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53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叶笃正

男,安徽安庆市人,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目录

[显示全部]

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气象学博士深闰。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副院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近代动力气象学创始人之一。1949年从理论上证明:在西风带中上游发生较强大的扰动后,在它的下游一定距离内也要发生扰动。这个理论至今仍在天气预报中广泛应用。同年发现对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的东亚南支西风急流。五十年代初和顾震潮合作,首先在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的东亚南支西风急流。五十年代初和顾震潮合作,首先在中国开展西藏高原对东亚环流影响的研究,同时提出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的理论。1957年研究大型地转适应,提出了尺度影响的概念,证明了空间尺度大的运动仍是以气压场的变化为主导的。与李麦村合作,提出在中小型运动中也存在气压场与风场之间的适应,以及大气的各种空间尺度运动都有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变化阶段。1981年后与美国气象学家韦斯罗德和麦纳比博士合作,研究冬春季大范围雪盖面积变化以及大范围土壤湿度变化,得出其对气候和水文影响可达三至五个月的结论。著有《大气中的能量频散》《中国上空冬季环流》《青藏高原气象学》

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当时,美国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

叶笃正
叶笃正
00美元左右,可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很快就回了国。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叶笃正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工作8个小时,可是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科技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1)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叶笃正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们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严重地影响着东亚天气和气候;他与国外气候学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叶笃正还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他同时还深入地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他的研究工作,国际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的概念,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2)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提出了大气平面Rossby波的能量频散理论,从理论上证明了西风环流中的能量可

叶笃正
叶笃正
按远大于风速的群速度向下游(或上游)传播,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对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给出一种动力学解释。这个理论31年后才由B.Hoskins的“大圆理论”所推广,成为对遥相关和遥响应的理论解释。

(3)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叶笃正与陶诗言等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过渡季节(六月和十月)有急剧变化的现象,这一发现对中国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发现阻塞形势的建立和崩溃常伴随着大范围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它的长期维持则带来大范围气候反常现象,从而证明了阻塞高压在持续异常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和理论成为研究东亚气象学问题的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国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国外的学者在10多年后,由于1976年冬季北美出现极其寒冷的天气,才开始提出各种系统理论,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4)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大气环流中究竟是气压场还是风场为主导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天气预报的关键之一。 叶笃正等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运动都存在着特征尺度,当实际运动的空间尺度大于这个特征尺度时,气压场起主导作用;当运动的空间尺度小于特征尺度时,风场起主导作用;对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同样存在适应问题。这个独创的理论完善了大气运动各分量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物理解释,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

(5)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叶笃正积极组织并领导中国开始气候变化的研究。他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科学组织(IGBP)的创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如:气候和植被过渡带的敏感性、全球变化中大气化学的作用和“有序人类活动”适应全球变化等。他通过模拟计算后指出,大范围的灌溉对气候和水文的影响时间可长达3-6个月,从而证明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可能性(被称为“陆面记忆”)。

(6)对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叶笃正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提高气象业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至

叶笃正
叶笃正
今仍在发挥作用,如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在业务天气预报中俗称为“上游效应”;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理论,一直是业务上对持续异常天气预报的重要理论基础;青藏高原气象学理论,在中国气象业务中不仅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之一,更是气候预报的主要基础;大气运动的风场气压场的适应的尺度理论至今仍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此外,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所获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笃正的科学贡献得到了国内外一致承认,也为他赢得许多荣誉,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家庚地球科学奖;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48届IMO奖等。世界气象组织在授予叶IMO奖时确认叶笃正获奖理由为: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突变的发现;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等。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测天上风云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3年5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55届会议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颁奖典礼在日内瓦隆重举行。当大会宣布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荣获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时,精神矍铄的叶笃正老泪纵横。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掌声阵阵,叶笃正这位新中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奠基人缓步走上颁奖典礼主席台……

面对滚滚红尘

沙尘暴的黄色阴影仍然高悬在我国北方数亿人的头顶沙尘暴还会来吗?究竟有没有什么对策?面对今后可能会

叶笃正
叶笃正
再次来袭的沙尘暴,我们难道只能紧闭门窗、束手就擒吗?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人们纷纷在问。

以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叶笃正院士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风沙问题咨询专家组”,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明确指出,强沙尘天气之所以屡屡肆虐华北地区,是因为气候异常尤其是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现象)的高峰期所致,而中国北方地表覆被(植被、水体等的覆盖)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叶笃正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风沙危害形势依然严峻。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全球气候变暖、大洋环流变化、不科学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有关。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问题,不但与西北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条件及人为活动有关,也与蒙古国西伯利亚地区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关。

虽然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我国目前“西北干旱、江南多雨”的大气格局早在260多万年前就已经“大势已定”,然而,干旱化的趋势却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的。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时空变化都较为迅速的自然现象,发生、发展受人为影响较大,逆转同样受人为影响较大。气象卫星图像表明,位于北京上风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坝上地区是北京沙尘暴危害加重的主要沙尘起源地。沙尘暴的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发展趋势,折射出了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的严峻形势。叶笃正分析说,“未来几十年内,预计在全球增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温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这是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再加上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以及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未来十几年、几十年,沙尘暴还是会有的。因为这种现象不是几十年前,而是上千年前就存在了。”叶笃正

叶笃正
叶笃正
说,“现在人们明显感觉到沙尘暴的危害,是因为最近这些年,人类活动在一些地方加剧了这个趋势。现在只能从局部想办法,在人为破坏严重的地区要想办法。”他强调,人类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这种自然现象,但可以通过对沙化土地的根治,有效地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强度。叶笃正感到欣慰的是,防治沙漠化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们对“突然袭击”的沙尘暴天气如何应对?叶笃正建议:要建立和完善沙尘暴天气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做好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近期考虑,应建设和完善沙尘暴天气动态监测系统。利用卫星遥感、雷达和探空等手段,对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发展和扩散进行跟踪观测,形成一个实时的国家级的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并及时发布信息,以提前安排好生产交通众生活,尽可能减少损失。

破解全球气候变化之谜

前不久,英美两国气象学家通过系统科学考察宣布:1976年以来全球气温以平均每10年0.2摄氏度的速度升高,全球正加速变暖。导致这一现象的主因是无序的人类活动。然而,瑞士日内瓦大学地质学院教授埃里克·达沃最近也提出一个观点,恰好与此对立:是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而不是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起主导作用,温室效应不会使地球越来越热。相反,从气象史的大循环看,地球会加速向“冷却”的方向演变。

权威专家对同一现象得出相反的结论,究竟哪个结论更为合理?作为我国大气科学动力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我

叶笃正
叶笃正
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叶笃正这样认为,“如果不将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温室气体等问题考虑在内,我们将无法准确和全面解释全球气候异常变暖这一现象。分析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要进行辩证思维。就地球存在的漫长历程而言,相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较小,但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活动确实直接影响了全球气候的变化,这一点在工业革命后期尤其明显。”

在2003年气候变化国际讨论会开幕的当天,叶笃正为大会作了题为“有序人类活动”的报告,他认为人类活动已经给气象条件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尤其是近100年,人类工业的发展是以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的。他所推崇的有序人类活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断指标的,同时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理论和实际措施。叶笃正是本次大会的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作为一名老科学家,他经历了中国从忽视到重视气象事业的全过程,“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做得非常糟糕,现在大家都开始关注气象了。”在接受采访时,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行动”。他说:“要延缓这个破坏的进程,首先要注意排放,要想办法,不能愿意排多少就排多少;其次要保护,不过,保护并不代表要退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他笑着补充道,“关键是我们怎么做!”

“人类活动应该有序”,叶笃正强调,生命支持的环境的恶化体现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重要性。但人类的认知能力、减轻恶化的能力及改进生命支持的环境的能力也从另一方面彰显其重要性。“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正是基于此。有序人类活动强调合理的目标、大范围、内容的系统性多层次、义务和志愿结合,并追求最大整体利益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和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了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地不

叶笃正
叶笃正
均衡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沙尘暴等等灾害事件一次又一次地给人类敲响警钟。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谁也无法低估,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近年来日趋活跃的中国科学家也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而今,叶笃正的名字已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这项世界瞩目的国际合作项目联系在一起。20年前,几个美国气象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从此,人类才真正开始了对地球未来命运的关注。谁又能知道,叶笃正起初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时压力很大,当时有一个院士说“什么全球变化,让它去变好了,关我们什么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叶笃正顶着冷嘲热讽搞研究

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使防止全球变暖从一个科学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但由于美国的退出,使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受到了沉重打击。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付出大量心血的叶笃正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共同应对人类未来的命运

近百年来,人类无序的活动,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叶笃正在人们沉浸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喜悦时,却怀着一份深深的忧虑。他提出的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诱发的全球变化等课题,成为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核心研究内容。2003年,他首次提出“有序人类活动”概念。作为一位近90岁高龄的科学家,他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应该早就老朽了,早就应该退位了,我想要把这事情搞起来,必须要找一群人来做这个事,不能对不起国家。”

大科学家爱从武侠小说中找灵感

据悉,国际气象组织奖(IMO奖)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最高奖项,也是国际气象界的最高荣誉,授予在气

叶笃正
叶笃正
象科研、业务、服务和国际气象合作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知名人士。经过投票,叶笃正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26票,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荣获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

此前,叶笃正因几十年来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推动大气科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曾于1987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1995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时,叶笃正从这笔100万港币的奖金中拿出45万港币捐献给自己曾工作过的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所经过讨论决定,设立“学笃风正奖金”,用以奖励在大气物理科学中做出突出成就的年轻人。在这同时,叶笃正还和兄弟一起,给培养他们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捐赠人民币10万元。该校特设立了“叶氏五兄弟奖助学金”,以奖励学习成绩优良、家境贫寒的学生。叶氏兄弟还曾给他们的家乡安徽省安庆叶祠小学捐资赞助过。这些年来,叶笃正为激励快出人才作过多少善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足见一位科学家的拳拳赤子心。

叶笃正从小就喜欢运动,打乒乓球,溜冰,探险,到了晚年,散步成了他每天的锻炼项目。“我走得快,她走得慢,我们俩很少能在一块儿散步。”老伴冯慧是和他同一艘船从美国回来的,相濡以沫已经半个多世纪,从来没有分开过。近几年,叶笃正的视力下降得很快,每天靠老伴读报,来了解外面的信息。这也使他放弃了多年以来看武侠小说的习惯。

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大科学家也是个“金庸迷”,并认定“看武侠小说跟工作有关系”。“看这些,我可以松懈一下脑筋,这是第一,这个不管它。我特别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头一个很好的侠士怎么怎么样,他已经是死定了,他忽然一下子出来了,是绝路逢生。这个东西对我很有启发,就是说你做研究工作,想了半天不行了,不行了,忽然一下子出来了,这个绝路逢生。”

随身带个小本儿,是叶笃正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思考的状态之中。有

叶笃正
叶笃正
时,他会半夜爬起来,记下自己想到的问题,偶然闪现的灵感火花,往往是一些重大研究项目的线索。

孩子都在美国,两位老人只能互相照顾。去年,叶笃正因为癌症做了一次大手术,但他挺了过来。他的养生之道,除了身体运动,就是让自己多想问题,保持敏锐的思想。不久前,他突发奇想,带了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他说,我们是互相学习。

现在,他还依然关注着大气所的工作,针对目前一些年轻科学家担心研究项目被人拿走的想法,叶笃正非常生气。“这个东西,我说一句话很苛刻的话,这么想没出息,没出息,没出息,没出息。我们想想,如果你做的东西,人家不 Follo w你做,你失败了,人家 Follo w你做,抢你饭碗了,你成功了,你应该从成功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应该从别人抢了我饭碗来看。像我们这个饭碗,就是让人家抢才好,你才做了工作了,人家不抢你饭碗,你就没做了工作,没有创新。”

叶笃正年近九旬依然好学不倦。他对笔者说,现代各门科学不是截然分开的,我研究的是大气物理,同时也需要了解生物学、化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东西,特别是这些领域最新的进展。他认为,要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两个角度来审视气候变化这一国际上的热点焦点问题,要促进世界上高水平的大气与海洋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交换科学思想,以共同寻找解决世界性科学难题的方法,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近,叶笃正给中国科学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成立一个全球变化开放实验室,他希望能有一些固定的人员,充足的经费,把全球变化这个关系到人类未来命运的研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他说,把自己想到的问题都做好了,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上下求索

叶笃正
叶笃正

【人物介绍】

叶笃正先生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杰出贡献,他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叶笃正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