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判处三名黑客232年监禁 年龄均不满30岁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日前对3名东欧黑客宣判有罪,他们将分别面临95年、67年和70年总计232年的监禁,而这3名黑客均不满30岁。据悉,这一量刑创造了黑客刑期的最高纪录。
法院认为,这3名黑客制造的Gozi木马病毒感染了全球超过100万台电脑,仅美国就有4万余台电脑被感染,其中160多台属于美国航天局等重要国家机构。联邦检察官称,这些黑客组织制造并传播病毒,攻击特定金融机构,从个人银行账户中窃取了上千万美元。联邦法官将案件定性为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跨国网络犯罪。
Gozi病毒早在2007年就引起了美国网络安全专家的重视,称其为互联网史上针对金融机构破坏性最强的病毒之一。该病毒可自动生成虚拟银行网页,并弹出提示窗口诱骗用户填写账户信息;还可以发出指令控制服务器,使其避免被监测。这种狡猾的病毒可以根据黑客的需求,攻击特定的金融机构。直到2012年,病毒才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11月,Gozi病毒的主要策划人库兹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捕。在他的指认下,另两名同伙分别在其原籍国拉脱维亚和罗马尼亚落网。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美国五角大楼早在2011年就将针对美国的一切“网络入侵行为”进行分级,将最高等级的网络入侵定义为“战争行为”。但是,黑客活动通常为跨国犯罪,在调查和追捕方面有一定困难,定罪服刑更需要引渡条约的帮助。
2011年以前,美国很少真正对黑客“下重手”。曾多次非法入侵美国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的20岁黑客杰森·德克曼,在2002年2月仅被判入狱21个月外加罚金8.8万美元。被控入侵40万台电脑及两台军事设施的加州黑客金森·安切塔在2006年被判57个月监禁。2011年之后,美国明显加重了对黑客的处罚力度。曾非法入侵多位好莱坞明星电子邮件,盗取个人信息的美国男子查尼去年被判处10年监禁;本月中旬,面临50年监禁指控的26岁美国黑客亚伦·斯沃茨在纽约公寓内自缢身亡。
事实上,美国尽管重拳打击黑客,却也是盛产黑客的“沃土”。美国知名社交网站“脸谱”其实就是黑客文化的摇篮,其位于加州门洛帕克的新园区不仅有“黑客之路”,还有地上写着硕大“HACK”(黑客)字样的黑客广场。这些仿佛都在提醒人们“脸谱”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以黑客起家开创公司的“壮举”。《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硅谷创业之父格雷厄姆的话说,美国过去有种对于“黑客”惜才的情结,但是斯沃茨被起诉则标志着美国这种情结的丧失。本报驻美国记者 丁小希
评论称美国“黑客精神”或将走向终结编辑本段回目录
1月26日,纽约联邦法院裁定3名黑客有罪,年龄均不超过30岁的3名黑客分别面临95年、67年和70年的监禁,创造了“黑客”刑期的最高纪录。 此前,这3名东欧籍黑客合谋“研发”了Gozi木马病毒,导致全球范围内超百万台电脑受到感染,其中160台属于美国航天局等重要国家机构。
无独有偶,被称为“数字时代的罗宾汉”的美国电脑天才亚伦·斯沃兹,被指盗窃400份文档,曾被判35年监禁与逾百万美元的罚款。只可惜的是,他已于2013年1月11日自缢身亡。上述2013年的两起案件,都是牵扯到“黑客”的重大诉讼案。
不可否认,近年来黑客攻击日益猖獗。美国加大对黑客处罚,其举动无可厚非。但严重的判罚,将引起两种结果:第一,黑客强势反弹,发起更猛烈攻击。比如,斯沃兹自缢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司法部等机构的网站相继被黑。第二,多数黑客销声匿迹,而计算机行业发展缓慢,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美国科技的创造力大打折扣。从目前美国对互联网领域违法事件的判罚看,重判、重罚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这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成某种限制将成为必然。
作为一种文化与思维方式,“黑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喜欢自由探索;热衷解决问题、克服种种限制,成为近几十年来美国高科技发展的精神源泉,一直在美国硅谷大行其道。著名社交网站“脸谱”,其实就是“黑客精神”的摇篮,其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是以“黑客”起家,最后完成了开创公司的“壮举”;其位于加州公司的新园区,不仅有“黑客之路”,还有地上写着硕大“Hack”字样的黑客广场,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黑客”的认同。
此前,在美国的很多领域,对人才的爱惜一贯重于对责任的追究。2011年以前,美国很少真正对黑客“下重手”,多起非法入侵案最终也就判几个月、几十个月了事。而2011年,从斯沃茨被起诉,到他最后自缢身亡,这似乎标志着“惜才时代”的终结。
《华盛顿邮报》援引硅谷创业之父格雷厄姆的话报道称:“美国过去一直存在着对 黑客 惜才的情结。亚伦·斯沃茨被起诉,则标志着美国这种情结的丧失。”
对黑客审判“痛下黑手”的现实表明,一方面意味着互联网领域的“惜才情结”消退,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终结。从此,互联网时代开始步入冷冰冰、赤裸裸的法律对决,推动美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几十年的“黑客精神”可能正在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