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03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8-10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ebay大事记
ebay大事记
ebay2014年1月大事记
ebay2014年1月大事记
ebay2014年2月大事记
ebay2014年2月大事记
ebay2014年3月大事记
ebay2014年3月大事记
ebay2014年4月大事记
ebay2014年4月大事记
ebay2014年5月大事记
ebay2014年5月大事记
ebay2014年6月大事记
ebay2014年6月大事记
ebay2014年7月大事记
ebay2014年7月大事记
ebay2014年8月大事记
ebay2014年8月大事记
ebay2014年9月大事记
ebay2014年9月大事记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互联网1969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Arpanet(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在1969年9月2日开始测试的那一天,是互联网的生日。
目录

综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年度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The BBN IMP Team, 1969

(left to right): Truett Thach, Bill Bertell, Jim Geisman (crouching), Dave Walden (crouching), Frank Heart (standing), Ben Barker (behind Heart), Marty Thorpe (next to Heart), Willy Crowther (crouching), Servio Ornstein, Bob Kahn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 
使用BBN公司开发的接口消息处理器IMP建立节点(配有12K存储器的Honeywell DDP-516小型计算机);AT&T公司提供速率为50kpbs的通信线路。 
节点1:UCLA(8月30日,9月2日接入) 
功能:网络测量中心 
主机、操作系统:SDS SIGMA 7、SEX 
节点2:斯坦福研究院(SRI)(10月1日) 
功能:网络信息中心(NIC) 
主机、操作系统:SDS940、Genie 
Doug Engelbart有关"Augmentation of Human Intellect"的计划 
节点3: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11月1日) 
功能:Culler-Fried交互式数学 
主机、操作系统:IBM 360/75、OS/MVT 
节点4:Utah大学(12月) 
功能:图形处理 
主机、操作系统:DEC PDP-10、Tenex 
由Steve Crocker编写的第一份RFC文件"Host Software"(4月7日)。 
REC 4:Network Timetable 
UCLA的Charley Kline试图登录到SRI上,发出了第一个数据包,他的第一次尝试在键入LOGIN的G的时候引起了系统的崩溃。(10月20日或者29日,需查实) 
密西根州的密西根大学和怀俄明州立大学为他们的学生、教师及校友建立了基于X.25的Merit网络。(:sw1:) 

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969年:Arpanet

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研究所(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和UCLA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第一次连接。第一条传送的消息是“Login”,不过在敲到字母g的时候链路中断了。

Internet大事记,1969-1974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时间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对社会的变革意义也非常巨大。或许正因为发展太快,关于互联网起源的谜团也很多,首先当然就是互联网到底是何时诞生的呢?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具体生日日期却有两大派别:“9月2日派”认为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现了两部电脑的连接,即阿帕网的诞生;而“10月29日派”则强调只有两台主机之间实现了通讯,才算是互联网的真正“生日”,我们认同后者。

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当时准确的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以下是《电脑报》在2000年4月17日的一篇文章,回忆了1969年10月29日互联网是如何一步一步诞生的:

经天纬地的互联网络,究竟诞生于哪一刻?业界历来有不同的说词。

1999年9月3日,中国首届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拉开序幕。有媒体报导说,这是为了纪念互联网络诞生30周年。据说在1969年9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验室内,两部电脑成功地由一条5米长的电缆接驳并互通数据,在场大约只有20来人,这天就被视为网络网骨干网络诞生的日子。

若仅根据两部电脑在实验室内互联的资料,便断言互联网络诞生未免使人产生疑惑。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L.Roberts),在他尚未成为“阿帕网之父”前,就曾经主持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程联网实验。他成功地将MIT一台TX-2小型电脑,以电话线传输和声音调制方式,连接到千里之外的加州圣莫尼卡,与另一台Q-32大型机实现了远程通讯,时间是1965年10月,只不过没有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正是这次成功的尝试,罗伯茨才被调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主持阿帕网(ARPANet)联网项目,从而催生了互联网络。

上述判断的线索还是正确的: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又称包切换)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UCLA联网实验的主持者正是克兰罗克教授,不过,准确的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这一过程充满了传奇彩色,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组织互联网诞生实验的加州大学教授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

克兰罗克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教授、著名的网络先驱人物。他早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出版过6部著作并发表200多篇关于网络通讯的论文。事实上,克兰罗克甚至比兰德公司科学家保罗·巴兰(P.Baran)和英国学者唐纳德·戴维斯(D.Davies)等人,都更早提出分组交换的理论。1961年他发表第一篇论文《大型通讯网络的信息流》,1964年他出版第一部著作《通讯网络》,都涉及到分组交换概念。他原也在MIT林肯实验室工作,是拉里·罗伯茨的挚友和网络技术的启蒙老师。罗伯茨把阿帕网第一节点选择在UCLA,与克兰罗克博士在那里主持研究有相当大的关系。

1969年8月30日,由BBN公司制造的第一台“接口信息处理机”IMP1,在预定日期前2天运抵UCLA。克兰罗克带着4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安装和调试。10月初,第二台IMP2运到阿帕网试验的第二节点斯坦福研究院(SRI)。

经过数百人一年多时间的紧张研究,阿帕网远程联网试验即将正式实施。

当时IMP1与主机Sigma-7的连接现场

UCLA由IMP1联接的大型主机叫Sigma-7,与它通讯的SRI大型主机是SDS940。10月29日晚,克兰罗克教授命令他的研究助理、UCLA大学生查理·克莱恩(C.Kline)坐在IMP1终端前,戴上头戴式耳机和麦克风,以便通过长途电话随时与SRI终端操作员保持密切联系。

第一次联网实验本来计划输入“LOGIN”5个字母,最终却只输入了“LO”2个字母

据克莱恩回忆,教授让他首先传输的是5个字母——“LOGIN”(登录),以确认分组交换技术的传输效果。根据事前约定,他只需要键入“LOG”三字母传送出去,然后由斯坦福的机器自动产生“IN”,合成为“LOGIN”登录。22点30分,他带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在键盘上敲入第一个字母“L”,然后对着麦克风喊:“你收到‘L’吗?”

“是的,我收到了‘L’。”耳机里传来SRI操作员的回答。

“你收到O吗?

“是的,我收到了‘O’,请再传下一个。”

克莱恩没有迟疑,继续键入第三个字母“G”。然而,IMP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讯试验,仅仅传送了两个字母“LO”!但它真真切切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到来!由于没有照相机摄影留念,克莱恩把这一重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刻,记录在他的“IMPLOG”(工作日志)上,并签上了自己姓名的缩写(CSK),作为互联网络诞生永久的历史见证。

见证首次互联网连接实验的工作日志

克兰罗克教授幽默地说,根据语音判断,“LO”可以代表“喂”(Hello),是我们向SRI致意和问候。可业界人士后来却评论说,“LO”应该是“Loandbehold”(美国习惯用语,意为:哟,你瞧!),用汉语直译是“嗨,瞧一瞧,看一看!”,整个一街头小贩的吆喝。

数小时后,系统完全修复,克莱恩不仅传出了“LOGIN”,而且传送了其他资料和数据。有趣的是,第一次通过IMP“握手”的两台大型主机,却分别操着不同的“方言”聊天。一台使用的是ASCII码,另一台却使用着EBCDIC“方言”。幸亏克莱恩大脑里“储存”着两部字符编码词典,能快速地把一种“方言”翻译成另一种。

“愿上帝保佑他!”事后,克兰罗克教授感慨地说。或许,他想起了电报发明者莫尔斯发出的第一份莫尔斯电码:“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不久后,1969年11月,第三台IMP3抵达阿帕网第三节点——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1969年12月,最后一台供试验的IMP4在阿帕网第四节点——犹他大学(Utah)安装成功,基本实现了罗伯茨规划的设计蓝图。于是,具有4个节点阿帕网(ARPANet)正式启用,人类社会从此跨进了网络时代。

为什么会有人认定9月2日?

将1969年10月29日确定为互联网诞生日有历史资料作证。然而,美国一些报刊和机构仍然坚持认为:9月2日才是确切的“Internet生日”(并非中国媒体宣传的9月3日)。甚至连最有发言权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阿帕网第一节点,也重申“9月2日诞生”的主张,该校召集的Internet30周年纪念盛典,就选择在这一天召开。

1999年9月2日,星期四,UCLA往常幽静的校园里人声鼎沸。Korn会议大厅,数以百计的电脑科学家、IT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因特网30周年生日。在各大媒体记者们手中镁光灯的频频闪亮中,微软、Cisco、Intel、AOL等重量级公司要员陆续步入会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因特网发展历程中作出开拓性工作的拉里·罗伯茨、鲍勃·卡恩、文特·塞尔夫和雷纳德·克兰罗克等四位网络先驱人物,一齐出现在人们面前,似乎标志着因特网建造者们对9月2日的认同。

会议之后,互联网络顿时热闹非凡。若干纪念网站的聊天室,成千上万的人粘上自己的“帖子”,“10月”与“9月”两大阵营吵吵嚷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9月派”声称,早在UCLA与斯坦福研究院(SRI)两台主机对话前,克兰罗克的确在9月2日成功地登录阿帕网。“10月派”则讥笑说:即便如此,10月29日前,除克兰罗克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人在“网上”,他与谁通讯?英国甚至有网民则跳出来充当“第三者”,他强调指出:WWW才是真正的因特网,其生日应该确定在1990年。言下之意,因特网发明人应该首推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

UCLA教授、现年66岁的雷纳德·克兰罗克当然最有发言权——无论是9月2日还是10月29日,他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见证人。然而,克兰罗克本人也不能确认那种说法最合理。“或许,你可以坚持因特网诞生在其他时间,”克兰罗克对记者说,“当然,9月2日的说法没有任何原始记录,没有照片,也没有其他物证。”

但克兰罗克进一步证实说:“9月2日,我们的确将一台电脑与一个开关成功地连接起来,实现了电脑与IMP交谈,而不是主机与主机交谈。”UCLA因特网30周年纪念盛典网站提供的资料也验证了这个说法:“1969年9月2日,第一台网络开关(接口信息处理机IMP)抵达UCLA,这是坎布里奇的BBN公司改造的一台Honeywell计算机。克兰罗克领导的项目组将它连接到阿帕网,Bit开始在UCLA大型电脑Sigma-7与IMP之间传送。”

众所周知,在网络与主机之间插入另外的中介电脑IMP是阿帕网成功的关键步骤,IMP是InterfaceMessageProcessor的缩写,其本义是“小精灵”。将阿帕网交由许许多多的“小精灵”实施连接、调度和管理,使所有提供资源的大型主机都不必“亲自”参与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了计算机系统不兼容的问题。中介电脑主要承担两件工作:第一,接受远程网络传来的信息并转换为本地主机使用的格式;第二,负责线路调度工作,也就是说,为本地传出的信息规定路线(路由),然后传递出去。这样一来,在网络上实际相互“对话”的只是统一的中介计算机。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中介电脑IMP就是风靡于因特网或局域网之“路由器”(Routers)的前身和雏形。因此,克兰罗克于9月2日完成主机与IMP连接的那一刻,说阿帕网业已出生也不无道理。

两种观点,各有各的理由。为此,一个曾经为因特网25周年诞辰建立过纪念页面的“资深”网站提出:“我们主张,把1969年9月至12月,即阿帕网4个节点先后完成的时期段,都视为因特网的诞生日来纪念,这应该是最准确的界定。”人们也注意到,1994年,在波士顿召开的因特网25周年诞生纪念会,其时间为9月9日~9月10日——既不是9月2日,也不是10月29日。

尽管新闻界吵吵嚷嚷,克兰罗克教授却仿佛置身事外。他在UCLA执教30多年,不仅有过为因特网“接生”的辉煌业绩,享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一大批头衔,而且指导了一大批博士生。他们之中,有的已成为电脑网络领域的杰出人物,有的因经营网络而发财致富,但克兰罗克仍平静地当他的UCLA教授,与4个儿子、5个孙子共享天伦之乐,并愉快地观看他“接生”的另一个孩子“因特网”高速成长为巨人。

有记者问他:“如果有可能,你还会再为网络‘接生’一次吗?”

克兰罗克笑着说:“你可以打个赌吧。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163.com/09/1028/23/5MOGHHUJ000915BF.html
http://free.eol.cn/download/internet_2/doing_tai/dong_tai_9.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互联网1969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