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09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5-15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页岩气革命
页岩气革命
移动应用程序节能
移动应用程序节能
德国绿色能源计划
德国绿色能源计划
绿色大跃进
绿色大跃进
有机生命体概念车美图
有机生命体概念车美图
MIT节能减排
MIT节能减排
碳市场十字路口
碳市场十字路口
电动汽车时代
电动汽车时代
最大能源消费国
最大能源消费国
碳时代的世界秩序
碳时代的世界秩序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国绿色发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所谓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为因素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1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排的第一大历史责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第二大历史责任。并且根据最新估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第一大国。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中国也已经面临来自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实际上本文需要指出的很重要一点是,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出于对国际压力的反应,而是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现在提出的绿色发展,这体现了中国人发展理念的创新,甚至也可以说是对世界的发展理念的贡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又是一个契机,中国需要把握住这次发动甚至领导绿色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
  一方面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将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称之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那么这次绿色工业革命和前几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之前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在经济总产出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而绿色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工业或者经济总产出提高的同时碳排放下降,甚至是脱钩。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包括核能的使用。
  回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在一次发动绿色工业革命的前沿时刻。我们要成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创新者和驱动者,这就是我们肩负的一个任务。而且这样一个深刻的理念应该被清晰地提出来并传递给社会。
  回顾1750年以来全球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世界上至少已经形成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是英国领导的蒸汽机革命,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启动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化、现代化。而中国恰恰在这个时期沉溺于清王朝盛世中,而且的确这也正是中国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失去了第一次向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型的机会。
  第二次是美国领导的铁路革命、钢铁革命、电力革命以及化石能源(石油)革命。但是这也促进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是大规模的排放。中国同样也在这场革命中失去了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这场革命过程中,其实中国一开始是落伍者、边缘化者(Marginalized)。也正是在这场革命日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意识到了世界新技术的革命,并且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才使得我们抓住了最后的机会。由此我国开始从落伍者变成了追赶者,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边缘化者很快成为了积极采用者、进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用户国、生产国和出口国。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国。
  以上就是我们看到的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的不同表现。另外如果从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角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过程,如表1所示。在182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初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发展的顶峰。此时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近1/3,达到了32.9%,而此时英国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5.81%。到了1870年,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GDP占世界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1%,而中国则迅速下降到了17.2%。之后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开始迅速崛起。1870年美国的GDP相当于中国的大约一半,而到了1950年已经相当于中国的6倍。并且1950年的时候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降至历史的最低点,仅有4.5%。而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主动应对现代化的挑战并积极地追赶,于是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也从1980年的5.2%迅速上升到了2006年的16.78%,也迅速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
  这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浩浩荡荡的潮流。当世界潮流来临之前或者是来临之中,我们必须要对外开放,积极地迎接并参与。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更是如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体制和观念,而这一次我们实际上是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来主动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次绿色革命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即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不随之增加。具体来说,绿色革命也伴随着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业、绿色消费以及绿色住宅,等等。因此尽管目前中国因气候变化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挑战,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因此实际上历史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犯过去那样的错误,未来更不允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进则退,甚至进慢了也是退。我们现在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这就是现在的全球背景,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二、中国发展模式转变
  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需要去主动减排。实际上这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而不只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这也涉及中国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化?过去总是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盲目地追求发展还会产生发展悖论。这就需要认识清楚什么是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首先也需要讨论一下中国的自然国情。
  ()中国的自然国情
  我们对于中国自然国情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具备的。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一次对中国的灾害国情做了一个描述,作者本人也参与了。当时的提法就是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影响损失巨大的国家。这是当时我国科学家的共识,但还不是社会共识,更不是政治共识。
  当我们受到了自然界的严重惩罚之后,这个共识才逐渐形成。在我国受到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之后,我们才形成了对自然灾害国情的政治共识。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谈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重新认识中国的自然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其实当胡锦涛讲这句话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建国快60年了。这段话并不是在新中国建国时1949年由毛泽东提出的,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灾人口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们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
  另外从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来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粮食减产是380万吨,相当于当时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1%。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直接粮食减产就达到了3 290万吨,相当于同时期年均粮食总产量的7.0%,因此我们可以视自然灾害为当前对粮食和农业的最大威胁。
  再从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已经是相当高了。后来由于我国GDP规模迅速增大,所以这个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损失的绝对数还是在大幅度上升。例如,仅2008年的南方雪灾就造成了1 56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上的GDP越来越多,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也在提高,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此外,灾害经济损失占当年新增GDP的比例同样也很高。作者本人曾经直接参与了国家综合减灾防灾十一五规划,里面规定得很清楚,要求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要小于1.5%,但是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
  另外,以上列出的损失指的只是直接经济损失,并没有包含人员的伤亡数。实际上人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此我们也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有两个明显减少,第一是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明显减少,第二就是人员的伤亡数要明显减少。
  ()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首次明确提出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回溯一下从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是先成功后逆转。如表2所示。在九五时期(1996—2000年),尽管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国仍保持了8.63%的经济增长率,而且现在看来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一个数字。而这个时期一个很好的现象是我国实现了能源消费的低增长,只有年均1.10%,从而使得能源弹性系数非常低。这一时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的增长只有0.127个百分点,因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所脱钩。最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在下降,年平均下降2.8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九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得到了转变。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十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没有得到很好的强调,并且也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提出来。因此在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出现了急剧的增加。如表2右边一栏数据所示,从2001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与前一个阶段(1996—2000年)相比只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是资源代价和污染代价都是巨大的,例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就比前一阶段提高了8.3个百分点,达到9.4%。因此我们称之为高代价的高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净福利应该等于名义GDP减去各类损失,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国在这一阶段的高增长其实是得不偿失。
  中国目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针对十五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逆转,200510月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首次做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尖锐地批评了十五规划期间没实现节能减排,也没能很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份报告当时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十五规划期间的两个突出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单位GDP能耗上升,本届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定量指标,并且首次将其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通过法定程序在2006年由全国人大通过并正式开始实施。
  过去30多年我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取得这些经济成就很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了30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假如我们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则必须继续构筑新的国际和平环境,而这个国际和平环境本质上就已经需要中国能够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稳定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减排。这既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十二五规划时重要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三、2050:中国绿色现代化
  2050年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简单来说,就应该是绿色现代化。20多年前,也就是1987年的时候邓小平给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路线图,简称为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战略家,他的伟大性就体现在能够提出这样既有长期宏伟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精神的长期战略。当时邓小平就谈到,到本世纪末(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1]。这段话的重要含义在于,我国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专业化语言去描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家目标。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时邓小平同志是在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或专家给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和参考的情况下提出这些设想的!
  邓小平同志的这个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既有相当的务实主义,又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从他提出的前两步走设想来看,1987年我们提前实现了1990年的目标,1995年我们又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目标。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到2020年后不久我们将提前实现小平同志的2050年设想,实现人均GDP达到4 000美元的目标。因此我们作为后人就应该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的2050年发展战略赋以新的内涵。对此我们提出,应该进一步建设绿色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
  绿色中国的建设是我们在参与讨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时所涉及的。事实上绿色中国的建设不止是到2020年,而应该一直持续到2050年。那么,绿色现代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更好地理解绿色现代化?这就涉及前面所提到的中国不是要不要实现现代化,而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这一问题。因此,受到邓小平同志思路和方法的启发,我们也提出了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我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降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并提高服务业比重。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我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签署了联合国MDG目标(千年发展目标)。MDG就是到2015年使得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比例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可以说中国已经能够在2015年之前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对全球做出了减排承诺,可以预计中国也会提前实现上述那些减排目标。过去我们曾经对世界做出过重要的减贫贡献,而现在是需要中国对人类做出绿色贡献的时候了。
  四、十二五规划的定位:绿色发展机制
  随着十二五规划开始进入到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思考整个规划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并在2005年正式为国家发改委进行设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期间,气候变化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考虑的最大的限制因素和国内外制约条件。因此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成为国家核心发展目标和核心发展政策之一,这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并且还是重要的创新。我们提出来这一次十二五规划的创新性定位就应该是绿色发展规划
  那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如何凸显绿色发展规划?前面说过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开始脱钩,那么在十二五时期我们需要进一步淡化和缩小经济指标。根据对过去几个五年规划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中经济指标比例的一个显著变化。在19811985年的六五时期,也就是当我们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当时的五年规划中经济指标占了60%以上,非经济指标仅占不到40%。但是到了十一五规划,经济指标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21%,非经济指标包括节能减排等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将近80%。因此我们在十二五时期还会进一步缩小经济指标,并且强化和增加绿色发展指标,形成有助于激励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接下来可以看看我们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具体的指标和设计,如表3所示。这是在总结和研究了十一五规划,以及我们在20088月和2009年的2月两次对十一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一,首先我们必须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行节能的定量指标,即要求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下降20%
  第二,把原来作为次优先级指标上升为核心指标的包括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该比重应该由目前的9%2010年的10%提高到2015年的13%。这表示我们将提前实现202015%的目标。也就是说不用到2020年,在大约20162017年之前就能实现,而且这几年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态势。
  第三,比较重要的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在绝对量上减少10%
  第四,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这次等于是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减排指标。实际上假如我们能够完成前面的第一和第二条指标的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可以超过20%的。因为首先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0%,同时消耗的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又进一步上升,从而综合起来就能使得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超过20%。
  第五,就是森林覆盖率。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从18%提高到20%十二五期间我们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个百分点。
  以上是绿色发展的国家核心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优先的指标,如表4所示。包括在十二五时期林木蓄积量增加5亿立方米,清洁利用煤炭比例无论是发电还是煤炭直接燃烧要提高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特别是二级以上的城市提高5个百分点,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5%,绿色生态空间(定义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森林,第二是草场,第三是湿地,第四是水面面积)的比重要提高到57%以上。最后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总投资占GDP比重,争取从1.22%提高到2%以上,如果这方面能够采取重大措施的话,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绿色发展,或者使十二五规划成为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上述指标旨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并且利用了可测量、可评估、可比较的指标,从客观上衡量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十五十一五规划进行评估以及在参与十二五规划的设计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用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进行表征。
[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5-216.
 资料来源: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8-10-08)。
[
作者简介]  胡鞍钢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绿色发展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