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地震产生原理 |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形成初探编辑本段回目录
![]() |
汶川大地震 |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5%以上);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本来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因破坏性地震事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就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
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它的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主要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球板块从北极扩散地球大陆板块,是怎么“隆起”的?“地震”真的是“地球”在“踢被子”吗?这些“板块”在未来的日子里,又会和去何从?地球为什么不是“正圆”形,也不是正“椭圆”形,而是“梨形”?
![]() |
太阳位于地球的偏北上方 |
这点,其实我们看看”地球板块”的位置和“太阳”的位置,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推测出,太阳最先在“地球”的更上端,星体间的引力使地球“板块“隆起”,后来,也许因为“地球”自身“磁场”的“反转”,或其他原因,使“太阳”的相对位置,向南偏移,再加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板块”开始“漂移”。
那么,“月球”这么小的“天体”都可以使“海洋”、“江河”造成那么大的“潮汐”,那么“太阳”这么
![]() |
地球板块从北极扩散 |
是不是这回事,“地震”的时间,就可以“证明”。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公转“近日点”(1月初)左右的有8次之多;发生在“上弦”或“下弦”左右,太阳、地球和月球成同一“平面”的有5次;发生在其他时间的大地震只有3次。您认为,这是“巧合”吗?
而且“太阳”的相对位置,也使地球变成了“梨形”: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道地球磁场在反转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公里和39941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
![]() |
地球磁场在反转 |
而这一切都是“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产生的“后果”。也就是说,也许未来的日子里,“太阳”可能会慢慢的往地球“南方”移动,地球“板块”也继续往南移动,最后,地球“板块”终于又聚集在了一起,但这次是在“南极”!
传播形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传播形式: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所以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这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倍。
某地区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其大小同震级、震中的距离有直接关系。此外还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在距震中距离相同的地方有时烈度相差也很大。
地震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差不多每天都有地震,平均每年发生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5万次,7级以上的大震平均不到20次。
类型分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地球构造 |
1)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地球构造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3)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4)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指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能感觉到的地震。
中强地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大于6.0级的地震,其中又把震级小于8.0级的地震称为强烈破坏性地震,大于8.0级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
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主震——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的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它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之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之后的叫余震。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一次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个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其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地震烈度编辑本段回目录
![]() |
中国地震区分布 |
震级 能量(单位:尔格①)① 尔格:能量单位。一度电(一千瓦小时)的能量为3.6×1013
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烈度分为Ⅻ度。一般来说,震中区烈度最高,破坏最大;距震中区越远,烈度越低,破坏程度也越小。例如1975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而在北京的破坏程度只有Ⅴ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却是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不同,有时还会存在数个烈度异常区。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划分标准如下:
微 震: 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有 感 地 震: 3-5级称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分布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中国有哪些地震带?
我国境内强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它各省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强震。但在空间分布上却很不均匀,呈带状分布,称为地震带。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带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中部为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另外,还有台湾地震带,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世界主要地震带
![]() |
世界地震带 |
(2)欧亚地震带: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横贯欧亚两洲及涉及非洲地区。其中一部分从堪察加开始,越过中亚,另一部分则从印度尼西亚开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它们在帕米尔会合,然后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再出亚速海。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中,此带内也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监测手段和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 |
地动仪 |
1)测震:记录一个区域内大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和特征,从而预报大地震。人们常说的“小震闹,大震到”,就是以震报震的一种特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闹”并不一定导致“大震到”。
2)地壳形变观测:许多地震在临震前,震区的地壳形变增大,可以是平时的几倍到几十倍。如测量断层两侧的相对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参数,是地震预报重要的依据。
3)地磁测量:地球基本磁场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种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过程,地磁场及其变化是地球深部物理过程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更有震例的事实。
4)地电观测:地震孕育过程中,将伴随有地下介质(主要是岩石)电阻率的变化及大地电流和自然电场的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与岩石受力变形及破裂过程有关,因此提取这一信息可以预测地震。
5)重力观测:地球重力场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地球物理场之一,它与观测点的位置和地球内部介质密度有关。因此,通过重力场变化可以了解到地壳的变形、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6)地应力观测:地震孕育不论机制如何,其实质是一个力学过程,是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地壳体中应力作用的结果。观测地壳应力的变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动态观测:地下水动态在震前异常现象,宏观现象如水井水位上涨,水中翻花冒泡、井水变色变味等;微观现象如水化学成分改变(如水中溶解氡气量变化等),固体潮(天体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涨落现象——就象海水潮涨落一样)的改变等。通过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可以直接地了解含水层受周围的影响情况和受力的情况,从而进行地震预报。
类似这样的经常性的监测手段和预报方法还有不少。地震学家们根据多种手段观测的结果,综合考虑环境因素、构造条件和地球动力因素等,提出慎之又慎的分析预测意见。
避震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避震有利部位,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
地震宏观异常及识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活动规律,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会出现异常现象。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比较大的地震也会是引起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之一。地震引起的异常现象很多,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油出;天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光亮;地下发生奇怪的响声以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花结果或重新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等。这些人们在震前能直接接触和观察的异常现象就叫地震宏观异常。
当然,引起宏观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必须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把地震异常与非地震的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生理变化、环境变化、敌害侵扰等等。非地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有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那么,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何特征呢?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到当地地质构造的控制,呈条带状,象限状或沿本地构造线方向分布;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因此,宏观异常的及时发现与落实,对地震的短临预报至关重要,历来为国家所重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动物的异常反应与地震有关系吗?
在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一些动物往往会出现惊恐不安狂奔乱叫,萎靡不振、不思饮食等异常行为。有关动物与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界中,较大地震前有异常表现的动物约有58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狗、牛、马、驴、猪、羊、鸡、鸭、鹅、鸽子、兔、猫、蛇、鱼等。
那么,为什么大震前会有动物行为异常反应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地区一个较大地震临近发生时,其地表和地下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就会发生超常变化,如地声、地温、振动波、电磁波、水中的化学成分等,这些因素的超常变化,就会刺激某些动物,而这些动物的神经感知器官要比人类的某些神经感知器官灵敏的多。因此,当地震活动增强而引起自然界中的诸多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改变时,某些动物就会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
![]() |
地震 |
在我国,震前动物异常,曾对一些较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
但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凡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有地震发生。由于能够造成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反应的因素很多,例如季节变化,气候影响,环境的改变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活动及病理情况等,都可能造成动物的行为异常。所以,动物行为异常反应并不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况且动物还有适应性,也不是每次地震前所有的动物都会出现行为异常反应。因此,对动物的异常反应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排除各种与地震无关的种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出现异常的动物种类、数量和范围及集中程度,并结合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加以综合判断,切勿草率行事。
气象与地震有关系吗?
“上看天,下看地,天地变化有联系”。我国人民早就注意到一些强烈地震前所出现的气象异常。我国历史文献所描述的大震前的“地惨天昏蒙黑雾”、“天昏惨,月益无光”以及“晚不生寒,朝不见露”、“日色正赤如血”、“闷热异常,人不能寐”等现象,有些就属于地震的气象前兆。人们利用这种前兆,成功地预知了一些地震。科技工作者对气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已初步得到了一些认识。
1)有些地震与强冷气团的移动关系密切。1967年5月11日西北发生的一次6.2级地震,就是在一股强冷空气自阿拉木图西进,气压发生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
2)震区气候显著变暖(或变冷)也可以是强震的前兆。1954年2月11日甘肃山丹7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前,气温也是变得特别暖和。而1966年3月邢台地震前二十天左右,当地气温则降到十多年以来的最低点。
3)多年不遇的涝旱或大暴雨激发地震最突出。1963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64年又遭受了四十多天的涝灾,到1965年却又出现了几十年没有见过的大旱,紧接着1966年发生了强烈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也发生在大涝大旱之后。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前,头年秋季雨水特别多。从历史记载来看,1830年河北磁县大地震,1889年河北大名强烈地震之前也都有大旱大涝。归纳起来,大致有“涝—旱—震”和“旱—涝—震”两种类型。
上述种种震前的气象异常,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因造成气象变化的因素较多,所以并不是每次特异的气象变化都能激发强震的发生,也不是每一次强震前都有气象异常。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震前气象异常和正常的气象发展过程区别开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
地震 |
植物重花重果是地震前兆吗?
在强烈的地震前,动物会有各种各样的异常反应。一些植物在地震前也是有反应的,例如提前出芽、开花、重花、重果等,据有关资料: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的前一年有“十月桃李华,林擒实(结果)”的描述;1852年黄海6?级地震前有“咸丰元年竹尽花,兰多花蒂,重花结实”,“咸丰二年夏大水,秋桃、李重华,冬地震”的记载; 1975年海城地震前一年的11月,有的杏树开了花;1976年初唐山一带的梨树及其它许多植物都提前开花,甚至开两次花,还有竹子开花、柳树枯梢、果树带果开花等现象;1976年松潘地震前,素有“熊猫之乡”的平武境内,箭竹大面积枯死,以至造成熊猫因缺食而饿死的现象。
但是引起植物异常的其它原因更多更普遍。比如:反常的气候可能使植物先发生枯萎,再重新发芽;暖冬可使向阳地带的植物在冬季重花或发芽;暖春可使植物提前开花发芽;病虫害可使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落叶掉果,随后又再次发芽;不适时令的整枝修剪也会迫使植物违反节气开花发芽等等。由此可见,根据植物的异常现象预测预报地震难度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对异常现象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定要把其它各种可靠的前兆异常作为依据,而把植物的重花重果作为参考。
水库蓄水会引发地震吗?
1967年12月,印度柯伊那水库发生了一次6.4级的地震,大坝受到损坏,造成严重损失。这个地区原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地震,可是在1962年开始注水,当贮水量还没有达到总容量的一半时,这里的小地震就频繁出现,五年之后,发生了这次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是不是水库蓄水引起的呢?人们很容易想到这个问题。事实上确实有关,世界上不少水库蓄水后都有过类似的现象。1962年3月19日,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大坝附近发生了一次6.1级中强地震,地震后,有人整理了新丰江水库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发现该地区是一个微震小震地区,历史上从没发生过如此强烈的地震。
水库蓄水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不仅因为水库中水的重量会增加对那里地壳的压力,同时还由于水向岩层里渗透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以及岩石中的水增多后,会改变原来的性能,打乱了原来地壳中力的平衡。但这仅仅是事情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那里的地下存在着断裂,当水渗进断裂带以后,使断裂带两边的地基之间减少摩擦易于滑动。因此,并不是水库蓄了水就会有地震,主要还在于这里的地壳中有无可以活动的断裂,而水库蓄水只不过是一种触发作用,使这里地壳中积累的能量通过一系列小地震已经释放出来了。对于这种地震要事先估计到它的可能性,采取工程上的预防措施,是可以保证水库安全的。我国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在1959年10月蓄水后一个月后,开始发生很小的地震,发现后,当即严密监视地震的活动,并采取了加固大坝等措施。因此以后在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时,水库依然安全无恙。
水库地震多发生在水坝附近,即库水位最深的地方,水库地震的活动性与库水位的深浅关系密切,而与水库面积关系不明显。
当然,并非所有修建了水库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水库只占水库总数的一小部分。
地光地声现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什么是地光?
地震
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在临近地震时刻,出现得比较多,震前和震后一段时间内有时也可以看见。
地光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几种解释:①大地震前地磁、地电场急剧地变化与大气中电离层相互影响而产生;②地下天然气等物质沿地面裂缝冒出,突然自燃而产生的;③由于岩石在大地震前发生急剧破坏,断裂破坏的岩块沿着断裂面互相摩擦,产生热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地光有多种颜色,蓝里发白,有点象电焊火光那种颜色的较多,红色、紫红色的也不少,其他如白色、黄色、橙色、绿色的都有地光,有时以笼罩大地的形式,范围很广地出现,历史上记载的1652年3月23日安徽霍山地震提到“丑时地震,自西南起,红光遍地,人畜皆惊”。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中,人们也看到了顶部如圆弧形的地光。在黑夜中照亮了一大片地区的现象,有的地区持续了几十秒钟。还有的地光是以条带状的形式划过长空,如1804年11月1日五更天的时候,湖南沅陵的居民看到“红光为匹练,自西而东,没于地”,随后就发生了地震。
一旦发现了地光,必须采取防震避震措施,此时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头。1976年云南龙陵7.4级地震时,有一民兵队长在回家途中突然发现了地光,他立即向全坝子鸣枪报警。结果,地震很快发生了,但全坝子的人都跑出了房舍,因而无一人丧生。
地震前会有地声吗?
有的大地震在临震前,地下有发声现象,叫做地声。尤其在靠近震中的地方,一般在地震前几秒、十几秒或一、二分钟内可听到地声。我国地震史料中有丰富的关于地声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地震时“声如闷雷”者居多,还有如风吼、如奔车、如金戈铁马碰击等声音。这些类型的地声,在近年的地震中,也有多次报道。
据研究和推测,一般认为地声是强烈地震前已经积累了巨大能量的岩石发生预滑、错动、破裂及蠕变而发出的。地声的到来是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有方向性。因此听起来有如雷声滚滚而过,或如载重车辆在地下行驶,或如千军万马在地下奔腾。通常人们听到地声的时候,地震马上就要发生了,其间不过几分钟,甚至更短的间歇。因此在听到地声时,敏捷地跑出危险区有时还来得及。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发生时,本溪市某工厂的业余测报员利用简易地声监听装置(用一大缸倒扣地上,缸内地面放一送话器,用导线将听筒引出)听到了地下深处传来的有如狂风的呼啸声,立即把楼上的人员叫出屋外,随后地震便发生了,众多的人逃避了地震之灾。
引起的次生灾害编辑本段回目录
火灾:这是首屈一指的地震次生灾害。烈火不仅烧毁住宅和各种建筑物,还会烧死烧伤人。在强烈地震时,尤其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其火灾往往比地震本身还可怕。
海啸:海啸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是海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但在我国大陆沿海,一般不会发生这种灾害。
瘟疫:1556年华县地震时,瘟疫或流行性疾病曾夺去数以10万计未被地震压塌而死的灾民的性命,可见瘟疫这种次生灾害也是极为可怕的。瘟疫的产生完全是由地震压塌的人、畜、禽的尸体腐烂、细菌蔓延引起的。一场强烈地震后,要赶快清除和深埋人畜家禽的尸体,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防止瘟疫的滋生和蔓延。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如使水库的坝体开裂倒毁或使大河的堤坝决裂,都会造成水灾。
此外,地裂、泥石流、喷砂冒水、地面塌陷、有毒液体和气体的外溢泄漏、地面变形等等也都是地震的次生灾害,它们都可能致人死伤、破坏建筑物、破坏交通运输,毁坏耕地农田等。因此,我们对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不可等闲视之,而应积极的防御。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近年中国发生地震一览
![]() |
地震废墟 |
1、2008年3月21日,新疆和田地区发证7.3级地震。
3月21日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北纬35.6,东经81.6) 发生7.3级地震。经初步核查,地震造成受灾人口20480户44365人,倒塌房屋87户201间,损坏房屋1987间,倒塌畜棚104个,倒塌蔬菜大棚133座,直接经济损失1058.5万元。
2、2005年1月:黑龙江发生5.1级地震
7月25日23时43分,在大庆市林甸县境内(北纬46度51分,东经124度53分)发生5.1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里处。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有明显震感。12人受伤、1患病老人受惊吓死亡。
3、2003年12月:新疆伊犁发生6.1级地震 10人死亡
新疆伊犁昭苏县6.1级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得到最终确认。本次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还造成47人受伤。
4、2003年10月 甘肃民乐山丹县间发生6.1级地震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48分,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山丹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5.8级地震。造成十人死亡 经济损失严重
5、 2003年8月 内蒙古发生6.1级地震
地震发生前的十几个小时内,林西县城部分手机信号中断,当时很多人以为是通讯部门出了问题。目前专家所认可的说法是“震前地磁波的异常变化干扰了通信”。致4人死亡42人重伤 60多万人受灾
6、2001年10月 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
云南27日的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220人受伤,丽江永胜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鹤庆县成为地震重灾区,2万余人急需转移安置,三县直接经济损失已达4.4亿元。
7、2005年3月 台湾宜兰发生多次地震
岛内地震中心统计指出,3月6日宜兰发生里氏规模5.9级地震后,至7日中午,余震次数已达475次,其中有感地震11次。
8、2008年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江苏、辽宁、上海等省市均有震感。
详见词条:汶川地震
历史特大地震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79次特大地震,以下为具体简述:
简述1、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卷1《周语》)
2、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汉书·五行志》)
3、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后汉书·五行志》)
4、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后汉书·五行志》)
5、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魏书》卷112《灵征志》)
6、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旧唐书》卷8《玄宗纪》)"时天水地震,陵迁于谷,城夏于隍。公谋去故绛,制造新邑。"(《山右石刻丛编》卷七《大唐故宣威将军守右武卫中郎将陇西董君墓志铭》)
7、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27.9°N,102.2°E)M7(震中烈度Ⅸ)"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震方止,压死者百余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昼夜八十,压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新唐书》卷35《五行志》)
8、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M7"十月辛已,京师地震,河西、天德、灵、夏尤甚,戌卒坏压死者数千人。"(《旧唐书》卷37《五行志》)"十月辛已,上都及振武、河西、天德、灵武、盐、夏等州皆震,坏庐舍,压死数十(千)人。"(《新唐书》卷35《五行志》)
9、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M71/4(震中烈度Ⅹ)"先是京师地震,直使馆叶清臣上疏曰:'……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以东,弥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诚大异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
10、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36.1°N,103.7°E)M7(震中烈度Ⅸ)地震"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河东诸郡或震裂。"(《宋书》卷67《五行志》)
11、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28.4°N,103.8°E)M7(震中烈度Ⅸ)"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宋书》卷67《五行志》)"甲子,又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宋书》卷39《宁宗志》)
12、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赵城、洪洞(36.3°N,111.7°E)M8(震中烈度Ⅺ)"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沟、祁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元史》卷50《五行志》》)"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晋尤甚,涌堆阜,裂沟渠,坏墙屋,压人畜,死者无数。延、庆次之,安西又次之,余尚未闻也。至今月余。犹若乘舟车,然间复一动"。(《勤斋集》卷4《杂著·地震问答》乾隆翰林院抄本)"大德柒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平阳路倒塌房舍七分,塌死人肆拾柒万伍千八百。"(元大德十一年《河伯将军为记》木牌)"大德癸卯秋八月六日,河东地震,压死者二十余万人。吉乡为轻,屋之存者什三、四。"(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三0)"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地震,县人死者三千六百三十六名口,伤者三千三百九十名口,头畜死者五百二十,房屋倒塌二万四千六百间,公廨倒塌殆尽,地涌黑沙与水不止。"(康熙《平遥县志》卷下)"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三圣楼记》)
13、1352年4月26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丁丑)甘肃会宁东南(35.6°N,105.3°E)M7"闰三月丁丑,陕西地震,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踪者。"(《元史》卷51《五行志》》)
14、1411年10月8日(明永乐九年九月十二日,藏历第七绕回()阴铁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当雄西南一带(30.1°N,90.5°E)M8(震中烈度Ⅹ-Ⅺ)"约半夜时分发生强烈地震,黎明时发生比前更大的地震。许多房屋倒塌,经堂东门墙壁倒塌五至六度长,门窗亦倒,旧依怙殿门前经书倒下约五十捆,金顶下塌一大块墙壁;正中的供奉品亦倒下来。此时佛仍在背诵经文,并令念经之僧众迁居室外。十五日又发生大地震,托其恩泽,幸无大损失。其他地区灾害严重,出现山岩塌落、湖崩等现象;有的村庄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现大裂缝,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达隆白教传》页117)
15、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Ⅸ)"冬地震,有声如雷,从西南方起,自子时至亥时连震二十余次。衙门、城铺、寺庙、民房摇倒几尽,打死压伤男女无数。嗣后或一日一震,旬日一震、半月一震、一月一震,经四年方止。"(康熙《宜良县志》卷2)"弘治十二年冬,宜良县地震,自西南来如雷,民居尽圮。压死以万计,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宁。"(隆庆六年修万历四年刊本《云南通志》卷17)
16、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34.8°N,110.1°E)M7(震中烈度Ⅸ)"陕西延安、庆阳二府、潼关等卫、同、华等州,咸阳、长安等县,是日至次日地皆震,有声如雷。而朝邑县尤甚,自是日至十七日频震不已,摇倒城垣楼橹;损坏官民庐舍共五千四百余间,压死男妇一百六十人,头畜死者甚众;……"(《弘治实录》卷170)"……据本府朝邑县申,……将本县城楼、垛口,并各衙门仓监等房,及既()县军民房屋,震摇倒塌,共五千四百八十五间,压死大小男女一百七十多口,压伤九十四名口,死头畜三百九十一头只。……汛流震开裂缝,长约一二丈、四五丈者,涌出溢流,良久方止;蔡家堡、严伯村等,四处涌出,几流成河。"(《马端肃公奏议》卷7)
17、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Ⅹ)"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正德实录》卷125)
18、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28.1°N,102.2°E)M71/2(震中烈度Ⅹ)"二月二十八日丑时建昌卫地震,声吼如雷数阵。本都司并建前二卫大小衙门、官厅宅舍、监房仓库、内外军民房舍、墙垣、门壁、城楼、垛口、城门俱各倒塌顷(倾)塞,压毙……内外屯镇乡村、军民客商人等,死伤不计其数。自二十八日以后至二十九日,时常震动有声,间有地裂涌水,陷下三、四、五尺者。卫城内外,似若浮块,山崩石裂,军民惊惶。又据宁番卫申称,同日地震,房屋墙垣倒塌无存,压死……。"(嘉靖二十年抄本《四川总志》卷16)
19、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38.0°N,121.0°E)M7"癸丑,京师及辽东广宁卫,山东登州府同日地震。"(《嘉靖实录》卷339) 1556年2月2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陕西华县(34.5°N,109.7°E)M81/4(震中烈度Ⅺ)"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县、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十二月二十二日晡时,……而地在在皆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堕于水穴而复出者,有堕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高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隆庆六年修光绪重刊本《华州志》卷10)
20、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宁夏中卫东(37.5°N,106.2°E)M71/4(震中烈度Ⅸ-Ⅹ)"壬申,山西太原,大同等府,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等处各地震有声,宁、固尤甚,城垣、墩台、房屋皆摇塌。地裂涌出黑黄沙水,压死军人无算,坏广武、红寺等城、兰州、庄浪天鼓鸣。"(《嘉靖实录》卷498)
21 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Ⅸ)"闰六月十八日,临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声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倾城垣,仆公署、民居,压者甚众,曲江尤甚。"(天启五年抄本《滇志》卷31)
22、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 (38.5°N,120.0°E)M7"辽阳、开原、广宁等卫俱震,地裂涌水,三日乃止,宣府,蓟镇等处俱震,次日复震。蒲州池塘无风波,涌溢三四尺。"(《万历实录》卷313)
23、1600年9月29日(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广东南澳(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八月二十二日戍时地震,响声如雷。又二十三日戍时地震,澳城官舍民房倾倒,压死陈二、黄森、张德、妇女吴氏等六命。"(《续文献通考》卷221)
24、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24.7°N,119.0°E)M71/2"夜,浙、直、福建地震。兴化尤甚,坏城舍,数夕而止。"(《国榷》卷七九)"十一月初九日夜,福宁地大震如雷,山谷响应;寿宁县地震。是年饥。是日,福州、兴化、建宁、松溪、寿宁同日地震。福州大震有声,夜不止,墙垣多颓。兴化地大震,自南而北,树木皆摇有声,城圮数处,屋倾无数,洋尾、柯地、利港水利田皆裂,中出黑沙,作硫磺臭,池水皆涸。初十夜,地又震。"(道光九年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271)?
25、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海南琼山(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没者不可胜纪。调塘等都田沉成海,计若干顷。二十九日午时复大震,以后不时震响不止。"(清康熙抄本《琼山县志》卷12)
26、1609年7月12日(明万历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酒泉红崖堡(39.2°N,99.0°E)M71/4(震中烈度Ⅹ)"辛酉,甘肃地震,红崖、清水等堡军民压死者八百四十余人,边墩摇损凡八百七十里。东关地裂,南山一带崩,讨来等河绝流数日。"(《万历实录》卷459)
27、1622年10月25日(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宁夏固原北(36.5°N,106.3°E)M7(震中烈度Ⅸ-Ⅹ)"陕西固原州星陨如雨。平凉、隆德等县,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震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塌死一万六千余只,男妇塌死一万二千余名口。"(《天启实录》卷26)
28、1626年6月28日(明天启六年六月丙子)山西灵丘(39.4°N,114.2°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丙子,大同地震数十,死伤惨甚。灵丘昼夜数震,月余方止,城郭庐舍并摧,压死人民无算。"(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5)
29、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Ⅸ+)"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30、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34.3°N,105.5°E)M8(震中烈度Ⅺ)"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清世祖实录》卷84) 1642-1654年(明崇祯十年至永乐八年,藏历第十一绕回阴水马年至阳水马年)西藏洛隆西北(30.8°N,95.6°E)M≥7(震中烈度≥Ⅸ)
31、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34.8°N,118.5°E)M81/2(震中烈度≥Ⅺ)"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督抚入告者,北直、山东、浙江、江苏、河南五省而已。闻之入都者,山西、陕西、江西、福建、湖广诸省同时并震。大都天下皆然,远者或未及知,史册所未有。"(宣统二年《客舍偶闻》页四)"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康熙《郯城县志》卷9)
32、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40.0°N,117.0°E)M8(震中烈度Ⅺ)"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是夜连震3次,平地坼开数丈,得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十三日震二次。……二十五日晚又大震二次。……积尸如山,莫可辨认。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有李总兵者携眷八十七口进都,宿馆驿,俱陷没,止存三口。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清《三冈识略》卷8)
33、1683年11月22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38.7°N,112.7°E)M7(震中烈度Ⅸ)"十月初五日,山西巡抚穆尔赛疏报,太原府属地震,凡十五州县,而岱(代)州,崞县,繁峙为甚。崞县城陷地中。毁庐舍凡六万余间,与丁末山东,已末京师之灾相似。"(清乾隆《池北偶谈·谈异》卷22)
34、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36.0°N,110.5°E)M73/4(震中烈度Ⅹ)"检查平阳府地震原卷,当时被灾共二十八州县,内被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人民五万二千六百余名。"(钦差刑部侍郎那彦宝奏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35、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37.4°N,105.3°E)M71/2(震中烈度Ⅸ-Ⅹ)"九月十二日辰时固原,宁夏等处地震伤人,中卫尤甚。河南各堡平地水溢鱼游,推出大石有合抱者,井水激射高出数尺,压死男妇二千余口。是日震动无常,人率露栖,年余始定。"(宣统《甘肃新通志》卷2)?
36、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35.0°N,105.3°E)M71/2(震中烈度Ⅹ)"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笔架山(县北里许)一峰崩覆没。城内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土山多崩。城乡压杀老幼男女共四万有奇。"(乾隆《通渭县志》卷1)
37、1725年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30.0°N,101.9°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二十三日申时,打箭炉地忽然大震,将喇嘛官员住居衙门、买卖人等并蛮人住居房屋、楼房俱行摇塌,一间无存。被房楼压死买卖民人并蛮人,十分压死七八分。再,宣慰司桑结、驿丞俞殿宣、料理钱粮事务效力之南部县典史徐中()宵,俱被所塌房楼压死。"(署川陕总督岳锺琪奏摺雍正三年七月十三日)
38、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26.3°N,103.1°E)M73/4(震中烈度Ⅹ)"小江一区,居治之西隅,南通碧谷坝,西南通汤丹厂,尤称甚焉。山谷纷扬,土石翻飞,崖岸◆堕,陵阜分错,而沿山道途,多阻绝不通。最可悯者,禾苗沃若,畦塍纵横破裂,渐就枯槁耳。……阿旺小营土阜居人数家,地震推其房址于前一里许,房舍瓜蔬果木竹篱,无纤毫参差。宛如未动。……木树郎两岸山颓断流,沙石汇阻三日,水溢溃决田亩,冲蚀禾稼,而沟洫寸裂,无复旧形。……而碧谷、阿旺、小江皆倚山为居,山崩石裂,故致毙者四十余人,视他处独惨。……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深浅,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田中裂纹,直横不一,断续不绝,…汤丹厂…入山采矿之曹()硐,深入数里。一有动摇,碛叠沙挤难保其不死亡也。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一硐有七十三尖。尖者各商取矿之路经由,每尖至少不下十四、五人,即一硐中,而幸出者盖少矣。"(清雍正《东川府志》卷2)?
39、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38.8°N,106.5°E)M8(震中烈度Ⅹ+) "宁夏府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戍时陡然地震,竟如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压大半。……城垣四面塌摞,仅存基址。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官兵被压死者一千数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许。……每昼夜震动三五次。其宁城北面一百六十余里至宝丰县,西南四十余里至平羌堡,南面、东面俱二、三十里之村庄,其被震程度与宁城相类。此外受伤稍轻。查平罗、新渠、宝丰三县,洪广一营,平羌一堡,阖城房屋亦倒塌无存。而平罗、新渠、宝丰等处,平地裂缝,涌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压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冻而死者,亦复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川陕总督查郎阿奏摺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40、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29.9°N,102.0°E)M71/4(震中烈度≥Ⅹ) "川省地震,人家房屋墙垣倒塌者不一其处。……山崩和,壅塞泸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临水,冲塌数百丈,……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至湖北宜昌势始渐平,舟船遇之,无不立覆。……其时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获宁居。"(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4)?
41、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泸定得妥(29.4°N,102.2°E)M≥7[见上] 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华宁(31.0°N,102.9°E)M7(震中烈度Ⅸ+)"五月与通海同时地震,坏屋舍,伤人畜,矣渎村倾入湖中。"(嘉庆四年《临安府志》卷17)
42、1792年8月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台湾嘉义(23.6°N,120.6°E)M7(震中烈度Ⅸ)"嘉城地大震,店屋、民房倒坏,而继之火,一城惶恐无措,民房烧毁过半,死者百余人。"(清·陈国英《台湾采访册》卷39)
43、1799年8月27日(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宝秀(23.8°N,102.4°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七日子时初刻地震起,至子正止,又自丑刻至寅刻,连震数次,申刻又大震一次。所有城垣、庙宇、官署、民房、监狱、仓廒,多有塌倒,人口亦多伤毙。"(云南总督富纲奏摺 嘉庆四年八月初五日)
44、1806年6月11日(清嘉庆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藏历第十三绕回火虎年四月二十五日)西藏错那西北(28.2°N,91.8°E)M71/2(震中烈度Ⅹ)"……为宗属各地空前未有之巨灾,因摇动甚烈,柱折梁倾者甚多,今后宗府难以居住。德珠日顶寺之大殿、佛堂、库房、僧舍等坍塌损坏者尤多。"(隆子宗宗堆呈噶履禀帖)
45、1812年3月8日(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新疆尼勒克东(43.7°N,83.5°E)M8(震中烈度Ⅺ)"伊犁地震,厄鲁特游牧衮佐特哈、胡吉尔泰(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裂四处,长二十里至六十里不等,宽五、六里不等,深高十余丈至二十丈不等,压毙蒙古人四十七名,遣犯十一名,……。"(松 筠《新疆识略》卷10 道光元年刊本)
46、1816年12月8日(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炉霍(31.4°N,100.7°E)M71/2(震中烈度Ⅹ)"十月二十日丑时,章谷一带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压毙汉、番男、妇大小人口甚多。……共压毙汉、番大男妇并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云南总督常明奏摺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47、1830年6月12日(清道光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36.4°N,114.3°E)M71/2(震中烈度Ⅹ)"京畿三辅北方广轮千余里,同日地震。其尤甚者,则直隶之磁州、河南之临漳县等处,……房屋倒塌殆尽,人物压毙无算。又平地圻裂,有水从内涌出,其色黑白不等。水尽继之以沙,沙尽继之以寒气。男号女泣,惨若万状。"(给事中刘光三奏摺 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48、1833年8月2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藏历第十四绕回阴水蛇年七月十二日)西藏聂拉木(28.3°N,85.5°E)M8(震中烈度≥Ⅹ)"七月十二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此间聂拉木地区以及地区以及尼泊尔境内,连续发生地震,致使税卡官邸,差民百姓住房等遭到极大破坏,坍塌倾圮无遗。"(西藏聂拉木税官禀噶厦文(藏文) 七月廿六日)
49、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已刻,昆明等十余县同时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万三四千间,压毙男妇六千七百余口。午未二时又震,至夜又震数次。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富民等数十州县提举同时亦震,间有损伤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尤甚。宜良损伤房屋人口。"(《云南通志》卷22 民国三十八年刊本)
50、1842年6月11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五月初三日卯时,猛然地震,一刻之间,满汉两城、文武大小衙署及兵房、仓库等处,同时被震。其中有全行压塌者,城垣城楼,并商民百姓房屋,率皆塌损歪斜,……。"(伊犁参赞大臣庆昌录副奏摺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
51、1846年8月4日(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黄海(33.5°N,122.0°E)M7(震中烈度无考)"道光丙午六月十三日。时加寅,江、浙等处地震,屋瓦横飞,居民狂奔,呐喊之声,山鸣谷应。"(《续当湖外志》卷6 光绪元年刊本)
52、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间(27.7°N,102.4°E)M71/2(震中烈度Ⅹ)"八月初七日夜,西昌县城内地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压毙男妇二万六百五十二名口。"(四川总督徐泽醇奏折 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53、1867年12月1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25.3°N,121.8°E)M7(震中烈度无考)"在基隆,第一次感到震动是在上午九时四十分,延续了三十秒钟。海关前的地面上有一些裂缝。市镇内大部分房屋震塌。有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下面。"(《字林西报》(英文)
54、1868年1月4日)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30.0°N,99.1°E)M71/4(震中烈度Ⅹ)"三月十一日突然地震,后被火灾,……汉番军民喇嘛等约毙一千有奇。惟东面只震四十余里,南西北三面皆震一、二百里,二、三百里不等。震后复火,番民均被压烧过半,纷纷搬移如蚁。"(清·恒 保《公余随笔》卷3 同治刻本)
55、1871年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铁羊年五月)西藏错那、洛扎一带(28.0°N,91.5°E)M71/2(震中烈度Ⅹ)"今年地震灾情严重,房屋全倒,人畜物品亦全埋于地下。宗、寺院、百姓处境悲惨,因此无法支应差务。"(西藏错那宗呈噶厦文(藏文)铁羊年)
56、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乙酉)甘肃武都南(33.2°N,104.7°E)M8(震中烈度Ⅺ)"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南山崩塌,冲压西南城垣数十丈,居民二百余家。城中突起土阜,周二里许。各处山飞石走,地裂水出,杀九千八百八十一人,弥月不息。"(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卷19)
57、1883年10月(清光绪九年九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水羊年九月)西藏普兰(30.2°N,81.2°E)M7(震中烈度Ⅸ)"九月普兰和噶尔通等地遭到空前大地震,宗府、溪卡房屋倒塌,……从噶尔通废墟土石中挖出之粮、物、死牲畜皮等,……"(西藏噶厦批复(藏文) 木猴年八月十二日)
58、1887年12月16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23.7°N,102.5°E)M7(震中烈度Ⅸ+)"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声如雷鸣,自远而2近。城垣崩颓,房屋倾圮过半,压死老幼男妇二千余人。"(光绪《云南通志》卷4)
59、1888年6月13日(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湾(38.5°N,119.0°E)M71/2(震中烈度无考)"直隶永平府迁安县城东北隅,有塔……五月初四日地大震动,塔遂倾塌,压坏塔旁寺屋及附近各住房,且有人口受伤者。"(《申报》光绪十四年戊子六月十五日)
60、1893年8月29日(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乾宁(30.6°N,101.5°E)M7(震中烈度Ⅸ)"七月十八日黎明时,噶达惠远寺一带发生地震。该寺楼上、下共一千四百余间房屋倒塌,六十五名喇嘛死亡,九十八名喇嘛受伤。受震区域东至中谷,西到恰坝石,共约三百余方里范围,汉、藏民人房屋共倒塌约四百幢,死亡二百二十八人,受伤一百三十三人。"(驻藏邦办大臣奎焕致摄政第穆咨文(藏文) 光绪十九年)
61、1895年7月5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库尔干(37.7°N,75.1°E)M7(震中烈度Ⅸ)"旧堡基址、垛口均经损毁,四面倒缺两处,长三四丈不等。并坏炮台三座。其余营房、局屋、粮仓,坍塌无存。军装、粮料多被压坏。堡内及附近各庄民房,倾倒不少。"(新疆巡抚陶模录副奏片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62、1896年3月(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阳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须(32.5°N,98.0°E)M7(震中烈度Ⅸ)"火猴年二月,一场可怖之地震,使寺庙、经堂、佛像以及僧俗人等尽陷地下。"(昌都基巧、寺庙拉让等呈西藏诸噶伦文(藏文))
63、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图什北(39.9°N,76.2°E)M81/4(震中烈度>Ⅹ)"八月二十二号,即华历七月十九日,新疆喀什噶尔地震甚厉,民屋塌倒,城镇毁伤,灾区甚广,人民之被压死者约千余名,附近亚士颠村压毙四百人,吕宜林死二十人。"(《汇报》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月三十日)
64、1902年11月2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台湾台东东北海中(23.0°N,121.5°E)M71/4(震中烈度无考)"十五时三分在台东发生地震,全岛有感。稍显著地震。"(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65、1904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31.0°N,101.1°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初二日三次地震成灾,坍塌居民房屋多间。该处灵雀寺殿宇,并衙寨道坞均多震塌,计压毙汉、番居民、寺内喇嘛共四百多人。"(四川总督锡良奏片 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66、1906年12月2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西(43.5°N,85.0°E)M7.7(震中烈度Ⅹ)"计县属博罗通古地方,震倒民房五百二十间,压毙男女一百零五名,灾民二百五十四名,震塌渠岸十余里。又石厂子地方,震倒民房六百八十间,压毙男女六十七名,灾民三百四十四名。又庄浪庙地方,震倒民房三百四十二间,压毙男女四十六名,灾民二百四二十九名,震塌渠岸三十余里。又牛圈子地方,震倒民房三百七十八间,压毙男女二十六名,灾民二百一十九名。又附近数里之大塘地方,震倒民房一百零八间,压毙男女四十一名,灾民四十六名。被灾各户,或全家覆毙,或仅存老幼,即残喘幸延,亦压覆数时,受伤甚重。"(甘肃新疆巡抚联魁奏片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67、1908年8月20日西藏奇林湖(32.0°N,89.0°E)M7(震中烈度无考)68 1909年4月15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五日)台湾台北附近(25.0°N,121.5°E)M7.3(震中烈度无考)"全岛有感,台北州及新竹州北部,死九人,伤五十一人。住房全坏一百二十二户,半坏二百五十二户,破损七百九十八户,烧毁一户。"(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69、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灾区有的一间窑洞压死100多人;有的村庄300多口人在山崩时同葬一穴。死者陈尸百里,伤者遍地哀嚎,野狗群出吃人,灾民情景惨不忍睹。
70、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古浪县城夷为平地。甘肃某天主教堂,一修女怀抱四名孤儿埋于屋瓦中,蒲登波罗克大主教称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
71、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北纬39.7度,东经97.0度)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这次“稀有大震”,令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昌马,这个地图上都找不见的地名,成为地震学者关注的中心。
72、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震前该地异象迭出:犬哭羊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1933年10月9日19时,地震湖崩溃,洪水倾湖溃出,霹雳震山,尘雾障天,造成下游严重水灾,仅灌县境内捞获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共使2万多人死亡。
73、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96.0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强震使世界各国的地震记录仪纷纷出格,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日本,而日本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美国。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几百名喇嘛和尼姑深埋寺院的瓦砾之下。一位在印度境内的英国茶叶种植园主说地震“听起来就像高速火车通过隧道”。成千上万惊恐的印度人喊着“老天爷发话啦,老天爷发话啦”逃奔旷野。
74、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37度32分,东经115度03分)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中国总理周恩来三赴震区,百姓的苦难使他落泪,他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75、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北纬24.0度,东经102.7度)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强,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当时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正紧锣密鼓筹备,强震猝然而至。地震发生时,极震区内,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中国总理周恩来于除夕之夜召见青年地震预报工作者,号召“地震预报问题你们要好好攻关”。
76、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北纬40度39分,东经122度48分)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死亡1328人,重伤4292人。经济损失8.1亿元。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77、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1公里,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预报过程极为复杂。海城地震发生后,京、津、唐地区是否还有大震的问题在地震界引起争论,一批地震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监视一直持续到唐山地震发生之前。中央政府最终没有得到来自国家地震局方面提供的短期临震预报意见,以致唐山市最终没有预防。然而,河北省青龙县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为世界瞩目的防震减灾效果。唐山地震是数十万蒙难者的巨大悲剧,也是地震工作者终生的创痛。
78、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北纬22.9度,东经100.1度)、耿马(北纬23度23分,东经99度36分)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由于本次地震和12年前的唐山地震一样发生在中国的“龙年”,又由于1988年中国灾祸频仍,使一些中国人加剧了对“龙年”的恐惧。但科学家们关心的是,这个地震是否标志着中国20世纪末一个新的地震高潮期的到来?
79、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据国家地震台网重新核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8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中国地震信息网 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index.html
[2] 陕西省地震信息网 http://www.eqsn.gov.cn/
[3]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题网站 http://www.xinhuanet.com/xhwenchuan/
[4] 中国地震局 http://www.cea.gov.cn/manage/html/8a8587881632fa5c0116674a018300cf/index.html
[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http://www.seis.ac.cn/BalanceOA/nets/
[6] 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