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493 次
  • 编辑次数: 1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9-05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埃文·斯皮格尔
埃文·斯皮格尔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拉里·佩奇
拉里·佩奇
吴恩达
吴恩达
内森·布莱卡斯亚克
内森·布莱卡斯亚克
杰夫·维纳尔
杰夫·维纳尔
戴维·切瑞顿
戴维·切瑞顿
萨拉·卡曼加
萨拉·卡曼加
斯科特·汤普森
斯科特·汤普森
Paul Haddad
Paul Haddad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吉米·威尔士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吉米·威尔士

姓名: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生卒:1966年8月7日
描述: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
籍贯:美国

个人概述

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作为一个免费的,由匿名的编撰人创建和编辑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道路并不平坦。

吉米·多纳尔·威尔士(英文:Jimmy Donal "Jimbo" Wales,1966年8月7日-,又译占美‧当劳‧威尔士),是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创始人之一,现为维基媒体基金会理事会荣誉主席,同时拥有一家名为Wikia的营利公司(和Wikipedia没有直接关系)。
  2006年5月,威尔士被《时代周刊》选为100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威尔士于亚拉巴马州的Huntsville出生,父亲是杂货店经理,现已退休;母亲及祖母经营小型的私校,“是传统的单课室校舍”(原文:"in the tradition of the one-room schoolhouse"),威尔士就是在那里接受教育。学校将一至四年级以及五至八年级各分成一组,威尔士所在的年级通常有四名学生。
  时代周刊一篇2005年的文章,将威尔士写成是在家中接受教育严格上这不正确,因为他是在小型私校中上课,但由于母亲与祖母是他的小学老师,故他也承认某程度上与在家接受教育相类似。该校的教学理念深受蒙特梭利影响,给予学生较大自由度选修科目。忆述小学生活时,威尔士称他曾花大量时间阅读一本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书。
  八年级之后,他入读了大学预备学校Randolph School。该校是早期支持电脑实验室及将电脑应用到教学的学校。威尔士曾表示,入读该校对他家负担很重,但他的家长对教育十分重视,故仍供他入读。“我的家庭对教育很坚持…是很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和读书是改善生活的基础。”他于Auburn University取得财务学学士学位,后于阿拉巴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离开时取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主校区攻读财务学的博士课程。他在两所大学攻读博士时出任助教,但没有完成论文,未能取得博士学位。
事业
  威尔士其后在芝加哥任职期货及期权交易员,他形容在六年时间所赚取的金钱已“足够他和妻子过下半生的生活”.
  1996年,他成立了搜寻网站Bomis。该网站于2005年中参与售卖成人内容。他在2005年9月接受C-SPAN的Brian Lamb访问,Lamb形容威尔士曾参与出售“肮脏的图片”(原文:"dirty pictures"),威尔士回应称,该网站是“男性导向的搜寻器”(原文:"guy-oriented search engine")而在接受杂志WIRED访问时,他亦不同意Bomis属于色情网站。“若R级电影是色情,它是色情;换句话说,不是,它不是。”他现没有积极参与该公司的运作。
  2000年3月,他推出一个在线百科全书计划,称为Nupedia(即维基百科的前身),并且聘请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作为主编。当威尔士仍是Bomis的CEO时,他曾向Nupedia和Wikipedia捐出逾100,000美元。

维基百科及维基媒体基金会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Nupedia的内容由各领域专家互相评阅(peer-review)及检查确定后才发布,进度相当缓慢。桑格遂于2001年1月10日公开提议以Wiki技术编写百科全书,威尔士同意并于1月15日设立“维基百科”编写平台。当时该平台只用作Nupedia的前期编写及评审工作,但却迅速发展并成为主流计划。桑格于2002年3月1日离职,并于其用户页登出辞职通告。[7]后来他发表文章批评威尔士发展维基百科的方法,形容他是“反精英主义的死硬派”。
  维基百科在众多热心参与者加入下,发展成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百科全书,而Nupedia则于2003年9月结束并下线。2003年中旬,威尔士创立了维基媒体基金会,一个以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为基地的非牟利组织,以继续执行维基百科及其他姊妹计划。作为创办人,他成为首任理事长(主席),也是理事会的永久会员。
  2006年10月,他离任理事会主席,由弗洛朗斯·尼巴尔-德伍阿尔接任。而他自己则取得荣誉主席的名衔。
个人哲学
  威尔士一直是艾茵·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诚追随者。当他在接受C-SPAN的Q&A谈话节目访问时,他说道:“独立的美德”是他个人特质里最重要的部分。当他被问到他对兰德思想的追随是否会让他与任何政治哲学有所关联时,威尔士才称他自己是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不过他说他并不喜欢这一称呼,因为他认为美国的自由党只是一群“疯子”。他举出“自由、个人权利、在与他人相处时绝不先行动用暴力”作为他处世的基本原则[2]。从1992年至1996年之间他还经营了一个名为“客观主义哲学讨论”的网络论坛。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吉米·威尔士

1966年8月7日,吉米·威尔士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汉斯维尔
1989年,威尔士从欧本大学的金融系毕业,后来他又取得了印第安那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期权定价。
1994年,威尔士离开学术界决定从商,并前往芝加哥发展。在芝加哥的几年时间里,威尔士从事利率和外汇的投机,发了一笔大财。
1998年,威尔士移居圣地亚哥并开了一家网络公司。

维基后的人生轨迹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9年10月20日,价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书》全部上网,供人们免费查询与下载。这在当年是轰动一时的新闻,经全球1200多家媒体报道后,竟在一天之内惹来1500万的汹涌人流,令刚刚开通的网站顷刻间崩溃,两个星期内都无法正常运转。 《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的免费午餐没有持续太久,两年后,由于网络广告发展艰难,《大英百科全书》不得不放弃“免费”的承诺,宣布向个人用户收取60美元的年费。于是,吉米·威尔士诞生了建立一个真正“开放、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的的想法。

吉米·威尔士与当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生拉里·桑格合作开发了免费的在线百科全书Nupedia。一开始,他们显然对百科全书抱着敬畏之心:Nupedia百科全书的条目全部由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编写,战战他们兢兢地按传统百科全书的规矩,列了知名学者的花名册,设置了7道编校程序细细把关,每个编写者还必须传真自己的学位证书验明正身,但时间很快证明了他们的不自量力——18个月的努力和25万美元只换来了12个词条。 这次的失败令吉米·威尔士认识到百科全书的水有多深,像《大英百科全书》那样的精英路线显然走不通,

不久,他发现了Wiki——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合作软件:Wiki一词来源于wee kee wee kee.


1995年,Wiki技术的创始人美国人沃德·坎宁安开发了这种在Web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的社群协作式写作技术的时候,把这句意为“快点快点”的夏威夷语缩略成了现在广泛使用的wiki。而wiki从技术变成了维基百科全书则是在6年之后,吉米·威尔士决定应用这种技术,开拓一部人人可书写的百科全书。

2001年1月15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正式问世了。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维基的条目达到了200条,一年之后增加到1.8万条。

2004年9月,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达到100万条,此时它的投资总额达到了5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威尔士的个人投资。 对此威尔士如此表达:“用世界上每一种语言免费传递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百科全书,即使最贫穷和最受压迫的人也能轻松查阅”。

2004年7月,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一次访谈中明确对封锁问题表示:“如果封锁维基,将是对审查者的极大讽刺,因为我们不是他们宣称的任何一种审查对象;审查维基等于承认,恰恰是中立的事实资料令其担惊受怕。我们不是政治宣传机器,我们不是网络赌博,我们不是色情。我们是一部百科全书。”

2005年8月5~7日 吉米·威尔士出席在德国法兰克福青年旅舍举办的维基百科大会,维基百科大会开场时像个夏天朋友们的聚会。来自5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维基人从电脑屏幕背后走出来聚首讨论维基百科的发展,解决问题。从印度到中国,从以色列到莫桑比克。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对此评价:“惟一缺代表的是南极洲。”

吉米·威尔士


2005年10月,吉米·威尔士在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中发表演讲。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目前当红的免费线上百科全书,每个人只要遵守一定规范,都可以在该网站上参与讨论与编写词条,网站营运资金来自各方捐赠的小额款项。
维基百科英文版从2001年开始运转,目前在全球约有210多种语言版本,共有超过350万篇词条,其中英文版至今约有超过106万篇词条,中文版目前也有6万2千多篇词条。

在词条编写的过程中,社群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如果发生编辑战,该篇词条就会被管理员暂时保护,等讨论取得一定共识后可申请重新开放编写。在内容的产出方式上,维基百科改写了特定权威性单位才能编撰百科全书并获得重视的惯例,编辑权的释出与社群共同参与是其知识产出过程的特征。

不过在维基百科中,并非已全然解构了编辑权的集中化现象,其编辑社群中1.9%的人参与73%内容的编写,50%的人只参与0.7%的内容产出。尽管如此,维基百科依然被视为创新的网路应用模式。

2006年,尼葛洛庞帝的100美元笔记本项目决定预装维基百科,对此吉米·威尔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在100美元笔记本提供我们的内容。100美元笔记本电脑本身是为全球贫困地区的学生带去知识,大家知道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所以我们这里提供线下版本的维基百科,这也是维基百科作为传播知识这一功能上的核心任务。”

2006年8月,出席香港维基年会.中文维基年会,是由中文维基百科主办的维基人会议。第一届将在2006年8月26日至8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在创立接近4年后首次在香港召开跨地区性的大会,探讨未来的发展策略以及促进世界各地的中文维基人交流。

2006年初,吉米。威尔士发出个人呼吁:

维基百科创办人吉米威尔士的个人呼吁

(中文版本)

维基百科上线即将迈入第6个年头,我希望花一些时间请求您帮助我们的任务继续走下去。维基百科正面临新的挑战,也有许多新的机遇,而这两者都需要大笔的经费。维基百科建基于一个非常草根的理想,我们大部分人一直都有的梦想:了解网络世界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数以千计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文化背景,一起和谐地致力于自由分享清楚的、有事实根据的、不带偏见的资讯……一个简单而纯洁的渴望,让世界变得更好。这对于日益肤浅、专擅及反智的文化是一个直捣核心的剧烈冲击,它同时也在根基上冲击了“网络世界是充斥仇恨辩论及烽火漫天”的假设。维基百科本身就是最好的反驳。

目前的结果还满成功的。这要感谢很棒的志工们,他们创造并且管理这个巨大的数据库,我们现在是世界前30大的网站,网站流量还在持续增加。在此同时,我们的压力也随之日增,包括在组织上的压力、也包括服务器所承受的与管理上的压力。为了让维基百科继续往前走,我们需要一般人(例如您)的帮助──如果您与我们分享共同梦想,希望可以给地球上每个人都有一部免费百科全书。

2005年,我们在页面浏览数上的成长达到6倍,花费不到美金750,000元。为使网站持续并且运作良好,我们需要更多钱。随著我们的成长,有另一个美好的事情是它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机会,过去我们募款仅为使维基百科在网络上继续存在,现在我们募款的用途将延伸到网络之外。

记者们一直问我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为什么维基人要做这件事?我想您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不能代替每个人说话,但我可以代表我自己。我做这些是为了使非洲的孩子们可以使用由我们社群所产制的免费教课书与参考资料,然后利用这些东西改变他周遭的贫穷环境。对这个孩子而言,网络上的一个网站并不足够,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形式,能够让我们的作品可以实际上为他们所用。我这也是在为我自己的女儿所做,我希望在她的成长环境中,文化是免费的、而非专属于任何人,知识是掌控在每个人手里,人们可以采纳、修改并且自由地分享各种知识,而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允许。

我们已经赢回网络。由于你的帮助,我们可以赢回世界。

敬请考虑慷慨解囊。
。。。。。。。。。。。。。。。。。。。。。。。。。。。。。。。。。。。。。。。。。。。。。。。

英文版本:

A Personal Appeal from Wikipedia Founder Jimmy Wales

We are soon entering our 6th year online, and I want to take a moment to ask you for your
help in continuing our mission. Wikipedia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encounte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both are going to require major funds.
Wikipedia is based on a very radical idea,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s most of us have
always had for what the Internet can and should become. Thousand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all cultures, working together in harmony to freely share clear, factual,
unbiased information… a simple and pure desir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his is a radical strike at the heart of an increasingly shallow, proprietary and anti-
intellectual culture. It is a radical strike at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Internet has to be
a place of hostile debate and flame wars. It is an appeal to the best within all of us.
The result so far has been wild success. Thanks to the wonderful volunteers who have
created and managed this vast resource, we are now one of the top 30 websites in the world
… and traffic growth continues. The pressures on us increase daily, pressures of
organization, of servers and server management. In order for Wikipedia to move forward, we
need the help of ordinary people like you, people who share in our dream of a free
encyclopedia for every single person on the planet。
In 2005, we achieved 6-fold growth in pageviews with spending of less than $750,000. We
will need a lot more this year just to keep the site on the air and performing well. But
the wonderful thing about our growth is that it gives us a real opportunity to extend our
fundraising beyond just what we need to stay on the air.
Reporters are always asking me why I’m doing this, why Wikipedians do this? I think you
know why.
I can’t speak for everyone, but I can speak for myself. I’m doing this for the child in
Africa who is going to use free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works produced by our community and
find a solution to the crushing poverty that surrounds him. But for this child, a website
on the Internet is not enough; we need to find ways to get our work to people in a form
they can actually use.
And I’m doing this for my own daughter, who I hope will grow up in a world where culture
is free, not proprietary, where control of knowledge is in the hands of people everywhere,
with basic works they can adopt, modify, and share freely without asking permission from
anyone.
We’re already taking back the Internet. With your help, we can take back the world.
Please consider a generous donation t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维基之父”:我只是个在互联网上打字的家伙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正式面见记者之前,一身黑衣打扮的他始终沉默不语,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情略显紧张地打量着周遭的人们。唯一显得有些“另类”的物件,是架在他鼻梁上的眼镜,鲜红色。当有人称赞这副眼镜非常“酷”时,他羞涩地解释:“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在装束上我总是听取女士们的建议。”另外一件令他坐立不安的事情,是他的头衔:“维基之父”。

  创立于2001年的维基百科网站,以“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为宗旨,如今已拥有1300多万词条,用户数超过1900万,总编辑次数更是达到7亿次,跻身全球第六大网站。作为网站创始人之一的吉米·威尔士,也曾被《时代》周刊选入全球100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但是他却这样谦虚地自称:“我只是个在互联网上打字的家伙。”

  八成“维客”都是男性

  吉米·威尔士当初创立维基百科,是希望向所有人提供一个可以免费阅读的百科全书;但是对于用户们来说,能够参与维基百科的词条写作,无疑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人将维基百科的用户称作“维客”,这些“维客”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威尔士揭晓的答案或许会令人大跌眼镜。

  财道:作为“维基之父”,您当初创立维基百科的动机是什么?

  威尔士(以下简称“威”):每次听到这个称谓,我都会感到羞愧,因为维基百科不是由一个人创造的,这个网络社区是很多人共同建设的成果。我在2001年创立维基百科时,条件很简陋,只有一台服务器和一些必要的软件;但是当时我有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免费接触庞大海量的知识库。维基百科是一个百科全书,使每个普通人都能够进来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财道:请您透露一下,参与建设维基百科建设的“维客”,是群什么样的人?

  威:“维客”形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社区,大约有80%是男性。这其中有高校毕业生和教授,他们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群体。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维基百科写作词条时,要避免将个人意见融入其中,这与博客有很大不同。写博客的人,通常喜欢谈论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且谈论较多的是政治话题,但“维客”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够对于他人了解事实有所帮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科学和技术,所以“维客”通常都是些很聪明的人。

  财道:“维基百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励“维客”们参与工作的?

  威: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两件事情需要注意:其一,维基百科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加广阔的视野,使人们感受到支持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其二,虽然维基百科具有非常崇高的宗旨,但是能够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你会从中遇到一些与你的想法相同或不同的人,有时候你往往需要和他们进行辩论,才能最终找到真理,这真的非常有趣。

  免费维基靠捐款运营

  维基百科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网站,有人戏称吉米·威尔士为这个网站筹措资金的方式,类似于乞讨或化缘,看上去似乎有点儿可怜。去年维基百科得到了600万美元的捐助,但是谁都清楚,即使他们开口索要1亿美元的捐款,也照样有人捐给他们——如今又有谁能够忽视这个网站的全球影响力呢?

  财道:维基百科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威:维基百科是一个慈善性机构,它没有任何盈利渠道,在网站上也没有任何广告。维基百科一直在接受全球不同人士的捐助,在网站的页面上,就有一个关于捐助信息的导引。目前这种方式运营得很好,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我另外还有一个网站叫做“Wikia”,这相当于一个有广告支持的维基网站,不过相对于学术色彩很强的维基百科,Wikia就显得不那么严肃了,这上面会有诸如游戏、搞笑、视频之类的娱乐性内容,不过人们也非常喜欢它,因为它很有趣。

  财道:中国股市正在启动创业板,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特别热衷于讨论上市计划,您的Wikia网站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威:对于Wikia网站,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时间不长,目前已经能够实现独立运营。不过就当前的总体经济形势而言,尤其是我们的处境相当不好的时候,我们暂时没有为了融资而上市的计划。但是随着生意的扩展,我相信会带动盈利的增加,因此我对于未来充满期待。不过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我想上市是创业两三年后才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

  世界需要很多种百科

  一个有些尴尬的问题是:自从维基百科诞生之后,就有很多类似的网络服务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网站上;而除了来自同行的竞争,在美国本土已经有用户开始抱怨,维基百科上词条信息的可信度正在下降。在外人看来,维基百科似乎陷入了里外夹攻的困局,但吉米·威尔士似乎并没有把这些麻烦当回事。

  财道:我们注意到,有很多大型商业网站也在提供类似维基百科的应用服务,不同百科的一些词条信息,居然是完全雷同的;您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关系?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维基百科就够了,还是需要很多个不同网站的百科?

  威:我想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互联网上的网站是爆炸式的、多样式的和社区式的,这一切共同创造了互联网的全部内容。除了维基百科,还会有很多百科类的网站,而这些网站可以是任何形态的,比如他们可以像维基百科一样严肃中立,也可以涵盖一些搞笑的内容;有时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些有倾向性或讨论性的百科网站。人们想要彼此交流,并且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社区平台提供不同的交流空间。

  财道:对于已有的相互抄袭现象,维基百科如何解决版权问题呢?

  威: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还是有很多免费资源的,每个人都会使用或复制其中的信息,对其产生作用或者做些他们想做的事情。不过大家唯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你从维基百科中抄录了一些内容,你应当通过链接的方式表明这些内容的出处,以此作为回报。我们有自己的版权协议,通常用户们也会同意并遵守这个协议。因此,我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合理的引用渠道上,而不是纠缠于内容会不会被非法转载的问题。

  财道:此前有消息称,用户认为维基百科的可信度正在下降,对此您如何回应?

  威:我们很重视维基百科的质量,我们相信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参与维基百科这个网络社区中的用户,也十分关注质量问题,我们正在着手处理你所提到的质量问题,通过优秀的编辑以及更有效的工具来控制和管理质量;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些工作的成效还是很满意的。

  中文知识含量将大幅提升

  维基百科创立至今已有8年多的时间,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被使用的在线知识库。尽管吉米·威尔士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但正如他在一封公开信中所言,眼下的维基百科距离“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自由分享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理想依然遥远。未来的维基百科又将走向何处?

  财道:当年的维基百科是个很好的创意,今后的维基百科会变成什么样?

  威:谈到维基百科将来的发展,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发展小语种的维基百科,正如我创立这个网站的初衷,让那些跟海量知识没有太多接触的人,也能有机会获取这些丰富的知识。举例而言,在阿拉伯地区,很多有用的知识都没有得到及时翻译,现有的阿拉伯语资源也相对匮乏,所以我们正在把阿拉伯语版本的维基百科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对象。

  财道:曾经有个调查,62%的中国网民把游戏或娱乐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面对这样的群体,学术性很强的维基百科也能有发展的市场吗?

  威:我承认人们上网总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网民不会只玩游戏,维基百科这样的网络社区也会对他们产生吸引力。有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在日本,维基百科中有关流行文化的词条总是最受关注,而在德国那里的用户却喜欢阅读有关地理、历史方面的内容。我想,有着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会在维基百科中找到各自的乐趣。

  财道:您如何看待维基百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威:虽然目前维基百科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但我认为中国对于维基百科非常重要。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并且还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网民。目前维基百科已有271种语言的版本,每种语言至少都有1000个页面,而中文版维基百科的页面已经超过27.5万,其知识含量在所有语种中排名第12。我认为,在接下来的5至10年里,中文版维基百科的知识含量将上升至前5位,不过我最近和一些中国的政府官员交谈了之后,他们告诉我,5年之后中文版维基百科的知识含量应该是第一位才对。(周健森揭晓蒙)

维基百科大会和理想主义维基人

维基百科创办人威尔斯自行删除色情图片被逼退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0年5月17日报道,据台湾媒体报道,维基百科(Wikipedia)是许多网路使用者倚赖的资料搜集工具,却因参与编辑的网民来自四面八方以致内容参差不齐,甚至还出现许多淫秽的图片。维基百科共同创办人威尔斯自行删除色情图片加以整顿,却因而被逼退,以致维基百科的管理高层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福斯新闻网站(FoxNews.com)4月27日独家披露,维基网站上的色情图片已经成为内部争论的话题,而当此消息传到维基百科的幕后金主,并开始向威尔斯(Jimmy Wales)表示关切时,威尔斯马上要求编辑删除可能涉及淫秽的图片。

福斯新闻报导,威尔斯已私下从伺服器删除许多色情图片,且下令扫除其他数千张图片。不过,很多被删除的图片如今又再度出现在原来的网页上。

熟悉内情者表示,威尔斯有意删除维基百科的色情图片,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编辑上周表示反对。很多编辑和管理者认为此举有违维基百科让人们自由编辑线上百科的本质。

威尔斯受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已经交出控制权。消息人士表示,威尔斯虽仍为维基媒体基金会总裁,但已不再能删除档案、解雇管理者、分派计划或编辑任何内容。询以目前谁在负责维基百科的管理时,这位消息人士说:“没有人,现在一团乱。”

尽管许多人捍卫维基百科供民众自由编辑的理念,但法律专家表示,网路上的猥亵图片可能有妨害风化的法律责任。各界鼓励孩童使用维基百科找资料,大多数学童都可看到维基网站的色情图片。

专访吉米·威尔士 编辑本段回目录

特约记者◎艾柯(法兰克福)

去法兰克福之前,我才登陆过维基中文百科全书的网页:zh.wikipedia.org,随便查找一个词条比如德国,显示的页面严谨严肃,一一道出德国历史、政治、文化、地理,看起来像德国外交部出的德国介绍手册。因为人人可以在页面上编辑,我忍不住改了两个错别字。令我懊恼的是,关于首次维基百科全球大会的信息页面上,昨天还有关于会议地点附近宾馆的链接,今天就已经被人删除。开放空间里,人人可以编写内容,你需要的信息别人认为有广告嫌疑。想到不知在世界哪个角落里有人在敲击键盘和我作对,我好奇,躲在电脑屏幕背后的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有最终的发言权?

我是带着对维基百科的一堆想象上路的。我以为维基人是一群掌握先进电脑技术的网虫,在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中,打着知识交流分享的旗子狂欢。每个人都可免费分享的网络百科全书是维基百科全书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的发扬光大,所以他们要开会。

时间:2005年8月5~7日

地点:德国法兰克福青年旅舍(为青年旅舍平反:并非全世界的背包族宿营地是高低床上下铺和廉价啤酒的中心,法兰克福青年旅舍有容纳400~500人的会场,无线宽带网路等等)。气温:23摄氏度。

维基百科大会开场时像个夏天朋友们的聚会。来自5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维基人从电脑屏幕背后走出来聚首讨论维基百科的发展,解决问题。从印度到中国,从以色列到莫桑比克,按照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的说法,惟一缺代表的是南极洲。

来自巴西的路易斯·法贡吉斯满头卷发扎成马尾,一把络腮胡遮不住脸上的年轻,褐色的T恤衫上印着一个连着电脑线的大脑,转到他的身后去看,背上更是自豪地印着最近在荷兰召开的黑客大会标语:what the hack!他正津津乐道地谈他在德国铁路上逃票的经历:“纠正一点,不是逃票,我有票,”他挥挥手中的车票,“我就是要让列车员查不到我。”挑衅规则和制度躲猫猫是黑客的惯性,算是娱乐的一面。黑客和维客也可以是双重身份,法贡吉斯在荷兰参加完黑客会后来到法兰克福和维客聚会,无论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还是时间上的先后使我在记录他的行踪时被迫得出了一个逻辑:研究破坏世界的技术之后来讨论如何打造世界。

法贡吉斯并非典型的维客,维基大会也不是反叛者的摇滚派对。事实上,给他们画群像是很难的事情,当他们以群体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特征,出乎意料。

毕竟,与会的也只是维客中的一部分。你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互联网上,他们是一个巨大的群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志愿者。成千上万人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里敲击键盘,如一群虚拟空间的蚂蚁,为维基百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而忙碌着。忙碌的成果颇为惊人。维基百科从2001年起步至今,拥有120种语言的版本,200多万个词条。维客自豪地称,维基百科全书网站已经列入全球点击量最高的50个网站之一,潜在价值达上亿美元。

2001年,威尔士受到维基软件这个工具的启发,开始创立全网民都可参与的网上百科全书项目。人人可以编写词条,人人可以修改,人人可以免费分享。这个百科全书以维基的速度对传统权威发起了挑战。

前大英百科全书主编麦克·亨利在2004年公开嘲讽维基百科犹如公共厕所,它看上去很脏,所以用的时候多加小心。或者它看上去挺干净,令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实际上人们不知道谁在前面用了这里的设施。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威尔士对此却不以为然,虽然承认维基百科的内容质量良莠不一,但是威尔士强调麦克·亨利忽视了维基背后一个强大的社群,他们是内容的监督者,是一支不倦的清洁队。他说:“维基百科里真正的创造意义在于,在知识交流的混乱中产生了有序的规则,凝聚了巨大的社群,一起来定义知识,监督过程。”

威尔士知道,他不是维基世界里的个人英雄,草根也非一群胡作非为的草莽。这是共同理想指引下自下而上产生的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互联网今天已经给大众打开了庞大的信息资源,但使用互联网却如同走进一个全部书籍杂乱堆放的图书馆。按中国著名的互联网活动分子Isaac Mao的理论,这股分散的草根力量正在自主形成社会性大脑,组合过滤信息后回馈社会。回馈的方式有多种,维基百科也会走下互联网,以书本的形式发向非洲。

来自中国的维客Wing是这个社群里的一员,在“想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这样朴素的动机驱使下,他和其他的维客一起维护维基百科里的公众秩序。Isaac Mao恰在这个境界中看到了维基最大的优势:“维基的优势在于永远DETA版,永远没有终结版本。吉米·威尔士也不知道明天还会产生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因为维基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有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每天都在进步……”

没有终结版的百科全书依然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惑是,今天的内容可能和明天不一样。寻求知识真理的人在开放的空间里看到不同的诠释和见解时,是否就有自我判断的能力?没有定论的知识是否会令人失去信任,迷失方向?

尽管维基百科给众人留下种种未解的悬念,但是谁都惊叹维基发展到今天的状态。威尔士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超凡之人,更像是个邻家的软件工程师,周末在自家花园里给女儿修脚踏车的那种人,友善随和。不过,威尔士有个不谦虚的理想——打造一个如2000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一般的网上百科全书,他和维客们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向这个目标靠近。

本刊记者专访了吉米·威尔士先生,他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主席,维基百科全书的创始人。

三联生活周刊:维基百科全书的网页上会出现广告吗?

吉米·威尔士:不太可能。我们不需要广告收入来维持网站的运作,网站所需的资金容易解决。事实上现在维基百科网站发展壮大,越来越受欢迎,如果我们只是在某些页面上刊登广告就可带来大笔收入,也许这可以用于我们的公益目标,比如添加小的搜索引擎或者给非洲的学校提供书本等等。但是,我们是非盈利的,这点是肯定不会改变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是说不太可能,但也不是不可能?

吉米·威尔士:是。最后作出决定的还是维基社群,而不是我个人。维基百科毕竟是个公益慈善事业。广告的问题是媒体的兴趣点,但在维基社群内部还不是一个聚焦性话题。虽然我们现在想盈利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许可以把资金更好地用于更多的慈善事业。但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是否走这一步。

三联生活周刊:有什么不是媒体的兴趣点,但你个人认为很重要呢?

吉米·威尔士:其中一点我一直想说的是co-community(合作社群)。很多媒体记者以为有一群无知的人在网上编写百科全书,这听起来简直疯狂。但事实上,在维基百科的幕后有一个由聪明的人组成的小队伍,他们一直在照料维基百科,做相关的每件事情,检查质量。如果人们知道这一点,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维基会如此成功。尽管维基还有缺点,但是它的成就还是相当惊人的。

三联生活周刊:据称维基背后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他们是谁?你了解他们吗?他们为什么不计报酬在做维基事业?

吉米·威尔士:我对维基人还是很了解的,我一直在旅行,见过很多维基人。典型的维基人一般很年轻,很多是大学生,有学士或者博士学位,是一群聪明人。还有一个特征是他们都很友善。维基毕竟是一个公益事业,不友善的人也不会参与而乐在其中。至于为什么不求报酬,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人受到共享百科全书这个理想的启发,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智慧的人常常没有条件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维基百科恰好提供了可能。另一个原因是做维基很有趣,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Geek,喜欢和聪明的人一起交流探讨,共同编写,这是很有乐趣的事情。

Wikipedia创始人Jimmy Wales访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1年,当他决定创办维基百科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太疯狂了。但是8年后,维基百科成为了地球上第7大网站,单单英文版就含有280万篇文章,是大英百科全书的5倍多。
  
2001年,当他决定创办维基百科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太疯狂了。办一个网上的百科全书,访问者可以自由编辑,连注册也不需要,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目标是整理和呈现人类所有的知识。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8年后,维基百科成为了地球上第7大网站,单单英文版就含有280万篇文章,是大英百科全书的5倍多。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维基百科的生活,已经无法想像了。

问:技术在不断发展,你预测到2020年,Wikipedia会有什么变化?

答:Wikipedia其实不是技术革新,而是社会革新。它需要的所有技术工具,在1995年就都存在了。新技术的发展,对Wikipedia的基本形态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问:Wikipedia是否会增加视频材料?

答: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到视频的开放式编辑。我认为,文字的灵活性比视频好得多。视频材料一旦拍摄完成,剩下能做的事就很有限。

问:有一个作家抨击Wikipedia,他的论据之一就是,“哈利波特”条目的长度居然超过“哈姆雷特”。你怎么看?

答:我不觉得他的批评令人信服。“中国”条目的长度可能都超不过“哈利波特”,但这是因为“中国”条目只是一个概览,更多的内容都在各个子条目中。如果你觉得一个条目太长,你随时可以用剪切和复制,创造一个子条目。

问: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教授规定作业中不得引用Wikipedia,违者一律扣除5分。你是否同意,Wikipedia还不够可靠,所以不能在学术性文章中引用?

答:如果我是大学老师的话,我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事实上,我不仅不许你引用Wikipedia,连大英百科全书也不许引用。因为不管百科全书写得多么好,它都不是用来引用的。它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起点,告诉你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你认识问题,并不能取代原始材料。学生正确的做法是,读完百科全书中的介绍后,再去读原始材料。

问:2007年,Wikipedia决定为所有外部链接,添加“no-follow”属性。这引起了巨大的反弹。我想问一下,这种做法对防止spam是否有效?你觉得未来会恢复回去吗?

答:事实上,我是反对添加“no-follow”属性的。最后,只是因为Google的工程师Matt Cutts不断劝说,才勉强同意。直到今天,我都不确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毕竟Wikipedia的使命是服务公众,而且我们的外部链接都是经过精心审查的。

但是,另一方面,以前我们不用“nofollow”的时候,总是有一些所谓的“SEO”专家,想尽办法利用wikipedia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我的感觉是,“nofollow”为我们减少了一些麻烦。

问:去年你们募集600万美元的经费很辛苦,有没有想过在wikipedia上放置广告?

答: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人提议,Wikipedia应该接受广告。这种提议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还是持反对态度。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放置广告,但是目前不太可能出现。我希望将来也不要出现。

我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Wikipedia视作世界的基础设施之一,而不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竞争性组织。Wikipedia并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而是一种更深刻的东西,是人们心中潜在的价值观的一部分。我们想把它散布到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考虑问题,不是只考虑下个季度、下一年、或者未来5年,我们考虑的是长期发展。Wikipedia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未来50年~100年中,对整个世界最有利。

我们竭尽全力,确保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信息。地球已经很拥挤了,未来的这个世纪还会更拥挤,人类需要和平和合作地生活在一起。我们需要保障个人的权利,需要政治家做出理性和客观的政治决策,需要传播文化、艺术和情感。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责任。如果我们为了短期的收入,在Wikipedia上放置广告,这并不一定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标。(它也可能会有帮助,但是我们一定要非常慎重。)

问:2009年募集600万美元经费的任务,实现起来会不会比2008年更容易一些?

答:我们的访问量每个月大概增长4%,所以我想应该更容易一些吧。因为下一次开始募捐的时候,从访问量上看,我们的规模比上一次大了68%。

问:你为Wikipedia设定了宏伟的目标,远远超过了百科全书本来的角色。你真的觉得Wikipedia可以改变人性吗?

答:如果我们做好这个项目,我们就为世界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人们从Wikipedia上得到了清晰的解释和足够的信息,这使得他们可以更理性和客观地思考问题。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专访编辑本段回目录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我可忘不了收到第一封电子邮件时的激动”

  文/ Eva Woo

  3 月12 日,《连线》杂志网站上传来消息——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准备开始一个基于游戏的新维基站点。尽管半年来维基百科困难重重,又是资金问题,又是竞争者的追赶。但威尔士仍对现有模式信心十足。维基百科的一切,起源于威尔士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免费接触全人类知识的集合”。

  吉米·威尔士出身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士自小便在自家的学校里接受教育。本科金融专业毕业后,威尔士开始在阿拉巴马大学攻读博士,他没有等到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便开始了六年的期货交易员生涯。在芝加哥从事期货交易赚到了“足够够自己和妻子舒服地过下半辈子的钱”,在2000 年互联网红火的时候创建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2000 年,威尔士建立了由网民提交文章、专家评审、开放免费的百科网站Nupedia,同时开始建立基于开放编辑的wiki 技术的维基百科。

  彻底放弃专家评审的模式,完全放手由网民们自主编辑。许多人觉得这个想法是异想天开,著名百科全书Britannica 的一个编辑干脆说维基百科很快会变成“公用厕所”。然而,维基百科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令人吃惊。原先预想的恶意涂鸦行为、色情及商业内容并没有大规模发生,偶然出现的此类条目也在普通维基人的勤恳劳动下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免费百科全书拥有了250 种语言版本和超过600 万个词条。去年维基百科遭遇信任危机的时候,《自然》杂志曾挑出42 个科学词条,将维基百科与权威的Britannica 百科全书比较,结果是维基百科与Britannica 错误率之比仅仅为4:3,这个结果足以令维基人为这个仅有三年历史、没有权威评审团的新生百科全书骄傲。

  人们最大的困惑是,彻底开放自治的维基百科如何避免沦为网络暴民的“公共厕所”和网络罪犯的攻击目标。

  威尔士表示,首先有信任、开放的态度,并就此建设良好的社区氛围是最终成功的关键。在他看来,所有参与维基编写工作的志愿者的贡献都是平等和同样值得尊重的。这种经验很大程度来自崇尚权威的Neopedia 模式的失败。信任与开放是建立良好网上社群文化的基础,在事必躬亲建立维基社区的过程中,威尔士不断灌输他的“中立观点”态度,他要求社区成员能够公开讨论有争议的问题,采取“和而不同”的立场。

  尽管有一个开放自由的氛围,但维基百科并非处于“无政府”状态。威尔士建立了一系列社区治理规则,以及对于恶意涂鸦者的限制措施。威尔士说,在维基社区遍布全球的大约2000 个核心成员中,他亲自会面过的就有1000个,他是他们的朋友。

  许多人的另一个困惑是,为什么维基百科可以动员志愿者进行无偿劳动。“维基就是好玩,动机很简单,就是纯粹的好玩!”威尔士总这么说。他说乐趣来自社会性的互动。人们享受这样的过程,人们喜欢交流和参与,而且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我可忘不了收到第一封电子邮件时的激动。”威尔士说。

Jimmy Wales:维基百科网站坚持非盈利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02月18日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目前当红的免费线上百科全书,每个人只要遵守一定规范,都可以在该网站上参与讨论与编写词条,网站营运资金来自各方捐赠的小额款项。维基百科英文版从2001年开始运转,目前在全球约有210多种语言版本,共有超过350万篇词条,其中英文版至今约有超过106万篇词条,中文版目前也有6万2千多篇词条。

  在词条编写的过程中,社群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如果发生编辑战,该篇词条就会被管理员暂时保护,等讨论取得一定共识后可申请重新开放编写。在内容的产出方式上,维基百科改写了特定权威性单位才能编撰百科全书并获得重视的惯例,编辑权的释出与社群共同参与是其知识产出过程的特征。

  不过在维基百科中,并非已全然解构了编辑权的集中化现象,其编辑社群中1.9%的人参与73%内容的编写,50%的人只参与0.7%的内容产出。尽管如此,维基百科依然被视为创新的网路应用模式。

  维基百科创办人Jimmy Wales成立了维基媒体基金会以维持相关营运事务,其正式职员目前只有2名,其他的支援人力全数都是义工。以下是Jimmy Wales接受专访时纪要:

  问:建立维基百科的初始构想为何?

  答:从1989年开始,我就利用群组信跟许多教授或聪明有趣的人讨论各种事情,但随后我了解到,大家只是在讨论与写作,没有建构任何东西,而且我看到了自由软体的发展轨迹,了解到程式设计师义务性质的团体合作,分享原始码、开发使用自由授权的软体等,所以我就想到以同样的道理可以让人们团体合作以架构其他东西,而不只是软体。

  问:目前网站是靠募款支撑,你曾经想过以商业模式赚钱来维持网站营运吗?

  答: 早期我开始做维基百科或更早之前的Nupedia时,就在想或许有某些方式可以赚到钱,然而很早我就发现,义工们热切地希望这不要变成获利机构;有很多义工花很多时间在其中,不过他们不是想因此致富,那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想跟每个人分享知识,如果我要靠维基百科赚钱,这些人一定不乐见。我想大部份的人对于人因为做了光荣的事情而赚钱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但我觉得对我们而言,非营利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问:维基百科在大陆被挡,你觉得这情形往后会改变吗?

  答:我认为会,也希望会。大家都知道维基百科目前在大陆被阻挡,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事实上维基百科里面并没有太多政治性内容,即使有政治性的议题,我们非常强调中立政策,如大家所见,若某人在编写词条的过程中引起纷争,这个词条就会暂时被保护。或许有人会因为这个“中立”感到不愉快,这确是个棘手问题,不过对于大部份人们所关切的偏袒问题,我认为维基百科则处理得还不错。所以我对于大陆方面的开放觉得相当有希望,我也非常期望日后当局势改变,他们会了解资讯是无法被阻挡的,这样的阻挡不会有任何效益。

  问:此行到台湾的目的为何?

  答: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我被邀请来参加会议。另外,当我在世界各地游历时,有很重要的两件事,一是与当地社群见面交流,了解当地发生的事情,并与当地人结交朋友,第二是跟包括媒体等见面,向大家推广维基百科,我们希望它越来越好,同时也有越多人了解维基百科。我之于维基百科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如果我的出席能让维基百科得到许多注目的话,我就能向许多人们传达这里有个社群聚集,并且需要大家的帮助,而这个社群也非常欢迎大家来参与。

Jimmy Wales 解构维基百科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近,哈佛学者 Yochai Benkler 在 Berkman 中心同维基百科的创始人 Jimmy Wales 进行了一悉长谈,Jimmy Wales 对维基百科进行了剖析,并谈到维基百科固有的问题。以下是 Jimmy Wales 的谈话原文。

早期的 Internet 社会功能设计中存在大量问题,无监管的用户讨论组很难控制或剔除恶意行为,在一些领域,给 Internet 带来坏名胜,导致垃圾信息,欺骗,纷争,这些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在这个背景下,社区已经没有办法实行自律,最终还要回归自上而下的管理。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编辑任何内容,这个想法导致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变得十分可怕,从而让 Internet 变得更加糟糕。以餐馆为例,我们有一个餐馆,提供牛排,客人可以使用刀叉,而刀叉可以伤人,为了避免这样,我们就要把客人关到笼子里面,这是一个糟糕的社会模型。

人们的想法是,建立一个社区的唯一办法是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维基百科更象餐馆,人们进来吃饭,不会想到去伤人,而这里有相应的工具与制度预防不轨的行为。这些技术让我们拥有一个安全的空间,你可以抵御恶意冒犯,但这样又如何体现中立性?

中立是维基百科绝对不可动摇的立场,但对一些含糊的话题,问题就出现了,比如,日本动漫。对那些常规话题,人们一起发表恰当的言论,最终真正重要的是参与者对想到达的目标有共同的看法。

制约式平衡对维基百科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们要表达一个观点,最终往往会不得不从对立的那一面出发,绝大多数人是非常理性的,但你没有办法象电视辩论赛那样非黑即白,大多数人会站在中间立场上对问题的反正面都有认识。

我们对共同立场非常在意,维基百科遇到的一种批评是它的少数服从多数规则,但这个规则并不能很好地描述维基百科,我们更倾向于共同立场,如果你是一个5个人或10个人的小组,共同完成一篇文章,如果30%的人持不同意见,你只管继续,直到所有人都同意,当然可能还有一些不理性的人会继续反对,他们事实上是一种不合作态度,有时候也是一种滥用行为。

随着维基百科的成长,小社区形成,也带来这样一种风险,原先的团队间的交互被那些游离的个人所代替,维持礼貌变得越来越难,同样对你熟悉的人无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些在维基百科上维护自己公司词条的风气已经过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公司会想法设法在维基百科上发表文章,很多人明白,同社会媒体交互需要认可相应的标准。

我们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维基传统模式与专业代码的维护,比如,人们修改了自己的传记,会发现自己的修改被溯回,旁边还有一些奇怪的代码作为解释,人们不该象专家那样使用维基,那样太难了。

维基百科如何决定什么可以内容发表?社区会针对每一篇文章单独决定,维基百科变得越来越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作本身的庞大,当我们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编写乔至.布什和麦克尔.杰克逊,因为他们本身非常出名,他们并不在意,第二,我们已经成为 Google 等搜索引擎主要搜索来源,对人们来说,这至关重要。因为这两个因素,我们的社区必须始终考虑如何表述问题,我们寻求可靠的来源,要可以验证,某个人可以写一篇关于他母亲的文章,但如果他们并不出名,谁有办法验证,所以我们不能发表这样的文章。另外,我们也关注人的尊严,关于人物传记,我们有一个原则,如果某个人因为某个闻名,虽然他可能做过一些坏事,因为这是独立的事件,那我们一般只对事,不对人。

有时候,人们报告说维基百科被黑了,对此我们一般都是付之一笑,黑维基百科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你在文章中放上几个脏字,几秒钟我们就会改回来,但我们一般会将首页锁住不允许篡改。

Wikia(Wikia 是维基百科创始人 Wales 创建的一个 wiki 社区)和Wikipedia 是完全独立的,二者唯一的联系是它们的创始人都是我。就象 Mozilla,维基百科也可以追随这个模式,但我们还没想那么多。

只要时间够长,人们会象将所有事情搞砸那样将维基百科搞成一团糟,但目前一切还好。

吉米·威尔士访谈:维基百科关注准确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Wikipedia founder Jimmy Wales

吉米·威尔士和摩洛哥公主卡洛琳(Caroline )共进早餐。网络王子走下虚拟世界,邂逅人间公主。威尔士,八年前维基百科的共同创始人,在摩洛哥年度媒体邀请论坛上(the principality’s annual invite-only media forum),获得了摩洛哥媒体奖(the Monaco Media Prize)。 

卡洛琳公主说,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这项奖项,因为他赋予一群热爱知识的人们协同工作的权利。维基百科,在线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或者编辑,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英文版有300多万条目,完全依靠25名工作人员和一群核心热心的志愿者精心维护,编辑和检索每天上传的大量信息。 

然而,最近英文版维基百科新文章的提交速度明显放缓。根据2009年8月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每天只有1300多篇新文章上传,而2007年7月平均每天有2200多篇新文章。 

维基宣布新措施(核心志愿编辑会在针对生者的任何修订发布前,预先审查)后,网站随之遭到了攻击。 

这些新措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标记修订”,12月开始实施,旨在打击网站上日益严重的恶意破坏行为。这些新措施意味着一位维基百科的新用户,在修改名人或者新闻人物的网页时,比如布莱尔,不得不排队等待编辑审核新材料的真实性。维基新的工作流程,备受很多观察家诟病,他们认为完全背离了实时汇总和分享信息的初衷。 

威尔士先生驳斥了这种观点。他告诉记者:“我们没有放弃原则,网站的维护一直都有。坊间盛传维基一直处于疯狂的无政府状态,这其实误解了维基。网站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开放。过去人们改动维基的热点网页,需要先注册,然后再等上几天。而现在呢,无需注册就可直接上传,接着等待确认。 

维基百科是维基媒体基金资助的一家慈善机构,所以无需面对商业压力,威尔士先生非常坦诚地回答了涉及网站的问题。他说他还不清楚英文版维基更新速度放缓原因,但是他并不担心。我想,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他一向信赖全球网络社区,并且充满了信心,不会让这点琐事分神。但他沉思片刻后说,英文版维基非常需要关注内容准确性问题。 

“很显然,现在值得写的主题已所剩无几,”他说。“内容仍然继续添加,因为世界上总有新的事情发生。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内容品质和援引资料。人们希望找到内容出处,从而信赖词条—网站就会越来越兴旺。” 

他也认为改善网站可操作性也非常重要。除了核心编辑和偶尔使用的用户,其他普通常用用户都有抱怨,要想成为维基的编辑或者投稿人,需要专业技术。不过,威尔士先生希望他的网站简化开发团队,能够尽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其团队是利用一笔95万美元的研究捐赠资金创建的。 

网站新设计正在酝酿中,更换界面皮肤,放大重要链接,比如“编辑”按钮,吸引更多的忙碌用户。开发人员也在致力改善编辑技术,从而更能有效完成编辑过程——维基拟推出WYSIWYG编辑功能——所见即为所得。 

“WYSIWYG编辑,和文字处理软件相似,”威尔士先生解释道。“维基文本编辑器里,你需要加入粗体代码,才能在屏幕上显示文本。过去一直用的不错,但是我们想让操作更简单点——也就是说你写什么,屏幕就显示什么——无需插入代码。 

但是,维基百科是一个专业的,影响广泛的网络社区,威尔士先生也明白针对网站的任何变动都会引发责难。“为了网站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吸引新用户,但是动作又不能太大,以免破坏老用户对社区的忠诚。两者之间,我们需要权衡,三思而后行。” 

拓展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对维基的未来发展很重要。现在大约有175种语言的维基百科,每种语言至少有1000条词条。欧洲,日本和中国拥有最多的词条库,但印度是主要增长点。“过去英语词条占所有维基百科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不足20%,”威尔士先生非常自豪地宣布。但仍然有些重要语言需要发展。阿拉伯语维基百科只有11万个词条,尽管说阿拉伯语的有10亿之多。而芬兰语词条是阿拉伯语词条的2倍—但是世界上说芬兰语的只有500百万。 

此外,除了尽量让网站操作更简单,威尔士先生也明白他或者他的团队似乎也不能起多大作用——因为社区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维基未来的形态和成长空间。 

威尔士先生还花了大量时间经营着自己的商业网站——维基亚(Wikia),目前维基亚上数千个话题都建立了维基词条——但每个话题和词条下都有广告。今年三月份上旬,维基亚第一次盈利。但是,对于网站未来发展计划,他有点闪烁其词——除了透露他想尽可能把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并且努力拓展全球发展空间。事实上,在我采访他期间,一篇法语版维基亚的新闻稿在业界流传,维基亚即将推出问答服务:Wikiresponses。 

开放的平台和开放源码软件仍然是威尔士先生的核心理念。他明确表示他曾试图创造一个开放源搜素软件—维基亚搜索(Wikia Search),和谷歌同台竞争,但是失败了,他觉得非常遗憾。迫于全球不景气的经济压力,他不得不关闭了研发之门。但是他对类似维基百科的搜索引擎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人人都可以投票参加的搜索引擎在未来一定可以实现,即使他只是充当一名加油呐喊的观众,而非场上球员。“我仍然认为开放搜索市场非常有必要,并且坚信最终一定会实现。挑战当前搜索模式,开放搜索市场非常重要。 

谈到搜索这个话题时,饶有趣味的是,威尔士先生并不认可Twitter流行引发的实时搜索。“我认为搜索市场不会因为实时搜索而改变太多。搜索的主要特性是加快搜索速度——这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谈及维基百科总有一天完成使命,被另一个更大规模分享知识的平台代替时,他非常坦诚,也很客观。然而,8年间,维基百科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它还肩负着处理大量信息的重担。目前,维基百科正面临德国两位杀手的指控,他们希望消除网站中涉及犯罪经历的词条,以保护个人身份。电子前沿基金会(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在线民权小组,推崇乔治.奥威尔《1984》一书的观点,他们认为诉讼说明了“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维基百科必须不断演变,直面类似挑战并且承担责任——否则它将失去用户信任,并被用户抛弃。

吉米·威尔士:我希望维基百科能像红十字会一样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旧金山最繁华的市中心——新蒙哥马利街149号大厦,楼下不少人正在享受下午3时的星巴克;楼上三层,则是这个全球最大网上百科全书的总部。

  整整2000平米的体积,显示着它的尊贵——作为一个非赢利组织,虽然一直依靠来自非盈利机构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支持,但据美国科技界估算:如果维基百科接受广告,早在2006年其估值即已达5.8亿美金;而2007年,这一数字是12亿美金。

  但在2009年底,一个加州阳光仍很好的下午,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却说:“我们不是一个商业公司。”

  自8年前创立以来,维基百科就像它所在的城市“旧金山”——视种族差异和社会差异为骄傲般“特立独行”——允许任何人可以访问,也可编写内容。

  “维基百科从来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鼓吹地,它是一个用一些基于事实的、理性的态度来传播知识、记录分歧的平台,”威尔士说:“我希望它最终能具备红十字会一样的人文关怀和影响力。”

  虽然8年来,外界对其质疑声一直不断,从该模式是否能运转到参差不齐的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但维基百科在成长速度与质量上的完美表现,却始终超过外界预期。

  根据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维基百科网站访问量位居全球第五,且为其中唯一非赢利组织。

  但维基百科今日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威尔士原为芝加哥一个期货和期权公司的研究总监。1996年,他与两个伙伴创建了一个专门针对男性的门户Bomis,该网站随后成为维基百科前身——“Nupedia”最初资金的供给者。

  2001年1月,威尔士与拉里·桑格(Larry Sanger,Nupedia主编)推出维基百科。除采用当时刚发明的“维基”技术(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最大魅力在群体协作),允许任何人可发表和编写内容外,他们还开放了平台,使应用接入更为开放。

  之后,维基百科发展迅猛——2001年底时,其条目已增至2万多个,并有18种语言版本。截至2009年12月31日,英文维基百科条目已达314万条,支持271种语言。

  现在,维基百科正积极谋求扩张,根据负责维基百科运营的维基媒体基金会官方网站消息显示,该基金会在2008-2009财年募得的捐款超过了650万美金,其计划在2009-2010财年使用940万美金捐款,主要用于技术开发。

  据本报记者在硅谷获得的消息显示,希冀中国用户能迅速增长的维基百科目前正积极筹划将以何种方式启动这个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市场的引擎。

 我们不是商业公司

  《21世纪》:近来有传闻说维基百科可能要落地中国。目前,维基百科在中国有中国伙伴么?

  威尔士:我在2009年9月去了一趟中国。首先,是作为一个青年领袖去大连参加由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达沃斯年会;然后,我去了北京,拜访“互动百科”;同时,我也与中国国务院信息办的某个副主任见了面。我希望中国用户能够增长,我计划能经常来中国,更多地做一些公关工作。中国情况与美国不同。在美国做一些瞄准大众用户的非赢利组织很容易,但在中国比较复杂。

  我们有与互动百科一起工作、共同分享一些中文内容。但维基百科是一个非赢利组织,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钱,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找合作伙伴,因为伙伴是一起赚钱的。

  过去几年中,我曾与中国科技公司比如百度有过交流,但是百度也好、其它技术公司也好,他们都是商业公司。同时,我们也不构成竞争,这些公司有自己的核心业务,这些业务与维基百科没有任何冲突,我相信他们也没有精力把维基百科作为对手,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商业公司。

  给穷人做的服务

  《21世纪》:维基百科既然是非营利的,在没有商业资本幕后支持下,如何发展?

  威尔士:我们现在已经从一个慈善基金处拿到一笔钱,我准备用其去改善维基百科的可用性

  因为,我觉得维基百科还需要提高可用性。现在,维基百科已经很容易用,但这基本上还是对有技术背景的人来说,对那些非技术的人,还是会觉得比较困难。所以使维基百科更可用,无论是对那些没有机会接触更多技术和教育的穷人也好,还是对富人来说。

  对手机应用是维基百科未来的一个发展。我们知道,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多贫困地区都是有手机的,但他们也存在一个问题,虽然有手机,但使用的手机功能却是最低级的,不能上网,他们要普及使用手机上网至少要等到五年之后。

  我们现在一定要去做这个事,因为等到五年之后,这些手机至少也会达到目前黑莓的功能。我今年曾专门去拜访一些做手机系统的公司和诺基亚等手机制造商。我们在计划和筹划手机应用,这里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可能会产生出很多利润。

  但是,我要做的是更人性化的,是给穷人做的服务。

  他们努力工作却不求回报

  《21世纪》:你认为为何维基百科上始终有那么多用户,他们努力工作,却不求获得金钱或其它回报?

  威尔士:我想,这里大概有几个目的。第一是为了“Fun”(娱乐),比如说体育运动;另外一个,则是基于认识朋友的出发点;第三个,则可能和个人兴趣有关,这些都不是为了钱。比如我自己曾经想当数学系的教授,并不是因为数学可以赚多少钱。

  我做维基百科的主要出发点是:为大家创建一个平台,将很多有共同兴趣的人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是作为基于做慈善的出发点,我希望让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为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服务,同时也使那些处于乡村偏远的地方的人、那些比较穷的小孩也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我希望维基百科能做得像红十字会一样,做得很大、很有名气,但做这些都不是为了钱。

  《21世纪》:维基百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平台?

  威尔士:在维基百科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进行理性地讨论。我希望自己能够建立起一个平台,通过一些基于事实上的、理性的讨论而非基于情绪化的方式,去传播人类知识以及正视或是解决一些分歧。

  我始终想强调的一点是:维基百科目的绝不是要鼓吹自由言论,也不是一个博客集中地,而只是希望能把事实摆在这里,让大家可以尽可能地获得真相,而非是热火朝天的争论。但维基百科更多提供的是事实和观点,与任何争论都没有关系。

  《21世纪》:现在回头看,你觉得什么是维基百科成长中比较关键的几步?

  威尔士:初创时,我心里非常担心和害怕,因为周围的很多人一直都在说,究竟这种模式能不能成功?但是后来,因为我们开放了平台,很多用户涌入,我们最终生存了下来。

维基百科之父:我把宝押在大众身上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不到8周的时间里,维基百科成功的募集到了其2009年的目标运营资金数额:750万美元

【图为: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Wow。我还能说什么?谢谢你们。”刚过完新年,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维基百科首页这样写下致募捐者的感谢信的第一句。在不到8周的时间里,维基百科成功的募集到了其2009年的目标运营资金数额:750万美元。从2001年创建以来,维基百科一直以募捐而非盈利的模式,向全球互联网世界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他在信中说,从2001年起我就把宝押在了大众身上,而你们从未令我失望过。(In 2001, I took a bet on people, and you’ve never let me down.)

这位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式全球知识平台的美国人在去年9月来中国参加了大连达沃斯,并拜访了中国版维基百科——互动百科。而随着这个百科平台的规模及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展,吉米·威尔士会考虑用新的资金来源来维持维基百科的运作吗?吉米·威尔士以邮件形式回答了本刊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除了募捐,你是否会考虑一些新的资金来源用以维持维基百科的运转,比如将维基百科本身商业化,或设立类似wikia的商业实体来哺育维基百科?如我们所知,谷歌、苹果并没有因为其商业特质而失去它们在公众之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威尔士:基于人道主义和慈善目的,维基百科致力于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创造一套免费的、高质量的、有他们自己语言版本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很满意现在的筹资模式。

把荣耀和影响力留给别人——我们只寻求分享知识。

《中国企业家》:维基百科在全世界吸引了大量不同语种的实体小组来参与搭建,这些参与者的意愿会影响维基百科的发展方向吗?你怎么来保持维基百科发展理念的一致?

威尔士:维基百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维基百科的信念就是简单的人本信念,因此我们向全球所有人均等的提供知识。所有人都期望获取高质量的、客观的信息。我们发现,全世界的维基百科志愿者们都是相似的——都是简单地想要分享有质量的信息的那种人。

《中国企业家》:在2010年,你对中国市场有什么规划吗?是否会跟你去年造访过的互动百科有合作?

威尔士:我计划在今年加大访问中国的频率,因为我希望能培养起中国人对维基百科的更高兴趣。我们在中国有一个很强大的社群和很棒的中文版本,并期待有更优质的编写者加入我们。

我们跟互动百科没有合作伙伴关系。确实,我们两家是朋友,但没计划搭建特定的合作关系。我很景仰互动百科。

《中国企业家》: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中的政府监管和公众的版权意识是否会影响维基百科的发展?

威尔士:在过去,我们是有一些进入障碍,但现在基本上都已经不成问题了。我想中国正在变得开放,这正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优势。和谐社会也正是基于维基百科式的深思熟虑的讨论。

《中国企业家》: 无论是人民币还是中国买家,2009年都在尝试国际化。而作为一个借助全球公众力量成功实现国际化的实践者,维基百科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中国的企业家们吗?

威尔士:全球贸易和观念传播对所有人都很重要。我们一年比一年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我们可以也应该相互学习,为了所有人的和谐与繁荣,去和平、深思熟虑地一致行动。

维基百科创始人:报纸书籍的寿命还很长编辑本段回目录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姆·威尔士(Jimmy Wales)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姆·威尔士(Jimmy Wales)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5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百科创始人吉姆·威尔士(Jimmy Wales)周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传统报纸提供了新的营收模式。同时,威尔士还指出,报纸和书籍的寿命还很长,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糟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针对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而开发的应用程序的丰富,新闻服务供应商将获得新的盈利途径:即对数字内容进行收费。

  威尔士说:“iPad或Kindle的‘应用’模式为报纸提供了新的机会。如果可以通过iPad阅读,价格又合理,相信微支付模式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购买冲动。”

  当前,一些报纸和杂志出版商已经开始通过亚马逊的Kindle提供数字内容订阅服务,还有一些出版商推出了相关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订阅内容。

  一些媒体公司还计划使用微支付系统,读者每点击一篇文章需要支付几美分。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费帐户扣除,或计入用户的无线费用中,如苹果iPad模式。

  目前,无线支付系统尚未普及。但威尔士认为,这两种模式均十分有效,但注册模式可能更受欢迎。威尔士说:“我不会从钱包中掏出信用卡,太麻烦了。但如果仅仅点击几下就可以获得所需内容,我愿意为此支付一些费用,因为很值得。”

  报纸和书籍寿命还很长

  威尔士认为,移动用户愿意通过特定应用来支付内容,但对报纸通过网站形式收费持怀疑态度。威尔士称,通过PC购买数字内容并不方便,因为其支付系统没有手机支付方面。

  由于传统报纸业务每况愈下,许多内容供应商被迫转向数字化。但威尔士认为,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糟糕,报纸和书籍的寿命还很长。

  威尔士说:“打印是一项令人吃惊的技术,廉价、灵活,不用担心电池续航时间问题。”威尔士还称,如果去海边,他会带一本书,因为电子书阅读器可能被沙子损坏。

  维基百科继续免费

  当其他新闻机构纷纷通过网络收费时,威尔士仍坚持认为,维基百科应该是一个非盈利项目,继续保持开发,也不提供广告。

  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调研公司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维基百科独立用户访问量排名第六,位居谷歌、雅虎、微软、 Facebook和eBay之后。

  维基百科拥有300多万个英语词条,远高于传统的百科全书词条数量。与此同时,维基百科正在拓展其他语言词条。威尔士透露,目前法语词条数量近100万,德语词条数量更多。

  与谷歌、亚马逊或eBay创始人相比,威尔士的财富数量要逊色许多。这甚至让一些人以为,威尔士是一个“对金钱没有兴趣”的人。其实不然,威尔士后来推出了新公司Wikia,可提供广告服务。

  威尔士说:“通过维基百科盈利不合适,人们访问维基百科是为了学习,我们不能将其商业化,但可以通过其他服务收费。”(李明)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吉米·威尔士 吉米·多纳尔·威尔士 Jimmy Wales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吉米·多纳尔·威尔士,Jimmy Donal Wales,Jimbo Wales,吉姆·威尔士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