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16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6-21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范内瓦·布什
范内瓦·布什
山内溥
山内溥
瑞·米尔顿·杜比
瑞·米尔顿·杜比
刘易斯·科恩菲尔德
刘易斯·科恩菲尔德
BOSE博士
BOSE博士
朱利亚斯·布兰克
朱利亚斯·布兰克
菲罗·范斯沃斯
菲罗·范斯沃斯
埃尔玛·加德诺·法恩斯沃斯
埃尔玛·加德诺·法恩斯沃斯
大卫·华尔兹
大卫·华尔兹
杰克·特拉梅尔
杰克·特拉梅尔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汤米·佛洛亚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汤米·佛洛亚斯(Tommy Flowers),英文全名Thomas Harold Flowers, MBE (22 December 1905 – 28 October 1998) was an English engineer. During World War II, Flowers designed Colossus, the world's first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computer, to help solve encrypted German messages.

Colossus(在汤米·弗劳尔(Tommy Flowers)的指导下建造于英国“巨人” 机器)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Flowers was born at 160 Abbot Road, Poplar in London's East End on 22 December 1905, the son of a bricklayer.[1] Whilst undertaking an apprenticeship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Royal Arsenal, Woolwich, he took evening clas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to earn a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1] In 1926, he joined the telecommunications branch of the General Post Office (GPO), moving to work at the research station at Dollis Hill in the north-west London in 1930. In 1935, he married Eileen Margeret Green and the couple later had two children, Kenneth and John.[1]

From 1935 onward, he explored the use of electronics for telephone exchanges. By 1939, he was convinced that an all-electronic system was possible. This background in switching electronics would prove crucial for his computer design in World War II.

(图)Tommy FlowersTommy Flowers

Flowers's first contact with the wartime codebreaking effort came when he was asked for help by Alan Turing, who was then working at the government's Bletchley Park codebreaking establishment 50 miles north of London. Turing wanted Flowers to build a decoder for the relay-based Bombe machine, which Turing had developed to help decrypt the Germans' Enigma codes. Although the decoder project was abandoned, Turing was impressed with Flowers's work, and introduced him to Max Newman who was leading the effort to break a teletype-based cipher, called "Geheimschreiber" (secret writer) by the Germans and "Fish" by the English decoding team. This was a much more complex coding system than Enigma; the decoding procedure involved trying so many possibilities that it was impractical to do by hand. In February 1943, Flowers proposed an electronic system, which he called Colossus, using over 1800 valves (vacuum tubes). Because the most complicated previous electronic device had used about 150 valves, some were sceptical that such a device would be reliable. Flowers countered that the British telephone system used thousands of valves and was reliable because the electronics were operated in a stable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d having the circuitry on all the time. The Bletchley Park management were not convinced, however, and merely encouraged Flowers to proceed on his own. He did so, providing much of the funds for the project himself. On 2 June 1943, he was made a Memb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MBE).[2]

Flowers gained full backing for his project from the Director of Dollis Hill, W.G. Radley. With the highest priority for acquisition of parts, Flowers's extremely dedicated team at Dollis Hill built the first machine in 11 months. It was immediately dubbed 'Colossus' by the Bletchley Park staff for its immense proportions. It operated 5 times faster and wa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previous system, named Heath Robinson, which used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es. Anticipating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computers, a Mark 2 redesign utilizing 2400 valves was begun before the first computer was finished.

The first Mark 2 Colossus was put into service at Bletchley Park on 1 June 1944, and immediately produced vital information for the imminent D-Day landings planned for 6 June. Flowers later described a crucial meeting between Dwight D. Eisenhower and his staff on 5 June, during which a courier entered and handed Eisenhower a note summarizing a Colossus decript. This confirmed that Hitler wanted no additional troops moved to Normandy, as he was still convinced that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Normandy Landings were a diversionary feint. Handing back the decript, Eisenhower announced to his staff, "We go tomorrow."[3]

Years later, Flowers describ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e computers.[4] Ten Colossi were completed and used during World War II in British decoding efforts, and an eleventh was ready for commissioning at the end of the war. All but two were dismantled at the end of the war. "The remaining two were moved to a British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GCHQ in Cheltenham, Gloucestershire, where they ma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part in the codebreaking operations of the Cold War".[5] They were finally decommissioned in 1959 and 1960.

After the war Flowers was granted £1,000 by the government, payment which did not cover Flowers' personal investment in the equipment. His work in computing was not fully acknowledged until the 1970s because the project was restricted by the Official Secrets Act. His family had known only that he had done some 'secret and important' work.[6] He remained at the Post Office Research Station where he was Head of the Switching Division. He and his group pioneered work on all-electronic telephone exchanges, completing a basic design by about 1950, which led on to the Highgate Wood Telephone Exchange. He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RNIE.[7] In 1964 he became Head of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Group at 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 retiring in 1969.[8]

Flowers died in 1998 aged 92, leaving a wife and two sons.[1] He is commemorated at the old Post Office Research Station site, which became a hous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main building converted into a block of flats with an access road called Flowers Close.

巨人电脑之父弗劳尔斯与纽曼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1940年秋开始,德军邓尼茨元帅率领“阿尔卑斯山的狼群”潜艇部队实施“海狼行动” ,不断地在大西洋疯狂地追杀英国运输船队。到1941年4月,船队损失达到65.4万吨的惊人数字。 维系德国潜艇部队通讯的loernz sz,其“密钥”也光怪离奇地翻着花样,代号有“九头蛇”、“海神”、“美杜萨女神”等等,使破密更加艰难。

(图)巨人修复巨人修复

    布雷契莱庄园直到1941年9月,才从空中截获了新的密码,他们把德军loernz sz新机器称为“鱼”。面对强敌挑战,英国破译人员同仇敌忾,把目光准确地投向了研制先进的电子管计算机。1942年,在图林即将被派往美国前,他提议由马克斯·纽曼教授和邮政研究所工程师托马斯·弗劳尔斯(t·flowers)承担这项工程。纽曼教授负责对“鱼”进行译码处理,弗劳尔斯工程师则负责设计一种“捕鱼”的机器。

    纽曼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数学教授, 图林的挚友, 后来主持设计出著名的曼切斯特markⅠ计算机,成为英国计算机工业的基础。弗劳尔是伦敦大学毕业生,从30年代起一直供职于伦敦北部的英国邮政研究所,在电子电话传输方面颇有造诣。

(图)Colossus computerColossus computer

    托马斯·费劳尔斯工程师

    弗劳尔斯接受了任务,设计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巨人”(colossus)。“巨人”机在邮政研究所里制造完成,于1943年10月秘密运到布雷契莱庄园。这台机器用1500个电子管组成十进制计数器,阅读速度提高到每秒5000字符。“巨人”安装在两个用支架架起的7英尺高、16英尺宽的箱子里,中间隔开6英尺,总重量约一吨,功率达4.5千瓦。“巨人”的程序均以接插方式运行, 有的是永久性的,有的是临时插入。密码文本则由五孔纸带输入,经打字机输出译文。由于它产生的热量很大,因此有人建议操作员不要戴帽子,以免热得汗流满面。

    “巨人”机

    1944年2月, “巨人”计算机正式启用。布雷契莱庄园依靠“巨人”向英国和盟军指挥部发出了48000份“超级机密” 电报, 平均每小时破译的德国情报超过了11份。 由于“巨人”及时提供准确的情报,德军“海狼行动”遭到惨败,600余舰只被击沉,两万余官兵葬身鱼腹。

(图)Colossus computerColossus computer

    1944年初,盟军准备展开“霸王”战役,由英美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希望德国人相信,盟军攻击方向是加莱而非诺曼底。要想欺骗德军总指挥“沙漠之狐”隆美尔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于是,盟军统帅部宣布组建子虚乌有的“巴顿第一集团军群” ,摆出要在加莱登陆的假象。为配合欺骗行动,布雷契莱又制造出一台威力更强的“巨人”机,电子管增加到  为了打消德军顾虑,盟军用“巨人”破译的德军密码,频频发出假情报,并且将所有“超级机密”情报都伪装成来自其他渠道。隆美尔终于上了钩,把精锐部队调往加莱。最后,当盟军各集团军诺曼底登陆胜利会师后,司令官们拿着“巨人”拍给他们的电报,伸出拇指夸奖道:“我们靠的就是它!”军事史学家认为,这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成功的欺骗行动。当希特勒固守海岸的最后一线希望被彻底粉碎时,说“巨人”参战改写战争进程并不过份。

(图)Colossus computerColossus computer

    重建“巨人”

    据说,整个二战期间,英国一共启用过11台“巨人”机,但都被丘吉尔首相下令销毁。

    秘密工作结束后, 弗劳尔斯返回邮政研究所,几十年来,他从不对别人谈及布雷契莱的秘密使命,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毫不知情。直到70年代,他曾经担任过的角色才被人探知。1980年,邮政局授予他第一枚迟到的奖章, 1977年被newcastle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弗劳尔斯仍与他妻子和两个儿子平静地生活在一起。

    复原的“巨人”机

    两年前,已改建为博物馆的布雷契莱庄园,在科学家萨勒(a·e·sale)领导下,开始着手重新建造一台“巨人”电脑。“巨人”图纸已被全部烧毁,再说他同样无法获得军事机密档案,萨勒只得根据照片,用计算机三维图形设计技术来重绘图纸。最困难的是光电阅读装置的重建, 萨勒说, 他收集到的所有照片都没有提供一个原型,只好参考雷恩奇(a·lynch)博士1942年的设计方案。80岁高龄的雷恩奇亲自来到他的家中,用cad系统帮助萨勒设计。此外,由于现在很难收集到大型的老式电子管,“巨人”的复原工作至今尚未全部完成。

破译密码谁更强 现代计算机挑战二战破译机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由美国计算博物馆举办的一场挑战赛中,二战时期的密码破译计算机将接受现代计算技术的挑战。

    在本周四、五这两天举行的“密码挑战赛”中,Colossus必须截获和破译来自德国的无线通信广播。挑战的一方将是无线电爱好者,他们也将截获并破译相关广播。但是,他们可以使用任意的计算技术。

    重新制作Colossus的团队负责人安东尼表示,德语内容将使用一台Lorenz密码机加密。在二战中,德国高层间的通讯都使用Lorenz密码机加密。

    Colossus通过对两个数据流进行比较而破译密码,它是在二战期间由英国密码破译中心研制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Colossus一共制造了10台。

    安东尼说,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他们用14年的时间复制出了一台Mark II Colossus。整台机器由2500个真空管组成,因此要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布莱切利园编辑本段回目录

什么是布莱切利园
  布莱切利园(英语:Bletchley Park),又称X电台(英语:Station X),是一座位于英格兰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布莱切利镇内的宅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切利园曾经是英国政府进行密码解读的主要地方,轴心国的密码与密码文件,如恩尼格玛密码机等,一般都会送到那里进行解码。自恩尼格玛密码机被破解后,布莱切利园所收集到的军事情报一概被代号为ULTRA;尽管现今有部份人对这些情报的功用提出质疑,但普遍认为,ULTRA除帮助了盟军外,还提早结束战争。

(图)Colossus computerColossus computer


  布莱切利园已为一所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早期历史
  根据末日审判书在1086年的纪录,布莱切利园所处的土地原属于伊顿庄园的一部份。在1711年,布朗·韦利斯(Browne Willis)曾在该地兴建了一所宅第,但托马斯·夏理逊(Thomas Harrison)在1793年置得该地产权后,宅第即被拆卸重建。经过多年以后,该地房产在1877年再易手予塞缪尔·列斯库姆·锡咸(Samuel Lipscombe Seckham),而布莱切利园一名也是自那时开始出现的。在1883年6月4日,担任金融家兼自由党下院议员的赫伯特·塞缪尔·里昂爵士(Sir Herbert Samuel Leon,1850年—1926年)购入了上址,并将原有在1870年代建成的农屋扩建成今日的模样。
  布莱切利园是一幢揉合了维多利亚哥德式、都铎式和荷兰巴洛克式的建筑;对于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不少在二战期间到访过那里,以及在那里工作的人士,都留下了茫然而困惑的印象。布莱切利园本身占地55英亩(22公顷),而整个庄园则共占地581英亩(235公顷)。里昂爵士与里昂爵士夫人相继在1926年和1937年逝世后,布莱切利园在1938年转售予发展商,发展商原准备将之夷为平地,以兴建大型屋苑。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海军上将休·辛克莱爵士(Admiral Sir Hugh Sinclair)却把土地买下。辛克莱爵士是军情六处的首长,曾任海军情报科总监,也是政府密码学校的创办人。在购置布莱切利园前,他曾极力游说政府部门出资买下该房产,但是遭到了拒绝,最后辛克莱爵士自己掏了7,500镑买下布莱切利园。直到1991年布莱切利园再度面临清拆前夕,大众才知道政府并非拥有布莱切利园。
  布莱切利园位于大学线(Varsity Line)沿线,大学线是一条原本连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火车线。尽管今日大部份的大学线路段已经停用,但在昔日,布莱切利园正正凭借这种便利,使两所大学的解密专家都可以方便的云集那里。现时布莱切利园附近仍然有布莱切利火车站,它是英国西岸的主要火车站,可通往伦敦。此外,布莱切利园邻近电话线以及通往伦敦的主要道路,这都是辛克莱爵士当初购买那里的主要考虑。

(图)Colossus computerColossus computer

二战时期
  就在二战爆发前夕,波兰密码局曾向英国情报部门披露有关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破解技术,而英国政府就是凭这些情报展开解读恩尼格玛密码机讯号的行动。在1939年8月15日,政府密码学校率先迁进了布莱切利园,其中学校的海军部、军事部和空军部均悉数占用了宅第的地面一层,而最顶层则被军情六处所占用。此外,宅第内又设置了电信部、电传打字机房、厨房与饭厅,以供所有职员使用。在迁入布莱切利园初期,由于预先构思好的木制小屋群尚未建成,所以工作人员都挤在宅第、马棚和旁边的农舍内生活。至于邻近的艾马斯寄宿男校校舍,则为政府密码学校的商业及外交部所征用。
  在早期的时候,布莱切利园内的水塔曾被改建成无线电房,并取名为“X电台”。尽管这个名字后来被用作布莱切利园的别称,但事实上,基于无线电房伸出很多长形的天线,所以该无线电房不久就迁离开布莱切利园,以免使整个基地引起外人怀疑。
  布莱切利园在战时的工作,主要是把全国国地监听站所收集到来自轴心国的数据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监听站收集到的初部数据会由情报员驾驶摩托车快速送到布莱切利园,而到后来,监听站更可直接以电传打字机直接传送数据。时至今日,布莱切利园最为人所知的“功绩”,就是它曾经成功解破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密码系统;但要说布莱切利园最伟大的成就,则或许是它曾破解德国的FISH高级电传打字机密码。
  在布莱切利园透解密所得出的情报,一概被代号为“ULTRA”。这些情报很大程度上使盟军在大西洋战役中成功击沉敌方多艘U-潜艇,也为皇家海军在马塔角战役与北角战役奠下胜利的基石。
  此外,自美国参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同意美国总统罗斯福,让两国共享资源。在这种背景下,有不少美国的密码学家到布莱切利园,与英方专家一同工作。当时英方专家主要负责德国的密码,而美方专家则主要负责破解日本所用的密码。
  二战期间,布莱切利园只一次受到直接空袭。在1940年11月20日至21日,敌方在庄园上空投下了3枚炸弹。一般人认为,那3枚炸弹真正目标其实是附近的布莱切利火车站。在这3枚炸弹中,有一枚在宅第的传讯员入口对出一带爆炸,强烈的震动使旁边的小屋4号(属于学校的海军情报部)造成轻微移位。不过,由于这些小屋均建于砖块搭建的柱状物之上,所以工程人员在把小屋移回原位的同时,室内的人仍可继续工作。
  在布莱切利园以外,英政府亦曾在肯尼亚启林迪尼(Kilindini)设立了同类的前线基地,专门破解日本的密码。在一连串的解密行动,再加上运气,直至1945年8月,日本商船队因此共计损失了90%的船只。

密码分析

(图)Tommy FlowersTommy Flowers


  战时布莱切利园的解密工作一般都是由数学家和解密专家进行。其中,后世最为人所属悉的专家要算是艾伦·图灵,图灵曾对战时的解密工作提供重大贡献。
  自1943年开始,布莱切利园曾引入一套数码电子电脑,以解读德国一套名为TUNNY的电传打字机密码系统。这套称为巨象的电脑由汤米·佛洛亚斯(Tommy Flowers)所设计,并由英国邮政局的邮政局研究站提供器材和承建。
  在1945年1月,即解密行动达到高峰期的时候,曾有约9,000在布莱切利园工作,至于战时亦曾有多达10,000在那里工作。这些获招聘的人士一般都具备有独特的才能,比如说是国际象棋冠军、填字游戏专家、精通数国语言的人或数学界权威。当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布莱切利园当局曾以《每日电讯报》的填字游戏作为面试测试,限令面试者要在12分钟内完成填字游戏。此外,该报社亦曾被要求举办填字游戏比赛,然后再招揽胜出者参与“一项特别的工作,为战事作出贡献”。

战后状况
  在二战结束时,布莱切利园内大部份器材与蓝图都被销毁。而尽管曾经有数以千计的人在那里参与解密工作,但他们在战后都一直保持沉默,一直迟至1970年代,布莱切利园在战时的解密基地身份才真正为外界所揭露。在战后,布莱切利园曾为不同机构所占有,当中包括有英国电讯、民航局和PACE(民用房地产物业顾问)。此外,直到1987年以前,政府通讯总部(GCHQ,即改组后的政府密码学校)仍在布莱切利园设有训练所。
  在1991年,所有机构基本上已迁离布莱切利园,那里几近于空置状态。当时布莱切利园还随时被发展商重新发展,有夷为平地的风险。就在1992年2月10日,密尔顿凯恩斯自治市镇议会率先通过把布莱切利园划作保育地域。而3日后,即1992年2月13日,布莱切利园信托基金即告成立。信托基金设立后,布莱切利园就开始进行工程,改建成一座以解密专家与密码学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在1993年开始对外开放,至1994年7月,更获根德公爵殿下以主赞助人的身份,莅临博物馆主持正式开幕仪式。在1999年6月10日,信托基金与布莱切利园之拥有人达成协议,将该地的主要控制权交予信托基金。
  布莱切利园信托基金是一个透过志愿者捐款而成立的组织,依赖公众的支持来营运。在2005年10月,美国富豪悉尼·法兰克(Sidney Frank)就曾捐出500,000英镑予信托基金,以资助兴建一座纪念艾伦·图灵的科学中心。此外,现时博物馆还有不少热心人士专门修复战时的解密器械。
  正在进行复修的巨象电脑。
  接近完成的Bombe仿制品。
[编辑本段]文化影响
  有关布莱切利园的事迹在1999年结集成一辑名叫《X电台》的纪录片。纪录片播出后,再度使布莱切利园引起广泛的注意。
  布莱切利园的事迹亦曾被写成小说,至2001年更搬上了电影银幕。
  BBC第四电台曾有一套名叫《小屋33号》的情境喜剧,故事设定在布莱切利园发生。

扩展阅读:
1.1. ^ Edward Legg, Early History of Bletchley Park 1235– 1937, Bletchley Park Trust Historic Guides series, No. 1, 1999
2. 2. ^ Keith A. F. Woodward, Welcome to West Bletchley — The Birthpla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ite retrieved 23 January 2006.
3. 3. ^ Valentin Foss "Bletchley Park"
4. 4. ^ Smith, 1998, p. 20
5. 5. ^ Smith, 1998 page 2-3
6. 6. ^ Bob Watson, "How the Bletchley Park Buildings Took Shape", Appendix in F. H. Hinsley & A. Stripp, Codebreakers: The Inside Story of Bletchley Park, 1993
7. 7. ^ The Secrets of Bletchley Park - Souvenir Guide, Bletchley Park Trust, 2nd edition, 2003
8. 8. ^ Smith, 1998, pp. 175-176
9. 9. ^ Smith, 1998, pp. 175-176
10. 10. ^ 每日电讯报, "25000 tomorrow" 23 May 2006
11. 11. ^ BellaOnline "Britain's Best Ket Secret"
12. 12. ^ Bletchley Park Trust "Bletchley Park History"
13. 13. ^ Action This Day, Bletchley Park News, 28 February 2006
14. 14. ^ Tony Sale "The Colossus Rebuild Project"
15. 15. ^ The Guardian "Back in action at Bletchley Park, the black box that broke the Enigma code."
16. 16. ^ Tony Sale "Bletchley Park Tour", Tour 3
17. 17. ^ David Kahn, 1991, Seizing the Enigma, pp. 189-190
18. 18. ^ Tony Sale "Bletchley Park Tour", Tour 4
19. 19. ^ Beaumanor & Garats Hay Amateur Radio Society "The operational huts"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托马斯·弗劳尔斯 汤米·佛洛亚斯 Tommy Flowers 汤米·费劳尔斯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托马斯·弗劳尔斯,Tommy Flowers,汤米·费劳尔斯,Thomas Harold Flower,Thomas Flower,Thomas H.Flowers ,Thomas H. Flowers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