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出版社展位 |
概述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辽宁大学出版社 |
作为大学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优势品牌。辽宁大学作为中国“211工程”100所重点院校之一,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工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等院所博士、硕士点集中,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如何贴近高校实际,发挥重点学科优势,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辽宁经济建设服务。为此,自1985年以来,出版社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校内老师出版教材、学术专著的补贴。1995年还专门设立了“辽宁大学学术出版基金”和“辽宁大学博士论丛基金”,已经为辽宁大学老师700人次500余种图书,其中获奖图书占60%左右。辽宁大学出版社立足本校,服务辽宁,逐渐形成了以经济、文史、法律、外语、计算机图书为主体的出版特色。
辽宁大学出版社现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在图书市场竞争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率。2005年在辽宁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出版社率先进行干部体制的改革试点,面向国内公开招聘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很快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社委会和广大员工统一思想,认真调研,制定方案,着手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人员和行政开支,充实一线研发生产队伍,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聘任制度和奖酬金分配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经过科学论证大力调整分配政策,将编辑人员的利润指标降为零起点、为编辑开展工作提供优惠政策等,调动了编辑的积极性,进行了编辑和发行队伍的重新整合和建构,编辑人员统分为3介查对独立的编辑部,计划在适当时机转变成具有较大研发能力的出版事业部,将发行部改编为自主经营的营销部,高营销部总经理,将照排中心、书店确定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探索,采取效的廉政措施,社委会成员不拿综合奖,带头大幅度降低津贴系数,不用公车上下班,不用公款变相出国旅游。
2006年出版社又推出了旨在促进出版社跨越发展的“四大工程项目”:选题项目制实施工程、营销部改革工程、图书质量保证工程、精打细算降低成本工程。目前这四项工程正逐步完善论证,并进入有效实施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出版改革紧迫形势,辽宁大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坚持改革和发展不动摇,坚持体制和机制不断的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办社宗旨编辑本段回目录
辽宁大学出版的办社宗旨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目标,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贡献。
社会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品 |
辽宁大学出版社,从“草台初创”到现在的“小有规模”,风雨中已经走过21年的历程,20几年来,共出书5200余种,近80图书为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有400多种图书分别获国家、省、市级的奖励,多部图书在国内外受到好评,深受读者赞誉。共出版国家规划和省编职教教材300余种,被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定为国家职教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辽宁大学出版社经历了4届领导班子,始终不忘“出版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李鹏总理当年为辽大出版社题赋的这句题词,始终像一面镜子,伴随着辽大出版社的成长和壮大。21年来,辽宁大学出版社坚持把教材、学术专著放在首位,实施精品战略,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汉字标准字典》,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的美学解读》,获第七、八、九、十届中国奖的《中日消费者保护制度比较研究》、《中国的主旋律--改革与发展》、《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获第七、八、九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转轨中的经济运行问题研究》、《当代大众文化论》、《女性生存与女生文化诗学》等等。
学术著作、博士论丛的出版不公解决了优秀学术专著出版困难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辽宁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为辽宁大学211工程建设与整体验收、重点学科建设、重点专业及优秀学术骨干力量的成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国内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部分图书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图书奖及辽宁省政府首届政府奖。
辽宁大学出版社现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成为200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头等重任。2005年1月,在辽宁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出版社率先进行干部体制的改革试点,面向国内公开招聘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很快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社委会和广大员工统一思想,认真调研,制定方案,着手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人员和行政开支,充实一线研发生产队伍,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聘任制度和奖酬金分配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经过科学论证大力调整分配政策,将编辑人员的利润指标降为零起点、为编辑开展工作提供优惠政策等,调动了编辑的积极性,进行了编辑和发行队伍的重新整合和建构,编辑人员统分为3介查对独立的编辑部,计划在适当时机转变成具有较大研发能力的出版事业部,将发行部改编为自主经营的营销部,高营销部总经理,将照排中心、书店确定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探索,采取效的廉政措施,社委会成员不拿综合奖,带头大幅度降低津贴系数,不用公车上下班,不用公款变相出国旅游。
2006年出版社又推出了旨在促进出版社跨越发展的“四大工程项目”:选题项目制实施工程、营销部改革工程、图书质量保证工程、精打细算降低成本工程。目前这四项工程正逐步完善论证,并进入有效实施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出版改革紧迫形势,辽宁大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坚持改革和发展不动摇,坚持体制和机制不断的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员工利益为根本
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品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社也在探索着自身的改革思路。董晋骞认为,改革关键是观念更新、体制创新,要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辽大社主要存在工作观念陈旧、工作效率低、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图书效益差等问题。如何改革创新才能让员工满意,促进出版社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新任社委会成立后,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社委会带头立规矩。董晋骞认为,要管好出版社,首先要管好社委会。辽大社要大发展快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团结、实干、廉洁”的社委会,为此他们制定了《辽大出版社社委会工作守则》,自己为自己立规矩。2004年,出版社一年养车费用高达39万多元。新社委会上任后明确,社委会成员从社长做起,公车一定公用,平常上下班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鼓励使用私人车、乘公共汽车、打出租车,与广大职工同甘共苦,同时减少费用、节约开支。同时,社委会还把自已的岗位津贴系数由5减为3,并完全取消已执行三届九年的社委会成员综合奖是全社职工平均奖2.5倍的做法。仅此两项改革,就使出版社干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得以缩小,并使出版社每年减少开支23万元。
充实编辑队伍,提高编辑待遇。“出版社的生命力在于编辑,编辑工作的关键是激发积极性”,曾在编辑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董晋骞如是说。因此,他上任后,出台具体政策,把充实编辑队伍,提高编辑待遇落到了实处。辽大社上届干部或享受干部待遇的人数较多,将近占了员工总数的一半。新社委会将社委会组成人员由上届的5人减为3人,助理由上届的3人减为1人;严格控制社里科级干部人数,由上届的20几人减为5人。而精简下来的人员则全部充实到一线编辑队伍中,使出版社的专职编辑人员由10人增加到21人。同时,为了调动广大编辑的积极性,制定了新的《辽宁大学出版社津贴、奖金分配办法》,针对干群津贴差距过大,新社委会果断决定一边大幅度减少干部津贴,由最高5个系数降为3,同时将一般职工的津贴由最低0.8个系数提高到1.2,这样一来,干群津贴系数差额由原来的5倍降低为2.5倍,为出版社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进行机构调整。为了提高编辑的图书开发能力,增强团队精神,辽大社将原来规模小、功能作用不强的编辑室整合成三个编辑部,编辑部主任实行聘任制。在严格考核、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出版社给予各编辑部一定职权。各编辑部主任在完成指标时可获相当奖励。新社委会还将发行部改为“营销部”,按回款实洋来考察营销人员的能力和业绩,一改过去吃大锅饭的做法。
出版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品牌建设为目标
辽宁大学出版社作品
董晋骞认为,一方面,大学社像一般出版社一样,是一个以图书为载体的文化传媒单位;另一方面,它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担负着为高等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这两个基本职能既是大学社的基本特点,也是基本规律。本着此原则,辽大社新社委会从政策上大力扶持、鼓励学术书出版,同时依托辽大重点学科优势,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双效合一的优秀品牌。
学术书出版有道。拥有博士学位的董晋骞是位学者型的领导,非常重视学术书的出版。他深知学术书难出,书店对学术书的退货率大,利润小,出版社的发行营销部门也很难做。但是高水平的学术书是大学社生存发展的根本,万万不能丢。因此董晋骞主张,辽大社对学术书出版从编辑、发行到印制、发货全力承担,同时积极主动去联系书店进行推介上架。而考虑到学术书退货率较大的现状,如有退货业务员不需负担,减轻其压力。董晋骞认为,学术书出版要先讲社会效益,只要市场认可了你的学术书品牌,经济效益慢慢的就会上来。而且多策划高精尖的学术书,也有利于锻炼编辑素质,提高编辑原创能力。董晋骞上任后,将一度中断出版了的“博士论丛”重新启动并加强选题策划前沿性。目前,辽大社的学术精品书占图书总量的20%―30%。
延伸老品牌,开发新项目。辽大的经济管理学院、工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等院所博士、硕士点集中,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因此辽大社出版了大批经管、工商类优秀教材。董晋骞上任后,更加注重抓教材的品牌建设。对老品牌进行延伸开发,以巩固优势。如,辽大社的品牌教材《职称英语》,被考生奉为权威,辽大社利用优势,抓住机遇,使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在巩固、延伸已有教材品牌的同时,董晋骞还要求编辑关注社会前沿、热点问题,研发新的有价值的选题。如该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小学生生命教育教材,便是针对当前心理教育缺失而策划的选题,该系列教材在辽宁省内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仅在沈阳市便取得了上百万元实洋的销售业绩。2006年,辽大社推出了旨在促进出版社跨越发展的“四大工程项目”:选题项目制实施工程、营销部改革工程、图书质量保证工程、精打细算降低成本工程。
以员工利益为根本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服务高等教育的职能,这两只“车轮”推动辽大社的改革迅速见成效,他们的经验,值得一些大学社借鉴。但正如董晋骞所说,改革绝不能照搬照抄、简单化,抹煞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会把人改跑了,把实力改没了,甚至把出版社的根本(文化积累、特色积淀、人才积累)也折腾掉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讲的就是从实际出发,让广大的改革参与者、出版社员工基本满意。因此,任何办法都应体现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