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12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6-21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经济超美
中国经济超美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李光耀纵论中国
李光耀纵论中国
383改革方案
383改革方案
查韦斯传奇人生
查韦斯传奇人生
创富大户领域
创富大户领域
欧洲新工业革命
欧洲新工业革命
远离学术界
远离学术界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美国社会主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富人的美国社会主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有一张巨大的企业无忧网,让银行可以免遭惩罚地豪赌,却对苦苦挣扎的个体视而不见。 

斯蒂格利茨

(图)美国式社会主义美国式社会主义

随着人们对经济复苏“绿芽”的广泛议论,美国的银行开始了对那些监管他们的努力的反击。尽管政治家们满口是其防止危机再现的监管改革要务,这儿却实在是危机四伏——银行将纠结起其残存之力去争取足够的空间以续其昨日旧梦。

旧的系统对银行业者来讲(即使不见得是对其股东)顺风顺水,他们凭什么拥护改革?确实,在努力拯救他们的同时我们并没有致力于思考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后危机金融体系,到头来我们终究将拥有一套更缺乏竞争的银行系统,包罗着几许大得不能垮掉,抑或更大的银行。

长期以来的一个认识是这些大得不能垮掉的美国银行同时也大得难于管理。这正是他们中一些为什么表现得如此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因为政府提供着存款担保,其在重组中得扮大头(迥异之于其他部门)。通常,一旦银行出问题,政府就会操持一场财务重组;如果非得投钱进去,它当然在之后就能获得投入。官员们知道若拖得太久,这些僵尸或准僵尸银行——这些很少或没有净值却被当作依然具有活力的机构——就可能会“玩金蝉脱壳把戏”。若他们很赌一把并且赢了的话,他们则会带着收益走人;若输了,则政府买单。

这不只是理论;它是我们经历了1980年代的储贷危机以巨大的代价所习得的教益。当ATM机说“资金不够”时,政府不要看到这意味着银行没钱了,这要胜过于对你的账户的关注,因此它会在钱柜变空之前实施干预。财务重组中,股东一般都会被整得筋疲力尽,债券持有人会变成新的股东。有时政府会要再注资,有时它会找来一新投资者来接管这一烂摊子。

然而,奥巴马管理当局却引人了一个新的概念:大得不能财务重组。其管理当局认为如若按对这些大银行的常规去做的话,世界会大乱。市场会恐慌。因而,我们既碰不得债券持有人,哪怕是那些股东——即使其股份的主要实际价值仅仅反映在对政府救援的要价上,我们也碰不得。

我想这种判断是错的。我想奥巴马管理当局已经被政治压力和这些大银行的恐吓压倒了。结果就是:其管理当局把拯救银行与救助银行家及其股东这两码事搅在了一起。

重组会赋予银行一个重来的机会:新的潜在投资者(不管是权益还是债务投资)将有更多的信心,其他银行会更愿意贷款给他们,同时他们会更愿意贷款给别人。债券持有人将从有序的重组中获得收益,并且如果其资产价值确实比市场(和外界分析师)认为的要高,他们终究会兑现这一收益。

但所能看清的一点是奥巴马策略的现实和未来代价都是极大的——迄今为止,其有限的重启贷款的目标都没有实现。纳税人不得不掏出数十个亿,并且为担保那些未来将有可能兑现的账单已经投进了数十亿之巨。

重订市场经济规则——以利于那些导致全球经济大受伤害的人的方式——比起昂贵的金融成本来更糟糕。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太不公平,在他们看到银行将给他们用以恢复贷款的数十个亿转而用于支付巨额红利和股息之后尤其如此。撕毁社会契约是断不该轻易去做的事情。

但是这一人造资本主义新型,寓于其中的是损失的社会化和利益的私人化,是注定要失败的。失去了市场的基本原则,这些大得不能重组的银行知道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地玩下去——并且,拜联储促成的几乎为0利率的可得资金,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这么干。

有人将这一新的经济机制叫做“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关心的是一般大众。与之相反,美国对成千上万失去了其居所的美国人却几乎无所作为。丢了工作的工人得到的仅仅是39周的有限失业津贴,之后则任其自生自灭。并且,一旦他们丢了工作,多数也同时丢掉了其医疗保险。

美国铺开了一张规模空前的企业无忧网,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再到保险公司,现在则是汽车业,无休无止。事实上,这不是社会主义,而是长期的企业福利主义的扩张。有钱有势者一有机会就转向政府寻求援助,而穷人则几乎得不到社会的庇护。

这就提到另外一个有关这些美国的大得不能垮掉,大得不能重组银行的问题:他们是太大的政治势力。他们的游说活动曾如鱼得水,先是去监管,再是要纳税人为他们利得扫尾买单,他们还巴望着再来一次以使他们为所欲为的溜之大吉,而不顾经济和纳税人的死活。若任其发生我们就会不堪重负。

我们有必要捣毁这些大得不能垮掉的银行。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庞然大物提供了与之施加于他人的成本相对应的社会利益。而,即使我们没有将其打到,也要严格约束其所作所为。不能够让他们重操旧业——玩别人的钱。

外媒称美国大步迈向美国特色社会主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双双宣布,在美联储批准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并受前者监管。同时,接受监管的还有花旗集团、美国银行集团和摩根大通这些金融控股公司。

     对于华尔街的这次“金融海啸”,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曾称,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动摇美国的国体”。而对于布什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的“大手笔”,美国舆论则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美国彭博社22日发表了专栏作家威廉-白赛克(William Pesek)一篇题为《亚洲思考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的文章,文章提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亚洲遭遇金融危机时,美国提出了“减少政府支出和债务”、“放任房价下跌”等建议,不过在美国遭遇同样金融问题时,它却立刻抛弃了这些建议,提出了大规模的救市方案。文章说,某些亚洲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还开玩笑讨论美利坚合众国(USA)是如何演变成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USSA, 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America)的。 

    英国《泰晤士报》经济专栏作家安纳图-凯尔斯盖(Anatole Kaletsky)称,“曾经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化国家的最资本主义化的政府,已经决定铲除这个国家最大、最重要的私人金融企业的老板,以政府任命的官僚取代之。”欧元太平洋资本(Euro Pacific Capital)总裁施夫(Peter Schiff)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对此也评论说,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前德意志银行高管罗杰-依伦伯格(Roger Ehrenberg)用“我们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来评论美国政府对这次华尔街危机的反应。依伦伯格说:“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历史性的反应将我们置于一个几代人也没法看清的一个位置。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有关资本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太多你需要一点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我看来只具有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那些反对布什政府救市计划的议员也给救市带上“社会主义”的帽子,参议员吉姆-邦宁(Jim Bunning)就危言耸听地说,财政部提出的计划将驱走自由市场,在美国建立社会主义。

叶檀对话陈志武:建设具有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通用汽车破产,美国政府再次出手施救,国有化策略再度引发争论。政府是否该强势介入市场?大规模国有化是否意味着美国走向社会主义?而一系列应急措施究竟是安魂良方,还是饮鸩止渴?道德化的倾向又是否会让理智走开?深圳卫视《22度观察》特邀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对话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6月1日,通用汽车正式向美国当地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这也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制造业的基础之一,百年来辉煌的一个完结。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总统在1日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政府必须接手这些有危险的私有企业,对他们进行国有化,鉴于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全国经济是否取得恢复都得依赖他们的存在。在通用破产案审理过程中,美国政府决定对该公司投资500亿美元,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对大多数董事会成员进行重新任命。从注资疏困,到制定计划进行整改,甚至更换企业领导人。到如今拿下60%的股份,政府强势介入了企业的微观管理。

  尽管通用汽车未来是否能够崛起,美国政府的赌注是否奏效,尚难定论。但政府到底该不该强势介入经济领域,用看得见的手去干扰看不见的手,再度引发了世人的关注,争论再说难免。而这样的争论,在美国对银行业注资之时,就曾经甚嚣尘上。

  虽然奥巴马政府一直对银行国有化的说法进行躲闪,但是事实上已经控制了部分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都获得了政府450亿美元的资助。政府事实上拥有花旗银行34%的股权。作为交易,在股息发放,薪酬以及经营上,都要为政府马首是瞻。

  以下为访谈实录

  叶檀:欢迎陈教授来到我们的现场。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美国怎么样,在国内引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就是说,美国是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说,美国国有化推进的如火如荼。您说像美国银行,这家银行的话,既然他已经要两次都要走向破产的边缘,要靠政府来救助,如果按照正常制度的话,这样一家银行破产就破产了,又有什么了不起,既然雷曼兄弟可以破产,为什么美国银行不可以破产呢?

  陈志武: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因为以前,以中国为例,各个村庄,一个村庄的经济跟另一个村庄的经济基本上联系不是太多,互相分割的。所以在那种更原始的,所谓自然经济状态,各个村庄,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是太多的时候,一个地区一个村,出现了那个危机,产生那个很大的,对当地的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整个中国,对于整个全球的经济,不一定能够构成伤害。因为市场范围的大大放大了以后,就像美国银行它的业务不只是在美国,也在欧洲,也在中国,比如他们建行,持有建行的股份也被抛售,也跟具体的例子说明,美国银行它的活下去还是要出现大的问题。比全球经济,包括对经济,中国的金融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太多公众利益被绑架上去,所以相对以前,更自然,互相隔离的经济状态相比较,现在任何一家那种大的全球性的银行,或者全球性的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它可能产生的那个,对于公众利益,全球的公众利益的那个损害或者冲击太多了。

  叶檀:所以陈先生您在反证这样的道理,现在的银行大到不能倒,如果是国内的这些金融机构,比如说工行是绝对不能倒,健康绝对不能倒,因为它倒了之后中国的经济恐怕有问题。像美国银行倒了之后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会影响到巴西的经济。对不对?

  陈志武:对。

  大公司因其体量巨大,影响范围巨大,所以陷入了死不起的境地。以通用汽车为例,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政府不施加援助。那么它将可能造成130万人的失业,让美国的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通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世界多个地方都有分部,进而就能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实际上,通用汽车在欧洲,加拿大等地的业务存废,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这同样会导致大量的失业问题出现。

  通用汽车的影响,实际是本次经济危机的一个代表。在提升效率,资源整合方面,我们欢呼世界是平的。但是其危机的传导,同样也是一马平川。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陈志武:要我看的话确确实实有一个很根本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什么呢?各个国家世界上现在有800来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是享有主权的国家,那么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它的其他方面制度的安排,都是在主权的保护之下,其他的国家不能够干预,但是因为有这么多大的跨国金融机构,跨国金融公司,跨国实业公司,渗透到那么多国家里面,但是在这个时候,又没有一个世界政府具有强制力的世界政府,或者是世界性的中央银行。所以业务和经济交易范围跨越国界延伸了这么多以后,但是同时又没有一个全世界范围之内的一个共同的产权保护体系和执法体系和立法体系,那么这两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在以后不只是今天,以后会越来越多。

  叶檀:所以您是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警察,起码国际金融警察来监督这件事?

  陈志武: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个观念上的差别,依美国等国家的想法,不要有全球性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和中央警察,世界警察这样的部门。让各个国家都以主权的姿态互相做交易,然后通过双边的,或者是多边的协议,然后成立一些次序。这个是英美都主张,欧洲大陆国家的主张,可能跟中国有点儿类似,就希望不能那样子,希望建立一个具有真是的强制力,立法权、执法权,和金融政策的决定权这样一个世纪政府,两种不同对于未来世界次序组织的这个视野,到目前为止还是两方面的张力还是比较大的。

  叶檀:所以不管奥巴马怎么说,陈教授坚决需要警察?

  陈志武:在产权保护全面,保护权益方面,是需要一些跨国型的,具有强制力的那种国际组织,或者国际世界政府出现的话,可能对于越来越如何在一起的国家,民族国家的经济,这样的一个新的现实之下,有这样一个世界政府来维系跨国契约,跨国产权,跨国利益发生纠纷的时候,具有强制力的世界政府在的话,可能会对于新的全球化的世界的那个现实会减少很多未来的矛盾。

  叶檀:您作为一个制度经济学的拥护者,您是主张自由交易,自由贸易的,但是您又主张有一个强权的政府,可以监督这些机构的政府,是不是有点儿矛盾?

  陈志武:所有的自由市场,相信自由市场的学者和业者,或者是决策者,会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一个故事,那就是在产权维护,契约权益保护这一方面,这是每个国家他应该,他的政府应该胜任的工作。除了他提供这个产权保护契约权益保护之外,政府经济领域里面就不应该有太多的别的角色出现。整个的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其他的组织之间做的这个交易,完全应该留给做交易的当事人自己去自由决策。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模式。

  叶檀:我们能够理解,政府你如果是警察的话,你尽好做警察的责任,但是你不应该作为世界主体去深入微观市场?您刚才说,为了保护。

  陈志武:不能够又做裁判,又做规定制作者,又去做球员。

  叶檀:所以它又是婆婆又是媳妇,总是两者兼于一身。

  美国政府对于市场的深度介入,实施一系列的国有化策略,让美国是否转向社会主义,成为讨论的焦点。在2月份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甚至以《我们都是社会主义者》为题。而就在通用汽车破产案中,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这只是一个短期策略,来打消人们的顾虑。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作出这样的姿态。但是,人们关于美国是否放弃自由市场原则,转向强政府时代的猜测,依然不断。

  陈志武:我觉得现在因为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引发的关于凯恩斯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讨论,跟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样子,好像有一点,这个话题重新起来。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不用这么早就下这些结论。当然我们现在还身处经济危机中,有时候比较情绪化。今天这个状况使得我们今天没办法,很理性很冷静的看待这个目前的局面相对于历史其他时期来说,大概到底有多严重。

  叶檀:其实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是比较严重的,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其实接受了政府的救助,美国的法律其实为了这些还不起房贷的人也有了一些改变,这是不是让美国的经济主义产生偏移?

  陈志武:这个不太担心,因为实际上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时候,不同时期,也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1984年1987年期间,现在我们熟识的美国银行,也是有政府注资大概400亿美元,但是这个银行的前身是国家银行,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私立的银行,但是那个时候的话,做了很多的土地和房地产方面的放贷,所以债券太多,美国政府联邦政府出现,先帮政府接过来,然后做一些重组。那么很快的又把他卖给私人,后来重新上市一个完全百分之百私人拥有的银行,在19世纪拥有的这种例子更多了。

  因为美国像我们以前说得那样子,美国过去150年左右,差不多每十年左右又会来一些金融危机,但是每次金融危机,尽管跟美国的社会构成冲击,而且每次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如果我们去看看当时的报纸,这些头条,还是内容,也都是跟现在一样的,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未来就到今天要结束了,这是第一。世界末日到了,第二个共同特点,共同话题是政府必须进来干预,要出来救市,如果政府不出来救市的话美国的经济真的末日到了。每次都能很健康的吸取教训,然后倒下去又爬起来。

  叶檀:其他您很相信自我经济体的能力。

  陈志武: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我今天可以说是受到挫折,在某一些投资或者创业,或者做某些研究方面,做项目出现失败。但是我明天早晨会发现不行,我还是要继续活下去,我必须有明天,还有其他的责任,我明天又会重新来审视一下我到底可以做什么,还有什么别的特长我可以发挥。

  【短片六】实际上,在通用汽车国有化进行之时,美国银行业的去国有化也开始进行了。5月初,美国公布了19家大型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以检验其健康程度。结果公布后不久,不仅“体健”的银行——摩根大通以及美国运通等表示想对各自与财政部的250亿美元和34亿美元的借款做一了结,那些“体弱”的银行——需要增加18亿美 元资金储备的摩根士丹利也提出了归还100亿美元政府援助的申请,而对于那些仍需大量“输血”的银行——需要融资137亿美元的富国银行以及仍有339亿 美元资金缺口的美国银行来讲,转化政府持有的优先股和继续依靠政府援助都是他们根本不会考虑的筹资渠道。这多少也印证了奥巴马所说的,国有化只是临时措施。美国财政部9日宣布,10家美国大银行被允许提前归还总额680亿美元的政府金融救援资金。白宫方面表示,上述最新进展“令人振奋”,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决不意味着金融业的危机就此结束。

华盛顿邮报:社会主义开始受到美国年轻人青睐编辑本段回目录

4月18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右)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一次多边会议前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用西班牙文写的名著《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消息:据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15日报道,美国拉斯穆森民意调查机构上周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30岁以下的美国人中,37%更喜欢资本主义,33%更喜欢社会主义,30%未作选择。在所有美国人中,53%更喜欢资本主义,20%更喜欢社会主义,27%未作选择。

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梳理一下美国人对意识形态偏好的历史记录,不会看到像这样的数据。社会主义的顶峰是1921年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尤金•V•德布斯获得了6%的选票,此后几乎是每况愈下———直到上周。

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拉斯穆森没有提供任何阐释原因的数据,但我认为可以作以下推测,去年一年华尔街给世界带来混乱,以及它需要依赖美国纳税人来救市,这肯定没有为资本主义事业带来帮助。

但这些数据还有更多含义。首先,它们显示社会主义和反美主义之间的联系减弱了,在年轻人中几乎已经消失了。
苏联解体肯定对拉斯穆森调查中各年龄组出现的差异有一定影响:30多岁的人不如20多岁的人喜欢社会主义,但绝对不如年龄更长者热衷资本主义。

而且,在这些美国人选择社会主义的同时,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基本都支持有社会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对资本的管理更严格,工人拥有更多的权利,公共部门扩大化,提供私人部门无法提供的职能。
有关年轻人的数据尤其说明问题。20多岁的人比30多岁的人对社会主义———或者社会资本主义———态度更开放,因为在放任政策和华尔街金融化的巅峰时期,经济一直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

年轻人也许现在轻视华尔街———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过去和现在又知道多少?如今还有谁在谈论社会主义?答案显然右翼。根据拉什•林博、肖恩•哈尼蒂和格伦•贝克的说法,奥巴马正在带领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拉什正在做德布斯和他的同志所未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与华尔街携手,正在建设美国的社会主义。(新华网)

奥巴马的“社会主义美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说到从哪儿弄到未来10年所需的巨额资金,奥巴马成竹在胸:除削减军费和其他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之外,这笔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向高收入阶层增税

  上周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意义非凡。在成功推动巨额经济刺激计划通过立法之后,奥巴马马不停蹄,在内政、外交方面双管齐下,迈出了重大步骤。

  在上周二首次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演讲中,奥巴马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超越罗斯福总统“新政”和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的雄心壮志;两天之后,他又以总额高达3.55万亿的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案震动朝野,华盛顿两党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展开下一轮“厮杀”;紧接着,上周五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勒琼军营发表讲话,承诺在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对于已经习惯了蜗牛般缓慢政治进程的华盛顿来说,一周内一系列重大决策接踵而来,颇有些令大家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奥巴马这样迅速出手是有其考虑的。在这个寒冷的早春,美国经济噩耗频传,迫使奥巴马不得不开足马力,在执政早期努力迅速掌控局势——或者至少让世人目睹他为此作出的努力。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自己的公众支持率,也可以在失败时将问题归咎于自己的前任。奥巴马希望,由此产生的推动力能够确立自己世界领袖的地位,增加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当然,还要进一步赢得美国人民的支持。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奥巴马在不同问题上迅速推出自己的执政纲领,有助于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大家因为议程过多而无法针对所有细节开展研究和讨论。

  然而,尽管奥巴马希望“以快制胜”,但是他为今后四年美国政治经济筹划的宏伟蓝图,已经引起了美国政界、商界、学界的纷纷议论。美国是否正在走上一条欧洲式的社会主义国家道路是人们最为关注、也最具争议的根本问题。

  在上周二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讲话中,奥巴马在前半部分中为经济刺激计划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辩护,但是在后半部分中,他向世人阐述的,几乎是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全新版本:全民医疗、全民教育、绿色经济——一切都由政府出资并监管。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但是并没有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美国人的保险除个人购买外,就是雇主为雇员和家庭成员提供的群体性医疗保险。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性质的医保计划只有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和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协助医疗保险”(Medicaid)。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目前有近46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过去数位总统都曾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最终都铩羽而归。奥巴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政治意义——这部分人口是选举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因而立志推动全民医保。

  奥巴马的打算是保留私营保险公司,同时改革目前的体系,由政府出面提供一套医疗保险计划。但是,出于经济考虑,最终的结果将是人们“自愿”退出私营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导致政府成为最大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医疗保险提供者。

  这样的计划将带来政府权力的空前扩张和私营保险机构的末日,而且会耗费天文数字般的成本。

  不仅如此,在教育和能源方面,奥巴马也提出高额的政府开支计划。他要为大学教育提供更多的联邦拨款,给有大学生子女的家庭减税优惠。他还准备从经济刺激计划和政府预算中拨款上百亿美元,用以创建一个由政府设计、建立和管理的新能源产业。

  说到从哪儿弄到未来10年所需的巨额资金,奥巴马成竹在胸:除削减军费和其他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之外,这笔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向高收入阶层增税。他在预算案中提出在2011年终止布什总统针对富裕群体的减税计划,收入不少于25万美元的家庭税率将从现在的35%提高至近40%。联邦政府收入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约2万亿美元。

  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客由此发出悲鸣:美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已由34%上升至40%,与欧盟国家的47%相比,仅有7%的差距。这一比例的上升固然是因为共和党政府为拯救金融业而付出了大笔紧急开支,但是奥巴马目前的打算很明显是要将这一暂时的应急之举作为美国政府的机制确定下来。“劫富济贫”的欧洲式社会主义道路似乎已经在向美国招手。

  贫困人口固然对这样的举措拍手称快,但在一个不用工作也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的国度里,还会不会有“美国梦”?奥巴马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使美国人重新思考他们对自己国家的理解和期待。

  (作者为本报特约华盛顿观察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美国式社会主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