明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个人的紧密型社会资本越高。紧密型社会资本所对应家庭关系和其他亲密的关系,例如亲密的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前文运用社会分层理论解释家庭收入越高越不利于发展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原因时,也就从反面解释了经济资本对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促进。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社会阶层潜在的磁吸效应能够使同一社会身份群体中的关系不断加强,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与建立群外关系的可能。这使我们更加确信布迪厄关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相互转化的观点。由前文论述可知,经济资本并不利于发展作为弱关系的跨越型社会资本,但此处结论验证了其有利于发展作为强关系的紧密型社会资本。

  3、维持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同样,由模型我们可以知道校内网使用强度越大,维持型社会资本就越高。维持型社会资本同样通过虚拟网络社区的使用而嵌入到网络之中去,大学生通过校内网来保持同以往所属的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例如同高中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个体可以跨越时空去维持同过去所属群体的关系。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维持其关系的方式是非常经济、便利的。

  生活满意度和自尊两个因素同样对维持型社会资本产生显著影响。维持型社会资本的建立与媒介使用习惯以及网络媒介的创新扩散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网龄对于维持型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结论,维持型社会资本嵌入网络需要大学生个体具有足够的网络使用经验,并非所有的使用者都习惯于使用SNS网站来维持其同以往所属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的联系。


  3.6 对网络结构模型和三种互联网社会资本模型的总结

  网络结构模型表明网络密度和网顶与互联网社会资本正相关,网差和互联网社会资本呈负相关。据此我们验证了研究假设H1:网络结构会对互联网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父亲教育程度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呈正比;但出人意料的是家庭平均月收入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呈负相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因为不同社会层次相对意义上的稳固性不利于与其他阶层的成员建立松散的交流;其二,由于资本所固有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使得跨越型社会资本在经济资本存量不一的群体中表现不同。由此,我们部分证明了H2假设。三种社会资本都受到校内网使用强度的显著影响,由此我们证明了H3假设,校内网的使用会促进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的维系,但不同的是校内网的使用不完全有利于维系紧密型社会资本。自尊对三种社会资本都具有促进作用,我们由此验证了H4假设。此外,我们部分验证了H5假设,即生活满意度因子促进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的增长,但我们并未能验证其对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影响。

  三种社会资本的模型都未能验证性别对社会资本影响,即未能验证H6。

  我们部分验证了H7假设,即性格越外向越有利于维系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但并未能验证其对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影响。

  除此之外模型证明了孤独感对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即部分验证了假设H8。

  全球化语境下的互联网社会资本探讨

  前一部分对数据分析结果虽然有针对性,但显得较为零散。对于模型的系统解读应该放在一个理论框架中去,在线社交网站的发展是社会资本嵌入互联网的必要条件,同时互联网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枢神经。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思考互联网社会资本研究,会有较多的裨益。

  有学者将全球化的本质归纳为空间和延展和时间的压缩。 但全球化的本质绝不仅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必然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例如杨伯溆在论述全球化的发展时指出,跨国公司的发展(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社区内部人与人关系从密切到松散,家庭从大到小,个人的生活从完整到异化的一系列过程,并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概括为本土社区和家庭逐步解体的过程。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扩散除了瓦解传统的时空概念、颠覆以家庭或组织为初始单元的传播模式外,也使个体超越时空限制成为各自社会网络的中心节点,促成了“网络化的个人主义(networked individualism)”的兴起。

  但这种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兴起却不必然表现为强关系,普特南在《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一文中指出媒介技术正使我们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更“私人化”和“个体化”,因此也使很多社会资本形成的机会丧失,普特南认为这种变革最明显最有力的工具是电视。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所使用的媒介主要是网络,不同的媒介技术属性对应于不同社会关系的维系,相较于通过在虚拟空间中的个人主页上的留言交流方式,手机和网络聊天(MSN、QQ等方式)更适合维系紧密型社会关系。一直以来,学界对于SNS网站上的关系主要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充满了争论,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维系和建立所发挥的作用是否也表现为私人化和个体化是很有意义的问题。由前文的模型中可以看出,紧密型社会资本与校内网使用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虽然互联网当中必然会嵌入强关系,例如很多大学生会将自己的亲人、老师、恋人、好友列为自己主页上的亲密朋友,但是校内网的使用并不利于其紧密型社会关系的维系。

  此处有必要区分真实社会关系和虚拟社会关系,由于校内网是一个实名制社交网站,其上面所嵌入的关系绝大多数是真实社会关系,这与虚拟社会关系是不同的,例如伯恩德?普罗徳勒(Bernd Ploderer)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线下没有关系的人,如果具有共同的兴趣(比如健身),同样可以发展出较强的线上关系和线上活动。 这种基于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SNS站点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指虚拟社会关系,例如豆瓣网(www.douban.com)网友的彼此交流。这种交流有时候是很频繁的,但非常有可能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确切身份,而本文对这种虚拟在线社会关系不做讨论。

  有研究者特别强调了基于互联网的弱关系的重要性,该关系是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基础(Resnick,2001)。唐纳斯(Donath)和博伊德(Boyd) (2004) 提出一个推测,由于SNS站点提供用于形成、维系弱关系的技术既便宜又简单,用户的弱关系将会得到极大的增长。(转引自Ellison, N. B. et al. 2007)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推测,校内网的使用有利于促进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维持型社会资本的增长,而其中跨越型社会资本所代表的是弱关系;维持型社会资本则是因时空阻隔所被割裂的个体同过去所属社会网络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具有随意性,并不具备太多的社会压力,这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发展对个人中心主义的形成的影响,即弱化强关系,增强弱关系。

  关系强弱是一种表现形式,背后存在着决定因子,其中极为重要的因子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社会信任体制。传统中国社会的信任机制建立于特殊主义信任模式的基础之上——以关系为本位,关系建立的核心是家族和血缘关系,家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人际关系,在后天的生活中,人们围绕这个核心建立起血缘家族关系之外的联系,使交往关系得以延伸,也即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所营建的虚拟关系依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不信任,在“上网目的”的询问中,大学生普遍并不把互联网作为结交朋友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但是全球化的进程使得社会的流动性大为增强,关系网的异质性、疏散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时强调共同的生活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和情感认同的特殊主义信任已经无法实现社会资本的现实增长,于是以信用契约和法律准则为基础和保证而建立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也渐渐在中国社会中滋长起来以解决社会资本增长的瓶颈问题。普遍主义信任的作用在于使得信任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引致不同家庭、不同地区乃至同社会的“陌生人”之间进行合作的形成和展开 。

  目前中国社会业已形成了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相互作用的局面。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空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是其首要承担的职能,这种基于共同接受的编码程式和价值标准而不包含个人情感因素的体系更适合用于发展普遍主义信任,相比之下,建立于感情、人情和熟悉度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特殊主义信任模式则更适合通过现实中的社群生活来加以发展。将社会信任映射到社会资本上来,特殊主义信任对应强关系的紧密型社会资本,普遍主义信任对应弱关系的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学校这个社群同样是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的混合体,符合相同的逻辑。这也就从更深的层面上解释了为何校内网的使用与跨越型和维持型社会资本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效应,而与紧密型社会资本则无明显联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嵌入互联网的社会资本也因为依附载体的开放性而使边界变得模糊——也即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或者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取之间的平衡问题。 不管当事人愿意与否,SNS网站存在将其所拥有的人际网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他人的可能。这反而是对全球化语境下个人主义勃兴现象的一次逆反过程。

  结论和不足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互联网社会资本(以网络资源总量来衡量)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其中网络密度和网顶越大,互联网社会资本越多;网差越大,互联网社会资本越少。

  2、网络的使用强度对三种社会资本都会产生影响,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通过校内网的使用嵌入到虚拟SNS当中去形成相应的互联网社会资本。

  3、校内网的使用并不利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维系,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网络化个人主义的表现。

  4、心理变量、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变量对三种社会资本都产生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网使用对于那些对生活满意度不高的人提高其跨越型社会网络资本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性格越外向越有利于维系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维持型社会资本,孤独感对跨越型社会资本具有显著影响。

  5、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角度来看,家庭经济水平不利于维系跨越型社会资本,但利于维系紧密型社会资本;父亲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跨越型社会资本越多。

  本研究将职位生成法引入到网络社会资本研究之中,探明了四种网络结构特点对网络社会资本的影响,使用因子分析将网络社会资本区分为三个部分,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虽然尝试从网络结构的角度来解释网络社会资本,但由于第二次调查的样本量太少,未能建立与初始网络结构模型相嵌套的完整模型,这是本研究的一大遗憾;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于社会资本的操作化来自于翻译的国外学者所通用的量表,其在中国的适用与否,即其效度仍需要检验。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王成军  杨旭  唐小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互联网社会资本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online social capital,网络社会资本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