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87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2-1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7种可能的全球灾难
7种可能的全球灾难
2014十大科技狂烧钱
2014十大科技狂烧钱
阿西莫夫2014年的6大预言
阿西莫夫2014年的6大预言
最令人惊叹的机器人技术大盘点
最令人惊叹的机器人技术大盘点
盘点2013年作出的重大科学突破
盘点2013年作出的重大科学突破
13大即将不复存在技术问题
13大即将不复存在技术问题
2012年科学界最严重的犯错事件
2012年科学界最严重的犯错事件
2012年度十大科学新闻
2012年度十大科学新闻
2013年科技界10件大事
2013年科技界10件大事
2012年最有趣技术产品
2012年最有趣技术产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时代周刊2010十大医学突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时代周刊2010十大医学突破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12月10日消息,美国《时代》周刊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名单,“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抗艾药”、“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成功培育人造卵巢”等成果入选。 

  1.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抗艾药

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抗艾药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抗艾药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过挫败HIV阳性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使艾滋病流行得到好转。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许还有另外一大好处--成为健康个体对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一大有力武器。在对来自6个国家的2500名HIV阳性同性恋男性进行的一项高风险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一种被称作Truvad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降低44%的HIV感染风险。科学家对那些每天服用这种药物最积极的试验参与者进行更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感染HIV的风险甚至更低,比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低近73%。

  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确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预防HIV的好处,公共卫生专家发出警告说,即使最终结果证实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它也不能取代最好的预防方法:安全性生活和使用避孕套。这是因为所谓的暴露前预防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让高风险人群在接触这种病毒前服用抑制HIV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样做能促使该药尽快对抗HIV。但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会像疫苗一样,激活免疫系统预防感染。

  2.人造细胞

人造细胞人造细胞

  形象地说,人类基因图谱的联合绘制者克雷格•文特尔就是21世纪版的弗兰肯斯泰因(玛丽•雪莱小说中的科学怪人,他创造的怪物最终毁灭了他本人)。2010年,文特尔又朝着在实验室创造生命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步。通过将构成DNA的化学物质“拼接”在一起,文特尔合成了一种细菌的完整基因组,基因组随后被注入一个细胞进行自我复制。雪莱文特尔的“人造细胞”显然不具备雪莱笔下的怪物那样可怕的性格,但不管怎样,它终究是一个人造生命。

  文特尔希望他的发现将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第一个实验室制造的生物。通过混合和匹配遗传物质并与适当的化合物结合,文特尔正制造出可能充当新型生物燃料的生物体,通过允许研究人员将现成不同流感病毒株摆在实验室的架子上,他制造的生物体甚至可以加速流感疫苗生产。

  3.老年性痴呆症血液检测

老年性痴呆症血液检测老年性痴呆症血液检测

  虽然临床医生用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先进,但即便运用最尖端的成像与分子探针手段,老年性痴呆症(亦称阿尔茨海默病)仍然难以确诊。只有在尸检时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这种退化性疾病,因为到那时,病理学家可以证实大脑中是否存在病斑等老年性痴呆症的标志性特征。但是,一种颇具前景的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提前做出确诊,从而给预防痴呆和智力衰退提供了可能性,甚至在最早的症状出现以前。

  新的检测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种蛋白,诊断老年性痴呆症的准确率高达80%。这只是旨在提前发现和确定老年性痴呆症的一系列最新手段之一,这些手段还包括测试脊髓液。提前确诊可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行为干预手段,如保持社会接触和学习新事物以保持大脑活跃,从而减缓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4.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

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

  在前额处接受肉毒杆菌注射以防止皱纹产生之后,一些患者报告称他们的偏头疼症状似乎也有所缓解。获知此事之后,科学家--尤其是肉毒杆菌生产商Allergan的科学家--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依靠1000多名患者参与的两项大型测试获得的数据,Allergan成功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相信,面部注射肉毒杆菌的患者每月出现偏头疼的次数低于那些并未接受这种肌肉麻痹注射的患者。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意味着,保险公司可能要支付患者使用肉毒杆菌的治疗费用。几个月注射肉毒杆菌的费用达到数千美元。专家们表示,现在仍很难预测哪种类型的头疼患者能够成为最大受益者,但至少偏头疼患者不必偷偷摸摸地找到整形外科医生,缓解他们的痛苦,他们也不必为这种治疗自掏腰包。

  5.修订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

修订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修订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

  自1960年心肺复苏术问世以来,急救人员在过去50年以相同方式挽救了无数生命: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胸部按压,令失去知觉的人苏醒过来。然而,最新数据表明,在抢救心搏停止患者时,仅靠胸部按压就与传统心肺复苏术一样有效,于是,美国心脏学会(AHA)决定对这种具有数十年历史的急救手段进行更新。

  心肺复苏术的新规定更加注重胸部按压,有时可以辅以口对口人工呼吸。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未经专业培训的人更适合实施胸部按压——即便是在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的帮助下,那些仅接受胸部按压的患者的存活几率同接受心肺复苏术的存活几率一样大。再加上需要心肺复苏术急救的患者当中只有30%接受了这种手段的处理——部分原因是未经专业培训的人不愿实施这种他们认为相当复杂的处理,美国心脏学会被迫对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指南做出修订。

  新的急救指南建议,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急救人员在内的所有救助者,将心肺复苏术的当前顺序颠倒过来,先进行30分钟的有力胸部按压,接着再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美国心脏学会专家称,针对那些心脏可能处于危险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使心脏再次跳动起来,而以胸部按压开始急救,则可能将心脏停止跳动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6.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梵帝雅打入市场11年,成为一颗全球性重磅炸弹后,现在它受到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药品限制的沉重打击。现在只有那些经过登记,保证知道服用这种药物可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的医生,才有权给患者开这种用来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药物。而且只有在患者尝试了所有其他治疗方法都不见效后,这些医生才能给他们开梵帝雅,患者也必须签字,表明自己清楚相关风险。

  据一些专家说,人们早就期待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做出这样的决定, 2007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这种药物可增加服用者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当时该局在梵帝雅的标签上第一次提出警告。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的一项政府评估显示,世界领先的制药业巨擘葛兰素史克公司在1999年梵帝雅打入市场后不久,就知道它可增加心脏病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名叫Actos的类似药物似乎不会给心脏带来相同风险,对那些感觉梵帝雅效果不错,但是在最新限令的影响下,很难买到该药的患者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7.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发作始于血管阻塞,因此,血液检测可以成为预测心脏问题的一种更理想方式。目前,检查心血管状况的最可靠方式就是血管造影。这是一种侵入式方式,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伸入大腿动脉血管。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23个为血白质合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利用这种方式检查与心脏病有关的血管阻塞情况的准确率高达83%。

  如果医生将这种血液检测与现有的心脏病发作风险诊断手段--包括胸疼症状和家族疾病史--结合在一起,确定患者属于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人群的准确率将比单纯使用传统手段提高16%。期待血检本身能够预测心脏病发作还不切实际,至少目前如此,但对于那些高危患者来说,它可以充当一个早期预警信号。也许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这些患者便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

  8.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对选择通过试管受精要小宝宝的夫妇来说,这种方法的成功概率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即使在最佳环境下,通过这一程序安全降生小宝宝的概率也仅为30%。不过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传出喜讯,他们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挑选出最强壮的晶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产下小宝宝的概率。

  科学家通过拍摄受精后前几个小时的晶胚活动情况,可以确定一个晶胚是否能继续发育下去和存活好几天,而不是死掉。确保得出正确结论的其他标准包括:晶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用的时间,以及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行这种分裂。下一步是对这种以视频录像为基础的评估进行试管受精临床试验,确定这一分析结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宝宝的概率。

  9.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成功培育人造卵巢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科学家今年报告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人造卵巢,将来有一天可让人类卵子在体外发育成熟,这对于那些不孕不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布朗大学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将患者捐赠的三个初生卵细胞培育成与卵巢相似的三维组织结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这几种细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样相互作用,用于各种用途和目的,研究人员甚至成功将人类卵子从最初阶段培育成发育完全的形式。

  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帮助人工受精(IVF)领域的技术人员提高成功率。目前,当女性为某个人工受精治疗周期捐赠卵子时,她们提供了各种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发育越不成熟的卵子 受精变成胚胎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使不成熟的卵子发育完全,那么这就能帮助每个人工受精治疗周期在令患者怀孕并最终产子的过程上更加有效。此外,人造卵巢或许还能帮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这样的患者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让她们利用人工受精技术拥有自己的宝宝。

  10.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

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

  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是未来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道路上,科学家正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可以使用皮肤细胞培育,完全无需使用胚胎--过程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克服了一个重要障碍,能够将这种技术安全地应用于人类患者。

  直到现在,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仍需将皮肤细胞暴露在两种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环境下,而后通过“编程”使其进入类似胚胎的状态。现在,波士顿的科学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种被称之为“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在培育iPS细胞方面,这项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科学家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使用干细胞充当新健康细胞的来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坏的细胞。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过程中,上演这一新发现的波士顿科学家无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孝文)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时代周刊2010十大医学突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