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4月17日
1944年,哈佛大学与IBM联合研制的Mark I投入运行。哈佛校长James Conant给IBM创始人Thomas Watson Sr.写信,汇报了Mark I运行良好。
1986 IBM宣布推出1MB内存芯片
1996 加密软件出口法案遭遇挑战
1997 调制解调器公司@Home融资4800万美元,抢占宽带先机
近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04/17/2005 The Best Free PC Utilities
04/17/2005 Surprises Lurk in Satellite Snaps
04/17/2005 Linux Distribution Tames Chaos
04/17/2005 Fantastic Spastic Elastic Plastic
04/17/2005 Motorola to unveil iRadio for cell phones
04/17/2005 Get ready for the AirScooter
04/17/2005 Amazon Eyeing DVD Rental Partnership in U.S.
04/17/2005 Europe's fastest computer boots up
04/17/2005 Global PC shipments growth in Q1 2005: IDC - 10.9%, Gartner - 10.3%
04/17/2005 Israel search startup finds niche to challenge giants
04/17/2005 Sneak peek: Longhorn search capability previewed
04/17/2005 Inmates in U.S. using intermediaries to escape into Internet
04/17/2005 Toshiba develops new 3-D, flat-panel display
04/17/2005 New Firefox, Mozilla Versions Plug Critical Security Holes
04/17/2005 Microsoft, Yahoo Join Blogging Craze
04/17/2005 Skype Adds Virtual Numbers, Voice Mail
04/17/2005 Supercomputing power made real
04/17/2005 New Netscape combines best of two competing browsers
04/17/2005 Computer-generated gibberish fools scholars
04/17/2005 BBC joins the podcasting revolution
04/17/2005 Wireless: Only a matter of time until VOIP goes mobile
04/17/2005 Italian Scientists Claim to Clone Horse
04/17/2005 Apple debuts video production software
04/17/2005 Intel to release WiMax chip
04/17/2007's DoubleClick Strategic Move
中国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技史上的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1790年4月17日,美国杰出的科学家、近代电学的奠基人富兰克林逝世。富兰克林凭借顽强的自学精神和罕见的科学天才进入了大科学家的行列,他发明了富兰克林炉、远近两用望远镜和避雷针。富兰克林还积极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 《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他是:“美国18世纪华盛顿之后最有名的人物。”
1946年4月17日,德国著名生理学家柯艾勒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他和米尔斯一起研究出一种生产高纯单克隆抗体的新技术,为早期癌症诊断和治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因此获得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88年4月17日,前苏联图-155飞机使用低温燃料试飞成功。低温燃料的使用对扩大燃料来源,减少空气污染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1998年4月17日,中国科学家确定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的大峡谷。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6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在读过巴贝奇和爱达的笔记后,发现了巴贝奇的设计,并被巴贝奇的远见卓识所震惊。艾肯提出用机电的方法,而不是纯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巴贝奇的分析机。在IBM公司的资助下,1944年研制成功了机电式计算机Mark-I。Mark-I长15.5米,高2.4米,由75万个零部件组成,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存储容量为72个23位十进制数,采用了穿孔纸带进行程序控制。它的计算速度很慢,执行一次加法操作需要0.3秒,并且噪声很大。尽管它的可靠性不高,仍然在哈佛大学使用了15年。Mark-I只是部分使用了继电器,1947年研制成功的计算机Mark-Ⅱ全部使用继电器。
![]() |
马克一号左面部份 |
马克一号(Mark I)是美国第一部大尺度自动数字电脑,被认为是第一部万用型计算机。它的生产和设计者给它起的名字是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全自动化循序控制计算机,缩写为ASCC),马克一号是它的用户哈佛大学给它起的名字。
这部机电式ASCC是由IBM的Howard H. Aiken所设计的,在1944年8月7日搬到哈佛大学。马克一号的特点为全自动运算。一但开始运算便无须人为介入。马克一号是第一部被实作出来的全自动电脑,同时与当年的其他电子式电脑相比它非常可靠。大家认为“这是现代电脑时代的开端”以及“真正的电脑时代的曙光”。
ASCC是由开关、继电器、转轴以及离合器所构成。它使用了765,000个元件以及几百哩长的电线,组装大小为16米(51呎)长,2.4米(8呎)高,2呎深。重达4500公斤(5短吨)。其基本计算单元使用同步式机械,所以它有一跟长15米(50呎)的传动轴,并由一颗4千瓦的马达所驱动。马可一号可以储存72组数据,每组数据有23位十进制数字。每秒可执行3次加法或是减法。一个乘法则须6秒,一个除法须15.3秒,计算一个对数或是一个三角函数需花费超过一分钟。
马克一号借由打卡纸读取、执行每一道指令。它没有条件分支指令。这表示需要复杂运算的程式码会很长一串。循环的完成需利用打卡纸头尾相接的方式。这种程式码与资料分开放置的架构就是众所周知的“哈佛架构”。计算机先驱Grace Hopper是马克一号的程式设计员。
![]() |
Harvard Mark III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
在捐赠仪式上,Aiken没有提到IBM对于设计与制造这部电脑的参与,IBM对此很不满,因此与Aiken分道扬镳。IBM将这部电脑命名为ASCC但随后哈佛大学与Aiken将它改为马克一号。 IBM之后去制造了另一部电脑SSEC。
马克一号之后有马克二号(在1947年 或是 1948年),马克三号/ADEC(1949年九月)以及哈佛马克四号(1952年),全都是Aiken的工作成果。马克二号是马克一号的效能增进版,但也是由机电继电器所构成。马克三号部分采用电子元件,而马克四号就全部改用电子元件了,也就是固态元件。马克三号与马克四号使用磁鼓内存,马克四号同时也有使用磁芯内存。马克二号与马克三号搬到维吉尼亚州的Dahlgren基地给美国海军使用,马克四号留在哈佛大学并且给了美国空军使用。
马克一号最终还是被拆解了,但有一部分留在哈佛大学的Cabot Science Center。
2002年,Excite@Home Corp. (ATHMQ)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关闭预示著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喧嚣的章节即将终结。
消息宣传之后,幸存下来的宽频服务接入服务供应商期望能够获得一个美满的结局。然而部分业内人士坚信,如果希望市场有所改善的话,必须降低通常超过每月40美元的宽频服务费。他们还表示,必须引入更吸引人的宽频服务,如影像与音乐内容。其他人则希望联邦政府能够为宽频服务的推广提供资助,或者减少对该行业的监管。
“我们原来预期,宽频服务将作为一项产业很快推出。而这一进程业已受阻,”Palm Inc. (PALM)首席执行长埃里克.本哈姆(Eric Benhamou)表示。本哈姆还是硅谷行业组织TechNet的成员,该组织正努力游说联邦政府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宽频服务发展计划。
![]() |
破产后等待出售的Excite@Home总部 |
对于昔日的硅谷之星、最大的有线调制解调器宽频服务供应商Excite@Home公司而言,一切已经为时太晚了。在申请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5个月后,Excite@Home于2002年2月28日倒闭了,它是错综复杂的所有权结构的牺牲品,同时也是一种对网上媒体烧钱式的尝试。370万Excite@Home美国用户中的大部分已经转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Corp., T, 简称AT&T)、康卡斯特(Comcast, CMCSK)和Cox Communications (COX)等公司提供的新宽频服务,它们曾是Excite@Home过去在有线电视业务上的合作夥伴。
自2000年1月以来, 全美已有716家基于网络的商业公司倒闭。在过去两年中有超过1000家的网络公司被收购。其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收购案当属于2001年11月9日成交的信息空间公司(Infospace)对宽带门户网和内容提供商Excite@home公司的收购。该网站市值一度高达67亿美元,最后仅以1000万美金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