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52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10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马林·梅森
马林·梅森
冰酒
冰酒
价值观
价值观
价值分类
价值分类
价值教育
价值教育
等速螺线定义错误
等速螺线定义错误
高科技考试作弊
高科技考试作弊
詹姆斯·沃森
詹姆斯·沃森
情感的差异性
情感的差异性
情感
情感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无形学院”与“有形成果”(2007-04-07 22:55:17)   

 

 

“无形学院”与“有形成果”

郝明松  《科学时报》


    “无形学院”(invisible Couge)一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在1646前后提出来的。
    科研人员组成了许多松散的民间及私人组织的柔性弹性研究网络。这些名为“科学沙龙”、“假日聚餐会”、“周末荼话会”、“学术车间”、“业余闲聊”等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团体,人们统称它为“无形学院”。
    闻名世界科苑的“无形学院”,有意大利伽利略首创的“山猫学会”;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喜欢的“卢茨咖啡馆”;爱因斯坦为“院长”的“奥林匹亚科学院”;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组织的“混沌会”;英国剑桥的“三一中心”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等。
    “无形学院”是指它既无高楼深院,也无校牌校徽,名为“学院”,实无师生之分,资格资历之别,地域派别之差异,更无性别之歧视,在探索科学奥秘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给予畅所欲言的机会。其特征之二,是研讨的学科与专业,取决于爱好和兴趣,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研讨问题的自由度很宽广。只要你听得懂,文科也可以参入理科工科的讨论,理科工科也可以参入文科的计论。特征之三:只爱科学,淡泊名利,潜心研讨,来去自由,没有任何的规章与限制。人们在良好的学术议论辩论环境中,能更好地打开思路,激发潜藏很深的发明创造力,让别人的启发之火星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炬。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科学讨论与争论具有普遍的深远的意义。在“无形学院”中,科学讨论蔚然成风,人们在争论和探讨的思维过程中,别人的一句话或一条设想,就可能使你冥思苦想的难题茅塞顿开。许多杰出的科学大师,在“无形学院”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同时,“无形学院”为潜人才转变为显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充分发挥了它的人才凝聚功能,知识互补功能,竞争进取功能。使爱因斯坦、索洛文和哈比希特等原先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后经过“奥林匹亚科学院”的深造,都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无形学院”结出了硕果累累的“有形成果”,“无形学院”功比天高!
    “无形学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国的科学界人士,为什么不能从学院派的小圈中钻出来组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无形学院”呢?让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能打开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枷锁,能舒展自如互相交流学术心得,倾诉科学实验的种种困惑与障碍,或就一道难题一个猜想展开广泛地争鸣。在学术讨论中,允许意见相左,允许观点悬殊,允许激烈地对抗,在学术研讨中,淡化职务职称上的差异。
    但愿“无形学院”能早日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早日结出巨大的甘甜的果实,把学术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让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更加充满朝气,蓬蓬勃勃!让中国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的另一种社会形态


 
--------------------------------------------------------------------------------
 一、科学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
--------------------------------------------------------------------------------
 二、科学交流及其信息网络  

  如果说科学家集团型的科学学派是我们研究科学共同体中正式有组织结构的科学群体的重要对象,那么,无形学院是我们研究科学共同体中,那些非正式的,通过科学信息交流网络联系起来无形的科学研究群体的概念基础。

  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表现形式,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概念的演变过程。无形学院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当时,英国自然科学家异常活跃,经常聚会讨论自然科学问题,并约定把神学与政治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这个自发的、非正式的科学团体,被化学家波义耳等人称为“看不见的学院”即无形学院。后来,这个无形学院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组织基础。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又出现了一个新型的“无形学院”,即以著名的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左翼科学家团体,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热情地参加当时在英国出现的SRS运动。探讨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关系问题,这个具有共同思想倾向和理论观点,但无具体的组织形态的学术团体,同样被称为“无形学院”。

  完成“无形学院”从科学史到科学社会学概念移植的是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普赖斯。普赖斯从科学家之间的科学交流、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联系网络等科学研究的社会过程中发现:科学共同体中存在着二类亚群体:(1)正式的,有组织的科学家集团,科学社会学家克兰(D Crane)把它称之为:“团结一致的群体”,科学学派就这一类亚群体中最优秀、最杰出的科学家集团。(2)非正式的非组织他的科学群体。由于这类亚群体是通过科学交流、信息网络连接起来的,因此,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群体。普赖斯成功地用科学史中的“无形学院”作为把握这类亚群体特征的概念基础。从此,无形学院成为科学社会:学中研究科学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1972年,科学社会学家克兰出版了《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一书,对无形学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使人们开始重视科学中心的非正式社会组织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

  一、科学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的职业化、机构化、社会化使科学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遍及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个研究所、实验室,五花八门、门类齐全的科学学会、协会和社团,各具特色的科学中心、研究中心,几年一度成一年几度的正式的科学讨论会或学术理论研究会,令人眼花院乱的专业学术期刊杂志等等,构成了庞大、正式的科学研究的社会网络,并强有力地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也正是由于科学组织的日益发达、庞大,导致了非正式社会组织的滋长。正如普赖斯认为那样一个学术组织的人员如果太多,真正有学问的人就会分裂成非正式的子团体。[16]科学事实证明:许多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正式的学术会议,或通过正式的期刊发表文章来交换研究信息,而是有选择性地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个人联系,互相交换尚未最后定稿的论文和研究进展,甚至寻求各种途径,有目的地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科学社会学家克兰在对美国数学的分支领域(如有限群理论)的科学组织进行社会学调查和研究后发现:“51%的数学成员,认为他们的非正式渠道的联系对于他们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9)4)

  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过程包括了科学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二个方面。作为科学研究非正式组织的“无形学院”,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共同的专业研究领域,趋伺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倾向,但在地域上存在空间跨度,其社会结构是松散的和非正式的,它不像一般的科学社会组织,有固定的、直接的科学交流和合作的场所。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无形学院的存在主要通过信息媒介、交流网络来沟通科学家之间的联系。众所周知,科学存在着复杂易变的研究前沿,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往往迫切需要了解正在齐头并进的科学家的研究状况,从中发现问题,获得启示。对他们来说彼此建立非正式联系是有益的。克兰在《无形学院》一书中指出:“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个研究领域并不完全是一个直接接触的集团,其成员在地理上是非常分散的,大多数的思想交流是靠通信,或出版物进行的。”克兰把这种非组织化、非正式的科学群体称之为以认识目的为基础的特殊的“社会圈子”(Social  Circle)即无形学院。 

  科学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是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的,都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量。一个科学家,尤其是杰出的科学家常常朗是一个有形的正式的科学组织或机构的成员,同时,又是非正式、非组织化的无形学院中的活跃分子和积极参与者。他们有选择、有目的地不断编织学术联系网络。尽管这些网络是非正式的,但实践表明是十分有效的。一般的科学家想要通过正式的交流系统捕捉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前沿的状况是困难的,更不用说踏上同一研究起点。因为,正式的交流系统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科学家想要有效地进入研究前沿,就必须介入这个领域的学术圈子”,在无形学院中获得“席位”。从科学家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可以发现:非组织化的无形学院成员,广泛地渗透在各种正式的学术团体和组织里。 

  二、科学交流及其信息网络

  科学交流是科学活动中最大量、最普遍的社会形式。尤其是现代科学活动中,一个科学家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从事科学研究,脱离正式或非正式科学交流的网络系统的话,那么,他将一事无成。不论是研究课题或方向的确立,研究工作的进行,还是研究成果的评价和确认,都离不开科学的交流。

  科学家的工作与艺术家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贡献都独一无二地属于个人,艺术的成果往往是举世无双、不能为他人的作品取代。如果没有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话,世界上就没有象“命运交响曲”之类的作品。但科学则不一样。如果历史上没有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出现的话,那么迟早总会有人做出本质上完全相同的贡献,因为,科学要发现的不过是同一个客观世界。因此,某项研究最终由谁做出成果都是一样的。已做工作若不公开宣布,进入科学交流的信息网络获得评价和承认,那么,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就会被人取代。科学交流在科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科学社会学家普赖斯的成功在于,他不仅意识到科学交流对于科学进步的意义和作用,而且从科学信息交流中,看到了科学家活动的社会形式,看到了正式的大规模的科学共同体中存在非正式、小规模的科学家群体——无形学院。普赖斯还明确地阐明了科学交流与无形学院的关系。他认为,无形学院是科学家(作为信息的传递者)通过信息交流形成的看不见的集体。[16]

  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有一整套正式的科学交流系统,如具有正规的学术会议专业期刊、学术专著、文献摘要以及目录索引等等。这是科学的组织化、社会化的表现。无形学院之所以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是,无形学院有其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科学交流的信息网络。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的通讯手段日新月异,使科学家之间非正式的科学交流的信息网络不断得到发展,科学研究的非正式的“社会圈子”和非组织化的“无形学院”的活动非常活跃。不少科学家常常在不同的科学中心或研究中心之间穿梭来往,直接和间接的非正式的接触日益频繁。同时,科学组织也不断地呈现出开放性。导师和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是正式关系,但当学生独当一面地进行工作时,更多的是非正式的关系。尽管如此,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而且这种非正式的关系是频繁、牢固的。

  默顿曾经给“无形学院”下了一个定义,他论  “从社会学意义上,可以把‘无形学院’解释为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C1usters),这些科学家处在较大的科学共同体之中,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要比其它科学家的相互影响更为频繁。”([15]5-6)无形学院是在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它的强大作用也是通过知识交流积传播的途径而实现的,因此,要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无形学院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功能,就必须研究无形学院赖以存在的科学交流的信息网络,因此深入研究科学信息交流这种科学家活动的社会形式,很自然地就成了科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

  引自 《科学社会教程》何亚平 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1月第1版

 

 无形学院的独特意义        
  发布者:陈光

 发布时间:2009-03-25 12:46:45  
  

     “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一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在1646前后提出来的。实际上是科学家以松散、民间、柔性的方式形成的研究网络。有不同的称呼:“科学沙龙”、“假日聚餐会”、“周末茶话会”、“学术车间”、“业余闲聊”,也许现在还有一“专业QQ群”、“兴趣俱乐部”等等,统称为“无形学院”。
        世界上有不少名气很大的“无形学院”,比如意大利伽利略首创的“山猫学会”;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喜欢的“卢茨咖啡馆”;爱因斯坦为“院长”的“奥林匹亚科学院”;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组织的“混沌会”;英国剑桥的“三一中心”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等。
     “无形学院”无高楼深院,也无校牌校徽,名为“学院”,无师生之分,无资历之别,无派别之异,更权威之束缚,在探索与求真面前人人平等。参与者取决于爱好和兴趣,没有条条框框,研讨问题的自由度很大。只要你听得懂,文科也可以参入理科工科的讨论,理科工科也可以参入文科的讨论论。它能更好地打开思路,激发潜藏很深的发明创造力,“无形学院”可以结出“有形成果”,这便是“无形学院”300多年历史,仍然蓬蓬勃勃的原因。
       “无形学院”说明一个道理,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往往不是行政化取向的,这也许是科研与学术发展的一个规律。

 

无形学院VS有形大学 2007-04-22 17:31
分类:乱侃时事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大学的畸形——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行政支配学术,权威压倒理性,循规蹈矩办学;

大学的病态——技能化、市场化、功利化,实用主导选择,效益统揽一切,盲目跟从潮流;

大学的酸腐——生活化、市侩化、庸俗化,物质消费泛滥,文化精神空白,无以教化社会;

大学的沼泽——近亲化、人情化、宗派化,师门陋习猖獗,劣胜优败成风,公平竞争窒息;

大学的歧途——地方化、土著化、裙带化,小国寡民眼光,市井乡里胸怀,自给自足作派.

                                                                     ————姚国华

    开篇我给除了姚国华老师的“大学重建”思想中的一些关于大学的评论,尽管在我看来有些偏激,但确实反应了当代社会的一些诟病,如今我们是个大学生,对这些是否有些感触呢?

    首先,我来说说大学的兼职问题.大家也许真的有些感触,大学中的兼职有多少是真正锻炼自己的?横看竖看不是出卖体力,就是投机倒把.或许,你会说人家买体力挣生活费,投机倒把是人家有经济头脑.真的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来大学干什么,浪费钱财,浪费生命吗?不上大学岂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是研讨学术,完善自我的地方,你要是

    其次,我想说的是大学的创新.说到创新大家都知道江XXXXX总书记挂在嘴边的那句话,那么我们大学生的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如今的大学创新是年年提,年年开展不下去,什么原因?有人思考吗?我看姚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大学该重建了,一语中的!你说∶“哎呀,我们学校XXX获得大学创新XXXX!”是吗?好厉害啊!?那是创新吗?那是为创新而创新!!!你说那也是创新啊,这样的创新我们宁可不要!!!你要深刻的明白:大学本该是有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艰辛,创新的愉快的!也难怪乡村中有无数的发明者,而大学寥寥无几啊,悲哉,悲哉!

    最后,我不得不说,也是我有些害怕而不敢说的,几经思量还是说吧,豁出去了!有人已经猜到了,对,就是政治问题.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在中国,经历了文革的人对这点几乎深信不疑,我的长辈曾不止一次的告戒我,远离政治,我也想啊,可现实是不容你自己选择的!开篇的姚老师的第一个大学诟病已经将其打回了原形了!一个大学几乎百分之百是共青团员,百分之二三十是共产党员,这还是大学吗,还是吗!!!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不容你选择,一个微弱的声音能震天动地吗?这就是现实……

    说了这么多,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幻想着大学的美好,大学的纯净,一个真正净化人心灵的地方!不再有功利,政治,庸俗,市侩……

    对了给大家无形学院的网址,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http://www.ghyao.net/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无形学院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