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著名网页易用性专家。被誉为可用性测试鼻祖。
Jakob Nielson是尼尔森—诺曼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誉为“Web可用性方面的世界顶尖专家”。他的Alertbox专栏从1995年就开始在互联网上发布了(网站地址是:www.uselt.com)。Nielsen博士曾经是Sun 公司杰出的工程师。他写过很多书,包括畅销全球的《Designing Web Usability》一书。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Jakob Nielsen (born 1957 in Copenhagen, Denmark) is a leading web usability consultant. He holds a Ph.D.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rom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in Copenhagen. He is considered a foremost expert on usability.
Nielsen's earlier affiliations include Bellcore (now Telcordia Technologies)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and the IBM User Interface Institute at the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Sun Microsystems
From 1994 to 1998 he was a Sun Microsystems Distinguished Engineer. He was hired to make heavy-duty enterprise software easier to use, since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had been the focus of most of his projects at the phone company and IBM. But luckily the job definition of a Distinguished Engineer is "you're supposed to be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 in your field, so you figure out what would b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company for you to work on." Therefore, Dr. Nielsen ended up spending most of his time at Sun defining the emerging field of Web usability. He was the usability lead for several design rounds of Sun's website and intranet (SunWeb), including the original SunWeb design in 1994.
Current activities
Nielsen i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book series in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Nielsen continues to write a newsletter on web design matters and has published several books on the subject of web design. After his regular articles on his Web site about usability research attracted media attention, he subsequently co-founded usability consulting company Nielsen Norman Group with fellow usability expert Donald Norman.
Contributions
Nielsen founded the "discount usability engineering" movement for fast and cheap improvements of user interfaces and has invented several usability methods, including heuristic evaluation. He holds 79 United States patents, mainly on ways of making the Web easier to use.
Nielsen gave his name to Nielsen's Law, in which he stated that network connection speeds for high-end home users would increase 50% per year, or double every 21 months. As a corollary, he noted that as this growth rate is slower than the Moore's Law growth in processor power, user experience would remain bandwidth-bound.
Nielsen has also given his five quality components of Usability Goals, which are:
Learnability, Efficiency, Memorability, Errors (as in low error rate), Satisfaction.
书目一揽Bibliography编辑本段回目录
His published books include: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1990) (ISBN 0-12-518410-7)
Usability Engineering (1993) (ISBN 0-12-518406-9)
Designing Web Usability: The Practice of Simplicity (1999) (ISBN 1-56205-810-X)
Homepage Usability: 50 Websites Deconstructed (2001) (ISBN 0-7357-1102-X) (coauthor: Marie Tahir)
Prioritizing Web Usability (2006) (ISBN 0-321-35031-6) (coauthor: Hoa Loranger)
Eyetracking Web Usability (2008) (ISBN 0-321-49836-4) (coauthor: Kara Pernice)
Nielsen publishes a biweekly column, Alertbox ISSN 1548-5552, on current issues in usability. A list of Jakob Nielsen's research publications is maintained at Interaction-Design.org
如何让更多用户贡献内容-Jakob Nielsen和90-9-1规律编辑本段回目录
Putting people first数月前提出了一个1%规律,意思是:”如果一个群总共在线100人,那么将会有1个人新建内容,有10个人回应(评论或者修改补充),而剩下的89个人只是浏览而已。”
“if you get a group of 100 people online then one will create content, 10 will ‘interact’ with it (commenting or offering improvements) and the other 89 will just view it.”
Jakob Nielsen(可用性测试鼻祖)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数据调查,将之称为90-9-1规律:
There are about 1.1 billion Internet users, yet only 55 million users (5%) have weblogs according to Technorati. Worse, there are only 1.6 million postings per day; because some people post multiple times per day, only 0.1% of users post daily.
Blogs的用户参与悬殊更大,这个数字更接近于95-5-0.1。这意味着你搜集的用户反馈,评价永远只是那个1%用户给你的,偏差会有多大?95个人都认为你的网站糟糕的不屑于顾,但你只收到那1个用户发言说好!请继续!
如何改善这个悬殊,让潜水者浮出水面,积极参与内容贡献呢?Jakob Nielsen给出了他的建议:
发布操作更容易。Make it easier to contribute;
让参与者可参考其他用户(比如在Amazon买书的时候,它会告诉你买了这本书的用户还买了什么书)。Make participation a side effect of something else they’re doing (e.g. buying);
与其让用户从白纸开始创建内容,不如让他们从修改开始。Have users modify something, rather than create it from scratch;
奖励,但不要过分啊。Reward — but don’t over-reward — participants;
突出高质量的内容,鼓励那些奉献者。Promote quality contributors and contributions.
Jakob Nielsen关于网页、开源软件,3D界面和移动设备方面编辑本段回目录
用户友好 2008-08-13 09:40 阅读25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最近,著名的网站可用性专家Jakob Nielsen到澳大利亚访问,倡导进行良好的可用性的实践活动。我们正好赶上了Nielsen 关于网页,开放源代码软件,3D界面的未来和移动设备方面的一个报告。
问:你认为着手UI设计时最共同的问题是什么?
答:循环搜索是当前人们正在追寻的一个大问题。每个城市的人们都在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有多少人点击有偿搜索广告?”事实上,有偿搜索广告只占很小的百分比,但是仍然高于标题广告。更多的人们将会点击所谓的有机搜索结果。
问:你认为这是不是因为它伪装成搜索内容的缘故?
答:对,确实是这样。老实说,我认为花更多的钱来广告是没多大意义,用这种方式做广告可能更不值得,因为你没必要设计过多的点击次数,你需要用高投入来回报用户的点击。人们可以到你的产品市场上去点击。你没必要付钱给网上的常规浏览器或占小便宜的人。
问:Jacob Nielsen,你的声誉很多来自于你在在网站方面的研究。如果浏览器不如销售商(如微软)那样受关注了,它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答:我认为在基于因特网信息的这个概念上仍然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我们去做。它可能不会过多的基于技术,而是有关用户的需求。因为在搜索时,那总会形成一种需求。下一步就是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它会有更多的功能和特征。
问:根据Nielsen Norman Group的最新研究,很多小型网站的搜索功能很不健全。那开发商是该购买已经被试验证明了的搜索技术还是开发他们自己的呢?
答:如果他们受微软,Google,雅虎或任何一个批准,我就不会担心了,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比很多公司自己拥有的搜索引擎要好得多。这些搜索公司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数百的顶尖级的工程师来进行软件改进和升级,因此,你一个人能到和他们一样好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问:你认为像DotNetNuke这种运作令人满意的管理解决方法怎么样?在那里,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式样。
答:这是个好主意。这实际上是避免让每个人设计自己的网站因为他们在设计时经常会出错。这些模板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是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构造好的模板。同时他们还可以被再次使用并且工作良好。大多数企业网以这种方式运作而且都工作得很好。
问:在业界内有很多关于免费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天花乱坠的广告。和专用软件相比,你怎样从可用性的角度看评价开放源代码软件?
答:很差,我很遗憾地说。我认为原因是,某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专门领域比如IT系统管理员则对它更有偏见。但是针对普通用户的Linux和针对其他正常用户的开放源代码解决方案受到的评价特别低。
原因是人们开发开发源代码的动机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声望。开发者们都是为各自策划,他们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那些不寻常的家伙就喜欢个性——如果你能有独特的特征那就能赢得更多的名声和威望。对普通人来说,他们的这种特征越少越好,因为这样更容易被人所理解。
评估系统恰恰与用户所需要的以及开放源代码开发商想要实现的相反。只要他们像为他们自己一样为别人策划,那么这个系统就会运行良好。但是他们一开始尝试为普通人策划就被中断了。你不得不指定等级森严的项目管理制度,不得不做用户测试,也不得不写文档。没有哪个开发者喜欢写文档。
第二个问题是,当开放源代码转向一般工具时,他们就都倾向于“让我们实现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这种模式,于是他们就会选择克隆微软的Office。因为我们多年来都在批评微软抄袭苹果(Apple),所以现在我们批评开放源代码抄袭微软也很公平。问题是你不一定要超过它但是你总得做点新的东西。
问:这些工程都有很大的商业因素,你认为这会改变吗?
答:我可以肯定office工具会是这样。我们先撇开抄袭不管,应该会有一套新的高效率的软件出来。人们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开发这些软件。微软Office的真正问题除了它是微软的外,就是它是基于文件的办公室(Office)产品。结果是,应该研究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
在这个发展的新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备忘录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和企业网。因此在公司我们都是在一个合作的环境里通信的。他们取得了成功的一些领域是Wikis和一些blog软件,当然他们仍处于最原始阶段。但是你还是可以在某些领域如企业网上做一些基于这些 blog软件的更有趣的的东西。
问:许多下一代操作系统和界面如苹果的Mac OSX、Longhorn和Sun的工程镜子都有3D界面。你是如何看待3D界面的?
答:我觉得我们应该主要在二维上做设计。当然在有些情况下3D更适合,如在建筑业,工程学和医学上等等。但是我们用计算机处理的大多数东西更多的是面向信息的。只要我们还是用二维的电脑屏幕那么我们的信息都得用二维的方式来处理。
问:你认为在可用性这个领域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争论,特别是当谈到对某些用户的歧视的时候?
答:可能吧。尽管我是不赞成这样的。我更喜欢公司这样说:“我们将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想要为那些客户服务。 ”如果客户们到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歧视,而唯独你却对他们很好,他们就会喜欢你,而成为你忠实的顾客。但是大多数公司好像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很可能会有更多的争议。
问:在移动设备的世界,在移动应用方面,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历史正在重演,就像我们在网站刚出来时那样对待它一样?
答:可能不会。每次我们转到一个新技术就会发现它被误用了,公司没有意识到特殊用户的局限性,就用这种新技术开发产品。我们发现WAP就是这样的,而且可悲的是,我认为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可用性领域的一个下降趋势就是人们只有在被烧伤了后才会关心它。
问:在你最近的一篇论文里,你预测了将来30年计算机业的发展情况。你预言软件将会避免受到社会工程学的伤害。你认为软件怎样才能避免呢?
答:我知道为什么把它归入到我对未来30年的预言里。但是我认为这很有必要。我们不得不寻求一条帮助人们防备社会工程的道路。当然这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问:最后,如果要你给开发者们一条建议,你会建议什么呢?
答:关注用户,向用户学习。不管你准备做什么,一定要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最终用户,看他们用这些软件干什么。
Jakob Nielsen论网站界面 编辑本段回目录
Jakob Nielsen 这个名字几乎就是软件易用性设计和测试的同义词。他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以及Sun公司的大量资金,创建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声誉。所以他一说话,听的人必然很多。
Nielsen 总是强调,我们并不知道访客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说:“大多数网站的设计师有个错误的想法,以为每个人都是从主页进入网站的。但是人们会用搜索引擎、朋友和同事提供的书签,以及别的网页提供的链接来直接跳到特定网页。这意味着你不能保证他们看过网站的主页。如果在要让每个人都看到主页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Nielsen 就已经参与软件用户界面和基于超文本的用户界面设计了。Nielsen 回忆说:“我读过Ted Nelson 的早期著作,得到很大的启发。”
Nielsen 研究超文本用户界面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知道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何等重要。例如,如果有人只是简单地说,只要没有更好的办法,一般都应采用一种分层次的结构,那么Nielsen 就不同意。“如果网站相当大的话,你就不愿意在每个层次。每个网页上都提供网站的全貌。因为那样的话,访客要花时间才能弄清全貌。但是,他也指出:“也不应当只给他们看一个层次。我们需要让用户知道每一层的下面大概都有什么东西,但是不必给他们展示这些东西的全部。”他认为Yahoo 网站就掌握得很好,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Nielsen 认为,在设计网站的导航方面遇到的有些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为目前流行浏览器设计的导航功能较弱。他指出:“例如,就没有一个标准的按钮,让用户可以向上挪一个层次。如果(浏览器)有这种东西的话,我们设计网站的时候就不必在客户端显示区域内加入那么多细节了。”
窍门1:
用真实用户测试网站测试是易用性研究的灵魂所在。如果你想要让测试结果准确,请寻找一些你们的目标用户,而非同事、设计参与人员或有投资关系的人来测试。在他们用网站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作笔记,但是不要说话。网页上那个蓝色大按钮也许对你来说很明显,但是如果他们不点击的话,不要问为什么,至少在测试结束前不要问。另一种测试方法就是分析网站的日志文件。试试研究一下访客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怎么进入你的网站的,以及他们离开的时候去哪里了。这并非易事,而且标准日志文件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以供分析。但是,只要认真去试了,肯定大大有助于你理解访客们如何使用网站。
窍门2:
建立一个信息结构在一个散乱的网络空间里穿行相当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信息空间分出层次来最为有效(特别是网站内有许多互相关联的链接时)。分层的结构通常是从大概的信息到特定的信息,或者到小的细节。或者最上面是大的类别,然后向下到各小类。例如,一个计算机网站或许有一个叫评测的栏目,里面再分为软件和硬件,里面再分别分出各种平台来,最后到具体的产品介绍。一般来说,除非有特别好的理由,都应当采用分层的结构。但是,也应当考虑一下其他的信息结构,例如表格驱动的结果,甚至还有线性结构。例如,表格方式对于累积式或历史数据(如体育类)就很有效。你当然希望看到信息出现在这样的表格里:横行里有球员的数据,竖列里有各种个人技术统计的类别。线性的结构在信息本身有逻辑顺序的时候很有效,例如菜谱或一步步地完成某项工作的手册。
窍门3:
使用索引卡设计层次结构在一个讨论会或测试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写有网站内容的索引卡。让他们将卡片分类。你还可以向他们建议类别或让他们自己想。看看测试对象是如何看待这些信息的。如果60%的人将某个主题放在一个类别里,而40%的人放在另外一个类别里,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提供相互关联的链接。Sun 公司在1994年将这个技巧用于它的第一个网络易用性项目。其研究结果相当有用并具启发性。
窍门4:
考虑一下是否采用跨结构的视图有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几种方法中的一种在网站中浏览,但是有时候单一的结构并不能有效表达信息。例如,一个网上杂志也许愿意让访客按不同的专栏作家进行浏览,这样用户就不必访问站点上的信息了。
窍门5:
防止出现孤立的网页网站上的所有网页必须包含指向主页和其父类网页(当然主页也是父类网页)的链接。一个像死胡同一样的网页可能会让用户疑惑。请避免这种情况。
窍门6:
每页上都要标出网站名称将公司的名字或标志放在每个网页的左上角。(你设计的网页要是用于从右往左读的文字,就应当放在右上角。)有个想法不错,那就是让名字和标志具有双重功用,让它们包含指向主页的链接。(BUILDER.COM 就是这样做的。)
窍门7:
支持微导航或许,你的站点已经被分为几个部分,或者叫“社区”。在一个网络空间内的某个区域内行进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用户自己却常常这样做。典型的情况是用搜索技巧将他们带领到离希望找到的信息不远的地方。30年来对于图书馆的研究发现,如果有几百万的信息要处理,用搜索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微导航应当为用户回答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刚去过哪里?我还能去哪里?提供微导航的一个好办法是,当前网页如果是较低层次的内容网页,可提供同层次的其他内容的链接,而不是仅仅有指向上一层网页的链接。前提是这上一层的网页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组织或导航用途。以BUILDER.COM 为例,“网站制作索引页”强调了通往同类别其他文章的链接,而不是通往其主页的链接。
窍门8:
面包渣方式分层网站中的每个网页,都应当显示从主页到当前网页的父类主页的链接。这种叫“面包渣”的方法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允许用户直接回到上面层次中的某一层,而不必一层层地退回。YAHOO 网站推广了这个技巧。现在,这个技巧被用于许多网站,包括BUILDER.COM。
窍门9:
保证可以随处进行搜索网站的每一页都应允许用户搜索整个网站。不管你的导航措施多么完备,用户在迷路的时候还会用到搜索。既然你不能预测他们会在哪里迷路,就需要每一页都提供逃离的通道。
窍门10:
将已访问和未访问的链接区分开所有浏览器的缺省方式都将已访问的链接用另一种颜色显示。但是有很多站点却自己将这种功能关掉。不要在这上面费力气,因为本来可有许多方法使网站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你的用户不清楚去过哪里,那些地方可供探索,他们可能会烦恼并因此而立即离开。
窍门11:
按照用户的目标来确定类别竟然有许多网站的信息结构套用了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甚至对员工也是如此。网站的信息类别应当是用户希望看到的,而不是公司是如何组织的。
Jakob Nielsen:十大严重的网站设计错误编辑本段回目录
搜索引擎对于难以处理和识别的打字稿、复数、连字号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搜索的准确度会降低。
原作者: Jakob Nielsen | 译者: 威廉 (Blog)
自1996年以来,我曾经指出了很多网站中的设计错误,参见底部我的系列文章列表,本文将重点介绍的是,这些问题当中十个最为严重的网站设计错误。
1、搜索引擎不友好
搜索引擎对于难以处理和识别的打字稿、复数、连字号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搜索的准确度会降低。显然,如果搜索引擎刻意去迎合这种错误使用的话,会伤害到所有的搜索使用者。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搜索引擎区分结果是依靠文档的重要性,而只是按照内容关联次数简单地进行结果区分。
当找不到信息的时候,搜索是用户的救生索。即使有高级搜索功能,建议还是使用简单搜索,搜索形式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录入框,就像我们常见的那一种。
用户讨厌在浏览的时候跳出PDF文件,因为那会打断用户的浏览过程,因为普通的浏览器按钮无法工作,因此即使如打印或保存文档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由于其版面设计是基于纸张优化的,因此文字的字体很少会和用户的流量其窗口相适应。没有了平滑的滚动浏览,有的只是超小号的字体。
更糟糕的是,PDF文件内容是分块的,很难浏览。
PDF是对于印刷及发行手册等和其他需要打印的大文件来讲是很合适的,使用它的目的只是为了保留它的信息使其网页上浏览成为现实。
3、未改变已访问链接的颜色
一个好的浏览历史能够帮助你了解目前的位置,因为那是你浏览的起点。知道过去和现在的位置反过来使得决定下一步去哪里变得容易了。链接是这些浏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用户可以不去访问那些没有用处的地址,相反,他们会访问那些对他们有帮助的链接地址。
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哪些网页已经访问过了,这样就不必一次又一次访问同一个历史页面。
但是这些好处只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假设:由于网站提供不同的颜色显示,用户可以分辨出哪些链接访问过,哪些链接没有访问过。如果访问一个链接后颜色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用户很可能会感到迷惑并无意中反复访问同一历史页面。
4、文字未排版
将所有文字堆积在一起是一种可怕的体验,浏览这样的文字将是痛苦的经历。
在线写作,并不是为了打印,需要让用户能很好地阅读,下面是几个改进的要点:
使用子标题
使用列表
突出关键字
使用小段落
简单的写作风格
5、固定字体大小
CSS样式不幸让网站有权禁止浏览器的“改变字体大小”的功能,并使得网站有一个固定的字体大小。对于大多数人的年龄超过40岁的人来说,这个固定地文字大小实在太小了。
尊重用户的喜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文字的大小,同时,明确字体大小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显示像素的数量多少。
6. 网页标题搜索引擎不友好
搜索是用户发现网站的最重要途径,搜索用户找到一个独立网站的最重要的方法。网页的标题是你吸引新用户或老用户从搜索列表中定位到你网站的主要工具。
网页的标题文字是在<title>标记之间的文字,并通常作为搜索引擎结果列表中的链接文字。搜索引擎一般只显示标题开头66个字,是真正的缩略内容。
网页标题也用户将一个网址加为书签时的默认文字,对于你的主页,应该以公司名称开头,接着是网站的简介,不要用“The”或“Welcome to”做为开头文字。
对于其他网页来说,标题应该是将具体内容的概要文字说明,由于网页标题是浏览器窗口的标题,也是用户任务条上的标签,多个窗口下将会显示每一页的标题,因此,如果你所有的网页标题字都相同的话,对于开了多个窗口的用户来说,你网站的可用性将严重降低。
7、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广告
有选择地吸引注意力是相当有力的途径。用户已经学会了对挡在眼前的那些目的性很强的广告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也就是为何点击率每年以半数速度下降,网络广告根本不起作用的原因。
不幸的是,这也使得用户忽视了那些看起来很像广告的设计样式。毕竟,当你不理会某些东西时,就不会仔细地研究它并搞清楚它是什么。
因此,最好避免任何类似广告的设计。这一指导方针所传达的含义随着新的广告形式出现而变化。目前遵循以下规则:
无视横幅:着用户将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任何看似横幅广告的东西,这取决于它的形状及位置。
避免使用动画:用户会忽视那些闪烁的文字或其它侵略性很强的动画。
净化弹出窗口:用户在弹出窗口完全打开前就会将其关闭,有时是带着极端厌恶的情绪。
8、违反设计惯例
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可用性原则之一:当事物遵循相同的原则运作时,用户不用担心发生意外,因为他们根据先前的经验已经很清楚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你每次在牛顿的头顶上放下一个苹果,它一定会砸中他的脑袋一样。
用户的期望实现得越多,他们就越感觉是自己在控制整个系统,并且更加喜欢它。相反地,用户则会感到可靠程度不够。想想,当我释放苹果时,它变成了西红柿并朝着天空蹦出一英里,那多荒诞!
9、打开新的浏览器窗口
打开新的浏览窗口就像一个吸尘器推销员在上门推销时,直接将烟灰缸里的杂物倾倒在消费者家中的地毯上。拜托!不要用任何窗口污染我的屏幕(尤其在当前操作系统低劣的窗口管理技术下),如果我需要一个新窗口,我会自己打开的。
设计者打开新窗口的本意是要让用户留在他的站点上。但是却忽略了控制用户的机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策略恰恰弄巧成拙,因为当用户想通过“后退”按钮返回先前的站点时,已经做不到了。用户通常注意不到新窗口已经被打开,尤其当他们的显示器很小,而窗口又正好是最大化时。因此,当用户想要返回原来的站点时,面对的却只是一个不可用的灰色“后退”按钮。
点击链接的标准结果是目标页面在当前的浏览窗口中加载,取代现有页面。出现其它的任何情况都违背了用户的期望,令他们感到对网络的控制不稳定。用户痛恨那些突然弹出来的窗口,当用户想要在新窗口打开一页的时候,会自己使用“在新窗口打开”功能,因此不要用一些代码来干扰了用户浏览器的操作。
10、不回答用户的提问
用户是因为某个目的才访问你的网站。他们方式可能是想购买你的产品或者其他,但最终却失败了,因为网站没有提供用户寻找的资料信息。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你不告诉用户具体情况,用户就会以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用户就不会购买你的产品,或者有一些信息,深深隐藏在各种文档之间,用户没有时间阅读所有这些隐藏的信息,因此也就认为它们不存在。
不回答用户提问的最坏的例子是拒绝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清单,没有任何B2C的商务网站会犯这种错误,但是这在B2B中却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解决方案”的提出,让你不能告诉用户他们适合100个站点、还是10万个站点人。价格是最主要的作用是便于想用户提供相应的产品,避免提供一个不成熟的产品给用户。
即使是B2C网站有时页会忘记在所有地方提供相关产品价格清单,例如在目录页或者搜索结果页,要知道,在这两种情况下,价格是关键,它让用户能够区分不同的产品并找到最合适的目标。
其他各年的十大错误列表
2005年的十大网站设计问题:
一.易读性的问题-让使用者决定浏览时字体大小。
二.没有标准的超连结表示
三.Flash的使用
四.网页无法呈现网站内容
五.搜寻的重要
六.浏览器的差异
七.讨厌的框架
八.没有链接相关资讯或是公司资讯
九.固定的页面宽度
十.不适当的图片放大连结
2003年的十大网站设计问题:
一.主题不明确
二.更改以存档的链接地址
三.内容没有注明日期
四.缩略图看不清细节
五.图片的ALT文字过于冗长
六.不给用户自定义选择
七.过长的商品列表选择
八.商品仅按照商标排序
九.过于限制用户录入的信息
十.页面包含指向自身页面的链接
1999年的十大网站设计问题:
一.破坏或减慢“后退”按钮
二.打开新的浏览窗口
三.使用不规范的GUI(图形用户界面)部件
四.缺少自我介绍
五.缺少存档
六.移动页面至新的URL地址
七.标题和内容不匹配
八.对最新的网络热门紧追不舍
九.服务器访问速度过慢
十.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广告
Web 易用性大师 Jakob Nielsen 访谈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被纽约时报称为“Web 易用性大师”,被 Internet Magazine 称为 “易用之王”,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 Alertbox 邮件列表以及 useit.com 网站,向成千上万的 Web 设计师传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识,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至少在 Web 设计师眼中,他是 Web 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他的名字叫 Jakob Nielsen, 本文是 WDD 网站对他做的专访。
能否谈一下你自己,你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
我1983年就进入易用性这个领域了,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大型机上的基于字符的界面。后来则主要研究图形用户界面,比如我和我的学生做了很多 Mac 软件的研究,那时的 Mac 软件还不够好用。我早期的经历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帮助,因为早期的 Web 界面和 IBM3270 大型机程序差不多。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说,在各个时代的计算机系统上的经历是很有用的,因为你可以在宏观的人类行为的发展趋势中看问题。
我技术生涯的前十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怎样让那些易用性方法更广泛地应用;适应那些那些大打折扣的易用性以及如何改善在线信息的易用性。鉴于此,我后来在1989年写了自己的第一本关于超文本的书(1990年出版),以及一本在软件项目中被广泛采用的易用性工程教材。
1994年,我开始研究 Web 易用性,刚好将这两种兴趣融合在了一起,早期的 Web 易用性很有趣,人们评批它,说这不能用在 Web 上,因为这是给软件程序用的。
相反,近年来,那些易用性的对立者们开始声称这些研究只能用于 Web,无法推诸程序以及 AJAX 这些,于是人们总是想着法子忽略他们的用户。当然,现实是,易用性对任何拥有用户界面的东西都适用,不管是网站,程序,手机,DV 还是其它的什么。具体的规则可能不同,但总的原则都源自人类10000 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宽带发展迅猛,我们是否还需要关注页面尺寸和加载速度?
是的,但已经不象 28.8K 拨号上网时代那样苛刻了。
不过反应时延原则什么时代都是一样的,因为互联网连接的是人,那些哪怕是二战时期的研究仍然是成立的。一个主要的原则是,人们点击下一页的时候,时延不应该超过1秒钟,否则就会觉得卡,在宽带时代,美国的接入用户1秒钟可以下载大约1MB的数据(那些亚洲国家还要快,但不包括中国 - 译者),因此,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出在网速上,而是处在服务器端,人们在网页中塞入了太多饰件和动态对象。
记住,1秒钟,否则用户会觉得卡,这还是就整个页面而言,那些页面内部嵌套的 AJAX 控件要求更高,是01.秒,否则会觉得卡。
在你看来,测试网站易用性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客户,让他们实际访问你的站点,然后,闭上嘴让他们说给你听。你只需要5个用户就能发现足够多的易用性问题并让你忙活几个月。尽管只有这三个简单的原则,很多研究发现人们仍不能完全遵守。
比如,你不能让朋友或同事去测试,你应当找那些对你的项目一无所知的外部用户,他们还不能敷衍了事,必须实际去用,同时,你不能对他们施加影响,不能暗示他们该如何操作。这就是闭嘴原则如此重要的原因,最好的方式是找那些富有经验的大型测试团队去做,当然,小团队仍然可以做好,这样很经济,如果能遵守基本原则的话,开发者自己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易用性测试。
人们应当如何在移动设备上测试网站易用性?
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现在就来了第4条规则,就是在一个代表设备上测试。对桌面而言,有 Mac 和 PC,但这无所谓,关键是什么屏幕尺寸,最近几年,我们主要在 1024 x 768 尺寸上测试,但我们现在使用一个屏幕做所有测试。
对移动设备,很难使用一个代表设备,因为手机之间的差异比电脑大得多。在我们的移动研究中,我们测试了3大门类手机,低端手机,智能手机,触摸屏手机。
我们招募了一些用户,他们带着自己的手机前来测试,我们需要测试很多用户,因为不同门类的手机之间差别太大了。理想状态下,我建议站点设计者为这三类设备设计三个版本的站点,因为它们之间差异太大,但只有那些特别有钱的站点才可以,因此我希望他们至少单独为移动设备设计一个独立站点,那些为桌面电脑用户设计的网站对移动用户来说太难用了。
Web 最初的使命原本是强调跨平台设计的,以便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但从可用性角度,这不可行,即使技术上能够实现,要么对桌面用户来说太简陋,要么对移动用来说太复杂,这两种情形差别太大了,需要不同的设计。
假如我们要做一个能负担得起的网站易用性测试,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唯一不能省的是招募测试代表用户,因为如果你找错了人,要么是那些并不用这个网站人参与测试,要么是那些对背景太了解会主动绕过易用性问题的人,这两种类型的测试者都不是理想的测试者。
其它的都可以商量,可以省。我说过,你可以自己测试,那样就不用花钱,除了费点时间,要完成5个测试者的测试工作量只要几个小时。你不需要什么设备,不需要分析软件,甚至都不需要电脑,假如你是在纸面原型上进行测试的话,如果不是,一台笔记本或普通电脑就够了,这样的测试在小会议室或普通办公室就能进行。
当然你需要关上门,避免被打断。
就导航而言,面包屑导航条是否已死?
没有,我们在测试中经常看到用户使用面包屑导航,要么用来确认他当前的位置,要么退回上级菜单。因此,面包屑导航绝对有用,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影响到那些不用面包屑的用户,测试发现有人是不用这个的。
但这没问题,因为面包性不会给这些用户带来任何麻烦,而且它们是很简单的东西,因此应当包含。
对 Web 设计师而言,如果他们设计的是艺术类或作品展示类站点,是否可以打破 Web 易用性规则?
是的。首先艺术的定义原本就是你可以任意发挥,艺术不是给普通人看到,即使确实是商业用地,比如作品展示,也不必拘泥,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类站点的受众一般用于比较高级的 Web 技术(设计师,Internet 经理等等),第二,人们访问这类站点的时候一般除了充满敬意地欣赏也不做什么事。因此,它不必象那些民用站点那样易用,对于民用站点,比如网上银行,如果不好用,转错了账将是灾难性的。
Amazon.com 被视为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站点,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成功,你是否从他们的站点中发现过易用性方面的错误?
Amazon 是一个站内站外拥有不同用户体验的很好的例子。他们的成功要归功于站外功夫,包括非常丰富的产品,非常详细的确认邮件,非常稳固的订单执行能力,他们的价格也很好,尽管不是最低的。
他们的站内体验也不错,包括丰富的产品信息,客户评论,Amazon 是第一家愿意接受用户负面评价的公司,这位 Amazon 增强了信用,如果用户不看好某个产品,可以买其它的。
然而 Amazon 的模式并不适合其它站点,它的页面太拥挤,功能太多,新用户往往无所适从,Amazon 的用户都是那些熟悉电子商务的老用户,他们经常在上面买东西,因此,他们可以越过这些不便,但新用户还是会觉得有些难用。因为大多数别的电子商务站点并没有 Amazon 这么大的规模,他们更需要简单的设计。
Amazon 的产品区也很难用,因为他们是一个综合性网店,它的前身是个网上书店,对书籍来说,信息要简单得多。Amazon 能很好地向用户展示单个产品,但在展示全部产品目录方面很不理想。而对那些专门的某类产品网店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易用性规则是否对所有网站一视同仁,还是要针对不同目标用户使用不同的规则(比如技术类站点或新闻站点)?
易用性总是涉及两件事,谁是用户,以及他们想借助这个 UI 实现什么?
因此我们不可能做一个普适的设计,比如,如果人们只是要看数量有限的内容,你可以全部列给他们,如果要展示的内容是海量的,你就需要一些功能让用户选择,排序等等。
如果是一家只有三家分店的酒店,这样做就有些过了,但如果是麦当劳,你就需要一个分店查询工具,甚至需要语言选项以区别不同国家和地区。
同样,对那些在某个领域很精通的用户,相对于普通用户,我们需要提供不同的设计,最好的例子是,比如医疗信息,对医生和对病人需要提供不同的东西。
如今,多数站点都在页面上塞入了大量内容,如新闻摘要,Twitter 或 RSS 订阅,这些拥有大量内容的页面仍人是易用的吗?
是的。但,你往页面中塞入的东西越多越难保证易用性。
简洁始终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你的用户确实需要那么多内容,你需要不断进行易用性测试,对于这些问题,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如果要推出未经用户测试的东西,复杂的比简单的包含更多风险。
本文国际来源:http://www.webdesignerdepot.com/2009/09/interview-with-web-usability-guru-jakob-niel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