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是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全国性涉外专业组织,成立于1991年4月,总部设在北京。协会聘请铁木尔·达瓦买提、黄华、袁宝华、汪道涵、柴泽民为名誉会长。现任会长为中国原驻美国大使李道豫。
协会宗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协会主要任务:致力于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宣传与实践,探讨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战略;维护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共关系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促进中国公共关系组织同海内外相关组织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推动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向正规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高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海内外组织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协会常设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下设五部一室:会员部、对外联络部、经济文化发展部、信息咨询部、学术培训部、办公室。现有专职人员14人。协会还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公共关系专家和学者为协会业务提供支持。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设在协会秘书处。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人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郑砚农先生,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他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控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工作。历任所长助理、综合研究室主任、秘书长、研究员等职务。从事国际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为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撰写了大量的专题报告,组织策划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了多部著作。
2000年当选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担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考专业命题专家、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郑砚农还是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获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 2007-08-20(中国商业电讯)--2007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座谈会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委的有关领导和中石油、索尼公司等中外著名企业的代表出席了座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李道豫会长主持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并发言。
日前,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批准授予的“特别咨商地位”,成为第一个正式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公共关系专业组织,标志着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已经与联合国建立起正式的协作关系。这是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也是公共关系事业跨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为我国公共关系行业组织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参加联合国有关事务,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了解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及其实践,为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得到国际承认的重要标志,经社理事会内的咨商地位是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正式关系的核心。联合国通过授以“咨商地位”的方式,承认国际上重要的非政府组织并同各类非政府组织建立工作关系,并发挥这些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2001年,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后,王兆国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是我国非政府组织跨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我国的民间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是应改革开放而诞生,随市场经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作为全国性的公共关系专业组织,自1991年4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公共关系业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中国公关事业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在开展民间外交、对外联络,促进国际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北京申奥、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救援等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一个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光荣称号。
2005年8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向联合国提交报告,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在外交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正式申报和多方面的积极努力,2007年1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上通过了申请报告,并决定推荐到经社理事会审议。今年7月20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独立会议上得到了正式批准,取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获得“特别咨商地位”,将更好地发挥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交流网络枢纽的优势,推动我国公共关系行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联合国重大活动,有利于我国公共关系组织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及其他国际事务,也有利于在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谙熟国际事务的公共关系行业的公共外交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国家总体外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理解、友好交流、和谐相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