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95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1-27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万物商店》
《万物商店》
《新数字时代》
《新数字时代》
《孵化Twitter》
《孵化Twitter》
《2033年的生活》
《2033年的生活》
《现实已被打破》
《现实已被打破》
《Cypherpunks》
《Cypherpunks》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网络智慧》
《网络智慧》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全民书写运动》
《全民书写运动》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銆夿ehind the Cloud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浮云背后:Salesforce.com从创意到十亿美元级公司并且变革产业的幕后故事》,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提供了111条商业建议,或者说是“战略”,全都来自他在创办和运营Salesforce中的经验。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浮云背后:Salesforce.com从创意到十亿美元级公司并且变革产业的幕后故事》
Behind the Cloud: The Untold Story of How Salesforce.com Went from Idea to Billion-Dollar Company-and Revolutionized an Industry (Hardcover)
~ Marc Benioff (Author), Carlye Adler  
  • Hardcover: 304 pages
  • Publisher: Jossey-Bass (October 19, 2009)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0470521163
  • ISBN-13: 978-0470521168 

  •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是俄罗斯裔美国人,“云计算”的最早传道者。1999 年,马克·贝尼奥夫从甲骨文公司(Oracle)辞去高级副总裁之职后,召集了一批开发人员齐聚在他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公寓里,创立了 Salesforce。
    一开始,马克·贝尼奥夫向从小公司到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这种大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推销,他的理念是它们不应该把钱花在昂贵的服务器和复杂的软件系统上,而且还得为客户管理数据库定期支付维护费用。他劝说它们每月支付 Salesforce 公司一定的费用,然后在网上登录其软件程序。不需要再更新个人电脑。不会在网络堵塞的时候出现电脑死机。Salesforce 会全权负责管理。这就是马克·贝尼奥夫的“云计算”。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 Salesforce 公司设计出了更为先进的安全系统,许多客户开始找他们签约。经纪公司和银行在内的许多公司逐渐适应甚至偏爱于使用异地数据中心来备份重要数据,这大大助长了Salesforce 公司业务的发展。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 2012 年,在线订购软件总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8%,达到 198 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独立软件即服务模式公司,Salesforce 必将从需求增长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书评:马克·贝尼奥夫的兵书编辑本段回目录

      Salesforce.com的CEO在他的新书中解释了他貌似疯狂实则理智的做事方法。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把我也写入书中。

        Salesforce.com公司CEO贝尼奥夫的新书《浮云背后》(Behind the Cloud)即将问世,他称之为未来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兵书”。该书的另一位作者是记者卡里·阿德勒(Carlye Adler)(《财富中小企业》杂志原记者)。书中贝尼奥夫提供了111条商业建议,或者说是“战略”,全都来自他在创办和运营Salesforce中的经验。

        在第23条战略“记者即作者,给他们讲故事”中,可以找到我的影子。

        是的,这里并未提及我的名字,但是他绝对是在谈论我和媒体界的同行。贝尼奥夫写道:“Salesforce.com欢迎记者的到来,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与客户交流,还热情地把他们介绍给客户进行采访。”

        叫我见证人吧。毕竟我在曼哈顿的晚宴上得到了这本书的试印本(正式发行在10月19号),在那儿我们这些记者被热情地介绍给那些客户。

        在第24条“有选择性的结交记者”和第25条“发挥想象力,创造你自己的隐喻”中,贝尼奥夫继续解释说,把一个公司的故事讲给记者听是项很好的公关活动,远比投放巨资做广告强。某个顶级商务期刊发表一篇报道,或者哪怕只是一个简短引用都比在它上面做大幅广告更有效更可信。贝尼奥夫巧妙运用这个战略,彰显自己的优势,把公司打造为媒体眼中的创新领导者,攻击那些传统的软件巨头,如SAP、微软(Microsoft)、IBM,甚至他的老东家甲骨文(Oracle)。

        当然,贝尼奥夫的建议或者战略不只局限在媒体公关上,对自己在创建公司时积累的经验,他也给出了深刻见解。(在纽约答谢客户的晚宴上我遇到了Salesforce的一位高管,他说看到贝尼奥夫在书中透露公司一半的员工都从事销售,他十分惊讶,因为他觉得这是公司的秘密武器。)不过有时候,这样的揭秘可以把《浮云背后》这本书从一本充满陈词滥调的商业厚书提升为一本某某知情人士写的兵书,毫无疑问这就是贝尼奥夫与合著者的初衷。

        但并不是说书中就没有陈词滥调的东西了。贝尼奥夫很慷慨地称赞自己的员工和朋友,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他过多地使用“天才”一词,用“天才”来指每个人,从MC·哈默(态度是很严肃的)到来自日本的直销主管。

        说到自己公司所做的慈善活动时,他表现得最为激动。Salesforce捐出公司1%的利润,1%的股票和1%的员工时间,做慈善活动回馈社会。在书中他写道,他给员工一定的时间做慈善活动是因为他想培养员工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是他在之前的公司中体会不到的。他解释说:“或许慈善活动能使员工不会像我在甲骨文工作时感觉那么迷茫。”(战略66:在你的生意中建立自己特有的基础)

        当然,贝尼奥夫最后把这种迷茫转而用在了创建Salesforce.com上。通过让员工始终保持积极性,他不仅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还避免了一些精明并且对公司不满的高管跳槽开办下一个Salesforce。

    背景阅读:一个公司如何从选择慷慨付出发展到取得亿万美元的成功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面我们讲述了如何开始自己经营的一章内容,希望你确实受其鼓舞开始考虑自己经营。这儿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是一家新企业在初期经营计划中就提倡付出,经过短短的4年时间,其市值就超过10亿美元。是不是捐赠部分收入可以快速促进公司成功这一理念发挥了作用呢?

      这家公司就是Salesforce?com公司,创始人就是极具魄力的成功人士马克·贝尼奥夫。我本人并不认识马克·贝尼奥夫,但是我大学时代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娶了他的妹妹。在几年前一起打高尔夫球的时候,这位朋友告诉我他妻子的哥哥准备创立一家新公司,准备通过采用在线接触管理系统淘汰传统的接触管理软件(这样就不再需要软件或与网络相关的一些工作了)。我的朋友在向我描述这家新公司的发展方向时,我清楚地意识到贝尼奥夫在努力改变21世纪的商业经营模式。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贝尼奥夫在努力发展新公司的同时,完成了一些我闻所未闻的工作--他把Salesforce?com公司资产净值的1%投入基金会,用于帮助他人,还将公司利润的1%(以产品捐赠方式)用于帮助他人,而且倡导员工用1%的工作时间帮助他人。他之后在各处接受采访、发表演讲,声称如果美国和其他国家有更多的公司愿意将公司股票和利润的1%用于帮助他人,或者利用1%的时间帮助他人,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如果全球范围内所有的公司都回馈社会,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多么伟大的观念!如果所有公司都回馈社会一小部分自己的股票、利润和时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不需要很多,其实只需要很小的比例,如贝尼奥夫所提的1%。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人人都行动起来以后。想象一下,沃尔玛或微软从第一天开始就将其资产净值的1%用于捐赠的情景。

      2004年6月,贝尼奥夫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创立Salesforce?com公司4年之后,公司就上市了。一夜之间,他的净资产就迅速增长到约2?5亿美元,Salesforce?com的市值约1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贝尼奥夫成立的慈善基金会的捐款也猛增到1000万美元。然而,在此之前,基金会就资助着13个国家的慈善项目,积极影响着5万个家庭。同样重要的是,85%的Salesforce?com员工通过贝尼奥夫提倡的"时间回馈计划",自愿服务于所在社区,取得了非凡的成绩,Salesforce?com还免费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司产品。

      我认为这还只是Salesforce?com慈善项目的一个开端。公司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业绩是偶然吗?关于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从心底认为,贝尼奥夫决定拿出公司资产净值的一部分回馈社会绝无害处,而是大有裨益。每天都有公司上市,促使Salesforce?com脱颖而出的原因就是其回馈社会的行为。

      现在我们知道了付出可以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改变我们的生活。记住这一点,我们再来具体了解如何进行付出。

    软件终结者马克-贝尼奥夫编辑本段回目录

    软件终结者马克-贝尼奥夫

    软件终结者马克-贝尼奥夫 

      文/李洁 图/Phototex

      历史的定位

      Salesforce的董事会名单中赫然有着大名鼎鼎的行内领袖——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和CNET总裁Halsey Minor,但拥有31%股份的创始人、CEO马克·贝尼奥

    夫(Marc Benioff)才是最大的股东,并已是真正的千万富豪。

      贝尼奥夫坦率的言谈方式和个人魅力,很容易让身边的人在惊喜的同时,接受和喜欢他。当然,年届不惑的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近2米的身高,也不仅仅是他传奇般的经历:

      Salesforce网站将贝尼奥夫称作软件工业25年的老兵。这是事实。在他还是伯林盖姆中学的学生时,就已经和两个朋友为

    苹果Ⅱ编写了一套Atari游戏系统。

      1986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马克·贝尼奥夫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之后加入甲骨文公司。13年中,他任职于销售、市场、产品开发等部门,并凭着出色的业绩,被评为甲骨文公司的销售明星,受到埃里森的赏识。

      25岁,贝尼奥夫成为甲骨文最年轻的副总裁、埃里森的左右手,年薪30万美元,丰田跑车换成了法拉利——据说比埃里森开的那辆法拉利还要贵。

      为了“一个历史的定位”、“寻找精神上的启迪” (引自贝尼奥夫的原话),已经是副总裁的他毫不犹豫地离开甲骨文,于1999年创立Salesforce公司,宣布将成为传统软件时代的终结者。

      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贝尼奥夫和他的Salesforce公司却仿若一直停留在1999年的鼎盛。他开创了软件营销新模式,被业界誉为“营销天才”,2004年《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年度40岁以下富豪榜中,以3.76亿美元列第十位。

      6年过去了,公司拥有的客户和付费订户数量,让当初反对CEO史蒂夫-鲍尔默收购Salesforce的微软高层们感到心惊,比尔·盖茨将其列入微软的4个竞争对手之一。

      No Software

      与其说贝尼奥夫是抓住了时代,莫若说是一件重要事件让他的公司从互联网商业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他今天的骄傲:Salesforce正在创造巨额利润。

      旧金山最繁华的Market大街一号是Salesforce公司总部,墙壁上到处贴着类似禁烟标志的圆圈加斜杠标志,但上面的“No Smoking”变成了“No Software”——禁止软件,就连马克·贝尼奥夫的衣服上也带着这个标志;而公司的电话号码是1-800- NoSoftware。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Salesforce要成为“软件终结者”,“software as a service”,把软件当成服务来销售。

      贝尼奥夫开创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以CRM(客户关系管理)为灵魂和核心向其他业务延伸,推出的替代方案价格大约只有一个软件包总拥有成本的10%,为其近2万客户的销售组织提供On Demand(按需供应)和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

      在贝尼奥夫看来,传统的软件概念——购买、安装、使用,都将随着他的“On Demand(按需应用)”到来而结束,用户不再需要购买任何软件和硬件,只需要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使用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统治某个市场,而是创建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们不仅将拥有我们的小众市场,而且创建一个巨大的行业并领导这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有很多人声称Salesforce是他们的创意,其中也包括甲骨文老板埃里森。

      当初原本还有一个支持者——Siebel公司的创始人汤姆·撒贝尔(Tom Siebel)。汤姆是另一个从甲骨文公司出走后创立公司的人。他创办的Tom Siebel和Siebel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已是甲骨文的劲敌。Siebel公司是业务管理软件领域的知名品牌,囊括大中小企业。

      贝尼奥夫与汤姆·撒贝尔是多年好友,他甚至也是Tom公司的股东之一。最初贝尼奥夫打算在汤姆的支持下成立外围公司,但汤姆最后改变了主意,觉得成立公司不如在Siebel公司内部成为一个部门。这全然违反了贝尼奥夫的初衷。

      不久,贝尼奥夫得到埃里森大力支持,为新公司成立投资了200万美元。“我其实没冒什么风险,拉里告诉我,如果我失败了,可以回甲骨文公司去”。

      奢侈的发布会

      1999年3月,贝尼奥夫在自己家旁边租了一个公寓,自己投资600万,加上埃里森的200万、从私人投资者手中筹集到的2600万,贝尼奥夫用这3400万美元创立了Salesforce公司。

      贝尼奥夫请了三名开发人员开始编程,每天早晚两次检查他们的工作。夏天的时候,公司做出初期产品,贝尼奥夫不再在甲骨文公司的办公室里办公了;年底,34岁的他正式脱离甲骨文。

      贝尼奥夫请来Hyperion Solutions的前总裁约翰·狄龙(John Dillon)担任执行长,对30个公司进行测验计划。

      2000年,公司开始有了最初的200名客户,但小规模的营业收入让公司还未实现赢利,但贝尼奥夫决定为Salesforce公司举办第一次正式的产品发布会,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IT产品发布会更出色的晚会。

      2月22日,旧金山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院,在摇滚歌星B-52s的歌声中,到场的客人超过2000人。贝尼奥夫为此花费了25万美元。他宣布:“从现在开始的三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我们将成为最后一个成功的dot com公司。”

      三年后,贝尼奥夫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赞助了一场慈善音乐会,庆祝公司为客户提供的管理服务付费业务销售额达1亿美元。

      2003年5月,贝尼奥夫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IT顾问委员会(PITAC)主席。

      2004年6月,Salesforce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贝尼奥夫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百名“全球明日领袖”(100名商人、政治家、艺术家)之一。

      2005年10月31日,Salesforce的季度收入达到8270万美元;客户数量18700家,包括技术、金融、银行、政府,其中有通用、时代华纳、思科、美林证券、AMD、诺基亚、雅马哈及eBay易趣等大企业;付费注册用户数量达到351,000,而一年前仅为195,000;在同类型网站中市场占有率为最高,达到近50%。

      谁害怕Siebel

      贝尼奥夫将目标锁定10到200人的中小型企业,为它们提供以前无法负担的昂贵业务软件服务。同时,为了争取销售管理软件先锋——Siebel的客户,贝尼奥夫注册了Seeball.com和Seebile.com这两个网域。

      作为对他的回应,汤姆·撒贝尔直接成立了网站Sales.com,走与贝尼奥夫一样的路线,甚至提供免费的服务。

      撒贝尔直言并不担心贝尼奥夫会超过他。但如果说他没有在与贝尼奥夫的竞争中苦苦挣扎,那是谎言。在公开宣布公司计划两年内超过Salesforce后不久,撒贝尔公布了CEO麦克·罗瑞的辞职书。

      贝尼奥夫有着大男孩的急躁。“我从埃里森那里学到一件事,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生气,更不要对竞争者生气。埃里森的‘孙子兵法’就是要让对手不安。当对方气愤和激动时,你就能轻而易举将其击败了。”

      贝尼奥夫的热情和固执己见让他从不缺乏创新和成功的动力。“Siebel的墓志铭上会写:他们发明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是顾客并不喜欢这个产品。”

      埃里森2.0版

      媒体戏称贝尼奥夫为“埃里森2.0版”,而贝尼奥夫也称埃里森是恩师、榜样和朋友。

      1990年代在甲骨文公司担任CEO、与贝尼奥夫和埃里森共事多年的雷恩说:“贝尼奥夫非常出色,他知道如何吸引每个人的目光。”雷恩说贝尼奥夫和埃里森非常相似,都对市场有着非凡的热诚和敏锐的洞察力,“两个梦想家。”

      和埃里森一样,贝尼奥夫很傲慢。2000年中期,埃里森无视雷恩多年的成功,将他排挤出公司;稍后的2001年,贝尼奥夫为了更全面掌控公司,解雇了Salesforce的CEO约翰·狄龙。

      贝尼奥夫甚至解雇了他的恩师。2000年,贝尼奥夫发现甲骨文推出一个名为OracleSalesOnline.com的网站,与Salesforce.com直接竞争。怒气冲冲的他立刻打电话给埃里森,要求他辞去Salesforce公司董事的职位,遭到埃里森的拒绝。贝尼奥夫把事情的真相曝给了媒体,《华尔街日报》很快刊出两篇文章表示对他的支持。不久,埃里森给贝尼奥夫发来邮件正式辞职,但贝尼奥夫最终还是保留了他的股票和股权,并说他们仍旧保持友谊。

      狄龙说:“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这不过是镇里的老故事。当你成为像马克那样的企业家时,你不得不任性些,并深信你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路。”

      但尽管如此,狄龙仍然是贝尼奥夫的崇拜者,仍然拥有Salesforce的股份,并在他自己后来成立的公司Navis订阅Salesforce的服务。

      “这听起来似乎很宏伟,但这家公司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当然,我觉得似乎是我制造了汽车,但现在由贝尼奥夫驾驶。”

      快乐的软件破坏者

      “保持快乐一直是公司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快乐地消灭软件工业。”

      他花10万美元租下旧金山Pac Bell公园,邀请顾客与公司员工一起参加野餐会。-

      身穿夏威夷花衬衣、带着爱犬上班、在公司踩单脚滑行车的贝尼奥夫是资本家与理想主义者的奇妙结合。

      贝尼奥夫是Dalai Lama的狂热崇拜者、彻底的素食主义,他甚至未经许可使用Dalai Lama的肖像(后来被迫公开道歉),并用“通往启迪之路没有软件”作为销售口号。虽然对佛教非常着迷,却不是佛教徒。贝尼奥夫说自己在甲骨文的时候为了减轻压力开始练习瑜珈和冥想,至今已有十年,公司现在每星期为员工开两次瑜珈课。

      休假的时候,贝尼奥夫去夏威夷的别墅,远离未来、工业、公司、生活,和海豚嬉戏玩耍。当然,他也不得不通过互联网和越洋电话遥控公司。

      作为美国第四代移民,贝尼奥夫的父母家族均为俄裔,1800年代后期从俄国移居宾西法尼亚,后定居旧金山。家族曾经是毛皮商人,在六七十年代还经营过一家名为Benioffs的百货公司。

      人物访谈

      “震撼式的巨变正在我们的行业发生”——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访谈

      文/默鸣 发自旧金山

      mangazine·名牌:你似乎对自己身处的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有媒体甚至认为你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软件巨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礼貌,你的这种自信或者“傲慢”依靠的是什么呢?

      贝尼奥夫:毫无疑问,震撼式的巨变正在我们的行业发生,成本巨大、使用繁杂的老模式肯定要被成本低廉、易于使用的新模式取代。这种巨变来自于“On Demand(按需供应)”和“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用户不再需要用传统的方式购买、安装任何软件和硬件,只需要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使用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mangazine·名牌: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贝尼奥夫:软件业的这种变化比以往20年中信息行业里所有的变化都要深刻,甚至比PC机出现还要深刻。

      mangazine·名牌:你觉得带来这种“革命性”巨变的人就是你本人?甲骨文老板埃里森说这一创意他也有份?

      贝尼奥夫: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商业模式,之前它也曾以许多种面目被表现出来,我只是更为清晰地宣布了“On Demand(按需供应)”和“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时代的到来。

      我曾经得到了拉里(拉里·埃里森)很多的帮助,我们也一直是好朋友,由于对相似工作的热爱,我们经常探讨一些问题,当然,互相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mangazine·名牌:在软件服务提供商之中可能出现一个“微软”吗?

      贝尼奥夫:无论如何,最本质的变化是,传统的软件安装、升级等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商业网络(The Business Web)时代。而最明显的例子是,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对软件公司失去兴趣,开始转而投资软件服务提供商。

      mangazine·名牌:但微软也推出了“微软Live”在线软件服务,凭借原有的实力,这样的传统软件企业是否有可能进入和占领Salesforce所涉足的领域?

      贝尼奥夫:早在1995年,盖茨在他的“互联网浪潮”(The Internet Tidal Wave)演讲中就提出了微软将怎样占领网络的计划。但是10年以来,除了克隆了一个速度缓慢的网络浏览器之外,微软在互联网商业化上还做了些什么?答案是,什么都没有。

      况且,“微软Live”的“On Demand(按需供应)”版本和他们现有产品线无法相容,他们并没占到先机。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amazon.com/Behind-Cloud-Salesforce-com-Billion-Dollar-Company/dp/0470521163/ref=sr_1_1?ie=UTF8&s=books&qid=1259332471&sr=1-1
    http://www.fortunechina.com/first/content/2009-10/14/content_25417.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Behind the Cloud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