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94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周仁
周仁
周仁,冶金学家陶瓷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中国最早进行特殊钢和合金铸铁研究和生产者之一。他在中国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组织引导并参与了含氟铁矿石的高炉冶炼研究,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为包头钢铁公司大型高炉的顺利生产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工作的带头人。献身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并为中国早期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创始人之一。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省江宁县

周仁
周仁

1908~1910年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学习。

1910~191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机械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17~1919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1919~1921年任四川炼钢厂总工程师。

1922~1927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

1927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

1928~1949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49~1973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硅酸盐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1973年12月3日逝世于上海。

生平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仁,

周仁留美生合影
清华留美生合影
字子竞,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省江宁县一个小官吏家。父亲早亡,1902年到上海舅父家,进育才中学学习。1904年,回到江苏省镇江市,在承志中学继续求学,1907年12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8年,周仁升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1910年毕业。不久,他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与赵元任、胡明复胡适等同行,同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当时,他的数学和文学水平较高,但他选择的却是机械学,因为他坚信“强国必先利器。”1914年夏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考取研究生,所选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是冶金。他感到制造机器没有钢铁,等于“无米之炊”,一个国家没有钢铁就像人没有骨架。

1915年,周仁获硕士学位。为了祖国早日有钢铁,他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及美国摩尔公司的重金聘请,于同年8月回国。回国后,他满怀激情地想去当时中国唯一的钢铁公司——汉冶萍公司工作。经多方接洽,都无结果。1916年3月,在《申报》馆主编史量才的推荐下,担任建筑新馆、安装机器的工程师。1917年2月,他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其间,还受聘担任江西九江电灯公司的工程顾问。

1919年8月,康乃尔大学的同学任鸿隽受四川省政府委托筹建四川炼钢厂,邀请周仁到钢厂任总工程师。周与任一起去美国摩尔电炉公司购买电炉设备。1921年底回国,返至上海时,四川政局发生变化,机器运至重庆而“搁浅”。他施展抱负的愿望又一次受挫。

1921年底,他与王季同共同筹资创办实业。在上海天通庵办起大效机械厂。1922年受聘到交通大学机械系任教授,1924年出任教务长。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当时交通大学校长凌鸿勋去职,学生纷纷要求周仁出任校长。周仁碍于情面,不便接任,故辞职离校。时值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央大学,周仁出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同年,周仁受蔡元培之托,积极参与中央研究院的筹备工作,任理化实验所常务筹备委员。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任工程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工程研究所内迁,经一年的长途跋涉才到达昆明。此后他们与云南上层人物接触,要求他们投资办钢铁厂。重庆国民政府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富滇银行长缪云台和爱国资本家刘鸿生等,经周仁及其夫人聂其璧的共同劝说,于1939年办起了公私合股的中国电力制钢厂,周仁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此时他仍兼任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但无薪金。

周仁
中国科学社(民国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前排左起赵云任、周仁。

1945年抗战胜利,工程研究所改称工学研究所。1946年工学研究所和化学所一同迁回上海,大部分人员返沪,唯冶金部分留在昆明。直到上海解放,周仁一直负责上海、昆明两地的工作。上海解放前夕,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多次授意周仁去台湾,但他不忍心离开自己亲手经营的工学研究所,拒不赴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周仁应邀去北平商议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工学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周仁任馆长、研究员。1953年,工学实验馆改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周仁任所长、研究员。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两矿领导小组”,领导包头和大冶两大铁矿的冶炼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在他领导下,会战组经过几年奋战,终于取得重大成果。

195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从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抽出部分人员筹备成立长沙矿冶所(现为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周仁负责制订《筹建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方案》,并担任筹委会主任。

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抓好古瓷的研究和生产,重任落在周仁身上。他在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内成立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亲自担任组长。经过几年奋战,取得了重要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扬。

周仁是一位爱国、正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冶金学和陶瓷学方面成就卓越,多次获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硅酸盐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上海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

钢铁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发展中国钢铁事业作出贡献

周仁工程研究所
工程研究所周仁等人合影

1915年周仁回国后,由于国力贫弱和政府轻视科学技术,中国钢铁事业发展缓慢。1928年,周仁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期间,提出工学院以研究钢铁冶炼为主。后来他感到钢铁冶炼与陶瓷、玻璃的烧制在原理上有类似之处,于是在学院内同时创办了钢铁陶瓷玻璃三个试验场。

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负责创建工程研究所。他亲自勘察地形,指导施工,建钢铁试验工场于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同时,周仁从国外订购了科研参考书籍数百种,从美国进口莫屋式电弧炉、机电配件、分析仪器以及车床、锻锤等设备。其中从美国引进的三相电弧炉在国内属最早的电弧炉之一。在严恩棫、周行健的共同努力下,试制成功了各种碳素钢、锰钢、镍铬钢、铬钢、不锈钢、碳素工具钢、高速钢、耐酸矽铁、合金铸铁等。产品有火车曲轴、大轮盘、火车碰钩等。许多产品满足了国内一些工厂的需要。

当时国内铸铁技术都是沿用英国老办法。铸模所用的泥沙选配、熔炉火候的观察、制模及浇铸工艺等都没有操作规程。至于炉前检查、成份分析、强度测定等更是无章可循。至于特种铸铁、铸钢及一切优质钢的冶炼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工程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科学试验和总结,为国内各钢铁厂的试验开辟了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为保存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周仁千辛万苦,把分散的技术人员重新组织起来,又把图书、仪器、电炉、材料试验机等从上海途经香港等地辗转运抵昆明。

周仁模具钢
合金钢

1939年在昆明城郊的桥头村建成厂房,安装电炉,开始试验。当时困难很多,例如钢铁分析中测定碳需要纯氧,昆明没有供应。他们只好利用一只小火油箱代替钢瓶,应用最原始的氯酸钾加热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用水压法放气,再经纯化后利用。靠坚强的毅力,他们炼出了第一炉钢。周仁欣慰地对大家说:“这是在昆明用电炉炼出的第一炉有意义的钢,值得纪念。”这样,他们又继续进行各种合金钢、工具钢、耐酸不锈钢以及钨铁合金等的试验,并装备了轧钢设备。工程研究所为四川自贡盐井试制了吊取盐卤用的钢丝绳,为电工器材厂生产了硬磁钢,为维修美军汽车生产了低锰弹簧钢,还试制成功了内燃机用的各种合金钢。在周仁指导下,他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了从钴矿中提取氯化钴以及用木炭代替汽油作汽车内燃机燃料的研究,以解决战时的能源问题。周仁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一些急需的特种钢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迅速恢复、发展中国的钢铁生产,政府委派周仁、周行健到鞍钢等地考察。当时各厂大多只能生产一般生铁,不能用来制造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汽车轴承、蒸汽机锅炉等,从而激发了周仁研究球墨铸铁的决心。

周仁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

周仁提出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设想,他组织了一个试验小组,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石墨化添加剂,掌握了不少元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金相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1951年,球墨铸铁在全国推广,为中国钢铁冶炼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国家授予他们自然科学三等奖。

1953年,周仁任中国科学院“两矿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包头和大冶两大铁矿的冶炼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包头地区,除有大量的铁矿资源外,还有重要的稀土金属和资源。其中稀土氧化物的储量达1亿吨(和铁矿共存的有3600万吨)。由于矿石中含有大量氟化钙(即荧石),而世界上还没有冶炼这种矿石的先例,当时正准备帮助包钢设计建造1500立方米大型高炉的苏联专家,因没有基本的冶炼数据,他们不敢贸然行事,周仁知难而上,迅速组织会战组。冶金研究所上下为完成包头铁矿研究任务而紧急动员起来,由邹元燨任技术负责人,迅速建成一座1立方米的实验炉进行冶炼试验。周仁亲自做含氟炉渣的粘度试验,他与邹元燨,徐元森等系统研究了氟在高炉中的行为,其中包括氟对高炉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氟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他阐明了氟矿石和炉渣中挥发的机理,解决了含氟高炉煤气对钢铁结构和含氟炉渣对耐火材料的腐蚀问题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对每个试验环节都要作细致的布置,每一重要试验他都要亲临现场指挥,费尽心力。

不久,他将一份既有准确可靠数据,又有精辟分析的报告送给苏联专家,专家十分惊讶,想不到中国人的试验如此神速、正确。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只有炭砖才能抵抗含氟高炉炉渣的侵蚀的重要结论,修改了原高炉仅在炉缸部分采用炭砖的设计方案,改为自炉缸到炉身下部(除风口带外)均用炭砖,从而为1513立方米的大型高炉安全地耸立在包头钢铁基地上创造了条件。周仁等在《金属学报》上连续发表了5篇有关上述成果的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年)。通过这次会战,为冶金研究所树立了攻坚的先例,培养了一支具有过硬作风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周仁等老科学家的带领和影响下,在稀土的提取利用、攀枝花铁矿的高炉冶炼等研究项目中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陶瓷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周仁瓷器
陶瓷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可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对这些历史名窑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极少有完整的记载。

周仁自幼喜爱陶瓷,以后又萌发了揭开中国古陶瓷奥秘的信念。周仁在“成家不是头等大事,立志才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直到32岁他担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时才结婚。在简陋的新房中,他精心布置了几件瓷器,可见他对陶瓷的浓厚兴趣。

1927年,正是陶瓷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者的摧残,使许多老工人失业,许多宝贵经验失传,生产上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1928年工程研究所成立时他决定在工程研究所中设陶瓷试验工场,并决定与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建该工场于南京。他从湖南、江苏等处请来8名技工,筑窑烧瓷,开始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是年夏,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他奉命精仿古瓷品80件,以资陈列和纪念。在周仁的精心指导下,其质量受到多方称赞。

初战告捷,周仁恢复国瓷精华的信心倍增,为了取得各个时期烧制陶瓷的科学数据,自1929年起,周仁亲自到南京官窑窑址、杭州凤凰山万松岭南宋官窑遗址,进行多次挖掘,并先后两次亲赴瓷都景德镇进行调查。他与景德镇著名老艺人共同对传统青花瓷的制造工艺进行科学实验和总结。

这些考察使他掌握了三个关键:

1.瓷质方面,由于原料选得不精细,瓷器就不够洁白。

2.釉面方面,由于温度不够高,也就不够平滑光亮。

3.彩绘和色彩方面,由于颜色配制不好而不够鲜艳。

为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周仁撰写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第一篇论文《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以后又对如何选择陶瓷坯土配方的准则、一般陶瓷的制造、制成彩色釉、合理瓷窑的建筑、古瓷的烧制等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在仿制古瓷和艺术陶瓷、研制工业用瓷和机制日用瓷方面,周仁领导的陶瓷试验工场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重振民族瓷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但当时既缺乏经费,政府也不重视,古陶瓷研究处于困境,工场只好既研究又生产,聊以自给。1938年,陶瓷工场内迁昆明,条件更为艰苦。自1941年起,他们还开展了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测距仪、潜望镜的各种特殊的化学玻璃和光学玻璃的研究。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古瓷研究和生产,欲请郭沫若出马。郭老说,上海有个周仁,对此造诣颇深。周仁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当他听说一些驻华使节出于对陶瓷古国的向往,想在中国买一些瓷器,然而大失所望:中国的瓷器竟是如此粗糙、笨重。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为国争光。于是周仁立即策马上任,并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然而征途并不平坦,要恢复陶瓷工艺辉煌时代的水平,困难重重,历代在景德镇建造的名窑已是一片废墟,周仁重访景德镇,在一堆堆瓦砾中寻珍觅宝。他十分细心,一块手指大的瓷片都要捡起来研究;他对每一个窑址,都要追溯至它的始建年月。此后,他又到浙江龙泉荒僻的山原考察了解宋窑旧址,又和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到黄河流域等地实地考察。“国瓷”小组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周仁瓷器
瓷器

1.选择历代精品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以求得中国传统优良瓷器本质上的科学数据。

2.根据点滴文献记载和访问景德镇老艺人,选定几种优质原料进行试验。

3.烧制方法原来一直使用柴窑,因大量烧柴有困难,改用煤窑,这样还有利于控制和观察火候。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发现采用离景德镇120公里以外的高岭土和祁门太和坑的瓷石作泥胎甚好。釉面则用距景德镇约55公里的窑里屋柱槽的釉果和景德镇东南15公里的寺前的釉灰为佳。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升温曲线和最后火温。终于,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陶瓷出窑了。这些瓷器轻巧玲珑,晶莹光彩,造形典雅,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水平,有些还超过了古代水平。

陶瓷工业在中国虽有悠久历史,但解放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美术陶恣;工业陶瓷的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在若干产瓷地区对耐酸陶瓷等化学工业用瓷材料和化学实验用陶瓷器皿的制造进行了研究。自1954年起,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周仁的主持下,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瓷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国产原料进行了高压电瓷配方的系统研究。南京电瓷厂采用研究的坯料试制成功并生产了各种型号110千伏级棒形绝缘子和电缆套管等制品。1958年用不同粘土原料研究成功采用普通长石质瓷的工艺制造高氧化铝质的高强度高压电瓷,击穿电压高达40.1千伏/毫米。采用一种研制坯料试制成功330千伏空气压缩断路器用瓷套,经受180个大气压而未破裂。

刚玉制品在特种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1955年后较系统地研究了以烧结刚玉作为切削刀具材料。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瓷刀片。国产瓷刀比硬质合金更适合于高速切削,光洁度高,吃刀量深。

另外,为了提高人造瓷牙质量,1959年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与齿科材料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了人造瓷牙的研究试制工作。瓷牙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热稳定性、硬度、耐磨性等)都接近进口的高级商品。

与中国许多优秀技艺一样,陶瓷工艺也是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周仁有志填此空白,他和助手张福康等一起撰写了《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等论文,他还与人合写了有关陶瓷研究的论文14篇。他在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绩获得国内外文物、考古、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扬,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陶瓷研究项目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又荣获国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

培育人才编辑本段回目录

1917年2月,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机械工程。任教两年中,他讲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善于联系实际,颇受学生欢迎。他教的学生中,有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著名冶金学家周行健等人。回国后一段时间中,虽然未能炼出钢材,却为祖国培养了人才。

周仁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1922年,周仁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机械系教授。其时他刚30岁,但他已有相当的教学经验。他把满腔热情倾注于教学中。讲解详尽透彻,深入浅出。他那儒雅的风度,平和的语气,加上结合国情的精辟分析常使学生听得入迷。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机械系系主任、美国教授狄凯逊(Dication)讲的课,学生很不满意。于是,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事:1923年6月,机械系的一个班级在班长袁丕烈(现上海市政协委员)的带领下,向学校提出免除狄凯逊的职务,由周仁任系主任,其他班级也纷纷响应。校长虽然欣赏周仁的才华,但苦于不能随便和狄凯逊毁约、取消合同。学生们再次请愿,校长无奈,遂同狄凯逊商量,狄只好启程回国。此事一时在上海交通大学传为佳话。

周仁还是中国早期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创始人之一。早大1915年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尚处于萌芽时期,在美国留学的周仁等就感奋于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唤醒沉睡的祖国。于是,他与任鸿隽、赵元任、秉志、杨铨(字杏佛)、胡达(后改名胡明复)、章元善等9人在康乃尔大学创办了《科学》杂志,并成立了学社。1915年8月回国后,《科学》改在国内出版,学社也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交流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的学术团体。周仁是该社第一届董事,系董事会五名成员之一。办社的宗旨是:“联络,研究学术,以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他们决心为普及科学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社成立不到20年,除创办《科学》杂志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物的机构——生物研究所;一个专藏科技图书的明复图书馆;一个专门出版科技图书的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科学》在当时是一个权威性杂志,它为发现科学新星起了不少作用。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被大数学家熊庆来发现就是一例。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了一篇华罗庚的文章,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正是这篇文章才使华罗庚——一个初中生开了先例进入清华大学这个高等学府当了助教。

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科学画刊》于1933年8月创刊。这个刊物就是周仁与杨孝述、冯执中、徐厚孚、徐宽甫、曹惠群、王琎、卢于道、宋乃公等筹划创办的。周仁还一直是这个刊物的特约撰稿人。时至今日,这个刊物仍然起着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水平的作用。

1954年,周仁与刘彬、靳树梁、王之玺、魏寿昆、张文奇等在北京商建中国金属学会,于1956年10月正式成立。周仁历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1956年在北京参加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周仁又与赖其芳、王涛、时钧、游恩溥李国桢等创建矽(硅)酸盐学会。他被选为矽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并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有关硅酸盐专业的学术刊物——《矽酸盐》。

周仁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主张科学研究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他亲自创办的冶金、陶瓷、玻璃、纺织试验场既是办实事、创实业的具体体现,又是致力于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例。他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悉心提携后进。他关心青年的成长,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著名科学家。

主要论着编辑本段回目录

1周仁,邹元燨,周行健.球状石墨铸铁之研究.科学通报,1951,2(7):745~749.

2周仁,邹元燨,徐元森等.氟对高炉熔渣粘度、熔化性及脱硫力的影响,科学通报,1955,6(10):50~54.

3周仁,邹元燨等.氟在高炉冶炼中的行为.金属学报,1958,3(1):17~19;3(2):181~196,1959,4(1):1~15;4(2):95~106;4(3):107~113.

周仁《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

4周仁.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述略,文物参考资料,1958,(2).

5周仁,李家治,赖其芳等.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6周仁,佟明治.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硅酸盐.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5~37.

7李家治,周仁.气氛对某些瓷坯加热性状的影响.矽酸盐,1959,3(4):158~165.

8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1)89~104.

9周仁,李家治.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硅酸盐,1960,4(2):49~62.

10周仁,李家治.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考古学报,1960(9):48~52.

11周仁,郭演仪,万慕义.龙泉青瓷原料的研究.内部资料,1962.

12周仁,张福康,郑永圃.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1):1~25.

13周仁,张福康,李家治.中国陶瓷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的初步总结.硅酸盐学会年会论文集,1964.

14周仁,张福康.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文物,1964(6):8~12.

15周仁,张福康,郑永圃.龙泉历代青瓷烧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73(1):31~35.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出版社,1989.
3、《重点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http://www.gmw.cn/content/node_5426.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周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