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10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22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
约翰·佩里·巴洛
约翰·佩里·巴洛
泰德·纳尔逊
泰德·纳尔逊
霍华德·莱茵戈德
霍华德·莱茵戈德
克里斯·安德森
克里斯·安德森
斯图尔特·布兰德
斯图尔特·布兰德
汪丁丁
汪丁丁
段永朝
段永朝
胡泳
胡泳
郭良
郭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琳达·斯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琳达·斯通(Linda Stone)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在业界堪称一绝 她很聪明,是业界的催化剂。

作为公认的有远见的思想者和思考引领者,Linda Stone是一位作家、演讲者和咨询顾问,主要集中在趋势以及这些趋势所带来的战略上和对消费者的意义。她的作品和文章出现在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经济学家、波士顿环球报、哈佛商业评论以及数以百计的博客上。她经常参加公司和业界的聚会。2002年之前Stone在高科技领域作为资深管理人员工作了16年,包括Apple和微软公司。

曾经担任“微软高级技术与研究部”(Microsof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ivision)的“虚拟世界小组”(Virtual World Group)负责人。

大约有 10 年的时间都是花在高科技工作上,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 在“微软”的工作期间,主要都是从事于多媒体研究。

个人主页:http://lindastone.net/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Linda Stone (born 1955) is a writer and consultant who coined the phrase "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 in 1998.[1] Stone also coined "email apnea" in 2008 which means "a temporary absence or suspension of breathing, or shallow breathing, while doing email."[2]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Stone was at Apple Computer from 1986 to 1993, working on multimedia hardware, software and publishing. In her last year at Apple, Stone worked for CEO John Sculley on special projects. In 1993, Stone joined Microsoft Research under Nathan Myhrvold and Rick Rashid. She co-founded and directed the Virtual Worlds Group/Social Computing Group, researching online social life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During this time, she also taught as adjunct faculty in New York University's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In 2000, she became a Microsoft vice president, working on industry relationships and improving Microsoft's corporate culture. She left Microsoft in 2002.

Stone served a six year term on the National Board of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and is currently on the WWF National Council. She is an adviser for the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the Hidden Brain Drain Task Force for the Center for Worklife Policy, and is on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e RIT Lab for social computing.

Stone has been written about in many major publications, including Wired, the New York Times, and Forbes

According to Tim O'Reilly, Science Foo Camp, a series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conferences organized by O'Reilly Media (FOO stands for "Friends of O'Reilly") and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was Linda Stone's idea.[3]

林达·斯通担任微软公司副总裁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地时间2000年五月八日,美国微软公司宣布任命林达·斯通(Linda Stone)为该公司副总裁,负责维护公司形象和协调公司与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关系。这是微软公司改善其在业界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据微软公司负责外部事务的律师里克-格雷(Rich Gray)称,林达·斯通实际上将成为微软公司驻硅谷的大使,负责处理公司与业界其它公司的公关事务。

  分析人士指出,微软公司任命新的副总裁是为了修复反垄断案给公司形象造成的损失,由于微软公司在这起轰动全美的案件中始终保持强硬立场,因此招致了很多公司的批评和反感,公司在整个业界的形象受到很大破坏,这迫使微软公司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

  尽管如此,许多业界人士仍然表示,他们不相信微软公司会在短期内改变经营策略,而仅仅作一些表面上的文章对于改善其形象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的分析家罗杰-肯( Roger Kay.)称,微软公司强硬的作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业界中的地位不同寻常,因此如果他们的地位没有发生本质怀的变化,那么任何举措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它的看法。

  微软公司对斯通却信心十足,该公司的发言人弗兰克-肖(Frank Shaw)称,斯通肯定能够帮助公司改善形象,更好地处理各种外部事务。微软公司将从此发生重大的改变,我们相信,微软公司将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与同行们合作。

微软的“形象缔造人”Linda Stone离职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2年2月,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证实,公司副总裁Linda Stone将辞去在微软的职务。她是两年前被任命担任这一新的高层职位的,旨在帮助公司协调与外界的关系并改善微软顽固不化的形象。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微软首席执行长史蒂夫.巴尔莫(Steve Ballmer)在上周末发出的一封公司内部电子邮件中称,Stone将于3月15日离职。Stone是在微软反垄断诉讼的高潮阶段2000年5月走马上任的。她在一次采访中称,她辞去微软的职务主要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来写一本书,并撰写一些与科技行业及文化趋势有关的文章。她说,尽管她与巴尔莫并不是总能在所有问题上都达成共识,而且他们也曾就微软的行为有过一些激烈争论,但她觉得巴尔莫的确有改善与外界关系的诚意。

    现年46岁的Stone表示,离开微软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她在科技界是一位广为人知的人物,在就任副总裁之前她曾在微软的研究部门工作。她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在此之前,她曾供职于微软的竞争对手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

    微软的一位发言人称,Stone的离职并不意味著公司在公关方面的优先政策有所改变。这位发言人称,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微软是否将找人替代Stone,或是将其职责分散给其他管理人员,但她从事的工作肯定将继续下去。

    前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主管林达·斯通(Linda Stone)担任“公司文化主管”曾是巴尔默大肆宣传的一项任命,斯通主要负责改善公司在外形像。斯通上任不满两年便挂冠而去,该项任命也就止划上了句号。来自Borland Software Corp.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保罗.格罗斯(Paul Gross)因在员工会议上受到巴尔默的训斥而于去年夏天离职。

高级管理人员的相继离任说明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尽管微软公司市场力量强大无比,但公司仍面临建立职业管理结构的基本任务。虽然巴尔默从公司共同发起人、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手中接管不少公司事务,但他们二人不仅是公司的战略决策者,而且还继续过问公司的事务性问题。巴尔默1980年加入公司,一直是盖茨的左右手。最近,他为了下放权力而进行了很大努力,但在创建一个比他与盖茨的二人组合更稳定的高级管理团队方面进展甚微。

打断注意力的时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Linda Stone最早提出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持续性的局部注意力)策略:采用保持部分关注策略时,我们聚焦关注高优先级事项,同时扫描着周外(或边缘)的事项、防止有时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保持部分关注背后的动机是不想错失机会的愿望。我们要保证我们的位置是网络中的活跃节点,当我们接入网络时、我们才感觉有生气。忙着、联络着,才算活着。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我们努力最大化生活中的机会和联络。如此之多的社会关系,而时间如此之少。速度、敏捷、联系,是为头等大事。

我们保持部分关注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事情 。这种不分何时何地的警觉行为(always-on, anywhere, anytime, any place behavior) ,是人为制造的持续危机的感觉。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的一大重要思想成果就是Linda Stone提出的“持续的低注意力”观点;这一症状的源头就是同时进行若干工作: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的工作能力,我们强迫自己不断的搜寻新的信息,新的时间,唯恐忽略了什么新内容。

作为一个上网几乎成瘾的人,我有四天时间完全与外界隔绝真是一次净化体验。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通病最好的解药,这个通病被微软前高管Linda Stone很恰当地称为持续性打断注意力,追求永远在线,永不跟外界分离。 

所谓持续性打断注意力是指,当你上网、打手机或者在用“黑莓”(一种时下流行的智能手机)时,还可以同时看电视、打电脑、回答你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一整天都是一心多用,长时间持续地只把部分注意力放在你所做的每件事或是你遇到的人身上。
globrand.com
这是一种现代病。我们从铁器时代,到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又到了一个打断注意力的时代。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即时信息、电子邮件、广告信息或是手机铃声不断自我干扰或是互相打断。谁在这种情境下可以思考、写作甚至是创新呢?这样的一个不停被打断注意力的时代是否会导致文明的衰退呢?人们的思想和注意力所能保持的时间不断缩短,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注意力不足多动症”。

催化剂琳达·斯通自己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们若想了解多媒体的潜力,就要先清楚内容和技术间的互动关系。缺 乏好的技术,内容的呈现和使用都会受到影响。不注重内容,技术的呈现很 可能就失去目的。就像一张缺乏创意的音乐专辑、一部电影、一本书、杂志 里的一篇文章,内容空洞,很多光盘和网络上的东西正是如此。内容和技术 如果能够相辅相成,多媒体会更加有趣。多媒体产品通常充满了美丽的画面、 高品质的图像和声音,但还是让我们觉得生硬。任何媒体最终仍需要观点和 界面以创造生机,成功的技术是无形的,发挥辅助内容的功能。

(图)和数字思想家扎堆和数字思想家扎堆

1989 年,我和其他人合写的文章《新式的古埃及纸莎草纸》(The New Papyrus)在光盘上发表。我在文中提出界面为产品的观念。多米乐的比萨饼 是我最喜欢的例子。我们不是为技术而买多米乐的比萨饼,因为比萨很容易 做;也不是为了内容才买,还有其他多家比萨可供选择;我们为了界面而买 多米乐的比萨。打电话给多米乐的时候,效率十足的店员总是有礼貌地记下 我们的订单,30 分钟内就将热腾腾的比萨饼送达,还附上免费的饮料。界面 是大多数人光顾多米乐的原因,界面即产品。

内容不断衍生,界面和观点就会变成产品。想想看网站上所有的内容,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全部过滤呢?界面将是关键所在。文章、影像和声音必 须是恰当的,技术必须是功能性的,界面和观点将是造成差异的主因。
我的小组里,艺术家和程序设计师彼此合作无间,许多软件公司都努力创造这样的局面。艺术家和程序设计师通常彼此轻视,程序设计师总认为艺 术家是商品,而艺术家则反讥程序设计师满街都是。很难让双方学习互相尊 重、倾听,了解彼此各有所长,应一同为计划贡献心力,而我的小组就是以 这种态度共事。借助虚拟世界小组,我得以提出新的想法,制定执行计划, 集合有能力之人通力合作。不到 2 年时间,我们已经开发出两项产品,第三 项产品也已具备雏形。在每一个计划进行中,我们都力求创意小组和技术人 员携手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虚拟世界是多媒体、多使用者的社交园地。由于未来我们的生活有一部 分将在网上度过,虚拟世界会成为人们在网络上的住所或基地。社交活动和 网络上的游戏、购物、信息浏览、学习等集成之后,各项活动都会变得更蓬 勃。我第一次看到美仑美奂的立体购物空间,里头却空无一人,没有文化, 没有生气,我有很深的感触。这个称为“电脑空间”的地方,将会是个孤单 冷清、不沾一点灰尘的地方,我不会想去这样的地方。去曼哈顿的苏活区(Soho)或是东城上半区(the Upper East Side),或是一个有文化,像个 样的邻近区域,让人觉得奇妙,回味无穷。但是我们未来若要花更多时间在 网上,电脑空间必须要更人性化。

  V-Chat 和 Comic Chat 都是多用户、多媒体的环境。你可以在其中创造 图像以代表自己,称为化身(avatar),或是用已经创造出来的人物当作自 己的化身。所有的化身都可以有自己的姿势。这个化身不只是文件,也不是 静止、毫无生气的躯壳。你的化身有个性,可以摆姿势,做出倾倒众生的举 动,你和别人说“嗨”的时间可以挥手,问候他人近况时可以微笑或刻意搔 首弄姿,会话时可以和对方玩游戏。我们发现,亲自出席的感受会让人上瘾, 相当吸引人。

  虚拟世界小组进行的工作有 graphic chats 和虚拟世界两方面。虚拟世 界有一贯性,或说历史性,让我们超越同步讨论的模式,进入可以演变的生 命世界,即使我们离开后仍自行存在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可以“向 下扎根”,租电脑空间里的公寓,创造与众不同的网上生活。虚拟世界里各 个社区可以有不同的特点,连接让大家在虚拟世界和万维网间来回游走。我 们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购物或信息浏览,都可以经由虚拟世界获得社会环 境。数据显示,人们花费很多时间在网上进行社交互动。

未来的趋势不断推动我们,将网络变成一个丰富的社交园地。有汽车之前,人们聚集在某处,因为交通不便,都只能透过学校、工作和宗教崇拜认 识附近的人。运输工具兴起后,人们才开始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上学、 参加宗教仪式。结果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较疏远,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们 的邻居,或是只有在周末和夏天在花园里干活时才会看到彼此。但是我们仍 然需要和他人联系。现在很多人进入电脑空间与朋友和爱人联络,同时认识 新朋友。
我感兴趣的是科技如何能够加强沟通,并且丰富我们的生活。电脑帮助人们表达自我、分享彼此经验、与人联系的程度,令我赞叹,因为我本人曾 担任教职,对人类学习和沟通的方式很有兴趣。网络上不只可以创造出精美 的信息,人们还可依个人喜好,创造化身和空间。当人们在社区中投注心力, 就会更加关心社区发展的状况。我们如果希望网络上能发展出社区的感觉, 就要让大家有充分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查资料,或仅仅存在于别人创造的空 间里。
人们常常谈论社区。我最近参加的一场讨论会中,有人提出:“这些建筑物代表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数字社区了。”对我来说,社区不只是建筑物, 社区包含人类、空间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技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现象是否会造成许多科幻小说所 描写的由科技导致的恶质未来?还是科技会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和人际关 系?决定权在我们手里,全靠我们的努力和意图。

大家说琳达编辑本段回目录

 软件开发大师/比尔·盖茨

(图)为微软做形象为微软做形象


琳达的虚拟世界和社交互动构想相当有创意。她的小组阵容强大,我对她的计划很有信心。

天才小子/丹尼尔·希利斯

  琳达目前的工作是针对网络近期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利用它增加 人类互动的机会,我们很多人都受到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雪崩》(Snow Crash)的启发, 而说:“嘿,这听起来不错。”琳达正在实现我们 的梦想。

制作人/理查德·沃尔曼
  我记得在东京一家餐厅里,和琳达、惠特比(Max Whitby)、瑟夫(Chris Cerf)坐在一起的景象。虽然我们早就听过彼此的大名,要不是琳达,我们 也不会面对面坐在一起。她对个人特质的敏感度,加上她本身的兴趣,让新 的构想得以成型。而以上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电脑空间分析师/谢里·特尔克
  琳达·斯通思维清晰,思想集中,是模范的对话伙伴。

先知/大卫·邦内尔琳达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

布洛克曼说琳达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真实的空间里,我们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心情、 行为举止和环境。我们选择散步、用餐、谈天或购物的地点时,考虑的是这 个地点和我们的心情、同伴,以及希望完成的目标是否配合。同样地,我们 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会影响我们带给别人的印象。生活可说是发展、调适、 修正自己的过程。今日我们电子邮件的签名,就是我们在电脑空间的识别 符。”

在微软或是整个信息业界,琳达·斯通扮演着先知的角色,而且也都能成功地实现她心中的远景。她视因特网络为一个全人类共享的园地,让人类 在此得到意外的收获、高度的社会互动、娱乐、信息和生产力。她提倡这个 想法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微软的其他人直到最近才加入网络的行列,才了解 到,琳达的工作和我们即刻就要面临的社会和商业问题息息相关。

(图)Linda StoneLinda Stone

琳达说:“多媒体结合声音、图画和文字,让我们在电脑空间创造出园地和个人的感觉。走进多媒体的虚拟世界,它将社会和文化环境带进因特网 络。不论是好是坏,人们上网络的时间,超过 30%都花在谈天和社交互动方 面。人类渴望和其他人接触联系。人对人沟通很可能会成为网络上横扫干军 的应用软件,虚拟世界是人对人沟通的次层(substrate)。”

琳达和高科技接触始于 1986 年在苹果电脑任职。1993 年她转到微软。多年以来,她的工作结合了艺术、文化和科技,她将本身艺术、教育、认知 心理学各方面的背景,与电脑软硬件的开发相结合。

  在苹果电脑公司,琳达的工作和多媒体的业务与市场推广有关,合作的 对象包括研发人员、创意小组和纽约出版业界。当时苹果公司对多媒体的态 度仍处于测试阶段,主要是想了解多媒体发展现况,有什么样的产品,多媒 体的市场在哪里,未来的前景如何。她说:“有好长一段时间,多媒体都被 笑称是零到数 10 亿美元的生意,多媒体的发展有确定的。也有不确定的,因 特网络的未来也是一样。”

  身为虚拟世界小组主任,琳达曾在软件大师和业界出名的饕生活讲究的 人麦尔福(Nathan Myhrvold)手下工作。她创办领导的工作小组开发出微软V-Chat 和 Comic Chat。此外,琳达也持续开发虚拟世界——可在微软网络和因特网络上操作的多用户、多媒体环境。她相信电脑工业早期人对电脑( person-to-computer )的界面,在现今网络世界中,将被人对人(person-to-person)和人对自我(person-to-self)的使用界面取代。她 说人对自我用户界面,即我们对虚拟自我的定义,就是电子邮件签名、网络 页面和我们的化身(avatar)——所有造就我们在网络上的地位和名声的因素。

  琳达很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在业界堪称一绝。她很聪明,是业界的催化剂,她知道如何交朋友,和业界的重要人物保持联系,参与重要集会推销其 理念。我参加的场合处处可见她的身影。琳达总是大力说服别人接受虚拟世 界,不论是客户、竞争对手、朋友或是微软的批评者。

  自 1995 年起,琳达似乎也成了微软在业界非正式的亲善大使。在这方面,因为琳达本身的个人权威,对企业是项策略性的资产,只要她在场,没有人会批评微软,因为没有人想得罪这位微软公司的高层主管。琳达总是眉 飞色舞地在公开场合大谈她在苹果电脑的日子,并透露说,她曾把苹果笔记 型电脑当小孩来看待。据她本人告诉我,她到微软工作后改用东芝牌的笔记型电脑。我当时不敢问她,情感的血缘关系是否亦一并转移。

  我说的话合理吗?如果是,有没有更深的含意呢?“亲善大使”是否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微软独占鳌头的局面,难道不是因为它所有的行动都经 过审慎的策略安排?当琳达在会场上朝着我走来,嘴里说着:“嗨,约翰, 真高兴见到你!”我心里想:又是谁想做什么了?难道“大厨师”麦尔福听 说了我的母亲的特制牛肉食谱?(我想最好赶紧打电话给我的律师。)还是为了在纽约开的微软 V-Chat 午餐会中,录下来的十六种姿势,琳达小姐想要 发特殊执照给“布洛克曼化身”?(假设我是产品的话,他们会叫我签保密 合约吗?)
琳达·斯通玩真的,一点不假。她是“催化剂”,人对人的沟通者。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Linda Stone 琳达·斯通 林达·斯通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林达·斯通,Linda Stone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