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565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7-02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范内瓦·布什
范内瓦·布什
山内溥
山内溥
瑞·米尔顿·杜比
瑞·米尔顿·杜比
刘易斯·科恩菲尔德
刘易斯·科恩菲尔德
BOSE博士
BOSE博士
朱利亚斯·布兰克
朱利亚斯·布兰克
菲罗·范斯沃斯
菲罗·范斯沃斯
埃尔玛·加德诺·法恩斯沃斯
埃尔玛·加德诺·法恩斯沃斯
大卫·华尔兹
大卫·华尔兹
杰克·特拉梅尔
杰克·特拉梅尔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曼弗雷德·冯·阿登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曼弗雷德·冯·阿登(Manfred von Ardenne),也译为曼弗里德·冯·阿德内和曼弗雷德·冯·阿登纳。

70多年前,德国应用物理学家Manfred von Ardenne的技术实现了电视转播。1930年Loewe公司的研发人员曼弗里德·冯·阿德内(Manfred von Ardenne)发明了全电子电视转播技术。
Manfred von Ardenne (January 20, 1907 in Hamburg - May 26, 1997 in Dresden) was a German research and applied physicist and inventor. He took out approximately 600 patents in fields includ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dical technology, nuclear technology, plasma physics, and radio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From 1928 to 1945, he directed his private research laboratory Forschungslaboratorium für Elektronenphysik. For ten years after World War II, he worked in the Soviet Union on their atomic bomb project and was awarded a Stalin Prize. Upon his return to Germany, he started another private laboratory, Forschungsinstitut Manfred von Ardenne.
目录

[显示全部]

Manfred Von Ardenne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Ardenne in 1930. 
Born January 20, 1907
Hamburg, Germany 
Died May 26, 1997 (aged 90)
Dresden, Germany
 
Residence Dresden, Germany 
Citizenship Germany 
Nationality German 
Fields Applied Physics 
Institutions Soviet atomic bomb project
TU Dresden 
Known for Soviet atomic bomb project
electron microscopy
isotope separation
cathode-ray tube 
Influenced Siegmund Loewe 
Notable awards Stalin Prize (1947, 1953)
National Prize of East Germany
Lenin Medal (1970)
Colani Design France Prize (1993) 

曼弗雷德·冯·阿登纳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19071907年1月20日生于汉堡,是一个普鲁士军官家庭的长子1923第一个专利“音质选择的方法”1926与LOEWE广播共同发展三级管电阻广播接收器1928在Berlin-Lichterfelde建立电子物理实验室1931曼弗雷德·冯·阿登纳在柏林无线电广播展览会上介绍自己研制的电子式电视机1934发明并推动电子-光学图像转换器的发展1937制成第一台扫描电子式显微镜1939发展立体影像的通用电子显微镜1941因参与雷达技术的应用研究荣获莱布尼茨银质奖章
Originalaufnahme von Manfred von Ardenne
19421 MeV范德格拉夫中子发生器研制成功1943制造60吨磁铁的回旋加速器1945针对环形曲面磁场和等离子源的锂同位素分离器进行最终阶段的发展1945/55委派到苏联Suchumi工作,参加苏联的核武器研制项目1948发明和发展双等离子体离子源1953完成质谱仪的研制,该质谱仪具有双聚焦和离子图像转换器功能1955在德累斯顿建立曼弗雷德·冯·阿登纳研究所,它后来成为民主德国时期最著名的研究所,拥有员工512名1957发展可吞入的肠道发送器,它可显示胃肠器官的压力值和PH值1959发明多室的电子束熔炉1963研制发展高压电弧的精密等离子束喷枪1970多步骤癌症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1972发明多步骤氧气治疗方法19788千瓦Selectotherm两阶段高热治疗仪的研制、优化和验证1979开始实施不同的医疗委托项目1991冯·阿登纳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其前身是曼弗雷德·冯·阿登纳研究所19971997年5月26日去世,终年91岁

冯·阿登纳公司历史上的里程碑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1年,冯·阿登纳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其前身是位于德累斯顿的曼弗雷德·冯·阿登纳研究所。该研究所为私人公司,由曼弗雷德·冯·阿登纳于1955年创立,至1990年东西德合并时该研究所已拥有500名职员。

如今,冯·阿登纳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是电子束、等离子技术及相关设备卓越的供应商之一。

1928-1945 冯·阿登纳电子物理试验室,柏林1928 多体系电子管式无线电接收器1931 第一台采用飞点扫描器的电子式电视机1934 用于夜视装备的电子-光学图像转换器1937 第一台扫描电子式显微镜(REM)1939 高分辨率立体影像的通用电子显微镜1943 60吨磁铁的离子回旋加速器1943 具有环形曲面磁场和等离子源的锂同位素离析1945-1955 工业同位素分离研究所,Suchumi/苏联1948 用于同位素磁分离的双等离子体离子源1953 双聚焦质谱仪1955-1990 曼弗雷德·冯·阿登纳研究所,德累斯顿 
1959 60千瓦多室电子束熔炉(EMO)1963 精密的等离子束喷枪1964 1200千瓦电子束熔炉用于钢铁架,德国1965 可编程的电子电路微观结构1966 具有环形曲面磁场的离子吸气泵1967 第一条空气—空气金属带镀膜机1969 自动定位的电子束焊接1970 微电子混合电路的生产工程1972 建筑玻璃分批式镀膜机1973 引入直流磁控溅射工艺1974 电容器薄膜的真空镀膜工艺1976 用于卫星装置的高密度磁存储器1978 金属切割工具的氮化钛膜层1979 用于核电站燃料元件的电子束焊接1980 热压金属箔的真空镀膜1981 具有内在绝缘体和可变阳极的高性能电子束枪1982 包装的真空镀膜1983 用于彩色和半透明镜面的水平溅射镀膜生产线1984 采用电子束实现势垒退火1985 具有柱状旋转靶的直流磁控管1986 交流双磁控管1987 电子束对谷粒细胞的刻蚀1988 无溶剂漆表面的电子束聚合反应1989 第一条立式建筑玻璃溅射镀膜生产线1990 平板玻璃的立式溅射镀膜生产线1991 冯·阿登纳真空技术有限公司1992 分批式金属带镀膜机MB 3001993 平面式双磁控管DM 35001994 第一台空气—空气铝带镀膜机ALBA 125 1995 可变阳极的高性能电子束枪1996 第一条建筑玻璃水平溅射镀膜机生产线GC 321H 1997 多功能集群系统CS 430S1998 第一台用于燃气轮机刀片和叶片的电子束陶瓷镀膜机1999 第一台用于光学膜系统的卷绕镀膜机FOBA 21502000 第一台用于显示器的立式溅射镀膜机GC 175V/C 2001 用于铝带的空气-空气镀膜机ALBA 125S 2002 第一条铜铟硒水平溅射镀膜机GC 120H2003 具有旋转靶的双磁控管RDM 3500 2004 第一条碲化镉水平溅射镀膜机GC 120H2005 荣获“TOP 100”年度创新企业奖2006 在Schwäbisch Hall的铜铟硒光伏镀膜项目2007 完成在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碲化镉(CdTe)光伏镀膜项目2008 马来西亚Kulim光伏项目,年产量500兆瓦

《希特勒的原子弹》第54节:二、其他研究群体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克斯·冯·劳厄发现,弗里德里希·豪特曼斯似乎是在曼弗雷德·冯·阿登(Manfred von Ardenne)的研究实验室开始履行一项"为战争而被委以的重任"。豪特曼斯捉刀代笔替冯·阿登撰写的那些研究报告,大概是陆军军械局开始对这名与众不同的非凡男人感兴趣的原因。不管--或是恰恰--因为他过去的背景经历,在1941年间,豪特曼斯和库尔特·迪布纳一起被派往乌克兰,此行之重要目标地是坐落于哈尔科夫市的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Ukrainian Physical-Technical Institute),那是豪特曼斯在1935~1937年间曾工作过的地方。

  后来,许多与豪特曼斯相识熟悉的人都将他视为一个"合作者" 49。弗里德里希·豪特曼斯想要说服他的俄国同僚为德国的军火工业而合作吗?这种事似乎已经在计划之中,但是在1942年春天的时候,鉴于对国家安全的维护,责任感颇强的当局拒绝俄国科学家介入德国有关战争的研究领域。50完全抛开政治环境不谈,豪特曼斯此行还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目的,就是希望对他的朋友康斯坦丁·施特帕(Konstantin Schteppa)的家庭提供帮助,他们曾经在苏联监狱中共度患难时光。自从1942年5月起,豪特曼斯成为帝国物理-技术学会一名"临时签约"性质的科学雇员,此后他又与德国海军达成了"工作契约"。

  第三位进入海军服务的科学家是讲师奥托·哈克塞尔。1933年,哈克塞尔在蒂宾根(Tbingen)取得博士资格,跟随他的老师汉斯·盖格在柏林工科大学做助教,其间于1936年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在盖格安排下,哈克塞尔得到了一个特殊的职位,使得他从一开始就被允诺在核反应领域自己主持工作,并且对轻元素核谱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一个随后产生的具有整体意义上的特别重要领域。

  哈克塞尔早先曾是冲锋队辅助组织"童子冲锋队"成员,1937年又成为一名纳粹党党员。战争开始后,因为参与"铀俱乐部"的研究工作,哈克塞尔被免除军队服役。据说,他日后所递交的关于"铀项目"研究工作报告的内容,被认为带有怀疑论的倾向。

  哈克塞尔日后陈述,他曾提出过一项关于"原子炸弹"计划的建议,其中推论德国将早于敌方造出这种武器。但是,除了想获得柏林工科大学物理研究所研究资源的单纯期望之外,哈克塞尔并没有去想将自己的推论变成可能发生的现实。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在1942年以前,奥托·哈克塞尔与赫尔穆特·福尔茨、恩斯特·斯图尔林格尔(Ernst Stuhlinger)共同合作,已经为"铀俱乐部"撰写了关于核反应堆可适用原料问题的重要研究意见。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为海军军械局工作。1943年初,哈克塞尔正式"应征"加入海军从事研究,据他自己称,他是"派驻海军的物理学家",51 从那时起,哈克塞尔的身份就如同是海军军械局与"铀俱乐部"领导人之间的联络员。另外,他还受莱茵海军少将委任,与一个由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特别是爆炸物专家组成的小组,建立了有关科学研究事务的磋商机制。

电子显微镜发展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般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波之波长其解析力之极限约为0.2 mm,无法满足人类永无止境探索欲望,因而才有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一致。主要差别是以电磁波取代光波,以电磁透镜取代光学透镜。电子显微镜的理论起源于1920年代de Broglie首先发表之物质波理论,电磁波之特性与光波极为类似,但波长很短,当加速电压为 50 kV时波长约为0.0535 nm。第一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 TEM)由德国物理学家KnollRuska1933年发明,而第一部商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则由德国的Siemens公司于1939年生产。 

        扫瞄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 SEM)的历史说起来和TEM相去不远。德国物理学家MaxKnollTEM的创始者)在1935年就提出并且尝试制造扫瞄式电子显微镜。但是因为没用聚光透镜来会聚电子束,所以解像力只有100 mm 

        三年后,德国科学家Manfredvon Ardenne设计出比较精密的仪器,可以将电子束会聚到10 nm的直径。1942年,美国电讯公司(RCA)造出解像力50 nm的扫瞄式电子显微镜。早期SEM的两个主要缺点在于内部电磁透镜的结构以及电子收集系统未臻理想,可惜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 

        到了1946年,Brachet才提出SEM的解像力应可达到10 nm的原理。1948年剑桥大学工程实验室在Charles W. Oatley的指导下,致力于SEM的研究,他的学生Dennis McMullan1953年设计出今日所使用的SEM的雏型。此后继续研究发展,终于在1965年由英国剑桥仪器公司(CambridgeInstrument Inc.)推出解像力25 nm的扫瞄式电子显微镜。 

        现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可达到1 nm以下,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科学研究的领域提升至奈米的世界,可说是20世纪科学界、生物界、及医学界最重要的一种发明,也使Ruska1986年得到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 aerzteblatt.de - Krebsforschung: Scheitern eines innovativen Ansatzes
  • Experimental OncologyTo the 100 Birthday of M. von Ardenne
  • Frontal21 Interview - Der Historiker Dr. Rainer Karlsch über den Atomphysiker Ardenne
  • Literatur von und über Manfred von Ardenne im Katalog der Deutschen Nationalbibliothek
  • MDR Figaro - Zum 100. Geburtstag von Manfred von Ardenne
  • Oleynikov, Pavel V. German Scientists in the Soviet Atomic Project,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ume 7, Number 2, 1 – 30 (2000).
  • sachen.de - Zur Ehrung von Manfred von Ardenne
  • Von Ardenne –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 Von Ardenne - Dieter Wunderlich
  • Von Ardenne – Journal of Microscopy
  • von Ardenne – Sächsische Biografie
  • Von Ardenne – Von Ardenne Corporate Website
  •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vonardenne.biz/content/chs/16.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nfred_von_Ardenne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曼弗雷德·冯·阿登 曼弗雷德·冯·阿登纳 Manfred von Ardenne 曼弗里德·冯·阿德内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曼弗雷德·冯·阿登纳,Manfred von Ardenne,曼弗里德·冯·阿德内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