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99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数学美
数学美
外星人
外星人
梅森素数
梅森素数
系统相对论
系统相对论
自制核反应堆
自制核反应堆
机器人系列组图
机器人系列组图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
《阿凡达》背后科学
《阿凡达》背后科学
爱情环
爱情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宽肠丸
宽肠丸
宽肠丸主要由枳壳(炒微黄,用清油浸透1宿,焙干)5线,麻仁(去壳)2钱半,木通(去皮、节)2钱半,大黄(半生半炮)2钱半,槟榔2钱半,大腹皮(洗净,培干)2钱半等成分配制而成。处方来源于《活幼心书》卷下。主治痢后里急,大腑闭涩不通等症状。制备方法为上除麻仁用乳钵研极细外,槟榔不过火,余焙同研成末,入乳钵中与麻仁再杵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目录

[显示全部]

行滞消积编辑本段回目录

宽肠丸

宽肠丸
枳壳
成分枳壳,归肺;脾;肝;;大肠经。理气宽胸;行滞消积。

药理作用

1.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辛弗林有较强的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可完全对抗组胺所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对豚鼠离体气管亦有同样的作用。

2.抗血球凝集作用:大鼠服用枳壳中成分川陈皮素,有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对大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3.2mg/kg的剂量明显比肝素(132单位/kg)的作用为强。

3.抗癌作用:川陈皮素对鼻咽癌KB细胞的半数有效量为3-28μg/ml,体内对小鼠Lewis肺癌和瓦克癌瘤256亦有效。

4.抗炎、抗真菌作用:川陈皮素用Ungar法测得抗炎的ED25为20mg/kg,抗炎强度为50单位/g。对DeuterophomaTCMLIBacheiphila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各家论述

1.张元素:凡气刺痛用枳壳,看何经分以引经药导之。破滞气亦用枳壳,高者用之,然能损胸中至高之气,止可二、三服而已。

2.王好古: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书》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误下,气将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也,若已成痞而用此,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先之一字有谓也。

3.《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洁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4.《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5.《本草思辨录》:枳壳,乃枳实之老而壳薄者。既名枳壳,须去穰核用之,壳、实古原不分,性用亦无少异。若治胸膈痞塞,枳壳较枳实少胜。然何如似枳实协辛温轻扬之橘皮、桂枝,为奏功尤大乎。惟《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则惟去穰核之枳壳为宜。盖痒为风,寒热结为痹,于皮肤中除风痹,用枳实则易里,难与枳壳争能。此《证类本草》枳壳所纺主风痒麻痹也。

选方

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②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去穰,麸炒黄),木香一钱。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③顺气止痢:甘草(炙)六钱,枳壳(炒)二两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拂汤点服。(《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

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五钱,羊胫炭(为细末)三钱。和令匀,用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腹,再服见效。(《博济方》乌金散)

⑤治大便下血:枳壳二钱,乌梅肉三钱,川黄连五分。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⑥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二两。去穰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

⑦治子宫脱垂:枳壳五钱,蓖麻根五钱。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或枳壳五钱,升麻一钱。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⑧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ZHONG,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⑨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穰)、甘草各一钱。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⑩治风疹痒不止:枳壳三两,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二钱,非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泻火祛瘀编辑本段回目录

宽肠丸成分大黄

宽肠丸
大黄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归经:胃;大肠;;脾经。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科属蓼科。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症状。

各家论述

1.《药对》:大黄,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疔女子月闭。

2.《本草衍义》: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若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3.《汤液本草》: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入手、足阳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揖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巅,人迹不至,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中,俱用酒浸,淮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裹蒸熟者,其制不等。

4.《本草切要》:凡蕴热之症,藏府坚涩,直肠火燥而大便秘;痈肿初发,毒热炽盛而大便结;肥甘过度,胃火盛而大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至若跌扑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用桃仁、红花之剂,必加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痰涎雍盛,喉闭乳蛾,腮颊肿痛连及口齿,用清痰降火之剂,必加姜制大黄,若光明科以之治目,在时眼初发时,以之泻火可也;疮肿科以之散热拔毒,在红肿时解毒可也。如产后去血过多,血虚闭而便不行,当用养血润肠之剂,必禁大黄为要。又若老人气虚血闭,当用麻仁丸,肥人痰闭,当用半硫丸,大黄亦所必戒。治者不可畏而不用,亦不可忽而轻用。若元虚不足者不可用,恐正气耗而亡阳也。风寒表证未解不可用,恐里气一虚,表邪内陷也。里证当下,脉劳无力不可用,恐热邪去而正气脱也。故阳症当下,误下早而表邪内陷成结胸:里证当下,误下早而余邪留结成痞气,是用大黄之误也。《要诀》曰,气血者,有形无形之分也,如热在气分,无形之邪也,热在血分,有形之邪也,有形之邪当用大黄荡涤之,若无形之邪而用大黄,是谓诛伐无过,误之甚矣。然张仲景立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实泻胸胃血分之邪,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如是则气分、血分之别,若冰炭之不同矣,可忽乎哉。

5.《纲目》:苏颂说即老羊蹄根也。因其似大黄,故谓之羊蹄大黄,实非一类。又一种酸模,乃山大黄也。状似羊蹄,而生山上,所谓上大黄或指此,非羊蹄也。大黄,乃是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 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素问》云:太阴所至为痞满。又云:浊气在上则生?胀是矣。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亦不知分别此义。......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6.《本草经疏》:《经》曰,实则泻之。 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

7.《本草正》: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气虚同以人参,名黄龙汤;血虚同以当归,名玉烛散。佐以甘草、桔梗,可缓其行,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用之多寡,酌人实虚,假实误用,与鸩相类。

8.《本草述》:大黄,《本经》首曰下瘀血、血闭,固谓厥功专于血分矣。阳邪伏于阴中,留而不去,是即血分之结热,唯兹可以逐之。《本草》所谓肠间结热,心腹胀满,亦指热之结于血中者而言。如仲景治痞满及结胸证,胥用大黄,乃时珍能晰其微,谓用之以泻脾邪,初不干于气分也,是非其一端可以类推者乎。

9.《药征》:大黄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考征: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以上一方,大黄六两);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厚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大承气汤证曰,腹满痛者;大黄消石汤证曰,黄疸腹满,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大黄甘草汤证不具也;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抵当汤证曰,少腹鞭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合厚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檗、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之征,显然著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10.《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疼。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一切症瘕积聚,能开心下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兼利小便。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毒,尤为特效之药(疔毒甚剧,他药不效者,当重用大黄以通其大便自愈)。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仲景治吐血衄血有泻心汤,大黄与黄连、黄芩并用。《本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因有黄良之名。仲景治血痹虚劳,有大黄蟄虫丸,有百劳丸,方中皆用大黄,是真能深悟'推陈致新,之旨者也。凡气味俱厚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两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以用至两许,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11.《本草正义》: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过不留,除邪而不伤正气;制过者其力已缓,颇难速效。东垣谓治在上者,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未免矫揉造作,用违其长,但久制者,可从小便以导湿热,惟清宁丸能有此功,而寻常之酒制军、非其伦比。近人亦有谓生者走后阴,熟者走前阴,殊不确也,《金匮》泻心汤治吐血衄血,明是阳亢上逆,迫血妄行,故以大黄、芩、连直折其炎上之势,而乃云心气不足,必是传写有误,致令古今诸家,为此节作说解者,皆嗫嚅而不可解,不若《医宗金鉴》径改为心气有余,何等直捷爽快。承气法得枳实则其行尤速,得芒硝则软坚,可化燥矢为溏粪。但其味大苦,最伤胃气,胃弱者得之,无不减食,且不知味,苟非湿热蕴结,不必轻率采用。

12.《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13.《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14.《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侯,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15.《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泻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疖痈毒。

16.《唐本草》:大黄,幽、并以北渐细,

宽肠丸
大黄
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

17.《本草抬遗》: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文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

18.《本草图经》:大黄,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疔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三月采苗,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

治小便赤涩编辑本段回目录

宽肠丸

宽肠丸桑白皮饮
木通
成分木通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主治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性味归经苦,凉。

①《本经》:“味辛,平。”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微寒。”

⑤《海药本草》:“温平。”

入心、小肠、膀胱经

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心、小肠、膀胱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用药忌宜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考证】:出自《药性论》

①《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

②《唐本草》:“通草,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谓燕覆,或名乌覆,今言葍藤,葍覆声相近尔。”

③《本草图经》:“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或以为葡萄苗,非也。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诸药毒。”

④《纲目》:“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神农本草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

⑤《本草正义》:“寻绎陶氏所谓茎有细孔, 两头皆通,吹之气出云云,其形固与今之木通相似,惟木通之味大苦,而《神农本草经》止称其辛,微嫌不类,且《别录》又以为甘,则尤为可疑。但《神农本草经》、《别录》所载主治,固无一与今之木通不合者。意者雷公谓主为苦,最得其真,而《别录》之甘字有误欤?抑《别录》亦误认通脱木为通草,乃以其淡而无味,遂以甘淡之义谓之为甘欤?窃以甘之一字,终觉与木通不类,是以高邮王氏《广雅疏证》于附支通草一条,虽亦引《食性本草》茎名木通一句,而并不直言陈说之是,且谓后世《本草》诸家,无能证明其说者,盖以其矢传久矣云云。则念孙氏父子,固亦有疑于古之通草,未必果为今之木通也。兹以古人所说通草主治,尚与今人所用之木通,情性无往不合,姑仍濒湖之意,径以木通标作正名,而附志所疑如此,以俟知者更详。”

处方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活幼心书》>卷下

汤类:治吐泻痢后,将传慢惊慢脾,神昏脉弱,饮食不进,睡露扬睛,昼轻夜重,急宜投解。

北南星(一两,锉破,瓦器盛东壁土同醋煮少时,滤干,切片,焙)人参(去芦)冬瓜子仁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慢火煎七分,候温无时少与缓服。投之急必吐。

此后应诸汤散丸剂,

宽肠丸
中医
所述服药次序,不过言其大略。然煎煮调化,分数汤使下法,尤在临时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或多或少,随病轻重用之,余皆仿此,再不繁引。

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赤紫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三两,略少研碎)大黄(一两半)防风(去芦)薄荷(去老梗,二味各一两)荆芥(去根老梗,四两)甘草(一两一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理诸疮丹毒,赤瘤燥痒。

黄芩(一两)当归(酒洗)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四味各半两)何首乌(去粗皮)草乌(炮,去皮)玄参(三味各一钱半)甘草(六钱)薄荷叶(二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小儿禀赋素弱,豆疮出不快者,及肝虚目视不明。

黄(一两,蜜水涂炙)当归(酒洗焙干)白芍药川芎(三味各半两)甘草(三钱,炙)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主伤风伤寒,胸满气促,咳嗽不活,食多夹痰吐出。

枳实(去瓤锉片,麦麸炒微黄)赤茯苓(去皮,二味各半两)甘草(六钱)半夏(七钱,汤煮透滤仍锉焙干)桔梗(七钱半,锉炒)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伤寒温病,身热恶风,胸满肋痛,烦渴呕哕,小便不利,大便秘硬,能解表里邪毒,痰嗽气喘。

柴胡(去芦,二两)半夏(如前制)黄芩人参(去芦)甘草(四味各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去枣,加薄荷同煎。

感冒风湿之气,失于解表,流注两足疼痛,至两膝浮肿,不能屈伸,传成瘫痪。

防己(去黑皮)麻黄(去节存根,功全表里,锉碎汤泡滤过焙干)薄桂(去粗皮,三味各半两)赤芍药(一两)赤茯苓(去皮,一两)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一两)甘草(炙,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入薤白同煎。

治急惊后,余热未退,时复手足搐掣,心悸不宁,及风邪中入肺经,两目视入,开眨不常。

防风(去芦)川芎大黄白芷黄芩甘草(六味各半两)细辛(去叶,二钱)薄荷叶(二钱半)上件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用温汤无时调服。

治气喘,痰鸣发热,咳嗽恶风。

知母甘草(二味各半两)贝母羌活滑石(别研)大黄小麦子(五味各三钱)麻黄(如前制)苦葶苈诃子肉(三味各一钱半)薄荷(去梗,二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冷疝腹痛,及误汗误下,即坏证伤寒是也。并宜先服,次投对证之剂。

白芍药(一两半)泽泻(去粗皮,七钱半)甘草(三钱炙)薄桂(去粗皮,一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误汗误下,加人参、南木香各二钱。脐下痛,入生姜及盐同煎,加钩藤亦好。

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并吐泻后,喉涎牵响,饮食减少,脾胃气虚。

白茯苓(去皮)半夏(如前制,二味各七钱半)甘草(三钱,炙)浓朴(五钱,去粗皮锉碎,每一斤用生姜一斤薄片切烂,杵拌匀,酿一宿,慢火炒干用)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加枣一枚去核同煎。

治心气不足,虚而惊悸,日常烦哭,及婴孩生下,羸瘦多惊,宜子母同服,自然有效。

茯神(去皮木根,一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二钱)当归(去芦尾,酒洗,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有微热烦躁,入麦门冬去心同煎。

理春夏相交,阴湿气重,中伤脾胃,致腹痛泄痢,经久不止,渐传手足浮肿,饮食少思。

桔梗(去芦锉炒)苍术(如前制,二味各一两)白姜(四钱,炮)甘草(六钱,炙)上件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调服,咀水煎变可,或用姜、枣。

主伤风后,五心烦热,咳嗽喘促,唇红颊赤,发渴引饮。

桑白皮(锉炒)地骨皮(净洗焙干,二味各二两)甘草(炙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粳大米百粒,煎七分,食后临卧温服,或不拘时。

主宣利脏腑积热,调和荣卫。

当归(酒洗)赤茯苓(去皮,二味各半两)甘草(炙)大黄枳壳(水浸润,去壳锉片,麦麸炒微黄,三味各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主生津益气,温肠止痢。

人参(去芦)甘草(炙,二味各二钱半)白芍药白术(二味各半两)南木香肉桂(去粗皮,二味各一钱)罂粟壳(去蒂,锉碎蜜水炒)肉豆蔻诃子肉(三味各一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入仓米同煎。

主百日内婴孩,咳嗽有痰。

贝母(一两)甘草(半炙半生,二钱)上件锉焙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用陈大米煎汤,空心调服。痰盛,淡姜汤调下。

主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寒冷,沉困不省人事。

人参(去芦)附子(汤浸炮裂去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四味各二钱半)山药(去黑皮)黄(蜜炮涂炙)肉桂(去粗皮)甘草(湿纸裹煨透,四味各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无时。

治胎黄,乳母服,婴儿亦可少与含咽。

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酒洗)天花粉(五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脾慢胃冷,呕吐不止。

白姜(二钱,炮)陈橘皮(去白,一两)粉草(炙,三钱)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温枣汤调化,空心少与缓服。

主温脾暖胃,冷吐冷泻,及治气虚中寒腹痛。

人参(去芦)白术(二味各一两)干姜(炮)粉草(炙,二味各钱半)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温白汤空心调服。

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

桂枝(去粗皮)芍药(二味各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治伤寒头疼发热,身痛无汗喘满,又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八九日,表证不解者。

麻黄(去根节,一两半)桂枝(去粗皮,一两)甘草(半两)杏仁(三十五粒,汤泡去皮)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

川独活(黄色如兔眼者佳,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五味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

主解利遍身痈疖,恶核发热,及丁黄肿毒丹瘤。

黄(一两,生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四味各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蜜一大匙,煎七分,无时温服。

解风热上攻,咽喉肿痛,饮食不便。

桔梗(锉炒,半两)薄荷叶荆芥穗甘草(三味各二钱半)山豆根(取净皮,一钱半)牙硝硼砂朴硝雄黄朱砂(五味各二钱)上前五味焙为末,后五味入乳钵细杵,同前药末一处再杵匀,每用一字至半钱,干点舌上化下,或以温汤浓调,少与含咽亦可。

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初因阳明经有风热,温气相传,所以如是,法当宽此一经,其证自愈。盖阳明受病,不能养其宗筋故也,宜服之。及咳嗽痰喘气促。

青木香(去芦)枳壳(如前制,二味各半两)甘草(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无时温服。

治中风狂言,失音不语,精神昏困,惊瘫鹤膝等证,及肿疾才愈后,偶感外风,满面遍体虚浮,并宜可服。

白藓皮白术白芍药薄桂(去粗皮)防风(去芦)川芎当归(酒洗)杏仁(汤泡去皮尖)甘草(炙,九味各半两)川独活麻黄(去根节)白茯苓(去皮,三味各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此药大能通和表裹,温养脾胃,匀调气血,顺正阴阳,发散风寒,辟除腥秽,善使豆疮易出易收,不致倒靥黑陷,传变危急。兼治遍身痈疖已溃未溃,排脓止痛,自然消释。

常服清神驻颜,明目健脾,真元益固,邪气无干。

人参(去芦)浓朴(如前制)当归(酒洗)防风(去芦)白芷肉桂(去粗皮)桔梗川芎白芍药沉香檀香乳香藿香叶紫苏叶黄(蜜水涂炙)甘草(十六味各半两)上件咀,用无灰酒四两,重拌匀晒干,天阴略焙,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感冒风热,火气熏逼,豆疮蕴毒上攻,咽喉肿痛,痰气不顺,咳嗽失音,饮食减少,并宜治之。

人参(去芦,半两)桔梗(锉,用蜜水浸透,一两)甘草(半生半炙,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风热加荆芥、杏仁煎。豆疮后目生翳膜,用蝉壳净洗去嘴足同煎。咽痛人硼砂末煎,去渣无时含咽。

治九道血妄行。

人参(去芦)川芎当归(酒洗,三味各半两)荆芥(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感风湿,及形寒饮冷,痰嗽咳逆,连声不已。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荆芥(不去梗)桔梗(四味各五钱,用蜜水炒,锉用)甘草(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心脾不和,气不升降,霍乱吐泻,咳嗽胸满,头目疼痛,嗜卧倦怠,并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成痢中酒作渴,心逆畏食。

人参(去芦)缩砂仁甘草(炙)杏仁(汤泡去皮尖)半夏(如前制,五味各一两)香薷浓朴(如前制,二味各四两)白扁豆(炒熟,锉去壳,一斤,用生姜一斤碎切烂煮,拌匀,酿经一宿,焙干)藿香赤茯苓(去皮)木瓜(各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盐半字同煎。

治诸虚不足,烦躁惊悸目扬,身体软弱,不思饮食。

黄(六两,蜜水涂炙)甘草(一两,炙)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刺二枚,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伤寒诸疾后,表里俱虚,烦渴有热,遍身汗出。

白茯苓(去皮)白芍药(二味各七钱半)白术附子(如前制,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三五岁小儿,感受温湿之气,侵袭膀胱,致阴茎肤囊浮肿作痛。

牡蛎(用熟黄泥包裹,夹水透,出地上候冷用)大黄(纸裹水浸透,炮过候冷,二味各一两)上件锉研为末,每服一钱,用无灰温酒空心调服。不能饮者,温汤调,少入酒同服。

治虚喘昼轻夜重,食减神昏。

荜澄茄石菖蒲(二味各一钱)白术白茯苓(去皮)南木香(三味各二钱)甘草(炙)半夏(如前制)紫苏子(略炒杵碎,三味各四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诸疟久不瘥者,脾胃虚弱,形容憔悴。

浓朴(如前制,一两)乌梅(打破去仁)半夏(如前制)良姜(锉用东壁土炒)青皮(去白,四味各半两)甘草(炙,三钱)草果(炮去壳取仁,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未发前并三服,仍忌生冷油腻时果毒物。

解斑疹热毒,头痛烦闷,狂渴妄语。

麦门冬(去心)干葛(二味各三钱)人参(去芦)赤芍药升麻赤茯苓(去皮)甘草(五味各二钱)石膏末(五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解利丹毒,遍身燥痒,发热烦啼。

川独活射(音夜)干麻黄(如前制)青木香甘草黄芩薄桂(去粗皮)石膏末(八味各五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和脾胃,进饮食,理腹痛,散邪气。

茴香(炒)良姜(锉,用东壁土炒,二味各一两半)苍术(如前制,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件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烧盐汤空心调服。

疏利风热,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

柴胡(去芦,四两)黄芩芍药(二味各一两半)大黄半夏(如前制,二味各七钱半)枳实(如前制,七钱)甘草(一两,小方故加用)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理胸膈不快,饮食少进,亦能顺气和中,消导宿滞。

人参(去芦)青皮(去白)缩砂仁乌药良姜(如前制)香附子甘草(炙,七味各一两)上件锉碎为末,每服一钱,温盐汤空心调服。

治时行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未见形先,疑贰之间,并宜可服。大能和顺血脉,解诸余毒斑证等疾。

升麻干葛芍药(三味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六七岁以上之儿,小结胸证。

半夏(如前制,一两)净黄连栝蒌实(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白蜜一大匙,煎至八分,无时温服。未效再投,得微下黄涎为好也。

散类
主和解百病,虚慢阴证不宜。

干葛(二两半)升麻赤芍药(二味各二两)黄芩(一两)麻黄(如前制,七钱半)薄桂(去粗皮,二钱半)甘草(一两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葱一根,煎七分,无时温服。有风热盛,加薄荷同煎。

解伤寒温湿,暑毒霍乱,分阴阳,理烦渴。

泽泻(去粗皮,二两半)白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三味各一两半)肉桂(去粗皮,七钱,不过火)上前四味锉焙,入桂同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汤调下,不拘时。若作咀,用赤茯苓,分两同前,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其余活法,明本论中随证详述。

调顺气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白痢,烦躁不宁。

当归(去芦酒洗)赤芍药(二味各二两)大黄(半生半炮一两二钱)川芎麻黄(如前制,二味各半两)甘草(半生半炙,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主上焦蕴热伤风,面红目赤,狂躁气急,渴水惊啼烦闷,丹毒口疮,痰嗽搐掣。

人参(去芦)防风(去芦)天麻茯神(去皮木根)郁金(无,以山栀仁代)白附子大黄(七味各二钱半)赤芍药黄芩僵蚕(三味各五钱)全蝎(十五尾,去尖毒)枳壳(二钱,如前制)粉草(六钱)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温薄荷汤,无时调下,或灯心汤。

主调补通利后,及冷疝腹痛,气滞不和。

桔梗(二两,锉炒)陈皮(去白,一两)缩砂仁茴香(二味各半两)白姜(二钱,半炮)粉草(四钱,炙)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空心沸汤调服,冷疝腹痛,烧盐汤调下。

主暴中急慢惊风,痰涎满口,及雨侵闭汗不通,或凉或热,坐卧生烦。

雄黄(红亮者,二钱半)白药(去黑皮)川乌头(炮裂去脐)草乌(炮裂去皮)天麻(明亮者)川芎(五味各半两)上除雄黄外,余五味锉焙,同雄黄为末,惊风痰壅,每服半钱或一钱,用姜汁、茶清调下,发汗,水姜、葱、薄荷同煎,并投三服取效。

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理虚和气,宁心清肌,止啼去烦,利咽膈,解失音。

人参(去芦,半两)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天花粉(四味各一两)细辛(去叶,二钱)防风(去芦)川芎南星(生用,三味各二钱半)甘草(半生半炙,七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慢火煎七分,无时温服。

主上膈热,小府闭,烦躁生嗔,及淋证诸疮丹毒。

木通(去皮节)地蓄(去老梗,二味各半两)大黄甘草赤茯苓(去皮,三味各三钱)瞿麦(去干梗)滑石末山栀仁车前子黄芩(五味各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灯心三茎,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薄荷同煎。

治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疾。

乌梅(和核)玄胡索粉草(半生半炙,三味各五钱)乳香没药钩藤(和钩,三味各二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解口内舌上疮毒,及治豆疮后目生医膜。

黄柏(去粗皮,用生蜜润透,烈日下晒干,再涂上蜜,凡经十数次为度)粉草(二味各一两)上件锉焙,研为细末,治口疮用药末干点患处,或用麦门冬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治豆疮后目生翳膜,汤泡澄清,无时频洗,仍投糖煎散、柿煎散二药。

主脾胃不和,呕逆咽酸,霍乱腹痛。

浓朴(如前制)陈皮(去白,二味各二两半)苍术(如前制四两)甘草(一两)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姜、枣煎汤,空心温服,烧盐汤亦好。

治时气伤风伤寒,头昏体热咳嗽,及脾胃肺脏不和,口中腥气异常,或牙缝微有鲜血,兼调理诸病后小证得中,以其品味不僭不燥为佳。

紫苏(去老梗)净香附(二味各三两)陈皮(去白)甘草(二味各一两半)桔梗(二两半,锉炒)川芎白芷(二味各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咳嗽加制半夏口腥气入盐煎,调理诸疾加枣子煎。

主诸般停滞,疳积发热,泻痢酸馊,水谷不化,常服和脾胃,进饮食,长肌肉,益神气。

人参(去芦,七钱半)三棱(炮锉)净香附(二味各一两半)青皮(去白)益智仁陈皮(去白)半夏(如前制)枳壳(如前制)神曲(炒)谷芽(洗焙)莪术(醋煮透,滤干锉焙)大黄(半生半炮)紫苏(去老梗,十味各半两)甘草(半生半炙,一两二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仓米百粒,煎七分,无时温服。气虚劳加白茯苓一两。

治膀胱久受热毒,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赤芍药枳壳(生用)风化朴硝(临入末药拌匀)商陆(五味各半两)上件不过火,锉晒为末,柏枝煎汤,候冷调二钱或三钱涂肿处,仍服咀五芩散,加车前子、薏苡仁,水煎。

主上焦风热,口鼻生疮,两目赤肿,咽膈不利,痰涎壅滞,气不通畅,惊搐烦闷,神思昏迷。

天竺黄郁金(无,以山栀仁代)茯神(去皮)甘草(四味各半两)硼砂牙消白芷川芎僵蚕(去丝)枳壳(如前制,六味各二钱半)朱砂(水飞,二钱)麝香(一字)蝉壳(十五,洗去泥土觜足)上除硼砂、牙消、朱砂、麝香四味,乳钵细杵,余九味焙干末,同入乳钵内再杵匀,每服半钱或一钱,温薄荷汤,无时调服,或麦门冬汤。

治满头如癞疮毒,及手足身上,阴器肤囊,痒则抓烂,黄汁淋漓燥痛。

净黄连(一两)蛇床子(去埃土,半两)五倍子(去内虫屑,二钱半)轻粉(十五贴)上前三味,晒干为末,再入乳钵内,同轻粉杵匀,用清油稀调二钱或三钱,涂搽患处,必先以荆芥和葱煮水,候凉净洗拭干,后敷药。

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远近。

川芎白芷甘草(半生半炙,三味各七钱)赤芍药当归(酒洗)净黄连(三味各五钱)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白痢白姜汤调,赤痢甘草汤调,赤白痢温米清汤调,并空心服。

治豆疮后目生医膜。

白菊花绿豆壳谷精草(三味各一两)上为咀,每服二钱,干柿一枚,粟米泔汁大盏,慢火煎干去渣,食后临睡,止吃柿肉,一日三枚,倍加尤好。如婴孩小,乳母可服,或用煮过柿子去核,薄切焙为细末,炒半钱,温米泔水调化,无时与儿服亦可。

治诸风热阴毒肿,核已结成未穿溃,或正发者。

半夏(一两,生用)贝母大黄(二味各半两)朴硝五倍子(去内虫屑,二味各二钱半)上件锉焙为末,用醇醋调一钱或二钱,涂患处,如干再涂,仍服疏风化毒之剂。余药成末,除朴硝,临入杵匀用。

治疝气腹痛,投诸药后,愈而复作宜服。

金铃子肉(六钱)三棱(炮锉)莪术(醋煮锉)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四味各二钱半)赤茯苓(去皮)茴香(二味各半两)南木香(二钱)甘草(四钱,炙)槟榔枳壳(如前制)钩藤(和钩,三味各三钱)上除槟榔、木香不过火,余十味锉焙,仍同木香、槟榔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仍用炒茴香煎无灰酒空心调服,不饮酒者,煎炒茴香汤调下。

治风热温气上攻,舌硬肿大不消。

风化朴硝真蒲黄(二味各半两)上蒲黄晒干为末,同朴硝乳钵内细杵匀,每用一字至半钱,点揩舌上下。

主小儿薄劣,跌触头脑,或弄刀锥,因而破血感风,致面目伤痕浮肿。

荆芥穗(一两)防风(去芦,二钱半)甘草(半生半炙,二钱)上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用无灰温酒调服,或葱汤亦好。

能和表里,通行津液,清上实下,扶阴助阳,及治腹胀泻渴,温壮豆疮。

南木香浓桂(去粗皮)陈皮(去白)诃子肉丁香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半夏(如前制)甘草(半生半炙)大腹皮(净洗焙)前胡(去芦,十一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能除风寒湿痹,调和阴阳,滋养血气,使豆疮易出易敛,不致痒塌泻痢。

南木香当归(酒洗)人参(去芦)肉豆蔻陈皮(去白)丁香白茯苓(去皮)浓桂(去粗皮)白术浓朴(如前制)半夏(如前制)附子(如前制,二味各二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下痢赤白。

人参(去芦)羌活赤茯苓(去皮)柴胡(去芦)前胡(去芦)川芎独活桔梗(锉炒)枳壳(如前制)苍术(如前制)甘草(十一味各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温服。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痢证姜仓米煎。

主夏秋脏腑冷热不调,或饮食起居不节,致吐痢心腹疼痛,发热烦闷,身体拘急,或脚转筋,四肢厥冷,有似阴证,但口气温,脉按沉紧为验。

陈香薷(去老梗,三两)白扁豆(如前制)浓朴(如前制,二味各一两半)上三味,六两咀了,用无灰酒三两拌匀,仍晒干或焙,临入咀生甘草一两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以瓦器盛在水中沉温,不拘时服。如热极或泻痢中有鲜血者,加净黄连一两,细锉拌匀,名黄连香薷散,下法如前。

治胃虚脾实,生热烦渴,头痛恶心。

藿香叶(七钱半)栀子仁防风(去芦,二味各一两)甘草(四钱半)石膏末(八钱)上前四味锉,同石膏末用酒蜜微炒香,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主禀受元气不足,颅囟间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致语迟行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齿生迟者,服之有效。

干山药(去黑皮,五钱)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洗)当归(酒洗)黄(蜜水涂炙,八味各二钱半)川芎甘草(炙,二味各二钱)石菖蒲(二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温服。如婴孩幼嫩,与乳母同服。

主醒脾养胃,止吐痢,进饮食,及调理病后神昏目慢,贪睡多困,脉弱气短,微有痰涎,并宜投服。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藿香叶白术甘草(炙,五味各五钱)丁香(四十粒,不见火)大南星(八钱,锉作小块,纸裹水透湿,炮过用)缩砂仁(四十粒)上为咀,每服二钱,水大盏,姜三片,冬瓜子仁五十粒杵碎慢火煎七分,空心缓投服之,急必吐。

治吐泻后,调和脾胃,消进饮食,及丁奚哺露,虚热烦渴,气逆心恶。

陈皮(去白)缩砂仁浓朴(如前制)麦芽(洗净焙干)乌梅(和核,五味各五钱)良姜(如前制)干葛乌药(三味各二钱半)草果仁(炮,二钱)甘草(炙,三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空心温服。

治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似搐非搐。

诃子(十个,大者,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洗净焙干,五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久患咳嗽,肺虚气促,有痰恶心。

阿胶(一两半,锉炒)白茯苓马兜苓(去老梗)糯米(三味各半两)杏仁(二十一粒,汤泡去皮尖)甘草(四钱,炙)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预防变生他证。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半夏(如前制)甘草(炙)陈皮(去白)枳实(如前制,六味各五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刺一枚,竹茹小围,煎七分,无时温服。有微热微渴,入麦门冬去心同煎。

治走马疳,牙根肉溃烂黑臭。

橡斗(不拘多少)上件每服大者两个,入盐满壳,盖作一合,或五六个,或十数个,安在火内,和盐烧透,取出地上,以瓦碗盖定,存性候冷,入麝香少许,乳钵内极细杵匀,每以半钱涂搽患处,常收用小瓦合盛贮,勿使纸裹,盖盐能作润。

治重舌,及满口内外疮毒,咽膈不利。

薄荷(去老梗)荆芥穗(二味各五钱)青黛玄明粉硼砂(三味各二钱半)百药煎甘草(二味各三钱)上件锉焙为末,除玄明粉、硼砂二味,在乳钵内细杵,同煎药末再杵匀,用一字至半钱,干点舌上。令其自化,或以新汲水入蜜调点舌上亦好。

治脾虚受冷,水谷不化,泄泻注下,盗汗出多。

陈皮(去白)肉豆蔻(炮,二味各五钱)丁香(二钱)诃子肉(炮去核,二钱)甘草(炙,二钱半)或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主伤风感冷,咳嗽痰喘,呕吐泻痢惊悸,有热证在表里发,当用气解药可投。

麻黄(如前制)杏仁(汤炮去皮尖)赤茯苓(去皮,三味各一两)川芎防风(去芦)枳壳(如前制,三味各二两)甘草(半生半炙,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无时温服。有热入薄荷同煎。

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气,中满痞噫,呕吐咳逆,此药不寒不热,性味温平,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粉草白术白扁豆(如前制)山药(去黑皮)缩砂仁薏苡仁桔梗(锉炒,九味各一两)莲子肉(去心煎)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空心调眼,或温米汤亦可。

治阴阳不和,吐泻不止,预防风证,常服调脾胃,进饮食。

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去皮)山药(去黑皮)干葛扁豆(如前制)南星(如前制)甘草藿香(去老梗)防风(去芦)天麻(十一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冬瓜子仁五十粒,掐碎煎七分,空心温服。

如泻不止,入沉香、白豆蔻同煎。

主肿疾欲愈未愈之间,脾胃虚慢,气促痰喘,腹胀胸满,饮食减,精神困,小便不利,面色痿黄。

南星(同煎制,一两)大腹皮(净洗焙干)生姜皮陈皮(去白)青皮(去白)桑白皮(锉炒)甘草(炙)扁豆(同前制,七味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心经壅热,烦躁睡语,或时复上窜咬(五巧切牙),小便黄涩,久则成惊,触物易动。

生干地黄(净洗)木通(去皮节,二味各一两)黄芩赤茯苓(去皮,二味各二钱半)甘草(三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竹叶三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加麦门冬去心同煎。

治脾胃不和,呕吐泻痢,恶心发渴,大能补虚损,调荣卫。

南木香白术(二味各半两)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藿香叶甘草(四味各一两)干葛(二两)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主久病方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此药性味甘平,大能调治。常服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

人参(去芦)白扁豆(同前)白茯苓(去皮)川芎缩砂仁香附子半夏(同前制)甘草(八味各一两)肉豆蔻诃子(去核,二味各七钱)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治豆疮余毒,攻目成翳,涩痛有热,多泪羞明。

赤芍药当归尾大黄川芎荆芥防风(去芦)汉防己(去黑皮)龙胆草黄(生用)黄芩(十味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沙糖小块,煎七分,食后临睡温服或无时。

治吐痢泄泻,胃虚脾慢,手足俱冷,六脉沉微。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熟附子南木香肉豆蔻白术(六味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解诸目疾,不拘岁月远近,并宜先服。

柴胡(去芦)苍术(同前制,二味各二两)赤芍药荆芥甘草(三味各六钱半)麻黄(同前制)川芎薄荷(和梗,三味各半两)旋复花(去老梗,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治暴赤火眼,昼夜涩痛,作肿泪多。

草龙胆木贼(去节)荆芥菊花防风(去芦)草决明(半生半炒)甘草(七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痛甚加羌活、乳香同煎。

治时行赤眼,肿痛成翳,有热多泪。

净黄连(一两)硼砂寒水石大黄(三味各二钱)海螵蛸铜青(二味各一钱)玄明粉(二钱半)麝香(一字)全蝎(七尾,去尖毒)上除玄明粉、麝香,余七味锉晒为末,仍入玄明粉、麝香,乳钵内同前药末杵匀,每用一字至半钱,温净汤或凉水调化,澄清去渣,无时频洗。有风夹虫作痒,入轻粉取效,仍忌酒荤三五日。

治牙根肉臭烂黑色,有虫作痛。

鸡内金(即鸡肫内粗皮,阴干,一两)白芷铜青(三味各半两)麝香(一字)上前三味,锉晒或焙为末,仍以麝香乳钵内同杵匀,每用一字或半钱,干擦患处,先用温盐水灌漱,后敷药。

解急慢惊风,不省人事。

猪牙皂角(三钱)细辛川芎白芷(三味各二钱)踯(一钱半)上件锉晒为末,每以少许,用大灯心三寸长,蘸点鼻内,得喷嚏为验,前药不可焙,焙则不应。

解男上女左搐不顺者。

枳壳(如前制)钩藤(去钩)荆芥羌活防风(去芦)甘草(六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顺切姜三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薄荷同煎。

治婴孩初生,旬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则啼声不己,及疗小儿因感温热相搏,致阴器肤囊浮肿。

大黄牡蛎(如前制二味各半两)朴硝(二钱)上前二味,锉焙为末,仍入朴硝,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或二钱,取田螺三枚净洗,再以水半碗活过一宿,去螺用水,调涂肿处即消,其螺仍放水中勿害之。昔贤有曰∶杀生救生,去生远矣。物命虽微,亦可戒也。治阴器肤囊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患处。

解破血伤风。

当归(酒洗)生干地黄酒洗川芎红花赤芍药苏木(六味各半两)甘草(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一切破损肢体,血出作痛。

好锻石(用纱净节,十两)清油(小半灯盏)大黄(五钱,锉碎水浸透,取汁大半盏)上锻石先用铁铛炒令带热,次入大黄汁、清油和匀,仍以慢火炒如桃花色,乌盆盛之,倾出在内,浮而不沉,鹅翎拂聚纸上,别着瓦器收藏,凡是破损伤痕,用涂立效,仍服疏风散、活血散。

解国中肿疾,四肢肤囊浮胀,大小便不利,皆因膀胱蕴热,风湿相乘。

白牵牛(半生半炒,杵碎)桑白皮(锉炒)白术木通(去皮节)陈皮(去白)甘草(六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治豆疮黑陷,因毒瓦斯入肾,而形于外。

麝香(少许)活人牙齿(不拘多少,火过,得小儿自脱者佳)上二味同研为末,每用半钱至一钱,无灰温酒调下,止以一服。然此药固好,但人齿难得,当用一匕金取效。

治小儿身上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

净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滑石(五味各半两)五倍子(去内虫屑,二钱半)上件锉晒为末,用清油入桐油和调二钱至三钱,涂搽患处,仍服四顺饮、消毒饮。

治阳证脱肛。

薄荷(和梗)骨碎补(去毛,二味各半两)甘草(二钱半)金罂刺根(七钱半)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无灰酒大匙,煎七分,空心温服,或无时。

解瘰作肿疼痛。

槲皮(仍去粗皮,此树在处有之即包盐槲叶木也)上件不拘多少,锉碎煮水候温,频洗患处。

治瘰脓汁不干。

白芨贝母净黄连(三味各半两)轻粉(三十帖)上前三味,锉焙为末,仍以轻粉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至二钱,清油调擦患处。必先用槲皮散煮水候温,净洗拭干方涂药。

治同煎证。

白胶香降真香(用心无土气者)海螵蛸五倍子(去内虫屑,四味各半钱)上件为末,如前先用槲皮散煮水净洗患处,后以此药一钱或二钱干涂上,外将水纸封掩,三五次即效。

治水泻下痢,久不瘥者。

罂粟壳(去蒂,二两,一两锉碎醋蜜炒,一两生用)陈皮(去白,二两)甘草(不去节,二两,一两炙,一两生用)乌梅(和核,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热汤一盏,略煎二沸,和渣倾出碗内,上以盏盖定,候澄清去渣,空心温服。

治赤白痢昼夜频数,食减腹痛,小便不利。

罂粟壳(去梗蒂,锉碎蜜水炒)白芷乌梅(和核,三味各一两)乳香抚芎(二味各半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治因血热与风热相搏,遍身丹毒燥痒,日久不消。

赤葛(二两)甘草(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不饮酒者,止用水一盏,入酒大匙同煎。

主婴孩胎受热毒,生下两目不开。

灯心黄连秦皮木贼枣子(和核,五味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澄清去渣,无时频洗,两目自开。

治外肾肤囊肿痛。

天花粉(二两)甘草(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无灰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投。不能饮者,止用水煎,少入酒同服。

治阳证脱肛。

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略去土,一两)风化朴硝(二钱)上锉焙研为细末,仍和匀朴硝,每以二钱至三钱,肛门湿润干涂,或干燥用清油调涂,先以见毒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浴洗,轻与拭干,然后敷药。

治阴证脱肛。

伏龙肝(一两)鳖头骨(半两)百药煎(二钱半)上三味焙研为末,每用二钱至三钱,浓煎紫苏汤候温,和清油调涂患处,并如前法浴洗,拭干方上药。

解暑毒,利小便,理烦渴,除惊悸。

滑石(六两)粉草(一两,细锉)上二味,或晒或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熟水无时调服,凉水亦可。

治卒暴中风,全不能言,口眼斜,惊瘫搐掣,痰实烦躁,神昏有热,睡卧不稳。

防风(去芦一两半)南星(生用)甘草(生用)半夏(如前制)黄芩(四味各一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慢火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吐泻交作,胃俱虚,盗汗出多,神昏色慢,常服温中益气,进饮食宁心。

莲子肉(去心)人参(去芦)扁豆(如上制三味各一两)天麻防风(去芦)全蝎(去尾尖毒)羌活白芷南木香甘草(炙)黄(盐蜜水涂炙,八味各半两)神曲(炒)白茯苓(去皮,二味各七钱半)上除木香不过火,余十二味锉焙,仍同木香碾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无时调服。

治小儿诸般骨硬,致咽喉肿痛。

宽肠丸白芥丸
中医

五倍子末(一两)先春茶末(半两)上二味和匀,抄一钱,温汤半盏,调化无时,少与咽下,根据此法服饵,不过三五次即效。如骨出或刺破处血来多者,硼砂末六钱,水煎消毒饮调服,血止痛住,肿消食进。

治豆疮余毒太甚,遍身溃烂,脓汁不干。

黄土(不拘多少,取晒野背阴处深掘为妙)上件安地上,炭火透候冷,研为干末,用绢或纱兜扑患处,仍服解余毒之药,并忌动风发热等物。

理脾虚感受风寒湿气,传作吐泻,手足逆冷,腹痛有痰,及阴证脱肛,疝疾盗汗。

附子(如前制)甘草(半生半炙,二味各二钱半)人参(去芦,七钱半)细辛(去叶,一钱半)桔梗(锉炒,五钱)浓桂(去粗皮)白茯苓(去皮)川独活(三味各二钱)半夏(同前制,三钱)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枣子同煎。

治走马疳,齿焦黑烂。

密陀僧(一两)轻粉(五十帖)麝香(一字)上件为末,同轻粉、麝香,乳钵内杵匀,每用半钱,擦患处。

丸类

抱龙之义,抱者保也,龙者肝也。肝应东方青龙木,木生火,所谓生我者父母也。肝为母,心为子,母安则子安。况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惊从何生。故曰抱龙丸。理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湿疫邪热,致烦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可投。其药性温平,不僭不燥,常服祛风化痰,镇心解热,和脾胃,益精神。

真琥珀天竺黄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五味各一两半)粉草(三两,去节)枳壳(如前制)枳实(如前制,二味各一两)水飞朱砂(五两,先以碎石引去铁屑,次用水乳钵内细杵,取浮者飞过,净器中澄清去上余水如此法一般精制见朱砂尽干用)山药(去黑皮,一斤,锉作小块,慢火炒令热透,候冷用)南星(一两,锉碎用腊黄牛胆酿,经一夏用)金箔(百片,去护纸取见成药一两,同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和匀前药末用)

上前十二味,除朱砂金箔不入研,内余十味,檀香不过火外,九味或晒或焙,同研为末,和匀朱砂、金箔每一两,重取新汲井水一两,重入乳钵内略杵匀,随手丸此样○大一粒阴干,晴霁略晒,日色燥甚则捩折,宜顿放当风处,取其自干。

治法并用葱汤,无时化服,或薄荷汤,痰壅嗽甚,淡姜汤下。豆疮见形有惊,温净汤下。心悸不安,灯心汤下。暑天迷闷,麦门冬熟水下。百日内婴孩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其品剂修合之日,但缺一味,不根据制度,必无效矣。常用瓦瓶入麝香同贮,毋使散泄气味,入珍珠末一两合和,名金珠散。盖珍珠能镇心宁肝,坠痰尤效,治法汤使同前,此药乃家传秘方,当自精制出卖,人多信用,取者甚众。今推诚利行,愿与天下共之,非敢自矜,特以全婴为念耳。

主急慢二惊,风痰上壅,手足抽掣,口眼斜,躁烦生嗔,精神昏闷,常服宁心镇惊,疏风顺气。

人参(去芦,三钱)粉草(半生半炙)茯神(去皮木根)僵蚕(去丝)枳壳(如前制,四味各五钱)白附子南星(如前制)白茯苓(去皮)硼砂牙消朱砂(水飞,六味各二钱半)全蝎(拾尾去毒)麝香(一字)

上除牙消、硼砂、麝香、朱砂四味,用乳钵细研,余九味焙为末,入乳钵内和匀前四味,用糯米粉水煮清糊为丸,梧桐子大。就带润以银朱为衣,每服三丸至五丸或七丸,急惊用温茶清磨化投服。慢惊以生姜、熟附子煎汤研化温服,薄荷汤化下,或麦门冬汤。

主诸积滞夹风,温胃调脾,消进饮食,吐逆有酸馊气,面黄肌瘦,不拘孩儿生后岁月远近,并宜可服。

乌犀皂荚(锉,三寸长,安灰火中见清烟起为度,取出地上瓦碗盖定,存性,冷用,七钱)硫黄白姜(二味各三钱半)陈皮(去白)川乌(炮去皮脐,二味各五钱)巴豆(七十七粒,去壳膜心存油)

上硫黄一味,先入研内研细,除巴豆外,余四味同焙为末,仍以巴豆薄切,在乳钵极细杵,再同前五味药末杵匀,用粳大米饭包作棕子一大个,小瓦瓶盛水熟煮,候冷取出。

在沙钵中烂杵,细布兜紧,捻出如稠糊,安在别器内。以药末亭分同杵细软,丸粟谷大,取诸积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一丸至三十三丸,并用淡姜汤泡冷饭取汁小盏,五更初空心送下。通利三五行,以匀气散,止补,治积吐有酸馊气,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淡姜汤入米醋少许候温空心投下。

治诸淋证,若患风闭尤效。

净香附(盐水炒)川芎赤茯苓(去皮,三味各半两)海金沙滑石(二味各一两)枳壳(如前制)泽泻(去粗皮)石苇(去毛梗取薄叶)槟榔(不过火,四味各二钱半)

上件锉晒为末,糯米粉煮为清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并用麦门冬熟水空心送下。若小便涩痛,滴三五点者,取长江顺流水,用火微温,入盐少许调匀,空心咽服。

治赤白下痢,烦渴作痛。

南木香(半两,不过火)净黄连(一两,锉,用茱萸炒,仍去叶梗)乌梅肉(二钱半,薄切用,屋瓦慢火焙干)

上件为末,用阿胶半两,锉碎炒胀,水化如糊,候冷入乳钵内,同前药末亭分杵匀,丸作麻仁大,赤痢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甘草汤空心下。白痢丸数同前,白姜汤空心下。赤白交作,温米清汤,空心咽服。

主癖结气块,在两肋之间,日久不化,乍寒乍热,脏腑不调,米谷不消,哽气喘促,胸腹满闷,及理丁奚哺露。

南木香陈皮(去白)莪术(去毛,炒)三棱(炮锉)青皮(巴豆九粒去壳膜心微炒)枳壳(如前制)槟榔(七味各半两)白术丁香(二味各二钱)细墨(烧存性,用四钱)

上除木香、槟榔、丁香不过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为末,面糊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清米汤空心下。有寒热往来,以柴胡饮间服,忌油腻生冷冻饮料食。

主五疳八痢蛇虫,脏腑虚弱,身体瘦悴,头发焦疏,腹胀青筋,小便白浊,渴水无度。洞泄不时,谷食难化,遍身疮疥,神色干燥。此药大能养胃壮气,止痢除虫,长肌健力。

南木香丁香(二味各二钱半)诃子(去复选肉)肉豆蔻(二味各半两)使君子肉芦荟(二味各四钱)枣肉(一两,薄切,用屋瓦盛,慢火焙干)

上除使君子肉薄切,于乳钵内极细杵,仍将前南木香等四味,湿面裹煨,至香熟取出。地上候冷,去面锉焙,同枣肉、芦荟为细末,再入乳钵,同使君子肉杵匀,炼蜜丸,作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米汤空心送下,儿小米汤化服。

治腹内诸虫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子肉(薄切,屋瓦焙干)槟榔酸石榴根皮(东向者佳,净洗锉焙)大黄(半生半炮,四味各七钱半)

上除槟榔锉晒不过火,余三味再焙,同槟榔为末,沙糖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猪肉汁空心下,或鸡肉汁亦好。

治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者。

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复选皮为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三味各五钱)鹿茸(蜜涂炒酒亦好)川牛膝(酒洗焙,二味各四钱)牡丹根皮(净洗)白茯苓(去皮,二味各三钱)泽泻(去粗皮,二钱)

上件锉焙为末,炼蜜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五丸至三十五丸,空心温盐汤下,温酒亦佳。

治痢后里急,大府闭涩不通。

枳壳(同上制,仍用清油浸透一宿,焙干,五钱)麻仁(去壳)木通(去皮节)大黄(半生半炮)槟榔大腹皮(净洗焙干,五味各二钱半)

上除麻仁用乳钵极细杵,外五味槟榔不过火,余焙同研成末,入乳钵中,与麻仁再杵匀,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枳壳、甘草煎汤,空心送下。一二月婴孩,温蜜汤化服。

治肿疾日久不愈,此药大能实脾导水,多服取效。

丁香(去梗)商陆赤小豆陈皮(去白)甘草(炙,五味各二两)苍术(如前制,三两)泽泻(去粗皮,二两半)赤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三味各一两半)肉桂(去粗皮,一两)浓朴(同上制,二两)

上除丁香、肉桂不过火,余药锉焙,同前二味为末,用面微炒,水浸透,煮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丸,空心温汤下。儿小者丸作粟谷大吞服,粒数引子,并如前法。

治疟疾往来寒热,经及不愈者。

良姜(一两,锉片,东壁土炒)白姜(一两,锉片、巴豆九粒去壳同炒,微黄,去巴豆)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和水煮面糊,丸麻仁大,就带润以朱砂末为衣

宽肠丸桑白皮饮
中医
,热多用温汤,早晨面北空心送下,寒多亦于清旦用温酒面南空心咽服。若寒热相亭,用阴阳汤以一半,冷水一半热汤参和是也,不拘向南北投服。

治久患疳痢及酿泻。

没石子(二枚)南木香(湿纸包,略炮过)肉豆蔻(一枚,炮)净黄连(锉碎,姜汁炒过,二味各二钱半)诃子(四枚炮,去核)

上锉焙成末,如乌犀丸,内制饭糊为丸,粟谷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或五十丸,温白汤空心下,或米清汤。

治痰证神妙,若惊搐后,风涎潮作,服之尤验。

半夏(生用,二两)赤茯苓(去皮)枳壳(同上制,二味各一两)风化朴硝(二钱半)

上前三味,锉焙为末,入乳钵同朴硝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谷大。

治诸积和胃,大能主气浓肠,消疳快膈,屡用取效。

莪术(炮锉)净黄连陈皮(去白)白姜(炮,四味各五钱)南木香(二钱半)

上除南木香不见火,余四味锉焙,同木香为末,每一钱重,巴豆三粒,去壳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钵极细杵,同前药末再拌匀,煮醋面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或三十五丸,淡姜汤五更初空心送下。利三五行,匀气散止补。常服助脾化积,进食消疳,临睡以净汤或温酒下三粒及五粒而已,每一次止丸药末三钱重,净巴豆九粒为则,不可多合,久则味过,用之效迟。

治瘰作脓穿破,久不愈者,或初得此证,投之亦效。

斑蝥(一两,除翅足,粟米大盏炒,令粟米微焦色,仍去粟米)

上件入薄荷叶三两,同研为末,鸡子清为丸,绿豆大。初用半饥半饱间,以温茶清下一丸,逐日加一丸,加至五丸之外,又逐日减一丸,减至一丸之后,每一日只服五丸,得瘥即止,不可过投。

治惊风搐掣,烦躁有热,两目上视,口噤牙关。

龙胆草(去芦)防风(去芦)青黛钩藤(和钩)净黄连牛黄甘草朱砂末(水飞者,八味各五钱)薄荷叶(二钱半)麝香(半钱)

上除牛黄、麝香外,余八味锉晒,或焙为末,仍同前二味乳钵内杵匀,炼蜜丸,芡实大,每用一丸至二丸,温汤化服,或茶清。

理诸疝气,小便利或不通,脐下作痛,不堪忍者。

海藻(汤浸洗七次焙干)用泽泻(去粗皮)茴香(炒)车前子(焙)萝卜子(用屋瓦慢火焙干)川楝子(取肉,斑蝥九枚,去翅足,同炒少时,仍去斑蝥,候冷用)大腹皮(净洗焙干,七味各一两)

上件锉焙为末,酒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南木香煎酒,空心下,或防风、牡丹皮煎酒下。不能饮者,于木香汤中防风牡丹皮汤内各少入酒,并空心投亦可,再用盐炒茴香煎汤尤妙。

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

净黄连(一两)神曲(一两,别研为末作糊)川芎枳壳(如前制)谷芽(净洗焙干)赤茯苓(去皮)白芷南木香(六味各半两)

上除木香别锉不过火,余六味焙,入木香同为末,用神曲末煮糊丸粟谷大,每服七十丸至百丸,空心温米清汤下,不拘时。

治诸般疳证,胃口有热,饮食不进,头发作穗,面色痿黄。

五倍子(去内虫屑)胡黄连青皮(去白)陈皮(去白)黄柏神曲麦芽(净洗焙干)三棱(炮锉)莪术(炮锉)芜荑槟榔龙胆草川楝子肉使君子肉(十四味各一两)

上除槟榔不过火,麦芽二味外,余十二味锉碎,炒令微焦色,候冷同前麦芽槟榔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丸,温米清汤无时送下,或空心。儿小者丸作粟谷大,粒数下法同前。

治冷疝气痛,及肤囊浮肿。

金铃子肉(一两)家茱萸(半两)

上二味焙研为末,酒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盐汤下。

温酒亦好,儿小者丸作粟谷大,粒数下法如前。

治腹内诸虫,及消谷逐水下气去风。

槟榔(一两)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内存油)

上槟榔锉晒为末,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入槟榔末同再杵匀,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七十七丸至九十九丸,用温茶清五更初空心止投一服。见虫下尽,进以稀粥自安。

治水肿小便不通,勿拘远近。

商陆(一两)净黄连(半两)

上二味焙为末,姜汁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用温紫苏熟水空心下。或温葱汤。

治大府虚闭气连日不通,痢后里急,用之亦效,利小便热闭。

枳壳(不拘多少,锉片,麦面炒过,仍以清油润透,一宿,焙干)

上焙为末炼,蜜丸,作芡实大,儿小者,用甘草糯米煎汤化下一丸至二丸,儿大者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食前温米清汤送下。小府热闭,用车前子煎汤,候温空心投之。

治水肿及单腹满胀,气促食减,遍身面浮。

大戟芫花(醋炒)沉香檀香南木香槟榔莪术大腹皮(焙干净洗)桑白皮(锉炒,九味各半两)黑白牵牛(晒研取生末,一两)巴豆(去壳膜心,存油,三十五粒)

上除牵牛末巴豆外,前九味,内有沉香、檀香、木香、槟榔不过火,余五味焙干,同沉香等为末,就加牵牛末和匀,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入前药末同再杵匀,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七丸,浓煎葱汤,候温五更初空心下。去水未尽,停一日减用十三丸,次减作九丸,再减至七丸,汤使下法如前。证退即止。仍投南星腹皮散,如单腹肿甚,能饮食气壮者,加甘遂末同丸取效,仍忌有甘草草药饵,不致相反。

治诸疟不拘远近。

穿山甲(一两半,汤浸透取甲,锉碎,同热灰铛内慢火炒令焦黄色)骨常山鸡心槟榔(二味各一两,薄锉晒干)

上件再晒为末,水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就带润以红丹为衣,阴干,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未发前隔晚用酒空心投一服,重则二服。经久不瘥,下祛疟丹。

和脾益胃,消进饮食,宽膈快气,悦色清神。

莪术(炮锉)三棱(炮锉)净香附(三味各四两,醇醋浸一七慢火煮干再焙)槟榔(一两,薄锉)生牵牛末(一两,另研)青木香(去芦)谷芽(净洗焙干)青皮(去白,三味各半两)荜澄茄丁香南木香(三味各四钱)

上除槟榔,丁香,木香不过火,及牵牛末,余七味锉焙,仍同槟榔,丁香木香为末,余临入牵牛末和匀,水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无时用淡姜汤下,温茶温酒皆好,儿小者丸粟米大,粒数下法如前。

治患豆疮,脾虚作泻。

肉豆蔻南木香缩砂仁(三味各三钱)白龙骨诃子肉(二味各五钱)赤石脂枯白矾(二味各七钱半)

上除木香不过火,余六味锉焙,仍同木香为末,稠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米清汤空心送下,或不拘时。儿小者丸粟谷大,下法同前。

治痰嗽气喘胸满,饮食减少,睡不得宁,烦躁有热。

青黛明白矾(生用)南星(生用)滑石(四味各二钱半)轻粉(五十帖)全蝎(十五尾,去尖毒)巴豆(四十九粒,去壳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钵,极细杵)

上除轻粉、巴豆外,余五味或晒或焙为末,仍入前二味,同在乳钵杵匀,姜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粟谷大,每服七丸至九丸或十一丸,用淡姜汤空心投。热甚者薄荷汤下,或不拘时。

治丁奚疳证,皮肤瘦削,骨露如柴,肚大青筋,小便白浊,睡卧烦躁,神气昏沉。常服健脾化积,进食肥肌。

蒸饼(一两,去顶剜空,入青矾内半钱重,仍以碎饼屑紧塞上用水纸封定,灰火中炮透,取出候冷用)

上件锉焙为末,别以肥枣用米泔水浸,经一宿饭上蒸,少时去皮核,用乳钵烂杵如糊,同前饼末亭分,再杵匀,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米精汤无时送下。儿小者亦以米汤化服,其蒸饼不拘个数,大约以一两入青矾半钱重为定,下常如前法制半斤,作一料,后人切勿以见方不重药为误。余当屡试屡验(其饼如南馒头样者。)

和脾助胃,进食清神,宽胸快膈,顺气调中,悦颜色,壮筋骨,理面带痿黄,肌肤瘦弱,过食生果,停寒在里,乳癖腹胀作痛,及吐痢疟肿,瘥后诸疳虫积,并皆可投。

沉香槟榔檀香南木香丁皮三棱(炮锉)莪术(炮锉)神曲(炒)谷芽(洗焙)浓朴(同上制)苍术(同上制)使君子肉(锉,以屋瓦焙干)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益智仁净香附枳壳(同上制)良姜(同上制,十九味各半两)粉草(炙,一两半)

上除沉香、槟榔、檀香木香、丁皮不过火,余十五味锉焙,仍同沉香等为末,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米清汤无时送下。儿小者不能吞咽,炼蜜丸如芡实大,每以一丸或二丸,温汤化服。

膏类

五心烦热,喉痰壅盛,惊风搐搦,渴饮无时,睡中不宁,见人烦躁,口疮糜烂。

朱砂(水飞,五钱)牙消硼砂玄明粉(三味各二钱半)麝香(一字)金箔银箔(各十五贴)白附子枳壳(如前制,二味各三钱)川芎粉草(二味各四钱)人参(去芦)黄芩薄荷叶(三味各二钱)

上前七味,入乳钵杵匀,后七味,锉焙为末,仍入钵中同前药和,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用麦门冬熟水无时化服。

治痰喘气促咳嗽,连声不已,冷热二证皆可投。

半夏(炮裂)南星(炮裂,二味各一两半)

上二味为末,以生姜汁和匀,捻作小饼如钱样,用慢火炙干,再为末,复取姜汁如前,经两次炙干,仍焙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至二丸,仍用姜蜜汤无时化服,有热以薄荷汤。

治口内舌上生疮作痛,饮食艰进,昼夜烦啼。

山栀仁绿豆粉(二味各一两半)粉草(六钱)

上件或晒或焙为末,用生地黄烂杵取汁一两半,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铁铫中水煮成膏,如稀糊相似,候冷亭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再杵匀,丸芡实大,每以一丸至二丸,麦门冬熟水无时化服。儿大者每用一丸,纳口内含化,或以新汲水调点舌上。

治诸渴不止,吐泻后口干无味,及病中昏闷,咽痛不利,心悸似惊,此药品味不寒不燥,用得其宜,暑月出路含化,则津液生而烦渴少,神效异常。

人参(去芦)檀香(锉晒)薄荷叶(三味各半两)乌梅肉(薄切,用屋瓦慢火焙干)干葛缩砂仁百药煎粉草(五味各一两)

上除檀香不过火,乌梅肉别焙,余六味或晒或焙,仍同前二味研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无时含咽。儿小者麦门冬熟水化服。

理囱门陷。

绵川乌(生用)绵附子(生用,二味各五钱)雄黄(二钱)

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

治六七岁以上小儿,腮肿毒,牙关紧硬,饮食不便。

绵川乌(水浸润,炮裂去皮,脐半两)玄明粉(二钱)淡豆豉(三钱重,水浸润饭上蒸透)

上以川乌为末,同蒸豆豉玄明粉在乳钵烂杵为膏,丸芡实大,每用一丸。儿大者安在牙关内,今其自化,和痰吐出。又再如前法含化,肿毒自消。儿小者用薄荷蜜汤化开,以指头抹入牙关内,咽下亦不妨。

治小儿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不已。

油烟细墨

上以烟墨新汲井水浓磨,入玄明粉半钱,和匀为膏,用笔多点目内,三五次即效,仍忌饮酒一昼宵。

治暴患脱肛。

萆麻子(一两)

上件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加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根据前法贴之。

治百日内婴孩,唇面青冷,腹痛夜啼,及周岁以上者,盘肠内吊,诸疝气疾。

钩藤(和钩)玄胡索当归(酒洗)粉草(炙)乳香(五味各五钱)肉桂(去粗皮二钱)麝香(一字)

上前四味焙干,桂不过火,同为末,乳香叶里,熨斗盛火,熨透候冷,入乳钵同麝细杵,后入前药末再杵匀,炼蜜丸芡实大,每用一丸至二丸,白汤空心化服。

治时行火眼,赤肿涩痛,昼夜烦啼。

净黄连(二钱半)

上件细锉,鸡子一枚,筋嘴札开,一头大处,取清瓦盏盛入黄连和匀酿一时,见黄色,以绢滤过成膏,患者仰面卧,外令人挑一字许,频点目内,觉口中有苦味满舌,上药之验也。豆疮余毒攻眼,眵多有热,用之亦验。

治脾胃虚弱,吐泻腹胀,肚疼困倦,有因感冷而泻,夜起频数,大便过时,食不克化。

肉豆蔻丁香缩砂仁诃子肉(炮去核,四味各二钱半)粉草(炙)青皮(去白,二味各半两)陈皮(去白,一两)马芹(净洗焙干,三钱)

上除丁香不过火,余七味焙,仍同丁香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用一丸至二丸,白汤空心化服。

治一切汤火疮,但敷

宽肠丸桑白皮饮
中医
上痛止,更无瘢痕。

好糯米五升(或不拘多少)

上用坚硬铁器盛贮,见天处以雪水浸一二月,不问腐烂,仍用竹器捞出,于大筲箕内,别取净水淋过晒干,焦炒研为细末,新汲井水调涂患处。如干燥,又以软鸡翎蘸水添拂疮上,使之滋润痛减,药少再添用,自然效速。末久成围再研细,一名玄霜散,炒透黑色,烟清为度。

治暴赤火眼肿痛,及血疖作疼发热。

大黄净黄连黄柏赤葛细辛(和叶)薄荷叶风化朴硝(七味各一两)

上前六味,或晒或焙为末,临入朴硝,乳钵内同杵匀,每用一钱至二钱,冷水加姜汁调涂太阳,或新汲井水调妙,热疖以凉米汤水调,搽患处。

治急慢惊搐,脐风撮口,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咽喉肿痛。

威灵仙(去芦,一两半,细锉焙,研为末)

上用皂荚三两,去皮弦捶损,挪温水一碗,绢滤过,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两,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药末亭分,乳钵内杵匀,丸芡实大,先用盐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一丸或二丸,温白汤浓调,抹入左上牙关内,即开。续进别药,熬时得瓦器为上,银器尤佳,及解风痰壅盛,淡姜汤调化,无时少与含咽,咽喉肿痛,温茶清调下,或薄荷汤。

治水泻疳泻,下痢赤白,腹痛烦渴。

橡斗子(一两)细茶白姜甘草(三味各二钱半)白芷(五钱)

上件锉焙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温米清汤空心化下,入醋,与蜜相亭,为膏尤妙,汤温化服。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宽肠丸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