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80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28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阴滋病
阴滋病
猪流感五大流言
猪流感五大流言
历史上的大流感
历史上的大流感
人流感
人流感
家庭聚集性乙肝
家庭聚集性乙肝
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
二代病例
二代病例
EPI
EPI
腹泻病门诊
腹泻病门诊
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新型隐球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菌可在鸽粪中存活2~3年,常混于尘埃中,吸入可引起疾病。患者如有慢性疾病,免疫力差,极易感染,如艾滋病等。隐球菌病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主要是隐球菌脑膜炎,头痛由间歇转为持续,进行性加重,以前头及颈部为重,有颈项强直,克尔尼希氏征和布鲁金斯基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700毫米水柱,患者呈半昏迷状态,偶有癫痫发作,不治常死亡。肺隐球菌病常无症状,偶然发现,可一过性自愈。皮肤隐球菌病,初为痤疮样,以后坏死,形成小圆溃疡,逐渐增大,内有棕红色脓液,炎症不著。另外,有骨隐球菌病,也可以血行播散至内脏各个组织,但少见。脑脊液、脓液、痰、组织使用墨汁涂片镜检,找到带荚膜的隐球菌即可确诊,鉴定菌种需作培养。对神经症状作对症处理,抗真菌药用二性霉素B静脉滴注,合并口服氟胞嘧啶。应用氟康唑口服或静脉给药,疗效好,副作用少。

目录

[显示全部]

疾病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低,通常不感染正常人,但正常人大量接触后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

疾病描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

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真菌不仅侵犯皮肤、黏膜而且侵犯深入部组织和内脏所致的疾病。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某些真菌可以感染人体而致病。致病真菌分为两大类:

①原发病原菌:如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芽生菌等。

②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深部真菌病常为继发感染,多在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严重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病。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内菌群失调或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诱发。

隐球菌病是一种侵袭性真菌疾病,由单相荚膜酵母菌引起。新型隐菌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播散至肺部、皮肤黏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各年龄均可发病。

症状体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1、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缓慢,不同程度发热、阵发性头痛并逐渐加重、恶心、呕吐、晕眩。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颅神经受累的表现,常伴有眼底渗出和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有时出现精神症状:抑郁、淡漠、易激动。晚期可出现偏瘫、共济失调、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膜,但有间歇性自然缓解,如隐球菌肉芽肿局限于耨某一部位,临床表现与脑脓肿或脑肿瘤相似。

2、肺隐球菌病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共存,亦可单独发生。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如出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如低热、乏力、轻咳、盗汗、体重减轻等,多趋自愈。少数患儿呈急性肺炎的表现,如病灶延及胸膜,可有胸同和胸膜渗出。X线片可显示单侧或双侧块状病变,亦能合乎为广泛性浸润、支气管周围浸润或粟粒状病变,但不侵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3、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黏膜隐球菌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可能由脑膜、肺部或其他病灶播散所致。皮肤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央可见坏,形成溃疡、瘘管等,粘膜损害见于口腔、鼻咽部、表现为结节,溃疡和肉芽肿样,表现覆盖粘性渗出性薄膜。

疾病病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在脑脊液、痰液和表早组织中呈圆形或板圆形,直径约5—20μm,四周包括肥厚的胶质样夹膜。该菌以芽生方式繁殖,不生成假菌丝,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新型隐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土壤、干鸽粪水果、蔬菜、正常人皮肤和粪便中。在干燥鸽粪中可以生存达数年之久,是人的主要传染源。一般认为该菌可经呼吸道或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血行播散至脑、骨骼和皮肤。有80%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隐球菌从鼻腔沿嗅神经及淋巴管传至脑膜所致。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可溶性抗隐球菌因子,而脑脊液中缺乏,故利于隐球菌生长繁殖。

本病常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X、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免疫缺陷病和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部分原发患者可无明显诱因,近年,随艾滋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本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病理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基本病理变化有两种:早期为弥漫性浸润渗出性改变,晚期为肉芽肿形成,在早期病灶组织中有大量的新型隐球菌集聚,因菌体周围包绕胶样荚膜,使菌与组织没有直接接触,故组织炎症反应不明显。肉芽肿的形成常在感染数月后,可见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坏死灶及小空洞形成。脑组织较其他更易形成小空洞,脑膜增厚,有肉芽肿形成,偶见坏死灶及小空洞形成。脑组织较其他组织更易形成小空洞,脑膜增厚,有肉芽肿形成,以基底节及皮层的灰质受累最严重,肺部病变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广泛纤维化。

临床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隐球菌病
隐球菌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肺和皮肤的病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肺隐球菌病:肺部症状可能为隐球力病的最早表现。但症状较轻微,可类似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X线检查可见肺中下野为主的浸润性病变。

二、中枢神经我球菌病:为最常见的表现,可为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等,类似于结核性或病毒性脑炎及颅内占位病变的表现。

三、皮肤粘膜孢球菌病:多数为继发性损害,皮损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丘疹,结节或脓疡,易破溃,排出少量粘性脓液,内有隐球菌。还可表现为肉芽肿样等多种类型损害。

四、其他系统的隐球菌病:骨、关节、肝、眼、肌肉、心脏、睾丸、前列腺等器官均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甚至引起死亡。

〖组织病理〗损害内常可查到大量隐球菌,用粘蛋白卡红染色可很好发显示荚膜。病理改变过程与入侵菌的菌量和机体的反应性密切相关。主要可分为胶质性和肉芽肿性两类,还可有囊肿、脓肿和结核样结构。
实验检查

(一)墨汁染色检查脑脊液或其它病灶分泌物的涂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带荚膜的厚壁酵母细胞

(二)乳胶凝集试验或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隐球菌抗原。

(三)真菌培养有新生隐球菌生长。

(四)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可混浊。白细胞数增多,糖及氯化物在病程中后期明显下降;蛋白增高。

预防治疗编辑本段回目录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
系统性用药治疗,注意寻找发病诱因,及时纠正全身抵抗力低下的状况,治疗原发病。

一、氟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首选药物。首剂400mg/日,以后视病情200~400mg/日静点,一般需用药6~8周以上。

二、伊曲康唑:200~400mg/日口服。2个月以上。

三、二性霉素B:过去一直为该病的首选药物。用量为每日0.1~1mg/kg,从0.1mg/kg/日开始,渐递增至0.6~1mg/kg/日,总量可达1.5~3g,每日增加2.5~5mg,儿童每日增加1~2。疗程为2~4个月。本药还可用于鞘内注射。肺部病变可用0.125%的溶液雾化吸入。

四、5-FC:常与二性霉素B或咪唑类联合用药。每日50~150mg/kg,分3~4口服次。一般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内压,减轻颅内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加强支持疗法。

诊断检查编辑本段回目录

诊断要点: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或肺隐球菌病。少见皮肤粘膜隐球菌病,多数为继发性损害,皮损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丘疹,结节,中央有脐窝,可似传染性软疣,亦可破溃,形成脓疡,排出少量粘性脓液,内有隐球菌。还可表现为肉芽肿样等多种类型损害。实验室检查,寻找病原。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
1、病原体检查
①墨汁染色法:是迅速、简便、可靠的方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检查的新鲜标本,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置于玻片上,加墨汁1滴,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暗视野下找隐球菌,可见圆形菌体,外轴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脑脊液应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②真菌培养:取标本少许置于沙氏培养基中,在室温或37℃培养3—4天可见菌落长出。

2、血清学检查
由于病人血清中可测到的抗体不多,因此检测抗体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仅作辅导诊断。通常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体抗原,以乳胶凝集试验灵感而特异,且有估计预后和疗效的作用。

治疗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1.应首先在感染部位采取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及培养,找到病原真菌时方可确诊。自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培养阳性者为疑似病例。

2.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用药。

3.疗程需较长,一般为6~12周或更长。

4.严重感染的治疗应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并应静脉给药,以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5.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6.有指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并,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二)抗真菌治疗

隐球菌病
隐球菌
1、制霉菌素

(1)局部用药:可制成油剂、霜剂、粉剂、溶液等,浓度为含制霉菌素10万U/g或/ml基质,依患者具体情况援用一种剂量一型局部涂擦,每日2—4次。

(2)口服:肠道念珠菌病可给予制霉菌素口服,新生儿每日20—40万U,2岁以下每日40—80万U,2岁以上每日100—200万U,分3—4次饭前服用,疗程7—10日。口服不易吸收,全部由粪便排出。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轻泻。

(3)雾化吸入:适用于呼吸系统念珠菌病,制霉菌素5万U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中雾化吸入。

2、二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生素,与真菌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破坏,起杀菌作用。是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全身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对曲霉素菌病效果较差。

(1)静脉滴注:开始义用小量,每日0.1mg/kg,如无不良反应,渐增至每日1—1.5mg/kg,疗程1—3个月。静注时用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05—0.1mg/ml,缓慢静脉滴注,每剂不少于6小时滴完。浓度过高易引起静脉炎,滴速过快可发生抽搐,心律时常、血压骤降,甚至心跳停搏。

(2)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限于治疗隐球菌性膜的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儿童鞘内注射,首次0.1mg用蒸馏水(不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25mg/ml(偏稀为宜)或将药物与腰穿时引流出的脑脊液3—5md混合后一并缓慢注入。以0.5mg为止不低超过0.7mg。疗程一般约30次,如有副作用可减量或暂停用药,脑脊液内药物过多可引起蛛网膜炎脑脊液细胞增多,暂时性神经根炎、感觉消失、尿潴留、甚至瘫痪、抽搐,如及早停吆五,大多能缓解。

(3)二性霉素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寒战、头痛、头晕、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等,对炎、肾、造血系统有一定毒性。为减轻副作用,可于治疗前半小时及治疗后3小时给阿司匹林,严重者可用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用药期间,应每隔3—7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清肌酐>2.5mg/dl时用药应减量,尿素氮>40mg/d应停药,停药2—5周恢复正常,再从小剂量开始给药,注射部位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最初输液部位宜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5—氟胞嘧啶是一种口服系统性抗真菌化学药物,对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粮食抑制作用。可与二性霉素B合用,治疗全身性隐球菌病,剂量为每日50—150mg/kg,分4次口服,疗程4—6周。婴儿剂量酌减。口服吸收良好,血清浓度高,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清的64—88%,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中性粒细胞核血小板减少,肝肾损害,与二性霉素B合用时可减少耐药性,药量可稍减,毒性反应可减轻,可缩短疗程。

4、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1—5%软膏皮肤外用,口服易吸收,剂量每日20—60mg/kg,分3次口服。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可与二性霉菌B联合使用。副作用有胃肠症状、兴奋失眠、荨麻疹、白细胞减少、ALT升高等。

5、酮康唑合成的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系咪唑类衍生物。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改变真菌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口服体内吸收良好,毒性反应低,对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疗效均显著。开始剂量:体重30公斤以下者每日口服100mg,30公斤以上每日口服200—400mg,1—4岁者每日口服50mg,5—12岁,每日口服100mg,如小儿每日达400mg高剂量时,可有恶心、呕吐、一过性的低胆固醇血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6、氟康唑(Fluconazol)双三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和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念珠菌、隐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岁每日3—6mg/kg,一次口服或静滴,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皮疹、偶致肝功能异常。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隐球菌病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