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40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7-30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中国黑客18年
中国黑客18年
2014中国黑客榜
2014中国黑客榜
黑客微百科
黑客微百科
《通天神偷》(Sneakers)
《通天神偷》(Sneakers)
黑客定义
黑客定义
科技史上臭名昭著的13大罪犯
科技史上臭名昭著的13大罪犯
泄密者大盘点
泄密者大盘点
盘点泄密者结局
盘点泄密者结局
让美国国安局不安的11部电影
让美国国安局不安的11部电影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说黑客简史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图说黑客简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黑客的早期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研制出“分时系统”,学生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终端。不久后,MIT学生中出现了大批狂热的电脑迷,他们称自己为“黑客”(Hacker),即“肢解者”和“捣毁者”,意味着他们要彻底“肢解”和“捣毁”大型主机的控制。

wpe2.gif (65619 字节)

1961年,拉塞尔等三位大学生,在PDP-1上编制出第一个游戏程序“空间大战”。其他学生也编制出更多更“酷”的玩艺,例如象棋程序、在分时系统网络里给别人留言的软件等等。MIT的“黑客”属于第一代,他们开发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

wpe4.jpg (8276 字节) 
 60年代中期,起源于MIT的“黑客文化”开始弥散到美国其他校园,逐渐向商业渗透,黑客们进入或建立电脑公司。他们中最著名的有贝尔实验室的邓尼斯·里奇和肯·汤姆森,他俩在小型电脑PDP-11/20编写出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推动了工作站电脑和网络的成长.

MIT的理查德·斯德尔曼后来发起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成为国际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都是第二代“黑客”的代表人物。 墨者资讯www.cnmoker.org

wpe6.jpg (13205 字节) wpe8.jpg (16860 字节)

1975年,爱德华·罗伯茨发明第一台微型电脑“牛郎星”。美国很快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在汽车库里组装微电脑的热潮,并组织了一个“家庭酿造电脑俱乐部”,相互交流组装电脑的经验。以“家酿电脑俱乐部”为代表的“黑客”属于第三代,他们发动了一场个人电脑的革命。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创办了苹果和微软公司,后来都成了重量级的IT企业。

wpeA.jpg (10434 字节)

新一代“黑客”伴随着“嬉皮士运动”出现。艾比·霍夫曼是这代黑客的“始作俑者”。霍夫曼制造了许多恶作剧,常常以反对越战和迷幻药为题。1967年10月,他领导了一次反战示威,号召黑客们去“抬起五角大楼”。他还创办了一份地下技术杂志TAP,告诉嬉皮士黑客如何在现存的体制下谋生,并大量介绍电话偷窃技术。 本文来自墨者资讯

wpeC.jpg (7488 字节)

从70年代起,新一代黑客已经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1970年,约翰·达帕尔发现“嘎吱船长”牌麦圈盒里的口哨玩具,吹出的哨音可以开启电话系统,从而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他在黑客圈子里被叫做“嘎吱船长”,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苹果公司乔布斯和沃兹奈克也制作过一种“蓝盒子”,成功侵入了电话系统。 本文来自墨者资讯

wpeE.gif (43778 字节) wpe10.jpg (10743 字节)

1982年,年仅15岁的凯文·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这是首次发现的从外部侵袭的网络事件。他后来连续进入到美国多家大公司的电脑网络,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1994年,他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攻击,将整个互联网置于危险的境地。米特尼克曾多次入狱,指控他偷窃了数以千计的文件以及非法使用2万多个信用卡。他是著名的“世界头号黑客”,

wpe12.jpg (14754 字节)

80年代初,计算机地下组织开始形成,出现了早期的计算机窃贼。1984年,德国汉堡出现了一个名叫“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CC),其成员竟然通过网络将10万美元从汉堡储蓄银行转到CCC账号上。1987年,CCC的成员攻入了美国宇航局的SPAN网络。 本文来自墨者资讯

wpe14.jpg (21228 字节)

1984年,美国黑客戈德斯坦创办著名的黑客杂志2600:The Hacker Quarterly;10年后,这份杂志已有可观的发行量,1995年达到了2万册。

wpe16.jpg (6381 字节)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23岁学生罗伯特·莫里斯,向互联网络释放了“蠕虫病毒”,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系统同时出现了故障,至少有6200台受到波及,约占当时互联网络电脑总数的10%以上,用户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亿美元,造成了美国高技术史上空前规模的灾难事件。

wpe18.jpg (9699 字节)

1995年,俄罗斯黑客列文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旗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0万美元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党控制的账户。 

wpe1A.jpg (4159 字节) 
1999年3月,美国黑客戴维·史密斯制造了“梅利莎”病毒,通过因特网在全球传染数百万台计算机和数万台服务器。

  wpe1F.jpg (7475 字节)

2000年2月,全世界黑客们联手发动了一场“黑客战争”,把整个网络搅了个天翻地覆。神通广大的神秘黑客,接连袭击了因特网最热门的八大网站,包括亚马逊、Yahoo和微软,造成这些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FBI仅发现一个名为“黑手党男孩”的黑客参与了袭击事件,对他提出的56项指控只与其中几个被“黑”网站有关,估计造成了达17亿美元的损失。

2000年5月,菲律宾学生奥内尔·古兹曼炮制出“爱虫”病毒,因电脑瘫痪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全世界反黑客、反病毒的斗争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美联社》:黑客简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60年代前

只有一些大学有体积巨大的计算机。像麻省理工学院的人造智能实验室,才开始成为黑客的瘟床。当时,‘黑客’是一个褒义词,它指那些对计算机非常娴熟的人,他们能在设定的程序里添加自己的程序。

1983年

  首次捉获黑客。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从密尔沃基市捉获了6名10多岁的黑客。当地的地区代码为414,故称此事为‘414S’。那帮黑客被指控入侵了60台电脑。入侵的电脑小到斯洛恩.凯特灵(Sloan-Kettering)纪念馆的癌症中心的计算机,大至美国的国家试验室。一个黑客因为认罪表现较好,免除惩罚,其余5位则受到监禁。

1984年

  Eric Corley(艾瑞克.科勒)利用黑客技术进行(Emmanuel Goldstein以马利)聚会,他每一季度对纽约去一次,很快那里成了黑客们交换信息的场所。

1985年

  地下新闻记者"Taran King(塔朗皇帝)" 和 "Knight Lightning(闪电骑士)"在路伊期市创办了 Phrack电子杂志。并在杂志上提供电脑黑客的信息。

1987年

  17岁掇学在家的Herbert Zinn(荷伯特.热恩),被当局称为“影子鹰”承认他曾攻击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电脑,并进入了系统内。当局说这个10多岁的孩子,在其芝加哥的寝室里能过卧室的电脑为一空计算机公司打工。他称进入了AT&T的内部操作系统,并进入了公司的中心交换系统。Zinn成为美国的第一个电脑欺诈和滥用法案的牺牲品。后来该法案进行了扩充,并把盗用他人密码的行为视为有罪。他是在电子留言板上留言,并称他已经攻入了AT&T电脑后被捕的。

1988年

  拉勒尔大学的22岁毕业生Robert Morris(罗伯行.摩瑞斯)在互联网放了一个‘虫子’程序,该程序是他写来显示unix系统的安全漏洞用的。那‘虫子’通过互联网入侵其它的电脑,并进行自我复制。‘虫子’通过互联网迅速进行扩散,入侵了6000多个系统。约占当时互联网的1/10的系统,最终因阻塞了互联网而使得整个互联网瘫痪。之后不久, Morris被逮捕归案。据专家称,因为他的‘发明创造’,便利全世界损失约1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他被判监禁5年及25万美元的罚款。但后来他被监禁了3年,并做了400小时的社区服务及1万美元的罚款。

  当时美国国防部服务与保密程度不军事网络及空军网络相连--那就是当时早期的互联网。这场‘虫子’灾难过后,人? 现至少一个军事电脑网络受到了黑客的攻击。

  1989年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系统管理员Clifford Stoll(斯托尔)经过艰苦的追踪,最后发现了德国的5个电脑间谍。这些间谍入侵了美国政府的网络系统及大学的网络。他们被电脑间谍罪被警方逮捕。其中三名间谍被指控从这些网络系统中偷取了信息及软件,并把他们所偷取的信息及软件卖给了当时苏联的KGB(克格勃),他们承认了犯罪事实,并被处以监禁。实际上,他们一人也未受到监禁。后来Stoll还把他追踪这些黑客的行动写成一本名为"The Cuckoos Egg"(《布谷鸟蛋》)的书,那书当时是最畅销的书。

  1989年

  Kevin Mitnick(凯文.米特尼克)承认从DEC处偷取了软件,还从MCI处偷了长途代码。他成了违反新法、入侵州际网络并有犯罪企图的人,也是受新法判处的第一人。他受到了一年的监禁。并被禁止使用电脑及与其他的电脑黑客见面。  

?1990年

‘世界末日’组织的4名成员被捕。他们居住在美国南部。逮捕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窃取了南部贝尔公司的911紧急电话的技术资料。贝尔公司后来指控他们“有可能使用这些信息,造成混乱或停止在美国的911服务。”公司说这些黑客也窃取该公司电脑网络的注册号、密码及联系地址。并称:公司花了300万 美元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以便阻止黑客的攻击。其中三名黑客被判有罪,并被处以14-21个月的监禁,个归还南部贝尔公司23.3万美元。

  1990年

 特情处开发了Sundevil软件以便追踪黑客。这些机构在14个城市查获了一批电脑设备。

  1991年

  Justin Tanner Petersen因拥有一辆偷来的轿车而被美国警方在达拉斯逮捕。警方在搜捕中发现了一些电脑文件。从而警方指控他入侵了RTRW电脑系统。他认罪后,他被FBI及特情处效力,并协助进行电脑调查。据报道,他曾协助警方调查Mitnick案,并于1993年突然失踪。1994年他重出江湖,与Kevin Poulsen一道主持一家电台的节目。

  1991年

 在海湾战争时,美国统计署发现一名荷兰籍的10多岁少年入侵了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系统。并修改及复制了一些未保密的、与指控战争非常敏感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军事人员、将要向波斯湾派遣的军队设备的数量及开发的重要武器系统。

  1992年

 Masters of Deception(诈骗大师)组织的5名成员,他们都居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共及皇后区。他们入侵了AT&T、美国银行、TRW及美国国家安全署及其它的一些机构。调查人员使用窃听装置,去了解黑客。只有一个名为Mark Abene的黑客被判了一年的监禁,其他的人只被判了6个月的监禁。

  1993年

 Kevin Poulsen(凯文.鲍尔森)被指控通过互联网控制了洛杉矶的三家电台里的竞猜节目。该节目是向打进电话的、中奖的听众提供奖品。他们至少获得了两辆保时捷轿车及里2万美元的现金及两张去夏威夷的机票。Poulsen,为了逃避美国联邦通讯局及联邦计算机署的指责,逃之夭夭。但他仍被指控与其他的两位黑客Ronald Mark Austin(奥斯汀)和Justin Tanner Peterson(彼特森)一道,控制了电台的电话线,他们只允许他们的电话能打进去,阻止其他的打进电话,从而获得了最高额的‘奖品’。

  1994年

 两名名为"Data Stream(数据流)" 及 "Kuji 黑客,闯入了格里菲思的空军基地及其它数百个系统。包括NASA及韩国原子研究学院的电脑系统。通过电脑警察的数月追踪,英格兰的侦探逮捕了名为"Data Stream(数据流)的黑客。这名英国黑客只有16岁。当被逮捕时,他被吓得大哭。另一名为"Kuji"的黑客从未找到。

  1994年 

英国《独立报》报道了英国电信的一位临时工,轻易获取了包括英国女王、梅杰首相及绝密的M15处的一些机构的保密电话,并把这些号码公布在网上。后来报道称:该员工曾在电信公司干过,并偷取了这些号码。

  1994年 

黑客们大规模地攻击安全专家Tsutomu Shimomura(西蒙穆拉)在圣地哥超级电脑中心的电脑,该中心贮存有复杂的计算机安全软件。Tsutomu Shimomura亲自出马,并跟踪了黑客Kevin Mitnick,他被怀疑参与了这次攻击。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computer_security_hacker_history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图说黑客简史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