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64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8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网络流行术语
网络流行术语
计算机先驱奖获奖者列表
计算机先驱奖获奖者列表
书法家列表
书法家列表
舞蹈家列表
舞蹈家列表
诗人列表
诗人列表
国际电联会议文件常用词汇英汉对照
国际电联会议文件常用词汇英汉对照
科学家列表
科学家列表
无线电与电子科学家列表
无线电与电子科学家列表
古埃及神祇列表
古埃及神祇列表
人物表
人物表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人类重要物理实验年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重要物理实验年表

(图)伽利略伽利略


1638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意,1564—1642年)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开普勒(J.KepIer,德,1571—1630年)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1643年,托利拆利(E.Torricelli,意,1608—1647年)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1646年,帕斯卡(B.Pascal,法,1623—1662年)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1654年,格里开(Otto  von  Guericke,德,1602—1686年)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1662年,波义耳(Robert  Boyle,英,1627—1691年)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
十四年后马里奥特(E.Mariotte,法,1620—1684年)也独立地发现此定律

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1666年,牛顿(lsaac Newton,英,1642—1727年)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1669年,巴塞林那斯(E.Bartholinus)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1752年,富兰克林(Bonjamin  FrankIin,美,1706—1790年)作风筝实验,引天电到地面

1767年,普列斯特勒(Joseph  PriestIey,美,1733—1804年)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75年,伏打(A.Volta,意,1745—1827年)发明起电盘

1780年,加伐尼(A.GaIvani,意,1737—1798年)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1791年才发表

1785年,库仑(C.A.CouIomb,法,1736—1806年)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称,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米切尔(John  MicheIl,英,1724—1793年)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7年,查理(J.A.C.CharIes,法,1746—1823年)发现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Gay  Iussac,法,1778—1850年)的研究发表于1802年

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1798年,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英,1731—1810年)用扭称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1798年,伦福德(Count  Rumford,美,即Benjamin  Thompson,1753—1814年)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说的重要依据

1799年,戴维(Humphry  Davy,英,1778—1829年)做真空中的摩擦实验,以证明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所致

1800年,伏打发明伏打电堆

1800年,赫休尔(William  Herschel,英,1788—1822年)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1801年,里特尔(J.W.Ritter,德,1776—1810年)从太阳光谱的化学作用,发现紫外线

1801年,杨(Thomas  Young,英,1773—1829年)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1802年,沃拉斯顿(W.H.Wollaston,英,1766—1828年)发现太阳光谱中有暗线

1808年,马吕斯(E.J.Malus,法,1775—1812年)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1811年,布儒斯特(David Drewster,英,1781—1868年)发现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1815年,夫琅和费(J.V.Franhofer,德,1787—1826年)开始用分光镜研究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1819年,杜隆(P.I.DuIong,法,1785—1838年)与珀替(A.T.Petit,法,1791—1820年)发现克原子固体比热是一常数,约为6卡/度•克原子,称杜隆•珀替定律

1820年,奥斯特(H.C.Oersted,丹麦,177—1851年)发现导线通电产生磁效应

1820年,毕奥(J.B.Biot,法,1774—1862年)和沙伐(F.Savart,法,1791—1841年)由实验归纳出电流元的磁场定律

1820年,安培(A.M.Ampere,法,1775—1836年)由实验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822年进一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爱沙尼亚,1770—1831年,发现温差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1826年,欧姆(G.S.Ohm,德,1789—1854年)确立欧姆定律

1827年,布朗(R.Brown,英,1773—1858年)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断地杂乱无章运动,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1830年,诺比利(L.Nobili,意,1784—1835年)发明温差电堆

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1791—1867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34年,楞茨(H.F.E.Lenz,俄,1804—1865)建立楞茨定则

1834年,珀耳帖(J.C.A.Peltier,法,1785—1845)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35年,亨利(Joseph  Henry,美,1797—1878年)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1840年,焦耳(J.P.Joule,英,1818—1889年)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先后于1843,1845,1849直至1878年,测量热功当量,历经四十年,共进行四百多次实验

1842年,勒诺尔(H.V.RegnauIt,法,1810—1878年)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波义耳定律及盖•吕萨克定律有偏离

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1845年,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法拉第效应

1849年,斐索(A.H.Fizeau,法,1819—1896年)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1851年,佛科(Jean Leon  FoucauIt,法,1819—1868年)做佛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1852年,焦耳与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英,1824—1907年)发现气体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通过狭窄通道后突然膨胀引起温度变化)

1858年,普吕克尔(J.Plucker,德,1800—1868年)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59年,基尔霍夫(G.R.Kirchhoff,德,1824—1887年)开
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发现铯、铷等新元素,他还发现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射定律

1866年,昆特(A.Kundt,德,1839—1894年)做昆特管实验,用以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速

1869年,希托夫(Johanu  WiIheIm  Hittorf,德,1824—1914年)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1871年,瓦尔莱(C.F.VarIey,英,1828—1883年)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1875年,克尔(J.Kerr,英,1824—1907年)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会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1876年,哥尔德茨坦(Eugen  Goldstein,德,1850—1930年)开始大量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导致极坠射线的发现

1879年,克鲁克斯(WilIiam  Crookes,英,1832—1919年)开始一系列实验研究阴极射线

1879年,斯忒藩(J.Stefan,奥,1835—1893年)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1879年,霍尔(E.H.Hall,美,1855—1938年)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1880年,居里兄弟(Pierre  Curie*,法,1859—1906年与Jacques  Curie,1855—1941年)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年,迈克耳逊(A.A.Michelson,美,1852—1931年)首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得零结果
由此产生迈克耳逊干涉仪,灵敏度极高

1885年,迈克耳逊与莫雷(E.W.Morley,美,1838—1923年)合作改进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测量

1887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又得零结果

1887年,赫兹(Heinrich  Hertz,德,1857—1894年)作电磁波实验,证实麦克斯韦(J.C.MaxwelI,英,1831—1879年)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1890年,厄沃(B.R.Eotvos,匈)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    引力质量相等

1893年,勒纳德*(Philipp  Lenard,德,1862—1947年)研究阴极射线时,在射线管上装一薄铝窗,使阴极射线从管内穿出进入空气,射程约1厘米,人称勒纳德射线

1895年,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1895年,伦琴*(W.K.Rontgen,德,1845—1923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A.H.BecquereI,法,1852—1908年)发现放射性

1896年,塞曼*(P.Zeeman,荷,1865—1943年)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称塞曼效应,并证实了洛仑兹(N.A.Lorentz,荷,1853—1928年)电子论的推测

1897年,J.J.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英,1856—1940年)从阴极射线证实电子的存在,测出的荷质比与塞曼效应所得数量级相同,其后J.J.汤姆逊进一步从实验确证电子存在的普遍性,并直接测量电子电荷

1898年,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新西兰—英,1871—1937年)揭示铀辐射组成复杂,他把“软”的成分称为α射线, “硬”的成分称为β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P.Curie与M.S.Curie,波—法,1867—1934年)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1899年,列别捷夫(俄,1866—1911年)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899年,卢梅尔(Otto  Lummer,德,1860—1925年)与鲁本斯(Heinrich  Rubens,德,1865—1922年)等人做空腔辐射实验,精确测得辐射能量分布曲线,为普朗克*(Max  Planck,德,1858—1947)的量子假说(1900年)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1900年,维拉尔德(P.Villard,法,1860—1934年)发现γ射线

1901年,考夫曼(W.Kaufmann,德,1871—1947年)从镭辐射测β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从而发现电子质量随速度变化,实验所得早于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1879—1955年)的狭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1905年)

1901年,理查森(O.W.Richardson,英,1879—1959年)发现灼热金属表面的电子发射规律
后经多年实验和理论研究,又对这一定律作进一步修正

1902年,勒纳德从光电效应实验得到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电子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提供实验基础

1908年,佩兰*(J.B.Perrin,法,1870—1942年)实验证实布朗运动方程,求得亚佛伽德罗常数

1908—1910年,布雪勒(A.H.Bucherer,德,1863—1927年)等人,分别精确测量出电子质量随速度的变化,证实了洛仑兹—爱因斯坦的质量变化公式

1908年,盖革(Hans  Geiger,德,1882—1945年)发明计数管
卢瑟福等人从α粒子测定电子电荷e值

1906—1917年,密立根*(R.A.Millikan,美,1868—1953年)测单个电子电荷值,前后历经十一年,实验方法做过三次改革,作了上千次数据

1909年,盖革与马斯登(E.Marsden,英,1889年—  )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从实验发现α粒子碰撞金属箔产生大角度散射,导致1911年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的理论,这一理论于1913年为盖革和马斯登的实验所证实

1911年,卡梅林—翁内斯*H.Kammerlingh—Onnes,荷,1853—1926年)发现低温下金属的超导现象

1908年首次将氦液化

1911年,威尔逊*(C.T.R.Wilson,英,1869—1959年)发明威尔逊云室,为核物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手段

1911年,海斯(V.F.Hess,奥,1883—1964年)发现宇宙射线

1912年,劳厄*(Max  von  Laue,德,1879—1960年)提出方案,弗里德里希(W.Friedrich,德),克尼平(P.Knipping,德,1883—1935年)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X射线的波动性

1913年,斯塔克*(J.Stark,德,1874—1957年)发现原子光谱在电场作用下的分裂现象(斯塔克效应
)
1913年,布拉格父子(W.H.Bragg,英,1862—1942年与W.L.Bragg,1890—1971年)研究X射线衍射,用X射线晶体分光仪,测定X射线衍射角,根据布拉格公式:        2dsinθ=λ算出晶格常数d

1914年,莫塞莱(H.G.J.Moseley,英,1887—1915年)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辐射特征线之间的关系,奠定了X射线光谱学的基础

1914年,弗朗克*(J.Franck,德,1882—1964年与G.赫兹*(Gustav  Hertz,德,1887—1975年)测汞的激发电位

1915年,玻尔*(Niels  Bohr,丹麦,1885—1962年)判定他们测的结果实际上应是第一激发电位,这正是玻尔1913年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的极好证据

1914年,查德威克*(J.Chadwick,英,1891—1974年)发现β能谱

1914年,西格班*(KarI  Manne  Georg  Siegbahn,瑞典,1886—1978年)开始研究X射线光谱学

1915年,在爱因斯坦的倡仪下,德哈斯(W.J.de  Haas,荷,1878—1960年)首次测量回转磁效应

1916年,德拜(P.J.W.Debye,荷,1884—1966年)提出X射线粉末衍射法

1919年,阿斯顿*(F.W.Aston,英,1877—1945年)发明质谱仪,为同位素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1919年, 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1919年,巴克豪森(H.G.Barkhausen,德)发现磁畴

1922年,斯特恩*(Otto  Stern,德,1888—1969年)与盖拉赫(W.GerIach,德,1889—1979年)使银原子束穿过非均匀磁场,观测到分立的磁矩,从而证实空间量子化理论

1923年,康普顿*(A.H.Compton,美,1892—1962年)用光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解释X射线散射中波长变长的实验结果,称康普顿效应

1927年,戴维森*(C.J.Davisson,美,1881—1958年)与革末(L.H.Germer,美,1896—1971年)用低速电子进行电子散射实验,证实了电子衍射

同年,G.P.汤姆逊*(G.P.Thomson,英,1892—1975年)用高速电子获电子衍射花样,他们的工作为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法,1892年——  )的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1928年,喇曼*(C.V.Raman,印度,1888—1970年)等人发现散射光的频率变化,即喇曼效应

1931年,劳伦斯*(E.O.Lawrence,美,1901—1958年)等人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考克拉夫特*(J.D.Cockcroft,英,1897—1967年)与瓦尔顿*(E.T.WaIton,爱尔兰,1903年—  )发明高电压倍加器,用以加速质子,实现人工核蜕变

1932年,尤里*(H.C.Urey,美,1893—1981年)将天然液态氢蒸发浓缩后,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在这以前,卢瑟福于1920年曾设想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中性粒子,质量大体与质子相等
据此曾安排实验,但未获成果

1930年,玻特*(W.Bothe,德,1891—1957年)等人在射线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过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误认为射线,1931年约里奥*(Frederic.Joliot,法,1900—1958年)与伊仑•居里*(Irene  Curie,法,1897—1956年)让这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通过石蜡,打出高速质子。查德威克接着做了大量实验,并用威尔逊云室拍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这一射线即是卢瑟福预言的中子

1932年,安德森*(C.D.Anderson,美,1905年—  )从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证实狄拉克的预言

1933年,图夫(M.A.Tuve,美)建立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1933年,布拉凯特*(P.M.S.Blackett,英,1897—1974年)等人从云室照片中发现正负电子对

1934年,切仑柯夫*(PaveI  AIekseevich  Cherenkov,苏,1904年—  )发现液体在β射线照射下发光的一种现象,称切仑柯夫辐射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6年,C.D.安德森等人发现介子

1938年,哈恩*(Otto  Hahn,德,1879—1968年) 与史特拉斯曼(F.Strassmann,德,1902年—  )发现铀裂变

1938年,卡皮查*(P.L.Kapitza,苏,1894年—  )实验证实氦的超流动性

1939年,拉比*(I.I.Rabi,奥—美,1898年—)等人用分子束磁共振法测核磁矩

1940年,开尔斯特(D.W.Kerst,美,1911年—  )建造的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

1946年,珀塞尔*(E.M.ParccIl,美,1912年—)用共振吸收测核磁矩,布拉赫*(Felix  Bloch,美,1905—1983年)用核感应法测核磁矩,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核磁共振。这种方法可以使核磁矩和磁场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1947年,库什*(Polykarp  Kusch,德—美,1911年—)精确测量电子磁矩,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计有微小偏差

1947年,兰姆*(W.E.Lamb,美,1913年—)与雷瑟福(R.C.Retherford,美)用微波方法精确测出氢原子能级的差值,发现狄拉克*(P.A.M.Dirac,英,1902年—  )的量子理论仍与实际有不符之处。这一实验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

1948年,肖克利*(W.Shockley,美,1910年—  ),巴丁*(J.Bardeen,美,1908年—  )与布拉顿*(W.H.Brattain,,1902年—  )发明晶体三级管

1952年,格拉塞*(D.A.GIaser,美,1926年—  )发明气泡室,比威尔逊云室更为灵敏

1954年,汤斯*(C.H. Townes,美,1915年—  )等人制成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器—脉塞

1955年,张伯伦*(O.ChamberIain,美,1930年—  )与希格里*(E.G.segre,意—美,1905年—  )等人发现反质子

1957年,希格里等人又发现反中子

1956年,吴健雄(中—美,1915年—  )等人实验验证了李政道*(中—美,1926年—  )杨振宁*(中—美,1922年—  )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1956年)。实验方法是将钴—60置于极低温(0.01K)的环境中测量β蜕变

1958年,穆斯堡尔*(R.L.Mossbauer,德,1929年—  )实现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穆斯堡尔效应)

1960年,梅曼(T.H.Maiman,美)制成红宝石激光器,实现了肖洛*(A.L.SchawIow,美,1921年—  )和汤斯*1958年的预言

1962年,约瑟夫森*(B.D.Josephson,英,1940年—)发现约瑟夫森效应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物理实验 物理发现 物理年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