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94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7-0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吴声
吴声
王迪
王迪
常青
常青
玛莎·盖尔霍恩
玛莎·盖尔霍恩
Terry O’Neill
Terry O’Neill
吉姆·马绍尔
吉姆·马绍尔
黄华三
黄华三
杨林川
杨林川
哈维尔·西耶拉
哈维尔·西耶拉
达米安·皮奇
达米安·皮奇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岳敏君,男,1985年 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62年 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但其实属于湖南籍,他的父母都是湖南益阳人。
  1985年 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62年 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但其实属于湖南籍,他的父母都是湖南益阳人。
目录

[显示全部]

艺术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年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现代美术馆 都柏林 爱尔兰
  2004年 《上海艺术双年展2004》中国
  2004年 《光州双年展2004》韩国
  2004年 《沙丘雕塑》恩里科。纳瓦拉画廊 法国
  2004年 《汉雅轩20年庆联展》香港艺术中心
  2004年 《身体·中国》马赛当代艺术博物馆 法国
  2003年 《来自中国的艺术》艾德文画廊&印尼国家美术馆 雅加达 印尼
  2003年 《世界的剩余部分》纽夫公园 珀玛森斯 德国
  2003年 《新的艺术展厅曼海姆》曼海姆艺术展厅 德国
  2003年 《印尼2003开放双年展》印尼国家美术馆 雅加达 印尼
  2003年 《人与人:广东美术馆中国现当代美术藏品专题展(当代部分)》广东美术馆广州 中国
  2003年 《生存的向度:广东美术馆藏中国当代艺术选展》广东美术馆 广州 中国
  2002年 《中国现代美术展:红色大陆,中华》光州市立美术馆 韩国
  2002年 《中韩当代艺术绘画展:2002新表情》汉城文化艺术中心 韩国
  2002年 《中国当代艺术》雷克亚末克艺术博物馆 冰岛
  2002年 《时间的一个点:在长沙》美仑美术馆 长沙 中国
  2002年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 中国 
   2002年 《澳海艺术中心开幕展:当代兵马俑》澳海艺术中心 新加坡
  2002年 《金色的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展》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 克罗地亚
  2001年 《装饰与抽象》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 瑞士
  2001年 《煲-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奥斯陆艺术家中心 挪威
  2001年 《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二十年》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 广东省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 中国
  2001年 《宋庄:巡回艺术展》布莱梅市本泰门市立美术馆&路德维思港城市画廊 德国
  2000年 《……之间……》成都上河美术馆 昆明上河会馆 中国
  2000年 《当代中国肖像》法朗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 法国
  2000年 《我们的朋友》包豪斯大学美术馆 魏玛 德国
  1999年 《开放的边界: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 意大利
  1999年 《透明不透明?-十四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欧洲巡回展》法国 意大利
  1999年 《99开启通道:东宇美术馆首届收藏展》东宇美术馆 沈阳 中国
  1999年 《新千年的新现代主义:当代亚洲艺术洛根收藏展》利恩画廊 圣弗朗西斯科美国
  1998年 《光辉之旅:中国当代艺术》伦敦 英国
  1998年 《上河美术馆收藏展》何香凝美术馆 深圳 中国
  1998年 《是我!-九十年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紫禁城&太庙 北京 中国
  1998年 《“预言北京”:中国当代艺术报道》北京 中国
  1997年 《“引号”:中国当代油画展》新加坡美术馆 新加坡
  1997年 《中国现在!》东京 日本;巴塞尔 瑞士
  1996年 《中国!》波恩艺术博物馆 德国;奥地利
  1996年 《Swatch多国籍文化预展》参与瑞士Swatch艺术家系列的设计
  1995年 《中国视觉:中国当代油画展》 大西洋城市俱乐部 曼谷 泰国
  1995年 《中国当代油画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特奥莱梅美术馆 布鲁塞尔 比利时
  1994年 《竹帘后的脸-岳敏君 杨少斌画展》少励画廊 香港
  1992年 《圆明园画家作品展》圆明园 北京 中国
  1991年 《新时期现代绘画展》北京友谊宾馆 北京 中国
  1987年 《S造型艺术展》河北省展览馆 石家庄 中国
个人展览
  2004 《岳敏君:雕塑及油画作品展》少励画廊 香港
  2003年 《岳敏君作品展》麦勒画廊 瑞士《岳敏君:北京之反讽》Prüss & Ochs画廊 柏林 德国
  2002年 《沐浴在傻笑中》斯民艺苑 新加坡《岳敏君作品展-处理》世方艺术中心 中国
  2000年 《红色的海洋-岳敏君作品展》伦敦中国当代艺术画廊 英国

创作风格编辑本段回目录

市场化的商标性的特征
  岳敏君在近10年来的创作中以其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里占有独特的位置。这一位置不仅是一个“自我形象”放大的位置;同时也清晰地显示出某种市场化的商标性的特征。在岳敏君的艺术中,“自我形象”放大变成了一种市场策略。在这里,“自我形象”也就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指涉物,而且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重要的鲜活的因素。这是理解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通道。岳明君的艺术正好站在了这个通道口上。
夸张意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
  岳敏君从90年代初就在画布上着意一个有夸张意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上,近年来这一形象蔓延到其雕塑和版画领域里。“它”有时独立出现;有时又以集体的面目亮相。“它”开口大笑,紧闭双眼;动作夸张,但却充满自信。“它”总出现在某种场合中。这些场合是可以说是1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与争斗的空间与背景,其中有关于生存状态的、有关于成长历史的、有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有关于男女性别的、有关于全球化下的经济与政治(暴力)事件的。但所有这些场合都在这种“自我形象”的放大夸张下变成了一场场的游戏,“我”好像不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而是恰巧出现在这里。在“自我形象”里,眼睛总是紧闭的,外界发生的事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某种自恋、自信、熟识一切而无睹的“我”占据着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她不是个人价值的发现和尊重,而是带有某种专制主义特点的个人崇拜。这种个人崇拜是在某种市场条件下由个人物质迅速满足后而产生的一种身体舞台感。“自我”成了自我的放大,成了“英雄”,成了需要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东西。“自我”没有具体的社会身份,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具体的社会身份;“自我”是最普通化的,同时也是最自我崇拜化的。她带有很强烈的后专制主义特征。岳敏君本人将之称为“新偶像”,并把他的工作解释为制造“新偶像”。第一届艺术与设计大奖赛候选人。

最初和最直接的自我定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偶像化的“自我”以一种具体的放大了的形象在全球化的舞台里找到了某种类和文化的属性,这既可以看作是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最初和最直接的自我定位,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自我定义。但“新偶像”很难被具体化,她更像一个商标的设计,是为了更快、更易、更直接的辨认。在这点上,和当代西方艺术家Udomsak Krisanamis的比较也许是很有意思的。Krisanamis把自己设计成了高尔夫球手的模样,穿着优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派中产阶级的举止。他不同于现代主义时期的流浪和造反艺术家的形象,而把自己看成是高度商业化社会的一分子分子。作为这一分子,他在告诉人们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正在享受着作为这一分子的乐趣。Krisanamis有明确的身份定位,这一定位是针对对现代艺术家传统定位和理解的。而在中国艺术家岳敏君的自我定位里,更多的还是某种辨认和自我崇拜。在当代对艺术家的位置的反思和清理中,中国艺术家岳敏君和Krisanamis都带有同样的热情。Krisanamis对职业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有着清醒地认识;而岳敏君始终纠结于特定文化中人的状态的展露。岳敏君虽然是以艺术家自我形象的个别特征来描绘,但不断数量的“自我形象”的积累却反向的产生了需要用作品来定义艺术家个人的形象。这里,艺术家个人变得无比重要,是需要崇拜的偶像。艺术家的作品就像宣传品一样,不是某种精神的归宿,而是现实艺术家的陪衬。而现实艺术家又是一个已经被偶像化了的形象,这一形象成为一个公共性的期待。
“自我形象”成了公众的代言人形象
  60、70年代中国很多公共性雕塑作品的夸张与扭曲姿态被不经意的运用在岳敏君的作品里,“自我形象”成了民族性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成了公众的代言人的形象。与其说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对“自我形象”的自恋式描绘是社会对个人性的需要,毋宁认为是个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权威的新的变了种的爱。

“自我”画风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自我”的定义是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对于中国艺术家个人来说,这种“自我形象”的崇拜性认定已经成为某种国际和国内认同的商标。岳敏君的形象(新偶像)广泛的被媒体和公众所接受,同时以其当代特有的自我认识满足了杂志对当代个人新英雄塑造的需要。岳敏君的“自我形象”出现的场合可以认为是一个展现市场策略、发展公众交流技巧的场所。这些场合的变化不在于把人们目光转向这些事件或由此产生的认识上,而是专注于广泛的、深入的、并持久的推销这一形象。即使在他的雕塑领域里,其作品的特殊方式的组合也是完成其形象宣传的特殊技巧。2000年开始的“现代兵马俑”试图把某种历史的能量吸纳进对“自我形象”的制造上,而“兵马俑”这一对当代来说所具有的文化旅游性质的意向则会普遍的引导出外界对“现代兵马俑”制造者个人文化英雄主义者的期望。这不同于象Damian Hirst, Marc Quinn那样的艺术家,他们通过个人的、具体的对当今物质世界疯狂认识,形成了特有的处理这种感觉的方法。外界把这种洞察力和感觉力作为他们个人文化英雄主义者的标志。在岳敏君这样的艺术家这儿,“传统”却成为理解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个人文化英雄主义的一个重要方法。

社会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岳敏君这一代的艺术家成长于一个中国市场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并加速发展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世界经济繁荣的时期。国际艺术市场好像是计划好的并怀着友善的态度来接纳他们这一代艺术家。他们充分在这一合适的氛围里发展他们的市场策略和公众交流技巧。他们个人几乎变成了自己发明的商标的化身。无疑,在这一代艺术家中,岳敏君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艺术家。

公共收藏编辑本段回目录

  CP艺术基金会 印尼
  成都上河美术馆 中国
  沈阳东宇美术馆 中国
  广东美术馆 中国
  深圳美术馆 中国
  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
  芝加哥建筑博物馆 美国
  丹佛美术馆 美国
  法朗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 法国
  斯沃其公司 瑞士
  釜山美术馆 韩国
  Arario美术馆 韩国
  新加坡联合大学美术馆 新加坡

专访岳敏君编辑本段回目录

曾以招牌式的“笑脸”作品获得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提名的岳敏君,这次将作品的背景从1990 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转换成西方宗教。无论是《基督受洗》还是《下葬》,原画中的人物都被岳敏君招牌式的大笑男子所取代。“基督之所以成为神,也是当时的文化需求,通过绘画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应该对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有启示。”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岳敏君说。

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F4 ”之一的岳敏君

6月11日,北京798艺术区。佩斯北京画廊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空间,墙面被刷成大块的蓝色或粉红色,与展示的六幅作品颜色相呼应。

这是岳敏君的个展《路》。展出的六幅作品分别名为《受胎告知》、《基督受洗》、《头戴荆棘冠的基督》、《下十字架》、《下葬》和《基督复活》。2007年就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岳敏君以他标志性的“笑脸”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这次的作品中融入了基督教绘画的形式感。

 “这次画基督和宗教题材,在宗教场景中融入了大笑的人物,是因为我觉得这是西方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F4”之一的岳敏君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现在的中国文化怎么能够摆脱掉西方文化以及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乃至桎梏。我们受这两大体系的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一会儿偏向西边,一会儿偏向传统,却总是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比如说通过中医、国画等等。这些词汇都是和西方相对产生的概念。”

在策展人冷林看来,岳敏君这次展览的作品从1990年代的社会现实背景转换成西方宗教背景,一方面是基于西方艺术史对宗教的描绘,另一方面岳敏君又将自己不变的嘲讽的精神植入作品中。“面对不完全理解的事物,这笑里有拒绝,有不懂,也有拥抱和接受。”

 

大笑的耶稣

十年前,岳敏君坐飞机去荷兰时,身边是一位西方女士。她穿着朴素,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交谈之后,岳敏君才知道她一直生活在中国的大西北,一路上都在听她讲述在中国的各种经历。下飞机前,这位女士塞来一个小册子,岳敏君才意识到她是个传教士。这是他第一次与基督教的“亲密接触”。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奏起了《奥林匹克颂歌》。岳敏君对于绚丽的演出并没有太多记忆,屏幕上打出的歌词却让他记忆犹新:“不朽之神......苍穹之中,作为你光芒的见证”。 他突然意识到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于全球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包括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体育盛事。他突然一激灵,有一种感觉想进行创作。“当时我就想去看看《圣经》,想知道耶稣是怎么回事。”岳敏君说。

他并没有看《圣经》,而是看了朋友送的《耶稣的故事》,从这本“通俗读本”中,岳敏君选择了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几个点,完成了三年后在佩斯北京的个展作品。

这六幅作品沿用了岳敏君“改造”名画的路线。从1998年开始,他把名画中的人物抽掉而换成自己标志性的大笑男子形象,同时保持人物和场景的可识别性,从而取得一种调侃的效果。他所改造的《草地上的午餐》、《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多幅西方经典名画,既成为岳氏代表作,更引起了诸多争论。

《基督受洗》原为15世纪达·芬奇的名作,描绘约翰给耶稣施洗的场景。圣经上说,当约翰舀起约旦河的圣水并为耶稣施洗时,天空豁然开朗。岳敏君的《基督受洗》色彩明亮,远处有中国园林式建筑,近处有寿山石,一个只穿短裤的大笑男子为另一个“施洗”,旁边还有人站成一排在围观。

备受业内推崇的《受胎告知》沿用了15世纪的名画《受胎告知》中的场景。名画《受胎告知》是安杰利科40岁左右为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画的一幅壁画,讲述上帝派天使通知玛丽亚,要她受孕生一个儿子,取名叫耶稣,他是人类的救世主。安杰利科把人物置于真实的透视空间里,背景是罗马式结构建筑物,立着细长的科林斯式廊柱,显得古老而有深度。岳敏君细腻地“临摹”了安杰利科所营造的环境,原来画面中的主体——圣母玛丽亚和上帝派来的天使却凭空消失了,只留下圣母玛丽亚坐的圆凳。

 

泼皮艺术

“了解一个艺术家要知道他以前做过什么,现在创作什么,过去做的事和现在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冷林说。

1962年,岳敏君出生于大庆市,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当过老师。到圆明园画家村“落草”为职业艺术家时,岳敏君觉得“我一下子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了,决定每天的日子怎么过,甚至头发留多长。” 

策展人冯博一第一次见到岳敏君是1992年的秋季。“我和刚从美国回京的徐冰去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画家村,那时他的头发长长的,一看就像是个另类的、前卫的艺术家,或者调侃一点儿描述,更像是一位京城的‘顽主’。”冯博一回忆说。

长长的头发没能保持几年。1994年,岳敏君等前卫艺术家移居宋庄小堡。当地有一个小流氓,经常在后面揪岳敏君的头发,他也不好翻脸。方力钧说:“你的头发越来越稀了,老留着干嘛?推了得了!”于是就有了岳敏君的光头形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1991年开始,岳敏君以自我形象的特征来描绘“笑脸”。最初画自己,是从技术上考虑,因为“这样不用再找模特了”。

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批评家栗宪庭把岳敏君归为“文革”后第三代艺术家、泼皮艺术的代表人物。“方力钧的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对抗心理,和内在紧张的力量。一个大光头,或者一排大光头的形象,视觉的冲击力有一种示威的感觉。而你的傻笑的符号是那种没心没肺的松散、慵懒、百无聊赖。”栗宪庭这样评价岳敏君的“笑脸”。

“岳敏君经历过新经济的繁荣,这些经历异常清晰地体现在这张脸上。这个笑容不仅仅是滑稽可笑,它表达着在繁荣景象的阴影下,深度不安的情绪。被贴上‘玩世现实主义’的标签,这个笑容被解释为荒谬一切的玩笑,或者是生活中欢乐的形象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给了岳敏君招牌式的“笑脸”这样一段评语。

岳敏君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喝大酒”。有一次,岳敏君喝醉了,批评家杨卫和其他朋友没让他开车,一起把他送回家。第二天,杨卫问他回家之后怎么样,他却说自己又开车出门绕北京城转了两圈。“虽然他平时做事很有条理,很冷静,却还是很有性情的,骨子里有不安定的因子,渴望有一些出奇的东西。”杨卫如此评价岳敏君。

在朋友们眼里,岳敏君属于典型的外冷内热。他有着两面性,表面不容易亲近,不幽默,不热情,实际上却喜欢调侃,很多时候还是自我调侃。岳敏君总是一身休闲装扮,有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一个活动,同行的朋友告诉他一定要穿正装,并且帮他准备了一套衣服。岳敏君试穿后,发现太大了,袖子和裤腿都长了很多。朋友很有经验,借了订书机在袖口和裤腿处分别钉了一圈。到了活动现场入口,岳敏君还是被拦住了,因为他穿的衣服根本就不像是自己的。

岳敏君的妻子是一位舞蹈演员,两人在看展览时认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岳敏君自我爆料,妻子听古典音乐多一些,自己只听过两次古典音乐会,有一次还睡着了。

 

“中年危机”

2010年,岳敏君得了一个奖——“当代艺术金酸梅奖”。“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金酸梅奖”是由众多青年艺术批评家联合发起、参与、评选的奖项。金酸梅奖是针对2010年度最有问题的代表作品,岳敏君因为作品《弯曲的纬度》而“获奖”。

和所有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一样,岳敏君面临着年轻一代的质疑和挑战。青年批判家盛葳对岳敏君的创造力提出质疑:“思想的乏力与创造力的丧失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一大批作品的代表,除了复制自我,艺术家该如何进行创作?” 

青年批评家孙冬冬毫不留情地批评他:“艺术已经很悲剧了,岳敏君为何还在傻笑?”

但在杨卫眼中,岳敏君从未停止探索。杨卫说:“他的‘笑脸’太具有典型性了。他一边继续创作笑脸,一边尝试新的系列,两条腿走路。曾经的‘笑脸’是一个共有经验。在佩斯北京‘路’这个展览上他试图把共有经验纳入到个体的深度经验里,通过自身的深度经验再去感染观众。我觉得他通过这样的转型,作品更加深刻了,要有一定的阅历的人,才能跟他的作品产生撞击。”

岳敏君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中学时期,父母决定让岳敏君练习毛笔字,还让他跟随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学习工笔画,枯燥的练习让他忍无可忍,愤然逃学三个月。如今,岳敏君工作室的一角,堆满了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和各种中国水墨的画册,一卷卷宣纸堆放在工作台上。岳敏君的“迷宫”系列作品中借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的元素。

2009年,“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上,岳敏君选取了潘天寿、齐白石等10位近现代最有代表性的水墨画家,用他们各自的典型风格创作了10幅作品。“这些人不知道威尼斯双年展为何物,我用这种方式带他们去参加。”他的解读带着戏谑的意味。

岳敏君表示,画册是他研究传统水墨的工具,为了在油画画布上写好字,他还经常在宣纸上练习书法。“我研究这些是为了讽刺它,但很多人却认为我这是‘复古’了。”他笑着对记者说,那些表扬他这些作品的人都误会了。

青年批评家夏彦国认为:“岳敏君以‘迷宫’为代表的一些实验并不成功,他这次的展览有几件作品又回归了‘笑脸’题材,这是比较保守的。但这一点我是持肯定态度的,艺术家没有必要天天去变。”

在2011年上半年的艺术市场,岳敏君的作品表现并不出色,有一种说法是“三刘一曾”(刘小东、刘野、刘炜、曾梵志四人)取代了原本的“F4”(岳敏君、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成为新的市场热点。目前,佩斯北京已经与张晓刚、张洹等艺术家签约,而曾梵志则与另外一家顶级画廊高古轩建立长期的代理关系。岳敏君的合作画廊很多,却并未和任何一家长期合作。

“他是那种比较淡定的人,他的画大家也认可,没有必要让自己的画的价格飙得那么高,”夏彦国说:“他们这拨人都才五十岁,可能还有三十年的路要走。中国当代艺术刚起步,后面还会出现优秀的艺术家,现在作品价格太高未必是好事。”

“进入中年以后,创造力的高峰已经过去或者说阶段性地过去了,出现了‘创造性危机’。这段过去以后,会迎来‘暮年变法’,往往就会有更大的能量出现。”杨卫说:“我们从岳敏君的尝试中也可以看到,他在尽量避免‘中年危机’。”

 

B=《外滩画报》 

Y=岳敏君

“我或许能创作出一个毫无意义的作品”

B:大家对你的“笑脸”系列的作品较为熟悉,你是如何完成从“笑脸”到“迷宫”和“场景”系列的转变的?

Y:从2008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了,虽然“笑脸”系列是更早的作品,却是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几个系列之间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水岭。我觉得在不同的感受里面让思维矛盾起来,对艺术的创作和启示的作用可能更大一点。

B:你“笑脸”系列作品中的人物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画这类作品时,你自己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Y:长时间站着或坐着做任何工作,都很容易麻木,画着画着就没感觉了。我希望我在创作时不要动情,不要动怒,不要手舞足蹈,而是以一种冷静的、淡定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实现我开始所想的东西。很多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容易融入情感,但这不是很适合我。我喜欢在画之前把所有东西都想好,画画的过程中异常平静。

B:在“场景”系列中,你把经典名画中的人物拿掉了,在“迷宫”系列中,你又把传统绘画里不相干的内容拼凑在一起,这当中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吗?

Y:每一个艺术家所创造的图像都是有所指的,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伦勃朗时期,艺术只是再现的意义,体现光、神秘性和他们那个时代的宗教感。每一个时期都会给作品不同的解释和理解。这可以说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每过一段时间文化都会转换和变化。

以往过去所有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意图就是意义,我或许能创作出一个毫无意义的作品,打开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经验,或者看世界的方法。我最终想消解艺术的意义,“迷宫”系列,就是这样产生的,我本来是想消解这个意义的,但我在画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意义。

B:你研究了大量中国传统书画,并且研习书法,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东西吗? 

Y: 其实油画和中国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只是表面材质的一种转换,用东方的笔墨纸砚禁锢自己是不对的。最本质的还是艺术的问题,而不是材质。

我在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书画的元素,是对最早运用笔墨纸砚的艺术家的一种嘲讽。我是直接拿油画的颜料画的,他们所谓的笔墨纸砚带来的效果,油画完全能达到。我把很多很多中国画的内容放置在一起,就是要让那些图像相互冲突和消减,体现这些图像在这里面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看了我“迷宫”系列的作品之后,有些人觉得我回归传统了,可能我画出来的东西给他们的感受都太传统了,也可能他们传统的认识有很强的固定性,总之没有起到我开始想的那种效果。

我对八大山人、齐白石这些画家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大兴趣,我只是把他们图像所承载的意义放到我的系列里面,把原来的意义完全去掉了。比如我画不同时空的内容,一边是《西游记》,另一边却是《西厢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内在没有什么联系。

 

“进步就是要对错误进行不断筛选”

B:此次佩斯北京展出的作品,是用6幅作品讲述一个故事。

Y:《路》这个展览就是在讲基督的故事,从他母亲怀孕开始,到受洗,再到最后的十字架、复活,用这几个重要的点来阐释他的一生。

这些年去国外比较多,感觉宗教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基督教发散出来的文化。我想,基督之所以成为神,也是当时的一个文化的需求,通过绘画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应该对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有启示。

B:2009年,你在今日美术馆做的《公元3009年之考古发现》展,是从架上绘画向装置作品的转变,未来还 会继续尝试大型的装置和雕塑作品吗?

Y: 我们获得的知识有很多问题,每个人从出生到成 长的过程都是和错误搏斗的过程。在中国特别累,从小 学到中学、大学获得的教育,在社会中获得的实践知识 等,都有很多问题和错误。进步就是要对错误进行不断 筛选,我们获得知识的成本太高。

我做“公元3009”,看似在说1000年之后的事情, 把时间拉这么长是不想让这个问题太过尖锐。在这个

作品中,我对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比如水壶、电视机的 解释是完全错误的,是想警告大家获得的知识可能都 是有问题的。 在做大型装置的过程中,会有艺术和视觉的刺激, 很happy,很疯狂。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有能力驾驭一定 资源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这些视觉上的冲击的。这是心理的因素,对社会的态度在变化,有一种恨不得要吞 掉世界的胸怀,推动艺术家想做一些超大的、伟岸的作 品。有的艺术家可能喜欢刺激,但一平稳就完了,找不到感觉,这是由每个艺术家的特质决定的,我还是比较 适合平稳的感觉。 “F4这个说法本来就挺可笑的”

B:你既没有像张晓刚、曾梵志一样和大画廊签约,也不像张洹、村上隆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室团队,你要一直 单打独斗下去吗?

Y:如果画廊承担了艺术家除创作以外的所有工 作,艺术家对画廊的依赖就太强了。我最不希望和画 廊建立长期代理关系,因为画廊的商业性比较强,有时 候,我做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商业性,对他们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其实画“场景”系列、“迷宫”系列,销售 并不好,也没有什么人对这个玩意儿特别有兴趣,我还是想继续下去。我的工作室主要就两三个人吧。每一个 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定位,对有的艺术家来说,像我这样 待在家里可能无法实现他的想法,需要找很多人来帮助 他实现。我还可以对某些艺术问题有兴趣,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太大的平台,那会让我感觉挺累的。 B:你向往的创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Y: 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一个人在某个 地方孤独一下也挺好的。我觉得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 我是随遇而安的,让我住在宫殿里也好,在茅舍里住两 天也不错,挺舒服的,没什么特别的。

B:你欣赏的艺术家具有哪些品质?

Y: 其实我对所有艺术家都是欣赏的,但这话说出 来之后大家觉得这哥们谁都不欣赏。但实际上是真的, 我觉得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他的特点。

B:在最近一轮的艺术品拍卖中,有些人说前两年当 红的市场明星“F4”(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 中已经有人“出局”了,你听说或者感觉到了吗?

Y:“F4”这个说法本来就挺可笑的。(笑) 很多人 可能从市场的价格来判断的,价格总是有高有低的。低的时候,或者是无人问津的时候,难道就选择自杀吗?高的时候就有创作热情了?你们如果写艺术报道应该摆脱那个市场,起码比市场的认识要高一点,这样也对 读者负责一点。当然读者可能对价格也是感兴趣的,所以钱对推广艺术还是有点作用。 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理由,在于对艺术问题的探 究和热爱,这和金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市场不好,也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也许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机会和感 觉。市场有自己的运作方法,不论艺术家是否关心,对它都无能为力。艺术家一定要保持相对平衡的态度,才 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bundpic.com/2011/07/15037.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岳敏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