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505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29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信息社会畅想
信息社会畅想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上公共领域
网上公共领域
数字社会可见性
数字社会可见性
屌丝之城
屌丝之城
后工业时代产品
后工业时代产品
哈尔登监狱
哈尔登监狱
数字遗产继承
数字遗产继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网络权力下的网民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网络权力下的网民 编辑本段回目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你以为互联网给普普通通的你送来了前所未有的权柄,只要插上电源,坐在显示屏之前,进入那个虚拟的世界,你就可以成为《征途》中不可一世的君主;在NSN 上将你的工作领导买来当奴隶,派他去扫厕所;在豆瓣上占山为王,创建小组;用一个帖子发起声势浩大的网络讨论;你可以发动数以万计的网友去“”;用你的黑客技术侵入情敌的邮箱……
 你以为互联网给普普通通的你送来了前所未有的权柄,只要插上电源,坐在显示屏之前,进入那个虚拟的世界,你就可以成为《征途》中不可一世的君主;在NSN 上将你的工作领导买来当奴隶,派他去扫厕所;在豆瓣上占山为王,创建小组;用一个帖子发起声势浩大的网络讨论;你可以发动数以万计的网友去“”;用你的黑客技术侵入情敌的邮箱……

  是的,网络大大降低了权力的门槛,通过互联网你获得了原来不可企及的权力。你以为自己是互联网的主人。然而,你是否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了,却说不出来——就如《黑客帝国》里墨菲斯对尚未觉醒的尼奥说的?

  比如,你想用你的帖子参与一场网络声讨,但帖子无端被删掉了;你的豆瓣小组莫明其妙地被解散了;你在网上偷窥别人的隐秘信息,却不知另一只眼睛也在暗暗盯着你;你以为QQ、MSN给你带来了空前的交际便利,却不知你的复杂社会身份已被服务器简化为一个简单的ID号码,一旦ID被盗,你的身份即消失、交际链条宣告中断;你在网游中称王称霸,却不知道自己只是系统中的一粒寻常的棋子;你以自己推动着互联网舆论,其实你可能是被强大的舆论洪流挟裹着前行……

  你以为你是互联网上的一名权力者,其实,你的背后站着更多、更强大的统治者。仿佛有一种冥冥不可知的力量左右你的网络生活,并将触角延伸至现实世界,我们将之统称为网络权力。

  那么给你一枚药丸,就像《黑客帝国》所展示的情节那样,你想摆脱互联网的控制吗?上周二,Gmail的个人与商业用户从晚间5:30便开始无法登入使用,不过到了晚间10:44,Google表示已经修好。在Gmail消失的短短四小时之内,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用户感到呼吸困难,至少是坐立不安。

  拔掉电源插头,关掉显示屏,那个纷繁的互联网江湖在你面前消失了。但是,现在你发现你已无法与千里之外的人随时交流;无法通过网上转账交付各种账单;无法了解随时更新的消息,哪怕它们是被筛选过的。你开始像Gmail用户那样呼吸困难、坐立不安。即使你没有患上这样的互联网依赖症,但或许有一天你会被一名陌生人一把抓住:“我找到你了!”哦,那是因为你已被人肉搜索了。

  罗素说,我们无法证明世界不是五分钟前被创造的。现在大可以更新成这样的2.0版——我们无法证明世界不是五分钟前被网站所刷新的。

  在2.0时代,你无法摆脱互联网的控制,但是你应该知道,在网络之上,到底是哪些统治者在控制你的生活。


 

 躲猫猫舆论争夺战编辑本段回目录


  数量庞大的网友推波助澜,事态的最终演进,是伍皓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记者·牛思远 实习生·郑家欣

  2月27日晚,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回复《南都周刊》记者的短信中如此写道:“今天昆明阳光灿烂,虽有一丝薄雾,但阳光依然跟往常一样,明媚地照耀着神奇美丽的云岭大地。云南的天空永远是最蔚蓝最清澈的。”

  这位39岁的北大才子,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宣传部副部长,正为前往北京担任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新闻官而做着临行前的最后准备。面对这一天刚刚公布的“躲猫猫”事件司法调查结论,他选择了谨慎而意味深长的诗化语言作为回应。

  他可能学会了与纠缠不放的媒体记者“躲猫猫”。但是一周之前,伍皓的态度还是高调的,那时候他刚刚在网上发布公告,邀请网民参加“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这位年轻有为的官员高调介入的,是一场他未必能完全掌控的网络舆论争夺战。

  风起青萍之末,“躲猫猫”走红

  这场网络舆论争夺战起源于一个网络新词的迅速流行:躲猫猫。

  而“躲猫猫”暴红于网络,却是源自云南的一则社会新闻。

  1月29日中午,24岁的云南青年李荞明偷偷上山砍树卖钱,好多请几辆迎亲的车子,在17天后迎娶青梅竹马的新娘。但他被上山巡逻的民警逮了个正着,并在当天晚上进了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0天之后,李荞明因“重度颅脑损伤”医治无效死亡。

  第二天,当地媒体《云南信息报》首先刊发这则消息,其中引述了当地警察的解释:李荞明受伤死亡“是由于其在放风时间,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中玩‘ 躲猫猫’游戏时,由于眼部被蒙而不慎撞到墙壁”。随即,该新闻被网易新闻、凤凰网等网站及传统媒体转载,引起了网民广泛关注,仅在网易,两周内的网友跟帖就高达上万条。

  而其走红的另一个佐证,是在百度“躲猫猫吧”里。在2月13日之前,发帖人都在讨论这个童年游戏的乐趣,而以13日 15时46分发出的一条“躲猫猫撞到墙”的帖子为标志,这个吧迅速被“征用”,成为网友们谈论此事件的场所,甚至有人号召网友对此事件的涉案人进行人肉搜索。

  “躲猫猫”居然“躲”出了人命,这样远离常识的荒诞解释无法说服李荞明悲伤的亲友,也同样不能让看到新闻的亿万网民相信。“躲猫猫”被网友不约而同地赋予一种反讽的新释义,迅速在网络上普及开来。

  “你今天躲猫猫了吗”、“珍爱生命,远离躲猫猫”、“上联:俯卧撑很黄很暴力;下联:躲猫猫好傻好天真;横批:不如打酱油”……这个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戏谑之词,与去年的“俯卧撑”、“打酱油”获得了同等的江湖地位,被网民反讽为“中国当代三大武林顶尖绝学”。在黑色幽默的言语狂欢背后,是网络舆论对这起离奇命案真相的质疑。

  伴随着网民愈演愈烈的舆论潮,一些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跟进又反过来引发了更多网民加入,并将网络舆论风暴从最初的搞笑嘲讽引向对云南晋宁警方信息不透明的严肃追问。

  分散于各地但数量庞大的网友吹响了集结号,一场行动目标锁定为“躲猫猫”真相的战役已经在网络上登场。

  推波助澜,伍皓再点一把火

  相比网上的一片火热,现实中的云南官方却依然缄默。

  2月18日晚,伍皓注意到了“躲猫猫”在网络上的流行。这个在西藏、云南呆了16年的前新华社记者,曾连续报道过云南“7·19孟连暴力冲突事件”,心里比谁都清楚官方的缄默会产生什么副作用。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履新不过两月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原本有自己计划好的“第一把火”。他在回答《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假如没有这个突发事件,他打算举办一系列的“草根新闻发布会”,在返乡农民工就业之类的问题上,让普通民众取代过去掌握话语权的政府机关领导。“让他们来发表讲话,讲他们的难处,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忧愁,他们的喜和乐,以此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但“躲猫猫”的突然出现改变了他的主意,“第一把火”没有选择“草根新闻发布会”,而是选择了并不归他分管的网络。实际上,伍皓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上网的老网民,他深知网络舆论的力量,官方回应的缺位让他觉得应当有所作为。

  2月19日,自称“雷厉风行”的伍皓忙完了全省宣传部年会,迅速着手应对“躲猫猫”舆论事件:上午开协调会说服政法等相关单位配合,下午就在云南网上邀请网民参加“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12个小时之内,《关于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出炉,在这份公告里,伍皓以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名义,“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截止时间为当天晚上8:00,并公布了报名电话和QQ。

  这把“火”的热度超出了伍皓的意料。在公告成文之前,伍皓首先将这个消息公布在了自己的工作QQ群“伍皓的网络意见箱”里,希望里面的媒体记者和网站工作人员等帮忙安排各网媒转载。伍皓没想到的是,刚刚宣布消息1分钟不到,网友“新报边民”、“风之末端”就在QQ群里要求报名。

  随即,正式的公告内容也贴了出来,4分钟后,伍皓在群里说“新闻处的电话被打爆了”。几个最早在QQ群里报名的也都赶在第一时间在新闻处的电话里再次正式报名。动作稍晚的《生活新报》记者温新已经打不进电话了,他直接拨了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龚飞的手机,才算报上了名。到截止时间,新闻处共接到510余个网友报名的电话。

  “可能按照传统来说,对待网络,对待网民,大家都觉得网民是非理性的,而且基本上是以谩骂为主,可能他也比较偏激比较片面,那么我们就不值得去大惊小怪。通常我们对网络舆论可能就是置之不理,完全一种漠视的态度。但是我觉得,这次从舆论管理来说,主要体现我们对网民、网络舆论的尊重。(通过尊重去引导?)对,用坦诚之心去换取。”伍皓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他对“躲猫猫”网络舆论的主动介入,也的确扭转了舆论方向。尽管也有网友质疑,支持的声音却是铺天盖地,“阳光政府”、“标本意义”的赞誉声响彻云霄。

  波澜再起,网络舆论转向

  当晚,云南省宣传部公布“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名单,委员会由4名政法界人士、3名媒体记者和8名网友组成。伍皓对云集昆明的中外媒体高调宣称:“网络舆论,要用网络的办法来解决,要真正信任网民,用非常坦诚、开放、开明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舆论。”

  2月20日凌晨,被任命为调查委员会主任的“风之末端”在天涯杂谈发布帖子《求真务实,不辱网友使命——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发誓“不负众网民和社会公众的重托”,被板块推荐置顶,一时成为热帖。而其仿效诸葛亮而作的《出师表》,也同样得到网友的热捧,舆论一边倒地对调查团查明真相寄予厚望。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2月20日一早,在全国媒体长枪短炮的包围下,8名从网络江湖回到现实世界的网友委员聚集在云南省委宣传部门口。伍皓为他们准备了前往事发地晋宁的中巴车,并声称不会对其调查过程和结果做任何控制或审查。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事件调查委员会”的网友们发现,整个调查他们只能询问官方人员、听取官方的介绍,不能会见在押嫌疑人,不能浏览监控录像,也不能查阅检方的技术报告——他们根本无法接近事件的核心部分。“调查”期间,晋宁县检察院一而再、再而三地举起“保密”的尚方宝剑,这让网友失望,也让以“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为标榜而大张旗鼓邀请网友参与调查的伍皓显得尴尬。

  2月21日凌晨,仅仅走马观花了一天的网民调查委员会匆匆做出调查报告,7000多字的内容基本限于流水账式的记录,称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探寻真相”。一时间,舆论大哗,形势急转直下。网易20日至21日进行了“云南征网友调查‘躲猫猫’,你咋看”的网络投票,高达72.09%的网友认为“没多大用,做做样子”,选择“很好,尊重民意,有进步”的仅有 10.3%。而在腾讯的类似投票里,4万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同样将71.46%的票投给了“官方作秀”,认同“民意所趋”的只有20.60%。

  顷刻之间,网络舆论的风向转了。

  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黯然将其高调发在天涯杂谈的帖子标题《求真务实,不辱网友使命——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修改为《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这一举动被眼尖的网友挑出来嘲弄了一番,更多的跟帖则开始指责和谩骂,而在前一天,这里是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与鼓励。“网友调查团”的受挫,使得对调查委员会的关注热度甚至超过了对“躲猫猫”命案本身。

  一波三折,调查者反遭调查

  失望和愤怒之下,网友祭出了屡试不爽的“人肉搜索”法宝,将焦点对准了调查委员会里的网友代表。一场更草根的“网友调查”又开始出发。

  首当其冲的是分别担任委员会正副主任的“风之末端”和“边民”。前者真名赵立,在被网友搜索到的《昆明日报社2007年工会工作计划》中,他是昆明日报社工会的宣传委员。而后者“边民”也被网友发现,其与赵立早就是老相识,还曾在此前云南电视台的一次会议上一起作为“热心观众”露面,其真名董如彬亦遭曝光。他们的真实身份被粗暴的网友当成了“网托”的“铁证”。

  “人肉搜索”继续开动,同样有着“体制内”媒体背景的温星、“吉布”、“ 能石匠”也都先后被网友调查出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温星是《生活新报》的记者,“吉布”是昆明信息港的编辑,“能石匠”曾做过编辑和策划人,现在是互联网的自主创业者。这些调查委员会成员迅速从“草根英雄”沦为网友嘲讽的“ 御用走狗”,而伍皓组织的“网友调查”,则被网友指责为危机公关的一场“秀”。

  面对网友的强烈质疑,“边民”,这个脾气火爆的生活新报网评论总监一度在天涯杂谈与网友对骂。同时,他还以“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在腾讯、网易、新华网等博客和生活新报网、云南信息港、云南网、云南电视网、天涯云南等论坛上接连发表了六篇《躲猫猫调查,边民个人声音》,以及《躲猫猫调查委员会“民间代表”——边民发飙》、《风之末端在“躲猫猫调查”中表现很好》等文章。并于2月24日偕同能石匠、李宁、吉布等人接受天涯在线访谈,在为“ 网友调查团”辩护的同时,也对“躲猫猫”事件中的疑点继续追问。

  “始作俑者”伍皓也没闲着。

  2月22日下午,即 “网友调查报告”出来的次日,他和“风之末端”赵立出现在云南网的直播室,正面回应网友的质疑。伍皓对网友代表的选拔标准和选拔过程做了重点说明,公开否认了“政府找托”的猜测。他解释其承诺最先报名的人将成为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是因为担心没人愿意参加,因此计划带有“悬赏性质”。而赵立对于网友对其独立身份的质疑,依旧做出“清者自清”的姿态,表示其过往文章都可以由网友去查,并在随后媒体的采访中表示,自己与云南电视台的关系只是“聘用”,连养老和社会保险都没有,“根本就不算体制内的人,而是自由身”。

  相比之下,伍皓的做法更彻底。在线答疑结束后,他干脆向在场的媒体公开了自己策划“网友调查团”时的QQ聊天记录。这份随后发布在云南网上的记录长达41页,在充满疑惑的网民中间再次掀起轩然大波。而据伍皓向《南都周刊》记者透露,截至2月22日结束在线访谈,他本人手机“基本就没停过”。意外繁忙的周末,伍皓接了两三百个电话,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就是解答网友的咨询与质疑。

  “躲猫猫”论战波诡云谲,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风之末端”后来选择了沉默,放弃对网络舆论权力的角逐,再没在受攻击最多的天涯出现,并婉拒了《南都周刊》记者的采访。

  水落石出,终于躲不了猫猫

  伍皓等人的沉着应对让网络舆论产生了新的变化。

  在天涯杂谈,随着“网友调查团”隐藏的信息一步步披露,原本一边倒的网友出现分裂,有人继续冷嘲热讽,而以“ieytytyy”、“我家的狗狗叫旺财” 等为代表的网友则开始否定“托”的猜测,并力图将舆论的焦点转移到对司法机关的拷问上。在随后的几天里,双方以每天数百条跟帖的速度展开了辩论。

  而在新浪网2月23日发起的关于“你如何看待云南邀网民调查‘躲猫猫’事件”的网络投票中,高达78.1%的网民认同“网络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更公正”。同时,虽然对云南省官方此次举动的评价好坏参半,但“网民参与监督”这一模式却获得了网络舆论压倒性的支持。

  这种转向更为明显的是“边民”博文后的回复。从第三篇《躲猫猫调查,边民个人声音》开始,支持“边民”的声音渐渐代替质疑占据了主流,他重新得到了部分网民的理解与拥护。从2月27日开始,“边民”继续在网上发表《“躲猫猫看守所”内幕惊爆:李荞明绝不是第一个死者》、《晋宁检察院躲猫猫了?》等文章。这位在云南的网友中时常扮演着“意见领袖”角色的媒体人,宣称网民调查委员会并未解散,仍将继续在线上线下调查真相。

  3月1日中午,“边民”在博客上发布《“躲猫猫调查”,披露最新内幕》。这篇文章透露,2月23日,由“风之末端”执笔的另一份调查报告就已完成。“在暗访了看守所警察,被羁押过的嫌疑人,结合委员会晋宁看守所调查以及网友爆料之后,这份报告明确表达了委员会的分析、推理和结论并提供侦查建议供参考。”

  2月24日,是先前伍皓透露司法调查结果公布的日子。然而,据当天的《新京报》报道,云南官方证实司法调查仍在进行中,尚无结果。但焦躁的网民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当晚,晋宁县政府网站遭到黑客攻击,首页被几十行“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武林三大绝学!”字样覆盖,相关新闻后的网民跟帖大多幸灾乐祸。

  也就在这一天,离开舆论焦点的网民调查委员会补充了温星线下调查获得的情况(晋宁看守所2006年发生过羁押人意外死亡事件,温星取得警方与死者家属“ 私了”协议书原件),将报告提交给了伍皓,借他转呈给更高职务领导关注此案和舆论态势。第二天,云南省公安厅向媒体宣布:“躲猫猫案”已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指导,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督办,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侦查。

  2月27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躲猫猫案件真相”为狱友殴打串供,彻底颠覆了晋宁警方检方共同认定的“玩瞎子摸鱼游戏意外致死”。终于出了一个符合常识的结论,但稍稍平息的网络舆论,却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继续关注”是包括“风之末端”在内的诸多网友的一致反应。

  “有了公众和网民的参与以后,司法部门再办案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拖几个月,也会更加公开、透明和公正地来执法办案。如果他们再‘藏猫猫’肯定会遭受更大的舆论压力。”伍皓说,他坚持认为组织“网友调查团”是有效果的,他唯一担心的,是网民的非理性表达会不会让刚打开的窗户被迫再关回去。

  决定着这扇窗户命运的权力并不全然掌握在网友手里。


老宋追号记:当腾讯消灭你的网络ID


 老宋得到了一个QQ靓号,很快发现密码不能用了,QQ上几个重要的群随之消失。正当他以为QQ被“盗”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号被腾讯公司转赠他人。在强势的企鹅面前,一个用户的交际链轻而易举地被切断,其复杂的社会身份也随着ID被盗而消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宋建立了反腾讯QQ论坛,但却摆脱不了这种交际方式。


  记者·陈鸣 实习生·周平林 北京报道

  2008年1月的一天,老宋发现QQ号不能用了。他试遍了所有的密码后,无奈地放弃了在键盘上一遍遍敲打那些字母和数字,最终不得不面对一个QQ用户们最害怕的现实——“QQ号被盗了”。

  “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和电的依赖一样,我们要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QQ之父,腾讯CEO马化腾曾经雄心勃勃地对媒体说。直到丢号,老宋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实分量——果真和停水停电一样难受。QQ号丢了可以再申请,但光重新加一遍原先数百名好友就得几天时间,更何况很多人一直都只通过QQ 联系,一旦丢号,等于丢了一大批朋友、同事,甚至生意伙伴。

  最终他向系统提起了申诉,按要求提供了经常登录地、密码问题答案和QQ上多名好友的信息,然后开始了漫长而焦虑的等待。

  丢号=丢人

  这样的“申诉”是否能够成功,腾讯的页面上说要看“您提交证据,根据您的证据多少,腾讯公司利用相应模型判定号码归属。”

  三个多月里经过十几次的努力,老宋每次不厌其烦地填上一大堆数据、打了好几回长途电话,最后还是申诉失败。

  他用那个QQ号建了好几个群,群里的管理员都是自己的好友,难道他们提供的证明还不够分量吗?至于密码,他中间只改过一回,改前和改后的密码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腾讯没有理由不给。老宋感到十分恼火。

  在网络生活中,比起宋阳标这个真名,“老宋”这个别称更为人所知。这个31岁的自由写手,在腾讯QQ空间上的博客每天都有大批网民光顾,有的文章光跟帖就有将近5000篇,开博两星期内空间点击量就突破200万。那时候他的博客是QQ空间上国内媒体圈里的第一名。

  他住在北京东边的郊县通州,但交游遍布全国,从1999年开始使用QQ到现在,他加了800多个好友,为了方便记忆,把他们按华北、华东、华南、华西等地细分成组。不过万幸的是这些号码在他的另一个QQ号上,并未丢失。“如果连那个号也丢了的话,我肯定更着急。”老宋说。

  正是出于丢号的担心,从2000年开始,老宋就每年为存了800多个好友的那个老号码缴纳每年120元的会员费。“这每月10块钱就相当于保险,交了总比不交放心。”

  也就是在老宋成为QQ会员的这一年,原本马化腾准备作价100万元卖掉的腾讯公司开始了业务上的井喷式发展。从“移动梦网”的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 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中,腾讯公司找着了它最初的盈利途径。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又翻了近一倍。

  仿佛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个招术平平的无名小辈突然内力大增,在江湖上声名鹊起,与各大门派的大佬们平起平坐。此后的2003年,腾讯开始做门户网,与新浪、搜狐为敌人;后来做休闲游戏和大型网游,跟陈天桥和丁磊狭路相逢;2005年年中,腾讯又在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上出手,追赶马云;此后,腾讯更冲入搜索市场,为自己宣布了一个新的敌人李彦宏。

  突然的发招缘自早年积累起来的像老宋这样的铁杆用户,到2000年6月,QQ用户数目就已经达到惊人的1000万。而8年之后,腾讯公司最新的 200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QQ注册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562亿,其中活跃帐户数则超过美国的总人口,达到3.551亿。

  虽然时常面临竞争对手的“垄断”责难,它们指责企鹅通过捆绑产品来霸占市场,一如微软在视窗上捆绑IE,但这并不妨碍腾讯在互联网业务上挟网民以令诸侯,攻城拔寨,无往不胜。网络时代,最令人艳羡的资源就是人群本身,这个道理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无数次被印证。

  QQ确实生逢其时,它恰好出生在一个网络交往工具更新的年代。比起20世纪末流行的聊天室,QQ更方便交际,网民不再像大街上偶遇的人群那样,寥寥数语后时常便擦肩而过。比起BBS,QQ上一个个鲜活的头像使网络交际摆脱了符号和字母组成的ID的简陋生硬的形象。QQ,像一个闪烁着神奇魔力的魔法球,把越来越多的网民聚拢过来,将他们现实中的交际关系也映射到网络中来。在Web1.0的时候,QQ已经实现了许多Web2.0网站至今做不到的事情。

  而对于网民来说,当他们不断地往QQ上添加好友,一个交际网络也在形成,最终当朋友都在上面的时候,网民对小企鹅的依赖也就形成了。很多人因此而拒绝使用其他的即时通讯软件,原因是“我的朋友都在QQ上头。”

  “丢号”,对资深网民来说,永远是一个最可怕的字眼。因为这意味着他在QQ上建立起来的大批人际关系随着一个号码的失踪而消失。

  当这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的号码丢失之后,数亿QQ用户中的一个——老宋,面对着屏幕陷入深深的郁闷之中。

  比所有黑客都强大的力量

  说起来老宋丢失的这个号码,也和2007年腾讯的业务扩张有着紧密联系。彼时,新浪名人博客做得如火如荼,徐静蕾、韩寒等人的博客如日中天,腾讯公司试图效仿此举,于是拨出专门的号段作为写手们开博之用。老宋成为他们物色中的一员。

  老宋获赠的这个号码十分齐整,“品相”很好,结尾还有很“靓”的两个8,这样一个号在网上能拍出不错的价钱。

  和大部分即时通讯软件一样,注册为QQ用户并不收费。QQ用户们只需要在网页上填写申请表格。但从2000年开始,这种免费申请的方式越来越难,时常被服务器拒绝,原因是“申请人数过多”,只能不断地刷新页面,每刷新一次就得把之前辛苦填好的资料重新再填一遍,如果你把刚刚设置的安全问题回答错了,只能自认倒霉再返回填写一次。

  不过如果你愿意掏点钱就另当别论——你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申请,每条0.1元,半分钟即可拿到QQ号码,如果你愿意掏1块钱,系统会温馨地一次性将号码和密码发到你手机上,整个申请过程只在10秒之内。

  即使这样,你也只能获得一串又长又难记的号码。于是腾讯十分贴心地提供了“QQ靓号”的服务,你可以选择一些漂亮的号,比如888或者123456之类的特定组合,而这需要你支付人民币数十到数百元不等,并且每月需要缴纳10元会费。

  在老宋看来,早年温和的小企鹅在捕食人民币方面,已经变得有些“凶猛”。

  然而网民在QQ投入越来越多人民币的同时,他们发现自己的这个网络ID却越来越不安全了。资深网民老宋习惯性地在网络上寻找同样丢过号的人,在搜索引擎上一搜,结果惊人,关于“QQ号被盗”的话题,在2008年初的GOOGLE搜索中居然达到500万篇之多。

  有很多人一夜醒来,使用多年的心爱号码就不翼而飞。2004年,深圳福田区的一起案件中,网民吕某花2400元从网友程某手上购买的QQ号 “98765”被腾讯公司收回,理由是“此号为被盗的腾讯员工内部号”。腾讯公司在庭上拿出《软件许可协议》,上面说用户完成注册申请后,获得的只是QQ 号的使用权,而且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者,不得转让或继受、售卖,若发现使用者非原始申请者,有权收回该号码。

  申诉的成功率也非常低。《济南时报》2007年11月的一篇报道里说:济南一名男子的付费QQ被盗,反复提起申诉,提供了大量证明材料,最后腾讯公司却让他去打110,他一怒之下将腾讯告上法庭,索赔10万。

  “即使你们提供了众多的好友证明也不行”,老宋说,腾讯最终会要求你提供一个原始密码,也就是你当年申请QQ号时那个。“可这不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吗?用了七八年的号,谁能记得第一次密码是什么?!”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那是他多年使用QQ的生涯中见过的最“惊心动魄”的丢号狂潮,那一阵子,控诉盗号、指责腾讯服务质量的帖子几乎遍布网络各大论坛。网上还流传着一种神乎其神的说法,一些网民指腾讯将一些早期申请的“靓号”自盗回笼,再高价拍出。2008年11月,有7名网友在深圳独立起诉腾讯,在4月全国范围内的丢号狂潮中,他们都在第一时间收集了资料向腾讯公司提出申诉,多次交涉无果,他们认为只可能是腾讯将号强制盗回,否则没有申诉不成功的理由。

  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说法看起来近乎“污蔑”。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老宋“开始相信这个说法了”。

  老宋在自己QQ老号上加了那个丢失的QQ号为好友。直到2008年4月23日,他发现那个昵称叫“霜华”的号奇迹般亮了起来!盗号者用上了他的QQ!可是当他定睛一看,发现此前空着的QQ空间,突然变成了凤凰卫视主持人曹景行的空间“景行两会三人行”。

  由于工作的关系,老宋与曹景行也有过几次交往,还一起合过影。他相信曹景行先生不可能盗走他的号码。本周,当记者询问起这一事件时,电话那头的曹景行语气茫然,他说腾讯上那个博客并不是他自己开的。他自己每天将制作好的新闻内容通过手机报的方式发送给各大媒体,包括腾讯,至于腾讯如何处理,他并不过问。曹景行既不使用QQ,更不清楚QQ是一个什么软件。“除非是号码被小企鹅强行回收转赠了”,老宋一口咬定。

  事件的另一方,腾讯公司承认确实是他们“回收”了老宋的QQ号,腾讯公司的公关总监刘世辉解释回收的原因是:“它和用户自己注册的QQ性质上还有不同,当时腾讯拿出整个号段开名博,但号码给了老宋之后很长时间他都没写。”但回收前没有和他本人进行沟通,刘世辉承认这一点确实是公司工作上的失误。

  时至今日,老宋依然保留着当时QQ号被挪用的截屏。这个事情让老宋觉察到一种可怕的风险:“只要腾讯想回收号码,技术上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比所有黑客都要强大”。而这意味着用户的交际路径将随时可以被切断。

  “如果腾讯觉得送了这个号给我吃亏了,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告诉我,是缴费给你还是收回去,可以商量。但是你这样偷偷摸摸地做出这样的事情,算什么?”事情过去一年,老宋提起此事依然愤愤不平。

  控制与反控制

  老宋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他写了篇帖子,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发在国内某著名网站上。有很多网民赶来留言,对他们来说,这件事似乎隐隐印证了他们之前的猜测。

  接下来又有网友在QQ上发起了追讨被盗QQ的群,老宋加入其中,他发现了更多比自己更加苦大仇深的人。

  QQ号不安全,这些QQ群也并不那么“安全”。其中一个群的群主“水水”就多次遇见怪事,仿佛是对这群丢号的“可怕虫”的嘲弄,群里会突然加进几个不明身份的网友,随后将群中所有人全部踢光。

  受AntiCNN网站的启发,老宋建立了个叫AntiQQ的论坛。这个论坛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因为空间欠费而停掉了。短暂的开通期间里,有近百名用户注册,讲述他们那些离奇诡异又令人不安的丢号故事。

  论坛里有一位网友名叫“绝望的鱼”,是一家私人企业小老板,所有客户基本都通过QQ联系,一夜之间全部丢失。还有一位网友通过高价从其他人手上购入QQ 号,通常是一整个号段地买,同样由于号码丢失申诉无果,所有投资全部泡汤。QQ给他们带来了空前的交际便利,但当那串简单的数字丢失的时候,自己突然也像被人从网络上生生抹去。

  这个事件中最让老宋觉得不爽的,是腾讯公司和用户双方地位上的严重不对等。他说:“按理说是广大用户的存在,使这家公司得以生存,而现在,腾讯公司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你的交际网,甚至没有任何备份,而你却申诉无门。”

  “权利”和“权力”,这是丢号用户分别需要伸张和不得不恐惧的两个词。在论坛和群上,网友的讨论至今依然热烈。网友“水水”和老宋慢慢发现,他们“反感”的不只是丢号这个事件,还来自于公司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的等级观念。

  在QQ上,非会员和会员、消费的用户和免费的用户,他们的身份差别不断被提醒。会员可以在随意设置的炫铃中华丽地上线,而一个普通用户只能乖乖地听着你电脑音箱里发出那些别人设置的声响,当你厌烦了想屏蔽它时,系统就会提醒你交费成为会员。当别人用Q币换来一身身华丽的衣裳的同时,普通用户则被腾讯设定为浑身精光的形象:男的只穿一条遮羞的短裤,女的是一条内裤加上一副胸罩。而当你成为会员,购买了Q币,你就开始拥有腾讯赋予的特权。在游戏和聊天室里,你可以对其他任何非会员进行屏蔽,甚至一脚将他们从正在进行的游戏中强制踢出。

  “所有这些都在迫使你交钱。作为商家,追逐利益是对的,但你凭什么占据我的桌面空间?”老宋说。

  老宋在网上发布的文章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呼应。迫于压力,2008年4月25日,腾讯公司最终将号码返还给老宋。

  事情到此,老宋虽然觉得如鲠在喉,但也只能不了了之。“我因为在媒体圈中认识很多朋友,我的QQ号码被强制收回的时候,我知道如何伸张自己的权利,但对于中国更多的普通网民呢?谁会理睬他们?”

  

温柔地绑定你编辑本段回目录

  被网络捆绑住了的中国网民。

  2008年有2.1亿网民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在网上交往。

  2008年1月8日,搜狐的年度盛典上,马化腾被这家竞争对手提名为“年度民营企业家”。提名理由听起来有点儿“酸”:“他用10年垄断了中国人的电脑客户端,更新了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腾讯虽然改变了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但腾讯是否一个创新的公司还是拿来主义仍在受到质疑。”

  而就在年度盛典召开的前一天,也就是2008年1月7日,腾讯高调宣布了QQ拼音输入法的推出,不久搜狐即抗议该输入法大量抄袭其公司研发的sogou输入法。

  2007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7亿户,2008年达到2.1亿户。网民对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率超过80%。面对腾讯利用客户端的巨大优势在互联网业务上四面出击,其他公司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早在2006年,美国IBM就宣布IM软件Lotus Sametime与AOL、雅虎、Google三巨头实现互通。在国内,MSN则与网易泡泡和Yahoo! Messanger实现互通。2008年6月雅虎与google之间也签订了互联互通的合作协议。但占国内IM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80%以上的腾讯公司一直拒绝互联互通。一些制作第三方软件实现QQ与其它IM互通的公司也被腾讯告上法庭。很多人不得不使用多个即时通讯软件,这无疑增加了人们的沟通成本,就像是移动的用户不能给联通打电话,于是大家不得不同时使用两张手机卡。

  盗号事件平息后不久,心中不爽的老宋又写了一篇《腾讯,帝国新势力》的文章发在网上。文章里面描述:“一个庞大帝国的身影正从互联网中慢慢崛起。它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它统治了一系列的王国,它的属国个个兵强马壮,富于进攻性,不断侵食同类领地。它的臣民每日毕恭毕敬地向帝国缴纳税赋,它拥有自己强大的货币体系。它的帝国等级森严,特权阶级享有更多的权益,基础是金钱至上,它的身影遍布网络及街头巷尾。”

  腾讯公司2008年第三财季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0多亿元,比一年前增长了将近一倍。单季盈利为人民币7.453 亿元,公司总资产达到82亿人民币。这又是一个中国互联网上屡见不鲜的财富神话。

  老宋后来把那个成功讨回的QQ转赠给一个朋友,朋友时常会上线,不断闪亮的头像似乎在提醒他噩梦般的丢号事件。他写的反对QQ的文章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但至今他们也都在用QQ彼此联络,不知是一种讽刺,还是一种嘲笑,因为他们都在用QQ,于是他们互相被彼此绑定。他们建立了反腾讯QQ论坛,但却摆脱不了这种交际方式。

  总之,他们一刻也离不开QQ,就像生活中不能没有水和电。 
 

一个帖子的7种命运


  我们姑且称它为小T吧,一个想成为明星的帖子。从出生时,它就在寻找自己的成名之路。

  这一条路并不好走。在想对网络编辑进行“潜规则”之前,小T必须先穿越一片雷区,接受网络“过滤”系统的淘汰。

  看得到的明雷,比如与政治或色情有关的禁忌词汇,对小T来说,这点比较好办。有些哗众取宠而手段又不怎么高明,或者试图以破坏和谐为目的的坏小 T们,它们在第一关就会被“卡死”。接下来,第二关是不好对付的暗雷,极不容易被察觉,有时踩到了只能落得被“冤死”的下场。比如河北一位网友,整理一个有关歌星刘若英的帖子,但发现她的歌曲怎么都发不上去。经过逐一细查,才发现原来有首歌的名字叫《静静坐着》,里面含有“静坐”二字;广东一位热衷军事的网友,发帖称“可在20米内射穿板甲”,结果被删。后来经高人指点才明白,此句中含有“内射”二字。

  安全通过上面两道关卡之后,小T开始接受版主的普检。

  River是西祠胡同资深版主,05年全国十佳版主之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删除不和谐的帖子、封禁违规ID、应付投诉和精华区建设。小T必须要 “打通”他。他对付小T们有三招:一,言语肮脏、趣味低级的,砍死;二,信息陈旧、观点俗套的,自生自灭;三,言论精彩、新奇有趣或发人深省的,推荐。至于会选择上面三种命运种的哪一种,就要看小T们自身的造化了。

  “在版主以外,西祠还设有监控整个网站的部门,”River说:“他们直接与政府接触,根据指令删帖。这个指令是版主层面无法直接接触的。”一般来说,遭受监控部门暗算命运的小T往往是对一些政府失职的现象进行捕风捉影的曝光,而当时的确实情况其实尚未调查清楚,还不便宣扬。这类小T其实有被推荐的潜质,无奈生不逢时。

  而那些一旦被版主推荐的小T,就有希望受到网站编辑们的赏识。“我们的工作性质和新闻媒体差不多,”搜狐社区的主编梁春元说:“博客和论坛提供了很多的信息,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有价值、有话题的信息给提炼出来。”小T如果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最终将幸运地成为“明星帖”,更幸运地就会被置顶成为头条。

  当明星,需要伯乐的赏识。2008年12月,“天价烟局长”的帖子在天涯网站刚一露面,该网站的周报编辑应勇(化名)立刻觉察到了它的“明星相 ”。应勇判断,一个公务员仅靠职务收入根本抽不起1500元一条的高价烟,这几年公款消费是网友们关注的热点,这个帖子很有“卖点”。所以他在次日核实其内容真实性后,在帖子前面加了“红脸”,强力推荐为“天涯周报”的一周头条。这之后,“天价烟局长”的帖子迅速走红,一天之内点击率超过7万,回复近 2000条。第二天,网友发现“天价烟”主角——南京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戴江诗丹顿表;第六天,网友发现周久耕开凯迪拉克。这最终导致周久耕的落马。“ 接下来的林嘉祥事件、强建周事件,都是我写的‘天涯周报’。” 应勇说。

  小T如果本身具有足够的明星范儿,却没有坚持路线正确,则最终将沉沦,功亏一篑。 “比如像反思央视大火的帖子,”一位网站编辑说:“因为持续的讨论会对央视的形象带来影响,我们就选择既不删帖、也不推荐的方式,让其慢慢地沉下去。”

  这是小T的成名之路,也是网络信息控制的一条简单脉络。但在网络信息控制的同时,一些越界控制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2008年7月,网友“米兰血液”在天涯上发帖称:部分河南领导以20万元的建筑成本价购得实际价值200万元的别墅。而后,信阳市国土资源局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领导好像已经知道了帖子的事,正在做工作删帖(援引自《东方今报》相关报道)。”同样受到类似指控的,还有此前轰动一时的 “三鹿300万公关百度”事件。尽管事后百度否认曾收取过三鹿“封口费”,但仍有大量网民发问:为什么三聚氰胺事件的搜索结果百度比谷歌少?

  “技术虽然给人带来了某种平等,但是在技术的拥有者和非拥有者之间同样会因为这种‘数字鸿沟’而出现控制与被控制。”时评家熊培云在其反思信息和控制的博文中写道:“当权力与技术合流,社会是否从此手无缚鸡之力?”

  (《环球人物》记者刘菁、许陈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络巨头制造败家子


  这是一个虚拟而诱惑的自由王国,在其中我们几乎无所不能。只要你愿意,手写的情书都可以买到;只要你愿意,自己的“剩余人生”也可以出卖;只要你愿意,不出家门,你就能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试穿衣装的逼真模样……你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又败家了!

  这一次,“奶茶”的战果是:4件club monaco,1件3.8折的花木马,一件3折的播,一双特卖的MANAS鞋子。这些战果以真人秀形式的帖子发到55打折网上之后,一周的点击就超过5万,回帖400多个。

  帖子如此热爆,其中的原因得益于“奶茶”的名人效应。“一个帖子如果想火,首先东西不能太少了,第二照片尽量拍得漂亮,第三有名人效应,比如我用奶茶这个名字,第四牌子要好。还有,如果是真人拍摄的,还有回帖的互动,都会对帖子的人气有极大提高。”奶茶说。

  奶茶是55论坛上的风云人物,她在55的级别是“大学四年级”,这是很牛的级别。“其实我这个奶茶的名字从去年四五月份用的,出道还不到一年,呵呵。”发帖子必上首页,这就是55上名人的“王道”。

  现实中的奶茶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2007年10月,奶茶刚毕业就迷上了55我爱打折网。“觉得很新奇,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片天地。边看边学习,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品牌,第一时间知道了很多打折信息。然后看到有人晒帖,首先是喜欢人家买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自己也买东西,也来晒,渐渐地就融入这个圈子了。”

  “发帖子然后有很多人评论和称赞的感觉很棒。”奶茶说。最狂热的那阵子,她基本上每天都挂在上面,有空就刷新看有什么新帖子,看到哪里打折就第一时间去。

  在55,奶茶完成了自己对著名品牌的认知过程。“上55之前,也就知道个Only,而且那个时候是不懂得追求品牌,现在基本上都知道了。大的品牌,她最近喜欢YSL、Marc Jacobs和Dior,一般的商场品牌她喜欢播、Zara。在55上,很多女孩发帖子的标题中,都会标注品牌,看帖人能在其中体会到那种喜悦加小炫耀的感觉。

  对品牌的追捧,在55上有时候甚至会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我就见过55上有人晒假名牌,然后被揭穿的。“她说,这样做的原因是想升级 ,就是想赚积分,然后升级。bbs也是个小社会了。

  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说,当代人消费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符号,或者说这种符号带来的被称为时尚的感觉。“作为商品拜物教的施魅仪式,网络广告与帖子,传达的都是这种感觉。”

  施魅仪式之外,55网对广告的密集式植入,也让很多电子商务者颇为“不齿”。55网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网站发布的打折信息并非免费,而是商家付费才能发布的。但在55,这些商业性的打折信息摇身一变,成了温情脉脉的社区共享与时尚潮流。

  一位曾经混迹55很长时间的网络购物者,提到55打折网情绪愤慨。“其实好多帖子都是商家的托发布的,根本不是真的网友,一看就看出来了。我很讨厌那些商家假装网友发帖子,像我们有经验的还好,但好多新人真被忽悠了。”

  奶茶说自己喜欢“晒物”本身带来的快乐,但她不否认可能有商托的存在。比如这次她刚败的一批衣服,其中的一件club manaco蓝色漂亮小礼服裙,原价1800左右,5折再8折,折后大概720元。“花销还是比较大,也对自己比较头疼呢,打算稍微控制一下,嘿嘿。”

  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在55网上晒帖子的都是富人。奶茶说:“其实不算有钱,只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服开心。我的好多同学也喜欢上55。”

  有时候,她发现自己陷入矛盾的漩涡中。一方面,“上了55你会发现,做女人真的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别亏待了自己。”另一方面,冷静下来的她,又毫不犹豫地将55指认为罪魁祸首:“我也是受害者,我不上55的时候也没这么败家的。” 她半开玩笑地说。

  在没有工商局的虚拟王国淘宝

  化妆品、内衣、充话费、地方特产……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与奶茶的网络晒物癖相比,张小鹏代表了人群数量更多的网络购物一族,她的领地主要是淘宝网。

  小鹏学化妆专业,专业用品几乎都是在淘宝的网店买的。最近,她是一口气买了40块深蓝的眼影。“实体店里卖20多元,网上才卖15元一块,价格只有市面上的四分之一,我总共花了600元。”之后,她也觉得买多了,一时冲动,但就是觉得特好或者特便宜。

  在追求价格便宜这点上,所有的网购网站都一样,55和淘宝没有区别。奶茶说:“其实55上很多人有一种心态,就是只买打折的,55的名字就叫我爱打折嘛。买到打折的就像占了便宜一样,正价的基本看都不会看,这属于那种贪小便宜的心理了。”

  比如所谓的“包邮”,它对小鹏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它意味着你买东西不仅便宜,还能不出门坐等商品上门。“很多卖家搞活动,就是买到多少钱以后包邮的,经常为了这个就会多买一点,不是很需要的也买了。”在卓越、当当等网店,购买的书籍到了一定数额,也会免除邮资,这对网民也是一大刺激。

  小鹏很喜欢看网上促销活动的广告,看到她都要点进去看看。“有的时候忽然想到一样东西,我就去网上搜,搜到了就研究,越研究越喜欢,然后就想买。如果钱富裕这个又很喜欢就买了,等着发货时候就不是很想要了,然后就开始劝自己这个东西有多好,最后拿到手,玩两天就烦了。”

  郁闷的时候也很多。“有的时候研究够了就算了,再换个东西研究,或者卖家不在,就给人家留言。等人家给我回信了,我也不回了。唉,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没钱啊!”

  其实,小鹏的日常消费不是很高,每个月吃的花的交通费等也就400多元,但最近一个月上网买的东西就有2000多元。前几天,她刚买了2个假睫毛胶,其实一个就能用2年,但她还是买了两个,她还自称是唇膏控,是见了唇膏就想买的那种。

  “这是你的罪过,还是卖家的罪过?”

  “都是他们的错……。”

  淘宝上实行的是好评制,店主也可以在产品栏自由地编写产品说明。“产品说明写条件得天花乱坠,用了以后不过如此。还有这个东西多少人对它有好评,都说怎么怎么好,说多了我就相信了。”时间长了,她也冷静多了,她打听到,现在淘宝有“刷好评”的,据说1000块钱就能刷个皇冠,这是很牛的信用级别。

  她就曾经被忽悠买了“减肥魔芋”,据说有减肥的奇效。但买了5包,半包没吃完就在家扔着。

  淘宝网的强大控制力还在于,它推出的即时聊天工具“旺旺”将买家和买家密切地连到一起,而不是传统销售中的卖家和卖家的“一锤子买卖”。张小鹏经常去逛的网店,有个叫欧润化妆品店,她一直在她家买东西,加起来快3000元了。“最早我在她家买了个箱子,500多元,我说要发票,结果箱子到了没有发票。我就和她说了下,第二天她把发票快递来了,我对她家印象就很好,就老去买。”

  即使小鹏真的跟卖家出现矛盾,淘宝也可以作为一个“仲裁者 ”的形象出现。“如果你网购发生争议,可以向我们投诉,我们会协调解决。”一位淘宝负责投诉的工作人员说。这些争议包括恶意评价、商品与网上描述不符、成交不卖、收款不发货、成交不买、恶意出价、炒作信用度、哄抬价格等五花八门的门类。

  一般来说,争议都能在淘宝网的层级上得到解决,无需让现实中的工商局等机构介入——淘宝本身,就像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王国。

  与奶茶不同,小鹏很不喜欢去55,一方面是对植入广告的厌恶,另一方面是对其“炫富”的不快。比如其中的装修论坛,发帖人动不动就地中海风格、复古风格,每一种风格这都意味着大把的银子——现实中的仇富心理被网络化,也导致了网民们新的阶层分化。

  在这里,网络就如同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分析过的大型技术统治组织,这个统治组织激发了人们无法克制的欲望,又创建了用以取代旧的不同阶级区分的新的社会等级。

  但被“仇视”的奶茶倒是心境坦然,她说:“其实也没有必要仇富什么的,接受的,就留下继续玩,接受不了就离开。”

  “搓泥浴宝”背后的玄机

  淘宝上现在流行一种很有意思的商品,名字叫搓泥浴宝。据说,这个商品的功能跟沐浴液一样,你洗澡的时候涂抹下,身上的脏东西都掉了。

  “我用过,说实话效果一般。“在电子商务圈里浸淫了五六年的王晓楠(化名)说。她最早在卓越网工作,后来又到搜狐网、敦煌网,同时,她还一直坚持做自己的淘宝网店。从2004年开始,她的网店卖过进口手表、化妆品、服装、背包等,是资深的电子商务者。

  在她住的小区社区论坛里,很早就有个人在上面推荐搓泥浴宝,大家都说这个不错。“结果我们小区一下子团购了好几箱子,大家都跟风。”王晓楠认为,这个浴宝操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很日常,又很便宜,对于一个喜欢新奇的人来说,十几块没什么,“反正就是试试,就是这种心理。”

  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品,能掀起这么大的消费热潮,网络推荐起了100%的作用。它的广告,曾出现在每个淘宝用户的“我的淘宝”板块上。“淘宝有多少用户啊!这种宣传效应太厉害了!”王晓楠感叹。

  无论奶茶、小鹏还是王晓楠,类似的网络口碑都对他们的购物起了关键作用,这也是网络购物极大的一个特点:他们内心对物的占有欲,被无限地激发了。

  买东西之前,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别人对东西的评价怎么样,这已经是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因为一个新产品出来,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它。第一个人秀过以后,如果有两三个人顶帖子说这个不错啊,或者说这个很便宜,就会有很多人都去买。在淘宝网上,不管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需要不需要,只要很多人说好,女孩们都愿意买。”

  一位淘宝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如果卖家想推荐自己的商品,可以参加我们的网络直通车,这样,别人在搜索这类产品的时候,你的产品就同时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右侧。我们会根据你产品链接的点击数来收取费用。”

  但这个不同于百度的“竞价排名制”。百度竞价排名风波之后,淘宝越来越严格地守住自己的底线:同类商品的排序是根据商家的级别与下撤日期等因素排列的,即使有个人或者企业想用钱买搜索排名,目前也难以办到。这是对广大淘宝用户相对公平的一种做法。

  传统的“性价比”观念在网络中依然存在,其中的内容却发生了潜在的变化。王晓楠说:“对大部分人来说,既是大品牌又便宜,当然最好。如果不是大品牌,那就选择便宜又可靠的,这个时候,网络的好评率就特别重要。”

  55网社区的兴起就是借此东风,而作为最大交易平台的淘宝网,也有众多类似的功能设置。比如“我要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东西秀出来,在社区推荐。再比如 “收藏”,如果一件商品被收藏,就会被显示给更多的浏览者。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商品被1000多人收藏,浏览者会觉得,如果这么多人收藏,这个东西肯定不错。

  为了让自己的商品赚到更多的收藏,店主甚至可以私下给买主更优惠的价格。“比如你收藏某个店主的5件宝贝,你就有可能获得商品9.5折的折扣。”

  电子商务的原则,某些方面跟传统超市的营销有着相似之处,又有些许差别。比如在商场中海量堆砌的特价商品,的确能激起人们的购物欲望。电子商务的原则跟超市里的货柜一样,如果在网页首页大量推销某类产品,一般销量会非常好。

  受制于互联网技术,网民貌似“自由”的选择,实际上能选择的余地很小。比如淘宝上的假发有1万多种,都在一个分类里面,没有哪个购物者愿意翻几百页,甚至几千页的假发产品。“有耐性的能翻10页,没耐性的也就翻个三四页,他能做的选择是有限的。”

  网民消费时的所谓“喜欢”,实际上已经被一双看不见的手设置过。怎样利用规则,将自己的假发排在前10页?很多网民不曾想过其中的潜规则——就像大部分网民也不曾认真想过,搓泥浴宝能在一夜风行的背后秘密。

  腊肠与宝马

  不仅是王晓楠,即使她50多岁的婆婆几个月前也与网络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当时,婆婆来到王晓楠北京的家中过春节,早到了一个月,老人有点闷得慌。王晓楠灵机一动,婆婆不是会做腊肠吗?她就帮婆婆在社区的论坛发了个帖子,请需要的邻居去她家尝尝。“刚发完帖子,就有很多邻居陆续过来,一个月,竟然卖了100多斤腊肠,老太太破天荒地赚了1000多块钱!”

  老太太兴奋之余,做了一个决定:明年带更专业的制肠工具,卖更多的腊肠。

  网上销售改变了老太太的观念,网络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陈墨网络营销机构CEO陈墨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网络销售与线下销售同时进行,网络不仅是宣传平台也是销售平台。“汽车、房地产等产品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在网上的规模化销售,但在这块的产品形象宣传投入非常大,因为绝大多数买车人都上网获取信息。 ”

  他公司曾经调查过宝马车主的上网比率,结果非常惊人:购买宝马3系的车主100%上网,5系的车主有80%上网,7系的比例要再少一些。也就是说,从低档到高档,车主都非常注重汽车在网上的测试报告和口碑,正所谓,得网络者得天下。

  三年之前,像陈墨这样的网络公关没有多少公司感兴趣,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找枪手在论坛发帖子。“这是大势所趋,因为你不做,你的对手就要做,你不做就是吃亏。”从陈墨公司自己的业务来说,近段时间也呈爆发性增长,从最初单枪匹马的草根,到麾下四五十人马不停蹄地接单。

  王晓楠2004年刚开店的时候,一般人通过银行汇款,或者见面交易,但现在已经基本都是网络汇款。“我老公认识我之前,从来不在网上买东西,现在他的银行卡都开通了网上支付功能。”再过10年,网络消费是什么样子?她不敢想。

  网络购物的规模一再扩大,连麦当劳都可以网上购买,宅男宅女的生活真正成为现实。交易的内容也让人觉得越来越疯狂,你似乎什么都能买到,也似乎什么都可以卖。

  比如,有人在网上出售书信,你想要得到一封情书,付款后,就可以得到一封他亲手写的书信。在比如,那位叫陈潇的女孩在网上出卖自己的“剩余人生”,只要你付钱,可以勒令她做你指令的事情。

  未来网购的不确定性,根植于人们对技术生长速度的难以预测。王晓楠注意到,国外有种购买服装的新兴网站,你上传自己的照片和三围尺寸,在该网站买衣服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自己穿衣服后极为逼真的模拟效果。

  “简直跟现实一样了。”王晓楠说:“就像看过的《骇客帝国》,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看着屏幕里的自己,你会觉得自己被催眠了。” 

  少侠网上“篡权”之路

 举报南京市国土局局长臧正金家有4套住宅的“金泉少侠” 摄影·孙炯


  见习记者·单崇山

  在网络江湖中兴风作浪

  2009年2月26日,石方亮坐在东莞市某镇一间位于居民区中的办公室上网,这个来自广西农村的小伙子刚22岁,“金泉少侠”是他用了两年多的网名。

  2月19日下午,“金泉少侠”在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论坛发帖称,自己得到消息人员的爆料,有相关证据,证明南京市国土局局长臧正金家有4套住宅,价值600万,并在帖子后列出了包括房产地址和完税证编号等在内的详细资料。

  “金泉少侠”的帖子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站将其搬上首页,众多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网民自发“人肉搜索”臧正金。网络反腐再次波澜骤起。

  这已经不是“金泉少侠”第一次在网上搅起这么大动静了,2007年1月,他便在网上发文,“以死要挟李宇春隆胸”。这篇文章当时也有很高的点击率,《新民晚报》还为此采访了他。不过在众多网民的评论中,不少人只把他当笑话看,甚至有人找来他的一组“雷人”照片,贴在猫扑论坛供人PS取乐。那时的 “金泉少侠”,在网民眼里是个芙蓉姐姐似的人物。

  “金泉少侠”的网易博客,副标是“努力塑造中国最牛的网络记者”,这行字的背景是他的三张半身照片,中间一张,他手持一支贴有“金泉少侠”标志的麦克风,穿着不太合身的黑西装,打红领带,表情严肃,看起来很有“喜感”。

  他的个人介绍中写道,“立根于网易,用行动来告诉所有网友,今天的‘金泉少侠’并非是以前的‘金泉少侠’”。

  坐在东莞的一家麦当劳里,石方亮还穿着那件有些肥大的西装,但和照片上相比,样子谦逊了很多,甚至有些拘谨,说起话来嗓门也挺小。看起来,他和每个从窗外走过的年轻打工仔并没太多不同。他出身广西藤县的一户农家,由于父母关系不好和家境贫困,初中一年级便辍学打工,2003年至今,制衣厂、制鞋厂、印刷厂、面包坊和大排档都干过。

  “但是我不甘心就靠打工挣钱,总想找别的方法”。最后石方亮找到的办法就是努力成为网络红人。在此之前,他曾假装要跳洛溪大桥,还在北京路挂着写有“承接裸奔广告”的牌子溜达,但这两次都只招来了警察。

  互联网的出现显然降低了一个普通人扬名立万、叱咤江湖的权力门槛。2004年才学会上网的石方亮开始试着在网络上制造风浪。2005年,他在红榜网申请了一个二级域名,用来卖明星电话,名字叫“全球明星记者电话公布中心”。当时曾有个“600明星电话被公布”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之后他在网上也模仿过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搞过真人漫画,但都没成功。

  2007年1月,他就用“金泉少侠”的网名发表了逼李宇春隆胸的那篇著名网文。第二天再上网,他的博客浏览量增加了10000多人,他的文章也成了新闻。“本来我是打算像以前一样打电话给记者报料的,没想到成了这样。”石方亮第一次体验到了网络的力量,没有主动报料,《新民晚报》的记者就找来了。

  无意触动了网络舆论的权杖

  随着名气的扩大,石方亮认识了一些有相同爱好的网友,他们会一起策划些“新闻”。去年12月在广州宏城广场,一名男子手举“养妻资格证书”,要求妻子辞去“沐足女”的工作,这则新闻在网上一度成为话题。“这就是我和另一位朋友一起策划的。”石方亮说。

  这个圈子里,石方亮最佩服的人是陈墨,芙蓉姐姐的幕后推手。“当时觉得他搞一个东西,马上就被推上首页,好厉害啊!但后来我也能做到了。”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石方亮也越来越能摸清网民和媒体们喜欢什么东西,“超出他们见识的,让人可恨的都很好”。

  他现在是网易论坛“G4乌托邦”版的版主,去年还参加了网易论坛在长隆组织的活动。有时,还会有网站编辑给他任务,今年一月,他曾去采写广东紫金县旧塘小学,这所学校被网民称为“广东省最破烂学校”,“这就是搜狐编辑派的,费用现在还没给我结清”。最近他又炮制了一条“小沈阳妻子开房”的新闻。

  初入江湖,小有名气。石方亮尝到了网络带给他的权力甜头,他还不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但他已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兴风作浪。“以前不敢叫独立媒体人的,现在名气大了,敢了。”而与此同时,石方亮也被网络拖进一个非常复杂、远非他所能操控的权力体系中。

  石方亮发帖指证臧正金家有4套住宅,初衷可能只是为了出风头,就像宣称发现“小沈阳妻子开房”一样。但是,他已经无意触动了网络舆论的权杖,事态的发展出乎他的想象、也超出了他所能左右的范围。

  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网络的转载、网友的发言,基本上都将臧正金与同在南京市的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相提并论,并提高到“网络反腐”的高度。此前,周因为发表托市言论,被不满的网友人肉搜索,结果网友据周的部分照片发现局长大人抽天价烟、戴名贵表,周因此而丢了官。

  2月20日,臧正金本人在网上发表声明解释此事,说明自己几套房产的来龙去脉。但网民的怒气和好奇心并没因此平息,“臧正金”成了网络热门词汇。

  但是现在,石方亮不愿提到臧正金的事。他发帖的第二天,一个网名叫“Fandora”的人通过QQ找到并警告他。“要我保持低调3个月,不要接受任何记者采访,不要在网上再发东西,他说这样才可以保证我没事。”Fandora还说有可能让石方亮上庭指证爆料人,罪名是“传播造谣”。

   Fandora到底是谁,石方亮不知道。“他只说自己是南京那边的内部人,还讲了一些关于臧正金的其他背景,以及南京那边关于这件事的消息封锁,都是真的,他大概不是一般网友。”石方亮在QQ上把对方的名字改作了“南京官员”,在之后的联系中,对方告诉他,已经查到了爆料人,事情“内部解决” 了。石方亮说,“爆料人后来电话告诉我,我们的QQ都被监控了几天。”

  “我当时很怕自己要坐牢。发布消息的时候有点冲动,没想清楚。”他还在担心臧正金会不会被处分,怕被报复。“揭黑很难做,搞不过别人,人家就来搞你了。”

  石方亮也许还不知道,现在百度上关于臧正金房产的新闻链接,几乎都无法打开,弹出来的空白网页只有一行小字:“没有找到相关新闻!”更多网友的注意力,也似乎被云南“躲猫猫”事件吸引过去。

  现实中的石方亮是东莞某镇的一个小网站的编辑,月工资800元,他准备下个月辞掉这个工作,并做好了回工厂的准备。采访中,石方亮几次说道,“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能靠打工赚钱。”
 

  网络世界没有一统江湖只有群雄逐鹿


  特约评论员·何博闻

  网络不会造成绝对权力

  每一天,都有亿万人类享受着自由冲浪的快慰,网络却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者和作家们对无限权力的想象力,因为它终将无所不在且无所不能。这不仅是预言家的未来图景,也是网络作为一种产业的终极目标。

  一个被决定的未来,总是让人充满惶恐与焦虑,但我们请首先自问:面对网络可能造成的绝对权力,我们是从自由走向奴役,还是从奴役走向另外一种奴役呢?这或许会改变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

  若干年前比尔·盖茨就曾预言,终有一天,通过点击鼠标和网络数据,谁都能知道某个监视画面中的人物姓甚名谁、职业生活兴趣爱好若何,这当然属于标准的数字化生存,可这样的资料如何获取呢?盖茨的回答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将自己的资料公开给其他人查询。

  想必当时很少有人理解这话的深意,甚至只能想象到一个绝对权力机构对如此海量数据的搜集与占有。但如今,我们看到数以亿计的人在不止一个网络上自动地“ 贡献”自己的个人资料,将生活场景序列一一呈现并分享过别人的时候,甚至为此欢呼鼓舞(Facebook每次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数量的增加都会引起业界的欢呼,好似人类网络化的一个个庆贺礼花绚丽绽放)。

  由此可见,这首先可以让绝对权力的终极焦虑放松下来,因为没有公众的参与,就不能形成真正的信息中心库,这个库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实际中都无法存在,就像数学中全集的概念其实自相矛盾一样。换个角度,《1984》那种绝对权力的想象也不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或者那时候对网络的想象还是一种中心化的电报电信网,所有的信息流转都要通过中转,并且存在一个统一的核心。

  而从避免斩首行动的军事化初衷来看,网络恰恰是去中心化的,尽管网络基础架构和解析权力仍旧涉及国家间的资源与地位争夺,但从多中心化以及动作对等这些方面看,网络确实拉近了人际与世界的地位差距。

  自由还是奴役,自己选择

  请注意,是拉近,但世界确实不是平的。于是问题变为:那些网络上存在的自动的及人为的信息筛选、过滤与重组机制,是新的机制(或者权力形式)吗?

  如果先看过画面绚丽的《攻壳机动队第二部》,就很难接受第一部中那种单线条的漫画风格,不过只有看过第一部,才能真正享受第二部尾声中少佐魂魄注入女仆义体从而加入终极决战时所绽露的生命哲思。

  沃卓斯基兄弟偷学去了绿色符码的意象,却仍将未来设定为暗窟、烈焰、迷雾这样的景象。《攻壳机动队》则不然,那里的未来充斥了各式生活场景的混搭与杂交,沉重而鲜活、美丽而诡异,相比《黑客帝国》中类地狱的场景,更像是意义不明、善恶不辨的仙境。人类不是为了推翻那绝对的势力而重生,而是找到其实一直存在的个体意义。就像作为恶解放的“傀儡师”与作为善解放的少佐的合体那样,意义晦暗不明,但却变化多端。

  好了,现在我们化解了第二重的焦虑,网络时代其实是意义含混多元的一种生存氛围,就像所有的时代一样,充满了自由与奴役的可能性。让我们回想一下,春秋时期就已经礼崩乐坏了,罗马时期,哲人就开始讨论现实一片末世了,而那些自由而多彩的时代,却依据历史更迭的步伐,渐次展开。

  于是问题最后回到:网络时代的自由与奴役的核心在哪里?

  就在各色专家向传统媒体兜售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时候,《网络共和国》让我们重温报纸的价值——不在于你想看到什么,而在于你可能看到什么,亦即广场效应。

  无所不在的网络不是放大而是缩减甚至毁灭了广场效应。换言之,相比报纸编辑对于信息的筛选与剪辑,由万千工程师带给我们的定制化环境,那些由自己做主的呈现形式,倒更接近《黑客帝国》中那位选择重回母体叛徒的情境,他希望自己可以富足而快乐。在这丰富资讯的世界里,我们只看自己喜欢并且会更喜欢的东西,通过一种群体极化与自我教育,人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自我与偏见。

  因此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才会担心,《1984》的前景并不可怕,因为一个绝对的权力中心是不可怕也不现实的,它终将酝酿培养一个解放的对立面,而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预言才是人类奴役的终极场景,因为那是一种自主选择又乐在其中的生活。

  技术不是中性的,我们不能姑且说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波斯特在《第二媒介》中说道,当我们在网络上注册的那一天,我们已经放弃了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或者说,每个人的网络生存都在重新塑造自己,而且似乎是完全自由地塑造自己,因此最终的方向还是人自己的抉择,就像《网络社会的崛起》结尾所言,与其说网络社会终结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不如说作为一个“真正自为”的时代,网络社会刚刚开启了人类的解放。

------------------------------------------------------------------------------------------

参考资料:

http://www.lotus-eater.net/ReadNews.asp?NewsID=6078&BigClassName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47147e9e450101bc6d4e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网络权力下的网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