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57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21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国互联网接入历程
中国互联网接入历程
互联网的缘起
互联网的缘起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互联网早期工作回顾
中国互联网早期工作回顾
CFIDO往事
CFIDO往事
新语丝
新语丝
清华铊中毒女生
清华铊中毒女生
钱华林忆早期中国互联网
钱华林忆早期中国互联网
第一个网上中国论坛
第一个网上中国论坛
CFIDO
CFIDO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国互联网发展回眸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中国互联网发展回眸:虚拟世界走进真实生活

宁长云在家中电脑的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对话框,向供货商打听价格,也应对买主的讨价还价。

  当这位淘宝网商21年前还在裁缝店里帮人缝裤边时,中国首封电子邮件发出了。中国互联网由此发端。

  今天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2.5亿。传统商业价值链被重新解构,注意力的流向全然颠覆,“you”成了无可争议的风云人物。

  今年6月20日上午,胡锦涛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宁长云也和其他众多普通人一样,是胡锦涛总书记的网友。

  触网

  淘宝商铺页面上弹出一个对话框,是有人询问一款沙发罩的价格。

  宁长云敲击键盘,很快做了回复,顺手还发给对方一个笑脸表情。

  45岁的宁长云是百万淘宝大军中的一个。在位于颐和园东路的家中,她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对话框,向供货商打听价格,也应对买主的讨价还价。

  她的网上商铺主打家居系列。虽然接触网络时间不长,但她把铺面打理得有模有样,看起来很温馨。

  此前的20多年中,宁长云打零工、做推销,但都干得“人家不满意,自己更不满意”。

  她最初的工作,是在宣武区一处胡同口的裁缝店里,帮人缝裤边。那是1987年。量尺寸,然后手起剪落,生活在有一搭没一搭的活计中。

  宁长云不知道,那一年,距离她裁缝店十几公里外,科技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关乎她20多年后的生存与梦想。

  那是目前可据查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点。

  当年9月20日,地处海淀区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内,一封内容为 “Acrossthe Great Wall we canreach every corner 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经过德国学术机构的“中转”,成功发送。后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确认,那是中国首封电子邮件。

  那次中外成功对话,被认为是攻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课题,对于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与国际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功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惟一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北京大学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曾登录国际科技网,交流学术信息。

  但由于功用有限,加之费用太过昂贵——发一封邮件要花去当时中国教授半个月的薪水,因此,所谓的“连接”远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功能。

  转折出现在7年之后,原国家计委开通64k国际专线,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这是国际上正式承认中国是拥有互联网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拨号上网一说,从那时起开始风行。

  许多人会记得,ISP(互联网接入提供商)成为了1994年至1996年计算机领域的主导名词。中国也进入互联网的商业化时代。

  但对普通人而言,网络俨然是精英们热衷的“编织袋”。于是,1996年早春的一天,当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突然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时,目睹者大多愕然不解。

  那是被认为中国互联网“先烈”的瀛海威的广告。

  “我是凭直觉撞入因特网的,当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感觉到我们这群人要想获得很好的商业机会,一定要做一件迎合经济变化的事情。”瀛海威领军者张树新后来回忆说。

  客观地说,在当时鲜有人能准确定义互联网的情况下,瀛海威的确给了人们对未知世界诸多遐想。在互联网的“荒野”上,能够有4万网民浏览,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了。

  由于中国社会整体对互联网缺乏认识,瀛海威的发展面临障碍,像是早产儿一样先天不足。张树新曾描述说,瀛海威遭遇了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她当时去邮电部申请从事互联网服务时,没有人知道该将它放在哪一类目录下,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收费。

  勉强支撑一年多后,几乎全体瀛海威中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时值北京的流星雨之夜,史称“流星雨夜大逃亡”。

  梦断互联网的张树新总结,创业有赖于产业环境本身的支撑。惜乎当年产业环境未臻成熟,企业发展中一再遭遇政策壁垒。

一“网”打尽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层面也在积极跟进。

  国务院在“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邮电部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

  搜狐、网易、四通利方(新浪前身)接棒并迅速崛起,新闻和BBS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截至1998年年底,中国网民的人数上升至210万。

  这一数字中,不包括宁长云。那时候,电脑对于她而言,就像左支右绌的生活一样,充满未知。她学了打字录入,渐渐可以用五笔字型敲完一页字,她的想法是开个打字复印店,但丈夫失业孩子上学,资金成了大问题,只好作罢。

  互联网急匆匆的步履却从未有过丝毫放缓,它集聚的人气越来越旺。一张似乎无处不在的巨网,像是枝枝蔓蔓、丝丝缕缕的血管方阵,集结生活细微。

  张朝阳如何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媒体和大众也宁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就足以获得投资商成千上万的美钞。

  膨胀的岁月就此到来,北京每天平均有两家网站诞生。早晨,浩浩荡荡的.com人群汗流浃背地挤上两块钱一位的小公共,然后西装笔挺地步入国贸办公楼,拿着高薪,怀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发财梦想。当然,这个梦以互联网为背景。

  网络经济的超高期许,幻化出无数缥缈的泡泡。产生于千禧之年的互联网泡沫,最终以一种残酷而理性的方式,宣告了喧嚣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终结。

  在整个业界沉寂的冬日,传统产业反倒有了一个更为适宜的视角来考量这个新生事物,有人无所适从,有人跃跃欲试。

  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在某地经济高层会议上,谈到网络经济时,一领导摇摇头说,网站不就是两三杆枪,东抄西炒吗?成不了气候,还奢谈什么经济。在座一学者打断:“怎么是闹着玩呢?按市场价值看,中华网可以轻松地买下整个首钢。”该领导一下子哑口无言,半天回不过神儿来。

  总有人率先醒来,马云就是其中之一。在杭州,他率众成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在杭州城郊一间用报纸糊墙的简陋房子里,马云对员工发表创业演讲说,他要建立一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

  电子商务被认为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天作之合,网络的赢利模式渐趋清晰。尽管这个名词随即演绎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称谓,但核心未脱离“供需”二字。有人说,这并不比去菜市场买大白菜复杂多少,只不过,方式和途径已全然不同。

  2002年开始,互联网开始加速向传统产业和个人应用领域渗透。

  随后出现的淘宝网,亦呈席卷之势。在“个人创业”等口号的感召下,上网“淘宝”者如过江之鲫,人数从十几万、几十万到数百万递增。统计数据显示,网商九成来自草根阶层。个人电子商务,也被看作互联网最具“草根性”的应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去年夏天,宁长云在网友的帮助下入驻“淘宝”。

  每天早晨把电脑打开,挂上QQ,到网上商铺看留言,然后不误整理家务,“该干啥干啥”。音箱每次“叮叮”一响,她跑过去看看,应答客户的询价。现在,她平均每天可以谈成几笔生意,尽管数额不大,宁长云说自己挺开心的,“你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也行,当作新的梦想开始也可以。”

  官方的最新数据称,互联网产业目前在中国GDP中所占比重约为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人说,随着电子商务越来越流行,这一比重应升至目前水准的两倍以上。

  民主社区

  除了经营自己的“店铺”,宁长云也会上论坛,同商户们交流,顶顶别人的帖子。

  有消息说国家可能要对网上商铺征税,这是宁长云关心的话题。论坛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聊开了。话头一起,有些收不住,他们甚至讨论到了现行个税起征点的是与非。最终,大多数人觉得有必要呼吁一下——如果要征税,也应该考虑为生活困难的网商实行减免。

  “论坛上说话,不会觉得拘束。”宁长云说,虽然大家彼此看不到对方,但看得见的是心气儿。

  不独宁长云有这样的感觉。论坛,正成为最打动人心的网络形态。

  今年的互联网研究年会上,有人做了一个事实比对。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分钟,天涯社区就出现网友留言:“非常紧急!哪里发生了大地震?”紧接着,武汉、成都等地网友纷纷回应,半小时内,新华网就发布了震中震级的消息。数百个偏僻乡镇的名称一夜之间为全国所熟知,网络救援迅速而有效地进行着。

  这是30多年前的唐山无法想象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有效信息极度匮缺。甘肃的知识青年住了整整半年防震棚,四川的人到北京避难。很少有人确切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

  没有比这样的迥异更能映照网络论坛的成色了。

  论坛,因一个足球帖成名,而后便几乎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同步。1997年的萧瑟秋风中,痴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携同样痴爱足球的9岁儿子飞到大连金州看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球不争气,兴高采烈的他们最终以失望收场。老榕随后写了一篇几乎让所有球迷落泪的文章《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贴到了当时四通利方的论坛上。这篇帖子旋即传遍了体育界和网络界。

  这让众人第一次感到论坛巨大的力量和传播效应。之后的几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力挺论坛,天涯、西祠胡同以及猫扑等后起之秀逐渐兴起,近年甚至连搜索巨头百度也建立了“贴吧”,加入互联网社区行列。后来兴起的博客,则与论坛一脉相承,皆具社会属性。

  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社区激扬文字,可以书写博客,他们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记者或者“议员”。或许正是看到这一改天换地的变革,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网民”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自然,渴望表达的中国网民也被包括在内。

  但网民质量的反差也造成了泛娱乐化和庸俗内容大量充斥互联网,而缺乏成熟的舆论领袖更使得整个群体容易冲动,这一问题在论坛中尤为明显,并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2006年发生在猫扑社区的“铜须门事件”,众网民声讨婚姻出轨,但又突破道德底线,大揭当事人隐私。与之相关的“人肉搜索”,一度游走在群情激愤和个人隐私之间。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更乐见公共舆论力量在网上的崛起。她说,随着网民数量增长和网民结构的渐变,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走向成熟,其主要用途正从娱乐休闲转向对社会生活更具重大影响的方面,尤其是,“中国的网民似乎与生俱来喜欢在网上谈论国家大事。”

  实际上,仅在被称为“公共事件元年”的2007年,多起公共事件的解决,互联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年初重庆沙坪坝那幢孤独的房子和房顶上挥动的国旗,到山西黑砖窑床上那些伤残的童工,直至年底的呆板“华南虎”照片,无不是发端于网络舆情。

  由此,普通民众探寻真相和表达意见的能力呈增强之势。借助网络有意无意间营造的这一公共社区,网民成为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正在出现的新力量。

  胡启恒评价说,互联网让“群众”不再抽象,群众的意见在网上,大家都看得见,也能感同身受,是互联网诠释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从大教堂到大集市

  著名互联网评论人方兴东将社会传播模式的变迁比喻为“从大教堂到大集市”,意指人人出入自由,网上无等级。

  这一生动比喻的一个背景是中国政治的民生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官民沟通壁垒。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官员上网“微服私访”,问计于民。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都会开设栏目,邀网民向领导人提问、建言。

  去年十七大召开前夕,一则“强悍”的帖子直挂人民网“强国论坛”首页。帖子内容说:“总书记,请来强坛跟网民说说心里话!”发贴人署名“小火龙”。

  同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说,互联网为“‘堵不得’的信息渠道”。今年年初,新华社发文说,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出现在了强国论坛。无疑,数量已超两亿的中国网民,对此深感意外,但他们旋即就兴奋地拥抱了这个大惊喜。

  视频中,胡锦涛身着白色衬衣,神情轻松。

  “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这番话很快得到了网民的热捧。

  代表数万网友向总书记近身发问,“强国论坛”的主持人刘红承认自己刚开始有些紧张。但她的紧张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当她握着总书记的手说“我左手代表网友,右手代表版主,双手欢迎您”后,胡锦涛马上脱口说道“我也是你的网友”,在场的人都笑了。

  “小火龙”也获得了一个提问的机会:“网友们在网上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您能看到吗?”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胡锦涛说。

  有媒体注意到,网友提问中有“喜欢哪种运动项目”等个人爱好类问题,但更多的是有关户籍制度改革、房价、股市等政策或民生热点。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都被认为是中国高层对互联网在中国政治新生态中所起作用的认可。而国家领导人向网民听取意见,自然也对各级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友们送给了胡锦涛“中国第一网民”雅号,也有网友直呼总书记“胡哥”,称总理为“家宝大哥”。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这让人感到亲切。

  上月,人民网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上线,总书记和总理的粉丝们网上安家。这被解读为官方对民间网络文化的正式认可。

  那时候,在颐和园东路一户民居中,淘宝网商宁长云正登录QQ谈笑风生。她和其他众多普通人一样,是胡锦涛总书记的网友。

 -口述人:李澄炯

  -身份:原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1986年开始,我们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做方案设计和实验。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为我们“中转”,然后和国际网络进行连接。

  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壁垒,重要设备、技术都不向我们开放,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以兼容的系统软件,我们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连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我们以前也去德国访问过。但由于我们是兵器工业部的下属单位,听起来比较敏感,所以我们就称自己是“北京一所大学”的老师。后来,措恩等外国专家来访问我们单位,他们也表示过“为什么没见校舍、没有学生”之类的疑惑,我们都以“这里是研究所”为由,遮掩了过去。当然,10多年之后,我们向措恩坦白了当年的实情。措恩很友好,并没有太计较什么。

  我还记得,1987年9月14日晚上,我们大家都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子邮件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邮件传输的调试完成后,就剩下写邮件内容了。写点什么呢?措恩当时坐在电脑前问我们。

  我问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国内正在改革开放,我们应该传达中国人要走出去,向世界问好,你觉得如何?王运丰赞同了我的观点。

  措恩用英语输入了“Across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cornerintheworld”后,又将这句话译成德语输入。我很快翻译出,这句话中文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措恩把邮件发送给包括自己在内的10位科学家。但是,试了好几次,计算机都显示发送失败。

  我们赶快重新检查确认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这一下又花去了近一周时间。

  9月20日,我们准备再一次试发。晚上8点55分,我们按了发送键,大家很紧张,当然也非常激动。等了一会儿后,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发送完成”字样。

  我们都鼓掌,互相道贺。几天后,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祝贺邮件给我们发了回来,我记得第一个回信的是一位美国计算机教授,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来的贺信。这说明中国可以直接和欧美国家几乎所有大学和研究中心交流和交换信息了。因为这个,后来王运丰教授还获得了德国总统颁发的大十字勋章。

  我们的研究所成了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惟一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全国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都曾经登录国际科技网交流信息。最受益的算是国家天文台了,因为搞天文研究的专家们需要经常地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前几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委托外籍专家安玛莉女士查找我们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下落。因为我们官方资料中有关第一封邮件的信息几乎没有,所以查找起来很困难。费了很大努力,后来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安玛莉见到了措恩教授。措恩教授告诉她说,来自中国的那封邮件仍完好地保留着。邮件副本上,最后的落款是两排,左边是措恩等外国专家组人员,右边是我们中方参与人员的名字。安玛莉把邮件打印件带到了中国,交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收存。

  前几年,我和安玛莉在北京还见过一面,我们彼此都很感慨,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第一封邮件居然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这很不容易。当然,她查找的过程就更不容易了,我也当面向她表达了感谢。

  这两年,我也听到过有人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他们发的。争论这些没太大意义,我们也不愿意说太多。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那些“邮件”类似电传真,不具有邮政的功能,不能实现邮件存储、转发,所以还远不是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应该类似一个“通信港”。

  本报记者 张瑾 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1987年

  中国发送首封电子邮件。

  □1990年

  中国顶级域名CN注册成功,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志。

  □1994年

  中国实现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1996年

  瀛海威横空出世,是对人们上网意识的最初启蒙。

  □1999年

  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是首个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2000年

  网络泡沫破裂,中国互联网进入寒冬。

  □2002年

  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崛起。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2008年7月

  中国网民数量以2.53亿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来源:http://zhuanti.youth.cn/2006/30zn/jdxw/200810/t20081024_812678.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互联网历史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