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58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3
曹轶宁
曹轶宁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林清玄
林清玄
雷达[教授]
雷达[教授]
槟郎
槟郎
祁又一
祁又一
琼瑶
琼瑶
邱华栋
邱华栋
师永刚
师永刚
张闻素
张闻素
谈歌
谈歌
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津子围
津子围
津子围,1986年加入省作家协会,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辽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9年来创作出版长篇小说8部,中短篇小说集1部;创作中短篇小说百余篇,并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上海文学》《青年文学》《中国作家》等发表。

目录

[显示全部]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
津子围作品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2
民  族:汉族

原名张连波。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历任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地区公安局秘书,牡丹江市人事局信息综合科副科长,大连市人事局副处级调研员,大连市人事局《大连人才报》执行总编,高级经济师。大连市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全国林业文联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研究生毕业。60年代出生,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文不作品150多万字,其小说《蝴蝶》《黑玫瑰》被译介到海外;长篇小说《残局》《残商》《残缘》被美国耶鲁、歌伦比亚、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

主要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作发表散文随笔60余篇,全部作品近300万字。作品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短篇小说选刊》《传记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权威选家选载,并被收入《中国年度最佳小说选》《中国年度小说精选》《中国年度小说经典》《21世纪中国小说精选》《名家最近作品速递》及当代中国文学排行榜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分别获得辽宁文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辽宁文艺之星等称号。

创作情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5岁惊奇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5岁惊奇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一、出版长篇小说8部,中短篇小说集1部:
1995年1月《残局》(长篇小说)群众出版社(北京)出版(《残局》在《大连日报》连载,1995年6月13日~7月11日)
1996年5月《残商》(长篇小说)群众出版社(北京)出版(《残商》在《大连日报》连载,1996年8~9月)
1997年月《残缘》(长篇小说)群众出版社(北京)出版
1998年《大连日报》连载《洋槐下的小楼》(长篇小说)
1999年1月《相遇某年》(中短篇小说集)大连出版社出版。
2000年1月《爱的河流》(长篇小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0年5-6期大型文学期刊《啄木鸟》连载《平民侦探》(长篇小说)
2003年1月《平民侦探》(长篇小说)群众出版社。
2003年1月《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布老虎长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13日7月2日《新商报》连载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
2003年8月《死亡证明》(长篇小说)群众出版社。(2003年《新商报》和上海《新闻午报》分别连载《死亡证明》)
2003年8月《蛋糕情人》(长篇小说)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长春《都市晚报》连载《蛋糕情人》)

二、中短篇小说主要有:
1995年2期《小说林》《津子围的朋友老胡》《津子围的朋友阮作华》(小说两篇)
1995年6月《海燕》《红码头》(中篇小说)
1995年6期《小说林》发《持绿卡的杜磊》(小说)
1996年5月《海燕》发《窗口》(中篇小说)
1996年6月《小说林》发《关于“大清”》(小说)
1996年12月《海燕》发《槐下弥望》(中篇小说)
1997年5期《小说林》《某年》(小说)
1998年2期《大雨》《鸭绿江》(小说)。
1998年12月《海燕》发《静听天籁》(长篇小说节选)

津子围巴黎歌剧院门前
巴黎歌剧院门前
1999年2月,《青年文学》《三个故事和一把枪》(中篇小说)
1999年7期《海燕》发《开元通宝》(小说)
1999年10月《鸭绿江》发《我家的保姆梦游》(中篇小说)
1999年10月《长江文艺》发《复活的日子》(小说)
2000年1月《小说林》发小说《搞点研究》(小说)
2000年7月《人民文学》《老铁道》(小说)
2000年8月《鸭绿江》发《马凯的钥匙》(小说)
2000年10月《芒种》刊发《横道河子》(小说)
2000年11月《鸭绿江》刊发津子围小说两篇《在河面上行走》《裂纹虎牙》(小说)
2000年6期《寻找郭春海》发《小说林》(小说)
2001年1月《芒种》发《共同遭遇》(小说)
2001年4月《延河》发《宁古塔逸事》(小说)
2001年4月《鸭绿江》发《手机锁上了》(小说)
2001年5月《长江文艺》发《寻找》(小说)
2001年10月《青年文学》发《战俘》(中篇小说头题)
2001年11月《鸭绿江》发《陪大师去讨债》(中篇小说头题)
2002年1月《小说林》发《方家族的消失》(小说)
2002年2月《上海文学》发《案子》(小说)
2002年3月《安徽文学》发《搓色桃符》(小说)
2002年4月《春风》发《心灵的钥匙》(小说)
2002年3期《十月》发《一顿温柔》(中篇小说)
2002年3期《时代文学》发《古怪的马凯》(小说)
2002年10月《春风》发《月光走过》《隔街爱情》(短篇小说)
2002年10月《山东文学》发《上班》(短篇小说)
2002年10月《布老虎中篇小说》发《情感病历》(中篇小说)
2002年11月《青年文学》发《说是讹诈》(中篇小说)
2002年11月《延河》发小说两篇《戴黄色安全帽的丈夫》《没什么大事儿》
2002年11月《清明》(6期)发《无处传说》(中篇小说)
2003年5月《剧作家》发《遥远的父亲》(话剧)
2003年5月《鸭绿江》发《民工大宝的约定》(短篇小说)
2003年9月《岁月》发《匿名上告》(中篇小说)
2003年9月《青年文学》发《拔掉的门牙》(短篇小说)
2003年10月《延河》发《黑客兄弟》(短篇小说)
2004年1月《芙蓉》发《自己是自己的镜子》(短篇小说)
2004年1月《岁月》发《持伪币者》(短篇小说)
2004年1月《当代》发《谁最厉害》(中篇小说)
2004年3月《当代小说》发《情报》(短篇小说)
2004年5月《中国作家》发《小温的雨天》(中篇小说)
2004年5月《十月》(三期)发《求你揍我一顿》(中篇小说)《审判》(短篇小说)

津子围
津子围作品
三、转载情况
1995年5-6期《青年报刊世界》转载《别小瞧俄罗斯人》(散文)
1996年4月《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津子围的朋友老胡》(小说)
1999年4月《小说选刊》转载《三个故事和一把枪》(中篇小说)
2000年8月《搞点研究》(小说)收入《2000年最新名家小说速递丛书》
2000年11月《小说选刊》转载《马凯的钥匙》(小说)
2000年11月《中华文学选刊》转载《马凯的钥匙》(小说)
2001年1月《马凯的钥匙》被收入《中国年度最佳小说?2000年卷》
2001年2月《小说月报》转载《寻找郭春海》(小说)
2001年4月《小说月报》转载《共同遭遇》(小说)
2001年5月《北京文学》转载《马凯的钥匙》(小说?全国小说排行榜)
2001年6月《小说月报》转载《宁古塔逸事》(小说)
2001年6月《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手机锁上了》(小说)
2001年9月《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转载《黄金埋在河对岸》(中篇小说)
2002年3月《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方家族的消失》(小说)
2002年5月《小说月报》转载《搓色桃符》(小说)
2002年7月《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天堂的钥匙》(短篇小说)
2002年7月《中华文学选刊》转载《一顿温柔》(中篇小说)
2002年7月《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古怪的马凯》(小说)
2002年12月《短篇小说选刊》转载《上班》(小说)
2002年12月《短篇小说选刊》转载《隔街爱情》(小说)
2002年12月《小说精选》转载《上班》(小说)
2002年12月《小说精选》转载《上班》(小说)
2002年12月《小说月报》转载《月光走过》(小说)
2002年12月24日开始《作家文摘》转发《说是讹诈》(小说)
2003年1月《小说精选》转发《没什么大事儿》(小说)
2003年1月《小说月报》转发小说《没什么大事》(小说)
2003年1月小说《说是讹诈》收入“当代中国社会写实小说大系”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1月小说《搓色桃符》收入《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中国作协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1月小说《一顿温柔》收入《中国2002小说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2月《小说选刊》转载《说是讹诈》
2003年8月《搓色桃符》收入《中国年度小说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3年11月《小说月报》转载《匿名上告》
2003年11月《小说精选》转载《拔掉的门牙》
2003年11月《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拔掉的门牙》
2004年1月《拔掉的门牙》收入《21世纪中国年度小说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2月《自己是自己的镜子》转载《短篇小说选刊》
2004年3月《自己是自己的镜子》转载《小说精选》
2004年3月16日开始《谁最厉害》转载《作家文摘报》
2004年4月《匿名上告》转载《中国新写实系列小说》1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4月《一顿温柔》转载《中国新写实系列小说》2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4月《自己是自己的镜子》转载《中华文学选刊》
2004年5月《匿名上告》改编后发《连环画报》
2004年5月18日开始《作家文摘报》连载《小温的雨天》
2004年6月《小说选刊》(下)转载《求你揍我一顿吧》
2004年四期(7月)《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小温的雨天》
2004年7月《小说选刊》(上)转载《小温的雨天》
2004年7月《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求你揍我一顿吧》

四、获奖情况
1998年3月,长篇小说《残商》获中国小说学会、全国生态文化协会“中国生态文学奖”获二等奖。
2000年5月23日,中篇小说《三个故事和一把枪》获大连市优秀创作奖中篇小说奖。
2000年9月,传记文学《灵魂的锚》获辽宁省首届传记文学奖。
2000年12月,被评为第五届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称号(四年一次)。
2001年11月,短篇小说《马凯的钥匙》获第二届辽宁文学奖(两年一次)。
2002年5月,获得辽宁省“文艺新星”称号(两年一次)。
2002年5月,《马凯的钥匙》获大连市优秀创作短篇小说奖。(两年一次)
2003年9月中篇小说《说是讹诈》被评为辽宁文学奖。


津子围与作家王蒙夫妇在一起
与作家王蒙夫妇在一起
五、评介文章
《独特的观照视角,新鲜的艺术风貌》(评论,作者何镇邦)《大连日报》1995年3月2
《评长篇小说“残局”》(评论,作者何镇邦)《黑龙江日报》1995年3月2日
《九十年代一场悲喜剧》(评论,作者何镇邦)《新闻出版报》1995年3月10日
《从“新生存状态”到“后写实”》(评论,作者朱凌波)《大连文艺界》1995年4
《从“新生存状态”到“后写实”》(评论,作者朱凌波)《黑龙江日报》1995年6月6
《关于“残局”的文学对话》(作者王稀君、扬子)《大连晚报》1995年5月14日
《结构与幻想》(创作谈)《大连文艺界》1995年6月
《妙笔挥洒一片情》(评论,作者代一)《海燕》1995年12
《红码头评论文章》(评论,作者陆文采)《海燕》1996年1
《社会转轨期生存状态的体味与表现》(评论,作者轶戈)《海燕》1996年8
《我与长篇小说“三残”》(创作谈)《大连文艺界》1997年3
《大连长篇小说述略》(评论,作者王晓峰)《大连文艺界》1997年4
2001年11月13日,《津子围中盘发力》发《文艺报》(作者学忻)“作家剪影”
2001年12月4日,《‘战俘’评论》发《文艺报》(作者张学忻)“擒贼先擒王”
2002年2月1日,《钥匙作为权力的实现解码──评小说(马凯的钥匙)》发北京《今日周刊》“刊林擒王”
2002年6月《生命是最高的权利》(辽宁作家研究?作者刘红兵)《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3期)
2002年2期《辽宁作家》发《生命是最高的权利》(评论)作者刘红兵。
2002年7月《中华文学选刊》发《看好的作家》(评论,作者王干)
2002年10月《春风》发《超越世俗的智性叙述》(评论,作者张学忻)
2002年12月《短篇小说选刊》发《生命中的树》(创作谈)
2002年12月《短篇小说选刊》发《权利的解码》(评论)作者刘红兵。
2003年1月《小说精选》发创作谈《悄悄地写作》
2003年1月评论《津子围阅读笔记4篇》收入《真实的分析》一书,作者张学昕。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年6月刘红兵的硕士毕业论文《失态的诗神》,重点评介了津子围的小说。
2003年6期(11月)《当代作家评论》发《进入恒温层的写作》(评论,作者刘恩波)
2004年4月《19-20世纪东北文学的历史变迁》重点评价评价津子围小说。吉林社科院文学所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6月《小说选刊》发《后窗》(创作谈)
2004年7月《中篇小说选刊》发《每个人的雨天》(创作谈)
2004年7月《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发《关门》(创作谈)

主要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俄国海参崴广场
俄国海参崴广场
津子围,一个有着官员身份的知名作家。在文坛,他很低调,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称他是八九十年代苏童余华那批先锋作家“落下的人”。

在生活中,他更低调,他身边很多人不知道他写小说,也不知道他就是津子围,张连波是他生活和工作中的名字。

如今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的津子围已发表文字300余万字,却遵循自己的原则,从不写官场小说,他一直坚持将知识分子写作风格转换为平民化写作的视角,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和人文的关怀。

身边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津子围

津子围说自己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很偶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他还在大学校园里,学的是法律专业,偶然写了一篇小说,叫《棋迷》,很顺利就发表了。接着在《青年文学》发了《鸟墓》等作品,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86年,他的小说《黑玫瑰》获得了“青年与和平”奖,进入2000年以来,他是国内被选载和转载中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之一。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曾评价他是八九十年代先锋作家“落下的人”,津子围认为:“‘落下的人’是评论家没有把我归纳到那一拨作家里,归纳是评论家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写作。

在文坛如此低调的津子围,在生活中也很低调,他身边的人很多不知道他写小说,也不知道他就是津子围。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很多角色,社会的、家庭的,职业有职业的要求和规范,需要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没有专业写作的福分,所以写作只能是业余时间。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不会打麻将,也不喝酒,所以,在这些方面节省了时间,并用以读书和写作。”

就这样一个用业余时间写作的兼职作家,每年创作七八篇小说,他的作品几乎发遍了所有的文学杂志,在文坛是属于高产作家的行列。

津子围在联合国安理会大厅
在联合国安理会大厅
平民化写作视角受读者追捧

如今已创作300余万字的津子围认为自己还没有代表作,而他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面世五六年了,至今还有人在评论,至少说明他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

这部作品是中国图书第一品牌“布老虎”系列中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称为“都市白领的情感羊皮书”。对此评论,津子围认为读者阅读一向是“各取所需”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有些年轻人很喜欢,但也有人“误读”。

“比如,有人认为这部书很‘小资’,也有人干脆写了论文,引用大量的学者的观点和外文,来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的贵族。有人认为我在写中国的贵族,说明他没读或者没认真读,其实,我批评的正是目前出现的‘伪贵族’现象,现在有很多‘有钱人’,但他们不是贵族。而单就批判而言,显然是单薄的,我所关注的是:现代人的‘精神性’问题。”

何为“精神性”问题,津子围给出了具体的解释: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有的时候我们对具体的事物根本来不及思考,或者这样说,你还没有搞清事实真相的时候,这件事已经成了“往事”,同时,这还是一个移植和复制的时代,有一天回家,你突然找不到家了,你家的门口突然移植来很多高大的树木,你看不到树木生长的过程,会让很多人产生失重感,从而在情感生活中产生错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精神如何赶上来才重要。

这位坚韧的精神“秉烛者”,将知识分子写作风格转换为平民化写作的视角,才得以让自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追捧。他曾引用艾柯的话:“读者在上游”。他认为,只有用真诚充分地尊重读者,读者才认可你。所以读者一直能看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和人文的关怀。

追求作品的深度首先应该提升作家自己

2004年,在津子围作品研讨会上,李敬泽、贺绍俊等评论家提出了中国作家的“高原现象”。认为有一个作家群体已经有很高的水准,理论准备、写作实践和社会影响力都进入了“高原”,但中国更需要产生国际影响的“山峰”级作家。

谈到自己的写作被评论家称为处在“高原期”时,津子围表示,自己算不算“高原”这一拨作家另当别论。“就创作来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更不能过分自我肯定。我觉得,毕竟我们离文学国际化和文学大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津子围认为,要想追求作品的深度,首先应该提升作家自己。“我个人这样看,写作不仅需要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善良、真诚和感动。要把爱渗透作品里面和作品外面。”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意大利罗马但丁之家
意大利罗马但丁之家
精英与大众写作的类型化

孟繁华(评论家):津子围是一个有潜力和实力的作家,我看了他的小说,第一个印象是他的小说的类型化,比如马凯的系列,罗序刚系列,小说处于精英化和大众化写作之间。比如《一顿温柔》,通过对小公务员的描写是非常准确的,他跟契克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不一样。比如象《老铁道》,都是一个片面化的,简单的,有时候一个场景就结构出来了。比如说“大麦”,事实上他占有银玲子不成,银玲子送他时问他,你对我是真心的吗?就这一句话,然后,大麦回来西装革履就把银玲子跟忘了。但是银玲子向他过去的方向张望,有人说她的头发都望白了,读到这的时候,内心砰然心动,现在我们很难读到浪漫和感动,体现了对某种东西的坚守。第二篇小说白蝴蝶,和第一篇形成了共谋的关系,但是都是对人性没有泯灭的尊重和瓦解。它对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以及暧昧或者混乱的时代仍然体现某种观念、价值和伦理判断。那么另外一种呢,就是隐喻,比如《撮色桃符》,主人公津教授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文化在今天在文化结构当中应该是一个剩余的文化,津教授和鸽子的故事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一个隐喻的故事,就跟今天知识分子一样,很有抱负、有胸怀,讲起来夸夸其谈,就像我一样,到最后一事无成。类型化的小说探索,我觉得构成了津子围丰富的小说世界。

津子围美国国会大厦前
美国国会大厦前
不满足于讲故事

贺绍俊(原《小说选刊》主编,评论家)津子围写20多年了,我第一次见他的面。90年代初,我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残局》,这次,我有幸集中读到他的一批作品,我以为津子围的创作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很大的潜力。如果说他是块宝玉还没有被充分的发现、发掘,这次会就是开发宝藏的会议。

津子围是一个爱讲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就像《老铁道》,我挺喜欢的,从讲故事的角度看,津子围不像通常的文化寻根小说那样,精选最为典型的片断,加以渲染,强调出相应的文化隐喻。他靠的是完整的故事,在极短的篇幅里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显然比描述一个典型的片断要困难多了。爱讲故事还不能决定津子围的成功因素,关键是津子围也很会讲故事。会讲故事是一个技术性的话题,津子围显然是注意讲故事的技巧的。他知道故事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该把什么东西藏着掖着,该把什么东西夸张渲染,他也善于设置悬念,编织故事的路径。如《马凯的钥匙》,不过是马凯因为喝酒而把钥匙随手落在卫生间的浴具盒里,从而导致他多少天寻找钥匙的烦恼,但津子围把这个丢钥匙找钥匙写得就想破一桩刑事案件一样,带有一种神秘性和危机感,发掘出新的社会意义。《持伪币者》在叙述制造了迷团,却一个很细小的细节里揭示出重大的秘密。津子围爱讲故事,也会讲故事,但他又不满足于讲故事,这一点更重要了。他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明显的看出他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关注和探寻。比如《撮色桃符》这个小说我也挺喜欢的,也采用了一种隐喻的方式,虽然表现了文化男人虚伪的一面。文化就是撮色的颜料,它的内涵更丰富了。我觉得他对故事以外精神的追求今年表现的特别突出,如《小温的雨天》《求你揍我一顿》,这些对人的精神复杂性的剖析都可圈可点,我觉得今年是他很重要的一年。

重要的是深刻和生动

王晓峰(大连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评论家)我觉得津子围的小说特点主要体现在“深刻”和“生动”上,《老铁道》由6个短篇小说组成的系列小说,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津子围小说的特点,这是一个地道的纯粹的东北文化的东西,是一种民族个性和民间的风情。在苍茫地冻的林海雪原之中生存、人性、包括人的理想、向往和人的奋斗,在一种平实的和荡气回肠的态度中表现的深刻和生动,读了这篇小说之后,我脑海中想起老作家洛宾基和萧红。在灾难、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的这些人,我指的是东北人,凭着自己特有的生存韧性,凭着白山黑水赋予给他们的顽强和大气坚定地走到现在。《三个故事和一把枪》,他的思考意想和指向了不同的方面,体现出人生的、人性的、人的命运上的或然性或者某种必然性。在我看来,至少在我看来,小说写到这个份上,就足够了。实际上,津子围在题材的选择上是比较宽泛的,在叙事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从他的小说文本上看,津子围的小说非常注重故事性,但是他很少采用一种误会、巧合、悬念等传统的讲故事的技巧,涉及到他的小说的现代性问题,他的小说叙事犹如生活一样,平实而实在,很多少有波澜大起,但也就是在这样平白无奇的叙事下,涌动着一种对人的存在、人的精神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状态的思考和表现。

人物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与老作家汪增祺在一起
与老作家汪增祺(左)在一起
从表层的焦虑到内心的焦虑

短篇小说《马凯的钥匙》构思比较巧,一开始就把你带入了一种寻找的焦虑,钥匙丢了吗,找钥匙,他让你在这焦虑中追踪悬念,又在追踪的过程中看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另一层内容。中篇小说《说是讹诈》也写了一种焦虑,甚至它通篇都写的是焦虑,悬念或者说故事在焦虑中进行,和《马凯的钥匙》相比较,更注重内心地描绘,内容上更沉重一些,从表层的焦虑进入到内心的焦虑。中篇小说《求你走我一顿吧》仍然是写了人的焦虑,所不同的是,前两篇的焦虑来自事件,而这一篇的焦虑则是来自生活无形的挤压,表现出一种失衡的心态,也表现普通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忧虑,这是一种无法排解的忧虑。它的主题也不再那么单纯了,它朝着多元意象努力。到了《小温的雨天》,津子围小说的变化就更明显了,他的创作心态似乎也变得更加平静了。在这里故事或悬念已经退居到次要的位置。津子围还是写焦虑,这焦虑来自生活琐事,比如说丈夫婚外恋的怀疑、公共汽车上的遭遇、对女学生的担忧等等。最后,随着另一个女人接二连三的电话“干扰”,小温焦躁失衡的心境渐渐平静下来。当愤怒化成了宽容,作品慢慢向生活的深处、向人心的深处走去。

津子围比较会编故事,他虽然没有写震撼人心的故事,而是让人物在故事的载体中进行着鲜活的表演,他在处理故事与人物的关系方面,显得越来越成熟了。

作家风采编辑本段回目录

津子围德国莱茵河畔
德国莱茵河畔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津子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