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开心指数
陈刚
王石川评开心城市(2009-07-23 14:42:20)[编辑][删除]标签:杂谈 分类:杂谈
在全国进行的为期两周的测试中,北京的“开心指数”为56.06%,最终以0.5个百分点的优势,超过上海摘得“最开心城市”桂冠。此外,开心指数排名第二到六位的城市按顺序分别是:上海、昆明、西安、广州和成都。(7月20日《京华时报》)
如此费时、费力,实在弄不懂组织者进行“开心指数”测试有何现实价值?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撑还是意图粉饰,为形象工程擦脂抹粉,抑或干脆就是一个数字狂欢,一个穷极无聊的游戏?让人困惑。
不过,打量这一测试结果,笔者不仅没有感到开心起来,反而忧从中来,因为我看到了被测试者的不开心。即以荣膺最开心城市的北京为例,北京的“开心指数”为56.06%,反过来解读这一数据,可以说不开心或者未置可否的人高达近一半。换言之,即便名为最开心城市,也只不过刚过半数的被测试者感到开心。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开心的人不算多,不开心的人不算少,当然不值得欣喜。
其实,与其进行开心指数的测试,不如进行不开心指数的测试。如果北京勉强算是最开心城市,那么有没有最不开心城市?如果有,哪个城市是最不开心城市?居民为何不开心?这一切都需要追问。
前一段时间,有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貌似很火,有人称,实际上不是中国不高兴,而是中国人不高兴。斯言诚矣。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称:微笑和轻松是许多海外国家给我们最大的印象,你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不同肤色,语言,不同的职业,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些人的脸上都有微笑和轻松的痕迹,尤其是当大家双目交汇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多会微笑着来表示礼貌,微笑是来自心底。在中国,却很少看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微笑。说中国人很少微笑,这话大抵不错,当我们走上街头,我们遭遇的多是一张张悲戚的脸、愁苦的脸、冷漠的脸、沉重的脸、麻木恣睢的脸,确实罕见有发自内心的带着微笑的脸。据报道,某机构在对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只有9%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个快乐人,而英国为36%,印度为37%,美国为46%。
中国人为何不开心?我们每个人为什么不开心?这当然是一个宏大的叙事,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并且因人而异。但我想,如果荦荦大端地谈,不外乎如此几点:活得累,生活、工作皆有沉重压力;贫富悬殊,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程度不高,常怀后顾之忧;教育、住房和医疗三座新大山屹立多年,难以撼动;食品不甚健康,居住环境不甚宜居,水、空气等污染触目惊心;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腐败未得到有效根除,愤恨不已却无可奈何……而这些又极具共性,不是一个群体所遭遇的困境,而是绝大多数国人都面临的现实。相信有了这些不开心的事,很难让人能开心起来。
社会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跑步机效应”,意即经济发展了,但是人们的幸福水平还在原地不动,更有甚者是大踏步后退。这样的发展显然就背离了发展的初衷。应该说,这些年我们的经济的确突飞猛进,物质极大充裕,但我们的开心并未水涨船高,是我们太不知足还是权利意识更复苏等其他原因?事实上,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同时带来必备的社会保障,如果不同时铲除腐败孳生的土壤,如果不根除日益激烈的贫富悬殊,开心终究只是一种奢望。要说开心,也只是少数人的开心,是那些从改革中大获其利的蠹虫们的开心,是那些有雄厚保障的公务员的开心,是那些年薪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垄断巨头高管的开心……比如,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工作的人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幸福指数最高:66.28。
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权利,每个人更有开心的权利,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开不开心都是一种幸福。但是,如果外在的因素导致很多人不开心,这就不正常,就值得深思了。“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一句名言。也许在当下,让国人过上舒适的生活,方是提高开心指数的一个最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